压在头顶长达4年之久的阴霾终于散去,谢瑞麟按照破产前和儿子的口头之约,开始向谢达峰讨股票和董事局主席权力。
2005年9月,破产令终于正式解除。谢瑞麟集团销售收入为9.56亿元,利润750万元,为近年首次出现利润,可说公司经营业绩已经出现曙光,但谢瑞麟却并未能如愿再次回到公司董事局。掌握了公司74%股权的儿子仅为父亲安排了毫无实权的顾问一职,每月发给他5万港元月薪。
原来,坐稳谢瑞麟珠宝集团董事局主席位置后,谢达峰在集团内部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同学、好友、妻侄安排进集团,让整个董事局全部换血,以至父亲谢瑞麟的人全部清除在董事局之外。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后,谢达峰完全掌控了谢瑞麟珠宝集团,集团从此归属到谢达峰名下。
将集团公司看成自己生命的谢瑞麟哪里肯依,不甘心的他多次组织公司的老员工联合抗议,在公司门口拉出“将逆子赶出去”的横幅,并多次冲到谢达峰办公室骂他,干扰儿子的工作。
此外,谢瑞麟发现这个用自己命名的企业已经变得如此陌生。
这位打了几十年金的老工匠始终觉得,只要首饰款式好,成色好,不愁卖不出去。可先后获得工商管理、数学学士学位及文学硕士学位的儿子谢达峰,在董事会上经常拿谢瑞麟与Tiffany、Cartier等世界顶级品牌比较,还多次强调,“谢瑞麟做大,眼光要放大”。
这位进取心强的年轻“海归”,推崇高端路线,他将谢瑞麟品牌换成一个父亲念不出来的英文名——TSESUILUEN(TSL),还改用性感的外籍模特做形象代言。公司一位老员工回忆,“公司面口唔同口左(完全不一样了)”。
在公司经营模式上,谢瑞麟和儿子也有分歧。这位珠宝王国的第一代国王进军内地市场时,主张授权特许经营,在短时间内占据市场,迅速回笼资金。而谢达峰坚决反对,他认为特许经营店难以监督,一旦出事,公司的品牌和长远利益得不偿失。
让谢瑞麟更觉得尴尬的是,他回到公司里,发现随着事业的不断膨胀,自己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因为公司里只有他会打金做手饰,也只有他不会说英文、不会用电脑、不懂会计学常识。
。
面对儿子谢达峰领导的企业,谢瑞麟感到无所适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