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祝各位一天好心情!
韩卢宋鹊:民国第一狗贩子的诡异经历
@15693254170 4327楼 2014-01-27 21:21:00
枪鳞鱼难道就是现在所谓的食人鱼么?
-----------------------------
应该说是食人鱼的一种吧。
枪鳞鱼难道就是现在所谓的食人鱼么?
-----------------------------
应该说是食人鱼的一种吧。
陈子阳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水面,心里寻思:“钱弘俶既然知道这条‘水蟒’联通茶山,并且特意为了镇住这蛇局七寸而造雷峰塔,那么整条密道一定是有人详细勘验过的。既然古人曾经走过,那么我们也一定有办法过这条河。而且暗河里的鱼太过凶险,恐怕当时来此勘验的人也不会坐筏子或者坐船,那么他们怎么过去的呢?”
简雷还在那边打着枪鳞鱼的主意,仿佛水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一般,但看得见摸不着实在难受,又困在水边无路可走,于是便先往水里扔个馒头片,然后从地上的烂泥里抠出些小石块往鱼群里砸着玩。馒头片被鱼吃完了,就再扔再砸,如此反复。一次馒头片扔远了,再加上争抢得太厉害,鱼群都到了离岸边有四五米远的左侧崖壁处,溅起一阵阵浪花。简雷胳膊上使了点劲儿,拿着石块瞄着鱼群砸过去,一不小心劲儿使大了点,鱼群没砸中,“啪”一声砸到旁边的崖壁上去了。
简雷刚准备张口骂,但还没等字儿骂出口呢,突然听见水底开始传出如同石磨盘转动的声音,又好像山门移动的声音。只见整个河水开始大幅波动外涌,似乎有什么东西正慢慢浮现上来。
紧接着左右崖壁上突然各自亮起一路长明灯,直延伸到远方。沿着暗河的中央沿线上,开始露出一溜大石墩,一路望去看不到尽头。每个石墩约六尺长三尺宽,石墩与石墩之间相隔约不到半米。
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想不到简雷无意间的一块石头,竟然歪打正着,触发了密道的启动机关。
陈子阳看着这一切,突然之间醍醐灌顶,脱口而出道:“水陆甬道!”
一个背粮的汉子问到:“水陆甬道?什么意思啊?”
陈子阳说:“在帝陵风水术中,如果皇帝陵寝的墓穴格局不是顶级,便会使用水陆甬道来提升墓穴的层次,而且水陆甬道的距离越长,提升的功效越明显。”
简雷说:“皇帝的陵寝怎么可能不是顶级呢?还要提升?”
陈子阳道:“要知道古时候可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坐拥天下的啊,有的只是偏安一隅,那么受战争、疆土局限等情况的影响,无法选到最上乘的墓穴,也属正常。”
周朝桂问:“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皇帝陵墓都用这种水陆甬道呢?”
陈子阳说:“这就跟补药的道理一样,只有当人虚时才要补,若是人阴阳气都很足时也补,那是会要命的。大部分的帝王陵墓风水格局都已经很好了,要是再采用水陆甬道,那就跟壮汉吃补药一样,反而酿成祸事。”
盘誉道:“照陈老板此言,我们现在应该是在某个帝王陵墓的甬道之中咯?”
陈子阳说:“极有可能。而且这会儿想来,我们刚下‘井’时往东走不是路尽头有巨石封门吗?那里应该就是当年棺椁进墓时的入口。”
周朝桂问:“这里的风水哪儿不好了?西湖边雷峰塔下还不够好吗?”
陈子阳说:“朝桂啊,风水的事你不懂,如果你真的感兴趣,以后有机会我可以教教你。这里在风水上是蛇局,也叫小龙局,墓穴应点在蛇尾处,即茶场地下。本来已经是极好的墓穴了,但毕竟是小龙,不是真龙,所以如果帝王要葬在此处,那么就得用水陆甬道来提升层次。不过雷峰塔对于此墓来讲,可就不是好事了,因为它便如同一根大铜钉般死死插住了这蛇局的七寸。而且我们下来的那条‘井’道,不但使得塔镇七寸的威力更大更深根透彻,而且泄了此墓之气,因为挖透了这甬道的顶啊!”
盘誉道:“此事甚为怪异,雷峰塔是那钱弘俶所造,那么这墓定然不会是他自己的。而据我所知在他之前的吴越国君,也没有一个是葬在杭州的,那茶场下到底埋的是谁呢?”
众人带着疑惑继续前进,越接近茶场,从进入密道后就一直伴在耳边的沉闷怪声就越清晰。
终于他们来到了密道的尽头,而暗河却并没有到头,在这里分为南北两支继续流远。
一扇青绿色的高大石门矗立在面前,略成拱形的门楣上对称雕刻着两只朝向中间的长颈仙鹤,仙鹤周围周围遍布祥云图案;门脊两侧各有鸱吻;两扇对开的石门板紧紧关闭严丝合缝,上面镌有重明、开明、鲲鹏、横公四种异兽;两侧门框上凸起着石乳。
门框两侧各有一尊高大威武、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的卫士石雕像,卫士眼中散出绿幽幽的光。
简雷还在那边打着枪鳞鱼的主意,仿佛水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一般,但看得见摸不着实在难受,又困在水边无路可走,于是便先往水里扔个馒头片,然后从地上的烂泥里抠出些小石块往鱼群里砸着玩。馒头片被鱼吃完了,就再扔再砸,如此反复。一次馒头片扔远了,再加上争抢得太厉害,鱼群都到了离岸边有四五米远的左侧崖壁处,溅起一阵阵浪花。简雷胳膊上使了点劲儿,拿着石块瞄着鱼群砸过去,一不小心劲儿使大了点,鱼群没砸中,“啪”一声砸到旁边的崖壁上去了。
简雷刚准备张口骂,但还没等字儿骂出口呢,突然听见水底开始传出如同石磨盘转动的声音,又好像山门移动的声音。只见整个河水开始大幅波动外涌,似乎有什么东西正慢慢浮现上来。
紧接着左右崖壁上突然各自亮起一路长明灯,直延伸到远方。沿着暗河的中央沿线上,开始露出一溜大石墩,一路望去看不到尽头。每个石墩约六尺长三尺宽,石墩与石墩之间相隔约不到半米。
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想不到简雷无意间的一块石头,竟然歪打正着,触发了密道的启动机关。
陈子阳看着这一切,突然之间醍醐灌顶,脱口而出道:“水陆甬道!”
一个背粮的汉子问到:“水陆甬道?什么意思啊?”
陈子阳说:“在帝陵风水术中,如果皇帝陵寝的墓穴格局不是顶级,便会使用水陆甬道来提升墓穴的层次,而且水陆甬道的距离越长,提升的功效越明显。”
简雷说:“皇帝的陵寝怎么可能不是顶级呢?还要提升?”
陈子阳道:“要知道古时候可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坐拥天下的啊,有的只是偏安一隅,那么受战争、疆土局限等情况的影响,无法选到最上乘的墓穴,也属正常。”
周朝桂问:“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皇帝陵墓都用这种水陆甬道呢?”
陈子阳说:“这就跟补药的道理一样,只有当人虚时才要补,若是人阴阳气都很足时也补,那是会要命的。大部分的帝王陵墓风水格局都已经很好了,要是再采用水陆甬道,那就跟壮汉吃补药一样,反而酿成祸事。”
盘誉道:“照陈老板此言,我们现在应该是在某个帝王陵墓的甬道之中咯?”
陈子阳说:“极有可能。而且这会儿想来,我们刚下‘井’时往东走不是路尽头有巨石封门吗?那里应该就是当年棺椁进墓时的入口。”
周朝桂问:“这里的风水哪儿不好了?西湖边雷峰塔下还不够好吗?”
陈子阳说:“朝桂啊,风水的事你不懂,如果你真的感兴趣,以后有机会我可以教教你。这里在风水上是蛇局,也叫小龙局,墓穴应点在蛇尾处,即茶场地下。本来已经是极好的墓穴了,但毕竟是小龙,不是真龙,所以如果帝王要葬在此处,那么就得用水陆甬道来提升层次。不过雷峰塔对于此墓来讲,可就不是好事了,因为它便如同一根大铜钉般死死插住了这蛇局的七寸。而且我们下来的那条‘井’道,不但使得塔镇七寸的威力更大更深根透彻,而且泄了此墓之气,因为挖透了这甬道的顶啊!”
盘誉道:“此事甚为怪异,雷峰塔是那钱弘俶所造,那么这墓定然不会是他自己的。而据我所知在他之前的吴越国君,也没有一个是葬在杭州的,那茶场下到底埋的是谁呢?”
众人带着疑惑继续前进,越接近茶场,从进入密道后就一直伴在耳边的沉闷怪声就越清晰。
终于他们来到了密道的尽头,而暗河却并没有到头,在这里分为南北两支继续流远。
一扇青绿色的高大石门矗立在面前,略成拱形的门楣上对称雕刻着两只朝向中间的长颈仙鹤,仙鹤周围周围遍布祥云图案;门脊两侧各有鸱吻;两扇对开的石门板紧紧关闭严丝合缝,上面镌有重明、开明、鲲鹏、横公四种异兽;两侧门框上凸起着石乳。
门框两侧各有一尊高大威武、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的卫士石雕像,卫士眼中散出绿幽幽的光。
@若忍诺现 4332楼 2014-01-27 22:42:00
精彩。
-----------------------------
谢谢 @若忍诺现 一直的支持!Thank U!
精彩。
-----------------------------
谢谢 @若忍诺现 一直的支持!Thank U!
各位早上好!祝大家心想事成!
@十亩桑闲 4351楼 2014-01-28 09:28:00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写完大概会有多少字
-----------------------------
可长可短,因为我有非常多的故事,如果以后大家还有兴趣看,我会一直写,如果没什么人看了,就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比如现在讲的是“乔府茶场”这个故事,其余的故事我脑袋里至少有10个,可以全部写掉,也可以只写几个,到时候看情况吧。
所以不用担心我写不完,因为这些故事本就在那里,我只是把他们从历史中挖了出来。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写完大概会有多少字
-----------------------------
可长可短,因为我有非常多的故事,如果以后大家还有兴趣看,我会一直写,如果没什么人看了,就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比如现在讲的是“乔府茶场”这个故事,其余的故事我脑袋里至少有10个,可以全部写掉,也可以只写几个,到时候看情况吧。
所以不用担心我写不完,因为这些故事本就在那里,我只是把他们从历史中挖了出来。
@原不动 4369楼 2014-01-28 13:19:00
回复第4352楼(作者: @二郎神犬马 于 2014-01-28 09:40)
@十亩桑闲 4351楼 2014-01-28 09:28:00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
==========
感谢楼主。最近一直受益于您的文章。豁然开朗。
http://img3.laibafile.cn/p/m/168463059.jp
-----------------------------
您过奖了,谢谢。
回复第4352楼(作者: @二郎神犬马 于 2014-01-28 09:40)
@十亩桑闲 4351楼 2014-01-28 09:28:00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
==========
感谢楼主。最近一直受益于您的文章。豁然开朗。
http://img3.laibafile.cn/p/m/168463059.jp
-----------------------------
您过奖了,谢谢。
@诗酒度年华 4371楼 2014-01-28 14:21:00
怎么和我们历史老师讲的不一样。
甲午中日黄海大战,邓世昌落水后,并没有死,他的狗游到他身边,想要救他,把他托起来了,是他看见败局已定,自己伤心、绝望,抱狗沉水的。
你不要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毕竟你又不在场。
-----------------------------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说我讲的跟你们历史老师不一样,可是我告诉你,我所说的至少有一定历史线索和根据,而你们历史老师讲的那一套的根据在哪里,我还真不清楚。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前写过一篇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发在我自己的新浪博客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
以下内容节选自本人的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不指望你能同意我的观点,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对历史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对小说的态度也是很细致的,每个细节都是如此。我并非像你讲的那样:“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
【......邓世昌的这条爱犬,名叫“太阳”,这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其品种,后人多认为是德国牧羊犬,在中国各地的邓世昌雕塑中,也都将太阳塑成了德牧,这一点二郎神不敢苟同。
虽然在文献中找不到任何关于太阳品种的记载,但从当时邓世昌牺牲后,名仕丁仁长给邓世昌所作的挽联,我们可以找到一丝线索。挽联如下:
臣为国死,弟为兄死,仆为主死,大节萃一门,更能义感灵獒,力挽颓波留正气。
帝鉴其忠,士服其忠,敌畏其忠,丹心照千古,想见魂为厉鬼,踏平沧海奋神威。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丁仁长说的是“灵獒”,也就是藏獒。
另外,当时任“镇远”号大副的是一位美国人,名叫McGiffin,这位美国人很了不起,英勇地为中国参加了最惨烈的大东沟海战,并且身负重伤(最终因为伤痛引发的精神折磨,而于1897年在美国纽约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甲午海战结束之后,他回到了美国,写了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文章发表在《世纪》杂志上,其中有关于邓世昌的一段内容,现引录于下:
The stories of these men vary so much in general as to be unreliable, but all agree on one incident.Captain Tang had a large dog of a most vicious temper, unruly at times even with his master. After the ship sank Captain Tang, who could not swim, managed to get to an oar or some small piece of wood — enough to have supported him had not his dog swum to him, and, climbing up on him, forced him to release his grasp and thus miserably drown, the brute sharing his fate — perhaps the only case on record of a man drowned by his dog.(本段引自网站navyandmarine)
这段话中,McGiffin说从致远舰上获救的人,对于致远舰沉没前的一些细节表述不一致,但有一件事是这些人都一致肯定的(由于McGiffin是镇远号上的,所以对于致远号的情况还是要听致远号本身的船员讲)——邓世昌有一条那种最凶的大狗,甚至有时候邓世昌在场时也控制不住。致远号沉了之后,邓世昌不会游泳,抓着一块桨橹似的木头勉强浮在水面上。没想到,这条狗这时也游过来了,并且往邓世昌身上爬,这样一来,邓世昌就抓不住那块木片了,结果人与狗都沉了下去。或许这是唯一一件主人被自己的狗淹死的记录了。
从上面美国人McGiffin的记录,太阳是条“最”凶的那种“大”狗,而且他不知道这种狗的品种名字,再结合挽联中的“灵獒”,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邓世昌的太阳是条藏獒......】
(以上内容节选自本人新浪博客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
再次声明:不指望你能同意我的观点,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对历史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对小说的态度也是很细致的,每个细节都是如此。我并非像你讲的那样:“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
@诗酒度年华
怎么和我们历史老师讲的不一样。
甲午中日黄海大战,邓世昌落水后,并没有死,他的狗游到他身边,想要救他,把他托起来了,是他看见败局已定,自己伤心、绝望,抱狗沉水的。
你不要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毕竟你又不在场。
-----------------------------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说我讲的跟你们历史老师不一样,可是我告诉你,我所说的至少有一定历史线索和根据,而你们历史老师讲的那一套的根据在哪里,我还真不清楚。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前写过一篇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发在我自己的新浪博客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
以下内容节选自本人的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不指望你能同意我的观点,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对历史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对小说的态度也是很细致的,每个细节都是如此。我并非像你讲的那样:“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
【......邓世昌的这条爱犬,名叫“太阳”,这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其品种,后人多认为是德国牧羊犬,在中国各地的邓世昌雕塑中,也都将太阳塑成了德牧,这一点二郎神不敢苟同。
虽然在文献中找不到任何关于太阳品种的记载,但从当时邓世昌牺牲后,名仕丁仁长给邓世昌所作的挽联,我们可以找到一丝线索。挽联如下:
臣为国死,弟为兄死,仆为主死,大节萃一门,更能义感灵獒,力挽颓波留正气。
帝鉴其忠,士服其忠,敌畏其忠,丹心照千古,想见魂为厉鬼,踏平沧海奋神威。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丁仁长说的是“灵獒”,也就是藏獒。
另外,当时任“镇远”号大副的是一位美国人,名叫McGiffin,这位美国人很了不起,英勇地为中国参加了最惨烈的大东沟海战,并且身负重伤(最终因为伤痛引发的精神折磨,而于1897年在美国纽约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甲午海战结束之后,他回到了美国,写了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文章发表在《世纪》杂志上,其中有关于邓世昌的一段内容,现引录于下:
The stories of these men vary so much in general as to be unreliable, but all agree on one incident.Captain Tang had a large dog of a most vicious temper, unruly at times even with his master. After the ship sank Captain Tang, who could not swim, managed to get to an oar or some small piece of wood — enough to have supported him had not his dog swum to him, and, climbing up on him, forced him to release his grasp and thus miserably drown, the brute sharing his fate — perhaps the only case on record of a man drowned by his dog.(本段引自网站navyandmarine)
这段话中,McGiffin说从致远舰上获救的人,对于致远舰沉没前的一些细节表述不一致,但有一件事是这些人都一致肯定的(由于McGiffin是镇远号上的,所以对于致远号的情况还是要听致远号本身的船员讲)——邓世昌有一条那种最凶的大狗,甚至有时候邓世昌在场时也控制不住。致远号沉了之后,邓世昌不会游泳,抓着一块桨橹似的木头勉强浮在水面上。没想到,这条狗这时也游过来了,并且往邓世昌身上爬,这样一来,邓世昌就抓不住那块木片了,结果人与狗都沉了下去。或许这是唯一一件主人被自己的狗淹死的记录了。
从上面美国人McGiffin的记录,太阳是条“最”凶的那种“大”狗,而且他不知道这种狗的品种名字,再结合挽联中的“灵獒”,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邓世昌的太阳是条藏獒......】
(以上内容节选自本人新浪博客文章《邓世昌的致命失误》)
再次声明:不指望你能同意我的观点,只是想让你明白,我对历史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对小说的态度也是很细致的,每个细节都是如此。我并非像你讲的那样:“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乱说一些无法证实的历史”
@诗酒度年华
回复第4352楼, @二郎神犬马
@十亩桑闲 4351楼 2014-01-28 09:28:00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写完大概会有多少字
-----------------------------
可长可短,因为我有非常多的故事,如果以后大家还有兴趣看,我会一直写,如果没什么人看了,就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比如现在讲的是“乔府茶场”这个故事,其余的故事我脑袋里至少有10个,可以全部写掉,也可以只写几个,到时候看情况吧。
所以不用担心我写不完,因为这些故事本就在那里,我只是把他们从历史中挖了出来。
--------------------------
@侯利明 4378楼 2014-01-28 21:16:00
故事很好,有出版商联系吗?
-----------------------------
暂时没有。
@十亩桑闲 4351楼 2014-01-28 09:28:00
楼主,这小说,按你的构思全部写完大概会有多少字
-----------------------------
可长可短,因为我有非常多的故事,如果以后大家还有兴趣看,我会一直写,如果没什么人看了,就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比如现在讲的是“乔府茶场”这个故事,其余的故事我脑袋里至少有10个,可以全部写掉,也可以只写几个,到时候看情况吧。
所以不用担心我写不完,因为这些故事本就在那里,我只是把他们从历史中挖了出来。
--------------------------
@侯利明 4378楼 2014-01-28 21:16:00
故事很好,有出版商联系吗?
-----------------------------
暂时没有。
靠近石门的甬道两侧满是描绘有宫廷歌舞伎声乐的壁画,在长明灯的映射下,显得妖魅乱眼。
大门正前侧有一块高两米的石碑,陈子阳举着火把走近细看。只见石碑顶部正中央楷书刻着七个大字——吴越国忠逊王墓。下面写着:
王姓钱氏,讳(弘)倧,字道隆,即文穆公之七子也。开宝四年,岁在辛未夏八月十三日,窆于越州会稽县摘星乡寿元里……..
见陈子阳一直在那儿盯着石碑看,简雷有些等不住了,问到:“这上面写的什么?谁的墓啊?”
“钱弘倧。”
周朝桂说:“这名字好熟悉啊,好像刚才你们提到过的。”
盘誉说:“是熟悉,不过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是叫钱弘俶,是造雷峰塔的,而这个叫钱弘倧。”
简雷道:“就差一个字啊,莫非是兄弟俩?”
陈子阳说:“你猜对了,这两人的确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钱元瓘,也就是吴越国文穆王,钱弘倧是七儿子,钱弘俶是九儿子。这碑文上说,钱元瓘死后将皇位传给了七儿子钱弘倧,钱弘倧又将皇位禅让给了弟弟钱弘俶,后来钱弘倧病死在绍兴。钱弘俶按照其兄的遗愿,将他葬在这里。碑文上还说这里是钱弘倧尚未退位时就已经派人选定好了的,他禅让皇位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想死后葬在这里。”
盘誉道:“依老朽之见,此碑文所言,大部分可信,但未可尽信。”
陈子阳道:“愿闻其详。”
“你知道的,我们影蜃族世居会稽,而这钱弘倧在退位后便是迁居会稽。所以他的事,老朽在会稽当地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
当年钱弘倧并非如碑文上所说是禅让皇位,而是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逼宫退位的。因为那胡思进平日里在朝中飞扬跋扈,对皇家的事情指手画脚,甚至连钱弘倧赏赐给官员、军将的银两,他都要干预,所以钱弘倧与其发生过多次正面言语冲突。后来钱弘倧终于忍无可忍,与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密谋铲除胡思进及其党羽,不料计划败露,反被胡思进先下手为强,逼宫退位于钱弘俶。
他死后世传葬在绍兴秦望山,但就目前这处的规模制式来看,可能在秦望山的仅仅是其衣冠冢,真正的墓确实是在这里。”
简雷听了说:“原来不是禅让,而是被人逼退的啊。我也说天底下哪有人放着皇帝不愿做的!”
陈子阳点点头,接过盘誉的话继续说到:“而钱弘俶是钱弘倧的亲弟弟,虽然逼宫退位的事情不是他干的,但毕竟现下里他自己是皇帝,你当哥哥的要葬在这处风水绝佳之所,而且还使用水陆甬道使小龙(蛇)局变为真龙局,那你的后代岂不是要抢江山占王位了,那可不行。
但是毕竟手足情谊,而且一是临终遗愿、二是皇亲贵戚的墓葬规格太低也不成体统、三是向群臣子民展现自己的仁、义、德,所以不但从其遗愿,将钱弘倧的遗体从绍兴运回杭州此处安葬,而且墓制规格都相当高。
可偏偏又事关皇位根本,容不得半点含糊和商量。所以几番考量之后,便想出妙计,在此蛇局的七寸之处——雷峰上,建宝塔一座,以镇此蛇。
而当初造塔的工匠,有的可能知晓此事的些许内情,但又不是完全清楚,再经民间流传,便成了雷峰塔下镇着白蛇娘娘的故事了。”
陈子阳刚说完,忽然从石门里面传来阵阵嘶吼,声音虽低沉但却雄浑异常,令人心惊。大家侧耳倾听,原来自进入暗道后一直伴随的怪声就是源自此处。
一个背粮的汉子吓得两腿微微打颤,简雷见了骂道:“瞧你这点出息,慌什么?这不还有道石门挡着吗?如果有什么东西要出来不早就出来了,还要等到现在?”
陈子阳试着推了推石门,但是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仿佛就是生根在这里的一样。
盘誉说:“这门估计很难打开,而且应该没有机关,因为陵墓地宫的门一经合上,便是没有做再次进入的打算了。所以大凡地宫墓门后面都会有石杵,通过一些简单的装置,在石门合上后,自行滑至门后凹槽内抵着。从外面,抵死也推不开,除非用炸药炸开,或者石杵从里面断掉。”
大门正前侧有一块高两米的石碑,陈子阳举着火把走近细看。只见石碑顶部正中央楷书刻着七个大字——吴越国忠逊王墓。下面写着:
王姓钱氏,讳(弘)倧,字道隆,即文穆公之七子也。开宝四年,岁在辛未夏八月十三日,窆于越州会稽县摘星乡寿元里……..
见陈子阳一直在那儿盯着石碑看,简雷有些等不住了,问到:“这上面写的什么?谁的墓啊?”
“钱弘倧。”
周朝桂说:“这名字好熟悉啊,好像刚才你们提到过的。”
盘誉说:“是熟悉,不过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是叫钱弘俶,是造雷峰塔的,而这个叫钱弘倧。”
简雷道:“就差一个字啊,莫非是兄弟俩?”
陈子阳说:“你猜对了,这两人的确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钱元瓘,也就是吴越国文穆王,钱弘倧是七儿子,钱弘俶是九儿子。这碑文上说,钱元瓘死后将皇位传给了七儿子钱弘倧,钱弘倧又将皇位禅让给了弟弟钱弘俶,后来钱弘倧病死在绍兴。钱弘俶按照其兄的遗愿,将他葬在这里。碑文上还说这里是钱弘倧尚未退位时就已经派人选定好了的,他禅让皇位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想死后葬在这里。”
盘誉道:“依老朽之见,此碑文所言,大部分可信,但未可尽信。”
陈子阳道:“愿闻其详。”
“你知道的,我们影蜃族世居会稽,而这钱弘倧在退位后便是迁居会稽。所以他的事,老朽在会稽当地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
当年钱弘倧并非如碑文上所说是禅让皇位,而是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逼宫退位的。因为那胡思进平日里在朝中飞扬跋扈,对皇家的事情指手画脚,甚至连钱弘倧赏赐给官员、军将的银两,他都要干预,所以钱弘倧与其发生过多次正面言语冲突。后来钱弘倧终于忍无可忍,与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密谋铲除胡思进及其党羽,不料计划败露,反被胡思进先下手为强,逼宫退位于钱弘俶。
他死后世传葬在绍兴秦望山,但就目前这处的规模制式来看,可能在秦望山的仅仅是其衣冠冢,真正的墓确实是在这里。”
简雷听了说:“原来不是禅让,而是被人逼退的啊。我也说天底下哪有人放着皇帝不愿做的!”
陈子阳点点头,接过盘誉的话继续说到:“而钱弘俶是钱弘倧的亲弟弟,虽然逼宫退位的事情不是他干的,但毕竟现下里他自己是皇帝,你当哥哥的要葬在这处风水绝佳之所,而且还使用水陆甬道使小龙(蛇)局变为真龙局,那你的后代岂不是要抢江山占王位了,那可不行。
但是毕竟手足情谊,而且一是临终遗愿、二是皇亲贵戚的墓葬规格太低也不成体统、三是向群臣子民展现自己的仁、义、德,所以不但从其遗愿,将钱弘倧的遗体从绍兴运回杭州此处安葬,而且墓制规格都相当高。
可偏偏又事关皇位根本,容不得半点含糊和商量。所以几番考量之后,便想出妙计,在此蛇局的七寸之处——雷峰上,建宝塔一座,以镇此蛇。
而当初造塔的工匠,有的可能知晓此事的些许内情,但又不是完全清楚,再经民间流传,便成了雷峰塔下镇着白蛇娘娘的故事了。”
陈子阳刚说完,忽然从石门里面传来阵阵嘶吼,声音虽低沉但却雄浑异常,令人心惊。大家侧耳倾听,原来自进入暗道后一直伴随的怪声就是源自此处。
一个背粮的汉子吓得两腿微微打颤,简雷见了骂道:“瞧你这点出息,慌什么?这不还有道石门挡着吗?如果有什么东西要出来不早就出来了,还要等到现在?”
陈子阳试着推了推石门,但是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仿佛就是生根在这里的一样。
盘誉说:“这门估计很难打开,而且应该没有机关,因为陵墓地宫的门一经合上,便是没有做再次进入的打算了。所以大凡地宫墓门后面都会有石杵,通过一些简单的装置,在石门合上后,自行滑至门后凹槽内抵着。从外面,抵死也推不开,除非用炸药炸开,或者石杵从里面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