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家在休息,楼主偷偷上来更新了。接着顺序,下面要讲到收账了,可收账难讲啊,不知如何下笔。为什么,问收过帐的人就知道了,那是和讨饭差不多的心酸历程啊,为了让俺的心情不要一下子起伏这么大,先说说一个别人的心酸故事。
俺认识一个大妈,广东台山人,在附近小城市经营杂货店,几乎天天来圣保罗进货。大妈有一张岭南人特征的脸,小小的个子,做事特别利索,脑筋也转的快。我和她很熟,很自然的就了解了些她的故事。
大妈的老公以前在中国是捕鱼的,常常出海。这行当非常辛苦,常年日晒雨淋,远离大陆,碰上台风,就要回家呆着,没有收入。不过好在能赚到钱,足够养家糊口。大妈生了个女儿,大叔很高兴,鼓励她继续生,在中国乡下地方,大家都知道,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家里没个男孩会被别人看不起。于是大妈就超生了,这一超,就整整10年。10年里,大妈一家为了躲计划生育干部,东躲西藏,几乎睡过了东南西北所有亲戚朋友的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个好好的小康之家,变得一贫如洗。终于,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伟大日子,大妈偿大叔所愿,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可这不是心酸故事的结束。
大叔已经拿不出钱来养这个大家庭了,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天无绝人之路,在遥远的非洲,大叔家族的某个长辈在几十年前去讨生活,从身无分文到到家财万贯,后来由于那个国家暴乱,黑人起义把白人赶出了那里(黑人认为华人也是白人)。长辈一家瞬即丢失了一切财产,只在女儿的身上缠满了金链子,匆匆忙忙的逃离那里,来到了巴西。靠这几条金子,在某个城市开了一间饮食店,经过十几年的耕耘,又重新富裕了起来。长辈老了,总想在临死之前,回到那个出生的地方,看看那些小时候的玩伴和亲戚。在又一个阳光灿烂的幸福日子,老华侨回到了曾经生活的村子。
老华侨看望了自己的侄子一家,那个境况让老人家伤心啊。立马拍板,办移民,到巴西去(那个时候的巴西比当时的中国要富裕很多的).可大叔不是老人的直系亲属呀,办不了移民,只能偷渡,不过,这好歹也是让大叔家翻身的一个机会。过了不多久,长辈在巴西去世了,大叔也在长途跋涉后,来到了这里,收留他的,是长辈的女儿。
虽然是亲戚,但女儿肯定没有像叔叔那样好说好了。既然来了,就给你个活干干吧,工资照算,但要扣掉过来时老人出的飞机票和蛇头费,这就是整整3年的薪水。大叔在饮食店做了一年,想起大女儿也有15岁了,可以出来打工。于是托表妹帮帮忙,把大女儿也弄出来。父女两人在那里一干就3年过去了,还清了债务,得来了自由身。
离开了亲戚家,两人各自找到了工作,还是饮食店。那时候,华人在巴西从事的主要是这行当,葡文称PASTARIA,不像现在,有进出口,食品店,旅行社,1.99店,首饰店等选择。那个饮食工作是相当的辛苦,劳动强度是大大高过捕鱼,一天要做14个小时。有过一对台山夫妇,为了少请工人,自己两人轮流上阵,老婆做白天12个小时,老公做晚上12个小时,整年无休,每天的对话,不超过3句,当然也很少见面,尽管在一个店里。时间一年年的过去,那个时间真是难熬啊,每天睡到4点就要起床,然后揉面粉,煎油饼,累死累活做到天黑。大叔还能扛,毕竟是男人,女儿就太受罪了。这样一直到01年,俩人终于凑够了钱办大妈,和弟弟妹妹过来了(由于98年巴西大赦,他们都拿到了合法身份证)。这次可是直接移民,来了就拿到身份,大妈少受了点罪。
一大家子终于团聚了,可以天伦了吧,可心酸没有结束。打字到这里,楼主也写不下去了,问苍天,人间为何有如此的苦难呢。上面回帖的《盘栽的树》你看看,比起他们,你是何等的幸福,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在中国,作为一个乡下,没读过书的农民,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只有大叔和大女儿有工作,可他们两个还不在一个城市,平时睡觉也是在老板租的房里,和其他工人一起住。虽然其他人来了,但连一个落脚的地也没有。大叔和亲戚打了招呼,接老婆儿子女儿在亲戚家小聚了几天,就各奔东西,谋生去了。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叔和大妈带着小儿子回到原来的饮食店继续揉面粉,好在老板好人,让小孩子住在那里,管吃管住,不收钱。女儿们也找到了工作,当然也在这行,没得挑的,小女儿那时天天在中餐馆洗碗,需要碰触洗洁精,把一双嫩手给硬生生的洗烂了。这样又熬了2年,人多力量大嘛,总算熬出了开店的资本。
不过那个资本,只有4万黑奥。
靠这些钱,能简单装修个小店,勉强把货架摆满就很不错了,至于那些市口好的店,想都别想,因为那个是要转让费的,大叔不够格。大叔和大妈商量,决定不能再干饮食这行当了,太累,将来对子女也不好,于是毅然投入了1.99杂货店这个行业。1.99那时刚起步没多久,大妈以前的老板也是做饮食的,1年前改行这个,非常成功,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这家人。说干就干,除了大女儿已经嫁人了,其他家庭成员都参加了新店的经营,当然,那个店,在一条不热闹的岔路上。
生意一开始很不好,只能勉勉强强维持生存,甚至还比不上以前几个人打工加起来的收入。妹妹曾经跟我说,有一次,弟弟早上起来到店里帮忙,没吃早餐,肚子饿,就拿了货架上的一包饼干,拆开吃了,被大叔看到,一个巴掌就上去,吓得弟弟把饼干含在嘴里,吞也不是,吐也不是,泪花在眼里噙着,让人心痛。
又熬了3,4年。唉,为什么要熬这么久啊。大叔一家凑够了足够的钱,租下了同个城市市中心的一个大店面,苍天保佑,天使显灵啊,漫长的苦难终于,终于走--到--了--尽--头。
大妈现在的生意是很不错的了,一年下来也可以挣个20来万美金,女儿都嫁出去了,儿子留在身边帮忙。回了一次中国,风风光光。父亲也不会再为儿子吃了一块饼干心疼而打儿子了。
写到这里,俺想说,其实俺想说的太多了,看到了那么多的人生百态,世间沧桑,“普通中国人活的太不容易了”。大叔为什么要远走他乡,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吗,是因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吗?还是其他的原因。为什么美国人可以生这么多,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华儿女一样这么向往海外?被逼,是的,当初大叔是被逼出来的。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有多少是这样的呢,俺不知道,每个人去异乡谋生的出发点都不同,但目标都差不多。能够到美国,加拿大,澳洲留学,然后找个体面工作的毕竟是少数,但这些人却经常被大家津津乐道。大多数在意大利马路上摆摊的,法国中餐馆洗碗的,阿根廷开超市的却被国人漠视。甚至还有人在论坛上极度蔑视那些出国谋生的同胞,说是给中国丢脸。
楼主出生在大城市,长在普通人家,曾经在所谓的上层建筑工作,来到海外,看到人生残酷的一面,改变很多,所以才有本文开头的那句话。13年里深深的体会到,中国的人和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环境,出身,教育塑造了一个一个的我,你今天能够坐在办公室,吹着冷气,敲打键盘的,那你是幸运的,要感恩,那些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光着上身的也不要在别人面前自卑,不要上了上海的地铁不敢在城里人面前坐下,你们也是劳动者,买了票的。百年后,每个人都要在伟大者那里得到赏罚,我相信。请原谅楼主这么啰嗦,现在完了,下面要说说收账那些事了。
@山的前 2011-10-18 08:24:10
作者:petersaopaulo 回复日期:2011-10-14 22:03:17 回复
比较而言,中国人的信用和付账还是可以的,只是批发给他们的价格较低,因为同胞们对价钱咬的比较死,宁愿付现金也要你把价钱降下来。
现在说说中国人。
欧洲人说中国人是黄祸,巴西人讲是蝗虫。我在这里混了这么久,对这些评价还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让我评论国人,我要说,称呼蝗虫还是夸奖...........
-----------------------------
向在意大利的阿姨致敬,盼望明年过年能回家,吃上正宗的温州黄酒加米粉。
@乐普服务 2011-10-18 01:03:46
哎,好在楼主只写到10页,否则我要看贴到天亮了。顶一个吧,看了3个小时了,我也得去睡觉了。好贴!!!
比分析家们写的生动,有生活。
-----------------------------
俺写的可都是真的,真的东东当然生动了,活蹦乱跳的有生命的呀。
@空缺的时间 2011-10-18 10:07:32
顶楼主。
我是做橡胶出口的,巴西也是主攻的市场之一。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楼主多讲讲巴西的商业习惯之类的。因为橡胶的货值比较大, 所以公司对于出口把控的很严格,最次的也只是接受即期信用证。但是了解到的巴西商业习惯,就是d/p,而且只给30%,剩余的70%要在货物到港之后60天之内付款。所以,蛮头疼的。
-----------------------------
大宗商品的风险确实比较大。你可以仔细找一家当地的公司调查一下客户的信用,因为这里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都上网的,如果企业有发生过支票退票,拒付银行单据,在法院有诉讼都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信用调查公司查到,比如EQUIFAX,SERASA等,毕竟你们生意的金额大,这些费用还是要舍得花的。
我的经验是一般调查下来信用好,而且成立时间长的公司信誉都不错,当然会有例外,谁都不能保证。不过要做生意,特别是金额大的,一般都会放账,你想,如果你的客户是贸易公司,那这些橡胶他还要转手给工厂,巴西国内的贸易当然是欠账的,而且时间还很长,不知会不会超过60天,这样贸易公司付你即期,他就要先垫出来了,万一还是向银行贷款的,巴西利息超高,利润就没了,那他手里资金有限就要考虑是不是能做这笔生意了。如果你的客户是工厂,那买了橡胶还要组织生产,供应给客户,资金回收的周期更长,虽然直接向中国进口价格便宜,但和本国的贸易公司买可以赢得账期,还可以分批进货,不用像进口那样一次进很多,这样他们的资金压力就小很多了,只是个人的理解,不知分析的对不对,换位思考嘛,哈哈。
@空缺的时间 2011-10-18 10:08:46
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可以整体学习南美市场的网站或者其他什么之类的,不知道楼主能不能帮帮忙,提供给一下?
-----------------------------
这里的网站可都是葡文的噢,会比较烦的。像国内淘宝那样的有,如MERCADO LIVRE等,但这不适合出口贸易,上面的买家基本都是巴西国内的最终端消费者。我知道的那些老外没事就上MADE IN CHINA网站,不过很少会有人在网上下单的,他们只当作考察市场看,就算询盘也不会太认真,真正采购还是会去中国面谈或者直接在MSN上向老供货商下单。
@jucyhuang 2011-10-18 10:26:48
看了半天,不懂?能不能写得简洁明了啊,做出口的你们都是比较懂的,我们没有接触过,能不能照顾这边的呼声呢,还有市场这个东西瞬息万变,我做的是电子产品,只知道物质和精神上的服务让客户满意了,从客户口袋掏钱就比较容易,你只是写了出口啊,国外的生存状况啊什么的,实质上的赚钱之道没有写出来,这是个遗憾
-----------------------------
赚钱之道嘛,这个,这个,比较难,好像武当秘籍都不外传的,楼主也在在找九阳真经,万一施主先得到,能不能也站内短信先。
@shaoliang000111 2011-10-18 10:47:05
楼主说的是实话,但是对于互相压价,我倒是不认同,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的结果。
-----------------------------
互相压价是难免的,但要做到像中国人那样登峰造极也是困难的。楼主在阿拉伯人的圈子混了2年,他们也是很精明的,但没像国人那样把一个个行业都消灭掉了。
@大话西天123 2011-10-18 10:55:18
2008又到了?
-----------------------------
感觉这次更难一点
@197143852 2011-10-18 12:55:24
看完了,终于明白,LZ不是凡人啊!看来LZ在巴西也认识好多当官的,要不然怎么过得了海关呢!
-----------------------------
在海关被卡过两次了,一次是海关罢工,等了3个半月,另一次抽查柜子,被没收货物,4个半月,这里只认钱,不认人,不用请客吃饭,直接塞红包就行了,效率是大大的高啊。
@佛在我心CR 2011-10-18 13:56:08
@petersaopaulo 2011-10-10 4:57:00
我是一个98年出国闯荡的中国人。那年,我24岁,不知天高地厚,勇猛十足,正是无知者无畏。
13年过去了,如果原来的那个我现在站在面前,有可能我已经认不出他是谁,岁月和环境是如此的强大和无情,巴西,这块土地已然和我生命深深相连。
本帖讲述的是一个出国移民的人从国内事业单位到转变为一个国外小贸易商的真实历程,欢...........
-----------------------------
好像听人说过,不过这里的加工厂还是不行。
@近墨者痴 2011-10-18 14:12:25
除了赚钱的喜悦,外贸这一行实在是心累。
说竞争是好听的,说算计是实在的,说尔虞我诈也不为过。
就拿进口商来说吧,有一次广交会的第一天一开门,我的一个进口商,一个在某国进口多年的和蔼慈祥的中国老太太,在北方一个公司展位上看中了一款新出的样品,和自己在做的产品非常接近,但相比又便宜设计又新,立马连蒙带骗(天花乱坠地吹嘘能下大单),把那个样品骗到手。事后她得意地告诉我此事。 估计...........
-----------------------------
是啊,无间道的人也多。
@不吃素的阿三 2011-10-18 14:30:15
楼主,我在印度做手机电池,现在是非常难做,价格战,阿三信誉很低,货说不要就不要,款也是极难收回。楼主对电池行业有了解吗?
-----------------------------
不了解,不过对阿三有点印象,记得有一次去义乌做出租,和两个阿三拼车了,还是夏天,车窗都是密封的,那个体味啊,终身难忘。
@strawberry520913 2011-10-18 14:34:06
楼主的经历要是发再福步上应该会有更多的共鸣~~~
楼主的担当和魄力让人心水啊~~~
没有楼主的阅历和经验~~~感受下别样的思想也是好的~~~......
-----------------------------
哈哈,福步上的外贸人多啊,通过它还认识了一个在上海做汽配的,现在也在巴西,成立了公司正准备大展拳脚呢。
@fzdkevin 2011-10-18 15:10:34
精彩、精辟,谢谢LZ的精彩及无私的讲述!!!
我想了解的是:听说很多人利用巴拉圭自由贸易政策的优势,通过该国东方市进行进口,再转运到南美洲进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吗,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一直在通过巴西圣宝罗华侨及巴拉圭人在计划走此方式,并在本月同他们在中国北京、深圳、广州进行了详细商谈,准备了二年,看了你的介绍,兴奋(准时得到并分享了了你的经验得失)与焦虑中(好像与我巴西朋友的介绍有较.....
-----------------------------
其实这就是走私,货到巴西不经过海关,没有进来的发票,和那些从香港背货到深圳的一样,可以是可以,杀头的生意都有人做了,何况这种情况最坏就是,万一路上被警察逮住,损失点货。要注意的是巴西老华侨,提防一下“自己人”。请问您做的是手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