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是一载,谢谢朋友们支持。民俗迷信居多,只可当作趣闻读之,生活还是应该积极阳光才好。
问未婚先孕的比较多,需要注意的是民俗中一个孩子只会选一位宿主,那么多人参加婚礼,只要你点不够背,可能性不大。
民俗之年画:
年画绕不过一个人,或者说神,就是甲子太岁杨任。
年画也绕不过一门手艺,或者说法术,就是点睛。
关于他的故事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看封神演义。问题出在传说中只说到他被挖眼后,得道德真君眼填金丹生手,那么他的眼又在哪里呢?眼在手心!而且是画上去的。这就是点眼。
在华夏野史中,点睛时隐时现,而且确在杨家一门。最为普及的就是庙宇神像的开光,也称开混沌,就是给神像点睛的意思,可惜现在许多伪僧道连这个都不知道,空守一尊尸身。
至于点睛怎么做,我们已不可能知晓,但是点睛确有传世不假,天津杨柳青做为年画世家,在明晚期仍持此手艺。这一点,明以前的神像与明以后的在眼部有很大区别。杨家点睛,无论你从神像正面的任何角度瞻仰,神佛的眼睛都始终看着你,摄人心魄。
年画做为点睛的高富帅版,据传起于唐太宗,画尉迟恭、窦建德两位猛将镇守榻侧,方得安寝,而此时工部下属虞部郎中(从五品上,专管山川神鬼之事)就是杨家传人。
唐后,年画随着印刷雕版印刷的发展,发展为版画形势,传入民间,镇守家宅(此时的年画仍作点睛)。现在民间收藏年画极少,就算有幸得一杨家印刷品,在明清就已经是至宝。小生曾经有幸得见尉迟恭门神,果然不负盛名,区区一张尺寸之间的画像,威严非凡,而且作为一张平面画,能做到你从任何角度看它,它的眼神都盯着你,感觉无处藏身,唯有回避。人尤如此,况祸祟乎?
民俗之年画2:
今日求杨门年华镇宅已经无可能,但若家宅不安者有幸得之,可作为镇宅之宝。
如今,在许多乡村农贸市场,年前仍可以买到年画,都是印刷品。人物也是各式各样,从传统的窦建德和尉迟恭到关张,甚至彭大帅、朱老总都有。
挑选年画注意以下几点:
1、红底,红得不正不要,列如水红、朱红,颜色不正反受其害。
2、门神绝对是对数,一人守日,一人守夜。
3、门神眼睛越传神越佳(虽然点睛不再)。
4、门神有坐骑为佳,据传可赶鬼千里。
5、贴门神后,逢年过节需要祭拜,仪式简单,香火即可。菜肴与家主同时,但须先祭拜家人才能开饭。
6、不要买财神类的门神,那不是给你守家的,相反露财。
7、抗日时期死人众多的地方(如南京),可试挂朱老总、彭大帅。
8、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学着日本鬼子挂“福倒了”,我没见过有福的。
提示:有人冒充我用QQ以各种名目骗取钱财,请切记,小生只是记录民俗,从未提供任何有偿服务。
现象之花迷:
8岁左右的孩子,经常会被一种小动物吸引好奇心,最常见的是蝴蝶,你去追它,追不上,你不追了,它又停下来逗你,最终越玩离家越远。而且蹊跷的是常常会被带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去,安然入睡。
一般农村人家要到睡觉才会发现孩子丢了,举家、举村去寻,往往也是在离家很远的山上找到,有睡在树下的、河边草丛的、公园的但无一列外,附近有花。家人去找一定要呼喊全名,否则不会醒。
出现过这样状况的孩子,只要出现一次,那么12周岁以前都会反复出现,找孩子也成了家常便饭。花迷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也不完全是坏事,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很开心,往往长大了也心理健全。
我想,他们被花迷的时候该是开心的。其实我怀疑第一次之后的失踪,已经不是被迷了,而是达成了某种契约主动去寻,就像去找一个关系好的小伙伴。
曾有节目将之解释为花粉的安眠作用,可我想说,是怎么被引到花下才是重点。
禁忌之破魂:
民俗不是独立的,互相之间有很大联系,这也是许多问题无法答复朋友们的原因。例如破魂,我在前面收魂一章就讲到过,也涉及阴桥的内容、掉魂的内容。简单的说,破魂就是你看到了别人的魂魄,只要你说出他的名字,他的魂魄就归主,而你的魂魄,则要顶上。
简单注意以下几点:
夜里梦魇时,见到熟人的面孔,千万不要跟任何人说。
夜里村中有桥的,深夜看见有人坐在桥头哭,不要好奇过去看,更不要跟任何人说你看到或者听到的是谁。
至于遇到黑白衣跟熟人一起走,那更不能说,说了,你就等死吧。
破魂还有一种,深夜单独在野外遇到熟人跟你借东西,千万不要借,最常见男的跟你借火,其实他在借你的魂,你一答应,你就代替他了。(这种情况一般是身上有带护物品的人被收魂时候会出现)
遇到几种情况,当你发现后面有脚步身时候不要扭头看(你一扭头,肩上阳火就灭了,狠容易鬼上身),更不要跑。开始骂脏话,越脏越好,进家前将衣服脱下狠踩,并恶狠狠的转身(记得是转身,不是扭头)怒骂:如敢跟来,此衣即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