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香烟 8157楼 2013-01-29 11:35:00
回复第3166楼(作者: @魇之侠 于 2010-09-13 12:11)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好重者: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经常作为碑座背上驮一块石碑 好望…… ==========学习了,话说为什么没有貔貅呢?
-----------------------------
@魇之侠 8165楼 2013-01-30 19:31:00
貔貅并非龙子
-----------------------------
@葫芦香烟 8198楼 2013-02-05 21:21:00
那么它是谁的儿子???
-----------------------------
貔貅
@liulinwestlife 8199楼 2013-02-06 00:04:00
回复第148楼(作者: @魇之侠 于 2010-03-18 13:34)
60、聊斋 喷水
山东莱阳宋玉叔先生在京城某部做司官的时候,住宅很破旧,花园荒疏,不成规模……
==========
当年这故事和《尸变》把我吓得不轻,以为是真事儿
-----------------------------
像是真的
516、海妖和鸟人
江南内廷护卫赵廷禹的亲友几次出海都遇到灭顶之灾,其中两次经历最为诡异,说给旁人听都没人信。
说老赵亲戚当日出海,遭遇大风暴,船晃得不行,眼看就要翻了。船上的老水手说道:“你们别骂我年老迷信啊,这么大的风暴,我估计是海神发怒了,想要我们船上的东西。不如,就把所有财物都扔下海,保命要紧!”
大家一听,虽心疼得不行,但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只得照办。
什么金珠宝贝绫罗绸缎,什么鸡鸭鱼肉鲍参翅肚,都一股脑扔下海。
也奇了,东西扔完,立刻风平浪静。
一位绝世美人身穿黄色轻纱,踏浪而来,身后还跟着四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手持钢叉刺进船舷,船稳稳停住不能动了。
美人登上船头,张嘴就要东西。
大家伙战战兢兢说道:“所有的东西都扔海里了,再没别的可孝敬了!”
美人怒道:“蒙谁呢?船后舱有个壁橱,壁橱里有个木盒子,盒子里有一个西洋时髦假发,把它送给我吧!”
众人一听傻了,赶紧令人去拿。美人拿到假发套在头上,越发显得风姿绰约明艳照人,格格一笑。
美人又说厨房还有几块腊肉,味道好极了,为何不一并拿来孝敬。
厨子吓得脸都白了,赶紧取来。
美人让四个夜叉吃了,众人这才看见,四个怪物都长着一副鸟爪子。
吃了腊肉心满意足,美人一行转身就不见了。
船继续前行,平安抵达海岸。
赵廷禹又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他乘船自江西至广陵(今扬州),带着一个十岁的儿子。船行至马当(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歇息,赵廷禹上岸欣赏晚景,回到船上找不到儿子了。当时就急了,派人四处搜寻,终于在岸边密林深处找到儿子,儿子两眼发直脸色苍白,已经傻了。
第二天,孩子终于缓了过来,这才说道:“昨天父亲上岸,我在船上发呆,被一个鸟人给抓走了,非逼着我学吹口哨。刚学会,就听到父亲带人呼喊我,鸟人就飞走了。”
说完,孩子就吹起口哨来,响彻长空余音悠扬,岸边树林子里一片欢腾,几百只鸟儿飞了过来,绕着船盘旋鸣叫,有很多鸟羽毛五彩斑斓叫声清扬悦耳,人不能识。孩子愉快地和鸟儿一起叫着,场面很是神奇。
从那以后,这孩子就以此为乐,闷得慌时,就吹起口哨来,无数鸟儿陪他玩耍,度过了快乐无比的童年。
赵廷禹却认为这是妖术,遍请高人逸士来矫正,都没办法。等孩子长大成人,这种异能就消失了。
北宋 徐铉《稽神录》
@快乐小胖墩18 8203楼 2013-02-06 20:47:00
每天都会登录上来到此贴中来看一看
期待着楼主更新
今天又到了定期冒泡顶贴时间了
嘎嘎
-----------------------------
哈哈,刚刚更新了一篇
@雅蜜雅蜜嘿 8208楼 2013-02-07 18:15:00
现在的信息传播要比古代快百倍,可是这样的神奇现象竟然听得很少了,怪哉奇哉!
-----------------------------
无线电波、手机信电网、电磁波等构成了无数天网,致使妖魔鬼怪精灵都避而远之
@魇之侠 48楼 2010-03-01 10:41:00
18、义鹘
-----------------------------
@紫苏A 8210楼 2013-02-07 18:54:00
啊,原来鹘这么仗义哈。
几十年前,我们这边修了一条桥,叫白鹘桥,本来也挺好的。不幸的是不远处就是火葬场,去火葬场就得经过桥,于是很快被人成为“白骨桥”了,叹叹……
-----------------------------
总比现在所谓炮仗炸塌的桥强吧
@魇之侠 48楼 2010-03-01 10:41:00
18、义鹘
-----------------------------
@紫苏A 8210楼 2013-02-07 18:54:00
啊,原来鹘这么仗义哈。
几十年前,我们这边修了一条桥,叫白鹘桥,本来也挺好的。不幸的是不远处就是火葬场,去火葬场就得经过桥,于是很快被人成为“白骨桥”了,叹叹……
-----------------------------
@魇之侠 8211楼 2013-02-08 00:07:00
总比现在所谓炮仗炸塌的桥强吧
-----------------------------
@雅蜜雅蜜嘿 8213楼 2013-02-08 12:22:00
那货不是炮仗是炸药
-----------------------------
是掩盖贪污腐败渎职
@魇之侠 8211楼 2013-02-08 00:07:00
总比现在所谓炮仗炸塌的桥强吧
-----------------------------
@雅蜜雅蜜嘿 8213楼 2013-02-08 12:22:00
那货不是炮仗是炸药
-----------------------------
@魇之侠 8214楼 2013-02-08 13:11:00
是掩盖贪污腐败渎职
-----------------------------
@紫苏A 8215楼 2013-02-08 13:28:00
听说,仅仅是听说,大过年的多冷啊不要来捉我……那烟花是掩护细成丝丝屡屡飘柔护发的钢筋……再次强调一遍是道听途说。
烟花爆竹这么危险,年年炸伤炸死人,我赞成永永远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巨龙巨龙你擦两眼。过年大家可以观看08奥运烟花视频,节约金钱又环保。永永远远地擦两眼。
-----------------------------
过年好阿
@的确良少 8217楼 2013-02-08 14:54:00
过年不管多忙都要来看下楼主,说声:新年好!!!
-----------------------------
哈哈,祝愿所有喜欢这个帖子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juechenily 8220楼 2013-02-08 20:39:00

-----------------------------
@雅蜜雅蜜嘿 8222楼 2013-02-08 21:23:00
好可爱的猫,收藏
-----------------------------
小时候养过猫,猫真的会笑的
517、奇女子小耿——穿越到古代的未来人?
南唐元宗李璟保大年间(公元943年-957年),江南出了一位奇女子小耿。她出身于军队军官家庭,父亲叫耿谦,是个平庸之辈。不想,平庸的父亲生下一位神奇的女儿。
耿小姐实在是个天才,不怎么读书,却出口成章,随便吟诵两句诗,就能入选“年度最佳诗句”。不但如此,她还会道术,能驱赶鬼神为其所用,更能点石成金握雪为银,随随便便就让老爹发大财。但就连她老爹本人也不知道女儿的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
耿小姐还是位美女,肤白如雪娇艳欲滴,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手长得像鸟爪子,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吃饭都得人喂。
南唐元宗李璟听到耿小姐大名,不好意思说自己好色,就自称爱好文学、仰慕道术,请耿小姐入宫。耿小姐不是一般人,李璟不敢怠慢,更不敢以等闲嫔妃视之,称她为“先生”,在皇宫外盖了一所别院居住。
耿小姐自称“北大先生”,日日使人抱着行动,吃饱喝足就吟诗,令人写在墙壁上,都是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耿小姐还懂得趋吉避凶之术,每每言中,李璟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她宠爱有加。
渐渐熟悉了,李璟开始询问黄白之术——他也就这点出息了。
耿小姐笑道:“黄白之术简单,陛下不说,我也知道您喜欢。”
李璟忙说:“先生误会了,我不是喜欢金银,实在是仰慕道家法术,据说道士炼金银很麻烦,都要整个炼金炉什么的,你吩咐一声,我让人去办。”
耿小姐笑道:“用火炼金银那是最笨的办法,我可有绝活。”
李璟激动坏了,有心一试。他令人找来水银,用纸层层包裹起来,又加上封条,交给耿小姐。耿小姐将纸包揣怀里,不一会,就听到布帛撕裂的声音,耿小姐就说成了。
纸包掏出来,封条丝毫未损,一层层剥开,水银已经变成一块银子,闪闪发亮。
李璟高兴坏了,当场就要亲她。
一日大雪纷飞,李璟和耿小姐围炉赏雪,一时无聊,李璟笑道:“据说先生能握雪成银,不知是真是假?”
耿小姐假装生气:“你是喜欢我还是银子?”
李璟自然喜欢银子,但嘴上却说爱她一万年。
女人不管多牛多强,就是顶不住男人这句话,美滋滋地当即表演起来。
她令人将雪在手里握成块,用刀削成银元宝模样,交给她。耿小姐直接将雪块扔进火盆里。火盆里的炉灰腾起,将雪块包裹,黑黢黢一块。
一顿饭工夫,耿小姐就说好了。将那块黑不溜秋的东西从火盆里弄出来,扔雪地上冷却之后,用水洗了洗,竟真的成了一个熠熠闪光的银元宝!李璟捧在手里仔细看,元宝上小刀削过的痕迹犹在,只是棱角处还有融化后凝固的形状。
李璟赞叹不已,想赏赐金珠宝贝给耿小姐,耿小姐笑道:“在我眼里,金银珠宝不过是一抔雪一滴水,有啥用啊?”
从那以后,耿小姐给李璟握雪成银无数次,银库都满了。
李璟过生日,南海藩国进贡蔷薇水和龙脑浆。蔷薇水香浓清冽,有点后世威士忌的感觉。龙脑香是壮阳圣药,挑一点入酒服用,嘴巴里浓烈的香气好几天都不散。
耿小姐看过后,却说这龙脑浆不是一等品。
她将龙脑用绢帛包裹,悬挂在一个琉璃瓶上面。龙脑点点滴滴透下来,滴进琉璃瓶内。第二天,瓶中有了半瓶透亮如水的龙脑浆,香气阵阵袭来,比加工前的更加浓郁持久。
后来,耿小姐怀孕了,还没到预产期,她就预测晚上要生,让人准备临产用品。
夜半时分,风雷大作,暴雨如骤,皇宫上下人人惊惧不敢冒头。
第二天一早,李璟来探视,耿小姐肚子恢复如初,却不见了孩子。
李璟吓坏了:“娃儿呢?”
耿小姐很淡定地说道:“昨晚我在雷电中产下一子,被天神抢走了!”
李璟吓得一屁股坐地上:“啊?这可咋整呢?”
耿小姐说道:“上天追随天神也好,这辈子,我们是别想见他了。”
从那以后,耿小姐郁郁寡欢,嗜酒如命,道术似乎也渐渐失灵了。李璟悄悄几次到银库查看,还好耿小姐早前变得金银还在。
不久,耿小姐病逝。一代奇女子,毁在庸庸碌碌的混蛋皇帝李璟手里。南唐很快气数已尽,被宋所灭。
宋代马令、陆游分别写了一部史书,书名都叫《南唐书》,书中都记载了耿小姐的事迹,应属史实。不过,耿小姐自称的“北大先生”在书中写作“比邱先生”,似乎佛教味很浓,不知何解。
“北大先生”?(北大毕业的未来人?)
鸟爪子(辐射抑或变异)、未卜先知、握雪成银、为龙脑浆提纯等等,耿小姐像极了从未来穿越到五代的科学家啊!
雷电中产子被掳走,很符合“时空定律”——穿越时空可以,但不能和其他时空的人生下孩子,这样会造成时空紊乱!必须带走!
北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
518、诸葛亮的转世灵童——韦皋的传奇人生
中唐时,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韦皋是个传奇色彩极浓的人物。
据说,韦皋刚满月时,韦府大宴宾客以示庆贺。一个相貌极其丑陋的胡僧不请自来,大咧咧地闯进正厅坐了下来。
韦家家童很是生气,骂道:“这也是你坐的地儿?小爷给你一张草席,到院子里吃剩菜吧!”
胡僧也不生气,安坐庭院中草席上吃喝完,很是淡定地起身道:“把你们家少爷抱出来我看看呗。”
家童还要多嘴,韦大大喝止,他觉得胡僧非比寻常,令奶娘将襁褓中的韦皋抱了出来。
胡僧凑近婴孩,笑道:“久别重逢不亦乐乎?”
婴儿韦皋仿佛听懂了,小眼睛眨了眨,面带微笑。
韦大大震惊了:“小儿才满月,师父怎么说久别重逢呢?”
胡僧道:“天机不可泄露,非尔等凡夫俗子可以理解滴!”
韦大大赶紧令人取来好酒好菜,请胡僧坐上主位,殷勤伺候。
胡僧这才说道:“实不相瞒,令郎乃是诸葛亮转世灵童,亮哥当年跟我有交情,掐指一算,五百一十二年过去了,他都不曾投胎,今日听说他降生于贵府,特来拜望,以解故人挂念之情。”
韦大大傻了:“诸葛亮?转世灵童?那,那不知小儿今生命数如何啊?”
胡僧道:“诸葛武侯当年在蜀地广施恩泽,福报极大。现转世为令郎,必为蜀中统帅,文治武功名垂青史!”
后来,果真如此胡僧所说,韦皋镇守四川屡立战功,曾战胜吐蕃四十八万大军,守蜀二十一年仁善治民,世所景仰。
关于韦皋,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生死恋为后世所乐道。
韦皋未发迹时,曾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姜府做家教,教姜家少爷姜荆宝读书,姜荆宝有个丫鬟名叫玉箫,虽只有十岁,但却生得伶俐可爱,和韦皋相处两年,情愫渐生。
但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韦皋终须离开姜家。和玉箫依依话别时,韦皋将一枚玉指环送给玉箫做定情信物,并相约“短则五年最多七年”,就来迎娶玉箫。
从那以后,玉箫日日在鹦鹉洲守望,五年过去了,七年过去了,韦皋连一点音讯都没有。到了第八年,玉箫绝望了,绝食而死。
姜荆宝感慨不已,将韦皋赠给玉箫的玉环戴在她的中指上,隆重下葬。
韦皋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三十九岁的他出任剑南节度使和西川节度使,成为地方军政大员,权倾西南。
韦皋一到任就审理羁押在监狱里的囚徒,纠正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一个人竟是姜荆宝。
故人重逢把酒言欢,韦皋心中挂念玉箫,但心中有愧不敢问,姜荆宝也不好提及。
姜荆宝冤狱得雪,成了韦皋手下眉州的地方官。
韦皋磨蹭几个月,终于忍不住询问玉箫的事,荆宝不觉泪流满面告知实情。韦皋听罢,既惭且愧,恸哭不已。
荆宝吟起了玉箫留下的《玉环诗》: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韦皋仔细品味着这首诗,不觉更是一阵伤感。于是他就派人到佛殿里大事塑造佛像、誊写佛经、请和尚做法事为玉箫祈福超度,希望她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当时有一个祖道士,据说会招魂。韦皋思念玉箫,请老道发功成全。
果然,玉箫的灵魂出现,她没怪罪韦皋,反倒感谢他一片深情,为她大兴佛事祈福,使她枉死的冤魂马上就能投胎转世了。
韦皋情难自禁大哭起来,玉箫却笑言,十六年后再来相会。
韦皋心里这才稍稍安慰。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韦皋文治武功威震天下,但感情生活并不和谐。
一年寿诞,东川节度使送来一位歌姬,年方二八貌美如花,还是个处女完璧。
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名字也叫玉箫!这玉箫的中指上有一块息肉突出,跟韦皋当年临别时送给玉箫的那枚玉指环一模一样!
韦皋明白了,玉箫真的转世,又重新回到他身边了!
于是,韦皋迎娶玉箫为正妻,虽然地位悬殊老少配,但夫妻感情极为融洽,恩爱有加。
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恍如神仙眷侣羡煞旁人啊!
以上故事出自唐代张读的《宣室志》和范摅的《云溪友议》(另,胡僧说韦皋是诸葛亮转世的故事,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引述)
@偶为堂前客 8232楼 2013-02-11 10:34:00
楼主开帖已经四年头,快三年整了。溢美之词不多说了,一直在看就是最有力的褒奖!祝福楼主新年继续笔耕不辍,事业再登高峰,全家健康,吉祥如意!
愿天下众生皆欢颜!
阿弥陀佛
-----------------------------
哈哈,多谢支持了!
蛇年大吉,朋友们
@雅蜜雅蜜嘿 8239楼 2013-02-11 21:33:00
过年楼主还能更新,真乃奇人也!
反正我就是吃喝玩乐去了,真是佩服!
-----------------------------
哈哈,难得春节休息几天,就更新了,过年好哇
@liulinwestlife 8237楼 2013-02-11 20:16:00
回复第1314楼(作者: @芙蓉锦鸡图 于 2010-05-19 04:35)
作者:ztgbzm 回复日期:2010-3-23 13:25:00 194#
作者:鸵……
==========
发诅咒的原作者死全家
-----------------------------
淡定
@该珍惜的绝不放手 8240楼 2013-02-11 21:39:00
小手一抖,三分到手~
-----------------------------
太懒了吧你
@喀吧喀吧 8244楼 2013-02-12 16:49:00
过年好啊,拜个晚年啦。祝楼主新年大吉,万事如意,佳作成云。来年新书大热,新楼一幢连一幢,幢幢万层。
-----------------------------
哈哈,多谢多谢!
蛇年大吉!
@下弦月之血樱 8247楼 2013-02-14 01:21:00
楼主是原创的还是翻译的?
-----------------------------
你看了吗?
519、飞龙移潭
唐懿宗李漼咸亨九年(公元868年),华阴县城南十几里外,一夜间风雷大作,人见空中有飞龙狂舞,第二天一早晴空万里,一汪潭水陡然出现。
本来,那地儿是在半山腰上,根本没有存水的位置。当晚风暴剧烈,一座小山被闪电硬劈开十几丈的口子,一潭碧波就突现在山口子那儿。奇异的是,周边树木草地一无损伤。碧波中,鱼儿在水草间自在地游着,微风拂来,清波荡漾,让人很难想象这汪潭水是刚刚从天而降的。
长安洛阳的士子豪绅听闻此事,纷纷赶着马车、骑着快马前来观看,愣是生生踏出两条路来。车马络绎不绝,几个月间都热闹非凡。
后来查证,是长安城外灵应台的三娘子潭被龙给转移到这儿来的。
三娘子潭之前也是一大名胜,潭水清澈却不知深浅,据说深秋时分,落叶枯草飘落,还没接触到潭水,就会被飞鸟衔去。
远近传言,说三娘子潭有神效,喝了潭水能养颜美容,很多姑娘小姐太太名媛都来取水祈福,很是虔诚地往潭水里扔些首饰、绢帛、香粉胭脂什么的,扔进去就沉没,即便是潭水清可见底,扔进去那么多东西都没影儿了。
这下可好,三娘子潭竟被整个儿挪到华阴县,以前的善男信女们都改道而来,继续取水祈福。
到了唐僖宗李儇乾符初年(公元874年),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新科进士不信邪,快马而来,也不祈祷,就往潭水里乱扔石块木头。
这下可好,一头巨大无比的鱼从水中跃起,鳞甲雪白熠熠闪光,将石块木头都给激发出来,差点没砸死他们。
紧接着,潭水暴涨,一行人的车马被大水冲走,几个人也差点淹死。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触这霉头,更加虔诚对待潭水了。
唐 康骈《剧谈录》
@网_纹_瓜 8252楼 2013-02-14 20:54:00
还是唐朝的故事好,有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宋代的偏阴弱。貌似和国家的强弱有关
-----------------------------
当然了,时代气质嘛
@yuewsj 8251楼 2013-02-14 19:40:00
这下可好,一头巨大无比的鱼从水中跃起
-------
刚刚看的西游记-降魔篇 开头就这个镜头!好看!
-----------------------------
我也准备去看看
@这回行不 8255楼 2013-02-14 22:21:00
终于追完,怅然若失。
-----------------------------
后面还有呢
520、救人如救己
温州瑞安飞云渡(飞云渡在飞云江下游,渡程有1000来米,从古到今一直是浙闽交通要津)风急浪险,船行于此,乘客无不提心吊胆,常有翻船淹死人的事发生,都称其为鬼门关。
有位富家子,年少时测八字,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三十。家里人自然不信,又找了好几个著名的半仙测,结果说的都一样。
这哥们决定认命,不娶妻不挣钱,带着银子乘一艘船四处闯荡,经常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他想的也明白,反正不到三十就得死了,留着钱干嘛?不如给需要的人一块花。
一日,这哥们行船到飞云渡口,见岸边有位小姑娘暗自垂泪,似乎要跳河自尽的样子。英雄救美之心陡然而起,一跃上岸,劝道:“妹妹正当妙龄,何以寻短见呢?有什么事告诉哥哥,哥替你做主!”
姑娘眼睛一亮,仿佛看见了救命稻草:“我本是做丫鬟的,主人家前不久借了亲戚一副珍珠耳环,当了三十锭银子急用,主人度过难关后赎回耳环,让我给人家送回去,结果,被我不小心在路上弄丢了!老天!这可怎么好啊?大元朝和谐社会,人还不如一副耳环值钱啊!我不跳河能咋地?”
这哥们急道:“你那耳环啥样式?我刚巧捡到一副珍珠耳环,不知道是不是你丢的?不过,你得先说清楚才行。”
姑娘心灵手巧,当场画下耳环的款式。
哥们笑道:“哈哈,巧了,正是我捡到那副!这样吧,天色已晚,你先到我船上歇息一晚,明日我跟你一块去还耳环行不?”
姑娘欣喜不已自然应允。
这哥们也是古道热肠,赶紧把姑娘画的款式图交给下人,连夜找珠宝匠人打造。
第二天,珍珠耳环送到,这哥们交给姑娘,陪她一块物归原主。
后来,耳环主人发觉不大对劲,盘问丫鬟,丫鬟只得如实回答。主人家责怪丫鬟不诚实,还收受陌生人贵重物品,显然是图谋不轨想跟人家当小三,一怒之下,将丫鬟赶出府,逼迫她嫁给了一个剃头匠。
姑娘哭天抹泪之后,也就认命了,好在剃头匠人老实,也就这么凑合过了。剃头匠家就住在飞云渡口,每日丈夫挑担外出剃头,姑娘就到河边偶遇富家子那地方凭吊一番,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啊,后悔没跟那哥们私奔了。
也巧了,姑娘又看见了富家子的船经过,高声呼喊。那哥们和二十八个弟兄挤在船上,正要经过飞云渡,见到这姑娘,哥们也很是惊喜,登了岸打招呼,姑娘非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吃午饭。船上弟兄们不愿等他,这哥们就让他们先行一步,他吃了饭从陆路追赶。
不料,吃午饭那会,飞云渡风云突变波涛汹涌,他那艘船翻了,船上所有人都葬身鱼腹。这哥们连呼好险,当即拜谢姑娘救命之恩。
姑娘却说:“没有哥哥当初救我,妹妹早跳河自杀了。这是哥哥福大命大。”
哥们苦笑道:“福大命大?算命的都说我活不过三十,如今二十九了!”
姑娘心思灵动:“咦,哥哥的劫数莫非跟今日沉船有关?如今灾星已过,哥哥必定长寿多福!”
这姑娘说的没错,这富家子返回故里重拾产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活到八十多才去世。
倘若他当初听算命先生的话后,吃喝玩乐臭得瑟,肯定活不过三十。人的命数,有时候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我不禁想起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我老家河南南阳镇平县有一位处级干部,经商出身赚不少钱,后从政,在当地名气很大。五十九岁要退休时,一位半仙告诉他:一年内有血光之灾!如果想破解灾星,必须玩够一百个处女!
他竟然信以为真了!
他竟然真的去干了!
据说,被他强奸的幼女达到三十六个!东窗事发后,被枪毙了!
禽兽不如的东西终于应验了算命先生的预言!
如果,他听到血光之灾的预言后,修身养性乐善好施,又怎么会被枪毙呢?给他算命的真是要害死他啊!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从猫扑来的狗 8265楼 2013-02-17 08:30:00
大侠,过年好~~~~又见更新,甚是欢喜~~~~~~
-----------------------------
过年好!
蛇年大吉!
521、黄巢的宝藏
元朝时,大宋宗室子弟赵生为躲避灾祸,隐居福建深山,砍柴打猎为生,生活很是艰苦。
一日,赵生在小溪边伐木,忽见一条巨大的白蛇窜了出来,昂头吐信,张着血盆大口要吃他。赵生吓坏了,扔了斧子就跑了。
回到家中犹自惊魂未定,妻子问他咋地了,他如实相告。
喝了点水定了定神,赵生不禁嘀咕道:“早年间听先祖说,白鼠白蛇都是宝物幻化而成的,那条白蛇那叫一个白啊,阳光下只晃我眼睛,会不会是大宋列宗列祖怜悯我穷苦,一时显灵,让白蛇赠我宝贝呢?”
妻子也是大宋官宦人家的后代,颇有些见识,当即表示赞同,要跟着丈夫一起去溪边寻找白蛇。
两口子相互壮着胆,来到小溪边,远远看见白蛇还没离开,它一见二人来,立即跃入水中,逆流而上。
赵氏夫妇紧紧尾随,走不过几百步,白蛇钻进岩洞不见了。赵生在洞口处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年月日以及姓名,仔细一看,竟是当年黄巢暴乱,搜刮天下珍宝的藏宝图!
宝藏分九个洞穴,一一标注详细地点,其中一处洞穴藏着黄金铠甲,价值连城。另外八个洞穴藏着金银珠宝。
赵生到底是天潢贵胄,并不贪婪,只拿了一点金银,就把藏宝石埋了起来,还把宝藏洞穴封闭如初。取来的金银,够小康即可。
赵生穷人乍富,不再辛苦劳作,日日读书饮酒,和妻子花前月下好不畅快。这就引起了邻居的狐疑。邻居家姐夫是官府的捕快,消息传到捕快耳朵里,祸事就到了。
为了掩盖宝藏的秘密,赵生赶紧拿出五锭白金给捕快,捕快贪得无厌,吃喝嫖赌花光之后再度索要,被赵生拒绝。
捕快急了,报知官府。由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再加上他是赵宋后裔,赵生面临灭顶之灾。情急之下保命要紧,赵生将宝藏悉数送给当地一位豪绅,请他代为疏通关系,金银散尽,这才算是灾消难满,安然回家,继续砍柴为生。
这位豪绅也很悲催,元朝官员可不是一般的腐败,加之又是不义之财,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不过一个月,宝藏几乎被各级官员搜刮一空。
福州路总管听闻此事,也心痒难耐,亲自来豪绅家索要。无奈之下,豪绅将黄金铠甲一副送给了这位总管大人。此后,就再也没人惦记这事了。
总管得到黄金铠甲极为珍视,令其妻锁在箱子里,加三把锁,放在床底下。
一天半夜,总管夫妻听到床榻四周有风雨声,即刻惊醒就觉得不妙,从床底下拉出箱子——竟然轻飘飘的!打开安好无损的三把锁头,里面竟然空了!黄金铠甲不翼而飞!
总管哀叹自己福缘浅薄,更兼和妻子结发多年,膝下没有一儿半女,抑郁不已,空留满室金银财货,后撒手人寰。
只有最庸俗的人,才对金钱有无止境的渴望和贪欲。
就像如今的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担心迟早东窗事发,就将子女送到国外,把财产早早转移过去,以为这样就能富贵平安泽被后世?实在是太可笑了!殊不知人生三尺世界难藏?
报应,总会有的!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的确良少 8279楼 2013-02-19 08:32:00
今天我家乡下大雪了!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
瑞雪兆丰年啊
@jshhb5354 8281楼 2013-02-19 12:13:00
楼主过年还更新这么多。。辛苦啦。。。
-----------------------------
就是过年休息才能更新呢,过完年有的忙了
@的确良少 8271楼 2013-02-18 09:33:00
1爱占小便宜,终生难大贵;
经常吃小亏,日久必厚报。
2言语多反复,当防欺诈;
忘恩思小过,定会反戈。
3热情过度,必然有名堂;
严肃有余,切勿敞开心扉。
4开口说大义,临大难必变节;
逢人称兄弟,即深交也平常。
5歉为美德,过歉则防诈;
默为懿行,过默则藏奸。
6揽功而推过,不可同谋共事。
-----------------------------
的确是至理名言
@的确良少 8273楼 2013-02-18 09:44:00
话说黄巢也是个枭雄,可惜功败垂成!可悲,可叹!
-----------------------------
杀人魔王
522、淫妖葛大哥
浙江临海章安镇有个蔡木匠,胆大如斗嗜酒如命,一日在外做活,喝醉了往家赶。背着斧子一摇三晃,经过乱葬岗——东山。
蔡木匠迷迷糊糊,一脚踢着一个棺材,还以为到家了,敲了敲棺材板,笑道:“咦,这么快到家了?这就是我的床啊!”
说完,躺在棺材板上就呼呼大睡起来。
夜半风急,蔡木匠酒醒,一看周围漆黑一片看不见路,就决定接着睡,等天亮再走。
半睡半醒间,就听见一个人高声呼喊,身下棺材内有人答道:“啥事儿啊?大呼小叫的!”
那人笑道:“镇上老张家女儿得了重病,是被后园子里色鬼葛大哥给压的,老张头请来法师捉鬼,咱俩去看看热闹呗!”
棺材里那哥们说道:“你眼睛瘸啊?没看见我来客人了吗?今儿个就不去了。葛大哥这个魂淡道行很深,一般法师捉不住他,回头再去呗!”
对方说:“也对,不把他的根儿断了煲汤喝,也制不住他。成了,再有好玩的事,我再来找你啊!”
蔡木匠惊出一身冷汗,这才明白自己睡在棺材上。趁着天已蒙蒙亮,赶紧起来跑了。
他到老张家大大咧咧地喝道:“我能治你女儿的病!给我弄几坛子好酒就行!”
老张头叹道:“小蔡啊,我看你是想喝酒不要命啊!我女儿是被恶鬼缠身了,昨晚上请来的法师都吓疯了!你,哪儿凉快呆哪儿去吧!”
蔡木匠说:“哟,你还不信我啊?我问你,你后面园子里是不是种葛了?你请好吧!”
蔡木匠拎着斧子就往后院闯,老张头跟着进去,果真有一棵硕大茂盛的葛立在园子里。蔡木匠一斧子将其砍倒,继续深挖,挖出硕大无比的葛根,挥斧砍成几段,竟喷出鲜血来!
随后,将葛根炖了,给张小姐吃下,病就痊愈了。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魇之侠 666楼 2010-04-23 21:28:00
作者:醜的寡毒 回复日期:2010-4-23 19:44:00 665#
作者:魇之侠 回复日期:2010-4-23 17:41:00 663#
儒释道三家争雄,历来如此,前几年到嵩山少林寺玩,导游说过一个故事,说什么元世祖忽必烈时,忽必烈没啥文化,一时脑门热,想知道和尚跟道士哪个厉害,就让丘处机为首的道士到少林寺挑战,总之辩论三天,比武三天,道士败了,丘处机削发为僧,到少林寺当了和尚。......
-----------------------------
@天地有情007 8297楼 2013-02-21 12:47:00
元末释道辩论确有其事,但不是丘处机,是李志常和当时国师八思巴。
-----------------------------
恩,看来是导游瞎说
李志常是不是丘处机的徒弟?
523、宁茵
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有位老秀才名叫宁茵,隐居在南山下的大寮庄。庄如其名潦倒不堪,房屋半塌、院墙颓废,满园长满蒿草,一派萧疏。
宁茵是个秋风钝秀才,住这地方正合适。这天晚上,风清月朗,宁茵一时无聊,在蒿草丛中散步赏月,捋着胡子吟诵几首歪诗聊以自慰。
院外有人叫门,宁茵没好气地说道:“院墙都塌了,你敲什么门啊?这也不是我的祖产,但进无妨!”
说归说,但宁茵还是开了门。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老者,身材伟岸气度不凡,彬彬有礼地说道:“我是桃林村的隐士,名叫斑特,说来惭愧,自称隐士,却并无才学,每日和农夫一道耕种劳作,认得那几个字都快记不得了。今夜月明风清,我在外面溜达,忽听兄台吟诵诗句,真真风雅,远非我等山野粗人可比,冒昧前来叨扰,还望兄台见谅啊!”
一番话说得宁茵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请斑特进来,备下茶点酒食招待。
二人相对而坐,寒暄一阵儿,宁茵问道:“不知道老先生平常做什么研究啊?”
斑特一听就兴奋了,开始拽起文来了:“小时候家境还好,兄弟几个较劲,都拼了命读书。我资质最差,生平就喜欢读三本书。读《春秋》,读到郑国颖考叔和公孙子都在校场比武,不禁热血澎拜;读《史记》,读到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热血继续不停滴澎湃;读《后汉书》,读到光武帝刘秀新野之战,热血澎湃到快爆血管,恨不得马上穿越过去,帮刘秀打天下。三本书三件事,每每细读就激动亢奋,但又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愤恨不已。如今潦倒大半生一事无成,连个婚都没结,更别说后代了。当年徐孺子吊唁郭林宗的母亲,穷困之下只能割一束青草作祭品,幸好郭林宗明白‘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否则,还不得开骂啊?我不敢说自己其人如玉,但真要祭奠故人,恐怕也只能割一束青草聊表心意了。”
宁茵苦笑:“老兄不必伤感,我也一样穷。”
这时,又有人敲门道:“南山将军斑寅求见!”
斑特一听微微变色。
宁茵起身开门相迎,斑寅不愧是将军,相貌魁梧虎虎生风。
斑特无奈,只得起身施礼。
斑寅很不屑地望着斑特,问道:“你我都姓斑,老兄可知斑姓出自何人?”
斑特道:“当年吴太伯南下荆蛮,断发文身,弄得身上斑斑驳驳五彩斑斓,斑姓由此而来。”
斑寅摇头:“错了错了!老兄不知根本。春秋时,楚国令尹斗谷于菟生下来即被遗弃,荒野中被一头母老虎喂养才得以长大成人。老虎身有斑纹,因此,斗谷于菟子孙都以斑为姓。后来,文采飞扬的班婕妤,投笔从戎的班超,都是我家先祖。小弟家世代官居虎贲中郎将,后来因为我过于正直得罪了中央,罢官隐居此地。日日呼啸山林昼伏夜出,好不自在。今晚月色好,在外面逛荡,听到你们在吟诗,心痒难耐,这就进来打扰了。不想,居然遇到同姓兄弟,缘分啊!”
斑寅看见胡床上有副残局,目视斑特道:“棋局未了,我跟老兄对弈一局如何?”
斑特欣然答应。二人相对而坐,对战起来。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下了好久都不分胜负。
宁茵不耐烦了,指点斑特两三招。
斑寅不高兴了:“先生莫非棋中圣手?”
宁茵笑道:“一点皮毛而已,棋道博大精深,我那点道行,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斑寅大笑道:“先生所言见微知著,一语道破我们哥俩身份玄机了。”
宁茵不明其意,一笑了之。
长夜漫漫百无聊赖,宁茵取来鹿肉干和美酒,请二斑吃喝。
斑寅毫不客气,三两口就吃掉了大块鹿肉干,干了一壶酒。
斑特却只喝酒不吃肉,说:“我老了,上牙掉光了,咬不动肉了。”
斑特不但不吃肉,酒量也不行,几杯下肚就晕乎了,不敢再喝了。
斑寅道:“这就甘冽醇香,丝毫不也与当年渑池会上的佳酿了,咱也学学商纣王,喝它个通宵达旦!”
斑特很无奈地说道:“老弟是个有福之人啊,不愧是钟鼎世家将门虎子啊!”
酒过三巡,二斑都有点大了,开始言语争执起来,话里话外透着诡异。
斑特说:“你仗着爪牙之利,苦苦相逼,有劲没劲啊?”
斑寅答道:“你头顶长角牛气冲天,得瑟啥啊?”
斑特又说:“老弟将门虎威,要有个卞庄子在,不把你丫刺死才怪呢!”
斑寅怒道:“你自恃一身蛮力胡搅蛮缠,要有个厨子在,还不把你丫给炖了!”
宁茵见二人动了意气,酒劲上来,一怒之下拿起案上割肉尖刀。喝道:“老宁钢刀在手,两位客人不得争吵,继续喝酒!否则,别怪我慢待了!”
二斑吓坏了,不再吵闹,语气和缓多了。
斑特说道:“曹植诗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好诗啊!”
斑寅对答:“谚语说得好,鹁鸠树上鸣,意在麻子地。”
二斑相对大笑。
宁茵想做和事老,说道:“二位都是大才,又何必伤了和气呢?”
斑寅怒了,咆哮道:“老宁,你是不是眼瞎啊?他还大才呢?自古有班马之才(特指班固、司马迁),没听过班牛之才的!我自幼嗜血,生下来三天就要吃肉,就这爆脾气!更何况这混蛋窃取我的姓氏,有点小才就得瑟,说话带刺,我非治他不行!”
斑特也怒了:“自古以来人人都敬重白眉长者,你看你那德行,脑门长点白毛罢了,就敢这么侮辱人?想治我?你试试看!”
说话就要打起来,宁茵挥了挥手中刀子,二人都胆怯,各自告辞而去。
第二天,宁茵出门,见门外泥泞小路上留下了牛蹄印和老虎踪迹,俯身仔细查看,牛毛、虎毛清晰可辨。
宁茵思量再三,这才恍然大悟,沿着踪迹走了几百步远,见一户人家牛棚里趴着一头老黄牛,头顶生角喘着粗气,酒气熏天。宁茵还想寻找那只老虎,但踪迹进山,杳然不可寻。
宁茵越想越后怕,返回长安居住了。
《史记?张仪列传》:“(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徐孺真名徐稚,字孺子,是一个拒绝高官厚禄的名士却记恩的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家人去世,无论多远他都会去吊唁。这一年,名士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孺照例去吊唁,但他只在郭林宗守墓的住处前放了一束青草就走了。别人都甚为不解,但郭林宗一看便知,说:“《诗经》中有‘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一句,徐稚是在赞美我啊,可惜我的品德不能承当啊!”
《史记?泰伯世家》中,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
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斗谷于菟:(生卒年待考),芈姓,字子文,斗伯比之子;斗邑人(今湖北郧西)。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斗谷于菟因是在农历5月5日生,其母为斗伯比表妹,郧夫人之女,与斗伯比私通生下一子,郧夫人为遮其丑弃于梦泽,郧子于梦泽田猎,见虎方抱一婴儿,喂之以乳,见人亦不畏避,郧子以为神物,后带回郧国命其女抚养。逾年,送其女于楚,与斗伯比成亲。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斗谷于菟。
唐 裴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