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是先果后因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英文化环境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以及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文化导致了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自给自足,文化较保守,而西方国家喜欢探索,文化比较外向。孔子的“谦,恭”以及后来的“孔融让梨”等都体现了中国的求稳好静、谦虚礼让的文化思想。西方的个人本位论强调了以个人利益为主,从个人需要出发。中国强调集体利益,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要有爱国精神和集体精神,之后才能是个人利益。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习惯运用比喻。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而中国人比较委婉,喜欢迂回,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使他们喜欢分析思维,万事一分为二;中国文化侧重综合思维,讲究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家坚持有机联系的整一宇宙观,西方强调专注对事物作本质区别
一、词汇思维上的差别
例子1:“挥金如土” 用英语怎么说?错误表达方式:He spends money like dirt. 正确表达方式:He spends money like water.英语比喻降雨丰富,水多的是;而中国地大物博,土多的是,不值钱。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比喻 “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的表达方式是 "spend money like water" ,在汉语中却是 “挥金如土”。 例子2: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 他老婆醒了。这句话发生的情境是老婆之前晕死过去了。英文表达得很清楚,用的是“back to life”(活过来的意思),而不是wake up. 而中文就用一个笼统的“醒”字来表达,到底是睡醒,还是活过来,没有进行细分。
二、中文主观性强,英文客观性强。
日常交流中,英文对话一般只表达个人的感受,而中文还会加进去个人的判断。比如中国餐馆的服务员问客人“你想吃什么?”,说话人在主观判断对方是吃什么东西,而不是别的需求;而英文则会这样表达“What can I do for you?”,字面意思是我能帮你点什么,更加客观。
或者在公共场合的洗手池旁,中国的标志牌写着“请节约用水”,潜台词是主观地把“少用水”跟“道德”联系起来;而英文只说“please turn off ",只是提醒别人关掉水龙头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道德的暗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西方文化逻辑思维,东方文化跳跃思维。
比如阅读,非常强调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中国文章的意识流,也不同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西方思维必会保持文章形体的逻辑性,每句与上下文都会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或总分、或主次、或并列。所以碰到需要结合上下文的问题,就需通过这种逻辑迅速做出判断,也许有人认为做这种判断多此一举,但在实战中逻辑确实对答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中文的句子组织是松散的,英文的句子结构则非常严谨。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说话可以掐头去尾,每个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基本上“靠猜”。听听这句口语:“他有个儿子,在深圳工作,已经三十岁了了,还没结婚,听说最近找了个女朋友,长得挺好看的,跟他一个单位工作。”
这句话中国人听得清楚啊,这句话不就是说“他有个儿子,(他儿子)在深圳工作,(他儿子)已经三十了,还没结婚。听说最近(他儿子)找了个女朋友,(他儿子女朋友)长得挺好看的,(他儿子女朋友)跟他(儿子)一个单位工作。
但如果让外国人理解这句话肯定会绕的头晕,到底谁在深圳工作?谁三十了没结婚?谁找女朋友了?谁长得好看?谁和谁一个单位?因为用英文说话不是这样的,主语、谓语和关联词一个都不能少,像下面的表达才正确:He has a son who worksin Shenzhen. His son is 30 years old, but has not been married. It's said that his son has made a girlfriend recently. The girl is beautiful and works in thesame company with his son.
英语翻译直接把中文一句话拆分成了四句,还用上了从句和and、but之类的关联词。每个小句子里主语和谓语是什么都交代得很清楚。
五、称呼用语 汉语具体,英语简单
中国人重伦理,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
中国人见面寒暄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被问及这些私事,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这些是他们的secrets。在西方人之间,如果彼此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 "Mrs."。 而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来称呼。如: “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英文中表兄弟堂兄弟姐妹统称为cousin,而中文中却有不同的称呼。英文中叔叔大伯姑父都是uncle,阿姨舅妈婶婶都是aunt。外国亲属关系的称呼很简单,而中国却复杂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相当具体。
六、表达方式 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这点相信许多的中学生及成人学员都有亲身感触,中学时被动语态的语法总是掌握不好,原因就在这。尤其是中英翻译这类题目,除非句子中有明显的“被”,他们会想到用被动语态,不然都是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另外被动语态在使用时,还有特殊的变化,这也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被动表达的又一原因。因为汉语更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而英语则相反,甚至用被动形式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例如:Chinese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中文Chinese是动词speak的承受者。汉语则直接表达为:很多人都说中文。
七、汉语先因后果,英语先果后因
汉语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先说事情发生的由来,再解释后面的结果,英语则喜欢先告诉读者结果,然后用原因修饰这个结果。汉语中会首先想到造成这件事的原因,而英语则先交代事情导致的结果。想一想我们平时上班迟到一般都怎么说?
外面下雨了,所以迟到了I was late because it rained heavily outside.
八、 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
英语中 长句子的特点是一个从句套着一个从句,一个句子里有几十个词汇是很正常不过了。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分析长句子上难度高了点。因为在汉语中,句子多为短句,一个句子中一般不超过三个小短句。
九、英文地点由小到大,时间由小到大
中文 如 我出生在2000年1月1日, 而英文I was born on 1,February in 2000.
中文 我家住在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
英文 I live in modern avenue , industrial park insrict,Suzhou, Jiangsu province.
十、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阅读量: 944
发布于:
修改于:
发布于:
修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