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与心 回复日期:2010-6-24 17:24:00 1801#
妖道,天意不可违,逆天行事就会被收呀。
没错啊!呵呵
225、长春真人丘处机
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注:这是一个人)极为“宠信礼尊”长春真人丘处机,屡次试验丘处机的道术,丘处机每次都能轻易化解,令铁木真乐此不疲。
一日,铁木真又令人来找丘处机,丘处机很是郁闷,当即命令弟子们在院子里挖坑。弟子们都很纳闷:“师父,大汗找你玩,去就是了,干嘛在院子里挖坑啊?”
丘处机不耐烦地说道:“你们待会就知道了!”
丘处机来到成吉思汗的大帐,成吉思汗故意取来一壶奇毒无比的酒请丘处机喝,心中暗笑:“牛鼻子,敢号称神仙?我看你这毒酒喝不喝?要是喝了,证明你是傻帽儿,不知道这是毒酒。要是不喝,我就治你个欺君之罪!不过,要是明知是毒酒还喝了,喝完没事儿,那才证明你真是神仙。”
成吉思汗的心里话丘处机打眼一瞧就明白了,举起酒壶一饮而尽,都不带迟疑的。喝完之后两人又聊了会大天儿,耍了一会剑,这才匆匆拜别。
回到道观,丘处机立马跳进挖好的坑里,让弟子们往里边注水,丘处机在水坑内运功逼毒,脑门儿冒白烟,浑身直哆嗦,几个时辰之后才将毒全逼出来,可惜毒性太烈运功过猛,脑门的头发全都掉光了。
不过,成吉思汗得知详情后,还是叹服不已。
第二天,丘处机再次拜会成吉思汗,事先让弟子们找来一条丝带揣怀里。成吉思汗很不好意思地看着丘处机的秃顶,笑道:“哎呀,仙长啊,都怪我贪玩,害你一头青丝掉光成了和尚了!为表歉意,我送你一顶价值连城的玉冠,戴上倍儿帅。”
宫女奉上玉冠,却没有冠带,丘处机掏出怀里的丝带系好玉冠,很帅的戴在头上,得意洋洋地离开了。成吉思汗彻底傻了,也彻底服了。于是,开始动了坏心眼,非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丘处机不可。丘处机是修道之人,堂堂全真教掌教真人,岂能为了荣华富贵,坏了道家清规戒律呢?全真教上下几万道士都两眼放光,盯着丘处机看呢!
哼,师父要是娶了公主,我们也要娶媳妇!凭什么啊?
于是乎,丘处机义正词严地回绝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什么人啊?放眼当时天下,似乎还没人敢违抗他的旨意,再说,让他娶公主,那是恩宠啊?怎么还拒绝?
“真以为自己是神仙,不让我闺女沾沾仙气儿吗?不行!”
成吉思汗绝对一根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威逼利诱、重重压力,一波接着一波地袭向丘处机。
丘处机无奈,居然引导自宫了!
那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九。
此后,为了纪念丘真人的壮烈行为,京城白云观每年十月初九就举办法会,民间称之为“阉九会”,极为盛大热闹,成为经久不衰历经元明清三代的道教盛事。
当然,伟大的成吉思汗同学也最终没有成为丘真人的岳父,据说死之前还耿耿于怀,他一定在想:要是成了丘处机的岳父,一定能多活几年啊!我征服了世界,征服不了自己的寿命啊!
明 都穆《都公谈纂》
226、古瓷
杜甫诗云:“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
秦州在今天的甘肃天水,诗的意思就是说,秦州城北一座寺庙,据说是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著名隐士隗嚣的居所。
康熙癸卯年(即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宋玉叔担任秦州知县,遭逢地震,城北寺地裂一丈有余,隐藏已久的藏宝地窖被发现了。地窖内都是古瓷,因为保卫措施不力,再加上官员们的监守自盗,一年之间,地窖里的古瓷被瓜分殆尽。宋玉叔就留下两个碗一个杯子,视为珍宝。
后来,宋玉叔的弟弟宋荦来到长安拜会,宋玉叔把三样儿宝贝拿出来给弟弟观赏。三件古瓷胎质厚重,仿佛龙泉窑,色泽古朴典雅,好像汉玉一样散发着幽光,用来饮酒,有种淡淡的土香沁人心脾。其中一个碗开口直径约五寸,内外都是纯白色。另一个碗略微小些,内胎泛起微微的波浪纹,好像吴道子画的水。瓷杯更是令人叫绝,只要盛满水,就有四条鱼浮现水中,来回游动栩栩如生,真是一绝。
宋玉叔为此特地在秦州建了一座杜甫祠堂,祠堂内镌刻着杜甫名篇《秦州杂诗》,都是从《陕帖》中一笔一划地钩刻出来的,诗圣名篇、遒劲的书法再加上传神的雕刻,被人称之为“二绝”。
每次从古书中看到古代那些神奇的、令人拍案叫绝的珍奇异宝,都令我感慨万千神往不已,区区一件瓷器,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智慧啊!
附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迥。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常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童儿未遣闻。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近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清 宋荦《筠廊偶笔》
龙泉窑瓷器

227、龙珠
南宋孝宗乾道己丑年(1169年)七月二十一,豫章武宁县(今江西省西北部)有个复塘村,青天白日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几个放牛的牧童躲避不及,当场淋成落汤鸡。
他们看见西北方的天空中,浓云闪电间隐约两条龙在殊死搏斗,打得难分难解,风雷为之变色。忽然,东南方向几声霹雳巨响,把两条龙打开,很快就狼狈逃窜了。一个车轮大小、熠熠闪光的东西降到半空中,上下波动几十次,似乎失控了,逐渐被白云、彩霞缠绕,不再跳动,径直落了下来,在农田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时,风雨已经停息,几个牧童乍着胆子走上前去查看,见那东西光芒渐渐暗淡下来,变得只有鸭蛋那么大,像珍珠一样晶莹圆润,煞是可爱。几个牧童你争我抢,打了起来,两个樵夫赶来,挥起砍刀想把那东西砍成几份儿分给孩子们,不料一刀下去震得手臂发麻,那东西却丝毫未损,樵夫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附近的余员外闻讯赶来,看出那东西是龙珠,就花了几十个铜钱分给牧童,把龙珠骗到手。把龙珠对着阳光一看,珠子里边还透出仙女像,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似乎灵动非凡。后来,一个姓徐的有钱人花重金将龙珠买下。豫章太守吴明可听闻此事,到徐家探访,想一睹为快,徐某担心太守巧取豪夺,就拿假货来搪塞他,吴明可无奈,悻悻而归。
此后,当地连年遭受水灾,随后是旱灾,不知何故。
我在想,水灾的时候把龙珠扔进水里,没准龙王一高兴,就撤了呢?
南宋 洪迈《夷坚志》
228、异人冷谦
杭州人冷谦,字启敬,擅长幻术。他在家也不干别的营生,用泥巴做成铁钉卖,销量很好,聊以过活,日子也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
明太祖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想修订乐谱制定礼乐,以此粉饰太平,听说冷谦精通音律,就把他征召入京,封为太常寺协律郎,主管音律考订。冷谦干了没多久,就觉得很没意思,就借故辞官了。他在南京时,老家来了一位小吏,到冷谦这儿哭穷,说自己如何如何惨如何如何穷困潦倒,想请冷谦用幻术帮助他。冷谦用手在墙壁上画了一栋房子,对他说:“别害怕,用头使劲撞,撞进去之后就是一座宝库,想拿什么拿什么吧!不过,千万别贪心,你就两只手,拿点够活命就行了。”
小吏高兴坏了,真的硬着头皮上,果然撞了进去,里边豁然开朗,真的是一座宝库,金银珠宝应有尽有,看得他眼花缭乱,却也只能用双手拿了几件宝贝出来,换了不少银子。
人永远是贪婪的,这世上从没有嫌自己钱多的人。
小吏自从那次撞墙进入宝库拿了东西之后,就难以自拔了。于是,他叫来身强力壮的仆人,跟他一块去撞墙取宝贝。不料,在取宝贝的时候,仆人把路引不小心丢在宝库中。
第二天,皇宫内库被发现失窃财物,皇帝震怒,下令彻查。很快就发现了宝库地上遗留下来的路引,姓名地址一应俱全。衙差按图索骥,很快捉到那个仆人。仆人大呼冤枉,直接招供自己的主人。小吏随即落网,顺藤摸瓜,终于查到了始作俑者——冷谦。朱元璋大怒,喝道:“有官不做偏去做贼,会点法术了不起吗?给我抓回来!”
锦衣卫出动雷厉风行,冷谦很快被缚。一行人走到龙湾的时候,冷谦不禁潸然泪下,不无感触地对押送自己的锦衣卫说道:“哎,南京城近在咫尺了,皇上怒了,看来这回我是活不成了。好歹我在京城做过官,跟弟兄们也算有几面之缘,我快完蛋了,请哥儿几个受累,给我松松绑,再买些酒来,算是为我送行吧!”
当时明朝初年,天下粗定,锦衣卫这个部门也刚刚成立,还都有点人性,冷谦这么一说,搞得大伙都有点伤感,就帮他松绑,买来一大瓮酒来,一起痛饮。酒快喝光了,冷谦盯着酒瓮看了良久,忽然跳了进去,就消失了。锦衣卫急坏了,惊慌失措,觉得不好交差,就把酒瓮封了,抬到皇宫听朱元璋发落。
朱元璋问明情况,很生气,对着酒瓮喝道:“冷谦,快给我出来!”
酒瓮发出声音:“我不出去!说不出去就不出去!”
朱元璋:“你不出来我把你摔碎了,让你碎尸万段!”
酒瓮:“皇上啊,你太狠了,我偏不出来!”
朱元璋急了,一挽袖子冲上前去,拎起酒瓮就往地上摔,酒瓮被摔得粉碎。朱元璋命令宫人打扫,把碎片分成很多份儿,分别拿到各处,但只要有人呼唤冷谦,都能应答。朱元璋很是惊骇,就下令将酒瓮复原,悄悄埋到宫外了事。
还有传言说,冷谦在被锦衣卫捕获之后,剪了一只纸鹤飞走了,在瓮中答话的异人是另一个江湖术士刘月林,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明朝有冷谦,现在有刘谦,呵呵。
明 都穆《都公谈纂》
229、金箔张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1368-1398),山西人张某,身怀异术,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当地人不懂打造金箔,张某就到杭州学习,学成归来,免费教给乡亲们,远乡近邻由是感激,称之为“金箔张”。
一日,张某途经河南济源,听说当地有位神人法术高超,在水岸边做法,金帛财物能“嗖嗖”地从水下冒出来。张某前去拜望,想学这门法术,那人笑道:“学这个也不难,要看机缘了。”
张某返回乡里,凿了一个池塘练习水中取物,后来居然练成了。每次有客人来玩,张某就带他们到池塘玩耍,挥手水下取宝物犹如钓鱼,见到的无不拍手叫绝。
有位道士来拜见,张某请他到池塘边看自己的能耐,显摆显摆,道士看了微微一笑,好像并不称奇。道士说道:“我也有点小把戏,回头露一手给您看看吧。”
第二天天还没亮,张某从睡梦中惊醒,见有两个童子乘坐两条巨龙在半空中游动,不禁心下骇然。一个童子乘龙而下,降到张家屋下,请张某上来。张某两股战栗不敢上前,那条龙也很不服气,冲着张某直叫唤,被童子打了两鞭这才低头老实了。童子再三请张某上龙背,张某这才鼓足勇气,蹬了上去。
巨龙嘶吼一声,直冲上云霄,风驰电掣之间来到一座高山之巅,山下云海苍茫深不见底,山上三间小茅屋,清静雅致。道士含笑站在茅屋前等候,见张某来到,赶紧上前行礼:“我在这儿憋坏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如今喜欢修炼道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好容易碰上兄台颇有慧根道法高深,所以才冒昧相请啊,希望兄台不要见怪啊!”
张某定定神,笑道:“道兄说的是,现在是大明朝,不是汉唐,道术早已式微,我辈还该奋发有为才是啊!”
二人寒暄良久,相互切磋道术,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一住就是一个多月,道士的法术全都教给了张某。
一日,张某偶然出去散步,不知不觉间居然走到了山下,再回身望时,早不记得来时路,山巅的茅屋也不见踪影。张某慨然生叹,已经知道和道士缘分已尽,也就不再强求了。好容易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询问,才知道自己身在大同城外。
从那儿开始,张某道术更加神异,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朱元璋久闻其名,将他召进京城皇宫。
朱元璋:“听说你道术神妙,露一手给咱看看吧。”
张某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个小铜瓶儿,用热水浇灌,瓶口立刻浮现五彩祥云,顷刻之间弥漫整座大殿。
朱元璋不禁心花怒放,但还不知足,想让张某使尽浑身解数伺候他开心。
张某取来莲心投入金水河,片刻之间莲花莲叶充盈其间,摇曳生姿。张某又剪纸做船,吹进水中,化成真船。张某和老婆登上船,划桨疾驶高唱吴歌,不一会就不见了。朱元璋郁闷不已,令人去寻找,但张某自此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
朱元璋放牛娃出身,没见过世面,自然好奇心重了。
不过,我深切地感受到,宋以后的笔记小说,到了明清两代,关于神怪的描述就明显小家子气了,唐传奇那种豪迈不羁、超凡脱俗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能不令人感慨啊!
明 都穆《都公谈纂》
1845#作者:namastei_srk 回复日期:2010-6-30 18:51:00
楼主好勤劳,持续更新,赞一下!期待下面的故事
呵呵,尽量做到一天一更新了!
230、马皮蚕女
上古时,有户人家,已经不知姓名了。这家大人被朝廷征召入伍,家里再没别人,只留下一个女儿孤苦无依,和一匹马相依为命。这女孩担心战乱袭扰,带着马儿到穷乡僻壤过活,这一住就是好几年,女孩出落得楚楚动人亭亭玉立,可父亲依旧是杳无音讯。
美女一日思念父亲,暗自垂泪,马儿好像通人性般,在美女身前磨蹭以示安慰,美女望着马儿,说道:“哎,你要是个男人该多好啊,要是你能去军营寻回我父亲,我就嫁给你!”
马儿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挣脱缰绳绝尘而去。
不日,来到军营,径直走到父亲跟前,嘶吼悲鸣不已,父亲认得此马,见马儿如此,还以为家中女儿出了事,立即跃上马背,马儿奔腾呼啸而去。
回到家中,父女抱头痛哭,几年悲苦惆怅化作泪水倾泻而出。父亲决心再不离开女儿了,避居山野想必朝廷也寻不见,正好安心过日子。
父女二人对马儿感激不已,用精饲料喂养,也不再用它负重劳作,但马儿却仍不满足,不肯吃饭乱发脾气,一见美女出来就尥蹶子怒吼。父亲觉得奇怪,问女儿到底是为什么,美女见瞒不住了,把父亲拉到僻静处,低头啜泣说:“前日一句戏言,说要是马儿能带父亲归来,我就嫁给它。不想这畜生当真了,这可怎么好啊?”
父亲怒了:“好个畜生,真是不识好歹!敢有如此非分之想?看我收拾它!”
于是,父亲准备好弓弩,射杀马儿,并将马皮剥下,在庭院中晾晒。
美女虽然心头不忍,为之垂泪。但时间一长,也就撂开手了。
一日,美女和邻居家女孩到庭院中玩耍,见马皮高挂树梢,不禁叹道:“唉,你死了我也很不安心,不过,你也不想想,你一个畜生,想娶人做妻子,岂不是有违天理?那日,我也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你这一当真,遭来杀身之祸,何苦来着?”
话音刚落,那张马皮忽地从树上落下来,裹着女孩飞一般地逃走了。邻家女吓坏了,不敢出手相救,愣了好久才哭喊出来。父亲急坏了,请邻居们四处寻找,但一无所获。
几天后,众人在密林深处,一棵参天大树枝蔓之间发现,那张马皮和美女都化为蚕茧,结在树杈上。蚕茧硕大无朋极为厚硬,刀剑砍削也不能破,跟一般的野蚕虫结的茧不同。附近村妇将它收回家养着,得出的蚕丝是寻常野生蚕丝的几十倍,这种蚕后来成了家蚕的由来。
因为这事害死了一个女孩,人们都把那棵大树称之为“丧树”,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桑树”。远近百姓竞相种植用于养蚕、抽丝、织锦,后来蔚为大观,成了养蚕、织锦术的正本清源了。
《天官》里说:“辰宿也叫马星”。
《蚕书》说:“二月是大火之月,要浸洗蚕种”。意思就是说,蚕和马同是大火之种,均属辰星的缘故。
《周礼》说养马的人不能洗蚕,怕会伤到马匹。汉礼,皇后亲自采桑祭祀蚕神,称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是对女子的尊称,菀窳妇人,就是养蚕的神,即蚕神娘娘。所以现在说蚕是女的,是上古时留下的说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世间,最能言而无信、最能恩将仇报、最能翻脸无情的,只有人!
晋 干宝《搜神记》
蚕花娘娘位于太湖流域的江浙一带是我国蚕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养蚕历史。这里的农民一半靠田,一半靠蚕。他们世代以养蚕为生,蚕业已经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丝文化,这其中流传下来许多有关蚕丝生产的动人传说。"蚕花娘娘"就是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在太湖边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儿,喂养着一匹白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亲早日归来。可是盼了很久,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女孩心里又急又烦。
一日,女孩摸着白马的耳朵开玩笑地说:"马儿呵马儿,若是能让父亲马上回家,我就嫁给你。"白马闻言竟点了点头,仰天长啸一声,随即挣脱了缰绳,向外飞奔而去。没过几天,白马就驼着女孩的父亲回到了家中。
此后,那匹白马一见到女孩就高兴地嘶叫起来,同时跑到女孩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女孩虽也很喜欢白马,但一想到人怎么能同马儿结婚呢?便又担忧起来,眼见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亲发觉后,悄悄地盘问女儿,才知道女儿当初许过的承诺。父亲心中替女儿着想,于是趁女儿不在家时,一剑射死了白马,还把马皮剥下,晾在了院子里。
女孩回到家中,见到晾着的马皮,知道出了事,连忙奔过去抚摸着马皮伤心地痛哭起来。忽然,马皮从竹竿上滑落下来,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顿时刮起了一阵旋风,马皮裹紧姑娘,顺着旋风滴溜溜地打转,不一会儿就冲出了门外。等女孩的父亲赶去寻找时,早已不见踪影了。
几天后,村民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那个失踪的姑娘。雪白的马皮仍然紧紧地贴在她身上,她的头也变成了马头的模样,爬在树上扭动着身子,嘴里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的身体缠绕起来。
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种生物。因为它总是用丝缠住自己,人们就称它为"蚕"(缠)。又因为它是在树上丧生的,于是那棵树就取名为"桑"(丧)。后来,人们尊奉她为"蚕神",因其头形状如马,又谓之"马头娘",古书称之为"马头神"。再后来,因为有人认为马头神的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这种塑像被后人放在庙里供奉,谓之"马鸣王菩萨"。
江浙一带的蚕农都喜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传说蚕花娘娘在世时最爱吃小汤圆,因而,每年蚕宝宝三眠后,蚕茧丰收在望之时,每户人家都要做上一碗"茧圆"来酬谢蚕花娘娘的保佑,那里至今仍保持着这种风俗。
231、鸟妇人
豫章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县)某男,一天傍晚到田地里收庄稼,看见六七位身穿色彩斑斓的羽毛衣服的美女落在地上,这哥们儿起初吓坏了,还以为遇上了大鸟怪,但躲在一边草丛中仔细偷窥,见她们个个长得如花似玉美艳不可方物,不禁怦然心动。这六七位美女嬉笑调闹,聊得兴起,都将身上的羽毛衣服脱了下来,扔到一旁。这哥们一见有机可乘,赶紧溜上前去,偷了一件羽毛衣服揣怀里。不想,被美女们察觉,纷纷穿上羽毛衣服飞上了天,唯独一位美女找不到衣服,急得在田地里打转,泪水婆娑而下。
这哥们儿不忍心了,赶紧上前劝慰:“美女别着急,你的衣服在我这儿呢!”
美女横眉冷对:“快点还给我!”
这哥们儿一脸坏笑:“那可不行,想让我还你衣服,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美女不屑一顾:“切!什么条件啊?不就是想让我做你媳妇儿吗?多大点事儿啊,我答应了!”
这下轮到这哥们瞠目结舌了,没想到美女比自己还心急。
就这样,美女跟随穷小心回家了,当晚拜堂成亲,简直羡煞旁人啊!
几年后,美女为穷小子生了三个女儿,个个生得粉雕玉砌般可爱。
这哥们没别的能耐,心眼还成,愣是把老婆的羽毛衣服藏得严严实实的,几年下来,美女老婆也不得而知。
后来,女儿们渐渐大了,美女老婆另辟蹊径,让女儿去问她们老爸羽毛衣服在什么地方。这哥们儿对自己的女儿自然放心,一时说漏了嘴。
当晚,美女老婆从柴禾垛下面寻到羽衣,往身上一穿,飞走了。
片刻功夫,美女又飞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三件小羽衣,分别给三个女儿穿上,母女四人都腾空而起,转瞬即逝。
可怜这哥们儿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晋 干宝《搜神记》
232、丛林奇异世界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书令、晋州刺史萧志忠,即将于腊月初八到霍山围猎,一时间,当地官吏以及军士大费周章准备起来,搞得远近百里之内沸反盈天,不但百姓,就连丛林中的野兽也似乎意识到大难临头了。
前一天,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不料疟疾发作,没办法回家,就蜷缩在一处洞穴之内,咬牙坚持着,期待着病发作之后,明日天亮再下山。
半夜,明月高悬。樵夫朦胧中,听见洞外悉悉索索的声音,起初以为是一群强盗经过,再仔细一听,又觉得不像。一时好奇,匍匐行至洞外,探出头来偷窥。
只见山下一位巨人傲然挺立,身长足有一丈有余,三角鼻子,神目如电,身上穿着豹皮做的袍子,英姿飒飒,口中长啸,震彻山谷。不一会儿,老虎、犀牛、麋鹿、野猪、狐狸、兔子、野鸡、大雁等等等等飞禽走兽齐聚山下,乖乖地看着巨人,不敢喧哗。
巨人喝道:“我是玄冥使者,奉北方真武玄天大帝之命,前来传旨。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中书令萧大人要来打猎,尔等飞禽走兽可要小心伺候了!谁该被箭射死,谁该被枪打死,谁该被网捉住,谁该被大棒打死,谁该被猎犬咬死,谁该被猎鹰啄死,诏名上已经一一写明白了,你们待会要仔细查看,做好心理准备,明白吗?”
野兽们都吓坏了,抬头看了一眼金光灿灿诏书,都伏地磕头不敢言声。
老虎和老麋鹿走上前来,屈膝跪下,哀求道:“天使啊,我们命该如此,原不敢争辩什么的。可据我所知,萧大人是仁德之人,来山中围猎不过是应景儿罢了,根本不是为了抓野味解馋。您是天界使臣,一定神通广大,求您略伸伸手,救救我们吧!”
老虎话音刚落,所有野兽都大哭起来。
巨人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唉,也不是我想杀你们,我不过是来传达真武大帝的旨意罢了,这会已然完成使命了。你们想怎么着,也不关我的事了。”
老虎再三磕头:“那既然如此,求天使给我们指条明路吧!”
巨人沉思片刻:“我听说东谷严四哥神通广大,你们去求他还靠谱些。”
野兽们一听,欢呼起来。
巨人天使向东去,野兽们紧紧跟随,成千上万浩浩荡荡如排山倒海,却又井然有序没发出任何声响。
樵夫被眼前奇景唬了一大跳,已是浑身大汗,疟疾竟好了许多,于是悄悄尾随看热闹。
到了东谷,有茅屋几间,屋内躺着一个道士,正鼾声如雷呼呼大睡,墙上悬挂着一张完整的虎皮,毛色清亮如新。
道士听到动静,翻身起床,一见巨人喜出望外:“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啊!你今天到此,看来是宣读腊八捕猎野兽的诏命吧?”
巨人笑道:“四哥果然高明。不过,这些野兽们挺可怜的,非要跟着我一道来求你帮忙,四哥就发慈善心救救他们吧!”
老虎、老麋鹿上前伏地叩拜,其他动物也随之跪倒一大片,个个痛哭流涕。
道士说道:“你们想的没错,萧大人的确是个好人,他每次役使百姓,都会怜贫惜弱,不忍见生灵饥寒交迫。这样吧,你们要是能请动雪神滕六做法降下鹅毛大雪,再请风神巽二郎吹起狂风,萧大人一见风雪骤起,必定不会再打猎了!错过腊八节,今年也就没事了!”
老虎和老麋鹿面面相觑,尴尬地陪笑。
老麋鹿战战兢兢地问道:“可是,我们不过禽兽之属,如何请得动上界风雪之神啊?”
道士笑道:“我昨天收到滕六的书信,得知他老婆死了,后来他又想求娶泉家的五女儿作妾,被人拒绝了,正郁闷着呢!你们要是为他寻个美女来做老婆,何愁不下雪?巽二郎更好办了,他嗜酒如命啊,你们寻几坛好酒来送他,事儿也就成了!”
野兽群中,有两只狐狸一听,喜笑颜开,上前说道:“河东县尉崔知之的三妹子生得娇艳美丽,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卢司户擅长酿制好酒,我们这就分头行动,美女美酒立刻就能弄来!”
说罢,两只狐狸飞速离去。野兽们欢声雷动。
道士指了指墙上的老虎皮对巨人说道:“哎,想我严含质,原本是上界神仙,不慎被贬于此,身披老虎皮做野兽,已经几千年了!想来好不令人感慨啊!如今,我贬谪之期再有十一天就要结束了,久居于此,已经有感情了,即将做别,不觉怅然啊!我要题一首诗在墙上,好叫后世人知道我曾久居此地。”
于是,严含质在北边墙壁上挥毫疾书:“下玄八千亿甲子,丹飞先生严含质,谪下中天,被斑革六十甲子,血食涧饮,厕猿穴,下浊界,景云元纪升太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下届纪元已经是八千亿个六十年了,我,丹飞先生严含质,被贬下仙界,身披老虎斑纹的皮囊已经六十个六十年即三千六百年了,每日吃鲜血淋漓的生肉,喝山涧中水,住在猿猴的巢穴里,浑浑噩噩生活在这浊世中,到如今景云元年(710年),要重登仙界了!
樵夫在一旁暗处听见,默记于心。
不一会儿,老狐狸背着一位美女进来,才十三四岁年纪,生得俊俏娇媚。又一狐狸背着两坛美酒进来,酒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严含质将美女和美酒分别装进一个大口袋内,用朱笔画符箓,取水喷了一口,两个大口袋顷刻不见了。
看到这里,樵夫害怕了,悄然离去,心中惊魂不定,急急忙忙在丛林中摸索回家的路。
天还没亮,狂风暴雪骤然而至,足足下了一整天。萧志忠也真的没来打猎。
唐 牛僧孺《玄怪录》
1867#作者:夜与心 回复日期:2010-7-3 15:35:00
=vv= 背走人家的黄花闺女不要紧吗?
没错,太不道德了吧?
1872#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7-3 22:09:00
野兽祸害人间,真武大帝也不管吗?
说的没错,不过,来年腊八节,这些野兽就会完蛋了!
233、义虎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汾州孝义县(今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县)狐岐山多虎。
一日,一位樵夫山上采樵,失足堕入山谷,醒来一看,居然身在虎穴,两只小老虎在他身边嗷嗷待哺。樵夫抬头望天,见谷深达几丈,峭壁陡直,根本无法攀援,只能坐以待毙。
正午时分,一只大老虎衔着一只小麋鹿回来,将麋鹿扔给两只小老虎吃,又扔给樵夫一些熟食。樵夫吓坏了,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饥肠辘辘,也顾不得许多了,拿起熟食狼吞虎咽起来。熟食味道鲜美可口,樵夫不禁暗觉怪异。
老虎又跃出虎穴,傍晚时分返回,喂完小老虎,又给樵夫一些吃的,却不动他分毫。
就这样,樵夫在虎穴一月有余,被大老虎养得白白胖胖,老虎和人渐渐熟了,都在一起玩耍打闹了。
一日,大老虎背起一只小老虎,又口衔另一只,想要跃出虎穴,樵夫马上跪地哭泣:“大王,可千万别把我扔下啊!您这一走,我自己万万出不去的,必死无疑啊!”
大老虎看了他一眼,带着两只小老虎跃出。不一会,又独自返回,伏在樵夫面前,示意他骑在它背上。樵夫不再客气,顺势骑在老虎背上,死死紧抱老虎脖颈。老虎咆哮一声呼啸而上绝壁,奋力狂奔,顷刻间来到一处山林,将他放下。
樵夫磕头跪拜:“蒙大王活命之恩,终生难忘!只是,我在洞中日久,已经不辨方向了,恳请大王送我到大路上去,我才好找到回家的路啊!”
老虎点点头,指引他来到大路前。樵夫不禁感激涕零:“大王厚恩无以为报,我回去之后,一定养头猪送给大王解馋,两个月后的正午时分,请大王来县城西门外的邮亭,请大王吃猪肉,您可一定得来啊!”
老虎似乎听懂了,略一点头,呼啸而去。
两个月后,老虎清晨时分就到了邮亭,显然是来早了太心急了,左等右等樵夫不来,一时大怒,冲进县城闹事,百姓避之不及,仓皇逃窜,街市为之乱作一团。县令大惊,立即派遣勇士捕虎,很快将老虎生擒,押至大堂发落。
樵夫闻讯,就知道坏事了,赶紧赶到县衙大堂,一见果真是那只老虎,不由抱着老虎大哭起来:“大王,您是来赴约的吗?你来早了!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话音刚落,老虎也泪如雨下。
当时,围观百姓多达数千人,无不暗自称奇。
县令也觉奇怪,问樵夫来龙去脉,樵夫一一道来。
县令惊呼:“这是只义虎啊!我岂能责罚于他?”
当场下令释放老虎,百姓欢呼雷动,跟随老虎和樵夫来到邮亭。樵夫把养肥了的猪送给老虎,老虎酣畅淋漓地吃了个精光,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所有百姓都感叹不已。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234、力王尤六十
明朝初年,南京城有一人名叫尤六十,他父亲在六十岁时生下他的,因此给他取名尤六十。天生神力世间罕有。
一日,尤六十在路上和人发生口角,那人不知尤六十的能耐,出言不逊肆意辱骂。尤六十也不气恼,笑道:“你别骂了,有本事跟我来!”
尤六十拉着那人来到一处庙廊下,单手用力,居然托起了廊下的大木柱子,将那人的衣襟塞到柱子下面,然后放下柱子,那人挣扎不出,唬得面无人色,立马跪地求饶。尤六十微微一笑,再次单手托起柱子,放他走。
尤六十的力气感觉似乎是上天降下来的,有时候神力发作难以排遣,就急走到山中,发狂似地拔树,一连将几棵大树连根拔起,神力才稍稍发泄出来。要是长时间不出门,他就找来直径一寸多的粗麻绳几十丈,用手指掐麻绳,轻轻一掐,,麻绳寸断,以此来玩耍泄力,否则,一定会崩溃。
尤六十神力盖压天下,却甘心碌碌无为,做人极其低调,除了亲友之外,没人知道他的本事,整日无所事事,只在家做“宅男”而已。他脾气很好,待人和善,从不跟人争吵惹事,遇事总先退让,再加上相貌平常,所以一直名头不响。(幸亏他与人为善,要是暴戾之徒,旁人岂不遭殃?试问,谁能经得住他一根指头戳啊?)
一代力王被埋没,过着普通人的平静生活,他却怡然自得,淡泊明志,直到老死乡里,依旧默默无闻。
天生神力却深藏不露,尤六十不愧奇人啊!
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她有个叔叔,力大无穷,食量惊人,给地主做长工,经常吃不饱,却也不敢抱怨,勉强活命而已。有一天夜里,一队土匪打来了,地主一家和全村百姓眼看就要遭殃了,我奶奶的叔叔挺身而出,走到打谷场,将两个几百斤重的石磙拿起来夹在胳肢窝下,怒吼着径直向土匪奔去。土匪们哪见过这么大力气的人啊,当场吓得抱头鼠窜而去。他却脸不红气不喘,很从容地将石磙放之原位。他救了全村百姓,成为英雄,地主也要奖赏他,可他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以后必须让他吃饱饭!地主当场答应了,不过据说后来很是后悔,因为他的饭量实在超出常人几十倍,敞开了吃谁也受不了,而土匪却再也不敢来了!
两个石磙怎么也得五六百斤重吧?轻易地提起来夹在腋下,是何等的神力啊?看来,大力士古来有之啊,只不过大多被埋没了罢了!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作者:xinruikeji 回复日期:2010-7-5 15:54:00
若干年前看《走进科学》假模假式的解读了超自然现象,一般还是上下两集,拼命自圆其说却又漏洞百出。直接承认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有这么难吗。
没错,那个走近科学简直就是故弄玄虚!
作者:夜与心 回复日期:2010-7-6 15:03:00
民间出奇人异士。
可惜都被埋没了!
作者:不如做妖 回复日期:2010-7-6 16:34:00
现在也有很多奇人异士,但有两把刷子的基本都在潜水,社会环境不容嘛。江西一带的茅山传人现在还有,听说很多是以乞丐形象出现,不过有特点,一是绝不全部接受施舍,必要回馈一部分;二是吐口水不吐在地上……还听说峨嵋山有座《白云观》,可传茅山术给女性传人(这地方恐怕没人找到过吧?)。四川一带还有很多学《鲁班书》的人,不过都相当低调。成都青羊宫里其实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呵呵,太神了,回头一定去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