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和麦麦0203 607楼 2013-09-27 10:48:00
加油楼主!
-------------------------
老读者啦!
申屠一摊手,说道:“我也不知道!那篇笔记只记载了遭遇灯神的经过,他们到最后也没有能够正面解决它。”
“这么说,这个妖怪就是无敌的了?!”
“当然不会,世界上一物降一物,不会存在着完全没有弱点的妖物。既然灯神原产于阿拉伯,我想当地的神秘学者应该知道如何对付这种妖物。历史也能证明这一点,姚广孝带着三宝太监不是成功的封印了它吗?”
“那我们该找谁请教呢?”
申屠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认识这样的人。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衰落的厉害,在中国懂阿拉伯语的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这么生僻的阿拉伯神秘学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卫东突然说道:“其实,我倒是知道一个人,他有可能清楚对付这种妖怪的法子。”
“喔?!”申屠一听就来了兴趣,“是哪位高人?我们合不合适向他请教。”
张卫东答道:“这位高人住在北京,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辈,对我算是有恩的。他年轻时曾在阿拉伯地区干过几年考古,遇到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我觉得他有可能知道些什么。”
申屠和我大感兴趣,连忙追问张卫多,能够去拜访下这位高人。
张卫东倒是爽快,一口答应,又跟我们说道:“其实过两天就是他的寿诞,本来我是准备处理完云南这边的事情就飞过去给他拜寿的。现在看起来要带着问题去了。”
我和申屠又跟张卫东了解了一些这位长辈的情况,最终三人决定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王伊打了招呼后,我们就订好机票,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出发。
17、
第二天中午一点钟,我们三人已经坐在了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坐在座椅上,我又想起昨晚张卫东跟我们讲的情况:
我们要去拜访的高人姓韩,今年已经90岁了,因为辈分太高,大家都不称名字,而是尊称一声韩老爷子。他的经历颇为传奇,韩老爷子祖上是旗人,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出生时大清国已经没了,北京城几十万旗人的铁杆庄稼绝了收。虽说没了依靠,但是大清朝三百年养下来,这些旗人子弟早已经养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恶习,不是一时半会能改掉的。家里有些底子的就得过且过,三天当两晌的瞎混。家里破落些的就流落江湖,其中最不成器的便做些坑蒙拐骗的生意。
照理说这韩老爷子也算是生在一个富贵之家,家里在清末也出过一位户部的堂官,因此着实有些资财。但是老天不开眼,他阿玛是个大烟鬼,又爱赌博嫖娼,整日往八大胡同里钻。摊着这么一个不成器的丈夫,韩老爷子的妈实在受不了,在韩老爷子三岁那年就抛下爷俩跟人跑了。韩老爷子十二岁那年,他阿玛算是造够了孽,在抽福寿膏时口吐白沫,一命呜呼了。他两眼一闭倒是痛快,韩老爷子可就遭了罪,家里的积蓄早就让阿玛掏了个空,只留下一间祖上传下来的老屋。因为他阿玛不争气,早些年间那些三亲六戚便已经不来往,这时候更是躲瘟似的躲开。
韩老爷子当时仅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衣食无着,又没人管教,很快就走上了邪道,跟着四九城里一帮子泼皮无赖搞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勾当,要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韩老爷子迟早会变成一个社会毒瘤,到了49年之后免不了要被人民政府当成反动会道门镇压掉。
也是他命中有贵人,14岁时他和同伙对一个老头子行骗,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头子竟是一位高人,当场就揭穿了他们。同伙一哄而散,只有韩老爷子因年幼体弱跑不快,被这位高人拿住。这位高人问过他的情况后,觉得他年龄尚小,又缺人管教,虽然误入歧途,但本性不坏,就没有拿他送官,而是把他带在身边罚做仆役,算是略施薄惩,同时也未尝没有顺带管教下他,引上正途的意思。
这位高人乃是平津一带有名的相师,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后,这位高人发现韩老爷子居然对相学一道颇有悟性,便起了爱才之心。这也是因为相人之学飘渺难测,最为讲究悟性、天分,非得其人而不能入门。这位高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能够传下衣钵的苗子,自然不会放过,就把一身本事倾囊相授。韩老爷子本非不求上进之人,以往只是因家境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因此学的十分用心。几年后,韩老爷子出师自立门户,不久在故都也混出了小小名气。
现在北京是国际化的大都会,全国的年轻人都向往北京。不过那年月论繁华,八国租借的天津卫是胜过故都北平的。韩老爷子在北平呆了一年之后,就到天津跑码头。有一日,他在天津为一位少妇看相,断言对方十日内必有杀劫,之后那女人果然在家投缳自尽。不料这少妇的丈夫乃是天津卫有名的青皮,出事后他反而觉得这是韩老爷子惹出的祸端,放出话说不会轻饶他,而且派手下四处搜寻韩老爷子。
韩老爷子知道此人心狠手辣,落到他手里准没好下场,即使逃回北平也不见得就能平安无事。走投无路之下,就跟着一位好友上了太古洋行的货轮到了英国。后来他在英国半工半读,因为年纪轻,人又聪明,最后居然考进了剑桥大学考古系。
在他上学期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韩老爷子知道自己家庭成分不好,从事的又是所谓的“封建迷信”的行业,要是回国准没好果子吃。因此毕业后就没有回国,而是留在英国谋了一个吃饭的差事,跟着一支考古探险队去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埃及,一呆就是好几年,中间有过不少惊心动魄的奇遇。1952年纳赛尔革命爆发,埃及独立,英国势力撤出埃及,韩老爷子这份工作也就没了。
50年代末,他到香港定居,在南洋一带做生意,经商最讲究的就是“和赢家做对家,不要和赢家做对手”。在商场上,因为选择了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而飞黄腾达,或者是因为合作伙伴或客户狗屁倒灶而把自己也拖下水的例子都是不胜枚举。韩老爷子比别人多了一套善观气色的本事,不久就发达起来。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富豪如林的香港都排的上号。后来韩老爷子退休养老,把家族生意交给子女接手。叶落归根,人一老就格外思念故乡,正好大陆这时也开始改革开放,韩家开始尝试投资内地,于是他就搬回了北京居住。
回忆完张卫东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这位韩老爷子,真是一位奇人!
飞机飞的很快,不久之后,我们就降落在了首都国际机场。
因为张卫东在出发前已经联系过了韩老爷子,所以一出机场就有人接机。司机是一个带着广东口音的香港人,开着一辆崭新的奔驰S600,载上我们后便向?出发了。北京首都机场在市区的东北方向,如果去市中心走,应该是往南走,但是车却是一路北行,我猜测是要去郊区的别墅。
越往北走,入眼的人工痕迹越少,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燕山余脉。大约走了二十公里左右的样子,车子离开了高速公路,转了两次弯,绕过一道坡以后,眼前豁然开朗,不远处一座英式的庄园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车速很快慢了下来,显然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下车环视一圈,呼吸了一口清新芬芳的空气,我心里不由说了一声:好地方!这时北京正是初夏,这里又是郊外,树木植物长的郁郁葱葱,入眼皆绿,不远处还有一道山溪从山上流了下来,形成一道微型瀑布。在山青水秀的南方,这样的风景也许不难见到,但是在水资源紧张的华北平原,却实属难得。
我又看了看前方,阳光照耀在绿色的草坪上,穿过修剪良好的灌木丛,可以看到在众多荆棘和蔷薇的环绕下,矗立着一座可以成为宏伟的别墅。这种规模的庄园我以外只在《唐顿庄园》之类的英剧里见过。
我们下车之后,自有一位风度翩翩的管家过来接待我们。张卫东不时和管家说笑两句,一副很熟的样子,看的出来他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往前走了大概有四五百米,只见一位银发矍铄的老者站在大厅门口迎接我们,光看外貌没法准确判断他的年龄,看起来只有70出头的样子,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身体非常健康。我暗道,这应该就是张卫东所说的传奇人物韩老爷子了。
果不其然,张卫东在三尺之外就向这位老爷子弯腰行礼,恭恭敬敬的说了一句:“老爷子好!”我们也慌忙跟着见礼,之后宾主双方进到客厅就坐,一阵寒暄,张卫东跟我们双方都做了介绍,韩老爷子并不是那种倚老卖老的人,对我们很热情,让人如沐春风。
之后申屠和张卫东交换了一下眼神,张卫东清了清嗓子,就要切入正题。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又急又快,如鞭炮脆响的声音:“老爷子,您得拿个章程出来啊!人家都欺上门来了!这丫头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您做寿这个节骨眼上来闹事,这是成心打脸啊!”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50岁左右的女人风风火火的走了过来,脸上一脸焦急,一看就是个火急火燎的性子。
见这女人进来,张卫东站起来问了声:“四姐”韩老爷子说道:“小四,不要急!说过你多少次了,每临大事有静气,怎么到了这个岁数还是这么沉不住气?”说完韩老爷子又转头对我们道了声抱歉,说道,“这是我的小女儿,你们叫他四姐就成。你们不要怪她鲁莽,最近家里碰到了一件挺棘手的事,她也是为我着急。”
听韩老爷子这么说,张卫东立刻问道:“老爷子有什么烦心事,不如说出来给我们这些晚辈听听,虽说您老人家手眼通天,但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说不定我们能帮得上忙。”张卫东的语气很诚恳,听得出来并非客套。
四姐张嘴就要说,韩老爷子瞪了他一眼,说道:“远来是客,怎么?你还要劳烦客人呐!”
张卫东劝道:“老爷子,您对我有恩,待我像自己的子侄一样。现在您有困难,怎么能把我撇在一边?”
四姐也插嘴说道:“爸,卫东不是外人!您就跟他说说吧。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没准他能有什么好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