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秃尾李龙王的故事,见之于地方志记载最早的,是康熙《文登县志》: “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复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墓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毕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后,柘阳寺僧取龙母墓石,风雨大作,雹随之,其大如斗,寺中尽黑气,咫尺不见。周围里许,二麦尽伤,独龙母庙内,花木皆无殃焉。”
  364、崔书生遇仙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有位崔书生,在东都洛阳城外逻谷口居住。崔书生喜欢种竹子和花草,在居所外遍植各种奇花异草,暮春时分,百花争艳芬芳馥郁,香气四溢,百步之外都能闻到。崔书生自命高雅之士,每日早晨梳洗完毕,都要到花丛中玩赏良久,自觉神清气爽。
  一日,忽见一位妙龄女郎策马而来,身后青衣仆从丫鬟小厮多人跟随。女郎国色天香,胯下骏马神骏非常。崔书生还没细看,女郎早策马而过。
  第二天,崔书生早在花丛中铺设佳肴美酒翘首以盼,女郎一行人再次经过,崔书生迎上前去,拜道:“姑娘远来辛苦!我姓崔,生性爱好花木,此园也是我亲手栽培的,如今百花争艳,颇值得一看,我已经准备好美酒佳肴,请姑娘和贵家人稍作歇息如何?”
  女郎冷若冰霜,理都不理,策马而过,身后一个小厮说道:“你这儿真不错,还有好吃好喝的,何愁我们不来呢?”
  女郎在前面回身斥责道:“大胆!敢跟生人说话?”
  说罢,娇叱一声,策马疾驰而去,随从紧紧追随。
  又过了一天,崔书生不但准备好酒食,还备了一匹好马等待。见女郎一行又经过,崔书生赶紧上马追赶。直追到崔书生的别墅前才追上,崔某下马再请,说道:“姑娘,请下马暂歇片刻又有何妨?”
  一位老妈子上前说道:“姑娘,连日奔波人困马乏,不妨歇息一下再走吧?再说,这位公子骨骼清奇雅量高致,一看就不是凡品,认识一下吧。”
  女郎默然无语,崔书生一看有戏,赶紧上去为女郎牵马,带着大家进入别墅歇息,盛情款待。
  老妈子悄然对崔书生说道:“公子看来不曾婚配,我为我家小姐保媒,嫁给你如何?”(真直接啊!)
  崔书生喜出望外,当即跪拜称谢。
  老妈子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十五日后是良辰吉日,公子准备好婚礼所需即可。我家小姐的姐姐病了,就住在不远处逻谷内,我们这就得去探望了。十五日后,小姐和她姐姐都会如期而至,您就放心吧!”
  崔书生喜从天降,赶紧倾尽所有准备婚礼。良辰吉日已到,女郎和她姐姐一行人按时赶来,姐俩都是绝代佳丽美艳不可方物,令人目眩神迷。当即,女郎和崔书生洞房花烛,夫妻欢好不在话下。
  崔书生得意忘形,娶老婆居然忘了禀告母亲,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无奈之下,只得偷偷告诉母亲说只是娶了个小妾。崔母来和他二人一块居住,女郎事母至孝,大方得体,崔母也不好说什么。一个月后,有人给女郎送来食盒,盒子一打开异香扑鼻,崔母撞见,女郎居然极力掩饰,把食盒藏了起来。崔母一直觉得儿媳妇来历不明,又见她神神秘秘的,就更加不高兴了。崔书生见母亲忧愁满面,不禁询问,崔母说道:“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就指望你养老送终了!可你倒好,背着我娶媳妇,还谎称娶妾。娶就娶了吧,只要儿媳妇是好人家也就罢了,可你看看她长得,太漂亮了!我就是在画儿上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啊!再说,她整日神神叨叨的,背后一定有鬼,没准她自己就是个妖精也未可知!你要跟她这么过下去,肯定不得好死!你让为娘的怎么办啊?我能不忧愁吗?”
  崔书生也不禁狐疑,进内室见妻子,妻子泪如雨下,说道:“我以为你是至诚君子,品性高雅,这才委身于你,原想白首到老的,可没想到,令堂见疑,认定我是狐媚妖精,如此,我们这日子还怎么过啊?算了,明日一早我就走了,你多保重吧!”
  崔书生苦苦哀求,但妻子主意已定,态度极为坚决。
  第二天一大早,有马车车队来到门外。女郎登上马车,崔书生策马跟随,依依不舍。进入逻谷三十多里,山间有处平地,奇花异草茂林修竹,殿台楼阁广厦千间,好像皇宫一般雄伟奢华。青衣丫鬟百余人两侧排开,纷纷下拜说道:“有请小娘子!”
  崔书生惊呆了,赶紧搀扶娘子下马车,却早被丫鬟推开,喝道:“你这负心人,无德无行的穷酸书生,还敢碰我家小娘子?滚开!”
  崔书生傻眼,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搀进宫中,自己只得在殿外守候。
  不一会儿,一个丫鬟出来,说道:“我家大娘子很生气,原本要乱棍赶你出谷,可小娘子宅心仁厚,说你们闹分手,责任不在你,完全是你老娘那个糊涂虫捣的鬼!小娘子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今将诀别,备下酒食待你,你跟我来吧!”
  崔书生跟着进入大殿,殿内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妻子和她姐姐高坐正中,也不理睬他。崔书生不敢说话,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姐姐怒斥他,骂得他理屈词穷唯唯诺诺,只得磕头如捣蒜。女郎看不过去了,请崔某起身安坐,酒食款待,又令歌女表演歌舞,崔某哪里看得下去,只在心中暗骂自己有眼无珠,老娘昏聩糊涂。宴席完毕,姐姐说道:“崔郎也该回去了,以后再莫相见了!我妹妹心善,说还有信物相赠,你且收好了,权当留个念想吧!”
  女郎含泪捧着一个白玉盒子送给崔书生,转身而去。
  崔书生号哭不已,女郎也没回头看上一眼。丫鬟将崔某推了出去,万般无奈,崔某只得上马返回,一路之上呜咽不止,泪如泉涌。行至逻谷口,崔书生回身遥望,但见千岩万壑峰峦如聚,根本看不见刚才的道路了,不禁抱着白玉盒子嚎啕大哭而回。从那以后,崔书生茶饭不思郁结难消,整日怀揣白玉盒子黯然泪下。老娘也不敢劝解。
  忽然有一天,一位胡僧登门拜望,说道:“君有绝世珍宝,拿出来给我看看行吗?”
  崔书生没好气地说道:“我一个穷酸书生,哪来的宝贝?”
  胡僧笑道:“公子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异人送给你的物什?珍宝就在此间,我是望气而来,决不会有错的!”
  崔书生恍然大悟,赶紧把女郎送的白玉盒子拿了出来,胡僧一看两眼放光,把玩良久赞不绝口。胡僧要拿出一百万钱买这个盒子,崔某居然答应了!(低俗可耻到了极点!)
  收了钱,交接完毕,胡僧就要走,崔某一把拉住,询问女郎究竟何人,胡僧笑道:“公子都娶了人家,却不知人家底细吗?小娘子乃是西王母第三个女儿玉卮娘子啊!她们姐妹几人在仙界都是赫赫有名的绝世美女,何况在人间呢?可叹公子和你娘肉眼凡胎当面错过,要是玉卮娘子在你家住上一年,你们全家都能飞升仙界了!可叹可惜啊!”
  胡僧拿着白玉盒子志得意满而去,崔某叹息怨恨咬牙切齿,狂抽自己好几个大耳刮子,却也无补于事了!
  
  
  唐 牛僧孺《玄怪录》
  
  作者:shuiyinyinjing 回复日期:2010-11-8 15:01:00
    
    4109#作者:lxpsdd 回复日期:2010-11-8 10:43:00
      lz的书叫什么名,哪位知道
    ————————————————
    《中国古代的X档案》
  
  
  呵呵,是啊,多谢啊!
  当当网、文轩网有得卖啊!
  365、菩萨蛮
  
  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女蛮国进贡宝物“双龙犀”,现在看来,应该就是龙的标本,龙的鳞甲、胡须、爪子、角一应俱全,生动鲜活。又有贡品“明霞锦”,据说是提炼水香麻编织而成的,明霞锦有五色,色彩绚烂耀目,而且芬芳馥郁经久不衰,其质地颜色胜于中国的锦缎,不过,在女蛮国极为罕有,也属稀世珍宝。女蛮国人奇装异服,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冲天黄金冠,用璎珞(即用珠宝玉器穿成的串饰物)覆盖身体,和佛教壁画中的菩萨相类,因而被称为“菩萨蛮”。长安城士民见到女蛮国使节,都惊呼大开眼界,贵人贵妇纷纷效仿。就连倡优们都参照女蛮国音乐,创制乐曲《菩萨蛮》,文士多有按曲填词的,穿菩萨蛮衣饰,唱菩萨蛮歌曲,成为当时一大风尚。
  还有一个女王国,进贡“龙油绫”和“鱼油锦”,纹理色彩绚烂鲜亮,入水都不会被浸湿,据说是用龙油和鱼油浸泡过的缘故。倡优又创制《女王国曲》,曲调婉转流畅,后被乐部(唐时乐部,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收藏。
  
  唐宣宗时代,大唐帝国早已显露颓势江河日下,却依然有这么多外番进贡,长安城中繁华依旧,不能不令人心生感慨啊!开元盛世更不知是何等的繁花似锦流光溢彩呢!
  
  唐 苏鹗《杜阳杂编》
  
  呵呵,还有卖书的广告呢,我支持一下,写字很不容易啊!
  366、一代豪杰于頔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燕国公、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于頔镇守山南东道(唐天宝中置南阳节度,治邓州。至德中移治襄州,曰山南东道,即山南道旧治也,领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等州,今湖北江以北西部、河南西南部及四川东部之地),威加一方,势力熏灼。
  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郑太穆修书一封给于頔,极尽傲慢无礼,书信很有文采,满纸俏皮话,读之令人忍俊不禁。郑太穆是这样写的:
  “阁下是南海中的大鹏鸟,撑天的柱子。腾空一飞日月昏暗,振翅摇动山岳崩塌,真是天子的爪牙,诸侯中的龟镜(即榜样)啊!我郑太穆扶老携幼二百余口,在长安和洛阳没有落脚之地,都快冻饿而死了。守着金州这么一个贫瘠之地,俸禄微薄,一家老小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所以实在没辙了,想去投靠大哥您啊!请老大您暂息雷霆之威,伸把手帮帮我这个穷小弟吧,我要的也不多,对您来说简直九牛之一毛!请您给我钱一千贯,绢帛一千匹,生活用品器具一千件,大米一千石,奴仆小厮十人,漂亮丫鬟十人即可。你老大财大气粗,这点东西不在话下,简直就是分一千棵树的一片叶子给我,我都当它遮风避雨的树荫了;减掉四海中的几滴水给我,就是我救命的甘泉了!”
  于頔看了书信大笑不止,身边的幕僚却极为愤怒:“大人,郑太穆这小子太无礼了,简直狮子大开口嘛!臭流氓大无赖一个!”
  于頔不屑一顾:“小事一桩嘛,难得他这封书信写得妙,传令下去,郑太穆书信上要求的东西,减一半送他!”
  
  名士符载隐居庐山,写了几幅字画派遣童子送到襄阳城,献给于頔,并索要百万钱作为买庐山的钱。于頔呵呵一笑,照数奉送,还送了文房四宝及衣物。
  
  秀才崔郊寓居荆州,他颇有文采但时运不济,穷困潦倒无以为继,向嫁到当地的姑妈求助,姑妈势利眼,冷眼相待,崔郊只得流落街头卖字为生。姑妈家一位丫鬟春红看上了崔郊,二人私定终身。春红不但端庄秀丽,而且精通音律,冠绝汉南之地。崔郊原本想带她私奔,却被姑妈发现,暴打一顿,将春红卖给了于頔,于頔很是喜爱,送给崔郊姑妈四十万钱做赎身费。春红色艺双绝,于頔视为珍宝,常带在身边。
  崔郊得知,心急如焚,经常到于頔府门外溜达,想再见心上人一面。正巧,寒食节那天,春红外出,见崔郊站在府门外柳树荫下翘首渴盼,不禁泪眼婆娑,二人对视痛断肝肠。
  崔郊不敢上前,大声吟诵诗篇: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有好事者妒忌崔郊的才华,把这首诗抄送给于頔,于頔看了这首诗后,立即召见崔郊。崔郊吓坏了,却避无可避,硬着头皮进入于府。于頔起身相迎,拉着崔郊的手说道:“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好诗啊!四十万钱何足道哉,你要早告诉我这事,我早打发你的妞回去了!”
  于頔立即下令释放春红跟崔郊回去,还把美女日常用的金银首饰全部奉送,崔郊不禁感激涕零。成就了一段佳话。
  
  观于頔所为,不愧是大丈夫真豪杰啊!大唐士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唐 范摅《云溪友议》
  
  367、大师佛
  
  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有一位大胖和尚在广陵(今扬州)孝感寺挂单,他肥头大耳相貌剽悍,为人粗鄙邋遢,爱喝酒吃肉,整日穿着破衣烂衫,踢拉一双破棉鞋,浑身长满跳蚤、虱子,却嬉笑怒骂怡然自得,既不参禅也不念经,还自称“大师”,满寺和尚无不为之侧目。
  大和尚肆意妄为,经常偷人家的猪狗杀了烤着吃,闲来无事跟一帮街痞子练把式,把这帮混混打得屁滚尿流望风而逃。当然,他打架不是为了打抱不平,只为抢人家的酒肉吃罢了。有一位少年,是当地一霸,力大无穷功夫了得,听说有和尚在他地盘撒野,不禁大怒,相约在闹市一决高下。街坊四邻听说,看热闹的居然聚集了数千人。大和尚和街霸打了几百回合,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结果,街霸不敌,仓皇逃离,地盘拱手相让。从那以后,广陵城百姓无不称其神力,和尚也越发过分,每每在街市上抢夺人家金钱衣物换酒肉吃喝,大家都不是他的对手,往往退让,不敢与他计较。
  孝感寺方丈终于忍不住了,把他叫到跟前责问:“出家人当谨守戒律,以慈悲为怀,你整日里宰杀猪狗嗜酒如命,还抢夺他人财物,与流氓地痞斗殴,所作所为,哪还有出家人的样子?你自恃有些手段,得意忘形,须知那是旁人看在我的佛面上不与你计较罢了,你再不收敛,将来官府必定拿你,到时,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大和尚不屑一顾:“苍蝇都喜欢腥膻恶臭,哪里知道神龙仙鹤的心胸?告诉你吧,你才是真正的佛学大师,不稀得让你们这些俗人知道罢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了你也不懂!”
  方丈气得浑身哆嗦,大和尚已然扬长而去。从那之后,再没人敢约束他了。他依旧我行我素,一旦出门就搞得鸡飞狗跳满城风雨。
  一日,大和尚又喝得东倒西歪返回孝感寺厢房,受命监视他的小和尚赶紧隔着门缝偷窥他,只见有奇异的光亮从大和尚的眉毛处迸射出来,照得整个屋子亮如白昼。小和尚吓坏了,奔走相告,惊动得方丈也过来看,不由得暗自称奇。群僧怂恿下,方丈敲开了大和尚的门,怯怯地说道:“贫僧久闻佛祖眉间有白毫相光,今见大师也有,钦佩不已,我等真是肉眼不识真佛啊!”
  大和尚哈哈大笑,却没搭理他们,关上门大睡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方丈率领全体僧人齐来拜见,等到日上三竿都没动静,打开房门一看,空无一人,大和尚早不知去向了。自此,大和尚销声匿迹,再也没人见过他。孝感寺僧众呼之为“大师佛”,常与香客津津乐道。
  
  
  这大和尚有点济公的范儿,却貌似不干好事,真不知道是如何成佛的。
  
  唐 张读《宣室志》
  
  
  368、裴航
  
  唐穆宗李恒长庆年间(821-824),秀才裴航,因为屡试不第心灰意冷,决定畅游天下诗酒江湖,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一日,来到鄂渚(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的一块小洲)游览,大发一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随后,来到世交、辞官归里的崔丞相家作客,崔丞相见他文采风流相貌堂堂,极为赞赏,当即赠他二十万钱,鼓励他再接再厉,回京再考功名。
  于是,裴航雇了一艘豪华大船,沿汉水北上。船上还有一位女客,人称樊夫人,国色天香谈吐不凡,裴航不禁心动,几次搭讪,都未曾亲近芳泽。心急难耐之下,他就贿赂樊夫人的丫鬟袅烟,写了一首诗请她转送,诗云:
  
  同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
  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
  
  诗送上去了,却迟迟没有回音。裴航询问袅烟,袅烟说道:“我家夫人看了你的诗,无动于衷啊,是不是太深奥了啊?”
  裴航领悟:“是啊,追美女写什么诗啊?还是送东西直接点。”
  裴航挖空心思,弄些典雅精致的珍果点心什么的,请袅烟再送。
  樊夫人立即答应见裴航。
  裴航欣喜若狂,来到樊夫人客舱内,只见樊夫人云低鬟鬓,月淡修眉,雪肤玉肌,举止清雅,一句话——美得不能再美,气质好得不能再好了!
  裴航看傻了,痴痴愣在那儿,说不出一句话来。
  樊夫人笑道:“我有丈夫了,在汉南等我去幽谷隐居呢。承蒙郎君厚爱,明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了,特请你来,置酒话别。郎君文采风流相貌不俗,久后必有佳偶,我,你就甭惦记了。”
  裴航脸涨得通红,期期艾艾,喝了一杯酒就匆匆告退了。
  樊夫人也让袅烟送来一首诗: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玉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裴航看罢,赞叹、惭愧、钦慕不已,问袅烟:“这诗啥意思?”
  袅烟笑道:“先生饱读诗书,连这都看不懂?”
  裴航不禁苦笑。
  第二天一大早,船行至襄阳,樊夫人和袅烟悄然下船而去。裴航起得晚,得知她们不辞而别,赶紧下船寻找,四处查访,但杳无音讯。裴航怅然若失。
  就这样,裴航失魂落魄地返回长安。路过蓝桥驿,觉得口渴难耐,见道边有茅屋三四间,一个老太太在纺麻。裴航忙下马施礼讨水,老太太冲屋里叫道:“云英,打点水来,有位郎君渴了!”
  裴航脑海中电光火石,不禁想到樊夫人写的那首诗中有“云英”二字,不禁怦然心动,期待屋里走出一位美女来。
  不料,茅屋窗户上苇帘子挑开一道缝儿,一双玉手捧着一碗水递了出来。裴航忙接过来,一饮而尽,觉得像琼浆玉液般甘美。
  裴航凑近窗子,只觉异香扑鼻令人心醉,遂打定主意,要看云英的庐山真面目。趁还碗之际,一把拉开苇帘子,彻底被镇住了!
  云英长得比樊夫人还漂亮!
  和田美玉不及她的皮肤细腻润泽,幽谷兰花不及她的芬芳清雅,鬓发如浓云,腰身如细柳,令人叹为观止!
  裴航像被雷击一般,呆立良久,这才说道:“大娘,我一路风尘仆仆,千里而来,想在你这儿歇息一宿,行吗?”
  老太太笑了笑,就答应了。
  当晚,粗茶淡饭裴航吃得也津津有味。踌躇良久,心道:“这次,再也不能错过时机了!”
  当即打定主意,向老太太求娶云英。
  老太太有些犹豫:“哎呀,我孙女已经许了人啊!”
  裴航急了:“什么?许了人了?没关系啊,不还没嫁吗?退了亲不就行了?我不介意的!”
  老太太说:“看郎君形容举止,足堪匹配我孙女了!不过,我有个条件。”
  裴航当即拍胸脯:“奶奶,您就说吧!别怕吓着我!”
  老太太说道:“昨天,有位仙人送我仙丹一刀圭(中药计量单位,大约一汤匙),谁承想这仙丹比石头还硬,必须用玉杵臼捣碎了才能服用。我不要什么金珠宝贝做聘礼了,只要你弄到一柄玉杵臼,我就把云英嫁给你!”
  裴航一听,当即策马而去。到长安街市上四处寻访玉杵臼,店铺酒肆药店问了个遍,都说没有。裴航登时就疯了,逢人拉住便问,遇到旧时好友,也只问玉杵臼,不叙旧情,所有人都说裴航得了失心疯,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一直找了一个多月,终于遇到一位卖玉的老头告诉他:“虢州(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市)药铺有位卞老新得一柄玉杵臼,你去看看吧。”
  裴航狂喜不已,赶紧去找卞老。卞老非要二百缗钱才肯卖,裴航变卖家产,凑足钱,这才买下了玉杵臼,立刻赶回蓝桥交给老太太。
  老太太大笑:“郎君果然信守承诺啊!这样吧,你好事做到底,再帮我把仙丹捣碎吧。”
  裴航只得同意,老太太从腰间拿出仙丹,放在臼中,令裴航捣药。没想到仙丹坚硬无比,裴航累得满头大汗,捣了整整一天,仙丹完好无损。
  到了晚上,老太太将仙丹收回屋,自己继续捣。裴航暗中偷窥,见一只玉兔手持玉杵臼在捣仙丹,仙丹发出灿烂光芒,满屋明亮,玉兔身上的毛一根根看得真切。
  裴航大惊:“乖乖,这老太太是月宫嫦娥的玉兔啊,云英岂不是天上的仙女了?摆明这是在考验我嘛,嘿嘿,这样捣药一百天我也干!”
  第二天,裴航继续捣药,挥汗如雨任劳任怨。一直捣了一百天,仙丹才被捣碎,老太太非常高兴,当即服下,说道:“时辰到了,我这就为郎君和云英操办婚事。”
  裴航兴奋得两眼放光,心道:“总算熬出头了!”
  老太太又说:“请郎君在此稍等,待会会有人来接你的。”
  裴航心里犯嘀咕:“不会利用完我想跑吧?唉,人家是神仙,应该不会骗人吧?算了,即便是想晃点我,我也没辙啊!不妨大气点,豁达点,呵呵。”
  裴航当即笑道:“奶奶请自便,孙婿在此候着便是。”
  老太太赞赏地点点头,拉着云英就走了。
  过了好久,还不见人来。裴航不禁跑到茅屋外面,翘首以盼。
  一队车马浩浩荡荡而来,仆从护卫足有数十人,毕恭毕敬请裴航上车。裴航马上跳上车,一路扬尘而去。
  不一会,车马停住,裴航下车一看,眼前是一座大宅院,氤氤氲氲连接云天,气魄雄伟,不由激动万分。被人带进去,更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庭院中小溪潺湲竹林摇曳,假山池沼怪石嶙峋,仙鹤飞舞麒麟跳跃。屋内锦缎帷幕、雕梁画栋、翡翠屏风、珠宝珍玩,奴仆丫鬟云集,俨然神仙洞府。
  老太太笑着迎出来,裴航倒头便拜。
  老太太说道:“我调查过了,郎君是汉朝清灵真人裴元仁的后代,跟我家也算世交了,做我孙女婿相当靠谱啊!”
  裴航顿时暗自得意:“哦,原来我也是‘仙二代’啊!怪不得我这么牛呢!”
  当下,老太太开始引见诸位嘉宾,都是天上大罗神君、地上洞府道祖真人,裴航一一拜见,如在梦中。
  婚礼终于开始了。一位仙女挽着新娘飘然而至,裴航觉得面熟,仔细一看,居然像是当日船上那位樊夫人!
  裴航询问身边丫鬟,丫鬟笑道:“这是我家大小姐云翘,仙君刘纲之妻樊夫人啊,你不是认识嘛!现在她是玉帝身边掌书女官啊!”
  裴航赶紧下拜,樊夫人笑道:“佳偶天成,你不必拜我。以后真心实意待我妹妹,别三心二意就行了,明白吗?”
  裴航不禁脸红,唯唯诺诺。
  婚礼礼毕。裴航携手娇妻共入洞房——玉峰洞内,清幽雅致,奇花异草绚烂绽放,琼楼玉宇白玉床,皆非人间所有。云英请夫君服下绛雪、琼英之丹药,顿时神清气爽脱胎换骨羽化登仙。
  到了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裴航旧友卢颢在蓝桥驿遇见了他,二人把酒言欢,重叙旧情。裴
  裴航送给卢颢紫府云丹一粒,蓝田美玉十斤,还让他代为向亲友致意。卢颢很是感动,虔诚地向裴航行跪拜礼,说道:“兄长已经得道成仙,求仙之道,可否见教一二呢?”
  裴航说道:“老子说过:‘虚其心,实其腹’。现在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如何能窥伺天道呢?”
  卢颢听得懵懵懂懂,不解其意。
  裴航笑道:“世人心里多痴心妄想,腹中却草莽空洞,没有真才实学,如何得道?凡人都想走捷径,吃一片仙丹就想成仙,那是不可能的!唉,说了你也不懂,咱还是喝酒吧!”
  卢颢很无奈,只得继续喝酒,直喝得酩酊大醉,倒地熟睡。第二天醒来,裴航早已不知去向了。卢颢服下紫府云丹,卖掉蓝田美玉,自成一方富豪,多子多孙福寿安康,高寿八十而死。
  裴航却再也没人见过。
  
  
  虚其心,实其腹。
  这句话耐人寻味啊!
  
  唐 裴硎《传奇》
  
  作者:棉花花宝贝 回复日期:2010-11-12 13:31:00
    仙二代~
  
  仙二代,这个名特牛!
  作者:升仙中 回复日期:2010-11-12 20:45:00
    那个什么于頔,要不是已经有的是钱跟女人的权贵,能装那么大方么...
    还有什么仙女嘛的,都是胡扯,食色男女都一个鸟样,能高贵到哪去…
  
  
  呵呵,你说的也对,不过,太多既有钱又为富不仁的大爷了!
  于頔能做到这一份儿,也很难得了!
  369、平地一声雷
  
  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温州瑞安县人沈纬甫在太学读书,他是典型的败家子公子哥儿,懒、馋、贪、人缘又次又不好好学习,被太学开除。
  沈纬甫很生气,走出太学门口,直啐唾沫:“我这么大一人才,你们居然开除我?离开临安府我照样能混得风生水起!死去!”
  沈纬甫回到家乡,恶习不改正事不干,专门结交地方官吏、豪强,谁要打官司或者到官府走门子,都得托他代为办理,他好从中收黑钱。渐渐地,沈纬甫成了官面儿上、街面儿上都吃得开的人物,极为自鸣得意。一遇科考年,他都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地参与一次,结果每次都是“贵在参与”,名落孙山。
  沈纬甫不禁牢骚满腹:“我老沈时运不济,屡试不第,都快成乡邻口中的笑柄了!老天待我不公啊!”
  乾道六年(1170),瑞安县尉黄某遭百姓“上访”,惊动了按察使大人。按察使派人前来明察暗访,消息传开,黄县尉不禁肝儿颤,忙雇了一艘“腐败船”,请了两位青楼歌姬,宴请沈纬甫,想请他出个主意,逃脱罪责。
  沈纬甫一听事由,不禁暗自叫苦:“完了,都惊动按察使大人了,请我来能顶什么用?我也就替人抢个寡妇财产、帮人买卖婚姻什么的有点能耐,出这么大的事,没准儿还要连累我呢!”
  沈纬甫支支吾吾口不能言。县尉不禁心烦意乱,一时没了酒兴,就让两个歌姬唱《平地一声雷》。
  歌姬刚一开口,风云为之变色,霹雳闪电在他们头顶爆炸,唬得众人目瞪口呆。县尉马上令船夫掉头返回岸上,船桨却像长在生铁上一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划不动。
  折腾大半夜,船才能行驶。沈纬甫狼狈不堪地返回家中,刚踏进门,闪电惊雷随之而来,沈家堂屋被闪电劈开一个大洞,一根房梁碎成木屑四散飞扬。卧室里的书和摆设统统被焚毁,屏风、床榻好像刀砍斧削一般碎裂。可奇怪的是,左邻右舍却安然无恙。
  沈纬甫当即昏倒,不省人事。
  第二天,街坊邻里家家户户焚香祷告,都称要以沈纬甫为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更不担心遭雷劈了。沈纬甫一听,病更重了。
  沈家堂屋门楣上还留有一行字迹,却是没人看得懂的天书。
  黄县尉也病倒了,养了两个月的病稍稍好点,就连忙去探望沈纬甫。沈纬甫躺在床上气息奄奄,以手加额,叹道:“刚唱‘一声雷’,雷就响了。我们遭了天忌,还是赶紧赎罪吧!”
  黄县尉原本指望他说句安慰的话,一听他这么说,不禁心灰意冷,不久后,就在绝望中死去了。
  
  贪官容易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南宋 洪迈《夷坚志》
  
  作者:白马光法 回复日期:2010-11-13 15:36:00
    现在的雷神估计不炸贪官了,不然够他忙的
  
  
  淡定!
  370、醉神医
  
  阆州(今四川阆中)僧官武唐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有天半夜醉酒,和一个酒保发生争执,失手将其打死。武唐公一下子酒醒了,翻城墙逃出去,四处流窜,辗转来到台州国清寺挂单,自称武和尚。
  武和尚虽然是个酒疯子,却医术高超妙手回春。每次治病前,必先喝得酩酊大醉,才肯出诊,每每药到病除无一例外。人称“醉神医”。
  后来,武和尚云游到衢州江山县(今浙江省西部),当地富豪颜忠训的妻子怀胎两年都没生产,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听闻“醉神医”驾到,赶紧派人请到府中,殷勤招待。
  武和尚酒足饭饱,一摇三晃要去给颜夫人看病。颜忠训赶紧劝道:“大师,您今天喝多了,明日再看不迟,我老婆怀孕两年都没生,也不急于一时了。”
  武和尚笑道:“我喝醉了,你老婆又没喝醉,怕什么?没听我的名号吗?醉神医并非浪得虚名!再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沉疴虽久,治愈却在须臾之间,得看机缘,懂吗?”
  颜忠训无奈,只得把他请进内室。武和尚瞥了一眼颜夫人,四处看了看,也没“望闻问切”,就笑道:“病因我已经知道了!再取一壶酒来,我喝过瘾了就告诉你!”
  颜忠训只得依从,派人取酒来,武和尚一饮而尽,袖子一擦嘴巴,说道:“你老婆根本不是怀孕,是遭报应了!幸亏我来得早,再迟一个月,可就来不及了!”
  颜忠训夫妻俩吓坏了,赶紧恳求。
  武和尚问道:“敢问夫人,你平常喜欢吃鸡,是不是把活鸡捆绑起来,尽情虐待一番,生生看着鸡备受煎熬慢慢死去你才开心?酷刑虐死活鸡后,第二天将其剖洗干净精心烹制,饱餐一顿,就不再吃别的东西了,我说的没错吧?”
  颜夫人傻眼了,点头称是。
  颜忠训代妻子跪下来,恳求他仗义出手相救,并相约治好后,给武和尚二十万钱酬劳。
  武和尚这才留下一副药,让颜夫人赶紧熬药喝下,说道:“你半夜必定腹疼难忍,到时叫我好了。”
  武和尚又找来瓦罐和一把锋利的刀备用。
  夜半时分,颜夫人肚疼如刀绞,丫鬟惊叫,武和尚早应声而来。颜夫人当即生产,产下一个东西,武和尚上去就是一刀,将所生东西砍成两段,刀上鲜血淋,马上用瓦罐将那东西盖住,叮嘱他们明日才能掀开盖子看。
  颜夫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武和尚令丫鬟搀扶着她到院中散步,不要再住这屋了,明日天亮,病就痊愈了。一家人欢喜不已。
  第二天,武和尚掀开瓦罐盖子,大家围上去一看,居然是个大鳖!头脚已经长好,眼睛也睁开了,唯独鳖盖被一层薄膜缠绕着。
  武和尚说道:“再过一个月,这鳖就长成了,一旦产下必定遗患无穷啊!”
  一家人恍然大悟,再三拜谢。
  颜忠训如数拿出酬金,还要将自己经营多年的酒坊送给他,让他以后喝酒方便。
  武和尚都拒绝了,笑道:“酒后胡言乱语,岂能当真?我是出家人,箪食瓢饮四海为家,要钱要酒坊都没用处。现在你这儿冤孽已了,我也该走了!”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武和尚在国清寺圆寂,享年八十岁。国清寺道益和尚曾追随他学习医术,尽得其真传,救人无数。道益和尚四处传扬他师父的奇闻异事,一时传为神话。
  
  南宋 洪迈《夷坚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