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道士那些年

  画像中的师祖是一个容貌非常普通的中老年人,就是四五十岁的样子,头发简单的挽了个道髻,不过咋看都乱糟糟的,估计是为了全身格调统一吧,画中的师祖穿着也真的是....嗯,很随意。

  一件普通的灰色短袍,用一根黑色的布带松松的系着,上面还有好几个歪斜的补丁,一双普通的布鞋,竟然露了脚趾头。

  而且这画中的师祖吧,动作也十分的懒散,双手拢在袖子里,竟然是蹲着的,这幅画没有背景,就师祖一个人,可咋看咋像一个正蹲在墙根儿晒太阳的老农。

  我也不知道这画是谁画的,可真的太传神,画中师祖的相貌虽然普通,可是那神态中露出的懒散和无所谓,眼神中却隐含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清明和透彻都画出来了。

  给人感觉师祖的存在就像一个矛盾体,明面上是落魄,懒散的一个人,而那骨子里又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

  我那时年纪小,根本不懂一个人的韵之所在,只是从内心觉得这师祖不普通,但不普通在哪里,我根本就不知道。

  “还不快拜?”姜老头儿眼睛一瞪。

  闻言,我赶紧恭敬的举着香,又实实在在的来了个三拜九叩,这一次比对着三清相还要虔诚,毕竟三清相给我的感觉太过高不可攀,可面对这师祖的画像,却感觉他实实在在就在我面前,他实实在在就是不普通。

  拜完师祖,我在香炉里上好了香,望着姜老头儿,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不过在拜师入门这种严肃的时刻,我还是不皮的,老老实实就在姜老头儿面前站定了。

  姜老头儿也不理我,只是自己站起来,凝望了好半天师祖像,才小心翼翼的把画像卷了起来,然后才对我说到:“这幅画像是我画的,也是唯一一幅你师祖,我师父的画像,是他同意之后,我才画的。可惜那个时候水平有限,把你师祖的神韵画的不足,至少不够内敛,和真人比起来实在相差太远。”

  说完,姜老头儿叹息了一声,看着他如此怀念我师祖,我也忍不住问了句:“师父,那我师祖现在在哪儿?”

  姜老头儿转过头来看着我,那眼中流露的神情是我第一次看见,姜老头儿竟然也有些迷惑。

  这可新鲜了,我师父他都会迷惑?可不想,下一刻姜老头儿就变得‘凶悍’了起来,对我喝到:“你以为入门拜师仪式就完了?老子还没喝到师父茶,你去烧水泡茶,我等着喝你的师父茶,要泡的茶我不满意,你就等着泡一晚上茶吧。”

  不带那么欺负小孩的!!

  最终,我生平第一次生火,第一次挑水,第一次烧开水......花了一个小时,还是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给姜老头儿递上了一杯师父茶。



  山上的日子是清苦的,虽然姜老头儿这处竹楼小筑景色清雅,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住久了也就那样。

  转眼已是三个月过去了,又是一个冬天到来了.....

  在川地的冬天,说不上多冷,只是一股侵润在骨子里的凉意让人难受,山上还要清冷一些,那也就意味着我的日子更苦一些。

  “凡事自给自足。”这是姜老头儿在我入门拜师以后,给我提的第一句话。

  就是因为这句话,在这里,我的一切生活都要自己打理,包括洗衣做饭,可恶的是,我是自给自足了,姜老头儿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凭着这句话,把一切杂务都丢给我了。

  “反正你做一个人的饭也是做,洗一个人的衣也是洗,就一起了吧。”

  “师父,不是自给自足吗?”

  “放屁,徒弟才自给自足,我是你师父,这是你的孝道!”

  就这样,我一个八岁的小孩(此时已满八岁),非常‘凄苦’的要担起两个人的杂务。

  更可怜的是,我一开始煮不熟饭,更洗不好衣服,姜老头儿还不许经常上山的我家人帮忙,不熟的饭那就不熟吧,吃下去!反正他也吃。不干净的衣服就不干净吧,穿上!姜老头儿更不在意这个,反正他也脏兮兮的。

  于是,我又要上学,又要写作业,又要做杂务,还要完成姜老头儿给我布置的任务,他说了,这是学习他一身本事的第一步。

  而他呢?每日里总是那么清闲,除了一些他每日固定要做的‘功课’,就是烹茶看风景,外带‘教育三娃儿’。偶尔的时候,他会背些米面杂物上山,再偶尔的时候,他会去弄些野味。

  这就是我们在山上的日子。


  第一更给大家送到,今天还有一更!
  @mqch005 2012-9-24 18:33:00
  @dondch72 2012-9-24 18:14:00
  回复第18040楼,@Bleff
  回复第18008楼,@mqch005
  你这个到底写的小说还是传记啊,总感觉很扯的样子。
  总说什么道法自然,命中自有安排什么的,那我问问你。 比如10年后人类发明一种药物可以延长寿命,通过改变遗传物质或是细胞新陈代谢速度,把寿命增长5倍。正常人服用后都能活个3,400岁,那你是吃还是不是,...........
  -----------------------------


  玄学和科学并不矛盾,我很期待科学最终能论证玄学,让玄学一些不可解释的东西不再沦为‘怪力乱神’‘封建迷信’。

  至于你提出的有一种药丸如果能让人增寿,那是再好不过。玄学中最注重的一点就是养身,道法自然,是指心态自然,顺应自然之道,并融入自然,讲究一个顺。

  但修身本身却将一个‘逆’,用自然之法打破自然之束缚,内应自然,外争命。

  这样讲,你能否理解?

  从古至今,长寿之人不少,很多都是玄学的继承者,远的不说。最近的清末民初的李云清,活了256岁,他是中医,玄学中的医之一脉继承者。

  这就是一个例子,可惜科学现在还无法严密的去论证这些。

  所以,我也期待,如果科学能很好的解开这些谜题,那不是就能服务大众了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