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338、飞龙在天——骑上龙背的女人
  
  京兆府官宦人家的小姐韦氏,嫁给了武昌人孟某。唐代宗李豫大历末年(779),孟某和韦氏的弟弟一起被朝廷征选为官,孟某就任阆州录事参军,小舅子韦生任扬子县(县治在今扬州城南扬子桥附近)县尉。这下,一家人该分道扬镳了。
  韦小姐跟随夫君取道入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路崎岖陡峭,不能行车,韦小姐虽然娇生惯养,也只得跟着夫君策马而行。夫妻二人行至骆谷口,韦小姐的马忽然受惊尥蹶子,她本来就不会骑马,这一惊,立即从马背上跌落,坠入山谷深渊。孟某大惊,赶紧向下查看,山谷幽幽,足有几百丈深,渺然不见底,这一落下去,必定粉身碎骨。真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孟某祭奠再三,大哭而去。
  韦小姐落下山崖,半空中就吓昏了。等到苏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身下枯叶足有几丈厚,不但没死,连一点伤都没有。韦小姐抬头望天,蓝天遥不可及,只有巴掌大小一片。再看周边环境,峭壁陡直无从攀援,只能硬着头皮在谷底摸索。饿极了吃点树叶,渴了吃点雪,顽强的求生欲望使韦小姐咬牙坚持着顺着谷底寻找生路。
  “是啊,老公刚升了官,自己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太便宜他了!不行,决不能死在这儿!几百丈深的山谷掉下来都没死,还惧什么?向前冲,向前冲!一定有希望!”
  韦小姐拼命给自己打气,果然,不远处石壁有条缝儿,透出微弱的光亮来。韦小姐很是激动,钻了进去,只见黑暗中亮着两盏灯,韦小姐直奔光亮而去,都到跟前了才发现,哪儿是什么灯光,竟是一条巨龙闪亮的双眼!
  韦小姐吓坏了,踉踉跄跄退后几步,身子紧贴石壁大气都不敢喘。巨龙蜿蜒而出,擦着她的衣襟而过,忽地一声咆哮震耳欲聋,神龙腾空而起,风声呼呼,转眼间就不见了。
  韦小姐强自镇定,继续顺着岩缝前行,紧接着,又有一条巨龙出现在不远处!
  韦小姐不禁心中打鼓:“留在这谷底迟早是死,神龙察觉被吃了也是死,不如赌一把,看看我的命到底有多硬!”
  韦小姐打定主意,目不转睛地盯着逐渐靠近的巨龙,龙头划过她身前,韦小姐心一横,跳上龙背,一把紧紧抱住,死不撒手。神龙丝毫不以为意,咆哮飞腾而出,转瞬之间跃出山谷,游动于蓝天白云之间。
  韦小姐起初不敢睁眼,只觉耳边风声呼啸,双手死死抠住龙鳞,不敢松懈分毫。良久,韦小姐慢慢睁眼,但见云海苍茫山峦起伏,低头看想看地面,渺然不可见。
  巨龙飞腾半日,这才慢慢降下云端,韦小姐这才能看见脚下是一片林海,不远处江水耀眼,显然是巨龙要下河戏水。巨龙慢慢降低,速度也逐渐放慢,韦小姐估摸着离地只有三四丈高,这才撒手坠下,正好落在厚厚的草甸子上。
  韦小姐悠悠缓过神来,鼓足气力站起身来,徐徐而行,路遇一位渔翁,讨了些吃喝,这才恢复些体力。渔翁觉得她相貌不俗,荒野相逢形容憔悴,定有奇遇,不禁好奇询问。
  韦小姐见老人慈眉善目的,定然不是坏人,就把几日来的遭际一一讲来。渔翁听罢赞叹不已,许久才回过神来。韦小姐问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告诉她这里就是扬子县。
  韦小姐喜出望外:“哎呀,我弟弟就在这儿当县尉啊,可见天不绝我啊!骑上龙背不消半日,居然身处几千里之外了!”
  渔翁带着韦小姐赶赴县城,求见新任县尉。韦生见姐姐忽然来到这里,大为惊异。韦小姐满肚子辛酸委屈,都化作眼泪喷涌而出,不由得大哭一场。身旁渔翁代为转述,韦生惊骇莫名犹如雷击,怔了良久,不禁击节赞叹。
  韦生赶紧送给渔翁二十千钱做酬谢,老人死活不要,笑道:“这等奇事我老汉闻所未闻,你姐姐是个神人啊,能护她一程也不枉我来世间一遭了,还敢要什么酬谢啊!”遂开心地离去了。
  韦小姐歇息几日,就在弟弟的护送下再次入蜀,赶赴阆州和夫君团聚。孟某震撼之余,也是唏嘘不已,夫妻二人抱头痛哭。还没哭完,韦小姐劈头盖脸喝道:“说老实话,你娶二房没有?”孟某当场跌倒。
  
  十年后,韦小姐的表弟裴纲,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就任洪州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县尉,在一家酒肆提及此事,被书生皇甫某记录下来,此事才得以流传至今。
  
  骑在龙背上逃离绝境的奇女子,多么令人神往的奇人奇事啊!
  
  注——傥骆道南口曰傥谷,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北口曰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谷道全长四百二十里。其中越秦岭主峰一段,盘山路曲折回旋八十余里,共八十四盘,行军不易,易受阻塞。历来为入蜀第一险道。
  
  唐 皇甫某《原化记》
  
  
  
  
  呵呵,这插图的确很可爱啊!
  339、白水素女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时(397-419),侯官人谢端,自幼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亲人,被邻居收养,吃百家饭长到十七八岁,生得玉树临风相貌堂堂,而且性情温和谦恭知书识礼。干爹干妈们见他长大了,但又无力为他娶妻,只好凑钱为他盖了一间茅屋,让他独立居住。谢端很是感激,夜里苦读诗书白天辛勤耕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日子虽过得清苦,但谢端安贫乐道恬静淡然。
  一日,谢端在野外捡到一只大海螺,足有三升酒壶那么大,十分罕见,谢端视为珍宝,带回家藏在盛米的瓮里,每日拿出来把玩良久,爱不释手。
  一连几日,谢端清晨早起到田里耕种,晚上回到家中,热腾腾的饭菜都做好了,放在桌上,谢端拿起就吃,只觉美味无比。谢端以为是邻居几个干爹干妈做的,也就没太在意。春播之后闲下来,谢端备好礼物,去邻居家表示谢意。邻居都笑了,说道:“谢我们?我们没替你做饭啊!你现在是大小伙子,该自立了,我们几个老家伙都说了,让你放开手脚过日子,绝不干涉。”
  谢端不禁纳闷。干娘笑道:“你这小子,还跟我们打马虎眼呢?我们都看见了!你偷偷娶了个小媳妇儿藏在家中,模样还极周正,你一出门她就开始忙活洗衣做饭了,打量我们不知道吗?快说,那是谁家姑娘?”
  谢端不禁傻眼:“干娘说哪里话?我要是娶媳妇儿能不告诉你们吗?该不会是您老人家眼花吧?”
  干娘道:“那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我还能看眼花了?你就如实说吧,你们没办喜事就住在一起,虽属非法同居,也是因为咱穷条件有限嘛!没关系的,干娘为你们做主!说嘛,别不好意思了。”
  谢端不禁苦笑,百口莫辩,忙扯个事由返回家中,心里也犯嘀咕。
  第二天一大早,谢端出门又半路折返,潜伏在屋外篱笆下偷窥。果然,一位妙龄少女娉婷而出,在屋里整理衣物择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谢端立即闯了进去,美女躲避不得,娇羞低头不语。
  谢端抱拳行礼,说道:“娘子有礼了!承蒙照料,在下感激不尽。不知您是何方人士,何以到此呢?”
  美女无奈,只得和盘托出:“我乃天庭白水素女,天帝见你是赤诚君子,甘于贫贱且躬慎自守,一时怜惜,叫我下界悄悄为你洗衣做饭,保你衣食无忧。十年后,君当富贵,我就完成任务回去了。不想你好奇心起,窥视我,一时泄露天机,缘分就此尽了,你多保重吧!”
  美女起身要走,谢端苦苦哀求,懊恼不已。
  美女笑道:“这是天数,你又何必执着呢?从今往后,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不愁将来没有娇妻美妾。你只要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勤俭自律,富贵指日可待。这个海螺你留着做个纪念吧,‘海螺入瓮,粮米自丰’。你好自为之吧!”
  一时风雨交加,美女翩然而去,谢端不禁怅然若失。
  但谢端不愧是天帝看好的大有为青年,很快振作起来,继续过着自己半耕半读的极有前途的美好生活,十年后,谢端举孝廉,为一方良吏,多有善政造福一方,为百姓所称道。谢端还建了一座“白水素女祠”供奉那位美女,神像都是自己亲手绘制的,谢端时时来祭拜,不免睹物思人浮想联翩,但也仅是聊以慰藉罢了。
  
  
  注——侯官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
  
  晋 陶潜《搜神后记》
  
  
  340、曹娥碑
  
  孝女曹娥,会稽郡上虞人,其父曹旴,是个巫师,擅长弦歌(边弹琴边唱歌)。汉安帝永初二年(108)五月初五,曹旴在江边迎接婆娑神的仪式上遭遇大浪袭击,葬身江中,连尸首都没找到。曹娥当时才十四岁,幼年丧父如同塌了天,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体力不支投江而死。三日后,曹氏父女的尸身一起浮出水面,百姓啧啧称奇,凑钱将二人厚葬江边。
  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县长度尚将曹娥坟墓隆重地搬迁到江南道主路旁,供来往行人瞻仰凭吊,还为她立了一块石碑,镌刻华彩文章为曹娥立传以资表彰。
  后来,陈留(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名士蔡邕往东吴避难,经过“曹娥碑”,诵读碑文赞叹不已,在旁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
  曹操领兵横扫荆襄之地,亲率属官幕僚到曹娥碑游赏,曹操见蔡邕留下的八个大字,惶惑不解。
  曹操说道:“诸公,谁能解读这八个字的含义啊?”
  主簿杨修立即就猜中答案了,想搭碴儿,曹操喝道:“别说!千万别说!让俺想想,俺就不信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字谜,我会解不出来!你们知道答案也都先别说出来啊,说出来算你们骂街!”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不禁心烦意乱,带着众人离去。一路之上,曹操焦躁不已咬牙切齿,心道:“蔡邕这混蛋,早晚我杀了你!有才就得瑟,就了不起是吧?人家曹娥好好的孝女,你爱夸就夸两句,想酸溜一把就写首诗,写什么谜语啊?要是我死活猜不出来,我这老脸往哪儿搁?杨修、祢衡这帮孙子还不得偷着乐啊?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忽然看见小河边有位少女在洗衣服,脑海中电光火石灵感勃发,高兴地叫道:“我猜到了!我猜到了!绝妙好辞!谜底就是——绝妙好辞啊!”
  杨修一听,暗暗笑了,脸上不阴不阳地说道:“丞相果然奇才啊!才走了五百步您就猜出来了,牛啊!”
  曹操心里那个恨啊,但只能强颜欢笑,说道:“是啊,我比德祖的大才,差着五百步呢!”
  
  曹娥泉下有知,必定再次痛哭啊!
  好好的赞扬自己的一篇碑文,却惹出这么大麻烦,一代才子杨修后来惨遭曹操的毒手,或多或少跟此事有关啊!真是世事难料啊!
  
  南朝 刘宋 刘敬叔《异苑》
  
  楼上达人啊!已经解释了,多谢~
  http://www.sinobook.com.cn/b2c/scrp/bookdetail.cfm?iBookNo=270714
  
  这个网站有我的书卖,呵呵。样书还没收到呢!
  3760#作者:iobosh 回复日期:2010-10-16 23:18:00
    上面网站的书是楼主授权的吗?要是我就去买一本。
  
  呵呵,是出版社负责发行的啊!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341、水神无支祁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丁丑(797),陇西人李公佐,这位有钱、有权、有闲暇时间又喜欢到处得瑟的“三有”青年,泛舟于湘江、苍梧山之间,游山玩水吟风弄月,不亦乐乎。偶然遇见征南从事官、弘农人杨衡,就结伴而行,留宿佛寺。晚上闲来无事,二人就吹起牛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一通神侃。
  杨衡说道:“李兄游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多有传奇经历。实话说吧,小弟在这方面,也丝毫不输你。我有一则奇闻,保证兄台闻所未闻。”
  李公佐语带讥讽,笑道:“是吗?那我可得洗耳恭听了。”
  杨衡道:“话说南朝梁明帝永泰年间(498),李汤就任楚州刺史。当地有位渔夫,夜钓于龟山之下。忽觉有鱼咬钩,甩杆却甩不上来,手感极为沉重,下面钩住的绝对是个大家伙!渔夫一阵激动,再加上他水性极好,胆子又大,就把鱼竿系在岸边树上,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渔夫沉入水底五十余丈,见鱼钩钩在一块锈迹斑斑的大铁锁上,铁锁扣住胳膊粗的铁链,铁链极长,渔夫循着铁链寻找,足足环绕龟山山底一圈!渔夫意识到铁锁链一定锁着异物,但死命拉扯纹丝不动,就上了岸,找来十名水性好的壮汉做帮手,潜入水底拉扯铁锁链,但还是拉不动。渔夫也急了,花钱雇来五十头牛,再加上十个猛男相助,终于拖动铁锁链,大铁锁被拉上了岸,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突然,江面无风而起三尺浪,汹涌的波涛袭击江岸,所有人都吓坏了,纷纷后退。铁锁链末端系着一个巨兽从江底跳了出来,形状像白猿,头发雪白,背脊上长着长长的鬃毛,足有五丈多高,嚎叫狰狞,双眼紧闭,鼻涕口水四溢,腥臭难当。不一会,它伸了个懒腰,双眼顿开,神目如电射出五彩霞光,看到围观百姓,暴怒异常,张牙舞爪就要抓人,百姓仓皇逃窜,幸而铁锁链所牵绊,怪兽才没伤到人。怪兽癫狂蹦跳,反而拖拽着五十头牛,倒退入水,转眼间沉入水底,牛沉入水中都被淹死。江面也恢复平静。当时,很多名士也在看热闹之列,纷纷到李汤处备述此事,李汤令人再次潜入水中寻找怪兽,杳无踪迹,铁锁链也不见了。”
  杨衡一讲完,李公佐也很好奇,他自命博学多闻,但也说不出怪兽的来历。杨衡不禁洋洋自得。
  十几年后,到了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冬,李公佐在常州,为即将远赴朱方(治所在今江苏丹徒)的好友、给事中孟蕳送行,廉访使薛公苹在馆驿设宴款待。当时,扶风人马植、范阳人简能、河东人裴遽等名士都在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喝多了,开始神侃起来。李公佐把当日杨衡说的怪兽之事添油加醋讲给大家听,一堆饱学之士全都傻眼,都讲不出怪兽的由来。李公佐也很失望。
  第二年,李公佐到江南东吴故地游历,太守元公锡亲自作陪,泛舟洞庭,登包山览胜,夜宿道士周焦君的道观里。周焦君和李公佐相谈甚欢,带他进入后山溶洞探幽,在洞中石穴内意外得到失传已久的上古典籍——《古岳渎经》的第八卷。李公佐如饥似渴小心翼翼地翻看,见古书上的文字奇古典雅,很多地方都被虫蛀腐蚀,散漫不可解了,不禁心生遗憾。李公佐和周焦君一起参详此书,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书上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经三次到达桐柏山,桐柏山似乎并不欢迎大禹,天上惊雷滚滚,地上狂风骤雨飞沙走石,大禹一眼就看穿,这是“五伯”在搞鬼,想兴风作浪,颠覆大禹的英明领导。大禹很怒,召集上百个神灵部族联合作战,又令当时最强有力的灵怪——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一族龙图腾的分支,亦称夔龙,只有一爪)和龙做先锋,直捣敌军司令部,一战而全胜。“五伯”中的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都被大禹捕获囚禁,唯独一人成了漏网之鱼,那就是淮水、涡水中的水神无支祁了。无支祁神通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凡有所问必有所答。他能辨江淮河流深浅,能知平原沼泽远近,天文地理无不通晓。他生得像猿猴,塌鼻梁高脑门,身躯发青脑袋雪白,神目如电,脖颈伸缩可达百尺,力大无穷能敌九头大象,闪转腾挪身手敏捷。就是眼睛不大好使,看东西太久眼睛会酸涩睁不开,属于弱视症患者;鼻子也不大灵光,闻东西太久也会短路,又是十足的嗅觉障碍症患者。大禹令大将章律下水抓无支祁,章律打不过他;又派鸟木由,还是不能敌。直到庚辰自告奋勇,才将无支祁打败,无支祁负隅顽抗,招来上千只猫头鹰、山妖、水怪、树精、石怪什么的小弟们来帮他,这帮小妖奔跑嚎哭环绕着无支祁,很是聒噪,吵得庚辰脑袋直疼,但还是用东西堵住耳朵,上前先把这帮小妖打发了,再用铁锁链锁住无支祁,鼻孔穿上金铃铛,把他送到淮阳县龟山脚下镇压起来。如此,可保淮水不再泛滥,顺畅自然地注入东海。从那以后,人们把无支祁的怪模样画影图形,贴在过往船只上辟邪,据说可以免除风雨波涛之苦。
  李公佐看罢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杨衡所说的怪兽就是无支祁啊!足见古书所言非虚啊!”
  
  的确,古书定然所言非虚的!
  
  唐 韦绚《戎幕闲谈》
  
  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也就是离开凡尘俗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修炼,将凡俗浑浊之气荡涤、澄清,进而达到长生不老的境地。
  342、王彪之:听妈妈的话
  
  晋朝名士王彪之,年不到二十就须发皆白,人称“王白须”。才华不凡颇有文名。他年少还没做官时,独坐书斋诵读诗书,庭前竹林摇曳,廊下香茗鼎沸,好不惬意。
  忽然,竹林里传来一声叹息,声音很熟悉,王彪之不禁放下书径往查看,居然是死去多年的母亲站在竹荫下!
  王彪之见母亲容貌如昨,衣饰未改,不由觉得恍若隔世感慨万千,凄然下拜,泪如雨下,哽咽道:“母亲向来可好?”
  王母叹息道:“唉,你我母子阴阳阻隔,原不该见面,可我得知你今日必有奇祸,性命只在旦夕之间,不得不前来示警。情况紧急不能多说,倘若你要见到一只白狗的话,赶紧骑马逃走,一路向东不可回头,走到千里之外,你才能安全。在那儿呆三年方能回来,切记切记!”
  母亲说完话,一眨眼不见了。
  王彪之自然信以为真,失魂落魄悲从中来,独坐穹庐凄然泪下。
  第二天天一亮,就有一只小白狗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一晃眼就不见了。王彪之惊得跳了起来,赶紧跑到马厩牵出一匹马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跃马扬鞭直奔东方而去。他一路狂奔不敢回头,直到千里之外的会稽郡,才敢下马歇息。
  三年后,王彪之返回故里,重整家业。母亲再次出现在书斋前的竹林里,微笑道:“我儿灾劫已过,以后自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我也就了无牵挂了。你久后必定位列台阁,成就一番事业,得享天年寿满八十而终。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王彪之再三叩谢母亲,母亲含笑飘然而去。后来,王彪之一生运数,果如母亲所言。
  
  一句话,听妈妈的话,你会好好的。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
  
  作者:BH的飘过 回复日期:2010-10-18 14:32:00
    来晚了,板凳也凑和。话说王彪之要是不听他老娘的会有什么倒霉事发生呢?要是本来就不会出事岂不是被忽悠了?
  
  妈妈是不会忽悠儿子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