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给大家讲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非自然事件

  @银河系彭彭 3334楼 2013-06-07 11:59:00
  没有共情也就算了,起码也要装出来有在倾听,是不是呀是不是?各位亲....
  -----------------------------
  听着呢……那我一会就写
  【续上】


  我们班比较闹腾,这一点可以用专业数据来表达:“多血质”类型的同学占到全班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气质类型是个浅显易懂的理论,网上有测试题,大家可以找来自己做。)从更换辅导员的频率上也可以看出来——本科四年换了五个。
  第二任辅导员是内蒙人,女性,终年绑马尾,个性直来直去,挺豪爽,不过作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叶,喜欢叫男生当免费劳工,给她干这干那。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哥们帮她搬家,大热的天,七大箱子泛着霉味的杂物,还有一个五斗柜,差点让我俩往生了。辅导员觉得过意不去,请我们在学一食堂吃小炒。
  她在班上就没少发表惊世骇俗的言论,人少的时候还加个“更”字。
  她说:大学生就应该谈恋爱,不谈的,要么条件太差,要么就是有毛病。
  我一口汤没咽下去,又吐回碗里。我看看那哥们,也是一脸郁闷。
  我就说:老师,您这打击面也太大了。我俩都没有女朋友,那是条件太差了,还是有毛病啊?
  辅导员瞥了我一眼,说:你俩条件都不错,他更好一点。
  那哥们来劲了,赶紧问:您具体说说,我好在哪了?
  “你看着比他木讷,有股憨傻气。”
  我狂笑。
  辅导员正色让我别笑。她说现在的女孩子都精着呢,知道什么样的人只适合年轻时候谈谈恋爱,什么样的人适合托付终生,俩人条件差不多的话,当然首选更老实的那个。
  她絮絮叨叨给我们俩讲了一大堆爱情观。重点就是一句话: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然后她讲了一个本校发生的轶事。

  原来有一个数学系的男生,暗恋我们系的学姐。学姐天生丽质,性格也好,同阶段的追求者凑在一起够打一场篮球赛的,还有替补。男生没有自信表白成功,就玩了个心眼儿。
  他用一年的时间给学姐送礼物,礼物都是不太贵重的小玩意,但是胜在用心,几乎每周都送。但他只托人转交,自己始终不露面,也不留名,而且也丝毫不提想追求她的事。学姐开始不收,但是转交的人告诉她,对方说了,如果不要的话就扔掉,没关系,他还会送。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学姐在这一年中曾经交往过一个外校的人,不过很快就吹了。有人说是因为男朋友要求学姐把那些礼物扔掉,学姐不肯。
  要说那个数学系的男生也是能耐得住寂寞的猛货,在学姐和男朋友吹了之后也没有马上出现,就好像这事跟他没关系一样,继续每周一个礼物。当然学姐也逼问过男生的情况,但是帮忙送货的同学就是不说,嘴够严。就在学姐分手后四个月,也是送礼物满一周年后,这场持久攻势突然停了。
  学姐等了俩礼拜,立刻明白过来:
  小样,跟我玩欲擒故纵是吧?企图让我把这种小殷勤小关怀当成习惯,你再突然玩消失,让我产生应激反应,本能地想维持习惯,然后再把这种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当误当成爱恋的感觉?玩心理战玩到我头上,这他妈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不过,即使拥有理论知识,也不代表着可以免疫。就好像很多有心理学背景的人都存在心里障碍一样。学姐还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男生。

  我和哥们张大嘴巴在食堂里听辅导员胡喷,满脑子想得都是:

  这他妈也行!?

  如此说来,心理系男生运用理论武器泡妞岂不是无敌了!?
  我们都着急问后来。辅导员告诉我们,那数学系男生果然在一个月后出现了,俩人顺理成章地开始交往,还持续了不短的时间。总之,他的小心思耍对了。
  我敏感地觉得辅导员话茬没完,她肯定不只是想八卦这么个爱情故事而已。果然,没多久,她接着说:
  “我听说教你们普心的xxx不让你们做六度空间的实验?”
  我承认是有这么回事,但是不明白她这时候提这个干什么。
  辅导员说,教师评分表上有我们班的个别学生给他的评价很低。虽然从数据统计规则上来看,极高分和极低分都是不被采纳的,但是作为辅导员,她想了解一下情况。如果有什么误会,她也有责任调解。
  我说,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是做什么课题是老师说了算,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意见,为这点事情不至于。而且我们都挺喜欢xxx的。
  她说她知道,还知道我们给他起外号,叫达华。她说她也觉得挺像的。
  “那这事就不提了,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他是有苦衷的。”
  我问,什么苦衷。
  辅导员说,你们那个学姐和那个数学系的男生,一个疯了,一个下落不明。
  我一惊,更不明白了。

  她解释,那个学姐是达华原来当辅导员时班里的学生。男生虽然俘获了学姐的心,但是两人性格根本不合适,只是在那份感动下勉强在一起。两人磕磕绊绊坚持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分手了。男生接受不了分手的事实,休学去野外旅游换心情,遇上山体滑坡,人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有消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我还是不明白。
  辅导员叹了口气。她说,失踪事件之后,达华在面向全校的选修课上也布置了一样的作业,同样有人选了“六度空间”。但是这次实验中途出了问题。
  最早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的实验方法是分发下去很多信件,信上写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他要求人们把信件寄给最有可能认识股票经纪人的朋友,再由这个朋友以同样的方法转发,最后统计成功送达的数量和平均经手人的数量。
  在那次课上,明明设计好要寄给城南一位律师的信件,被人换掉,最后统统发到了学姐手中。而信上所写的要求是:

  请把这封信转交给害死李xx的凶手。
  (李xx就是失踪了的数学系男生。)

  学姐收到大量的信件,当然,信件内容也已经被换掉,有人模仿了男生的笔迹,写了很多封情书放在里面。学姐为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不得不退学养病。

  我们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辅导员连连叹气,她说,你们达华是最讨厌利用学术搞邪魔歪道的,没想到这次居然自己被利用,还害了学生。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他的苦衷。
  那次对话的后半段,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那些情书真的是别人模仿的吗?
  不过这问题太傻了,问了也没用。


  郭大姐再一次来咨询的时候,她妈妈没陪着来。以她的情况,其实和正常人的生活能力是一样的,只是幻想出了一个不存在的未婚夫而已。
  应劳老师的要求,她把陈xx给她的明信片带来了,一共有七封,还有一封是大前天刚寄到的。这一次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在咨询室多逗留了一会。郭大姐说口渴,向我要了一杯水,我给她倒了一满杯,问,一杯……够了?
  她看着我笑:够了,我又不是从沙漠来的。
  我不依不饶,还问:不再来一杯了?
  老师说:“行啦,你去忙你的吧。”我明明看到她在笑我。

  咨询结束后,老师找到我,说这些个明信片有问题。我拿过来看了,没看出什么。老师要我仔细看,我就看出邮戳有点多,几乎把空白处都占满了。老师告诉我,这就是问题。这些明信片不是直接寄到郭大姐手中的,是经过好几次转发的,而且始发地还是北京。她认为这个细节需要好好调查。我感叹,当个合格的咨询师真不容易,有时候还得当侦探。
  老师让我帮她把茶缸子端到外面来,我应了一声,老师又叫住我,说又想喝茶又想喝白水,叫我帮她都端过来。我郁闷。然后她又问:
  “我一个人喝两杯水……不会吓着你吧?”
  我……算了,这辈子是落下把柄了。


  【还没完呢……改天再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