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骗局大全》——在这里,读懂江湖

  我听到这里,万分惊讶,感叹不已。我问:“世上真有苏秦背剑和雾里窥花?“
  熊哥说:“是的,有。”
  我疑惑地问:“为什么我师父一直没有给我提过,也没有教给我?”
  熊哥说:“苏秦背剑和雾里窥花是江湖上极高的技艺,没有丰富的江湖经验,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学了苏秦背剑和雾里窥花,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弄不好会丢了性命。你师父是为你好。”
  一直没有说话的三师叔说:“熊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一门高超的技艺,都是一把双刃剑,能杀伤对方,也能割伤自己,淹死会水的,打死会拳的,瓦罐不离井台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熊哥笑着点点头,说道:“我们走江湖的,都是在刀口上过日子,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技艺越高超的人,风险越大。古代有一个人名叫麦铁杖,广东韶关人。麦铁杖是他的外号,真实名字被人遗忘了。说起来,麦铁杖也是我们的前辈,他力大无穷,奔走如飞,一夜之间可以奔跑几百里,无人能及,偷窃技艺还算高超。他的手下有一帮子弟兄,在粤北一带活动,没钱了,就去行窃。有一次,他的手下被捉,顺藤摸瓜,广东刺史就找到他,将他打入监狱,从事苦役,在山中搬运石头。可是时间不长,那些看守就向广东刺史反映说,这个贼头力气很大,几百斤重的石头也能够轻松上肩。广东刺史觉得他是个奇人,就把他带到京师,送给皇上。皇上让他当场表演,他居然把皇宫门前的石狮子搬了起来,皇上非常高兴,就把他留在身边,给自己执御伞。御伞很大,又是铁骨架,非常沉重,别人手执半个时辰,就会累得气喘吁吁,可是他执一整天,还神态自若,大气不喘。他的名字麦铁杖,就是这时候有的。”
  三师叔说:“麦铁杖是真事,《陈书》中专门有一章给他立传。这个皇上是陈宣帝。”
  三师叔饱读诗书,要不是大清家灭亡了,三师叔说不定是个进士翰林之类的。可是我只上了几年私塾,根本比不上三师叔的学问,就问:“《陈书》是本什么书?”
  三师叔说:“中国每个朝代的历史,都有一套书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的南朝又分宋齐梁陈,《陈书》就是记载陈朝的历史,陈朝有个皇帝叫陈宣帝,麦铁杖就是这时候的人物。史书上说他‘性开朗、喜酒、好交游、重信义’,可惜的是,麦铁杖结局不妙。”
  我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追问道:“麦铁杖怎么了?最后怎么样了?”
  熊哥接着说:“麦铁杖来到宫中后,看到那些文臣武将,达官贵人一个个道貌岸然,但却富得流油,而他一个执御伞的,不但地位低微,而且收入微薄,他就又萌发了偷窃的念头。麦铁杖也是老江湖,他知道要是在京城偷窃,很容易露陷,我们的行话叫做:不吃窝边草,不拈花惹草。那么,在哪里偷窃呢?麦铁杖盯上了南徐州。”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南徐州,就问道:“南徐州在哪里?”
  三师叔补充说:“陈朝的京城在南京,南徐州就是镇江。”
  熊哥笑着说:“对,对,镇江距离南京足有上百里,麦铁杖盘算,他一个晚上就足以轻松打一个来回。所以,到以后,皇上睡下了,麦铁杖就翻越宫墙,奔向镇江。在镇江,他专偷大户人家,而且每次都要偷好几家。东西到手后,他包在包裹里,背在身后,然后向南京奔跑。等回到南京,天还没有亮。”
  我说:“麦铁杖实在太厉害了。”
  熊哥接着说:“短短的半年时间,镇江那边就失窃了几十次,捕快认为是镇江的窃贼在行窃,就全城大搜索,但毫无线索。京城这边风平浪静,因为没有一个人怀疑是麦铁杖做下的活路。麦铁杖越偷胆子越大,他完全不把镇江的捕快放在眼里,后来居然打着火把偷窃,偷完后,又打着火把逃走。”
  三师叔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坏就坏在这里。”
  熊哥点头说:“是的,是的。麦铁杖这一举火把,就让人认出了他的容貌。他又打着火把向京城的方向奔走,捕快们就怀疑他是从京城来的。但是,想要追赶他,根本追不上。后来有一次,镇江知府来到宫中面见皇帝,看到执御伞的这个人,很像在镇江偷窃的人。退朝后,他就找到监察御史,说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但是,监察御史说,这个执御伞的人每天陪着皇上上朝下朝,怎么可能去镇江偷窃?镇江知府只好回去了。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让人家又怀疑上了他。有一次,他偷了金银首饰,打包后背在背上,向着京城狂奔,一路上都丢失了东西。镇江的捕快按照路上遗落的东西,找到了京城,镇江知府一口咬定这个偷窃的人就是麦铁杖,皇宫里的人都认为不可能是麦铁杖。尚书就说,这事情很简单,我做一个实验。有一天晚上,皇上退朝了,尚书拿出一封书信,对皇宫里的人说,现在有一件紧急诏书,需要送到镇江,天亮再赶回来,谁愿意去,赏重金。皇宫里的人面面相觑,没人相信一夜之间能够从镇江打一个来回。麦铁杖不知是计,就说我去。麦铁杖拿了诏书,奔走如飞,眨眼间就不见了人影,皇宫里的人面面相觑,至此他们才相信麦铁杖真的有神技。”
  我听得入神,就着急地问道:“后来呢?后来呢?”
  熊哥说:“陈宣帝爱惜麦铁杖的能力,就赦免了他的罪行,让他回家。回家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我说:“这个皇帝真不错,是个好皇帝。可是,刚才三师叔说麦铁杖结局不妙,这又是怎么回事?”
  三师叔说:“陈朝灭亡,隋朝建立。麦铁杖名气很大,连大元帅杨素都听过他,就招他入军。有一年,江东有人谋反,杨素派麦铁杖侦察,他口中噙着一节芦苇,游过长江,侦察好以后,又游回来。第二次侦察的时候,被敌人抓住。敌人也知道他是个奇人,就捆绑双手,派了三十个人押解他。走到一个亭子下面,押解的人要吃饭,就解开他的双手,他夺过刀刃,连杀对方三十人,回到军中。后来,杨素有急事要进宫面见隋文帝,打马如飞,而麦铁杖紧紧跟在后面。到了皇宫里,杨素在隋文帝面前夸奖他的才能,隋文帝想要任命他做官,可是他不认识一个字,只好作罢。隋炀帝时期,有人谋反,麦铁杖跟随杨素进剿,每次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回来后,隋炀帝就任命他做了汝南太守,麦铁杖虽然不识字,但是心地善良,为政清明,很有威望。隋炀帝征战朝鲜的时候,麦铁杖踊跃报名,战死沙场。”
  我感叹道:“麦铁杖真是一条好汉。豹子也是这样的人。”
  熊哥对我说:“我前两天才见到豹子。”
  我和三师叔都感到惊讶:“你见到豹子了?”

  熊哥和钻天豹分手后,就踏上了回中条山的路途。他走出了不远,就感觉到后面有人跟踪。
  这个人如鬼如魅,熊哥想尽了各种办法,也不知道这个跟踪的人是谁。能够跟踪熊哥,却又不被熊哥发现的人,一定是高手中的高手。会死钻天豹那一伙的吗?应该不是。
  因为总是无法发现这个跟踪的人,熊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多疑了。
  回到中条山下的县城,熊哥才知道县城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偷盗玉印的窃贼被抓住了。
  熊哥感到蹊跷,就去打听,这才弄清楚:那个偷了玉印的绺子客,在送回玉印的时候,被埋伏的人抓住了。绺子客说了玉印被盗又送回的前前后后,但是没人相信他的话,绺子客被关在监狱里。
  熊哥决定出马,营救绺子客。
  今天有一个女孩问我:“你的网店里有没有《摇摆女生》?”
  我没有听过这本书,一百度,竟然在第一页看到了这样一段:

  老师们,难道你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学生打架吗?
  我换了一个姿势站着,漫不经心地想……
  “对不起……对不起……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5555555~~”
  竟然响起这么可怕的声音……咦??哥哥开始哭了?这真是不可思议!我抬头看了看他的脸色……
  “你……这是干什么……哭也没用啊!!”
  班主任不耐烦地继续说……
  不看还好,能够被那种“55555~”的声音哄骗过去,我这抬头一看,我的天啊!!心里一阵窃笑,哥~!别装了。

  我只看了一分钟,看了开头的几行,就感觉反胃,这怎么能是书呢?而且还是出版印刷的书?语句不通,标点紊乱,啰里啰嗦,不知所云。
  我给那个女孩回复说:“这种垃圾书,我不会卖的,我的网店里都有经典著作,能够让人学到知识,受到感悟的好书。”
  回复完了后,又感觉这样会伤了那个女孩子,想要找她,却发现她的留言我全部删除了。
  邻居家有孩子上初中,我问《摇摆女生》,他说他们班同学都在看。我大吃一惊,又感到很悲哀,这样粗糙的书,连初中作文水平都不如的书,怎么会那么畅销?学生们为什么要看这种垃圾书?
  原因只能在出版社身上,为了钱,连良知都不要了。这不是害人吗?

  今天有两个消息:
  第一,原定于去北京签名售书,并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情,因为签名的是《老兵口述抗战》,接受采访的内容是国军正面战场和抗战老兵,主管部门不允许,而被迫取消。
  第二,《丛林之虎》今天终于到了我手中,此前几经波折,一直不敢出版,春节前印出来了,也遭到某些势力干涉,迟迟不能上市。现在到了我手中,终于放心了。
  《丛林之虎》厚达374页,大开本,很厚重,印刷精美,出版社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世界知识》画报是同一家印刷的,所以质量非常好,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我的店铺里刚刚上货,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去。此书很厚很重,可以用来防身,尤其适合夜晚出门行走的人。

  


  《中国式骗术》这个书名,不能出版,所以,书名换成了《江湖三十年》。
  这个书名已经确定了,但是需要一个副书名,对全套书做一个更详细的解释。
  请大家一起想想,副书名用什么?
  我想的是《江湖三十年:适合所有人阅读的防骗圣经》,大家觉得怎么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