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骗局大全》——在这里,读懂江湖

  第468章:

  中午时分,我拿着这封情报找到郭振海。郭振海让全关西帮的人传阅,但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那枚图章上刻的是什么。
  郭振海说:“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啥意思,那就不如把这张纸片交给西安城防司令部,兴许他们会知道的。”
  亮子说:“这样不好吧,这张纸片上要是日军的情报倒好,要是城防司令部的情报,那我们就遭殃了。城防司令部的秘密,怎么能让江湖中人知道?如果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秘密,那么我们就大祸临头了。就算我们说我们看不懂,但是那些人才不会相信我们的说法的。”
  郭振海点点头说:“军师说得有道理,当务之急是先要搞清楚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日本人写的字都是这些螃蟹腿,可是,这些螃蟹腿是啥意思嘛?”
  有人说:“那就把呆狗昨晚上进去的那座院子抄了,把日本人抓住,逼着他说这上面写的是啥。”
  亮子笑着说:“这个主意不好。你想想,日本人能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咱们中国,还偷偷潜伏到咱西安,那肯定都是人精。他要是看到咱们问他这上面写的是啥,他肯定明白咱们看不懂,所以就会乱说一气。再说,咱们冒冒失失抄了那座院子,就会打草惊蛇。日本人能够潜伏到咱西安,绝对不会是一个两个人,我估计得是一个团伙。咱们要想到好办法,来个一窝端。”
  郭振海夸奖说:“军师心思缜密,别人是走一步看一步,军师是走一步看三步。”
  亮子自谦地说:“帮主过奖了。现在要搞清这上面写的是啥,确实是件难事。”
  我突然想起了秦岭山中的大少爷,他一定看得懂这上面是什么。我说:“我去找大少爷。”

  当天下午,我背着包袱,包袱里装着十几个硬梆梆的烧饼,就上路了。西北人出门都会带烧饼,烧饼是用火烤熟的圆形食物,因为没有水分,所以可以保存好多天也不会霉烂。用火烤熟的烧饼,坚硬如铁,需要用牙齿咬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反复咀嚼,才能下咽。烧饼携带方便,又很抗饿,要是再掺上芝麻、椒叶,还有一种香味,所以,西北人出门,都会带上烧饼作为干粮。秦岭山中,绿树葱茏,到处都是泉水,所以,根本就不愁没水喝。
  能够看懂这封信件内容的,只有大少爷,而大少爷在秦岭山中,背着黑板教乡村的娃娃识字算数。要找到大少爷,确实很有难度。
  从西安向南走,走过几十里地,就进入了秦岭山中的子午道。子午道狭窄蜿蜒,崎岖难行,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怪石嶙峋,我攀援着树枝才能够爬上去,这一路上行走得非常缓慢。
  时令已经到了大寒,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民间叫做三九天。在北方民间,普遍认为冬天是八十一天,从冬至开始,就要“数九”,数完了九个九,就到了立春。在北方,还有一首童谣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秦岭山中的严冬,奇寒无比。这一路上,我凿冰取水,生火取暖,在子午道上艰苦跋涉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土匪所在的那座山寨,见到了大当家的光头和二当家的独眼,然而他们说,大少爷已经下山了,具体去了哪里,他们也不清楚。
  我要下山寻找大少爷,可是光头和独眼都不肯,他们说大过年的,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这个时节,没人出门的。如果迷路了,连个指路的人都没有。
  听他们这样一说,我才意识到快要过春节了,也看到山寨里准备过年了,几名小喽啰在寨门口张灯结彩,还有一名小喽啰背着竹筐沿着石头台阶从山下走上来,竹筐里装满鞭炮。光头说,两天后就是春节了。
  然而,我急于找到大少爷,想要弄清楚日本人的情报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尽管年关快要到了,我还是要走下山去。
  光头和独眼看拦不住我,只好放我离开。
  那一年,当别人合家团聚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落满了积雪和凝结着冰霜的山路上。

  山中的人居住很分散,有时候行走几十里,才能找到一个村庄,而村庄也只有几户人家。春节刚刚过完,家家户户的男人都穿着崭新的粗布棉衣,袖着双手,蹲在村口的大树下晒太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悠闲而满足的笑容。家家户户的门边,都贴着春联。有的写着“平安竹长千年碧,富贵花开一品红”,有的写着“东风喜报开心事,南燕衔来满眼春”,还有的写着“节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每幅春联都是用墨汁写在红纸上,字体遒劲有力。寻常的农家,哪里能够写出这样的对联,又哪里能够写出这样一手毛笔字?
  我一打听,他们说,这都是大少爷写的。
  我想,只要循着这一座座村庄的对联,就一定能够找到大少爷。

  有一天,我来到了川道上。川道,是指山谷中一片平坦宽阔的地方。
  川道上聚集着很多人,老老少少,都穿着新衣服,说说笑笑,敲锣打鼓,显得很热闹。远远地,我看到有一行踩着高跷的人走过来了,他们穿红着绿,显得异常抢眼,然而,我一看到他们的上身和脸,突然大吃一惊。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女人,一柄大刀从她的身后捅进去,刀尖从胸前露出来。走在第二位的是一个男人,一个方凳砸在他的脑袋上,凳子尖已经陷进了脑门里,血流满面……后面的每个人,看起来都身受重伤,显得极为惨烈,可是,他们踩在细细的高跷上,从容不迫地走着,看起来没有丝毫痛苦得样子。
  旁边是两个年轻媳妇,我听到她们在交谈说,走在最前面的是潘金莲,走在第二位的是西门庆,这是一对奸夫淫妇。一位老太太听到这样说,接口说:“奸夫淫妇,就应该受这样的惩罚。”
  我突然明白过来,这是陕西的血社火。社火是每年春节过后,北方人举行的一种隆重的庆祝活动,和南方的舞狮子、跑龙船是一个道理,但是北方没人见过狮子,也很少人见过船只,所以,北方和南方庆祝春节和元宵节的方式不一样。北方人是采用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的方式来庆祝。社火中有一种血社火,只在陕西,尤其是陕西南部的关中、商洛一带才有。每个外地人春节后来到这里,突然看到血社火,都会惊惶万状。而陕西民间,正是依靠血社火,传播着惩恶扬善、善恶有报的传统观念。

  血社火的队伍走过来,人们都惊恐地让出了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仰头看着走过去的一个个踩着高跷的人,脸上带着恐惧的神情。我看到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穿着黑袍的人,一柄剪刀扎进了他的眼睛里,血流满面。他是官员打扮,峨冠博带,踱着方步,和戏台上陈世美的打扮一模一样。我明白了,这就是那个不要老婆娃,而且还要派人杀了老婆娃的陈世美。在北方民间,陈世美成了绝情负心、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我正仰头看着陈世美,突然看到陈世美离开了踩高跷的队伍,向着我一步步走来,用他血淋淋的仅剩的一只眼睛看着我,让我恐惧万分。尽管我知道这是真人假扮的,但是我仍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惧怕,他那副模样太可怕了。旁边围观的人纷纷后退,我也想拔腿逃走,突然听见陈世美喊道:“呆狗,你个小兔崽子,怎么会在这里?”
  我要放几张血社火的照片,大家不要害怕,这都是假的,是通过化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些人物,都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坏人,中国民间通过血社火,达到让后代懂得善恶有报、不走邪路的效果。
  
  以前我采访过血社火,八九十年代,血社火在陕西农村很流行,但是后来,随着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春节回乡的人越来越少,大批人离开乡村,定居城市,血社火现在已经很难在农村见到了。
  推荐两部电影《窃听风暴》和《为爱出走》。
  两部电影都是以东德的集权统治为背景,描写了专制通知下人们压抑的生活。
  看完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万恶的制度,居然让无数人生活得如此痛苦不堪。仅仅是一墙之隔,却是两种天差地别的生活。
  啥也不说了,再说就会有人开始攻击我了,自己去看电影,很好看,很震撼。

  这是《窃听风暴》的海报。
  
  我站住脚,仰起头来打量着站在高跷上的他。他半边脸上都是血,血一直流到了衣襟上,鲜红的血液在白色的长袍上显得非常醒目。
  可是我不认识他。他那副样子让我心存恐惧,我想不明白,一把剪刀插进了他的眼睛里,他还能这样若无其事地和我打招呼。我转过身去,又想逃走。
  陈世美看着我惊恐的样子,就在高跷上哈哈大笑,他戏谑地说道:“亏你还在江湖上闯出了名号,一个血头烂面的陈世美,就把你吓成了这样。”
  我终于听出了他的声音,他是大少爷。
  我又转回身,看着大少爷,又惊又喜。我指着他问道:“好我的哥哩,你咋能成这样子?”
  大少爷站在半空中哈哈大笑,他洋洋得意地说:“听说江湖中人都胆大如斗,泰山崩塌于前而不变色,毒蛇蜿蜒四周而目不瞬,今天才知道那都是传说。哈哈,我这不是人血,是鸡血。”
  突然见到大少爷,我激动得眼泪模糊了双眼,我仰起头说:“哥,我找你找了好多天了。”
  大少爷说:“你先去街头饭馆里等我,叫上一碗羊杂汤,热热火火地吃了,回头我给钱。打完社火,我就去那里找你。”

  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向了街头。街头果然有一家羊肉馆,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板腰间系着围裙,既当掌柜的,又当伙计,忙得团团转。我坐在矮凳子上,叫了一碗羊杂汤。在北方的大小饭店,总是先吃饭后给钱,尽管我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可我先要填饱肚子再说。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端上来,那种浓郁的香味扑打在我的脸上,让我垂涎欲滴。我拿起筷子,喉结上下滚动着,搅动着老碗里的羊杂碎,紫色的羊肝和白色的羊肠在热汤里翻滚着,整个饭店里都氤氲着一股黏黏的膻香。
  一碗羊杂汤刚刚倒进肚子里,大少爷就喷着白色的雾气,从外面走进来了。

  大少爷已经卸完妆,坐在我的对面。
  镇子上的人似乎都认识大少爷,他们争着抢着和他打招呼,大少爷总是对着每个人颔首微笑。终于等到和每个人打过了招呼,大少爷急急忙忙问道:“什么事情?你大老远的跑过来,肯定有什么急事。”
  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写满了螃蟹腿的日本情报,递给了大少爷。
  大少爷匆匆扫过一眼,就问道:“你从哪里弄的这玩意?”
  我说:“从一个日本特务那里偷来的。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大少爷神情严肃地说:“这里不便说话,我们出去。”
  大少爷从口袋里掏出钱,替我结账,山羊胡老板说啥也不要,他说既然是大少爷的朋友,就不能收钱。双方你推我让,僵直了很久,大少爷只好把钱装在了口袋里。
  我们走到了一片树林里,这里听不到闹煎煎的人声,也看不到晃动的人影,只有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一根根矗立着,显得疏朗而简洁。我着急地问:“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大少爷神情严峻地说:“这是日本人的重要情报,上面说, ‘仲春之望,月圆子夜,白起庙畔,塔松所指,情报之处。’”
  我听不懂,问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我怎么听得云里雾里?”
  大少爷说:“我也不能完全猜出,但是知道这个情报非常重要。你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情报?”
  我说:“知道,这些天,日本特务一直在找河防图,我在白起庙还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们说的也是河防图。”
  大少爷瞪大眼睛问:“白起庙?白起庙在哪里?”
  我说:“就在西安城外的山顶上,里面有白起的塑像。”
  大少爷进一步问:“白起庙旁边是不是有一棵塔松?”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知道,想不起来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大少爷说:“时间很紧急,我们穿过子午道,走到西安还需要一些时日,现在就动身,赶快回去吧,先去白起庙看看。”

  沿着狭窄逼仄的子午古道,我们向北行走,有的地方坍塌了,有的地方结了冰,有的地方落了雪,我们走到夜晚,也才走了十几里地。
  夜晚,我们走进了一座山洞里,点燃篝火,用来取暖。远处传来了不知名的野兽的叫声,声音像刀子一样割开凝冻了的夜空,听起来异常刺耳。
  我把一根柴禾丢在篝火上,问大少爷:“那封情报我还是没有弄懂,它上面写的是什么?”
  大少爷说:“仲春之望,月圆子夜,白起庙畔,塔松所指,即为情报之处。仲春之望,指的是阴历二月十五,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三月,分别是: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而对于每个月,也有专门的称呼,每月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二月是小月,二月十五,就叫做仲春之望。月圆子夜,这一天夜晚一定会有月亮,而且月亮也肯定会是满月,子夜指的是夜半时分。白起庙畔,我本来不知道白起庙在哪里,你刚才一提醒,我想起来西安南郊的山上确实有这么一座庙。塔松所指,这一句话我本来也想不明白,但是,结合前面的话就能够弄懂了,指的是在二月十五的半夜时分,塔松的树影所指的地方,就是起出情报的地方。”
  我听得瞪大了眼睛,这个情报实在太隐晦了,不是大少爷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是不会猜出情报写的是什么。
  大少爷说:“这只是我的判断,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好在现在距离二月十五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回去后早做准备,先去白起庙,再给守城军队报告这个情报。”
  我问:“守城军队会相信我们的话吗?”
  大少爷说:“这样重大的事情,必须让守城军队知道。”

  我们在秦岭山中行走了十多天,终于走出了子午道,来到了西安南郊。
  我带着大少爷爬上山峰,来到了白起庙前。白起庙瑟缩在凄冷的寒风中,庙顶上干枯的荒草,在寒风中抖动着,发出细铁丝一样冗长尖利的声响。白起庙旁边,果然有一棵高耸的塔松,松针上还擎着一簇簇没有融化的冰雪。
  三师叔曾经说过,让我来白起庙找他。我在白起庙里里外外寻找着,想要寻找到三师叔留下的印记。可是,没有。按理来说,三师叔如果来到白起庙,那么一定会留下可以让我找到他的标记,可是,这里没有任何标记,是不是三师叔根本就没有来到过白起庙?或者是菩提把三师叔的话听错了?
  我面对白起的塑像思索着,大少爷走了进来,他说:“看来,日本人还没有搞到河防图。”
  我问:“你怎么知道?”
  大少爷说:“按照请报上的具体方位,日本特务如果搞到了河防图,一定会埋在塔松东北方向七八丈的地方。我在方圆十余丈的地方仔细查看,没有看到挖掘的痕迹。这就说明,日本特务还没有搞到情报。”
  我庆幸地说:“还没有搞到情报就好,我一路上都担心我们会晚了一步。”

  我们沿着雪后湿滑的道路,向山下走去。刚刚走到山脚下,看到远处奔来了一队骑马的士兵。
  我们让在路边,想让那些骑马的人先过去。可是,他们来到我们身边后,却停住了脚步。两名穿着军装的士兵在我们的身上搜着,搜出了那张写满了螃蟹文的日本情报。
  一名军官模样的人拿着日本情报,像狗看星星一样对着太阳看着,然后揉揉眼睛,对着我们吼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们是过路的。”
  军官用马鞭抽了我一下,骂道:“过路的?过路的身上揣着日本人的纸片?带走。”
  那两名搜身的士兵从马背上抽出绳索,将我和大少爷五花大绑,牵在了马后,向西安城里走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