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骗局大全》——在这里,读懂江湖

  以前在帖子里给朋友们推荐过的,现在找到了——

  【俄罗斯和苏联】

  《安娜卡列尼娜》这是没说的,绝对最好的经典,读过很多遍;《复活》也很好;《战争与和平》没有前两个好。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非常好,《阿霞》、《初恋》、《木木》、《白净草原》都是经典;他的长篇小说一般。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绝对的一流。
  高尔基的《童年》和《在人间》值得一读,后期的作品读不下去。
  肖洛霍夫最好的是《一个人的遭遇》,非常好。《静静的顿河》也很好。
  蒲宁的所有中短篇小说都是一流的。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读起来很繁琐,人物众多,但是越读越有味。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不错。
  艾赫玛托夫是我最喜欢的苏联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说无可挑剔,《我的抱着红头巾的小白杨》、《查密莉亚》、《白轮船》、《再见吧,古里萨雷》,还有《风雪小站》等等。
  两个写卫国战争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个》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很好。
  俄罗斯的文学是,早期经典作家值得看;苏联文学是,流亡作家的作品值得看。


  【法国文学】 

  最喜欢的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因为喜欢这个作家,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找来看了,感觉其他的都一般。
  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很经典,《嘉尔曼》、《高龙巴》不厌几回读。
  很久以前读的是司汤达的《法尼娜·法尼尼》,很喜欢,后来喜欢《红与黑》
  雨果的《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相当好,最喜欢的是《海上劳工》,过了几十年,还能背诵文中写章鱼的那一段:“老虎有爪牙,章鱼没有爪牙;毒蛇有毒液,章鱼没有毒液……”当时是冬天夜晚看的,那时候十几岁,就着煤油灯,看得满头大汗,吓坏了。
  巴尔扎克不喜欢,大段大段的描写让人生厌,他的很多长篇都没有读完,很早前读过他的一个中篇《沙漠深处的爱情》,现在还记得,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这个中篇?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都不错,其余的就不好。《三个火枪手》是20年前看完的,现在什么都记不住。
  莫泊桑的短篇那是绝对的经典,也契科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
  都德的短篇也有部分经典,《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不知道让多少作家模仿他来写。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经典。
  有一个短篇小说,写的是家中的女仆,像个男人一样,没有人看得起,最后为了救孩子,对着受惊的牛冲上去……大概情节是这个。但是忘记了是谁的作品,这个短篇写得非常好(不知道是雨果的,还是福楼拜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作家),很多年前读过的。
  莫里亚克的中篇小说《蝮蛇》很好。
  萨特的小说读不太懂,他妻子的《第二性》不错。
  杜拉斯,喜欢现代小说的人,没有人不喜欢她,我特喜欢。
  萨冈的《你好,忧愁》很好。她写的时候才18岁,让人惊讶。


  【中国小说】

  《三国》《水浒》就不说了,中国只要是识字的男人,估计都读过。
  三言二拍,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境界。夜晚躺在床上读一篇,那简直是一大享受。
  鲁迅的短篇小说太经典了,后来的多少人跟着他学。他的杂文我读不懂,或者部分读不懂,提起他的杂文就害怕,可能是老师小时候填鸭式的后果。
  《官场现形记》,非常好。
  少年时代读过一本《好逑传》,有人认为是黄书,其实里面只有几段露骨描写,而整本书写得好。
  现代长篇小说最好的是《家》、《骆驼样子》
  柳青的《创业史》,尽管所写的内容过时了,写的是合作化,但是小说技法是一流的。
  孙犁的小说,虽然少,但是非常好
  赵树理每篇都好,《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朴实得没法比。
  现代文学史上,最好的小说家,应该是沈从文,每篇都极好。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钱钟书《围城》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
  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
  王小波《红拂夜奔》《黄金时代》
  陈忠实《白鹿原》
  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中篇小说《美穴地》等
  余华《活着》、《呼喊与细雨》(有的书叫《在细雨中呼喊》)、《兄弟》(上)(下部有点加长注水的感觉)
  苏童《妻妾成群》绝对好,《我的帝王生涯》《米》,最新的《河岸》还没有看完
  莫言《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
  格非《大年》等一些早期中篇
  李锐《厚土》系列、《北京有个金太阳》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般是女人》,他后来经营他的西部影视城,不写小说了,可惜啊。
  王安忆《小鲍庄》《长恨歌》
  毕飞宇《玉米》系列
  杨争光《从两个蛋开始》《黑风景》《棺材铺》《老旦十一棵树》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方方《风景》
  刘震云《塔铺》《新兵连》
  姜戎的《狼图腾》


  【美国】

  阅读最早的美国文学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墨西哥人》,非常经典。
  霍桑的《红字》,非常好,很早在这本书中懂得了如何让小说人们矛盾冲突。
  麦尔唯尔《白鲸》,当时读起来很震撼。
  马克吐温是很长时间喜欢的一个作家,《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很喜欢,以后觉得他算不上最好的作家。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实在太好了,《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甚至比莫泊桑写的都好。
  德莱塞的作品小时候读了很多,记住的有《天才》。
  海明威的小说非常不错,《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丧钟为谁而鸣》
  福克纳的小说很难看懂,那时候硬着头皮看完了,觉得最难读的是《押沙龙,押沙龙》,现在记住的只有《玄幻与骚动》
  斯坦贝克的小说非常好,《愤怒的葡萄》,还有一个很棒的《珍珠》
  最近刚刚去世的塞林格,《麦田守望者》,很适合叛逆少年阅读。那时候喜欢的不得了。
  莫里森的小说非常好,每部都好,看得让人心酸,她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库伯的《最后的莫西干人》


  【英国】

  莎士比亚不是小说家,但是他的语言好极了,朱生豪翻译的,一套好像14本,那时候全部看完了,没有谁的语言比他更好。
  《简爱》是非常好的小说,《呼啸山庄》也不错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毛姆的《刀锋》《人性的枷锁》
  戈尔丁的《蝇王》是我最喜欢的英国文学
  劳伦斯最好的是《儿子与情人》
  斯蒂文生的《宝岛》,小时候非常喜欢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拜伦和雪莱的诗歌绝对是最好的诗歌,其他诗人没法比


  【德国】

  德国人很理性,讲究组织性,出了很多世界有名的哲学家,作家比较少
  《少年维特的烦恼》每个少年都读过
  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家族》《魔山》
  格拉斯《铁皮鼓》
  海因里希·伯尔《小丑之见》《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其他欧洲国家】

  茨威格的中篇小说是精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经常在读,不仅仅小孩子喜欢
  巴金翻译过一本书籍叫《六人》作者忘记了,非常好
  显克维支的《灯塔看守人》《你往何处去》
  拉格洛夫《骑鹅旅行记》
  莱蒙特《农夫》,当时看的是台湾版本,竖排字,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在大陆出版
  皮兰德娄的短篇小说
  黑塞的《荒原狼》
  怀特的《暴风眼》,当时看的也是台湾版本,他是澳大利亚作家


  【亚洲】

  日本的《春琴抄》,很早以前读过的一本书,很好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
  泰戈尔的散文诗,是一个高峰。中国人总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不发给中国人,不公平,看看中国有谁能比得上泰戈尔和川端康成,这两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句实话,中国作家差远了。
  武者小路实笃的《初恋》,让我感动了一年,那一年18岁
  以色列作家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
  印度的小说总体来说,都不错,语言和情节都有一点伤感,但是特别有名的不多,只要碰到印度的小说,都可以看看。少年时候读过几本,都忘记名字了,但是很喜欢。



  【拉美】

  博尔赫斯的小说不好懂,但是看看,很有味,他被称为给作家写作的人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实在是经典,看了好多遍
  略萨《绿房子》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我写过一个排名,想排列50部,结果发现实在找不到50部,只排到了41部,名单如下——

  1、白鹿原
  2、活着
  3、红高粱
  4、连城诀
  5、灵山
  6、汪曾祺短篇小说
  7、史铁生短篇小说
  8、妻妾成群
  9、动物凶猛
  10、红拂夜奔
  11、在困难的日子里
  12、秦腔
  13、棋王
  14、绿化树
  15、风景
  16、古船
  17、尘埃落定
  18、塔埔
  19、喊山
  20、厚土
  21、玉米
  22、穆斯林的葬礼
  23、长恨歌
  24、夹边沟记事
  25、红太阳石怎样升起的
  26、大年
  27、舒婷的诗
  28、北岛的诗
  29、狗日的粮食
  30、看秋
  31、心灵史
  32、枣树的故事
  33、陈奂生上城
  34、创业史
  35、黑风景
  36、为人民服务
  37、小二黑结婚
  38、冈底斯的诱惑
  39、马桥词典
  40、文化苦旅
  41、军歌

  不喜欢看外国文学作品的,可以看看这个书单上的书籍。
  第36名的《为人民服务》,不是指毛泽东的,而是指阎连科的。
  @piresgoal 9340楼 2014-01-27 14:15:00
  回复第9200楼(作者: @我是骗子他祖宗 于 2014-01-26 21:07)
  谢谢初心始终,我也很喜欢荷兰队,不喜欢意大利队。
  那几年丹麦童话,希腊神话能够上演,这些年再……
  ==========
  lz,我恰好最喜欢意大利,就算在西甲, 我也欣赏十年前的拉科. 跟性格有关系吧. 你的文很不错, 我喜欢, 江湖八大门, 现在主要出现了要, 惊, 册三门, 希望lz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江湖术

  -----------------------------
  老兄说的很有道理。谢谢夸奖。
  江湖八大门在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现在仅剩下你所说的三门。
  我帖子里的第一章马戏团写的是飘门,第二章江相派写的是惊门,第三章做旧行写的是册门。
  春节前把第三章册门写结束了,春节后接着写第四章。
  回到县城,老李夫妇清点字画和瓷器,共计十件,支付给顺娃三百块大洋。而他从后李村拿走这些字画和瓷器,则没有花多少钱。那些貌似淳朴的山民,仅仅只要求老李用新的换取旧的。老子在后李村一下子搜刮走了十件古玩,所给山民的,还不到一个大洋。
  老李认为自己狠挣了一笔钱,当天晚上,他担心身边带着这么多的宝贝不安全,在县城的镖师家住了一晚,给了镖师一笔钱,还让镖师护送他去往省城。
  第二天早晨,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老李夫妇在八名镖师的护送下,浩浩荡荡走出了县城西门。我们看着老李夫妇在镖车上正襟危坐,一个个都把肚子笑疼了。

  当天下午,冰溜子将我叫出来,来到了县衙门前。所谓的县衙门,其实就是一座大院子,东面与城隍庙相连,西面与皮货店相连,皮货店的一面是县衙门,一面是客栈。
  县衙门的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两扇黑漆大门,大门上钉着铜钉子。听说县衙门前在清朝的时候还有一面大鼓,百姓有什么冤屈,就直接走到大鼓前,拿起鼓槌擂响,住在县衙门里的县老爷,听到鼓声,就要赶紧升堂办案。清朝没了,民国来了,县老爷不再叫县老爷,而改叫县长,但是,县长带着一班人马,仍然在县衙门里办公。县城里的人把县政府不叫县政府,仍然叫县衙门。
  县衙门不大,里面有一个院子和几间房屋,那几间房屋的门口钉着教育科、社会科、财政科、建设科、田赋粮食管理处等几个木牌,有的房屋门口钉着一个,有点房屋门口钉着好几个。
  我一看到县衙门高高的台阶,就很害怕,腿有点抽筋。但是,冰溜子毫不在乎,他在县衙门前走来走去,连县衙门一眼也不看。
  我悄悄问冰溜子:“金印在哪个房子里?”
  冰溜子说:“我也不知道。”
  我说:“县衙门里到处都是人,不能下手,只能等到晚上。”
  冰溜子说:“白天当然不能偷金印,但是我看到了有一单生意能做。”
  我问:“什么生意?”
  冰溜子指着旁边客栈的二楼说:“你看那个人是干什么的?”
  我说:“是住店的。他穿着西装,肯定是来县城的外地人。”那时候,只有大城市的公子少爷才会穿西装。
  冰溜子说:“你再到皮货店门口看看。”
  我学着冰溜子的样子,在这一排房屋前转悠,走到了皮货店门口,就往楼里面瞥一眼,看到里面晾晒着一排皮子,按花纹来判断,有狐子皮,有山羊皮,有豹子皮。
  冰溜子带着我来到客栈,登上了客栈的二楼,他对那个穿着西装的人悄声说:“哥,我们想要偷皮货店晾晒在院子里的皮子,你可千万不敢声张,事成之后,给你一张豹子皮。”
  穿西装的人眉开眼笑,他只是一个住店的,人家偷不偷皮子和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乐得看个热闹,而且事成之后,还能分一张豹子皮。一张豹子皮,不论是在那时候还是在现在,都价格不菲。
  穿西装的人乐哈哈地坐在高处看热闹,他想看看,我们两个到底在光天化日之下,怎么从皮货店老板和伙计的眼皮底下偷走皮子。
  冰溜子让我不断地在皮货店门口和街道对面踅摸,吸引那个穿西装人的视线。他离开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我一会儿出现在大槐树后面,一会儿出现在断墙后面,一会儿出现在皮货店门口,我斜眼看到穿西装的人一直站在高处饶有兴趣地望着我。
  过了一会儿,冰溜子又不知道从哪里闪出来了,他说:“我们回去吧。”
  我跟着冰溜子一口气走到了城墙下,冰溜子看看四外无人,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皮夹子,里面是厚厚的一叠钞票。
  我问:“哪里来的?”
  冰溜子说:“那个穿西装人的。”
  我问:“我们不是偷皮子吗?怎么偷了他的?”
  冰溜子说:“你连这个都不懂,这是我们这一行最简单的一招:移花接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