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玉碟记-勘破古今悬疑

  85、

  心驰神往之际,他又问道:“唐宋元明清,国号都只有一个字,要是中华民国,又当如何?”
  柳父说:“中华民国,重在一个‘民’字,你用‘民’字算一算试试。”
  金远闻言,立即着手测算,可这回也没对上。他心怀不解,再问柳父:“中华民国从1912年到1949年,总共才有38年天下,这数字怎么相差这么远?”
  柳父又笑道:“你犯了刚才同样的错误,中华民国的国号至今仍在台湾使用,并未消失。1912年至1949年只是其在大陆的执政时期而已。”
  原来如此。
  金远两眼放光,难道民国的气数竟然是……
  最后,他又问:“如此说来,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呢,该用哪个字?”
  柳父道:“共和国当然重在一个‘共’字。”
  金远大喜,又要推算,柳父连忙伸手拽住他,郑重其事道:“旁人小事,测测也罢。国之重器,不可轻问。”
  于是,金远终于绝了演算自己脱困之期的念头。

  86、

  其实,柳父很想知道金远是如何跟自己女儿相识相恋,以及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情况。但他又丝毫不敢提及。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妖物正附着金远的躯体,和柳佩玉在一起。金远一直刻意的让自己不去想这个事实。柳父怕一说起生活中的事情,金远便要失去理智,甚至强行推测自己的处境。

  生命的妙意,就在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旦生命形成,就会永远生死相继,无有止息。宗教界管这叫“轮回”,科学界管这叫“物质不灭”。脱离这种形态的生命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修行飞升,一种是神形俱灭。这两种情况,都属少见。
  柳父已是一个普通的鬼魂,本该早入轮回。可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以阴魂之体滞留人世间,只因为生前太爱女儿。虽然他早已观察过,女儿佩玉神藏于目,性情聪慧,形体丰腴,是天生富贵之相,在人世间的生活绝对不差。但父女情深,自己突然去世,竟未能和女儿见上最后一面,他实在放心不下。

  87、

  不过,柳父隐隐感到,霸占金远躯体和柳佩玉在一起的生灵,他虽不了解它的底细,但它似乎对佩玉及旁人并无恶意,仿佛还想要极力获得世人的认可。
  从显示器幻化的这个空间来看,它在这个村落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从未骚扰过任何人。为什么金远第一次来到柳山村,就碰上这种怪异的事件?难道是因为佩玉?回想起近二十年来,自己一手将女儿带大,日子过得平淡温馨。并没有任何不寻常之处啊?
  这其中缘由,柳父实在无法剖析明白。他不敢把顾虑都告诉金远,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心地纯良,胸怀广阔,悟性颇高。他们之间也交流得非常投缘,若不是造化弄人,他倒是非常乐意金远成为他的乘龙快婿的。
  可目前,他们只能屈身于这个诡异狭小的空间之内。自己本已过世,了却凡尘,倒也罢了。只苦了眼前这深情重义的少年人。

  88、

  时间还在继续。
  文字之应即成,柳父与金远二人的心思,又集中在了符咒之上。
  柳父对于此术虽无精研,但可喜的是,他因爱好各类文献,曾把所有道家之经文符咒全部记熟。此时便逐一转诵给金远。
  柳父告诉金远:“说起符咒之术,世间留传有一句话:‘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符咒术原本具有役鬼遣神的妙用。伏羲划八卦,开符箓之先河。到轩辕黄帝之世,曾见沙中仙鸟灵虫之迹,又闻野间鹏啼狮吼之声,黄帝睿智,知到其中一定寓有先天灵机,于是日加演习,推闻求详,渐渐地搞明白了其中的作用。

  等到蚩尤乱作,黄帝前往征伐,途中遇见西王母,授以符咒之决。于是黄帝大悟,取虫为迹,并而成符;禽兽之声,绎而成咒。符咒之道,至此昌明。
  符咒术传至近现代,因其年头久远,不免生出些枝节,真假难分。世人难以参透玄妙,又偏要妄加使用,致符咒一时失效。世间便疑其为欺人之谈,而以迷信视之。其实,这是未得其秘传。如果能找对方法,推求始末,详加研究,则可发现:符咒之效,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神明变化,灵异之极,不可想象。”

  89、

  金远喜道:“真有这么厉害,我觉得画符倒不是很难。”
  柳父摇摇头说:“并非如此。所谓‘符’,是聚集了无数秘文结合而成的。其书法之重要,亦如书法家执笔作事,不可草率。一笔不可苟且,一笔不可多少,部位亦有一定要求。”
  然后,他详细解释起符咒的要点。原来书符之时,要屏绝思虑,使脑府空明,心腔纯洁,如是则浩然一气,充沛乎中,尊严之相,流露于外,神完力足,号令斯行。所书之符,必有神奇。

  符的类别,也分为好几种。一是张贴之符,此类符大多采用朱砂以松烟墨书写;二是吞服佩带焚化之符,此类符皆用黄表纸以朱砂书写;三是驱鬼镇妖之符,此类符也用黄纸朱砂书写。不过,有时猝不及防,突然碰到鬼怪做崇,无从获得以上诸物,则定神敛气,并右手中食二指,向空书符亦可,但笔次部位不得错乱;还有就是召神遣神之符咒,此类符必须闭目叩齿,颔首暗书。
  讲完基础理论,柳父又告诉金远,他懂得画的灵符和念的咒语并不多,总共不过几十种,全要金远背熟。若他将来返回尘世间,再可照书本修行更多。

  90、

  符咒一术,若在凡间,诸世困扰,要学得精细还真不容易。可在这个妖物幻化的空间内,连个多余的物件都没有,倒成全了金远一心一意,专注修习。
  时日无多,金远对于符咒望气之术亦有小成。不过,这般手段暂时无法在这里施展印证。撩拨得金远心头痒痒。只好与柳父继续纵古论今,纸上谈兵。
  柳父告诉他:“符咒术往大了说,可以夺天地之造化;往小了说,可以安身立命,逍遥世间。我所知的并不多,只能告诉你大概。你有的是时间慢慢精研,将来成就一定不小。”
  金远问道:“那可有夺天地之造化的例子?”
  柳父道:“当然有。你知道战国时期《诅楚文》的事情吗?”

  金远汗颜,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柳父开心道:“历史典故,能难倒你的倒真不多。这《诅楚文》据传是秦惠文王时期作的。秦国虽然在秦惠文王的父亲秦孝公时代,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但还赶不上楚国。因为楚国幅原辽阔,并且在商鞅变法之前,已经由兵法家吴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行强盛起来。和秦国关中地区接壤的汉中之地,也被楚国占领。所以楚国是秦国称霸天下最强的对手。秦惠文王为祈求天神保佑秦国强盛,诅咒楚国败亡,而请巫师作了‘诅楚文’。普通人都以为,这篇文章只是一篇祭天的告示而已。其实,这就是仙家的灵符。楚国因此而势衰。自此后,一再败于秦国,终至灭亡。”

  91、

  金远奇道:“若《诅楚文》真有这么厉害,它是书写在什么材质上的?”
  柳父赞道:“问得好!秦惠文王在请巫师作‘诅楚文’之前,先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派大将司马错与相国张仪率兵灭蜀。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金远说:“秦国吞并蜀国,是因为秦国要富国强兵,必须占有广阔的领地。而蜀在秦之西,于中原而言,属于未开化之地。秦国若以武力攻之,有如狼入羊群,可以轻易拿下蜀地。蜀地物资丰富,潜力无穷,将对秦国扩充军备有很大帮助。”

  柳父摇摇头道:“你这个只是正史的观点。其实秦国攻占蜀国之后,当地的经济状况很差,并没有如最早想象的那样,给秦国带来渴望的物资。反而秦国派去的官员和军队还要秦国政府倒贴。一直要到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这一局面才得到改变。所以秦惠文王征蜀,并非为了军备。他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做‘诅楚文’这一灵符的材质,一块奇异的试金石!”

  @大耸 989楼 2013-07-15 20:57:00
  怎么今天还没更新呢?
  -----------------------------
  ·@江苍之 @花甲老头子 @墨离之 @天使爱cherish @汤三余 1003楼 2013-07-16 02:57:00
  -----------------------------
  谢谢点名和没点名支持本文的朋友,最精采的部分开始逐步展现,中心思想要明确出来了哦。。。
  @魏昌忌 853楼 2013-07-15 10:40:00
  
  看看我们可怜的佩玉吧,已经变成了这种模样。
  -----------------------------
  这个图片太让人伤心了。。。
  @tlisheng1116 955楼 2013-07-15 18:17:00
  恭喜楼主改名成功,为了庆祝楼主一下子更新5、6千字吧。
  -----------------------------
  行,今天就朝你说的6000字努力吧。。。
  92、

  这个说法,金远闻所未闻,他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获取一块试金石?那是个什么玩意儿?值得这么大动干戈?”
  柳父哼了一声,叹道:“岂止是大动干戈?秦国为取得这块试金石,不惜血本。只因蜀道艰难,进攻蜀国并非易事,所以秦惠文王一狠心,把五头能产黄金的石牛送与蜀王,诱惑蜀王开凿蜀道。这条道路,史称为金牛蜀道。”

  金远抢过话头道:“这算什么大血本?据说秦惠文王造了五头石牛,每天故意在牛屁股后面放一堆金子,对外宣称这五头石牛能拉金,是天降神牛,要赠与蜀王。蜀王贪财,信以为真,派五位大力士凿山开路,将石牛拉了回来。从秦国到蜀国的道路因此打通。如今在落凤坡前还有一段遗迹,我上中学时去玩过。五位力士拉着石牛经过梓潼地界时,曾见一大蛇钻入石穴,便上前拽住蛇尾往外拖。一人拖不动,五人齐上,谁料突然间天塌地陷,群山崩倒,将五人压死在山下。李白《蜀道难》中有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描述的就是此事。我以前还想过呢,明朝冯梦龙著《三言》,其中有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描写白蛇白素贞自称为川西成都府人氏,大概就是这条千年大蛇终于修炼成人形而来吧!”

  93、
  柳父被他逗乐:“你的想象力还真丰富。不过你还是没能想到,传说中能产金的五头石牛,确确实实是真实的吧!自汉代以来,后人都说秦惠文王造假欺骗蜀王,你当蜀王是傻子么,那么好骗?当时的蜀王是很贤明的。若不是石牛真能产金,蜀王绝计不会开凿古金牛道。”
  金远大吃一惊:“石牛产金竟然是真的?这太不可思议了吧!总不成几千年以来,无论官方还是野史,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他不可思议的摇摇头:“蜀王并不是个昏君,不敢想象!不过——”

  他顿了顿,又说:“那这起码也说明,蜀王是个贪婪之人。他也不想想,石牛若能产金,对一国的财力该有多大好处!秦惠文王凭什么要把这无价之宝送给他?”
  柳父肃容道:“蜀王有他的苦衷,他急需大量的金子去完成一件大事。据说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上古时期的天帝瑞顼。但具体是什么事情,不得而知。正因为这样,所以五位力士将石牛运到梓潼时碰上的山崩,其实就是地震了,绝不是偶然的。这当中隐藏的天大秘密,我们就无法揣测了。”

  @mojia5201314 1024楼 2013-07-16 10:39:00
  继续
  -----------------------------
  好,有人看就继续。。。
  94、

  金远默默的想了一想,又问:“那秦国征服蜀国后,确实拿到想要的试金石了?所以‘诅楚’灵符才得以奏效?”
  柳父点点头:“秦相张仪入蜀,就是奉秦惠文王之命,秘密来找试金石的。试金石又名玄玉,虽然产地颇多,但张仪要找的这一块与众不同,需从岷江上游的玉垒山挖掘。可岷江水患严重,张仪无计可获。若使用大量人力寻找,又怕消息传出,被楚国探知其本意。后来,张仪终于想出一个掩人耳目的主意,即是在平原上仿效中原国家,兴建一座大城。而建城则需要大量开采土石,他就可以明正言顺的找他想要的玄玉了。”
  金远笑道:“你说张仪要兴建的这座大城,我知道是哪个城市了。”

  柳父回答:“正如你所想。不过平原之上水多土湿,想要像北方一样筑起高大坚实的城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后人传说,城墙垒起后,几经倒塌。张仪无计可施时,突有一只大龟从江上而来,沿着城边爬行了一圈。张仪向巫师问卜,巫师说,城墙可依大龟爬行过的痕迹来建。于是张仪照做,城墙才拔地而起。其实,这只是张仪编的故事,城墙之所以建起,是因为奇石已经找到。张仪连夜请人在石上篆文,制成‘诅楚’灵符。多余的部分,则参杂到筑城的石料之中。所以张仪曾言道,此城纵有千年,亦不必迁址,虽四方地震,也能固若金汤。”

  有没有同步在看的朋友?
  95、

  金远问:“这么说来,这道灵符是玄玉制成的了?”
  柳父回答:“是的。不过楚国因受诅咒而灭亡之后,世间修行之人逐渐知道了原因,纷纷研习。是以千载之下,赝品甚多。北宋时期,曾出土过几块,引起大文豪欧阳修的兴趣,专心加以考证。可惜他们所获的,已非正品。所以欧阳修据此推论,还以为‘诅楚文’并非秦惠文王时期所作,而是他的孙子秦昭王时期才有的。他这不是缘木求鱼么?要知道秦国制成此符后,即在蓝田与楚国交战,斩杀楚国八万将士,俘虏楚国将领七十余人。这之前,秦国可从没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还是李商隐说得好,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欧阳修大名鼎鼎,高官显爵、文坛领袖,却也有走眼的时候呢。”

  金远听得遍体生津,感慨道:“古往今来,世间有多少神奇之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柳父笑道:“等你潜心苦研,真正精通了符咒望气、测字卜卦之术,自可传承剑仙学说中的气剑一脉。时机一到,破茧而出,或许有机会去勘破任何你心目中想知道的古今秘事。”

  96、

  金远不禁神往。他平常读书不少,脑子里感兴趣的中外秘事颇多,但理一理什么是最想知道的?一时又说不出。他问柳父:“古往今来,对道家或剑仙一脉而言,最神秘的东西是什么?”
  柳父皱了皱眉,思考了下,才说道:“据传有两件东西,对天地的演变、人畜万物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支控,我也不知真假。”
  金远问:“是哪两件东西?”
  柳父道:“是一座金鼎,和一只玉碟。”
  金远感到莫名其妙:“金鼎玉碟?为什么是这两样东西?”
  柳父摇摇头道:“不清楚,我也只是听说而已。”

  金远心想:金鼎和玉碟,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历朝历代用金子铸鼎的不少,用玉石打磨的各种器具更不少,这座金鼎和玉碟如此重要,又会有哪些特别?
  他还准备问些什么,却见柳父突然沉默,闭上眼睛,席地而坐,像入定一般。
  金远暗想,这两天聊了太多话题,颇费神思,就让老人家好好静一静吧。他转到一边,又自去修习去了。

  @zoerbf 1064楼 2013-07-16 13:38:00
  还没更新啊。。。。。。
  -----------------------------
  你好厉害,喘口气,回味下行不
  @qqcabbage 1070楼 2013-07-16 13:58:00
  楼主,帮我测个字——安
  -----------------------------
  测什么,找汤三哥要沙发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