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ls
怎么和外国人交朋友?[暂完结]
To 杨小样 克莱尔
偶尔扮一下弱者嘛 让别人有怜惜你的机会(呸 这么说好恶心) 但是要把握场合 对象和度 否则就是犯贱了。。
我男友已经成为ex了哈哈~
偶尔扮一下弱者嘛 让别人有怜惜你的机会(呸 这么说好恶心) 但是要把握场合 对象和度 否则就是犯贱了。。
我男友已经成为ex了哈哈~
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说的 完全正确!!!鼓掌撒花!!!
借着在路上同学的发言 我也来假装总结一下吧 我的经历和我观察到的我身边的人
首先基本观念就是像在路上同学说的一样:
顺其自然
留学主要还是为了开眼界 拓展思维 学学欧美先进的理念什么的 感受一下当地人民的生活 到处玩玩儿 跟各国人打交道 每个国家风土人情都略知一二 不至于出国好几年回国别人问啥都不知道 或者回国以后能给家人朋友讲讲好玩儿的事儿 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 都是很好的事儿
我本人也没有移民的打算 以后应该也是要回国 虽然可能会过很久才回去
外国人能聊得来就聊 话不投机就拉倒 和国内交朋友一样就行 你看得上的就可以相处 你看不上觉得是傻逼的那他就是傻逼 你不用理他 不要心里总有一个概念说 我要跟大家处好关系 对谁都好 其实没有用 咱们又不是低人一等 何必让自己那么下贱 有时候老好人反倒会起反作用 外国人会觉得你们中国人都这么好欺负 实在交不到外国朋友就该干嘛就干嘛去 跟自己的朋友圈子玩儿 生活一样有声有色 但不要误入歧途 为了混圈子而混圈子 扎进全是中国极品的圈子。。。反正宗旨就是follow your heart!你喜欢的人觉得谈得来就去交朋友 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就拉倒 让自己开心最重要 对中国人外国人一样 其实本质上来说 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其实压根儿没必要分的那么清 对中国人一套 对外国人一套 这样儿我也挺瞧不起的 有本事的你就做自己 开心就是开心 不高兴就是不高兴 傻逼就是傻逼 你就甭理他 但是有偏见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以上所有这些废话都应该作为所有即将出国人士、已经在国外人士或者有意向出国人士的基本理念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我说的是废话别看就行了 我说的不一定都对 但是我也懒得争论
总结一句就是 顺其自然 follow your heart 做自己 好像说的都是一件事其实。。。
首先基本观念就是像在路上同学说的一样:
顺其自然
留学主要还是为了开眼界 拓展思维 学学欧美先进的理念什么的 感受一下当地人民的生活 到处玩玩儿 跟各国人打交道 每个国家风土人情都略知一二 不至于出国好几年回国别人问啥都不知道 或者回国以后能给家人朋友讲讲好玩儿的事儿 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 都是很好的事儿
我本人也没有移民的打算 以后应该也是要回国 虽然可能会过很久才回去
外国人能聊得来就聊 话不投机就拉倒 和国内交朋友一样就行 你看得上的就可以相处 你看不上觉得是傻逼的那他就是傻逼 你不用理他 不要心里总有一个概念说 我要跟大家处好关系 对谁都好 其实没有用 咱们又不是低人一等 何必让自己那么下贱 有时候老好人反倒会起反作用 外国人会觉得你们中国人都这么好欺负 实在交不到外国朋友就该干嘛就干嘛去 跟自己的朋友圈子玩儿 生活一样有声有色 但不要误入歧途 为了混圈子而混圈子 扎进全是中国极品的圈子。。。反正宗旨就是follow your heart!你喜欢的人觉得谈得来就去交朋友 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就拉倒 让自己开心最重要 对中国人外国人一样 其实本质上来说 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其实压根儿没必要分的那么清 对中国人一套 对外国人一套 这样儿我也挺瞧不起的 有本事的你就做自己 开心就是开心 不高兴就是不高兴 傻逼就是傻逼 你就甭理他 但是有偏见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以上所有这些废话都应该作为所有即将出国人士、已经在国外人士或者有意向出国人士的基本理念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我说的是废话别看就行了 我说的不一定都对 但是我也懒得争论
总结一句就是 顺其自然 follow your heart 做自己 好像说的都是一件事其实。。。
终于有人理我了555555555 我应大家要求总了个结却木有人回应 桑心鸟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感触很大 lz正处于即将毕业的时段 家人希望lz回国 但我真心不适合回去 也不想现在就回 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还是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 回国好多观念已经不能被别人认同 在国外几年吃得苦受的委屈终于修成正果了 却要放弃当下回国接受另一番挑战 真心觉得不合适
把文章给大家转来 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启发 想想自己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对于自己到底有什么意义
交换生一年结束了,我到底交换到了什么?
来源: 陈頔^^小淘的日志
当经过10小时飞行穿越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当头疼欲裂等待飞机着落的时候,当推着4个大行李箱从T2航站楼走出来的时候,当那我最熟悉的北京冬天特有的干冷空气迎面而来的时候,当看着老爸老妈熟悉的笑容和期待的拥抱的时候。
我知道这一切都结束了,交换生一年去荷兰,不长不短,我开始审问自己,你,到底交换到了什么??
如果有人说,你去外面待了一年,一定英语特别好了吧,和老外交流0障碍了吧?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我这个自由散漫的学子,除了比原来敢说听力稍微好点以外,英语并没有特别巨大的飞跃。
如果有人说,你去外面待了一年,一定就是各种玩了吧?看你经常到处旅游,去品尝美食,去度假休闲真好啊。对不起我也让您失望了,我们还没有自由到,整天都可以不学习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那么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很多表象,很多定论,很多猜测,就是这么劈头盖脸的来了。好像大家都比我更了解我的生活。好像出去交换的是他们,不是我。
如果让我说,这一年你究竟交换到了什么。答案就是:独特的经历,成熟的心智,独立的生活能力。
现在回想起一年前,也觉得恍恍惚惚的,听到交换生项目,报名,选拔,确定人的名单,两天之内结束。签证,办公证,申请宿舍,签合同,打包行李,出发到达,两个月之内结束。很多人羡慕我得到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也羡慕自己,觉得很幸运,真的很幸运。
独特的经历
我知道当我以后老了,回头审视自己的一生。这短短的一年,有可能不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却是最独一无二的。这一年认识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感受了很多美好,体验了很多幸福。他们都是最最限量版的,我将一直用心珍藏。
这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中国的留学生、本地荷兰的德国的,还有学生公寓里一起玩的。你只有真正接触了,才知道每个国家人的性格真的不一样的。荷兰的学生爱玩爱闹,善良天真。德国的学生严谨上进,刻苦好学。西班牙意大利的,散漫追求浪漫,永远带着微笑。其实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了解一个国家特质最直接方便的途径。
学习:刚来的时候,英语的障碍真的特别大。上课老师说的一半听不懂,小组讨论不知道怎么开口发表意见,Presentaion习惯性的念稿。语言障碍就是一切障碍的根源。还好我第一个遇到的TEAM人都特别特别好,他们没有嫌我英语不好,而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所有的事情都及时给我反馈意见,指导我哪里能做的更好。结果是后来我们小组那门课成绩第一。我就慢慢有了信心,能跟上外国学习的节奏和模式了。就是小组会和presentation是主旋律,你要习惯去参与,而不是只是像在中国,上课坐那就可以玩手机走神睡觉了。
交换生要求不那么严格,不用必须修哪门课,所以压力相对小很多。只要一个学期上个两三门,其它时间就可以自由分配了。但是这两三门,也会让你心烦意乱。因为外国的学习模式一般是,老师上一节课,小组讨论两次,然后根据小组分配完成你自己独立的部分。总之,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总避免不了上网查资料,自己组织总结,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老师或者全班同学。
旅行:格罗宁根—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布鲁日—布鲁塞尔—根特—卢森堡市—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比萨—米兰—里斯本—巴塞罗那—马德里—巴黎—日内瓦—柏林—汉堡,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瑞士、德国,这些坐标都将刻在我人生小小的地图上。
这一年真的走了不少的地方。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去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感受更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与旅行的最大不同处, 就是旅行会让你拥有更细腻和丰富的感受去看世界,如果我没有离开家,就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人怎样去生活,就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每天下午两三点在街边喝咖啡、躺在草地上看书、坐在湖边晒太阳。我那些细微的感动和敏感的神经经常会莫名的跟着他们跳动,带上寻求美的眼睛和一颗勇敢的心,就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所以我宁可做细水长流看平常风景的异乡人, 也不愿做匆忙拍照的游客。很多时候,在旅途中,我宁可选择录像而不是照相,我会对着镜头自己碎碎念,而不是咔嚓咔嚓的只是盲目的留下一些没有感情的照片。尽管美景很惊艳,但那终究是他乡的,你是永远带不走的。带的走的是你对它的认知和当时自己独有的心情。
一段好的旅行,就是让人没有烦恼,不被烦心琐事所牵绊,心和大脑会放的很空。给自己一个理由去用新的视角看这个不同的世界。我从来不去想这次要看哪些景点,哪些博物馆,哪些地方一定要照相。简单的做些攻略就微笑的颠颠的出发了。因为旅行的意义和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和感受别处的美好。
这一年,我学会了旅行,而不是旅游。那些无可名状的精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点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离开熟悉的地方,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陌生的面孔和景色,那种新鲜感和兴奋,只有你在路上,你才知道。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爱上在路上的感觉。只有不停的走。不停的感受世界的不同。才有最真实的存在感。才有更谦卑的态度和更豁达的心智。
成熟的心智
这一年我真的长大了,我知道这话说起来感觉很傻,但是这是实话,因为我终于知道我自己到底要什么了,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原来,我和大家都一样。觉得就是该按部就班的上学,然后工作,然后结婚生子,每个人的轨迹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才是正常的人。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这个社会现在速度太快,我们都忘了怎么放慢脚步,怎么去和自己内心对话。
去了国外你才知道,28、29的读本科的大有人在,不是因为他们不上进一直读不出来,而是人家上了两年大学,觉得没劲,环游世界去了。玩完了人家回国,还是觉得学习没劲,然后就拿着高中文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干,干了两年觉得自己该充电了,就继续回学校上学去了。这在中国人眼里会自己想,都快30的人了,还是一事无成,没结婚没攒够钱买车买房,还在读本科?这人怎么这么不求上进?怎么这么没出息?怎么这么丢人现眼?
但是这些想法,就是一种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墨守陈规。好像理应人人的生活轨迹都一样,所有人都应该按着大家觉得的理所应当去生活,如果不这样就是不正常,就给家长丢人了,就被亲戚朋友指责了。但是人到底活着为了什么?说白了,我们为的就是面子。就是家长和周围环境无形给我们画好了框框架架,出了这个框框架架,我们就给家长丢了面子!就是异类!就丢人现眼!就理应被打倒和指责!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多可笑。我们早已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早已经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
认真去想想,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岁月是什么时候?就是18-28岁。这最美好的10年,中国的学生在干吗?在上大学虚度时光,在被政治数学折磨死去活来的考研,在一次次的雅思GMAT英语考试中越挫越勇,在考会计证、律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考一堆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什么什么狗屁玩意的证书。为什么要上大学?因为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上大学啊!为什么要读研?因为读研了才能找到好工作啊!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学英语才能出国啊!为什么要考这些证?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考啊!这些是什么答案,有因果联系么,有逻辑么,有道理么。不管你疑不疑惑,反正我真的很疑惑。
而女生20—30岁更短暂,10年就要完成学业,找到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这么想想不觉得很可怕么。只有10年啊,姐妹们,30以后的生活基本每天都一样了就,半天上班工作累得半死,晚上洗衣服做饭看电视,整天围着老公孩子转悠。你哪还有自己大把的时间和姐妹们狂聊,哪还可能背上书包给自己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哪还可能抹着指甲油扶着面膜哼着小曲去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你每天都被家里的琐事牵绊,被工作的压力束缚。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去旅行,去看书,看买衣服,去看电影,去吃美食,你等着30岁以后么?
我给自己考不好英语找借口留退路,我问我爸妈说大学毕业以后给自己一年GAP YEAR想像国外的大学生去旅行,去开开心心的给自己一年时光放个假,再去考英语出国可以么。我妈就和我说:“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不是你以后能挣多少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你能快乐,你能比任何人都快乐。只要你做的选择让自己快乐,爸爸妈妈就支持你”。我原来和他们会说要不我直接工作吧,他们就说过不要因为周围的人工作了你就也去工作。现在不想工作就不要去,又不是养不起你。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无尽的包容和满满的爱。因此,这一年,我做的所有选择都只遵循一个原则问自己,就是:你快乐么?你真的快乐么?
独立的生活能力
原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做一桌子的饭餐,从小到大一直被爸妈捧在手心里,只有我心情很好的时候才会主动参与一下刷碗之类的工作。但是到了新的地方,没有人会再照顾你的日常起居,会给你按时做饭送水果,会提醒你天冷了要多穿衣服。一切的一切,只有你自己。
我开始学会逛超市,去比较各种蔬菜、肉、蛋、奶的价格,开始拿打折的优惠海报,开始关注促销活动。我开始在网上看菜谱,尝试自己做饭而不是天天买PIZZA之类的速食,随随便便也能几菜一汤的弄一桌子了。我开始自己拿起刀刀叉叉经过几次试验的失败,终于能做出很美味的事物了。我开始布置我的小家,买墙纸,买蜡烛让它看起来更温馨。我开始按时刷新天气预报,以免第二天临时的降温自己会冻感冒。我开始自己会照顾自己,自己会干很多事情。
这一年我学会了独处,我并不觉得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给自己拍照是件很悲伤的事情。反而更能够让自己独立起来,学会不受外界干扰的尽全力令自己快乐。
原来每天上人人,分享日志、传照片,开着人人的页面一挂就一天。现在几天才上一下,随便看两页新鲜事就下了。不是那么依赖社交网络了,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大家面前。现在回想,很多传照片发状态的初衷就是渴望被关注,几十几百条的评论总能让我有一丝的爽感,这还真是虚荣心在作祟。但是现在,我只在微博上活动,那里都是我最熟的朋友。我每天更新点小心情,传点小照片。我的喜怒哀乐只愿与那些最亲密的人分享。其它不熟的人,不想他们来参与我的生活。普通朋友再多的评论,也抵不上你在乎的人只给你发一个笑脸的表情。
因为时差,经常大家已进入梦乡,正是我们的夜晚时光。以前总是可以和大家各种聊天,各种臭贫,但是这一年我不得不接受朋友家人都已睡觉,不能陪我聊天的事实。经常一个人看看电影听听歌,度过一个一个夜晚,自得其乐。其实我一直都不是一个怕寂寞的人,甚至有时候我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不被任何人打扰,安静惬意的午后或者夜晚,小咖啡那么一泡,小歌那么一放,小呆那么一发,舒服死了。
人的独立性取决于你依赖他人的程度,独立性越低越容易受他人左右。我愈发的独立,因此才愈发的有自己的主见。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Do what you love, fuck the rest。
后记: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与我时间去思考。如今,浮躁的理由太多,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不停的在走走走,在追追追。我们不能安静下来,总有人在你身边影响你的步伐,总有人让你不知道自己想走的轨道到底是哪条。
可是,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活一次?去放肆的,去热血的过你的青春岁月?
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予我不同的感受。他们一针针一线线编制成了我最完美的21岁。我学会沉下心来,去阅读,去经历。不害怕走弯路,不害怕失败,不害怕成功可能还很遥远。我只想按照自己的脚步向前走,不是因为别人休学了去旅行所以你也要去旅行,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出国所以你也非要出走国门。不去管别人的看法,用力去生活,用心去经历,才能有丰富而有厚度的人生。
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予我勇气去做梦。尽管前途茫茫,但我知道我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不追求荣华富贵,不追求功成名就,只追求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只要不后退,再慢的前进也是前进,再多的挫折也不该是我们努力的终结点。去相信,自己可以,明天会更好,你的明天才真的会更好。
梁文道一次演讲时说,“青春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令年轻人有资本挥霍”。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青春。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过不一样的生活。
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 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三毛
交换生一年结束了,我到底交换到了什么?
来源: 陈頔^^小淘的日志
当经过10小时飞行穿越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当头疼欲裂等待飞机着落的时候,当推着4个大行李箱从T2航站楼走出来的时候,当那我最熟悉的北京冬天特有的干冷空气迎面而来的时候,当看着老爸老妈熟悉的笑容和期待的拥抱的时候。
我知道这一切都结束了,交换生一年去荷兰,不长不短,我开始审问自己,你,到底交换到了什么??
如果有人说,你去外面待了一年,一定英语特别好了吧,和老外交流0障碍了吧?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我这个自由散漫的学子,除了比原来敢说听力稍微好点以外,英语并没有特别巨大的飞跃。
如果有人说,你去外面待了一年,一定就是各种玩了吧?看你经常到处旅游,去品尝美食,去度假休闲真好啊。对不起我也让您失望了,我们还没有自由到,整天都可以不学习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那么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很多表象,很多定论,很多猜测,就是这么劈头盖脸的来了。好像大家都比我更了解我的生活。好像出去交换的是他们,不是我。
如果让我说,这一年你究竟交换到了什么。答案就是:独特的经历,成熟的心智,独立的生活能力。
现在回想起一年前,也觉得恍恍惚惚的,听到交换生项目,报名,选拔,确定人的名单,两天之内结束。签证,办公证,申请宿舍,签合同,打包行李,出发到达,两个月之内结束。很多人羡慕我得到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也羡慕自己,觉得很幸运,真的很幸运。
独特的经历
我知道当我以后老了,回头审视自己的一生。这短短的一年,有可能不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却是最独一无二的。这一年认识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感受了很多美好,体验了很多幸福。他们都是最最限量版的,我将一直用心珍藏。
这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中国的留学生、本地荷兰的德国的,还有学生公寓里一起玩的。你只有真正接触了,才知道每个国家人的性格真的不一样的。荷兰的学生爱玩爱闹,善良天真。德国的学生严谨上进,刻苦好学。西班牙意大利的,散漫追求浪漫,永远带着微笑。其实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了解一个国家特质最直接方便的途径。
学习:刚来的时候,英语的障碍真的特别大。上课老师说的一半听不懂,小组讨论不知道怎么开口发表意见,Presentaion习惯性的念稿。语言障碍就是一切障碍的根源。还好我第一个遇到的TEAM人都特别特别好,他们没有嫌我英语不好,而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所有的事情都及时给我反馈意见,指导我哪里能做的更好。结果是后来我们小组那门课成绩第一。我就慢慢有了信心,能跟上外国学习的节奏和模式了。就是小组会和presentation是主旋律,你要习惯去参与,而不是只是像在中国,上课坐那就可以玩手机走神睡觉了。
交换生要求不那么严格,不用必须修哪门课,所以压力相对小很多。只要一个学期上个两三门,其它时间就可以自由分配了。但是这两三门,也会让你心烦意乱。因为外国的学习模式一般是,老师上一节课,小组讨论两次,然后根据小组分配完成你自己独立的部分。总之,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总避免不了上网查资料,自己组织总结,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老师或者全班同学。
旅行:格罗宁根—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布鲁日—布鲁塞尔—根特—卢森堡市—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比萨—米兰—里斯本—巴塞罗那—马德里—巴黎—日内瓦—柏林—汉堡,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瑞士、德国,这些坐标都将刻在我人生小小的地图上。
这一年真的走了不少的地方。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去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感受更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与旅行的最大不同处, 就是旅行会让你拥有更细腻和丰富的感受去看世界,如果我没有离开家,就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人怎样去生活,就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每天下午两三点在街边喝咖啡、躺在草地上看书、坐在湖边晒太阳。我那些细微的感动和敏感的神经经常会莫名的跟着他们跳动,带上寻求美的眼睛和一颗勇敢的心,就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所以我宁可做细水长流看平常风景的异乡人, 也不愿做匆忙拍照的游客。很多时候,在旅途中,我宁可选择录像而不是照相,我会对着镜头自己碎碎念,而不是咔嚓咔嚓的只是盲目的留下一些没有感情的照片。尽管美景很惊艳,但那终究是他乡的,你是永远带不走的。带的走的是你对它的认知和当时自己独有的心情。
一段好的旅行,就是让人没有烦恼,不被烦心琐事所牵绊,心和大脑会放的很空。给自己一个理由去用新的视角看这个不同的世界。我从来不去想这次要看哪些景点,哪些博物馆,哪些地方一定要照相。简单的做些攻略就微笑的颠颠的出发了。因为旅行的意义和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和感受别处的美好。
这一年,我学会了旅行,而不是旅游。那些无可名状的精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点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离开熟悉的地方,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陌生的面孔和景色,那种新鲜感和兴奋,只有你在路上,你才知道。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爱上在路上的感觉。只有不停的走。不停的感受世界的不同。才有最真实的存在感。才有更谦卑的态度和更豁达的心智。
成熟的心智
这一年我真的长大了,我知道这话说起来感觉很傻,但是这是实话,因为我终于知道我自己到底要什么了,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原来,我和大家都一样。觉得就是该按部就班的上学,然后工作,然后结婚生子,每个人的轨迹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才是正常的人。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这个社会现在速度太快,我们都忘了怎么放慢脚步,怎么去和自己内心对话。
去了国外你才知道,28、29的读本科的大有人在,不是因为他们不上进一直读不出来,而是人家上了两年大学,觉得没劲,环游世界去了。玩完了人家回国,还是觉得学习没劲,然后就拿着高中文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干,干了两年觉得自己该充电了,就继续回学校上学去了。这在中国人眼里会自己想,都快30的人了,还是一事无成,没结婚没攒够钱买车买房,还在读本科?这人怎么这么不求上进?怎么这么没出息?怎么这么丢人现眼?
但是这些想法,就是一种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墨守陈规。好像理应人人的生活轨迹都一样,所有人都应该按着大家觉得的理所应当去生活,如果不这样就是不正常,就给家长丢人了,就被亲戚朋友指责了。但是人到底活着为了什么?说白了,我们为的就是面子。就是家长和周围环境无形给我们画好了框框架架,出了这个框框架架,我们就给家长丢了面子!就是异类!就丢人现眼!就理应被打倒和指责!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多可笑。我们早已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早已经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
认真去想想,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岁月是什么时候?就是18-28岁。这最美好的10年,中国的学生在干吗?在上大学虚度时光,在被政治数学折磨死去活来的考研,在一次次的雅思GMAT英语考试中越挫越勇,在考会计证、律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考一堆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什么什么狗屁玩意的证书。为什么要上大学?因为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上大学啊!为什么要读研?因为读研了才能找到好工作啊!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学英语才能出国啊!为什么要考这些证?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考啊!这些是什么答案,有因果联系么,有逻辑么,有道理么。不管你疑不疑惑,反正我真的很疑惑。
而女生20—30岁更短暂,10年就要完成学业,找到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这么想想不觉得很可怕么。只有10年啊,姐妹们,30以后的生活基本每天都一样了就,半天上班工作累得半死,晚上洗衣服做饭看电视,整天围着老公孩子转悠。你哪还有自己大把的时间和姐妹们狂聊,哪还可能背上书包给自己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哪还可能抹着指甲油扶着面膜哼着小曲去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你每天都被家里的琐事牵绊,被工作的压力束缚。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去旅行,去看书,看买衣服,去看电影,去吃美食,你等着30岁以后么?
我给自己考不好英语找借口留退路,我问我爸妈说大学毕业以后给自己一年GAP YEAR想像国外的大学生去旅行,去开开心心的给自己一年时光放个假,再去考英语出国可以么。我妈就和我说:“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不是你以后能挣多少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你能快乐,你能比任何人都快乐。只要你做的选择让自己快乐,爸爸妈妈就支持你”。我原来和他们会说要不我直接工作吧,他们就说过不要因为周围的人工作了你就也去工作。现在不想工作就不要去,又不是养不起你。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无尽的包容和满满的爱。因此,这一年,我做的所有选择都只遵循一个原则问自己,就是:你快乐么?你真的快乐么?
独立的生活能力
原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做一桌子的饭餐,从小到大一直被爸妈捧在手心里,只有我心情很好的时候才会主动参与一下刷碗之类的工作。但是到了新的地方,没有人会再照顾你的日常起居,会给你按时做饭送水果,会提醒你天冷了要多穿衣服。一切的一切,只有你自己。
我开始学会逛超市,去比较各种蔬菜、肉、蛋、奶的价格,开始拿打折的优惠海报,开始关注促销活动。我开始在网上看菜谱,尝试自己做饭而不是天天买PIZZA之类的速食,随随便便也能几菜一汤的弄一桌子了。我开始自己拿起刀刀叉叉经过几次试验的失败,终于能做出很美味的事物了。我开始布置我的小家,买墙纸,买蜡烛让它看起来更温馨。我开始按时刷新天气预报,以免第二天临时的降温自己会冻感冒。我开始自己会照顾自己,自己会干很多事情。
这一年我学会了独处,我并不觉得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给自己拍照是件很悲伤的事情。反而更能够让自己独立起来,学会不受外界干扰的尽全力令自己快乐。
原来每天上人人,分享日志、传照片,开着人人的页面一挂就一天。现在几天才上一下,随便看两页新鲜事就下了。不是那么依赖社交网络了,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大家面前。现在回想,很多传照片发状态的初衷就是渴望被关注,几十几百条的评论总能让我有一丝的爽感,这还真是虚荣心在作祟。但是现在,我只在微博上活动,那里都是我最熟的朋友。我每天更新点小心情,传点小照片。我的喜怒哀乐只愿与那些最亲密的人分享。其它不熟的人,不想他们来参与我的生活。普通朋友再多的评论,也抵不上你在乎的人只给你发一个笑脸的表情。
因为时差,经常大家已进入梦乡,正是我们的夜晚时光。以前总是可以和大家各种聊天,各种臭贫,但是这一年我不得不接受朋友家人都已睡觉,不能陪我聊天的事实。经常一个人看看电影听听歌,度过一个一个夜晚,自得其乐。其实我一直都不是一个怕寂寞的人,甚至有时候我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不被任何人打扰,安静惬意的午后或者夜晚,小咖啡那么一泡,小歌那么一放,小呆那么一发,舒服死了。
人的独立性取决于你依赖他人的程度,独立性越低越容易受他人左右。我愈发的独立,因此才愈发的有自己的主见。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Do what you love, fuck the rest。
后记: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与我时间去思考。如今,浮躁的理由太多,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不停的在走走走,在追追追。我们不能安静下来,总有人在你身边影响你的步伐,总有人让你不知道自己想走的轨道到底是哪条。
可是,亲爱的,你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活一次?去放肆的,去热血的过你的青春岁月?
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予我不同的感受。他们一针针一线线编制成了我最完美的21岁。我学会沉下心来,去阅读,去经历。不害怕走弯路,不害怕失败,不害怕成功可能还很遥远。我只想按照自己的脚步向前走,不是因为别人休学了去旅行所以你也要去旅行,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出国所以你也非要出走国门。不去管别人的看法,用力去生活,用心去经历,才能有丰富而有厚度的人生。
交换生一年,感谢它给予我勇气去做梦。尽管前途茫茫,但我知道我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不追求荣华富贵,不追求功成名就,只追求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只要不后退,再慢的前进也是前进,再多的挫折也不该是我们努力的终结点。去相信,自己可以,明天会更好,你的明天才真的会更好。
梁文道一次演讲时说,“青春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令年轻人有资本挥霍”。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青春。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过不一样的生活。
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 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三毛
我觉得也不是不喜欢吧 是不知道怎么跟羞涩的人打交道 或者以为你不想和他说话
别光m不说话啊~~
谢谢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变化还是挺大的 现在就是做自己 不同国籍人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 喜欢的就聊 聊开心了就做朋友 不喜欢的就不用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