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脉道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
  ......


  《濒湖脉学》二十八种脉象,虽然小指月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但始终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今天一个妇人过来,她拿着检查报告单说,大夫,我又贫血又头痛,医生说我脑供血不足,血管紧张性头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指月摸了摸脉,老先生也参考一下检查报告,对于医院的检查报告,老先生从来都不会拒绝。
  小指月曾经问爷爷说,我们传统中医把脉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看各种报告单呢?
  老先生笑笑说,检查报告单也是一种反应病人体内病机的一种形式,可参考,但不可执着。


  可以作为前后治疗对照,也可以作为某些辨证论治的依据,比如病人贫血,你就可以知道他脾胃气血生化功能减退。
  病人血管紧张性头痛,你再摸她脉,带点沉紧偏细,就知道她身体有寒凝肝郁。


  中西医之间完全可以在某个层面上相互汇通的,你要懂得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那这样就可以用检验报告单,而不会被检验报告单所迷。


  小指月摸完脉后,还是有点糊涂,他说,爷爷这个脉怎么又细又紧,重按下去,还没有什么力?
  一下子这么多信息,该如何遣方用药呢?
  老爷爷一摸完脉,就非常有针对性地问,你是不是平时手脚都凉,腰痛呢?


  这妇人见老先生一语中的,点了点头说,是啊,而且这手也痛,冬天脚睡不暖,手容易长冻疮。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不单妇人一愣,小指月更是一愣,爷爷看病,怎么看得这么快,一问问到电子上,药方就问出来了。
  我按照十问歌循规蹈矩地问一大堆,都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信息越大,越是复杂,人就越迷惑,不知道怎么抓主证。


  爷爷却只需要病人几个症状点头,方子就出来。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我也要学你这种问两句话,就可以开放的本事。
  老先生笑笑说,这两句话,是几十年的功底啊,一辈子的经验,等你经历过无数案例后,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到那时病人一个脉象出来,他身体是怎么回事,都写在脉里头,你就可以读懂脉药精微。


  小指月听后,才觉得医道没有捷径,不是说爷爷用口授言语传就可以传下来的,医道是言语道断,心行灭处的东西,爷爷曾经说,医道至精至微,真正的医道精微非关文字,天地之间在没有存在文字前,就存在医道,后人所有书籍文字都只是渡河舟楫,登山阶梯,指月之手,可以借用,不可以执着。


  这时连妇人都惊讶地问老先生说,为什么先生断病如此精准,用药如此到位呢?这些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先生真诚地说,来自于精准的判断力。


  妇人又问,那精准的判断力来自于哪里呢?
  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来自于多年经验的积累。


  妇人又问,那多年经验的积累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呢?
  老先生又真诚地说,是从无数错误的判断之中吸取教训得来的。


  虽然老先生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却在小指月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言语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小指月的智慧一下子又打开来了,他好像看到了将来自己如何在医路上不断地走下去。


  几剂药下去,妇人头痛手凉症状大减,再来复诊时,脉象已经起来不少,那种细而无力带紧之象缓解了,变得缓和有些力道了。
  老先生说,效不更方,再守几剂,以后冬天脚都没那么凉,手也不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便再次向爷爷请教脉道。


  爷爷说,脉法千般万种,最后都要指归阴阳,不根于虚静者,便为旁门,不归于简易者,即是邪术。大道至简,医道虽繁,然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小指月对阴阳始终摸不透,于是再次请问爷爷,何为脉之阴阳,爷爷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脉大脉小,脉细脉洪,可以得知病人阴血如何。


  无形的脉力强弱,可以辨明病人的阳气如何。
  你看这妇人刚开始时脉细欲绝,脉细者血不足也,故贫血,欲绝者阳气不够,重按无力,乃阳气鼓动力量不足,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上头故头痛,阳主温煦,阳气不达四末,故四肢冷,容易犯冻疮。


  小指月听后,领悟道,难怪爷爷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面用桂枝、细辛、生姜之类,强大阳气治疗脉道力量不够,用当归、白芍、大枣、甘草之类补充阴血,使阴血充足,脉道细小之象变得宽大。


  这样阴阳相配,直接对治脉道阴阳不足,所以几剂药下去,病人脉势马上改变,身体立即好转。
  爷爷也想不到小指月反应这么快,这都是小指月长期琢磨,反复参究才得出来的一些感悟,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爷爷点破再多,小指月也难以领悟啊!


  然后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治疗头痛如神,细辛气清而不浊,善于降浊气而升清气,一派阳刚之象,令清阳出上窍。若寒痹阳虚头痛腰痛肢节痛者,非此物不能治。


  如果脉细而无力者,可以用它来鼓动脉力,但细辛味辛而力散,必佐以补血养阴之药,使脉道宽敞,这样气得血养,则不散矣,此仲圣创当归四逆汤治脉细欲绝之宗旨也。


  从此小指月懂得凭脉用汤方,加减变化药物,懂得用阴阳之道来直接读懂古人创方的心传。
  辛以润之通秘结


  一位老汉自己久病成医,经常大便秘结,就搞几片大黄来,一泡茶,马上通了,所以每次他吃了煎炸烧烤,导致肠中便秘,腑气不通,数日不来大便。


  他早已把家里准备的一大袋大黄,拿几片来泡泡茶,当天喝当天就通了。
  越吃到后来,大黄要放得越多片才有效果,到最后这老汉,居然发现不吃辛辣烧烤,没有大黄,大便也照样下不来。


  他就是慌神了,如果每次大便都要靠大黄来泻,那人还得了,这次吃了大黄也泻不下大便,六七天没来大便,让他心急火燎,马上去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一摸这脉,跟小指月说,这就是久用苦寒之药,把实证泻成虚证脉沉紧,里积不通,外寒束缚,肠道动力都让大黄泻亏了。


  这老汉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医,有点小聪明,刚开始沾沾自喜,想不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哪有靠大黄长期来排便的呢?药不是饭,怎么可以经常吃呢?


  无邪可泻,必泻正气。
  正气一亏,肠道麻痹。


  老汉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你以后要少吃荤多吃素,阳光底下常散步。


  不要吃了煎炸烧烤,就卧在那里看电视,这样肠子怎么能动呢?
  老汉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最喜欢干的,吃着烧烤瓜子,然后喝喝啤酒,便看一个晚上的电视。


  这样的不良习惯,必然导致蹲在厕所里排不出大便,即使通了也排不畅。
  小指月问,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用寒凉药过度导致的问题,要靠温通的药来挽回。


  但病人肠中有食积,肠道动力又不足,虚实寒热又错杂,可以寒温并用。
  于是叫这老汉在大黄的基础上再加进5克细辛,老汉看了后说,就加多一点这东西,管用吗?
  老先生笑笑说,导火线只要一点就管用,不需要多。


  这老汉只吃了一剂,大便马上畅通无阻,肠道好像一下子给细辛这条导火线炸通开来了。
  小指月不解此为,爷爷怎么细辛能通大便呢?
  老先生笑笑说,不是细辛通了大便,而是细辛能够气盛味烈,疏散上下气机风邪,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上可以达巅顶,通利耳目,开发七窍,中可以宣散郁结,旁可以达四肢百骸,下可以钻通肠腑瘀滞,所以细辛内宣脉络而疏通百节,外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凡脏腑寒凝壅滞之象,皆可以辛通开来,把身体津液带到需要的地方去,这在古籍上称之为辛以润之的道理。
  小指月第一辛以润之,豁然开朗,他原以为酸甘滋腻之品,才可以润泽津液,想不到辛也可以润,他又有点不解。


  老先生叫小指月去看冬天的树木跟夏天树木对你,为何冬天那么多水下去,树木还是干枯,夏天太阳那么烈,树木都那么滋润?
  小指月一拍大脑说,我明白了,用酸甘滋养之品,是补其体,用辛温宣散之品是助其用,这细辛就像阳光,可以把水分带到各个地方出去,可以气化周身津液,带到脏腑最需要的地方去。


  所以辛只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雄烈之气,把津液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同样津液不足,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真的津液不足,那就要用白芍、生地、当归来滋阴,可以润肠通便。


  如果是身体津液不会不足,而是寒痹太过,阳气敷布功能减退,这时津液就像冰疙瘩一样,板结不能很好流通,就会显得相对不足,这时补津液都没用,用辛散的办法,令阳动冰消,津液流通,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
  大便秘结,久用寒凉通泻之品,反而加重的,这是寒秘。
  导致身体有津液都滋润不了,这时肠道就处于呆滞板结状态。


  所以用少量的细辛,可以使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这样肠道得到动力跟津液,通降功能马上加强。
  所以大黄有细辛在前面开路,那泻下功用就更厉害。
  故治疗老年人冷秘风秘,常可加进少量的细辛于辩证方中加强辛润通腑之功。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竹篱茅舍门外传来娃子的啼哭声,小指月一打开门,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小娃子,小娃子哭得让人担忧,没完没了。


  小指月把他们母子俩领导诊台前,老爷爷问,怎么回事呢?
  这母亲担忧地说,前两天,我而发烧后,又拉肚子,满嘴巴都是烂口疮,不肯吃饭,痛得哭闹不止,连吃药都没办法。


  爷孙俩相互对望了一下,小指月搔搔脑袋,这该咋搞,小孩子不吃药怎么治病呢?
  老爷爷笑笑说,既然里面吃不了,我们可以考虑从外面用啊。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没错,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
  想通后,小指月就把娃子虎口掰开来,这是小孩子常见的小儿虎口指诊法。


  小孩子的诊断三岁以内,用望虎口指纹,更能司外揣内,因为小孩纯阳之体非常通透,而且三岁以内,都不太好搭脉。所以这种小儿指诊法,就成为诊断儿科常见病的一种很好的中医方式。

  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及邪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
  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
  色紫红者,多为热证;


  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
  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
  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
  过风关至气管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
  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
  ......


  这娃子指纹明显红中带紫,体内有热。
  这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看出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为什么有热呢?


  为什么会发口疮呢?
  小指月说,难道是火郁发之?


  老先生接着说,先是风寒感冒,毛孔闭塞,然后高烧,体内有郁热,想要借口疮来透热外出。
  所以这种外寒裹住浮火的状态,在治疗时,一要懂得透散外寒,二要懂得引火归元,不能让火发得太厉害。


  那用什么呢?
  小指月说,用敷肚脐法吧,既可以避免吃药的麻烦,也可以引火归元,打开毛巧。
  老爷爷点了点头说,那就用细辛粉醋调敷肚脐吧。


  于是小指月便把细辛粉包了五小包,叫这母亲回去后调点米醋,敷在小娃子肚脐眼上,可以用风湿膏在外面固定住。
  这母亲五包药都没用完,只用了三天三包,小孩子就不闹了,口疮也慢慢收下去,不太想吃饭的也能吃了,拉肚子自然就消失了,真是一句而多得啊!


  小指月打开《卫生家宝方》,里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帖脐上。


  真是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啊!
  然后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到:


  小儿不方便吃药,口疮糜烂,可以用细辛醋调,外敷肚脐,如果小儿高热或者泄泻后,满口疮疡糜烂,不肯饮食,哭闹不止的,用这外敷肚脐法,效果明显。
  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小孩子的口疮可以用敷脐法来治疗,因为小孩子纯阳之体,身体通透,肌表吸收药物也强,而细辛更是辛味之极者,无处不到,所以容易见效。


  如果是大人严重的口疮怎么办?
  有个大叔严重口疮溃疡,痛到嘴都不能张,饭都难以吃。


  老先生看病总是缓悠悠,不直接跟他谈病,而是问他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这大叔说,喜欢喝酒,然后搞点油炸花生来做下酒物,每天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老先生问小指月,这脉象如何?
  小指月说,脉沉数,是有郁火。


  老先生又说,你这病以后要少吃这东西了,这脏腑积热很重啊!大便都不太通!
  这大叔点了点头说,是啊,经常两三天都不上厕所,去上厕所了也拉不干净。


  老爷爷接着说,你天天吃这些油炸跟酒,粘糊糊的东西,都黏在肠道上,怎么下得来呢?要少吃荤,多吃素,你们喝酒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少吃青或不吃青菜,长期少吃青菜或不吃青菜的人,口疮就佷容易溃烂上火。


  这时大叔点了点头说,难怪我这口疮好了又发。
  老先生说,将来少喝酒,多吃青菜,少吃烧烤,多吃清淡,就不发了。


  这大叔点了点头,其实病人都知道自己的不良习惯,但就是控制不住,就像自己的疮疤自己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要去挤那痤疮,搞得血肉模糊,身心不舒。


  老先生又说,像这种寒热不调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之类,该用啥药啊?
  小指月马上会意道,寒温并用,用《本草纲目》的兼金散,即细辛配黄连。


  老先生点了点头受,细辛升散,无处不到,祛风止痛,能发散郁火,引黄连直达病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黄连清心经之热火,败毒下行,能直折疮火上炎。就这两味药,便可。


  小指月接着问,那剂量如何呢?
  老先生说,一般的等分打粉,如果寒痛厉害的,细辛量可以大于黄连,热痛厉害的黄连量可以大于细辛。


  这样不管牙龈肿痛,口疮溃疡等各类痛症,都可以随手用之。
  这大叔回去后,就把酒跟油炸花生米停掉了,然后吃这兼金散,三剂过后,满口的疮痛减轻,再服两剂,溃疡面完全愈合。


  这次大叔用的是内外兼治法,所以取消才那么快。
  原来小指月给他包了两分,一分是内服没有打粉的,一分是把兼金散打成粉末,用蜂蜜调了外擦疮口,直接作用病所,黄连配细辛,一寒一热,一苦寒直折上炎火势,一辛散发越肌表郁滞,共同起到清火止痛,开郁散热的效果。


  然后小指月打开本草纲目,找到兼金散,把它抄在小笔记本上:


  黄连配细辛,名曰兼金散,专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李时珍曰,此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盛之害也。
  11、藁本



  藁本汤于腹泻
  这些年头由于冰箱、防腐剂盛行,所以很多人都能够在一年四季里头吃到各种各样的生冷瓜果。


  他们以为这是条件好,是一种幸福,其实从中医看来,这也是一种健康杀手。
  为什么这样说呢?
  秋冬之际,有个富翁的娃子,吃了几天冰冻西瓜,就一直拉肚子,头顶痛,屡治不效,一直缠缠绵绵,拖了半个多月。


  小孩子都没精打采,神疲乏力,像蔫了的禾苗一样,因为拉肚子泻的是大量的津液啊,津液大量流失,那人马上就蔫下来。
  所以很多娃子由于长期泄泻,导致颈脖子都歪了。


  富翁请了最好的医生,又是止痛药,又是止泻药,怎么止来止去都止不住,难道病重不治,还是药轻不效呢?这名医也没有少请啊!
  没办法,只好敲开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一看,这娃子神色晄白,舌苔白腻,完全不像富翁家的孩子,倒像贫苦家人,没什么东西吃的样子,养得瘦骨嶙峋,看来物质条件好,并不代表就能把身体养好。
  老先生问,以前吃什么泻成这样呢?
  富翁说,吃了几天冰冻西瓜。


  老先生摇了摇头说,现在人们少了健康常识,不知道反季节的瓜果对人是弊大于利啊!
  你们看西瓜夏天长,你到秋冬天来吃,都冰冻了好几个月,这样你是在吃西瓜,还是在吃冰块呢?
  又不知道用了多少防腐剂,你是在吃水果,还是在吃防腐剂。


  再加上中医认为,非其时而有其气,邪气也!
  你不是这个时节出产盛产的,那就不是罪符合你身体需要。
  《黄帝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


  以后要吃顺季节的食物,这样身体才养得好。
  不是说越贵的东西越好,对身体健康真正有帮助的东西,是不论贵贱的。


  你们看,现在白菜萝卜上市,地瓜也有,这些远比西瓜能帮助人,你们为什么又健康又便宜的食物不选择,偏偏选择又贵又不健康的食物,吃出病来呢?
  富翁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才知道自己家中,完全没有健康的饮食观,只知道人云亦云,市场上哪个东西最新鲜最贵就去买来给孩子吃,难怪孩子养得病怏怏,还不如那些穷人家的娃子呢!


  这时老先生知道这健康知识都普及出去了,这才谈到如何用药治病,这是老先生治病的风格,未论用药,先论养生,养生是治其病的来源,用药只是治其病的去路,如果你不堵住病的来源,你再会用药去给邪以出路,都没完没了。


  这样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有哪味药既可以生阳止泻,又可以治巅顶头痛呢?
  小指月心中早已了然,笑笑说,唯藁本能上达巅顶,下治胃肠,升阳止泻,祛风解表。
  巅顶痛,非此物不能除。


  老先生点点头说,那就用藁本汤吧!
  果然一剂知,二剂愈。


  然后小指月马上再小笔记本上写道:


  《本草汇言》曰,藁本上通巅顶,下达胃肠。
  《神农本草经》曰,藁本主腹中痛,除头风痛。
  《邵氏见闻录》曰,夏英公病泄,太医以虚治不效,霍翁曰,风客于胃也,饮以藁本汤而止,盖藁本能祛风湿故耳!
  乡村医生的疑惑


  有个乡村医生,带着老先生的一张处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乡村医生说,我不是来看病的,我是来向老先生请教的。
  老先生说,请教不敢当,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乡村医生便拿出小指月书写的一张方子说,为何那个子宫肌瘤的妇人,阴中肿痛,我给她用桂枝茯苓丸,效果就不太好,你给她用效果就好?
  小指月一看,那方子,说这方子里头是桂枝茯苓丸加了一味藁本啊,爷爷。


  乡村医生说,藁本有治疗肌瘤的作用吗?能够活血化瘀消肿吗?
  老先生摇摇头,乡村医生又问,那为何我用三棱、莪术去破瘀攻坚,都没攻下来,你用这轻轻的藁本风药,就能够起到效果。


  老先生说,止痛不一定要活血,消瘤不一定要攻坚。
  乡村医生思维定势,以为活血攻坚是治瘤大法,他不知道为何在子宫肌瘤里头要用藁本?
  这时小指月把《神农本草经》翻开来,找到藁本那一条,藁本主妇人疝瘕吗,阴中寒肿痛,腹中痛,除头风痛。


  乡村医生看了后说,这除头风痛可以理解,这巅顶头风痛,非藁本不能除。
  但这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就不好理解,藁本不是上达巅顶的吗?怎么能够下入子宫呢?
  老先生说,这个女的是不是坐在办公室,空调脚下,而且还穿裙子,喝冷饮水果呢?
  这乡村医生点了点头。


  老先生又问,这女的你摸她脉象,是不是带点浮紧,平时容易怕风头痛呢?
  这乡村医生又点了点头。
  老先生又说,子宫肌瘤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指月引《黄帝内经》的条文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老先生又问,寒邪伤到哪条经络,最容易由表及里,导致积块生成呢?
  乡村医生说,这子宫胞宫属于肾所主,肾与膀胱相表里,应该是膀胱经受寒,足太阳膀胱主表,所以肾的气化不行,才停留积块。


  老先生笑笑说,你自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
  乡村医生还有点转不过头来说,我怎么还不清楚啊?
  老先生笑笑说,藁本顾名思义,乃草木能抵达人体最高处巅顶,所以他善入人体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主表,子宫属于里,空调从表约束毛窍,穿裙子,腰脚受凉,从下往上收引血脉,加之冷饮水果,从上往下,最重都聚到小腹中去,让子宫收缩,排瘀不畅。


  所以活血逐瘀,是治其疾病已成,疏散太阳经表寒,不再吃生冷,原理空调裙子,是治其疾病之将生。
  治病应该令已成者消去,令将生者不生。


  这乡村医生听了后,谜团顿消,说,老先生真是慧眼独到,我从未想过从源头上去治疗此病,只想到有肌瘤就是瘀血凝滞,就要破瘀消瘤,殊不知源头寒凝气滞,你不断地消瘤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它寒主收引,凝滞气血,成为包块的速度啊!


  老先生笑了笑说,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你就不拘泥于用藁本了。像太阳经风药的羌活、独活,你用上去也有效果,也没错,然后你再去读《神农本草经》为什么独活那下面,也写着主风寒所击,女子疝瘕呢?
  这女子子宫肌瘤疝瘕跟风寒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人们大都见瘤治瘤,不去考虑瘤子背后形成的真正原因呢?


  你看古籍上用最传统的中医思想来看这女子疝瘕跟风寒是分不开的,所以用风药来治疗女子疝瘕,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人体膀胱经毛窍肌表一打开,子宫留结的瘀滞之气就佷容易下来。


  你们懂得什么叫做诸症当先解表的道理吗?
  为何说《伤寒论》里头的很多经典名方,非独为伤寒所设,各类疑难杂病也可以因此而得治。


  现在人之所以越来越用不好中医,是因为大家都跟传统中医的这种朴素的思维分离开了。
  小指月听了后,也大受启发,难怪爷爷用藁本治子宫肌瘤,腹中寒痛,原来妇人经常伤风冷头痛,乃太阳膀胱经气化不利,所以水饮积聚内停,这时下手病上取,不看积快看气化,不攻肌瘤而驱寒,这样寒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往外散,经脉自动松开舒解,浮紧之脉象一消除,不单积血容易排出,腹中疼痛一下子也消失了。


  这乡村医生点了点头说,看来我多要向老先生学习学习养生之术,只有懂养生,才知道疾病从哪里来的,才知道如何帮病人截断扭转。
  不然只在药物学上钻牛角尖,转圈子,再怎么用功,也是治疾病之去路,也治不了疾病之来源。


  之所以老先生能够治愈平常医生难以治愈的疾病,既在于老先生独具慧眼,用药巧妙,更在于老先生知道这病是怎么得的。
  然后这乡村医生再次拜服,说下次又疑惑,必当再次登门拜访,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小指月然后再小笔记本上记到:


  见病知源很重要,未议药,先议病,不知道疾病怎么来的,就很难把疾病根除。藁本治腹中肌瘤腹中痛,不是去化瘤止痛,而是去提高膀胱经气化,使寒气散开,经脉疏通,疼痛自止。


  《本草正义》曰,藁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痛,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升为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已,疝瘕可除。
  而阴虚内热,肝络结滞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
  @霹雳啤梨 448楼 2014-06-16 21:08:00
  你好楼主!我想转到豆瓣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好吗?
  -----------------------------
  这本身是中医普及帖,欢迎更多人转载传播!
  去头屑止头痒,藁本白芷汤

  有个小伙子不太讲卫生,邋邋遢遢,又喜欢吃肥甘厚腻的东西,经常吃宵夜,搞得脸部流油,阴囊潮湿,甚至整个头部都经常发痒,一搔头屑就一大片一大片掉下来。


  人家看到他都敬而远之,这小伙子因此很郁闷。
  无奈之下,就要找医生来把头屑治治。


  老先生跟他说,小伙子,卫生不是靠医生,要靠你自己。
  药可以把你头屑洗掉,不能把你邋遢的习惯洗掉。


  邋遢的习惯不改,头屑洗掉了,它又会再来。
  这小伙子听了后,才知道不是全凭医生能够解决掉自己的毛病,还得三分治,七分养。


  老先生说,要少吃荤多吃素,这头屑是身体的浊阴,浊阴太盛,导致清阳不出上窍,浊阴降不下来,所以整个头面都是垢积。
  以后脂肪也偏高,头发也容易脱掉,到时你就知道后悔了。


  这小伙子听后说,我以后不吃宵夜了。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人晚上消化功能最弱,再加一顿宵夜进去,那些油垢都消化不下来,纷纷都往外面泛,心也烦,睡觉也不安,头面也流油,贪吃没有任何好处,还带来诸多烦恼病苦。


  小指月说,爷爷这洗头屑,止头痒,中医有方子吗?
  老先生笑笑说,中医不看病,而看气血,看升降,他清阳升上来,浊阴降下去,头屑何来之有?

  你看他巅顶周围头屑厉害,痒得厉害,所以用藁本升清阳,他整个头面油垢重,可以加点白芷,使阳明经脉通降功能加强,用这两味药打粉,睡觉前洒在头发里面,第二天起来后,就用梳子把它们梳掉,连同头屑垢积瘙痒,都会一一消去,然后再注意清淡饮食,不吃夜宵,头屑面部流油就上不来了。


  果然像老先生所说那样,搞了三天,这小伙子头屑一天比一天少,面部流油,也一天少于一天,没有刻意去用护肤品,洗发水,就靠用饮食清淡,加上这藁本白芷散,就把头面流油,头顶皮屑多,瘙痒的症状给消除了。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这方子真好,本身藁本、白芷又是风药,巅顶之上,为风药可到,而搔痒这里头,又有痒为泄风之道,用这风药来疏泄止痒,最是巧妙。
  然后把清阳升上来,浊阴自降,精神都会振奋。


  随后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便民图纂》:干洗头屑: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掺发内,明早梳之,垢自去。
  治虫与治环境


  有个小娃子,浑身上下长疥癣,瘙痒难耐,夜卧不安,哭闹不止。
  家里人给他用各种皮肤膏药涂抹,怎么时好时不好,甚至用了清热解毒的药外洗,如黄连、黄柏等,发现好了一阵子又复发,甚至家里人,还去买来各种抗菌杀虫消炎的药水,想不到这种顽固的虫痒疥癣,还是没能根治。


  而且越搔皮肤越是残破,甚至血肉模糊,让人非常痛心。
  正好老先生带着小指月到外面采药,这家人看到了好像痛苦中看到一线生机一样,马上迎上去,轻爷孙俩到他加重去看看。


  小指月一踏进门,就觉得怎么这个家里怪怪的说不上来,很沉闷,然后一到娃子的床上,看娃子躺在那里脸色都有点暗淡,皮肤疮疡厉害之处还流脓水。
  这家人便跟老先生说这娃子前后治疗的情况。


  老先生寻思了一下,便问小指月说,你看这个皮肤病为何如此难缠?
  小指月也边想边说,清热解毒药用了,外洗方也用了,消炎止痒杀虫剂没有用到最好的,难道有这么顽固不怕药的疥癣虫痒吗?


  老先生笑了笑说,这个病还是那句老话,药治三分,人养七分,你家里娃子没养好。
  这家人听了娃子没养好,从来没有一个医生,跟我们这样说啊!
  老先生这时才缓缓道来说,再厉害的杀虫药,只能治虫已经生成,不能绝其未生。
  这家人听了还是一头雾水朦朦胧胧。


  老先生然后指着水池边的一块腐木,说,你看那块腐木为什么老长木耳,老生虫菌呢?
  这家人听了后说,因为它放在水湿边,所以容易长虫啊,也容易长给类霉菌。
  老先生笑笑说,你告诉我,怎么让这块木头不长木耳,少生霉菌虫子?


  这家人笑了笑说,这很简单,把它放在高的地方,让太阳一晒,让风一吹,晒干风干了,不再湿漉漉,它就没法再长虫,也不能长霉菌木耳了。
  这时这家人还不知道老先生葫芦里卖什么药,但小指月已经想到了,他一拍掌说,爷爷,爷爷,你别说下去,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爷爷便问,你知道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知道这个病怎么来的,也知道怎么把这个病去掉!


  爷爷故意刁难说,小指月,人家请了那么多的医生,也用了那么多的药物,都没敢说治好,你小小年纪,怎么敢口出狂言呢?
  小指月笑笑说,这不是口出狂言,这是自信,是相通医理后,心中自然有的把握。
  老爷爷听了后说,那好吧,你给这个家人出出主意。


  小指月便说,你家里太阴暗潮湿了,经常窗户紧闭,旁边几棵树木长得太高,太靠近房子,使房子都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普照,所以你们的衣服,也经常晒得不够干爽,我进来就闻到一股酸腐的味道,可能你们久在这种环境中,闻不出来。


  这家人听了后,点了点头说,是这样的,衣服经常很难晒干,家里确实非常潮湿,可这潮湿跟虫痒又什么关系呢?
  小指月说,湿生虫,无湿虫不生。木头湿腐会长霉菌,人的衣服处的环境潮湿,就容易生病毒细菌。


  这家人听了后恍然大悟,说得好,说得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病根找出来了,道理理顺了,治法方药随着就出来。


  小指月说,第一要把周围遮盖住房子的树都砍开。
  第二要把娃子的床都架高一点,高处容易风干,低处容易潮湿。
  第三衣服一定要洗干净,晒透,才可以穿。
  第四被子床铺隔几天也要拿到外面去晒。
  第五门窗要常开,使空气对流,潮湿自干。
  第六用一味藁本煎汤,来给娃子洗澡。
  第七他穿的衣服被单,也用这藁本汤一起洗。


  这样治起病来不单考虑到,去其病邪去路,更考虑到绝其疾病根由, 用藁本这味风药来祛除湿邪,为风能胜湿,湿邪一去,虫没有大环境,就很难再生存下去。
  果然半个月后,这家人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原来是送鸡蛋过来道谢,说这娃子再也没有用任何药膏来消炎止痒杀虫。


  只用这一样藁本,既外用洗澡,也洗衣服,而且遵照小郎中所说的那些建议,很快就日日减轻,夜夜安宁,皮肤疥癣消退,恢复如初。
  小指月听后虽然大喜,但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理通了,治疗效果当然是刚刚的,理顺了,药物当然能够立杆见效。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
  治虫不治虫要治湿,湿去不生虫,要见病知源,不要只看到局部的虫痒疥癣,要看到人体潮湿的体质,乃至于整个房子跟外环境潮湿,这样治环境使病菌难以再生下去,这才是真正中医治病的整体观——不治病菌治环境。
  为何用藁本?藁本乃风药,唯风能盛湿。
  12、苍耳子

  督阳不升与鼻子不通


  南方多雨湿,所以冒雨淋水,又招风受凉而得风寒痹症的患者不少。
  有位老头,早年经常冒雨干活。
  人家叫他要避避,他说没事,回家洗个澡就好了。
  这样多年过后,他就开始头痛,鼻塞,腰背酸痛,膝盖也痛,连眼睛都昏暗,耳朵也开始鸣。
  

  这老爷子才引起重视,不敢冒雨干活,可木已成舟,病已铸成,可经常一天气一变化,这些老毛病就复发,这让他郁闷不已。
  有句话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余孽都是盛时造的。
  所以人在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应该谨慎行事,而不是一意孤行,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很多老年人经历过风霜,尝过世间病痛的滋味,看问题也比较深刻长远。
  他们经常叫年轻人刚出完大汗,千万不要洗冷水澡,被雨淋湿后,要及时换干衣服,这些极小的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
  君不闻细节决定成败。
  你生活中的小小习惯,正决定着你现在乃至将来的大健康。
  这老头拄着拐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向爷孙俩诉苦说,这年头头痛腰痛,四肢也不利索疼痛,偶尔还抽筋,鼻也塞,眼也花,耳朵也嗡嗡作响。
  这一大堆症状,小指月边记边想对策,而老先生在旁边,抽着旱烟,若无其事,闻而未闻。


  老爷子看到这种情况,他以为这爷孙俩,好像没有听清楚,于是又从头到尾复述一遍。
  这时爷爷说,小指月这个病该如何用药呢?
  小指月说,我看这病,既有风寒束表,也有气血不足,还以后经脉不通,甚至还带点肝气郁滞,应该祛风湿,补气血,通经络,调气机。


  老爷爷笑笑说,你看他左路脉象怎么样?
  小指月说,左路脉象郁滞,有点升不上来。
  老爷爷问,左路脉管什么呢?
  小指月说,左路寸关尺管心肝肾。


  老爷爷问,那还管什么呢?
  小指月遥遥头,有点想不起来。
  老爷子说,还管督脉。
  督脉乃人体阳气之总督也!


  五脏六腑阳气升不上来,都要靠这条督脉,督脉能上通巅顶,外开毛巧鼻孔,督阳不升,则头这诸阳之会,必定会因为阳气不够而头痛目暗,耳鸣鼻塞,周身痹痛。
  你能想到用哪一味药,能够一药而走督脉,解决这诸多病症吗?
  小指月想了想,还是没能想出来,因为他出来没有听过爷爷跟说走督脉的药物。
  这时爷爷说,


  病症如同一窝蜂,抓住网子莫放松。
  蜂王入到蜂箱内,周天蜜蜂尽归宗。


  这竹篱茅舍外面就养有几箱蜜蜂,小指月也知道抓住蜂王,所有蜜蜂都会围绕着团团转。
  所以治病抓主证很重要,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用药能够抓主证,就像打击犯罪团伙的主脑一样,其他余孽同伙自然不攻自破。


  小指月接着说,那爷爷这一团症状的蜂王是什么呢?
  老爷爷笑笑说,蜂王就是年老体衰,督阳不升,风寒闭表,阻塞清窍。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用药?
  老爷爷说,一味苍耳子作粥疗。


  小指月一听,马上打开《神农本草经》,发现苍耳子主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
  这里头讲的不正是这老爷子苦恼的种种痹痛,从头到脚从身体到四肢吗?
  爷爷真是太厉害了,一味药就把这复杂的病象通通理顺,然后叫这老头回去,用苍耳子跟粳米混在一起煮粥吃,如果嫌麻烦,可以把苍耳子打粉来煎汤送服。


  这老爷子按照这种办法,吃了半个多月,鼻子通开了,头不痛了,浑身的痹痛大大减轻,连手脚有些屈伸不利的,也好了。最重要的平时目暗耳鸣的症状也减轻了,眼睛没那么花了。服完这药粥后,明显都感到这脑瓜子一下子清醒不少。
  《本草纲目》曰,苍耳子善通顶门连脑。


  像这样不花什么钱,却把自己多年的顽疾治好的简验便廉小偏方,这老头得到后,便广为宣传,因为在农村实在太多这些风寒湿痹症的患者了,只要督脉阳气不升,导致整条腰背颈,乃至于头脑诸窍阳气不透达的各种病症,皆可以用一味苍耳子主之,这正是苍耳子走督脉,升阳气,发泄风湿的最好注脚。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
  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12、苍耳子

  督阳不升与鼻子不通


  南方多雨湿,所以冒雨淋水,又招风受凉而得风寒痹症的患者不少。
  有位老头,早年经常冒雨干活。
  人家叫他要避避,他说没事,回家洗个澡就好了。
  这样多年过后,他就开始头痛,鼻塞,腰背酸痛,膝盖也痛,连眼睛都昏暗,耳朵也开始鸣。
  

  这老爷子才引起重视,不敢冒雨干活,可木已成舟,病已铸成,可经常一天气一变化,这些老毛病就复发,这让他郁闷不已。
  有句话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余孽都是盛时造的。
  所以人在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应该谨慎行事,而不是一意孤行,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很多老年人经历过风霜,尝过世间病痛的滋味,看问题也比较深刻长远。
  他们经常叫年轻人刚出完大汗,千万不要洗冷水澡,被雨淋湿后,要及时换干衣服,这些极小的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
  君不闻细节决定成败。
  你生活中的小小习惯,正决定着你现在乃至将来的大健康。
  这老头拄着拐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向爷孙俩诉苦说,这年头头痛腰痛,四肢也不利索疼痛,偶尔还抽筋,鼻也塞,眼也花,耳朵也嗡嗡作响。
  这一大堆症状,小指月边记边想对策,而老先生在旁边,抽着旱烟,若无其事,闻而未闻。


  老爷子看到这种情况,他以为这爷孙俩,好像没有听清楚,于是又从头到尾复述一遍。
  这时爷爷说,小指月这个病该如何用药呢?
  小指月说,我看这病,既有风寒束表,也有气血不足,还以后经脉不通,甚至还带点肝气郁滞,应该祛风湿,补气血,通经络,调气机。


  老爷爷笑笑说,你看他左路脉象怎么样?
  小指月说,左路脉象郁滞,有点升不上来。
  老爷爷问,左路脉管什么呢?
  小指月说,左路寸关尺管心肝肾。


  老爷爷问,那还管什么呢?
  小指月遥遥头,有点想不起来。
  老爷子说,还管督脉。
  督脉乃人体阳气之总督也!


  五脏六腑阳气升不上来,都要靠这条督脉,督脉能上通巅顶,外开毛巧鼻孔,督阳不升,则头这诸阳之会,必定会因为阳气不够而头痛目暗,耳鸣鼻塞,周身痹痛。
  你能想到用哪一味药,能够一药而走督脉,解决这诸多病症吗?
  小指月想了想,还是没能想出来,因为他出来没有听过爷爷跟说走督脉的药物。
  这时爷爷说,


  病症如同一窝蜂,抓住网子莫放松。
  蜂王入到蜂箱内,周天蜜蜂尽归宗。


  这竹篱茅舍外面就养有几箱蜜蜂,小指月也知道抓住蜂王,所有蜜蜂都会围绕着团团转。
  所以治病抓主证很重要,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用药能够抓主证,就像打击犯罪团伙的主脑一样,其他余孽同伙自然不攻自破。


  小指月接着说,那爷爷这一团症状的蜂王是什么呢?
  老爷爷笑笑说,蜂王就是年老体衰,督阳不升,风寒闭表,阻塞清窍。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用药?
  老爷爷说,一味苍耳子作粥疗。


  小指月一听,马上打开《神农本草经》,发现苍耳子主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
  这里头讲的不正是这老爷子苦恼的种种痹痛,从头到脚从身体到四肢吗?


  爷爷真是太厉害了,一味药就把这复杂的病象通通理顺,然后叫这老头回去,用苍耳子跟粳米混在一起煮粥吃,如果嫌麻烦,可以把苍耳子打粉来煎汤送服。
  这老爷子按照这种办法,吃了半个多月,鼻子通开了,头不痛了,浑身的痹痛大大减轻,连手脚有些屈伸不利的,也好了。最重要的平时目暗耳鸣的症状也减轻了,眼睛没那么花了。服完这药粥后,明显都感到这脑瓜子一下子清醒不少。


  《本草纲目》曰,苍耳子善通顶门连脑。
  像这样不花什么钱,却把自己多年的顽疾治好的简验便廉小偏方,这老头得到后,便广为宣传,因为在农村实在太多这些风寒湿痹症的患者了,只要督脉阳气不升,导致整条腰背颈,乃至于头脑诸窍阳气不透达的各种病症,皆可以用一味苍耳子主之,这正是苍耳子走督脉,升阳气,发泄风湿的最好注脚。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
  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