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下午好
  
  后堂走中一少年,碧衣长袖,长得像是一块被炸干的腊肉,那双眼睛却是无比有神,正死死地盯着韦生。
  "去后堂侍奉郎君。"僧人道。

  言毕,僧人又取出一柄长剑双手奉与韦生,又
  将手摊开,递上方前五粒弹丸,说道:"务请郎君必竭力除掉这孩子,以免成为老衲之累赘。"神态甚倨恭,仿佛韦生才是此处之长者。
  韦生无奈,只得点头应从。老僧便引着他进入一室,待韦生进去后,反锁了门。
  门外脚步声渐远,室内烛火明亮地燃着,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夜色。
  
  卡了一下,写的一千来字便没了……哎。
  
  @biehaipa11 4712楼 2013-11-23 19:28:00
  那就谢谢妹子指正,哈哈。
  
  一段一段发吧,正在和明天的一起写时,突然莫名卡了,回头看了保存的,竟然是空白,
  
  韦生感觉室内有一股寒气逼来,他侧脸一看,飞飞手持一短鞭,脸上如古井般无波,站在室侧,那烛火映着瘦削如柴的他的腊黄的脸,飞飞身后是他的影子,斜斜的,在韦生看来,却如同深不可测的另一个飞飞,韦生不禁提高了防备。那少年竟莫名让他感到紧张。

  韦生暗自将弹弓引至最大,抬手轻轻一弹,弹丸便咻地直奔飞飞面门来去,韦生方才进屋,已观察好地势及两人站位优劣,又考虑了飞飞可能避开的方位,因此左右连发两弹,心料飞飞此次必然脸目全毁,心里正准备舒气。
  电光火石之间,似乎只见飞飞右手向上一扬,叮的一声过后,两位弹丸跌落在地,在地上弹了一下,滚落一边,飞飞出招之快,令他始料未及。
  他的鬓角已湿,额头已挤出汗珠。
  此时少年眼中精光陡盛,双脚腾空一跃,便已飞至房梁,双手展开,在梁上行走如履平地,
  步履甚是有致,丝毫不慌乱,躲闪之间,大有矫若游龙,捷似猱猿之势,不知不觉间,韦生所射弹丸,只剩一粒,韦生准备蓄力一击。
  少年左脚踩在房檐之上,右脚搭在左脚之上,身体悬空,哈欠连天,左手捂嘴,右手的短鞭垂下一节,在空中飘荡。
  韦生拉满弹丸,"咻"地一发,少年在空中一个姿势优美的落地动作之后,弹丸狠狠地钉在了房梁上。

  韦生暗自叫苦,手一翻,那柄剑便已擎开,早年他亦学得剑术,且与弹丸之术俱精,雪白刀光擦过烛火,烛火几近被扑灭,室中短暂黯然,他看见了飞飞眼中那挑衅之意,便拼尽全力一刺,本以为此剑下去必然舔血,不料须臾间飞飞已闪至一边,韦生扑了个空,踉跄了一下,却又看见飞飞那似笑非笑的神情。
  他的亵衣已然湿透,额上已汗渗渗……
  
  @月亮阿波罗 4711楼 2013-11-23 19:24:00
  真可惜,正看的来劲

  -------------------------
  欢迎,这个不是女孩子了吧,
  那就叫兄台多多指教。
  
  韦生开始方才大乱,心急之下,便使出必死之心,下了狠手,每一剑,都直奔命脉而去,作为一个习武之人,他知道如何一招致命。
  少年却轻飘飘地闪开,躲过了他的每一次攻击,却并不还手。

  韦生使出绝学,宝剑在空中闪出无数剑花,将飞飞压在剑花之下,飞飞却如同一张纸片,在剑花中穿梭自如,烛火又几近被扑灭,韦生的心,就如同那垂死的火光,逐渐陷入冰凉之境。

  剑尖扫去,少年的碧衣离韦生不过一指之隔,却如同隔一山,韦生一咬牙,拼尽全力,以剑化刀,连连砍去,只见少年手中之鞭节节掉落,少年面色依旧平静,腊黄的脸竟无一丝汗珠。

  时间真是难熬,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老僧推门而入,韦生只觉眼前碧光一闪,飞飞已不知去处。
  “郎君可为老僧除去逆子否?”老僧问。

  韦生垂目,半晌睁眼,摇头,然后把与飞飞过招之事全盘说出。
  老僧似乎怅然若失,便洪声道:
  “郎君现在已经证实你为匪贼,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吧!”  

  眼前碧影又一闪,飞飞现出,眼神却是孩童般
  地清澈,又带有些许忧伤。神态甚是虚弱,身子晃了晃,仿佛不堪一击,与方才判若两人。

  韦生见了,竟忽地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心里为自己刚刚的表现懊恼不已。

  
  韦生开始方才大乱,心急之下,便使出必死之心,下了狠手,每一剑,都直奔命脉而去,作为一个习武之人,他知道如何一招致命。
  少年却轻飘飘地闪开,躲过了他的每一次攻击,却并不还手。
  韦生使出绝学,宝剑在空中闪出无数剑花,将飞飞压在剑花之下,飞飞却如同一张纸片,在剑花中穿梭自如,烛火又几近被扑灭,韦生的心,就如同那垂死的火光,逐渐陷入冰凉之境。
  剑尖扫去,少年的碧衣离韦生不过一指之隔,却如同隔一山,韦生一咬牙,拼尽全力,以剑化刀,连连砍去,只见少年手中之鞭节节掉落,少年面色依旧平静,腊黄的脸竟无一丝汗珠。
  时间真是难熬,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老僧推门而入,韦生只觉眼前碧光一闪,飞飞已不知去处。
  “郎君可为老僧除去逆子否?”老僧问。

  韦生垂目,半晌睁眼,摇头,然后把与飞飞过招之事全盘说出。
  老僧似乎怅然若失,便洪声道:
  “郎君现在已经证实你为匪贼,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吧!”  

  眼前碧影又一闪,飞飞现出,眼神却是孩童般
  地清澈,又带有些许忧伤。神态甚是虚弱,身子晃了晃,仿佛不堪一击,与方才判若两人。

  韦生见了,竟忽地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心里为自己刚刚的表现懊恼不已。

  
  是夜,韦生与老僧同榻而卧,抵足而眠。二人谈议了剑射之术,直至东方之即白。僧人方将韦生一家送至路口,并赠绢百匹,垂泣而别。


  前不久,看到了金庸先生写的《三十三剑客图》,是根据任渭长(清朝咸丰年间版画家)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所配的小说集,其中有一篇题为“汝州僧”,根据《唐语林》中的"僧侠"改写(据《吴越春秋》的《越处女》改成《越女剑》)。一时手痒,觉得这个故事很不错,因而也拿来改写献丑一番。
  金先生的作品完整地保持了原作的风貌,而我这篇是有添枝加叶之处,只不过原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在改写时卡了壳,这句话是:“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
  按照金先生的看法:“你决意要做大盗,连郎君也奈何你不得。唉,将来不知如何了局?”

  他点评道:"大盗老僧想洗手不干,却奈何不了自己儿子,想假手旁人杀了他 ,亦难如愿。"

  不过我觉得,洗手不干的是飞飞,因为飞飞有无数个机会可以杀掉韦生,之所以不杀,是为了证明自己已要放弃这种刀口舔血的生活,而韦氏在唐朝属于世家,有韦生这韦氏人作为见证,他之所以琐门,一方面是想让儿子知道,连韦生都知道你是匪盗了,你还想洗刷这种名称吗?另一方面,是想把韦生引来,证明自己儿子的确罪不可恕,所以先前韦生冒犯之处,他并未生气动武。
  试想,他的功夫韦生都打不过,功夫比他好的飞飞韦生肯定赢不了,如此作局,只是一个幌子罢了。
  他不过是想让儿子接替他,因为儿子身手比他好,可是儿子不愿意过这种生活,想要有自己的天地,做父亲的叫韦生与飞飞比试,比试是假,拉儿子下水才是真。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敢说金先生翻译有误,只是想说说自已的观点。

  (本故事出《唐语林》)
  
  附上原文,原题为"僧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曰:“
  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
  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用行。是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

  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

  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劄刀子十余,以韭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
  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
  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腊(明抄本“腊”作“脂”)。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
  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

  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出《唐语林》,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附金庸先生的"汝州僧"

  汝州僧 (金庸)

  唐朝建中年间,士人韦生搬家到汝州去住,途中遇到一僧,并骑共行,言谈很是投机。
  傍晚时分,到了一条歧路口。僧人指着歧路道:“过去数里,便是贫僧的寺院,郎君能枉
  顾吗?”韦生道:“甚好。”于是命夫人及家口先行。僧人即指挥从者,命他们赶赴寺中,准备饮食,招待贵客。

  行了十余里,还是没有到。韦生问及那僧人指着一处林烟道:“那里就是了。”待得到达该处,僧人却又领路前行。越走越远,天已昏
  黑。韦生心下起疑,他素善弹弓暗器之术,于是暗暗伸手到靴子中取出弹弓,左手握了十余枚铜丸,才责备僧人道:“弟子预定克日赶到汝州,偶相邂逅,因图领教上人清论,这才勉从相邀。现下已行了二十余里,还是未到,不知何故?却要请教。”

  那僧人笑道:“不用心急,这就到了。”说着快步向前,行出百余步。韦生知他是盗,当下提起弹弓,呼的一声,射出一丸,正中僧人后
  脑。岂知僧人似乎并无知觉。韦生连珠弹发,五丸飞出,皆中其脑。僧人这才伸手摸了摸脑后中弹之处,缓缓的道:“郎君莫恶作剧。”

  韦生知道奈何他不得,也就不再发弹,心下甚是惊惧。又行良久,来到一处大庄院前,数十人手执火炬,迎了出来,执礼甚恭。

  僧人肃请韦生入厅就坐,笑道:“郎君勿忧。”转头问左右从人:“是否已好好招待夫人?”
  又向韦生道:“郎君请去见夫人罢,就在那一边。”韦生随着从人来到别厅,只见妻子和女儿都安然无恙,饮食供应极是丰富。三人知道身入险地,不由得相顾涕泣。韦生向妻子女儿安慰几句,又回去见那僧人。
  僧人上前执韦生之手,说道:“贫僧原是大盗,本来的确想打你的主意,却不知郎君神弹,妙绝当世,若非贫僧,旁人亦难支持。
  现下别无他意,请勿见疑。适才所中郎君弹丸,幸未失却。”伸手一摸后脑,五颗弹丸都落了下来。


  
  韦生见这僧人具此武功,心下更是栗然。不一会陈设酒筵,一张大桌上放了一头蒸熟的小牛,牛身上插了十余把明晃晃的锋利刀子,刀
  旁围了许多面饼。
  僧人揖韦生就座,道:“贫僧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说着便有五六条大汉出来,列于阶
  下,都是身穿红衣,腰束巨带。僧人喝道:“拜郎君!”众大汉一齐行礼。韦生拱手还礼。僧人道:“郎君武功卓绝,世所罕有。你们若是遇到郎君,和他动手,立即便粉身碎骨了。”

  食毕,僧人道:“贫僧为盗已久,现下年纪大了,决意洗手不干,可是不幸有一犬子,武
  艺胜过老僧,请郎君为老僧作个了断。”于是高声叫道:
  “飞飞出来,参见郎君!”

  后堂转出一名少年,碧衣长袖,身形极是瘦削,皮肉如腊,又黄又干。僧人道:“到后堂去侍奉郎君。”飞飞走后,僧人取出一柄长剑交给韦生,又将那五颗弹丸还给他,道:“请郎君出全力杀了这孩子,免他为老僧之累。”言辞极为诚恳。当下引韦生走进一堂,那僧人退出门去,将门反锁了。

  堂中四角都点了灯火。飞飞执一短鞭,当堂而立。韦生一弹发出,料想必中,岂知拍的一声,竟为飞飞短鞭击落,余劲不衰,嵌入梁中。飞飞展开轻功,登壁游走,捷若猴猴。韦生四弹续发,一一为飞飞击开,于是挺剑追刺。飞飞倏往倏来,奔行如电,有时欺到韦生身旁,相距不及一尺。韦生以长剑连断其鞭数节,始终伤不了他。

  过了良久,僧人开门,问韦生道:“郎君为老僧除了害吗?”韦生具以告知。老僧怅然,长
  叹一声,向飞飞凝视半晌,道:“你决意要做大盗,连郎君也奈何你不得。唉,将来不知如何了局?”

  当晚僧人和韦生畅论剑法暗器之学,直至天明。僧人送韦生直至路口,赠绢百匹,流泪
  而别。

  这故事《太平广记》称出于《唐语林》,但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有载,编于“盗侠” 类,文中唯数字不同。

  大盗老僧想洗手不干,却奈何不了自己儿子,想假手旁人杀了他,亦难如愿。这十六七岁的瘦削少年名字叫做飞飞,真是今日阿飞的老前辈了。

  
  终于完成一百个故事了,小小高兴下,对于这个故事,大家是怎么认为那句话的,我想了好久……
  
  好的。
  
  @独眼笼 4739楼 2013-11-24 00:02:00
  留个名

  -------------------------
  欢迎。
  
  大家晚安。
  
  @误堕红尘 4749楼 2013-11-24 01:53:00
  回复第4721楼(作者:@子规引月 于 2013-11-23 20:50):此话言之有理!


  -------------------------
  原谅我红尘颠倒,哈哈。
  
  101 雷击
  江西某村,有一老妇某天正在田间耕作,大晴天,她正坐下休息,忽然耳边响起一声炸雷,待到雷响过后,老妇发出一阵凄厉的惨叫,原来她的一条胳膊已经被雷电击伤。
  家中老少当时但在地里,听得她的呼叫,都跑过来,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惧是惋惜不已。
  众人正在议论纷纷时,空中忽然有个声音,以无比惋惜的口吻叹道:
  "唉呀,打错了!"

  众人听得其言,呆立在地,面面相觑,正不知所措时,天上落下一瓶,有人捡起一看,里面
  是种像是药物的膏状物。
  那个声音又洪亮地说:"将此物涂于伤口处,立即痊愈。"

  家人怀疑间,也不得不照做,果然如同天上那人所言,只见药膏覆至处,肌肤正以一种罕见的速度生长着,不一会儿,伤口愈合之后,丝毫看不出有雷击的痕迹。
  "真乃神药也。"众人惊道。
  于是他们想要把此药珍藏,以备以后可能会用到。
  不料刚才还可握于掌上的东西,眨眼间却重不可移,众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没能动得了此瓶,于是放弃。
  大伙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老妇继续在挖地。


  响晴的天,忽地暴雨如注,倾刻之间,一道闪电从天而降,众人正看是否又有人受伤之时,眼尖的人却见,原本摆在地上的瓶子,不见了。

  几天之后,同村某某,又在地里耕作,晴天之下又是一霹雳,当场将此人震死,半空中又有惋惜的声音传来:"呃,又打错了!"
  "……"
  这家人快被这句话气疯了。

  不一会,那个声音道:"如此,挖蚯蚓数条捣烂,覆脐上即生。"
  家人没有办法,只得照做,俄尔,那个被雷击得面黑如炭的男子,轻咳几声,终才醒来。


  这两个故事,说的是误击,可能雷公有事,请了个临时工过来帮忙,也有可能雷公久久未下雷,有些荒废了。所以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或者说千万不要找不熟悉业务的人替你分担工作,轻则伤人,重则失命矣。
  (出《稽神录》)

  接下来这个故事,又要作何评价呢?


  
  @林间煮鹤 4756楼 2013-11-24 09:23:00
  这雷神肯定急着回去和玉帝斗地主呀,搓麻呀,要不就请了个临时工,出了事辞了他便是,咯哈,我这么解说也不错。

  -------------------------
  解说得不错。
  
  @蔻子与凡人 4793楼 2013-11-24 12:25:00
  马克之。
  果断跟楼。

  -------------------------
  欢迎欢迎。
  
  下午还有一个关于雷的故事,放在一起算一个系列。
  
  小羽讲的故事不错呀,结尾有意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