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骗局大全》——在这里,读懂江湖

  胖老头失魂落魄地来到村外,顺娃和我从老槐树后走出来,胖老头说:“他们跑了,连我一起来的同伴也找不到了。”
  顺娃说:“我们今晚先住下来,甭着急,这种事情急不得。”
  趁胖老头不留意,顺娃偷偷向我递了一个眼色,然后朗声问道:“呆狗,你在这村子里有没有认识的人?”
  我知道顺娃想说什么,他当然知道我在这个村子里有熟人,而且这个熟人还是他顺娃介绍的,我和胖老头向他提及这几天的经历时,也向他提到过周家口村的山羊老头。顺娃之所以故意问我这种话,是不想让胖老头知道他和山羊老头有关系。
  既然不想让胖老头知道,那么顺娃和山羊老头之间肯定有什么阴谋,说不定已经挖好了一个坑,等着把胖老头推下去。
  我带着他们敲开了山羊老头家的房门。山羊老头家的八仙桌上铺开了一张仕女图,正是题款为桃花庵主的那张古画。
  胖老头一看到那张古画,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他自作聪明地对山羊老头说:“桃花庵主这个人我打听清楚了,你这幅画怎么卖?”
  山羊老头说:“我不卖。我自己留着欣赏的,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仔细看一遍才能睡着。”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哦,想起了,我第一次行骗那对省城来的一男一女的时候,顺娃就是教我这么说。
  胖老头说:“你前几天不是说有人预定了吗?怎么还在你这里。”
  山羊老头说:“货要卖给识货人。那个买家来了后,口气大得很,完全不把我和我的画放在眼里,我把定钱退给他,不卖了。”
  胖老头说:“如果我识货呢?”
  山羊胡子说:“那你讲讲这幅画的来历。”
  胖老头把从老和尚那里听到的一套,贩卖给了山羊老头,他说桃花庵主就是明朝诗书画俱佳的唐伯虎,他晚年绝意仕途,隐居山林,院前种桃花,屋后栽竹林,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画过山水花鸟,而其中仕女图最佳,享誉后世。
  山羊胡子感慨地说:“我深藏这幅画,等待了很久,只愿卖给识货人,今天终于等到了你。这是菩萨把你送来的。”
  山羊胡子说完后,又忧伤地说:“这副仕女图,是家父的最爱,也是我家的传家宝。我家祖上在江南为官,与唐伯虎是至交,曾多次接济过他,唐伯虎为了报恩,就把自己最得意的一幅画送给了我家祖上。我家祖上将这幅画视为镇宅之宝,代代相传,传到我手中,已有十余代矣。要不是家道中落,为五斗米,我绝不会变卖家产。”
  胖老头也深受感动,他握着山羊老头的手说:“你不要伤心,我虽说买走,实际上也是替你保管,你什么时候想来观赏,我开门迎候。”
  山羊胡子愈发感动,他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说:“如此这般,我只给你一人。”
  他们开始谈价格了,山羊老头说:“如果换成别人,少了一千块大洋我也不卖,但你是识货人,你说吧,你说多少钱,只要差不多了,我就给你。”
  胖老头说出了二百块大洋,山羊老头沉吟了一下,终于答应。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在第二天拿钱过来,因为他家已经揭不开锅了。
  胖老头答应了。
  我想,胖老头说出了二百块大洋,可能是想把送给坎肩小伙的二百块大洋要回来,转手交给山羊老头。山羊老头听到二百块大洋就答应了,可能他知道胖老头能够拿出来的,也只有这二百块大洋。
  二百块大洋也不少了,当时可以在县城买一座院子。

  那天晚上,顺娃和山羊老头没有说一句话,他们只是点点头,好像不认识。但是我想他们肯定认识,只是装着不认识而已。
  胖老头刚刚跳出狼窝,又进入了虎口。那张唐伯虎的仕女图,很有可能是假的。
  第二天天一亮,胖老头就要回县城找坎肩小伙和粗布老头,要回自己的二百块银元。
  顺娃问:“你知道他们在哪里?”
  胖老头说:“我在县城一家家打听,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他们。”
  顺娃说:“这伙人我认识,粗布老头不就是透骨凉嘛,他在这一带无人不知,心肠黑透了。他们的据点在北门外,北门外有一家棺材铺,那就是他们的据点。棺材铺这边有一个小炉匠,摆摊专门修理老花镜,那是他们的眼线。街道另一边有一个箍弄盆瓮的,摆摊把摔破的瓷碗瓷盆箍弄完整,能够继续盛东西,这也是他们的眼线。你要防着这两个摆摊的。透骨凉这会儿,八成就在棺材铺里躲着,等你凑钱过来呢。”
  胖老头说:“我这就去找他,把钱要回来。”
  今天是小年,祝帖子里所有朋友快乐幸福。
  今天晚上十点左右更一次,十二点左右更一次。
  粗布老头外号透骨凉,他还真对得起他这个外号。他不但骗了胖瘦老头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银元,而且狮子大张口,想要骗胖瘦老头卖了京城的房子,从他这里买走一古墓的假货。这种人的心肠简直黑透了。
  粗布老头貌似忠厚,实乃奸佞之辈。

  胖老头回到县城后,就筹划着怎么才能要回自己的二百块银元。
  要接近棺材铺,很不容易,因为棺材铺周围有小炉匠,还有箍盆匠。这两种摊点都是棺材铺的眼线。那时候,小炉匠的活路主要有两项,一个是接眼镜腿,一个是换犁铧尖。接眼镜腿是这样的,小炉匠拿着老式手工钻,打个眼,卯个钉,断了腿儿的老花镜就接好了。换犁铧尖是这样的,犁铧是用来犁地的,前面锋利,才可以刺入土壤里,如果地里埋有石头铁块,犁铧尖就会被崩断,需要更换,小炉匠架起钢炭炉,拉起小风箱,火苗呼呼上窜,生铁化成铁水,小炉匠把铁水蹈入模具中,与预热的犁铧对接,铁水冷却后,一副锋利的犁铧就好了。箍盆匠的活路只有一项,就是缝补破碗破盆破瓮。破碗好办,把碎片对接好,用细绳子固定好,然后拿着手摇钻在缝隙两边钻出几个孔,孔中打上铆钉,用铝片相连,解开细绳子,破碗就修补好了,盛上一碗水,滴水不会漏。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就有补碗的画面。那时候的人都非常穷,碗就是家当,只要能够修补,都会补的。破盆破瓮的修补方法,如出一辙,但难度要大得多。
  顺娃说:“这两个匠人,一般不会接活,因为接了活路,就会影响他们盯梢。接个眼镜腿,缝补个破碗,才能挣多少钱?只要他们盯上一个外来人,做成一笔大生意,就能挣到白花花的银子。这两个匠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防止有人来棺材铺闹事。”
  胖老头说:“我不和他们闹事,我和他们好好说事。”
  顺娃说:“县城和京城不一样,县城有县城的弄法,京城有京城的弄法。京城遇事说事,摆事实,讲道理,而县城完全就是胡搅蛮缠,他们不说理,说的是拳头,谁的拳头硬,谁的背景深,谁就赢了。”
  胖老头说:“既然这样,我也有办法。说理有说理的办法,不说理也有不说理的办法。”

  午后是县城最清闲的时间,县城的人吃过了午饭后,有的坐在屋檐下养神,有的站在家门口张望,大街上,家家店铺敞开,游荡的人三五成群。
  县城南门外突然走来了几个人,走在前面的胖老头敲着铜锣,见谁都打招呼。他的后面跟着两个人,抬着一块木匾,木匾上写着五个字“杀人不见血”,木匾后走着一个孩子,每到路口就放一挂鞭炮。平日里,县城的生活一潭死水,现在终于有热闹看,大家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胖老头带着这几个人穿过县城,向北门走去。还没有走到北门,他的身后已经浩浩荡荡,足有上千人了。
  快要走到棺材铺的时候,果然看到了街边坐着小炉匠个箍盆匠,一边坐一个。但是,他们也兴高采烈地站起来看热闹,他们都不识字,不知道木匾上写着什么字。
  胖老头来到棺材铺门口后,停下了脚步,他站在石头台阶上,对下面黑压压的人头说:“各位乡亲等一等,我进去说句话,一会儿就出来。”
  胖老头走进了棺材铺,他指名道姓要找透骨凉。棺材铺里的伙计看到他来者不善,就赶紧通报了掌柜的。掌柜的听到门外闹哄哄地,刚刚撩起长袍跨出门槛,就看到胖老头。他也感到胖老头来者不善,赶紧让伙计给胖老头沏茶看座。
  胖老头挥舞着手臂说:“我不喝,也不坐,我来这里是想要我的二百块大洋。今天我要不到,是不会走出去的,门外还有上千号人在等着我,你们看着办吧。”
  做旧业,最害怕的是兴师动众,尽人皆知,如果那样,即使官府不查办,你自己也没脸见人了。掌柜的对胖老头好言相劝,稳住了他,然后偷偷跑到后房,找到正在里面睡觉的粗布老头。粗布老头爬在窗缝只向外看了一眼,就对掌柜的说:“退他二百块银元算了。”
  掌柜的在抽屉里取钱,粗布老头推醒了一同睡觉的瘦老头,他说:“你赶紧出去,以后再别来这里了。”
  胖老头拿着失而复得的二百枚银元,带着瘦老头,洋洋得意地走出了棺材铺。棺材铺里,粗布老头唤来伙计,对他说:“盯紧刚才那个胖老头,看他和谁来往。奶奶的,棺材铺也能找到,这是邪门了。”

  胖老头拿着二百块银元,兴致勃勃地来到周家口,找到了山羊老头,买走了唐伯虎的仕女图。当天,他们就坐着马车离开了县城。车马大店的马车和马夫,终于被那些蝗虫一样的炮灰放回来了。
  我看着胖瘦老头离开了县城,就问顺娃:“那幅唐伯虎的仕女图,是真的?”
  顺娃笑着说:“哪里会有真的?现在到哪里还能找到真迹?都是现在的人画的。”
  我问:“谁画的?画的那么好,像真人一样。”
  顺娃说:“你见过的,就是字画店里那个作画的干瘦老头。”
  我愕然了。
  做旧业实在太黑了,冒充偷盗主人家中的宝贝,冒充刚刚从古墓里挖出的宝贝,冒充家道中落变卖家中的宝贝,任何一个想要收购宝贝的人,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这些设计精妙的骗局,已经让人拍手叫绝了,然而比起后面我将要写的这个骗局来,那就小巫见大巫了。
  在我作相的那几年里,师父凌光祖多次对我说,天下江相派是一家。我和二师叔出门遇到难处,只要说是作相的,就会得到江湖中人的帮助,甚至连总舵主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也请出来了。可是,做旧业别说是一家,简直就像仇人一样,尽管身处一城,但拆台挤兑,各种上不了台面的阴招都使出来了。
  做旧业怎么会这么肮脏?他们和江相派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云泥之别。马戏团靠的是偷盗,江相派靠的是智谋,做旧业简直靠的就是阴险。谁越阴险,谁越能发财。
  做旧就是作假,世间作假的都是最没有道德信念的,最肮脏龌龊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病猪肉冒充鲜牛肉……做旧骗的是钱财,而这些有毒食品害的是生命。一个民族能够把毒手伸向自己后代的奶瓶里,这个民族还能够自我救赎吗?是谁让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善良民族,变得如此可怕和残忍?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我曾经问过顺娃,我们和粗布老头们是不是有什么矛盾?顺娃向我讲起了一段前尘旧事。
  清朝末年,宝兴县有一家棺材铺,生意清淡,老板为了能够让生意兴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唆使两个大家族械斗,一械斗就会死人,一死人棺材铺生意就火爆了。
  这两个大家族一个姓张,一个姓王。
  张家的孩子和王家的孩子在私塾学校里是同窗好友,有一天,棺材铺的老板先派人偷了王家孩子读过的一本书籍,然后冒充成王家的人,绑架了张家的孩子,他们故意在张家孩子的面前,说王家的事情;还故意把王家孩子眉批过的那本书籍,丢在绑架现场。
  张家孩子被绑架到一座山洞里,天黑后,他趁着看守松懈,自己逃回了家,其实这是棺材铺设的局。张家人拿着那本王家孩子用过的书籍,正在商量对策,突然看到孩子回来了,又听他谈起绑匪的谈话内容,于是断定绑架的人,绝对是王家的人。
  张家派人上门讨说法,责问为什么要绑架张家的孩子。王家的人自然不答应,双方就开始争吵起来。争吵的结果是,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严重升级。
  于是,两个家族展开了大械斗,共计死亡几十个人。棺材铺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我听到这个故事,震惊不已。棺材铺和药铺一样,做的是特殊生意。郎中如果为了多赚钱,开大处方,滥用药物,和棺材铺谋财害命是同样的道理。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医生丧失了职业道德,以赚钱为目的,那么社会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医生和教师都是社会的风向标,他们一个医治身体,一个医治心灵。
  听完这个故事,我问:“这家棺材铺,是不是粗布老头所在的那家棺材铺?”
  顺娃说:“是的。”
  顺娃接着说:“棺材铺老板不满足于挣棺材板钱,他们也要从事做旧业。当时,县城最大的做旧业老板姓楚,棺材铺老板就与这户楚姓人家结为亲家。然而,没想到,楚姓人家的女儿嫁过去后,总是遭受打骂。后来,楚姓人家派人上门说理,却被打出来了。于是,楚姓人家把女儿接回家,两家开始成了冤家,互相拆台,互使绊脚。”
  我问:“你说的是楚润轩家吗?”
  顺娃说:“是的。”
  他们之间,原来有这样一段不解之缘。
  我本以为顺娃讲述的这个版本,是最权威的版本,没想到以后,我又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
  看来,这两家的矛盾,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