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医的心传
小指月遍览众典籍,都没有发现哪个地方记载有苍耳子走督脉的说法。
便问爷爷,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爷爷听了后,陷入深深的回忆说,这还得从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
关于苍耳子走督脉是一位老道医传给我的。
小指月一震,老道医,从来没有听爷爷讲过啊?
爷爷说,这位老道医性格孤僻,住深山老林,如果人们没有最难治的病,都不敢轻易去找他。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会治病的先生应该人见人喜啊?
老爷爷说,这老道医常年跟麻风病的病人在一起,帮他们治病,解除痛苦。
小指月说,麻风病这可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啊,生病的人最后面目全非,痛苦而死。
老先生接着又说,这老道医善于用一味苍耳子治疗各类疑难杂病,随证加药变化,如有神助。
当时我亲自跟踪了几例镇上的最疑难怪病,众名医结束手,我便领他们入山去找老道医。
老道医每天都专注于炼药,攻克麻风病,对这些常见的疑难怪病,看都不看,这些病人千求万跪,老道医赶却要赶他们下山,他们都不愿意下山,最后实在是真诚感动了他。
这几例病他都用苍耳子治好的。
小指月疑惑地问,都用苍耳子治好,是什么疑难怪病呢?
老先生说,第一例是头风十年,屡治不效。
老道医用苍耳子、天麻、白菊花,一剂知,三剂愈。
小指月一拍手说,妙,苍耳子,按老道医说的走督脉,能把清阳发上头脑,使风寒湿痹痛随汗而解,天麻菊花,能平肝熄风,使眩晕头痛,从前面 肝胆而降,这样督升任降,真是巧妙用方啊!
爷爷又说,第二例病人是个妇人,生完小孩后,周身瘙痒,几年都好不了。
这妇人从来不敢碰酒,一碰酒就痒得更厉害,你想想这老道医给这妇人用什么方呢?
小指月想了想,当然想不出来。
老先生笑笑说,相反相激,就是用酒为药引,把她多年的顽固风疹身痒给祛除了。
小指月跟更有兴趣地问,怎么用酒呢?
老爷爷接着说,这老道医用苍耳子的花叶还有种子等量打粉,每次用酒送服,数日身痒息,以后偶有复痒,用这种办法,很快治好。
小指月意犹未尽说,还有呢?
老先生吸了一口旱烟说,还有第三例,最顽固的恶毒疔疮,十多年了,反反复复,百药乏效。
这老道医居然只用苍耳子一味,单刀直入,把恶毒疔疮,连根拔除。
小指月急着问,怎么单味苍耳子能把恶毒疔疮拔出呢?
老先生接着说,用苍耳子炒过后打粉,并用黄酒冲服,然后外面用鸡蛋清涂抹疔疮,这样内外一起用力,疔疮连根拔起,不复发作。
小指月说,还有呢?
老先生笑笑说,还有好几个以后再慢慢跟你讲。
小指月意犹未尽地问,难道这样就完了吗?
老先生接着说,还没有,当时我亲眼看到效果这么好,于是跑到山里,想败老道医为师,虚心求教。
想不到老道医说,他从不收弟子。
叫我收起这份心,赶快下山去吧!
我当时就想,他刚开始不是说吗,不治病,但最后病人一直坚持在那里等,他也不得不治病,天底下没有真诚感动不了的事情,如果你感动不了,说明你真诚还没有做到位。
于是我就在门外一直等老道医的回复,一天两天三天,老道医理都没理,还拿扫帚赶我下山去,说我影响他钻研医理药物。
第四天我还是没走,天下起大雨,淋了我一身,那时我又饿又冷,真的很想下山去了,当时老道医走出门外来,跟我说,小伙子你回去后好好研究苍耳子吧,去想想苍耳子为什么走督脉,研究下如何通过调督脉而治诸病,将来或许在医道上有点成就。
收完后老道医飘然而去,我想可能这个师徒缘分就到此为止吧,因此也只好慢慢下山去了。
小指月恍然大悟说,原来苍耳子走督脉,是出自老道医之口啊,原来爷爷治疑难杂病从督脉论治的思想,也是从这里参悟出来的啊!
老爷爷笑笑说,人体脑顶清阳只要充足,三花能聚顶,即使得了病,也不至于太重,所以后来我也翻阅了道藏,阅读了很多道医的典籍,发现真正道医的心传,都离不开这一句话,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这也是为何这老道医用了苍耳子走督脉,还要用酒发阳气的道理,你以后再慢慢临床实践,还要用身体去内证,或许能够挖掘出更多道医的宝库。
本来这番话我想到你长大后再跟你慢慢讲的,但今天既然问到了,也就先给你说说吧!
中国传统的医术之所以自汉唐以来,不断走下坡路,那是因为大家都重视偏方效验,而忽视医理钻研,更忽视了医道的体证,真的医道不是用口说的,而是用身体去行证出来的。
那些巅峰的道医们,比如孙思邈、陶弘景、华佗、葛洪,没有一个不是医道双修,事理圆融,知行合一的。
他们既重视自身内在的修炼,也重视外在药物的使用,两方面都不可废一。
这样医学攀登起来,就会不断前进,不断高升。
所以你想要走一条传统的中医之路,除了把道德跟技术并在一起,同修共练外,再无其他。
故曰:道非术不行,术非道不远。
爷爷随后又说道,指月啊,以后不要只钻进医书古籍堆中,要多去体会人间的道德,世事洞明皆医理,人情练达即药物。
指月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医道最后要借医术来修道修德,道医是要借道德来行医用术,体证医学。
《本草汇言》曰,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三两,天麻、白菊花各三钱。
《圣惠方》曰,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微末,以酒送服。
《经验广集》曰,治疔疮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除。
小指月遍览众典籍,都没有发现哪个地方记载有苍耳子走督脉的说法。
便问爷爷,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爷爷听了后,陷入深深的回忆说,这还得从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
关于苍耳子走督脉是一位老道医传给我的。
小指月一震,老道医,从来没有听爷爷讲过啊?
爷爷说,这位老道医性格孤僻,住深山老林,如果人们没有最难治的病,都不敢轻易去找他。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会治病的先生应该人见人喜啊?
老爷爷说,这老道医常年跟麻风病的病人在一起,帮他们治病,解除痛苦。
小指月说,麻风病这可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啊,生病的人最后面目全非,痛苦而死。
老先生接着又说,这老道医善于用一味苍耳子治疗各类疑难杂病,随证加药变化,如有神助。
当时我亲自跟踪了几例镇上的最疑难怪病,众名医结束手,我便领他们入山去找老道医。
老道医每天都专注于炼药,攻克麻风病,对这些常见的疑难怪病,看都不看,这些病人千求万跪,老道医赶却要赶他们下山,他们都不愿意下山,最后实在是真诚感动了他。
这几例病他都用苍耳子治好的。
小指月疑惑地问,都用苍耳子治好,是什么疑难怪病呢?
老先生说,第一例是头风十年,屡治不效。
老道医用苍耳子、天麻、白菊花,一剂知,三剂愈。
小指月一拍手说,妙,苍耳子,按老道医说的走督脉,能把清阳发上头脑,使风寒湿痹痛随汗而解,天麻菊花,能平肝熄风,使眩晕头痛,从前面 肝胆而降,这样督升任降,真是巧妙用方啊!
爷爷又说,第二例病人是个妇人,生完小孩后,周身瘙痒,几年都好不了。
这妇人从来不敢碰酒,一碰酒就痒得更厉害,你想想这老道医给这妇人用什么方呢?
小指月想了想,当然想不出来。
老先生笑笑说,相反相激,就是用酒为药引,把她多年的顽固风疹身痒给祛除了。
小指月跟更有兴趣地问,怎么用酒呢?
老爷爷接着说,这老道医用苍耳子的花叶还有种子等量打粉,每次用酒送服,数日身痒息,以后偶有复痒,用这种办法,很快治好。
小指月意犹未尽说,还有呢?
老先生吸了一口旱烟说,还有第三例,最顽固的恶毒疔疮,十多年了,反反复复,百药乏效。
这老道医居然只用苍耳子一味,单刀直入,把恶毒疔疮,连根拔除。
小指月急着问,怎么单味苍耳子能把恶毒疔疮拔出呢?
老先生接着说,用苍耳子炒过后打粉,并用黄酒冲服,然后外面用鸡蛋清涂抹疔疮,这样内外一起用力,疔疮连根拔起,不复发作。
小指月说,还有呢?
老先生笑笑说,还有好几个以后再慢慢跟你讲。
小指月意犹未尽地问,难道这样就完了吗?
老先生接着说,还没有,当时我亲眼看到效果这么好,于是跑到山里,想败老道医为师,虚心求教。
想不到老道医说,他从不收弟子。
叫我收起这份心,赶快下山去吧!
我当时就想,他刚开始不是说吗,不治病,但最后病人一直坚持在那里等,他也不得不治病,天底下没有真诚感动不了的事情,如果你感动不了,说明你真诚还没有做到位。
于是我就在门外一直等老道医的回复,一天两天三天,老道医理都没理,还拿扫帚赶我下山去,说我影响他钻研医理药物。
第四天我还是没走,天下起大雨,淋了我一身,那时我又饿又冷,真的很想下山去了,当时老道医走出门外来,跟我说,小伙子你回去后好好研究苍耳子吧,去想想苍耳子为什么走督脉,研究下如何通过调督脉而治诸病,将来或许在医道上有点成就。
收完后老道医飘然而去,我想可能这个师徒缘分就到此为止吧,因此也只好慢慢下山去了。
小指月恍然大悟说,原来苍耳子走督脉,是出自老道医之口啊,原来爷爷治疑难杂病从督脉论治的思想,也是从这里参悟出来的啊!
老爷爷笑笑说,人体脑顶清阳只要充足,三花能聚顶,即使得了病,也不至于太重,所以后来我也翻阅了道藏,阅读了很多道医的典籍,发现真正道医的心传,都离不开这一句话,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这也是为何这老道医用了苍耳子走督脉,还要用酒发阳气的道理,你以后再慢慢临床实践,还要用身体去内证,或许能够挖掘出更多道医的宝库。
本来这番话我想到你长大后再跟你慢慢讲的,但今天既然问到了,也就先给你说说吧!
中国传统的医术之所以自汉唐以来,不断走下坡路,那是因为大家都重视偏方效验,而忽视医理钻研,更忽视了医道的体证,真的医道不是用口说的,而是用身体去行证出来的。
那些巅峰的道医们,比如孙思邈、陶弘景、华佗、葛洪,没有一个不是医道双修,事理圆融,知行合一的。
他们既重视自身内在的修炼,也重视外在药物的使用,两方面都不可废一。
这样医学攀登起来,就会不断前进,不断高升。
所以你想要走一条传统的中医之路,除了把道德跟技术并在一起,同修共练外,再无其他。
故曰:道非术不行,术非道不远。
爷爷随后又说道,指月啊,以后不要只钻进医书古籍堆中,要多去体会人间的道德,世事洞明皆医理,人情练达即药物。
指月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医道最后要借医术来修道修德,道医是要借道德来行医用术,体证医学。
《本草汇言》曰,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三两,天麻、白菊花各三钱。
《圣惠方》曰,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微末,以酒送服。
《经验广集》曰,治疔疮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