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需要积分阅读

英国的天才是牛顿,德国的天才是爱因斯坦,那中国的天才是谁?


综述
    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群星璀璨,他们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在物理学、数学领域,英国的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的物理殿堂;德国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带我们进入宇宙,探索时空和引力的奥秘;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天才,他究竟是谁呢?

牛顿与经典力学
    牛顿在青少年时期,并没有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但是他有个极其重要的品质:爱思考。
    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一种常识,在牛顿以前的几千年间,无人问津,苹果始终是一个苹果,而牛顿,喜爱思考,他没有忽视这个所谓常识,而是提出了疑问:苹果为什么只掉在地上,为什么不往天上掉呢?
    一个疑问打开了牛顿探索科学的道路,也揭开了经典力学发展的帷幕。思考与批判的能力,是科学家精神的基础。

    牛顿的苹果之问没有立刻得到解决,却一直萦绕在牛顿的脑海中。在青少年时期,牛顿有不少小发明: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看似不重要,却为他的科研之路积累了知识和经验。
    成年后的牛顿,几经辗转,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在这里,他学习了笛卡尔、伽利略等近代科学家的理论。17世纪的欧洲,科学领域有了极大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牛顿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研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联系在一起,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主要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构成。
    经典力学的出现,代表着理论自然科学自此诞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因而,称牛顿为天才,实至名归。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出生在德国,父亲本是一个小工厂主,无奈中道败落,母亲是家庭主妇,专心抚养他和妹妹。
    爱因斯坦生活环境,学术氛围并不浓厚,然而,爱因斯坦12岁时接触到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爱上了数学,开始自己钻研高等数学。热爱会让我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爱因斯坦16岁就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后来加入了瑞典国籍。自大学教育开始,他便思考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思考其在光速运动时的矛盾,这为其后来构建一系列高速运动物理理论打下了基础。
    发表《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问世,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后来又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填补了人类在宇宙时空和引力方面的理论缺失,将理论物理的发展,又推进了一大步。

    爱因斯坦的理论及其延伸,许多都还未证实,只是理论上的可证明,比如引力波理论,前几年才证实了。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天才,他们的智慧令人惊叹,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令人尊敬。
    单纯的智商,或许可以让一个人很聪明,但是不会成为被历史、被时代尊敬的人,科学家应有时代担当。我们中国的一位天才,就颇具人文情怀,家国担当,以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中国的绵长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中国天才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元勋,大家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人应该都是钱学森,这是新中国史中不可忘记的名字。
    钱学森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家庭学习氛围比较浓厚, 他的学习之路也顺风顺水,先是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清华大学留美机会,去到大洋彼岸,学习西方的科学。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期间,因为国家贫弱,受到西方学生的歧视,他以实力说话,让这些自诩不凡的学生不敢轻视。理所当然,他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年仅36岁,就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可谓前途光明。
    这时他听说了华罗庚要回国的消息,立刻也申请回国,报效祖国。

    然而他研究的领域是航空,这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美国自然不肯放人。
    钱学森甚至遭到拘禁,一度失语,最后还是他的老师冯·卡门千方百计帮他周旋,周恩来总理用五个美国俘虏来交换,才勉强将钱老接回中国。

    钱学森回国后,立刻扎进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工作中,此时的中国科学界,可谓是一穷二白,缺乏人才,缺乏设备,也没有实验经验。
    本来还有苏联老大哥的引导,谁知,中国和苏联交恶,苏联直接撤走了所有科学家,遗漏的草稿数据,竟然还是错误的。
    但,钱学森没有被难倒,他带领团队,心无旁骛,苦心钻研,因为他深知,没有强有力的军事,中国就没有尊严可言,他不能再看着中国像清王朝一样,任人宰割。终于,我国研发出了两弹一星,震惊世界。

结语: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家的。科学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而服务,应该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而服务,科学从来不是虚无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