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卢宋鹊:民国第一狗贩子的诡异经历

  厄尼神父点点头,道:“正是。”
  陈子阳道:“这怀清其实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出名的,因为她死后,秦始皇还专门为她修筑了‘怀清台’。”
  厄尼神父又道:“不错。但是除了刚才说的,关于这个女人,你们还知道什么吗?”
  这下苏奉若与陈子阳也都摇头不语了。
  厄尼神父道:“挟持我的这些纳粹冲锋队员,是在上海一分为三的,来找陈子阳你的这组全是军人,另外去西藏和西安的两组中,则有很多地质、物理、动植物及考古方面的科学家。关于巴寡妇清的这些东西,是里面一个叫做科波拉的考古冒险家告诉我的。他说,怀清这个寡妇,虽然家里世代在巴郡经营朱砂矿,非常富有,可是根本不可能达到《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用财自卫’的程度,这点在《长寿县志》与《华阳国志.巴志》里写得很详细,说怀清的仆人有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等私人武装护卫人数达到上万人。如果没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在那个年代,秦始皇是根本不可能允许私人拥有武器及军队的,更不要说一个经营朱砂矿的女商人。”
  陈子阳与苏奉若听了,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
  厄尼神父续道:“其二,朱砂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炼水银,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的骊山墓‘穿三泉,下锢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其他如《汉书》、《水经注》、《博物志》等中都有类似记载。按这些比较可靠的记录,你们想想,要能灌成江河湖海,该需要多少水银?关于骊山水银含量的测定,便是他们这组要勘探的内容之一。当时的中国,巴郡是朱砂矿的主要产地,所以秦始皇墓里的水银极有可能是由怀清所提供。”
  薛妃贞奇道:“人死了往墓里灌水银干嘛啊?难道是古人为了防腐?可是秦始皇不是在东巡的途中就死了吗?等到咸阳时尸体早都烂掉了,还防什么腐啊?”
  菱儿道:“那就是防盗呗。他墓里埋了那许多宝贝,不怕被人挖了偷去吗?”
  苏奉若道:“历史上可不是没人挖过,《水经注》中曾有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但是却并未说项羽挖墓时遇到水银什么事儿啊?”
  厄尼神父道:“因为水银既不是用来防腐,也不是用来防盗的。秦始皇墓极深。《汉旧仪》中记载其深度是“已深已极”、“深极不可入”。而《史记》等书中所记载的‘穿三泉’的意思是向下挖透了三层地下水带,估算起来往地下至少三十米以上,甚至百十米也不是不可能。整个地宫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小部分是宫殿建筑及顶部的天文建筑,下面大部分是山岳和江河湖海,而水银则是在下面大部分的最底层,离上面的宫殿很远。这些水银相对于上面宫殿而言,只能算地下水。况且即使有人盗墓,也只会挖地宫的上面小部分宫殿,根本挖不到也不需要挖到水银。从古至今,正史也好、野史也好、民间传闻也好,但凡记录项羽盗挖秦始皇陵的,没有任何一处写过遇到水银或者因水银挥发而中毒。所以,科波拉认为,地宫里的水银,根本不是用来防盗的,或者至少说,主要目的和主观目的不是用来防盗的,更不是防腐的,因为就像刚才这位小姐所言,秦始皇在下葬前尸体早就彻底烂掉了。”
  陈子阳道:“呵,神父您这么一说,还真是奇了啊。总不可能是摆设吧?”
  厄尼神父摆摆手,笑道:“你知道支持修建秦始皇陵的丞相李斯,是怎么形容这个墓的吗?”
  不待陈子阳答话,厄尼神父紧接着道:“李斯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意思就是整个骊山墓地宫就如同一个极度密闭的大地堡。并且据科波拉手里的一部《享堂录》上记载‘始皇地宫,上筑九层锥台,下为九层状斗,上下合旦,水银为引。’其中‘旦’是巫山地区的一种法器,‘上下合旦’是指整个骊山墓的地上地下合起来乃是一个巨大的法器,这个法器需用水银为引。”
  【新浪微博“@二郎神犬马”,欢迎大家交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