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已出版】

   第四章 人民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感慨的说:人民币一出生就是“弃儿”。它没有超凡脱俗的独立性;它没有真实表达经济活动的机会;它没有正常输出自身价值的方式;它没有被世界广泛承认的信用;它甚至都没有健康的流通功能------这就是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交织着爱与恨、无奈与恐惧、悲欢离合而又孜孜不倦的追求! 先说说人民币对经济活动的表达吧----即极有争议的GDP,中国GDP的高增长得益于两个概念:家庭和农村劳动的货币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养只鸡,自己杀了吃了,没和人民币发生关系,但把鸡到集市上卖了,换成了人民币,就“货币化”了,GDP就增长了。假设:一个裁缝一天生产一件衬衫,在衬衫厂100个农村女工通过流水作业一天可生产1000件平均每人10件(这个故事后面还用哦),瞧,“劳动生产率”提高了,GDP又增长了。呵呵
   于是,“人口红利说”是个伪说:劳动力在农村的劳动与在城镇里的劳动没有本质区别,但换个地方却可以实现“货币化”,何来的红利?如果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按12%算,这“货币化”的贡献率不会低于4%(笔者按四分之一算,凭感觉呀,没数据),显然这种增长已走到了头,甚至逆转。
  另外,仅为这2亿流动人口的转移,而且是时间比较集中的“大迁徙”---造就了铁公机---造就了“腐败的人民币”,但却毁掉了固定资产的商业效率,“货币化”的社会代价十分沉重!由此可窥见一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