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8、羌活


  


  后脑勺痛用羌活
  竹篱茅舍传来小指月背诵《治病主药诀》的声音: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更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痛用羌活,祛风祛湿亦其功。
  ......
  ......


  咚!咚!咚!
  传来重重的敲门声,一个大叔低着头,边捶着脑袋边走进来。
  小指月把他领导诊台前,问他大叔你这是干什么呢?
  这大叔皱着眉头说,我这头痛得要命,昨天晚上就痛到现在。
  老先生便跟小指月说,头痛应该先问什么呢?


  小指月说,问部位,大叔你是哪个地方痛得最厉害?
  大叔还是皱紧眉头,又咬牙切齿,好像苦大仇深的样子说,后脑勺这里非常痛好像被杖击打一样。
  老先生又跟小指月说,这是什么经所过呢?


  小指月说,后脑勺,是足背膀胱经。
  说完小指月还把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背了出来: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


  爷爷点了点头说,除了问部位还要问什么?
  小指月笑笑说,最重要的还要问清楚病因。
  然后小指月就问,大叔,你昨天有没有着凉受风啊?
  这大叔点点头说,昨天中午太热了,我就在靠窗的一张椅子上睡着,我把头放在窗口上,后脑勺直接对着窗口吹,醒来后觉得有些不舒服,一到晚上,就痛得要命,昨天整晚都没有睡好。


  然后小指月一号脉,脉浮,一看舌苔,舌苔薄白,点了点头说,爷爷,这个我会治,足太阳膀胱经受寒,为风寒所击,寒主收引,不通则痛,太阳膀胱经主表,其在皮表者,汗而发之,直接用走足太阳膀胱经的风药羌活就可以了。
  《珍珠囊》曰,羌活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老先生点点头说,不错,就是这么看病,然后小指月给大叔包了一小包羌活粉,回去叫他拿点酒来冲服。
  大叔先是一愣,他说,老先生,你怎么还没下手,你小徒弟给我看病管不管用啊,我这头痛可厉害了。


  老先生笑笑说,小火不可轻视,小王不可小瞧,小郎中不可小觑,你回去放心吃药吧!
  这大叔虽然还有些疑虑,但既然老先生都发话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拿着药回去,用酒一送服,被子一捂,马上出了点小汗,特别是头颈背那一块衣服都有点湿了,这大叔心中一想,这小郎中真不简单,走的时候交代我说,回去用温酒送服药散,然后被子一盖,这背部马上就会出些汗,而且出完汗,头痛就好了。


  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这大叔汗水一出,整个头部寒气一解,身体就像松绑了一样,第二天还特意上竹篱茅舍来道谢,这些村民都很朴实,一旦吃药治好病后,都非常知道感恩,一定要前来致谢。
  小指月在他小笔记本上记到:


  膀胱背表寒气加,后脑勺痛如杖打。
  其在皮者用汗法,此时使用羌活佳。
  若是加酒把汗发,寒散痛止效堪夸。
  寒包火的扁桃体发炎


  有个小伙子,最喜欢吃炸鸡腿,天天路过集市,都要买一个来吃。
  十七八岁的身子,就吃得胖墩墩。
  家里条件好,经常零花钱都用不完,而且这小伙子吃完炸鸡腿后,还很喜欢买一瓶冰水来,这样就觉得吃起来很冰霜。


  自从养成这习惯后,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发一次扁桃体炎,感冒发烧,而且一烧就很厉害,咽喉红肿热痛,最严重的时候,粥都喝不下,家里人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治好过后一两个月又要复发一次,最近复发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而且症状越来越重,每次没有十天八天都好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


  这一次最严重了,三四天咽喉肿到话都说不出,只能喝些水,米粥下去都很难咽下。
  医生用大量泻火的药,发现还是没法打开咽喉,所以都摇摇头说,没办法。
  这样搞了十几天,人都瘦了十几斤,形容憔悴,颜色枯槁,家里人更是焦虑着急。
  他们一起到山上请爷孙俩下来。


  老先生一看这情况,心中就有底了,他在那里寻思,不是因为被这个病所拦住,而是他在想,如何让这个病以后少发作,甚至不发作。
  父母急得汗湿了衣服,焦虑地问,老先生这娃子怎么咽喉一次发炎比一次重,会不会是肿瘤癌症呢?


  老先生叹了一口气,这时不单做父母的大惊失色,连在床上的小伙子,更加失魂落魄,因为他听说,如果在老先生手中都拉不回来的话,那再请别的医生也很难了。
  这时老先生说,想要治病,要知道病是怎么得的。


  父母急着问,那先生认为娃子是怎么染上这病的呢?
  老先生说,这病不是别人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招的。
  自己招的?做父母的身是不解。


  老先生接着说道,这娃子左寸肺脉洪数,左寸主肺与大肠,这娃子肺跟大肠有积热,肺通过咽喉来通天气,大肠通过肛门来接地气,所以这娃子连呼吸都是热臭的,大便肛门也烁热。
  做父母的都往床上看自己的儿子,这时小伙子猛地点头,认为这老爷子说得极是。


  老先生继续说,为什么肺跟大肠如燎原之火呢?你是不是经常吃烧烤辛辣?
  孩子的父母点了点头说,经常给他零花钱买炸鸡腿,还要拌些辣椒来吃。
  老先生点点头说,这就是反复得扁桃体炎咽炎的根源。


  中医认为辛走肺,辛辣烧烤之物,佷容易把肺跟大肠津液烧干,肺津一干,咽炎扁桃体炎就起来,肠津一干便秘痔疮肛裂出血纷纷也来了。
  你以后能不能够做到不吃这些东西啊?


  病都到这个份上了,全家人都猛地点了点头,包括在床上的小伙子,确实十万火急,你叫他以后只吃清斋淡饭他也同意啊,在生死关头,医生只要能救他,说出的话,病人没有不像圣旨一样接听的。


  老先生又叫小指月仔细体察一下脉,小指月点了一下头,说,咦!这脉怎么还带点紧呢?
  老先生笑笑说,问题就在这里,还有外寒。


  这小伙子一定还不止是辛辣烧烤之物所致,还经常饮食生冷之品,导致肌表咽喉收缩,把毒火闭在那里,所以前面医生用大量泻火之品,病不能把毒火泻出来,因为他们只看到脉势洪数的一片,没看到还浮重带紧,有寒气包裹住欲火。


  这种寒包火之象,必须向外解散寒邪约束,向内倾泻毒火。
  然后老先生又说,以后连冰冻可乐凉饮都要少喝了,越喝你咽喉气血越不通畅,咽喉就会长息肉长包块,最后堵在那里,饭都吃不了,饿都饿死你。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病是烧烤加冰饮造成的。
  知道病因,要下手治疗就好办了。
  老先生只见小指月开三味药,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
  这么少的药,而且还只开三剂,管不管用啊?


  做父母的赶紧把药抓回来,立马煎了给娃子喝,一剂发烧退,二剂咽喉开,能够吃点粥饭,三剂下去,病去如失,不再反复。
  三天后,这整家人都上竹篱茅舍来答谢,老先生笑笑跟他们说,不用答谢了,记得下次不要把身体搞得乱七八糟,又叫医生来给你们收拾残局。


  零食养病不养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小伙子听了点了点头,果然以后就很少再吃煎炸烧烤跟冰冻饮料了。
  因为都是聪明人,知道病根后,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像踢到大脚趾后,还不知把脚抬高,那病苦医生不能帮你代受,只有自己亲自去承担。


  小指月马上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
  羌活能外散风寒,以解除肌表被寒冷凉饮所伤。
  板蓝根、蒲公英能内清毒热,解除整条消化道被煎炸烧烤辛辣所烧灼的痛苦。
  这样解表清里,才能够把寒包火之症彻底瓦解。
  羌活胜湿汤与调琴


  小指月正在背《黄帝内经》里的病机十九条。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
  ......


  这时有个妇人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她进来时整个颈肩都直直的,好像机器人一样,不能随意左右转摇,弯都弯不了。
  小指月问她,怎么回事啊?


  这妇人说,我经常做刺绣,近来又赶织了几套毛衣,前两天刚做好,给客人送去,回来时,下了几场大雨,不小心被淋湿了,以为没事,没有及时换衣服。等吃完饭才烧水洗澡,一觉醒来,这脖子就弯不了了。


  老爷爷察色按脉,又看了她舌苔白腻,心中便又底,说,你这颈椎病时间都不断了。
  这妇人点了点头说,是啊,我常年做刺绣,织毛衣,早就知道自己颈部不行了,但人家都喜欢我的刺绣跟毛衣,我一天到晚都做不完。


  老爷爷笑笑说,这是好事啊!技术高超,能够得到别人的欣赏。
  这妇人又苦笑着说,好是好,但每天的订货都没完没了,经常被客人催,有时我彻夜赶着去做,都赶不上。


  老爷爷笑笑说,你织毛衣是为了什么呢?
  这妇人想了想说,是为了生活好啊!
  老爷爷又问,福兮祸之所伏,你现在操劳过度,把身体搞坏了,这样生活就能好吗?
  这妇人寻思了一下,点了点头说,这倒也是。


  老爷爷又笑笑说,你那么拼命地去赚钱,不顾自己身体,到后来把自己搞得虚劳了,那倒时你赚的钱都不够医药费呢!
  这妇人听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说,老先生教训得极是。


  老爷子又笑笑说,做事情,要张弛有度,才能长久。
  然后老先生还怕这妇人回去后又把良言抛在耳后,于是随手把竹篱茅舍墙上挂的一张古琴取下来,这琴弦还没上紧,松松垮垮,弹了几下,声音不清亮。


  然后便问妇人说,你看看这琴弦没上紧,弹起来怎么样啊?
  这妇人说,弹不出好的声音哦。
  老先生又说,这琴弦如果上太紧,怎么办?
  妇人笑笑说,那弹不久就会断咯。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不紧不慢,才能弹出绝妙音。
  说完便调到最合适的松紧度,抚了几句高山流水,听者莫不心旷神怡,如入深林,如坐江边,脑中的弦顿时松了下来。


  这妇人惊讶地说道,奇怪,怎么一下子脖子没那么僵硬了,好像放松了一些,老先生笑笑说,我看你现在虽然在我这里看病,但你的心却在织毛衣,你的心如果没放松的话,你的颈部肌肉永远都是僵硬绷紧的,只有心脉松通,筋骨才会柔和。


  妇人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她在想,是时候要多给自己休息放松放松了,不然的话,像织布机一样,把线拉得太紧就断了,真的得不偿失啊!
  老先生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便跟小指月说,颈部为什么会僵硬呢?
  小指月马上背《病机十九条》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笑笑说,还是老样子,用老方子,《脾胃论》的羌活胜湿汤。
  老爷爷默许地点了点头,原来估计上认为羌活胜湿汤,治疗肩背痛,不可回顾,有神效。


  这肩背一派湿浊痹阻经脉,为风能够胜湿,用一派风药把气血吹通,这样血脉周流,其病自愈。
  小指月在淡黄的宣纸上,把七味的羌活胜湿汤写了下来。
  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川芎、生甘草。


  这样三剂药下去,这妇人浮紧的脉,马上变柔缓,肩背的风湿发散出去后,筋骨就柔和了。
  真是心脉松通柔缓,筋骨就不僵硬啊!


  这时小指月又在小笔记本上记载《脾胃论》曰:
  肩背痛,不可回顾,或背痛项强,腰肾难以转摇,此太阳经气郁不行,当以风药散之,羌活胜湿汤主之。
  穿裙子与痛经


  有个妇人,少腹刺痛,有两三个月,每次月经来都有淤血块,这三个月换了三个医生,除了活血化瘀,就是疏肝理气,要么是温经通脉,吃药的时候会好些,一不吃药少腹又痛,甚至连平时都开始痛起来。


  医生们都说,这病如果反复用药治不好,说明子宫里头可能长了一种叫积聚的包块,不是一般药物能够打下来。
  这妇人听后,大惊失色,自己还年轻,如果子宫长了包块恶变,连娃子都长出成,这该如何是好?


  这样一边腹中疼痛加剧,一边心理压力变大,两方面纠结下,居然搞得惶惶不可终日,正常工作生活都不能,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边摸脉,边问道,这脉浮紧这么厉害,怎么前面医生开那么多活血化瘀的药呢?
  老先生笑笑说,医生开的药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这妇人跟小指月都疑惑了。


  妇人说,既然没有大问题,怎么治不好我的病?
  老先生笑了笑说,你这病多找几个医生开药,也治不了。
  这妇人听了更是大惊失色,连老先生都说治不了,我可该咋办?
  老先生看了看说,你们怎么老去关注这病怎么治,从来不去关注这病怎么得?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妇人说,那我是怎么得这病的呢?
  老先生接着说,你穿裙子有多久了?
  小指月一直都没有注意到这妇人穿裙子,而且穿裙子跟得病有什么关系?
  这妇人说,我常年喜欢穿裙子,即便是天气转凉,我也觉得穿裙子漂亮。


  老先生笑笑说,实话跟你说,你这病就是下半身长期着凉引起的。
  妇人听后说,着凉,我不太明白?
  老先生说,前几天有个小伙子天气热,喜欢吹凉风,经常抱着一个风扇吹到通宵,吹了段时间,就经常感冒头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好了又犯,后来叫她家里人把风扇拿走,睡觉时别对着吹,就没有再头晕头痛感冒过了。


  后来这小伙子死性不改,就是喜欢贪凉饮冷,他自作聪明,既然不能对着头吹,我吹脚行不行啊,于是把风扇对着脚吹了整个晚上,结果怎么样呢?
  那妇人也想知道结果。


  小指月也知道这件事,便接上去说,这位哥哥后来肚子经常痛,又来找爷爷看病。
  爷爷问他,风扇吹头了没有?
  他说,没有。
  爷爷又问,风扇吹脚了没有?
  他点了点头。


  把风扇拿走,就是把脚下受凉拿走。
  然后再包了一点羌活给他吃,肚子就不痛了。


  可见脚部长期受凉,招风冷,毛孔一收缩,肚子会痛的,你看那些经常下水捕鱼的渔农,他们只是脚泡在水里,但却经常不是腰痛就是肚子痛。
  这是水寒循经从肢节传入膝盖脏腑。


  这妇人听了后,松可口气说,要不穿裙子太简单了,我回去马上换件长裤。
  随后小指月就包了几包羌活给她,叫她拿回去用温酒送服。
  随后肚子就不痛了,而且第二个月再来月经时,也没有血块了。


  找到了病因,远远比找十个名医,对根除疾病更有益,这就是为何一个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医生,平平常常的草药,都可以发挥到神神奇奇的效果。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神农本草经》记载,羌活主风寒所积,女子疝瘕,能止痛。
  《药鉴》上说,羌活乃足太阳经之君药也,气味雄烈,大有作为,辛温发散,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八风之邪,善理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症。


  为什么穿裙子腿受凉会痛经,因为太阳膀胱经受寒,周身肌表毛孔都会收缩,一收缩,月经就排不顺畅,这时不通则痛,一旦用羌活把毛孔打开,把浮紧的脉象解开,腹中瘀血自然下来,痛经腹痛也就消除了。
  

  9、白芷


  串珠的譬喻与白芷


  小指月打开《中药大辞典》,开始琢磨白芷这味药。
  看着一大堆的古籍记载,以及现代研究报道,小指月都有点头晕了,中药世界真是浩瀚如海。


  你如果不能够学习的窍门,你学越多,越觉得是负担,越乱,你如果把握到学习的诀窍,你就很容易理顺思路,杂而不乱。
  这样才能够杂以成其大。


  这时爷爷看到小指月钻进古籍堆里,啃书本啃得甚是艰难的样子,他就知道小指月又有点钻牛角尖了。
  于是就说,小指月,过来啊,你学什么药呢?怎么那么投入啊?


  好一会儿小指月才反应过来说,爷爷我在研究白芷,这白芷怎么从头治到脚,药书上又说它治头痛,鼻渊,还能美容,治齿痛,又治腹痛、带下,还有疮疡,皮肤疥癣,这一大堆功效,我都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像串珠子一样,都串起来。


  原来以前小指月学得愁眉苦脸的时候,总容易学这忘那,爷爷就哪上一把断了线的佛珠,虽然每个佛珠都是檀香木做的,非常漂亮,但由于这些佛珠都不能一下子拿起来,爷爷问,小指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指月说,因为缺乏了串珠的那条线,爷爷笑笑说,没错,中药的每个性味功效,就像珠子那样漂亮,但你如果找不到串珠的那条线,就像这包散乱的檀香佛珠一样,虽然很漂亮,但你不能成为一串随手可以提起来的念珠。


  然后爷爷又说,怎么活学活用呢?
  小指月说,找一条线把这包檀香佛珠穿起来就可以了。
  爷爷点了点头,就拿根线给小指月,不一会就把檀香佛珠串起来了,真是百八轮珠,个个在手啊!


  从此小指月就养成了透过药物功效去抓里头那根线的思维,但这次他想要抓白芷,好像有点抓不着,所以琢磨了好几天,都没有豁然开朗之感。
  这时爷爷就说,小指月你想想,白芷白芷为何叫白芷?


  小指月一下子被爷爷问得哑口无言,这可从来没有研究过。
  然后爷爷随手把桌子上面的半杯清茶推到,这茶水在桌面上洒了一片。


  小指月你把扇子拿过来给爷爷,这时小指月还搞不懂爷爷要拿扇子做什么。
  蒲扇一交到爷爷手中,爷爷就把那半杯洒在桌上的水扇了起来。


  这样边扇,那水就边发散掉,桌面也就慢慢干了。
  爷爷指着被风干的桌面,笑笑对小指月说,水呢?
  小指月说,被风带走了。


  那桌面的水湿不就不泛滥为害,停止住了吗?
  白色的水不再湿桌面,这叫什么呢?
  小指月灵光一闪,一拍大脑说,爷爷,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一下把我所有的疑团一下子都全捅破了,哈哈哈!


  那小指月你究竟明白了什么呢,讲讲给爷爷听听好不好啊?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你早就知道了,这白芷顾名思义,就能够把清白的水湿,在身体内把它风干吹散,所以白水就停止了。


  爷爷又问,凭什么能够风干清稀的白水呢?
  小指月说,白芷是一味芳香的风药,风能胜湿,所以风药能够燥湿,所以白芷最重要的两大功用,一个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另一个是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这两大功用,说白了都是一个道理,就是风能令水干,靠白芷把脏腑经络里一些水湿积液风干,使气机对流,疾病自愈。


  爷爷听后点了点头说,那你怎么用这条线理顺白芷在古籍中提到的各种功用呢?
  小指月笑笑说,这就简单了,爷爷请看,鼻塞流清涕不止,这就像水湿在鼻,白芷能芳香开鼻窍,把鼻中水湿吹干,所以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不止。


  爷爷听后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那前额头痛呢?
  小指月说,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而这白芷又善于入阳明胃肠经,整个头面前额部都属于阳明经所管,所以前额眉棱骨痛用风药白芷,往往可以一汗而解。


  爷爷又问,那齿痛呢?
  牙龈肉也属于阳明胃经所主,牙龈肿痛,如果属于寒包火的,吃了辛辣烧烤,又吃了冰冻饮料,可以用白芷外散阳明寒邪,用大黄内清脏腑积热,牙痛就好了。
  爷爷点了点头说,那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呢?


  小指月,小指月笑笑说,这就更简单了,白带嘛,就是白水下注,白水下注,用风药就可以把它停止住,白带量多清稀,可以看成水湿在下焦,不能被清风带上来,风能令水干,白芷能够直接升阳以除湿,把白带吹干。


  爷爷又问,那各类肌肤疮疡,流脓水,比如仙方活命饮这治疗疮疡初起第一方的里面为什么会用到白芷呢?
  小指月笑了笑又说,这个就更好理解了,疮疡不是向外流脓水吗,脓水也是水啊,也可以用风来去把水湿收住,让气血对流,所以古籍上说,白芷能消肿止痛,燥湿排脓,这就太好理解了。


  爷爷又说,那《神农本草经》上说白芷能够之迎风流泪,风头侵目泪出,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指月哈哈大笑说,这个更简单了,老人家很多身体寒湿,吹一吹风,眼睛就流泪,这是风邪善于疏泄。这时这种风邪侵袭泪出的现象,也可以看成白水外溢,要让这泪水止住,就是通过白芷来制造一股风,通过风来去烘干身体水湿......


  爷爷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拷问小指月,小指月都懂得用白芷这味风药善于祛风燥湿,这条主线去串,这样爷爷越考,小指月懂得就越多。
  就像你把握住串珠的那根绳子后,你每串一颗珠子,这把串珠就增辉一分,所以这时小指月再去阅读《中药大辞典》里头关于白芷的描述,真是得心应手,无所住滞,看多少,吸收多少,从来都不会有饱满滞塞难懂之感。


  这时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珠子很漂亮,如果没有一条线串起来,就不能成为一串可以随时佩戴使用的念珠。知识很多很零散,如果不能一理贯穿,就很难活学活用。
  都梁丸与白芷美容


  一个妇人,脸上长了不少暗斑。
  她说,我这两个月经常头痛,而且脸上的斑也加重了,怎么办呢?
  老爷爷看了后,跟小指月说,指月你看,如果用一味药治头痛,你说用什么药呢?
  小指月笑笑说,用川芎,头痛不离川芎。


  老爷爷又说,如果要用一味药治头痛,又能够去头面斑的,你说是哪一味药呢?
  小指月想了想,也没有想出来。
  老爷爷便跟小指月说,你看看她头痛,哪个地方最厉害?
  小指月一问,那妇人说,就这眉毛周围,一痛起来没完没了。


  小指月哈哈大笑说,爷爷,我知道了,既能治疗头痛,又可以美容祛斑的应该是白芷。
  爷爷我想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她的头痛在眉棱骨这里呢?我想不到,是不是你摸脉摸出来的啊?
  老先生又笑笑说,你可能没有观察仔细,她进门的时候,皱着眉,用手去按摩眉棱骨的地方,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这个动作我们观察到了,就要懂得四外揣内,知道她是哪条经络出了问题。


  小指月一听,非常惭愧,居然自己跟病人照了面都没有留意别人的动作,自己坐在竹椅子上都观察到了。
  这时小指月只写一味白芷,还想继续爷爷念药写下去。


  老先生说,可以了,单味白芷,治眉棱骨痛如神,你可以临证试效试效,以后就知道了。
  小指月点了点头,一个月后,这妇人带她的亲人过来说,想要美容。


  小指月一看这妇人,差点认不出来,说你脸上的黑斑呢?
  这妇人笑笑说,吃了你的药,头痛立杆见效,到现在都没痛了,这斑就吃久了一点,而且我还听老先生交代,用这白芷打粉调醋来敷脸上的斑,想不到见效也快。


  内服加上外敷,搞了七八天,暗斑就变淡了,现在都消失了。
  我那亲戚看了都想过来。
  这美容的事情就留到以后再来多讲,这里我们来看为何白芷能有美容的功效?
  为何它能治疗眉棱骨痛呢?


  老先生叫小指月看一下《神农本草经》看一下关于白芷的描述,里头居然有白芷能使人“长肌肤,润泽”这一说法。
  谁能够主肌肉呢?
  脾胃!


  这白芷最善入阳明胃经,老先生又叫小指月把针灸铜人拿出来,叫小指月复习一下这阳明胃经的走向。
  小指月按着铜人阳明胃经的走向,从头面前额部,一直背到脚下趾头处。


  小指月一背完后,拍拍大脑说,爷爷我明白了,原来阳明胃经走整个前面脸部,所以胃经有堵塞,脸上色彩就没那么好。爷爷说过,面黑者必便难。如果面上暗斑久不退,跟胃肠道通降功能不太好是分不开的。


  老爷爷默许地点了点头,说,还有呢?
  小指月接着说,阳明主肌肉,所以《神农本草经》说白芷能长肌肤润泽。
  难怪爷爷的美白散里头,以白芷为主。


  也难怪古人说,这白芷最善于治眉棱骨痛。
  然后爷爷就跟小指月讲一味白芷治眉棱骨痛的故事——都梁丸的来历。


  宋代汉阳史君王王琴,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经有效。
  “都梁丸”的来源,据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梁(今开封),一时太平盛世,人才荟萃。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有时昏厥过去不省人事。


  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糜。急得富翁食不知味,夜不成寝。
  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带佣人日夜兼程往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


  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
  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痛苦异常,无药可施,只好就地泡制,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来月行经,安然无恙。


  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得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
  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再等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


  因“香白芷”在京都汴粱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
  ......


  小指月最喜欢听这类医药典故了,因为既有趣,又能够学到知识,但听故事之余,不忘做笔记,为何白芷能治眉棱骨痛,以及腿脸上的暗斑呢?
  小指月就在小笔记本上摘录上《本草求真》的一段话:


  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以及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
  蛇药丸与白芷


  春夏之交,药草茂盛,山中无闲草,到处都是药,爷孙俩经常背着药篓子,穿着草鞋,戴上斗笠,拄着竹杖,全副武装进入深山。
  小指月除了跟爷爷临床,听爷爷讲故事外,最喜欢的莫过于深入山间采药,但爷爷每次都没有把小指月带到最深的山林中去。


  小指月经常心痒痒的,因为很多奇花异草,必在深山幽谷之中,人比较少能够走到的。
  为何这样说呢?
  小指月早就背过《古文观止》,世之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草药亦复如是!


  小指月每次请求爷爷再走远点,再走深入一点去,爷爷总是笑笑说,深山老林猛虎多,你小娃子不怕吗?


  小指月听后,想起打老虎不禁心有余悸,他曾经在动物园里头见过老虎,看那庞然大物,想到山里头也有,于是只好不太情愿地听从爷爷的话。
  爷爷跟他说,等你长大了,把武艺练好,每天可不要偷懒不站桩哦。


  功夫脚力练好,我们再一起深入大山采药。
  这时小指月才露出了笑脸,毕竟将来有机会到深山老林去探秘。
  今天小指月跟随在爷爷后面,进入山谷里头采药。


  才走到一半路程,突然听到一声声的救命。
  爷孙俩听到声音后,就立马加快步伐,往声音传出的地方小跑过去。


  小指月在后面使劲地追,他发现怎么爷爷跑起来那么轻快,自己气喘吁吁,都没有听到爷爷在前面喘气,更奇怪的是爷爷平时都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从不走快,还叫我要走慢一点,我以为爷爷走不快,怎么现在我想追都追不上。


  等小指月追上爷爷时,发现爷爷正在看一个倒地的伤者,这伤者满面黑气,手臂粗肿,只听得旁边惊慌失措的妇人,带着哀求地哭声说,快救救我的男人,快救救我的男人......


  老爷爷边按脉边问,怎么回事?
  这妇人大汗淋漓,又焦急,有点表达不利说,被一条黑蛇咬了......
  不用多说,一句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后面小指月气喘吁吁地把药篓子拿下来,老先生说,小指月,蛇药丸取下来。
  爷爷吩咐小指月就地取点山沟水,然后把药丸融化,并灌进这农夫嘴中。
  爷爷说,胸口还有热,脉搏清晰,应该还能救回来。


  药灌完后,只听得这农夫呛咳了几下,肚腹中咕噜咕噜作响,然后又大呕了一番。
  那妇人一看到这情况,更是大惊失色,以为没救了,又要哭起来。
  老爷爷示意她安静地等待,不多时,这农夫居然眼睛睁开,神志慢慢清醒,而且肿胀的手臂原本暗黑色的,居然有些转红,等一会儿可以自己坐起来了。


  这妇人看了后悲喜交加,不知怎么感谢才是。
  老先生便说,以后耕田种地要小心,这片天地比较多蛇,耕种时要先用竹杖打草,蛇才会溜走,不要鲁莽地下地,草比较浓密的地方要割开来。


  然后小指月又把剩下的药丸送给这对夫妇,让他们回去再服一次,可以把余毒给清掉。
  回来竹篱茅舍后,小指月一路上都在寻思,老爷爷问,指月你想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今天终于看到这白芷蛇药丸的厉害了,以前以为白芷治头痛美容最厉害,想不到这白芷解蛇毒救人命才是真正厉害的。


  爷爷笑了笑说,你去把《名医类案》翻下来看看,就知道这白芷不是凡药。
  临川有人以弄蛇货药为业,一日为蝮所啮,即时殒绝。
  一臂忽大如股,少顷,遍身皮胀作黑黄色,遂死。


  有道人方旁观,言曰:此人死矣,我有一药能疗,但恐毒气益深,或不可治,诸召能相与证明,方敢为出力。
  众咸竦踊观之,乃求钱二十文以往,才食顷,奔而至,命新汲水,解裹中调一升,以杖抉伤者口灌之。


  药尽,觉腑中搰搰然,黄水自其口出,臭秽逆人,四肢应手消缩,良久复如故,其人已能起,与未伤时无异。遍拜见者,且郑重谢道人。
  道人曰:此药甚易办,吾不惜传诸人,乃香白芷一物也。


  法当以麦冬汤调服,适事急不暇,姑以水代之。吾今活一人,可行矣,拂袖而去。
  郭邵州得其方,尝有鄱阳一卒,夜直更台,为蛇齿腹,明旦赤肿欲裂,以此饮之,即愈。
  ......
  ......


  小指月又在寻思,为何白芷可以解除这毒蛇的咬伤,为何爷爷说,很多蛇药片里头都少不了白芷?
  爷爷从来不把答案全都告诉小指月,要他自己去参,所以爷爷只留了一句话,解毒离不开阳明。


  小指月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点眉目,不知道对与否,便在小笔记上记道:
  阳明经乃全身藏污纳垢最大的系统,五脏六腑浊毒都要通过阳明胃肠来排降,阳明胃肠通降,则百毒皆降。白芷善入阳明胃肠经,禀阳明经之盛气,既能够化污浊为洁净,也可以帮助胃肠排浊。


  所以凡阴浊之邪,清袭肌肉血脉者,都可以赖阳明胃肠来受纳排泄,就像垃圾埋在土壤里,随后都会被土壤消化掉,而白芷就可以加强胃肠土壤的功能。
  白芷跟其他药物不同之处,它还能消肿排脓止痛,这正是一般入阳明胃肠经之药所难以企及的。而蛇咬伤,无非就是脓毒肿痛,危及生命。


  随后小指月又抄录了几个白芷的验方:
  《卫生易简方》曰,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
  《冰湖集简方》曰,治刀剑伤疮,白芷嚼烂涂之。
  《经验方》曰,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打粉米饮送服。


  小指月笑笑说,这些道理我全明白了,连蛇毒肿疮,都可以用白芷,何况这些普通的痈疮呢?
  难怪爷爷说,懂得治疗蛇毒的人,就善于治疗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疮疡,原来这里头都是相通的。都用到这白芷善于助阳明胃肠主肌肉,助肌肉推陈出新,助身体去消肿排脓,可以把蛇伤脓毒看成疮疡来治,也可以把疮疡看成蛇床脓毒来医。


  小指月一理通兼百理融,他为自己能够相通这个道理而暗喜,因为他自己终于弄明白,为何爷爷治疗最顽固的皮肤病溃烂一用上蛇药丸就能见效的道理。
  消肿止痛的对照试验


  当想通这个排脓止痛的道理后,小指月马上心头痒痒的,想要临证试效,基本上每次山中采药回来,或手或脚都会被各类藤木的刺给刮伤,一般出血结疤后,没有十天半个月都难以彻底长好,这次也是一样,从采药回来小指月两条小脚上都被藤刺刮出血了,虽然不是很重,但随后也有点小小肿痛。


  一般像这种小小外伤,爷爷根本不会理会,因为药架上大把金疮药,随便敷上点,过几天也会好。
  这次小指月一乐,我就来个临床对照实验,一条腿的伤口处比较厉害的就用醋调上白芷的粉末敷在患处,每天换一两次药。


  另一边肿痛得不太厉害的,却不用这药,结果三天后,肿痛得厉害的那一边好得快,肿消痛止,局部的疤痕都淡化,很难看得见,再敷几天,居然不明显了,而另外一边没上药的,还有点肿痛,而且疤痕明显,这时洗干净来再上药,也有效果。


  于是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记录,入山采药,左腿被藤刺伤到后,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将白芷研成细粉,以醋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两次,三天后肿消痛止,连疤痕都不留,足以证明白芷能消肿止痛,长肌肤退疤色。
  乳头皲裂的外用方


  初尝白芷,外用的神奇后,小指月心中更是猎喜,好像挖到了中药世界里的一座宝藏一样。
  这部想啥来啥,研究什么药,就碰上什么样的病人。


  一个乳母,乳头皲裂,肿痛难忍,给小孩继续吃奶不行,不给小孩吃也不行,这可怎么办,赶紧找老先生来了。
  老先生问,小指月你可有何招?


  小指月笑笑说,我想白芷应该是一个妙招。
  老爷爷笑笑说,怎么说呢?


  我自己试验过白芷,能够消肿排脓,促进伤口的愈合。古籍上又说白芷能够治刀剑金疮蛇伤痈疽,局部肿痛。
  这正好对应上来。


  老爷爷笑笑说,好就照你说的去办吧!
  小指月就用单方白芷,一半叫乳母煎汤外服,把这汤渣再配点白芷粉,搞点乳汁,调敷患处,想不到用两次后,就不痛了。


  三天后皮肤皲裂收口,小娃子又可以吸奶了。
  这次小指月更是乐呵呵,说,我终于懂得用白芷了,内服可以祛风燥湿止带,而外用同样有这作用,真是内服之药,即是外用之药,原理都是一样的啊!


  然后小指月再次在小笔记本上记下,《本草汇言》曰:
  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
  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
  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
  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
  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
  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
  白芷皆能治之。
  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10、细辛
  


  郁闷与鼻不通气


  乡里有一位年轻的读书人,苦于做学问时四处碰壁,越心急越学不下去,在学校里成
  绩老师提不上来。
  他就很纳闷,以为自己不是学医的料,于是郁郁寡欢,鼻不通气,搞得晚上也没法睡觉,经常要张口呼吸。


  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生非常敬佩老先生博学多才,医术精湛,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指教晚辈找到一条读书的捷径。
  老先生笑着说,读书以勤为捷径,勤学则进,辍学则退。一心则进,多心则废。
  这读书人听了后,仍然不满足。


  他心中就低估,这都是老生常谈,我也够勤奋的,怎么还没见到明显的进步呢?天天扎在书堆里,怎么还没有大的进展?
  老先生是什么人,一眼就看出他急功近利,焦灼不安的样子。


  于是便领他到竹篱茅舍外面的一大片田园,指着农夫们播种好的禾苗说,小伙子你看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啊?
  读书人,专注地看了好一会儿,发现禾苗还是原来的禾苗。


  于是摇摇头说,小生没有看到禾苗在长高啊?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小伙子,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潜滋暗长,只是你观察不到而已。


  读书做学问更是这样,讲究厚积薄发,讲究长时间的积累,你三个月再来看这禾苗,都结稻穗了。
  所以莫急,好事不在急中求,越着急,越会在做学问上留下重重阻力。


  只有不急不缓,持之以恒,勤学不辍,自然日久见其功。
  然后老先生又带读书人到竹篱茅舍外一块大磨刀石前面,说,你瞧瞧为什么这么坚硬的大石头,居然像马鞍一样凹下去?


  这读书人一看,知道是磨刀石,这回就答上来了,说,天天在上面磨刀,即使是石头也会被磨平。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是啊,你以前如果学再多只是,如果突然间中断不学了,即使以前打的基础像石头那么坚固,但年长月久后,也会因为你的辍学,时间会慢慢把你所学给磨掉,让你遗忘,就像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所以学问之道,无它,只有持之以恒,用功不辍。
  小指月在旁边听了后,也暗暗点头,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爷爷炮制出来的,而这年轻的读书人,听了后,心头的疑惑像纯阳融雪一般瓦解掉了。


  他像老先生行了个理说,多谢前辈指教,晚辈受教了。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归。


  读书人琢磨着这两句话说,我一定会把这两句话刻在书桌旁,放在心头上,作为我人的座右铭。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这读书人方才想起这次来竹篱茅舍主要是来治病的,他继续说,老先生,晚辈不知为何鼻子经常塞住不通?


  老先生笑笑说,心头有块大石堵住,这肺通气能顺畅吗?
  读书人跟小指月听后都哈哈大笑。
  老先生对小指月说,去把细辛粉拿过来。


  小指月按惯例拿来细辛粉末,用一点吹进读书人的鼻子中,读书人猛打几个喷嚏,鼻子马上通了,胸中的抑郁好像被一阵风吹淡了一样,高兴得说,这药粉子太神奇了。
  老先生把一包细辛粉末送给读书人说,这细辛粉可以吹散你身体的乌云郁闷,但你心头的阳光智慧却需要自己去生起。


  从容为学,使君子常存远志。
  读书人一听后,知道老先生是在劝自己要志存高远,这样心中自然郁闷得消,就像山峰越高,空气对流越通畅,越不郁闷,只有山脚下,气机才容易闷塞。


  所以为人为学,要存高远志。
  读书人听后也心中大喜,灵感顿时飞来,他也了解过一些药物常识,于是信口对上一句:

  厚朴待人,郁李仁敢不细辛!
  三人听后哈哈大笑,回到竹篱茅舍时,小指月便问,爷爷为什么心中郁闷,鼻子会不通呢?
  老先生笑笑说,肺开窍于鼻,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小指月听完后,马上在小笔记本上记下。
  《普济方》曰,治闭塞不通,用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
  肺开窍于鼻,当胸肺气郁时,鼻子通气就不太好,所以可以外用取嚏法打开肺气,也可以内服通宣理肺之药,把肺盖打开,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阳道与痰饮消


  天气一寒一热,老年人最难受,还有小孩子最容易感冒着凉,最近天气一降温,小孩子感冒,老年人哮喘的居然多了起来。
  伴随着一阵咳嗽的声音,一个老汉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这老汉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点颤颤巍巍,好像每走一步,都要调一下呼吸,努力一下。
  小指月看到过后,赶紧走过去,扶住老汉,把他扶到诊台前。


  老汉是地道的农夫,常年冒风淋雨地耕作,回来后,又喜欢喝上一碗酒,散散风寒,想不到这风寒是散出去了,但酒的湿浊却留在身体。
  所以说,酒虽然是活血散寒之妙物,但也不可以久饮多饮。


  小指月问,你是怎么不舒服啊?
  老汉咳了下说,我这胸经常闷,走快点气就喘,晚上经常咳醒,睡不着,所以现在一副老骨头都没用了。


  老先生一边摸脉一边问,你这咳痰晚上咳得厉害还是白天?
  老汉又咳了下说,都厉害,晚上咳起来更难受。
  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老先生又问,你这咳痰吐出来的是浓痰还是清水?
  这老爷子说,都是一口一口的清水,带些泡沫,老吐不干净,吐完了它又上来。我现在最想的是怎么把我这吐痰咳嗽搞好一点,不要那么难受就行了。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这脉象病在何脏?
  小指月摸到是双关脉沉缓,双寸脉不足。
  便说,心肺阳气不足,脾胃痰湿重。


  老先生又问,病性如何?
  小指月便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痰水清稀量多,是寒痰留饮,是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生出寒饮,凌心射肺,所以胸满咳嗽。


  老先生又问,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老先生又说,姜辛味治痰饮之标可以,可以治痰之去路也,要治其痰之来源,还可以加进六君子汤。


  小指月一会意,马上把这六君子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写了下来。
  其他药物还好理解,在用细辛时,小指月一愣,怎么爷爷用到三钱呢?会不会听错了呢?


  便随口说,爷爷不是说细辛不过钱吗?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指月你说得没错,如果细辛用作散剂打粉服用,就不要超过一钱,这样就安全,你如果如汤剂,如果辨明有寒痰留饮存在的,有病则病受,量大一点,才能温肺化饮,才能把痰饮化开,不然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难以把老痰留饮化掉。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原来细辛不过钱,是打成粉末,制成要散要慎用。若用汤剂,只要辩证到阳虚饮停的,可以加大剂量使用。
  这老爷子一剂药吃完,大半年的夜间咳醒症状就消失,睡了个安稳觉,高兴得不得了,五剂药吃完,气就顺了。


  奇怪这痰饮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只有小指月知道,这干姜、细辛、五味子,温化肺中寒饮最快,寒痰留饮,像清水一样的,老是去不了,是什么道理?


  爷爷曾经做个比喻,叫小指月看着外面一沓水,叫他观水,领悟治水饮之法。
  小指月观了一个星期,才观出一点心得来。
  原来阴雨天那沓水就多,而且迟迟干不了,一旦阳光普照,那沓水就被蒸干了,人体胸肺中的寒痰留饮,属于阴邪,是阴成形的产物,就像阴雨天有沓水在那里,你只有阳光大出,那水才干得快。


  所以唯制阳光可以消阴翳,把肺脾的阳气振作起来,那土壤里坑坑洼洼的那些水,一下子就被蒸发掉了。
  所以治阴成形,要懂得用阳化气的办法。


  而六君子汤就是帮助右关脉濡缓的脾胃阳化气,健运脾胃,干姜、细辛、五味子,就直接帮助上焦心肺胸中去阳化气,把胸中停痰留饮蒸化疗,使水谷精微能变成津液,而不变成停痰留饮。


  小指月一派大脑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老人家咳嗽痰多,胸闷总是阴雨天加重。
  老爷爷问小指月说,你怎么想明白了呢?
  小指月笑笑说,我看到阴雨天那沟里的水老干不了,而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一下子就干了。


  所以老年人阴雨天,痰多胸闷,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不足,不能把阴寒水饮蒸化了。
  老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小指月学医应该越学越轻松,当你一筹莫展时,要懂得观物取象,懂得调到阴阳脏腑的层面来思考,这样不论他疾病多么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好的思路,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想法就有治法。


  原来老先生一直都在给小指月传阴阳之道,借助这些治病的小招小术,小偏方小验方,让小指月去领悟真正的传统医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