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命】说一段中原古镇的阴森传说。

  书接上回,话休絮烦。
  李道士和侯六两个人来到了开封县界。这开封城北宋时称为汴京,乃是个烟柳繁华的所在,街上各色商贾穿梭往来不绝,店铺里吃用铺陈琳琅满目。
  两人在文府里算是发了笔小财,一路上路过那熟食摊儿,什么香酥的肉火烧,稀嫩的炸蛋角,灌汤的小笼包,鲜汤的小馄饨,一路买过来吃过去,末了还进了一家酒肆,叫上两笼十个的大馅儿肉馒头,流水价往嘴里送去,真个快活自在。
  侯六从小长这么大,哪里吃过许多油水,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时间不知饥饱,吃得口滑,便把那肠胃给吃伤了。到了晚间二人住进客栈,侯六立马上吐下泻,痛得直叫唤,李道士没奈何,只得半夜背着他去敲街角郎中的门。
  那郎中倒也还不曾歇息,端着油灯把两人延入,问了具体的征候,又给侯六号了脉,看了舌苔,便笑道:“不妨事。高徒是暴饮暴食,伤了脾胃,我开付方子,吃一剂就管用,只是接下来一个月都要小心忌口,不然落下病根就麻烦了。”
  他提笔写了处方,令小童抓一钱白芍,一钱槟榔,二钱藿香,三钱山楂去煎药,请李道士两人少坐。
  这郎中姓吴,祖上明朝末年由关中逃难至江南,后来开枝散叶,到了这里。说起他的祖上,便是明末写了《瘟疫论》,创了达原饮的名医吴又可。寒暄了一回,这吴郎中压低声音道:“道长,爱徒身上,有一件事情,在下觉得万莫能解。”
  李道士请他直言。
  原来,这吴郎中处精通医术之外,也好面相命理,他看见这侯六生的天圆地方,龙睛凤目,精神非常,只是那额头左角,无端的凹下去一块,右边眉毛,又像是被刀截去了一段,就像是一匹上好的锦缎,活生生地被人拿刀子划坏一般,便知其中有异,他琢磨再三,才缓缓说道:“高徒的命数,是不是被人动过?”
  这边厢侯六虽然腹痛难忍,却听得真真切切,连忙叫道:“先生…先生,确实如此。”
  于是他便将年幼时家贫,父母无奈将他的好命数卖给镇上首富之子的事情缓缓道来。这吴郎中听罢,连连叹气,道一声“造孽”。这李道士却默然不语,也不知在想什么。
  吴郎中借着油灯光,细细把李道士打量一番,又低声道:“敢问道长,可认识白狼?”
  李道士摇头道:“不认识,只是听说过,此人乃是西北强梁,杀人如麻。”
  当下两个默默无言。又坐了一阵,小童把汤药煎好,拿纱布滤了端上来,吴郎中亲自喂侯六服了,果然一剂下去,侯六腹中犯暖,舒适非常,好了大半。李道士拿出银钱来,谢了郎中,这吴郎中又亲自送他二人出来。
  李道士刚背上打瞌睡的侯六,只听得身后吴郎中道:“道长,你好自为之吧。”
  李道士应了一声,就拽开步往客栈走去。
  这侯六趴在李道士背上,却隐隐约约的听见身后有些细微的脚步声,非常诡异,扭头看时,却又没人,顿时惊恐起来,道:“师傅,身后有人跟着我们。”
  @深水炸弹2011 @wanry2013 @好奇潘朵拉 @温柔一刀丶@xuece24 谢谢!

  @深水炸弹2011
  @wanry2013
  @好奇潘朵拉
  @温柔一刀丶
  @xuece24
  谢谢!

  @西风不识月 200楼 2014-01-09 03:55:00
  回复第22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4 20:28)   这一牵可不要紧,引出一段新鲜公案来。   又分教:夜里的白羊非羊,乃是恶鬼所化,是勾魂来的。这侯…… ==========有点拍案惊奇的行文风格,好看!

  -----------------------------
  谢谢。
  我很喜欢看明清话本小说和听评书。
  @懵懂的小男人 194楼 2014-01-08 23:23:00
  回复第10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3 22:22)
  顶
  [来自手机网页版]
  ==========
  楼主有没有存稿多更点…

  -----------------------------
  这个还真没有,我随手写的。昨个儿下午有个朋友嫌我写的水平太差,说我不应该来天涯,其实也有点道理,我开始的行文非常散乱,后来才逐渐认真起来,现在那个开头我自己看了都脸红。
  我很好奇,为什么我好好写的《行厄之年》没人看,这个倒是看的人不少。
  @527481182
  @jecy_hu
  @关注你喜欢哪个
  @sinisy
  @水利万物不争

  谢谢!
  @rat168 206楼 2014-01-09 08:04:00
  这种古文看着才有味

  -----------------------------
  其实是话本小说,谢谢支持!
  @梦回迷雾 207楼 2014-01-09 09:23:00
  支持

  -----------------------------
  谢谢!
  @喜欢吃芒果干 208楼 2014-01-09 09:23:00
  文风清新,不错不错!希望继续保持水准,别像其他故事重头轻尾哦。

  -----------------------------
  谢谢,我还以为我自己是重口味。
  这个故事还没展开呢。
  @关注你喜欢哪个 202楼 2014-01-09 05:49:00
  马

  -----------------------------
  谢谢支持。
  @确定空空如也 219楼 2014-01-09 10:16:00
  回复第141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8 13:07)  谁知正迎面撞上一个衣着破烂的老和尚,他陪了个不是,正要走时,却被那和尚一把扯住,道他脸上有晦气。……==========端午应该是新月吧?急性子,不知楼主后面是否有解答,先问了。。。

  -----------------------------
  谢谢这位朋友的纠错与指正!

  端午是五月初五,确实是新月到上弦月之间。

  我错了。

  大家就当五月十六吧,嘿嘿。
  @确定空空如也 220楼 2014-01-09 10:19:00
  回复第177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8 19:44)  那什么,朋友们,我对一件事情很奇怪,就是这个点击量为什么一下就上去了,  跟时间完全不成线性关……==========因为上了掌中天涯首页推荐了呗,俺就是从那里跟来的

  -----------------------------
  原来如此。
  这掌中天涯首页推荐我也不知是咋上的。
  @本乡萌多多 224楼 2014-01-09 11:31:00
  LZ文笔真棒!!!真心写的丝丝入扣
  等更~

  -----------------------------
  谢谢!本乡奏多的粉丝?
  @倚天看海花无数 223楼 2014-01-09 11:14:00
  @白水味柠檬汁
  @行走中的小野猫
  谢谢!

  列位看官,你道是侯六都发现了,那李道士何等警醒人物,如何不发觉,原来他只是不露声色而已。走了一阵,他突然疾步如飞,等拐了个街角,借了人家宅院里的下马石垫脚,便噌噌蹬了墙壁,窜上了女儿墙,沿了几步便伏在屋顶上不动了。
  侯六在他背上,颠的差点没叫出来,却见那巷子头晃过来一个黑影,犹疑着逡巡过来,那黑影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健硕,手里还提着一把明晃晃的长刀,这会儿,正左顾右盼,作寻人状。
  候六不敢作声,和李道士两个,在屋顶一直伏到半夜,李道士才松了松手脚,负着侯六,也不下去走大道,只在各家屋顶上跳跃着前进,幸好这汴京城,房屋鳞次栉比,院墙街角皆有连接处。不一阵儿,二人就到了下榻的客栈,从窗户翻进去了。
  二人将息一宿,第二天刚蒙蒙亮,李道士就出门去,嘱咐侯六呆在客栈里,不要外出乱走动。侯六夜里缺觉,自然睡过去。等到醒来时,天色已晚,他睁开眼睛,发现李道士正翻窗进来。
  李道士将店钱搁在桌子上,便和侯六翻身下去,那客栈下面,有一条窄巷,侯六听见咴咴的马嘶,向下看时,发现巷子里有一匹体形瘦小,其貌不扬的枣红色小马,旁边还站了一头白眼圈白蹄子的黑驴。原来这李道士,天不亮就去了城北的马市,牵回来一匹马一头驴,并配好了鞍鞯。
  列位看官有所不知,那枣红马虽然貌不惊人,却是纯种的蒙古马,较之常马,耐力有佳,且其遇事不惊不乍,勇猛无比,能够一脚踢碎孤狼的脑袋。眼下他二人要赶紧离开此处,李道士恐侯六体力欠缺,故而,那小黑驴是给侯六买的坐驾。驴虽然不及马,却性情温顺,宜于妇女和儿童骑乘。
  侯六第一次骑驴,手脚都不知往哪放,李道士让他坐稳抓好,一脚踹在那驴屁股上,那驴吃了一惊,撒开四蹄就跑,一气儿跑到了城外,原来这大半个白天,李道士引着这一马一驴,早已走熟了出城的路。
  当下二人便离开了开封城,沿着那荒烟古道一路向南驰骋而去。



  @懵懂的小男人 227楼 2014-01-09 12:35:00
  回复第213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9 09:42)
  @懵懂的小男人 194楼 2014-01-08 23:23:00
  回复第10楼(作者: ……
  ==========
  天涯上面喜欢鬼故事,越吓人越好看…楼主你又不是人民币做做不到让人人满意,让支持你的人满意就可以了,其余的就不评价了…

  -----------------------------
  谢谢你的支持!
  今天下午开会,晚上在更!
  @天怎么还不亮啊 232楼 2014-01-09 13:03:00
  李道长与侯六师徒二人一马一驴往那城外而去,偏那候六所骑黑驴却又作怪,马鞭抽时,只往后退,任凭候六如何痛骂呼喝,狠抽驴臀,那贼驴就是不往前走,只在原地打转,候六大怒,猛喝一声:贼驴,好的不学,却学得如楼主一般,磨磨蹭蹭,只在原地闲磨嘴皮子,却不速更,你若再不快走,仔细你的屁股,待我从路边田里掰个苞谷芯子来爆你的驴菊,看你走是不走!
  -----------------------------
  请文明一些,我更文为兴趣,也为支持我的人,但这不是义务也不是责任。
  我不是闲人,工作也很忙,已经在尽力更文了。
  如果要喷粪,请回家喷,好走不送。
  二人一夜未停,在接下来的半月中风餐露宿,途经鄢陵,舞阳,再到汝宁,南阳府,一直来到伏牛山脚下的一处村庄,李道士下马,往回里探了一阵路,确定没人跟过来,才让候六下来,二人遂寻了一处溪流饮马歇息。
  列位看官,这里一路跟随李道士师徒二人的,原是李道士的世仇,我在这里先按下不表。
  眼见金乌西坠,冰轮初升,二人寻了一处山下的村庄,入村借宿。借宿的那一家是个佃户,何谓佃户?其实就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清代以后佃户人丁日见增多,大多数在贫困线上挣扎。不过这家还算过得去,祖孙三代同堂,又是个好斋僧问道的人,便款待了李道士师徒二人。席间,侯六见家中人皆是愁眉不展,心中暗暗纳罕。
  夜间,便闻得细若游丝的哭声隐隐,十分凄凉。侯六睡不着,便想起来看个究竟,然李道士却躺着安然不动,他也没奈何,只得睡去。
  到了第二天辞行,李道士拿出银钱,阖家都谢过了,唯独不见那领着三岁孙儿的媳妇,连那三岁童子也不见了。只有这家掌柜,和那老儿,一脸泪痕,因是内眷,所以二人也不好多问,便上路了。
  这伏牛山下,有一宝刹,名叫香云寺,寺中香火甚为繁盛。侯六跟着李道士,到寺中之值日僧那里递了个名帖。列位看官,佛门之处,也并不一定都是清静离世之所,那值日僧人,也是个眼睛生在额角上的人物,见人来烧香拜佛,若是香客是穿金戴银,遍身绫罗,他便殷勤奉承,若是那平白布衣,无论再怎么虔诚,他也态度高慢,拿捏着架子。
  当下值日僧人把两个人扫了一眼,知道这两人是游方道人,不仅没有油水可以榨,而且没准还要破费招待,便慢慢道:“等着罢。”说完随手将李道士的名帖,往香案上一丢,自己托腮打起瞌睡来。
  李道士也不计较,叫侯六把枣红马和黑驴拴在廊下,他自己在那佛堂之外的石阶上一坐,闭眼打起瞌睡来。
  侯六气不忿,却也没奈何,他不想像李道士那般打瞌睡,就在旁边踢石子。眼看到了晌午,那值日僧人睡够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发现李道士二人居然还没走,不仅没走,而且还把院子里当作跑马场,那个小道士骑着枣红马在院里兜圈子嬉笑着玩耍,那个大道士垂着头打盹,也不加管束,任他撒欢,当下气的七窍生烟,大声喝斥道:“佛门乃清静之处,何容尔等撒野?”
  那枣红马仍在兜圈子,那头驴听见了,受了惊吓,没命的大叫起来,吸引了佛堂后一众僧人,全都打坐不稳,意欲出去看热闹。
  这寺内的方丈,一看众僧心思散乱,便从佛堂后边疾走而出,看见香案有副名帖,打开一看,见“李端白”三个字,几乎如五雷轰顶,再眯着昏花老眼,把那坐在石阶上的年轻道人身影看了又看,才走近道:“吾师,不见多年,别来无恙?”
  李道士觉察方丈终于走出,转头笑道:“上师,你果然好难面见。”
  方丈知道是值日僧人怠慢了他,忙施礼赔了个不是,将师徒二人延入一个清静之所,叫僧众摆下素斋来吃了,安排二人住下。诸事忙完,那李道士却道:“我在前面村庄中,发现家家户户未及入夜便已闭门,妇人小儿夜半啼哭,为何?”
  那方丈闻言,念了一声佛,道:“吾师,你来得正是时候。”于是他便将一段离奇故事道来。
  @温柔一刀丶
  @三万英尺1109
  @茕孑nancy
  @崩坏的_乱入世界
  @Alston1987
  @人生难
  @陌上花开ABC
  @老萝莉走欧美风

  谢谢支持!
  @确定空空如也 243楼 2014-01-09 14:56:00
  回复第221楼(作者: @海殊途 于 2014-01-09 10:25)   @确定空空如也 219楼 2014-01-09 10:16:00  回复第141楼(作者: ……==========
  楼主。。。耍赖。。。

  -----------------------------
  嘿嘿。
  原来据此三里开外的伏牛山中,自三国诸葛卧龙离了南阳,此山便从中裂开,风雨蛀蚀,成了一个山洞。这山洞本来也无甚神奇之处,只是自从前年大旱,就被一个灰仙占据作为洞府,列位看官,何谓灰仙?狐柳白黄灰乃是民间五大仙家,这类所谓的仙家,其实不过是成精的畜牲,多附于人体,迷人心智,以达到装神弄鬼的目的。
  那年这灰仙附于人身,说能解大旱之灾,但需供三牲四果,众人依言纳贡,果然降了一场甘霖,缓解了旱情。没过多久又是蝗灾,灰仙索要九牲六畜,并五谷杂粮各百石,众人忍痛上贡,果然蝗灾又除。可几月前开始流行瘟疫,灰仙这回,索要的是三岁金日所生的童男童女各三名。这下谁人肯听,虽则乱世,人命如草芥,但对于至亲之人来说,儿女的命确是千金不换。
  灰仙见无人上贡,便使起坏来,初始时,指使群鼠,咬断井绳,推倒油灯,搬走粮仓中的粮食,毁坏家中存的布匹棉花,偷走积蓄的银两细软,到后来,竟至于咬伤幼童,再后来,群鼠成伙行动,偷走婴儿和幼童,以及不能行动的老妪病人,醉酒的村汉,等到人找到时,只剩一副白森森的骨架,血肉半点无存。但凡兽类和妖物,一朝尝到了生人血肉的滋味,便再也不想其他了。
  一时间人人自危,只得官府出面,收购幼童,进贡给这食人的灰仙。

  @温柔一刀丶 252楼 2014-01-09 20:18:00
  今晚还有么

  -----------------------------
  有。
  家中若要有金日生人的童子,那灰仙上身的鸡皮老妪,掐指一算,便同了那官府的鹰犬,于半夜子时,阴气最盛时上门,用一丈白布裹了童子,抬进山里去。
  列位看官,昨夜借宿那家的三岁孙儿,就是金时生人,那家老儿也颇耿直,眼看自家童子不保,宁肯摔死了,也不肯给这妖怪食用。这媳妇哪里肯舍,昼夜哀哭,是为李道士所闻。
  侯六是个实心人,听到一半,就气的牙关紧咬,对李道士道:“师傅,你神通广大(?),快去荡平那伏牛山上的妖怪洞府,把那害人的妖物捉来斩了,也是好一件功德。”
  李道士却沉吟半晌,默默无言。
  你道是他为何不言,原来这道士李端白,生来未曾逢着敌手,并非因为惧怕这灰仙,乃是顾忌这灰仙所号令指挥的群鼠。这鼠类并非妖物,却沾染着妖气,一旦攻过来,漫山遍野,那细碎尖利的鼠齿,可以啃啮一切生灵的血肉,而若要用火攻,那鼠类又是逢洞就钻,这村里民居,瞬间可烧成一片火海,若要用毒饵,那灰仙颇灵,早就觉察,反而会将毒物播撒给人和畜类,因而这灰仙之祸,延续至今不能根除,而这南阳府的县丞,又绝非西门豹李冰之类不世出的豪杰,只求自保。
  当下侯六语塞,面红耳赤,吭吭吃吃得说不出话来。
  李道士遣了众人,一人回到清静之处,苦想对策。时值六月溽暑,他见后院清静无人,跳进那荷花池中洗濯一番,光溜着上来,只穿了件白罩衫,腰里别着个拂尘,好驱蚊虫,一个人在过道里闲坐,吹那穿堂风。
  不想,却得了一个寺中灵物的窥伺,那物嗅着李道士的气息,踽踽凉凉,迈着软步挨过来。
  @a8167270 255楼 2014-01-09 21:19:00
  顶楼主
  -----------------------------
  谢谢。
  @童年乌有乡 257楼 2014-01-09 21:27:00
  写的很好啊,特吸引人,快更啊楼主!

  -----------------------------
  今天晚上不在状态,很艰难的写了一段,觉得很那个,今晚就不发了,明日吧。
  回复第259楼(作者:@佳宝中山五路 于 2014-01-09 21:54)
  好好看。。。。。加油
  ==========
  谢谢你。
  
  回复第260楼(作者:@木瓜夫人 于 2014-01-09 22:23)
  楼主写的太好了。期待更新。加油,喝口水慢慢来。
  [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
  谢谢,其实我很想多写,奈何为写而写,写出来的就不好看了。
  
  这边厢侯六饲完了马,不见了他师傅,心中打鼓,一气跑到后堂,正看见李道士只穿罩衫,裸着两条腿,堪堪只露出一半身影,后腰上却垂下一物,随着晚风飘飘洒洒,如白色马尾一般。侯六心下吃惊,心道:师傅果然非人也,眼见这佛寺高洁,就现了原形,尾巴都露出来了!
  然而,李道士脚下,还围绕着一物,那物时不时人立起来,用一双软绵绵的肉质爪子,去逗弄那拂尘,口中喵呜作声,像是在起舞一般。原来是一只体型硕大如土狗的三色花猫。
  也是机缘巧合,那三色花猫,自五十年前的一个雪夜,被母猫遗弃在寺门口,从此日日听佛经,夜夜闻木鱼,由是得道,异于常猫。原本这三色花猫,毛色娇丽,得以名号叫做“金银嵌”,大多是牝猫,这猫却不同,无所谓牝牡之分,也是个奇种,它生来双尾,更是应了那谐音“二尾(胰)子”。
  机缘巧合,李道士见这猫一双碧澄澄的猫儿眼里光华流转,心中一动,他已看出这猫是个灵兽,莫非要根除灰仙之祸,全在于此物身上。
  这猫见李道士伏下身子,便娇滴滴的叫一声,侯六听得耳朵都软了,只见李道士摘下拂尘——原来这并非什么尾巴,逗弄那猫儿,又猛然一收,引得那猫扑入他怀里,非常有趣。李道士叉住那猫前腿,跟猫做了个顶额,问道:“若能得君相助降妖,许你做人,如何?”
  那猫听了,喜不自胜,苦于无法言说,急得喵喵大叫起来,李道士微微一笑,将手指递于猫口边,那猫会意,一口咬破,吮了那鲜血,便开口做人言道:“一言为定。谁若反悔,必遭天谴!”
  原来对于妖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打算多半是行不通的,想要成事必须以利诱之。当晚,李道士和侯六抱了猫,来到了伏牛山下。那洞中的灰仙,早已觉察动静,猫鼠本就是天敌,灰仙顿时胆战心惊,捏指掐了个诀,引动那山脚下的群鼠,往这边赶来。
  村中众人,本欲归寝,却发现群鼠从洞中,草垛里,墙窟里窜出,往一个方向跑去,不禁大惊,庙中方丈早有准备,此时出来游说,说服众人带上武器,一同赶往山里。
  这边东府门口,先到的老鼠已经把李道士二人连同猫儿一同围起来,只等那灰仙一声令下,便扑过去嘶咬。
  只见那猫,不慌不忙地跳到空地上,鼠性惧猫,虽然势众,却依然胆怯,争相向后逃窜。
  那猫便向天嗷呜一声,身形暴涨,变做个花豹的模样,口中却呜呜作声,只见那漫山遍野,钻出了无数狸猫身影,什么黑尾白猫,名唤雪地托枪,黑斑白底猫,名唤雪中送炭,黑猫白爪,名唤乌云盖雪,又名踏雪寻梅,还有那金黄的虎皮猫,杂毛的半截尾,凶厉的灰野狸,全是补鼠的好手,一同杀入群鼠阵中。
  那洞中灰仙,闻得外边杀声阵天,便钻了出来,只见它身形如同一头山猪般大小,浑身灰毛刚硬如针,沾了一身的草屑脏污,披披挂挂的,好不恶心邋遢。
  它出洞便看见了那猫中之王,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登时二者厮杀到一处,旋起一阵风来,风中那猫鼠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李道士和侯六居然插不上手,只能在外边和众野猫一起,奋力杀鼠。
  那猫中之王不愧是治鼠的行家,那灰仙也不枉是鼠中的领袖,二者皆互有杀伤,分了开来,呵呵喘气。然后又性命相搏,斗在一处,那猫中之王更胜一筹,瞅准空当,一口咬住灰仙的咽喉,下力撕扯,灰仙此时计穷,胡乱的扑腾着腿脚,那腥臭的黑血,淋淋漓漓的往下淌,眼见是不能活了。
  猫中之王便住了口,将灰仙的尸身甩开,意味大功告成,兀自欣喜小屋一声,向李道士跑去。
  由于没了灰仙指使,群鼠也停止了攻击,只顾逃窜,眼见胜利在望。然而这灰仙毕竟是成精的妖魔,连日里得了人血人肉的滋养,岂是那么容易死的?只见它的尸身,慢慢消失在空气中,却化为成百上千个小耗子,都只有花生米大小,如一阵灰色的狂风,顿时向三色猫儿席卷而去,李道士这边瞥见,大叫不好,待要救时,已经晚了,那三色猫儿周身都被老鼠覆盖,一阵乱咬,猫儿惨叫声声,痛得浑身颤抖,一些小小的妖鼠更是用尖牙啮开了他的皮肉,钻进他的身体里。
  眼见三色猫儿倒地,那灰仙也耗尽了最后一丝妖力,随风散去了。再看三色猫王金银嵌,那身好皮毛已经千疮百孔,血肉模糊,双目圆睁,只有肋下还在一起一伏的呼吸。
  李道士划破手腕,将血滴入他的口中,他却没了力气再吮,挣扎着伸出舌头,只是舔了两口,说道:“我今以性命相报,约定之事,道长可不能忘了… …百年之后,必再相见!”说完,急促的喘了两口,呜呜一声,便断了气。
  这三色猫王,原本只是出于私利,却因着一丝善念,临死之前成佛,又得了道士的一声善言,一百十一五年之后,真就托生成个人身,因他本来就非牝非牡,托生成的人身也没有男女之分,故而一生下来,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荒野地里。李道士当时已得讯息,于陕西渭南郊外将他捡走抚养,便是后话了。(这三色猫托生成的人,出落成个女孩形态,其实他非男非女,在行厄之年里,其实已经出现过了。)
  当下三色猫身亡,群猫却不曾散开,依旧在奋力捕鼠,其实猫性诡谲,即使不为了口中之食,也不忘杀戮,然群鼠数目还是太多,正要不支时,山下村民带着各家的黄狗赶来,加入了灭鼠队伍,这一场恶战,持续到天明,以至于南阳府的老鼠,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都行踪甚少,不敢再露头了。
  李道士和侯六两个人,抱了三色猫的尸身回到寺中,在莲花池边烧化了。未及天明,二人便整顿行装,离开了香云寺。
  回复第286楼(作者:@明冥 于 2014-01-10 12:05)
  我喜欢李端白同学。风流蕴藉。
  猫猫很可爱,怎么一出场就挂了?
  谢谢楼主的辛勤笔耕。
  ……
  ==========
  风流蕴籍。。。
  三花猫不死,就脱离不了畜生道,变不成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