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年15岁 1198楼 2014-07-07 11:52:53
哈哈哈哈,这架骂得太过瘾了!
-----------------------------
吵架部分少儿最好跳过。这里主要为了展现主人公生活背景,同时也是打击暴力和吵架骂人等不良的歪风邪气,并非宣扬不良的东西。望小朋友不要断章取义哦。
@毛毛雨来 1174楼 2014-07-07 06:10:48
院门还没打开,狗儿的头就从门缝里挤了出来,亲热的又拽我的衣服,又是舔我的手。我没心思理它,只想把猪赶进圈,可它们根本就不听我的号令。这个黑母猪还老实点儿,那个交任务的长白(平种)先跑到槽里打抹一下,没食儿,一抬嘴,就开始在地上摸鸡粪。它那嘴贴在地上,开拖拉似的疯狂的往前冲,吓得两只懒鸡子,咯哒咯哒连连叫闪。这时,有一只回来下蛋的母鸡,大步流星地走到长白面前,也许是看猪饿的可怜?便一撅尾巴......
---
入骨
-------------
毛毛点评!
@丁莉 1197楼 2014-07-07 11:39:52
很喜欢你的文字,支持好友
-----------------------------
多谢美女鼓励!
@周涛1115 1194楼 2014-07-07 10:14:37
玉情儿,好朋友,注意休息,支持!
-----------------------------
多谢!保重!
@玉情儿99 1106楼 2014-07-04 19:03:36
好不容易才盼回来个小老三,从三哥的嘴里我才得知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父亲今天去交公粮,早晨起来,看看缸上、磨上、屋山墙上的橛子上,都没有筛子,就急噪的问:这筛子搞哪儿去了?
他,他姐,借去了。妈正站在门旁边梳头,战战兢兢的不得不回应。
啥?他姐借去了?父亲的声音打雷似的:那好,那咋恁会借呢?我今儿去交公粮,麦要是验不上,好带着筛子筛筛哩,这下排场。
不就挣那半分儿吗?......
-----------------------------
@杨阔林 1189楼 2014-07-07 09:16:58
如临其境!
-----------------------------
谢杨老师鼓励!
@园田梦人 1181楼 2014-07-07 08:02:45
情儿好,周一问候、支持!
-----------------------------
多谢田园老师!
院门还没打开,狗儿的头就从门缝里挤了出来,亲热的又拽我的衣服,又是舔我的手。我没心思理它,只想把猪赶进圈,可它们根本就不听我的号令。这个黑母猪还老实点儿,那个交任务的长白(平种)先跑到槽里打抹一下,没食儿,一抬嘴,就开始在地上摸鸡粪。它那嘴贴在地上,开拖拉似的疯狂的往前冲,吓得两只懒鸡子,咯哒咯哒连连叫闪。这时,有一只回来下蛋的母鸡,大步流星地走到长白面前,也许是看猪饿的可怜?便一撅尾巴,作了个下蛋的姿势,给猪赏屎一脬。哪知这猪也太没教养,不等美餐落地,就迫不及待的把嘴猛伸过去,吓的发赏者,又是咯咯哒哒一阵乱跑乱叫。把一旁的狗子羡慕的直眨巴眼睛,不住地舔着嘴巴,也紧跟在长白身后,好象,也等待或盼望着长白能给它也发点赏物。
---------------------------------
@梦雍 1159楼 2014-07-06 16:33:43
欣赏,支持!
-----------------------------
@严伍台 1170楼 2014-07-06 22:06:23
值得欣赏!
好文章啊!
-----------------------------
谢严老师夸奖!
@囚鹏 1142楼 2014-07-05 23:51:29
写的大气!
-----------------------------
多谢朋友夸奖鼓励!
@郑州的修鞋作家 1163楼 2014-07-06 18:13:47
每日不看更新内容感觉少了点什么
-----------------------------
谢谢鼓励!
眼看妈就要伸手开过道门了,父亲一个猛虎扑食冲了上来,抓住妈的肩膀使劲一扒拉,妈又是一跟头栽倒在地。父亲哈着他那因怕当兵长期装驮落下的罗锅腰,喘着粗气用手很很地捣着妈的鼻子:
你个傻女人 !你妈那个傻逼,你出去喊哪,你勤出去吆喝唻,你一辈子都别想娶一个媳妇。
妈可怜巴巴的眨巴眨巴眼睛,望着眼前这个恶魔,嘴巴张了几张,也没再说出什么来。她拉起上衣的大襟角,用朝里的那面儿搌了搌眼睛。末了,叹了口气:唉!我哪一辈子没干好事。
--------------------
@严伍台 1137楼 2014-07-05 20:26:47
不多几笔,一个250的形象便出来!
高!
实在是高!
————地道战台词!
-----------------------------
严老师太夸奖了!不敢当啊!
@孤远2014 1136楼 2014-07-05 20:22:23
美才女加油!
-----------------------------
多谢朋友来访!
母鸡叫喊几声后,就又赶忙给孩子们觅食儿。这次,它捉了只老扁担(蚂蚱)。这老扁担刚到嘴,一只蟋蟀又在母鸡面前萧洒的玩着特技,母鸡怎肯放过?它慌忙丢下老扁担就去捉蟋蟀,哼!这老扁担还想跑,母鸡这会儿的聪明一点也不亚于人,它又很很地啄上一嘴,老扁担就不动了。 母鸡箭一般的速度追上蟋蟀,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咋的,扑了个空。那蟋蟀受了惊吓便加快了速度,三蹦两跳就不见了踪影。母鸡张望片刻,就回头找寻刚才的食物,嗯!它这一回头又有了新收获,一个儿童蚂蚱,正在它面前蹦达。这也是个扁担的后代,别看它翅膀还未长齐,那个头可比蟋蟀大多了。母鸡的记性还真不错,它很快就找到了刚才的老扁担。也不知两只蚂蚱是不是一家,也许是孩子出来寻找爸妈?傻乎乎的我,不光为母鸡高兴,也有些为蚂蚱伤感。
--------------------------
@vanishts 1063楼 2014-07-03 16:44:53
小主人公很善良,楼主老师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把个平常小事写的那么生动有趣!真的深深被您的文笔而折服!
--------------------------------------------------------------
@吾寺外非空道人 1071楼 2014-07-03 23:20:51
是呀,对平时的生活,观察得非常细致入微!
-----------------------------
@张宁熙 1072楼 2014-07-04 00:14:28
写得真好!
-----------------------------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眼看妈就要伸手开过道门了,父亲一个猛虎扑食冲了上来,抓住妈的肩膀使劲一扒拉,妈又是一跟头栽倒在地。父亲哈着他那因怕当兵长期装驮落下的罗锅腰,喘着粗气用手很很地捣着妈的鼻子:
你个傻女人 !你妈那个傻逼,你出去喊哪,你勤出去吆喝唻,你一辈子都别想娶一个媳妇。
妈可怜巴巴的眨巴眨巴眼睛,望着眼前这个恶魔,嘴巴张了几张,也没再说出什么来。她拉起上衣的大襟角,用朝里的那面儿搌了搌眼睛。末了,叹了口气:唉!我哪一辈子没干好事。
--------------------
@严伍台 1138楼 2014-07-05 20:26:47
不多几笔,一个250的形象便出来!
高!
实在是高!
————地道战台词!
-----------------------------
@没有影子的世界 1147楼 2014-07-06 09:11:38
很同意朋友的观点,但是我想,楼主不仅仅是想描写一个250父亲,
而是更想表达父亲为什么那么的250。这是我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时候才品味到的。
-----------------------------
感谢朋友品读!谢谢!
@从不发言v 1128楼 2014-07-05 12:20:13
之前我只看文从来不发言,因为我不想注册账号。可是今天我注册了,仅为支持你。你的文章让我太 感动 了。你的故事曲折独特,很能打动人。文字功深厚,语言表达能力极强,非常欣赏你的作品。希望佳作早日出版付梓!
-----------------------------
非常感谢!欢迎常来!
娘逼不让就不让......这小叶,成天骂人骂惯了,娘逼就成了她的口头禅,整娘逼娘逼不离嘴。有天她在门口吃生红薯,不小心“嘣”,掉到地上。她撵着撵着,红薯还是鼓轮(滚)到了池塘里。她特好大惊叹,那回她本想说:我――老天爷!她我――到半道,突然拐了弯儿,结果把“老天爷”拐成:“娘逼吔”!
娘,瞧她那熊样子,嘴里冒着个球白沫,成天靠这个靠那个,好象都没搞过瘾。安民说:三儿,去把大叫驴给她牵来。
-----------------------------------
@寒烟拢翠 1196楼 2014-07-07 11:19:51
真是开了眼,真没见过这么骂架的。情儿把农家娘儿们满嘴喷粪,蛮不讲理的骂架场面,生生搬到我们面前。这描写没得说,顶了。
-----------------------------
还得好好像寒烟老师学习,您的文笔更独到。
@东海神刀 1134楼 2014-07-05 20:02:49
@玉情儿99 70楼 2014-06-08 13:46:00
四、逃婚
眼看“商人”就要抓住我的衣服了,我急忙把腰猛往前一挺,“嗷”一声,箭一般冲到亮光处,那人才不得不收住脚步。我千挡万防,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就跌入深渊。看来,受骗都是由信任惹出的祸端。
到尚游市时候,是个下午。但我不知道是几点,我没表,又是个阴天。出站时候,还被检票员缠了半天。因为我怕钱不够用,只买了两块钱的车票上了车......
-----------------------------
谢朋友夸奖!
第二十四章 父亲的婚姻
说起西院,话就长了,他们家与我的父辈,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有着几辈人都解不开的疙瘩。
西院是四世同堂,第一代是个七十多岁的小脚老太太,按辈份我称她大奶,也不知道,她是有气管炎还是哮喘,整天哼哼唧唧吭吭咯咯,一声接一声的呻吟,那嗡嗡声跟过飞机似的。第二代是大奶的独儿独媳妇,张守财和老尤,我称他们老大(儿)、老妈。我父亲张守德和他共一个太爷,他排行老大,我父亲排行老三,称他大哥。
解放前,张守财和我父亲,都生活在在一个大家庭。张守财的父亲叫狗屎,按辈分,我称他大爷。大爷有一弟一妹,兄妹三人。大爷的父母身体都太不好。大爷也在十四五岁时候就得了黄肿病,常年不能劳作。狗屎大爷的弟弟我叫二爷,二爷的眼睛几乎看不见。我大爷在张守财两三岁时候就去世了。
因为我大太爷的身体不好,太爷的父亲老的时候把家交给了我太爷当。我太爷上二分年纪以后,身体也开始多病,当家人就非我爷爷莫属。尽管他排行老三,也数他最小。但是,面对堂亲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爷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直到张守财娶妻生子后,张守财两口子和我大奶,整天挑刺儿,闹得不得安生,才不得不跟他们分了家。
分家那年,我父亲整十岁。张守财一家,硬说我爷爷分家不公,私自藏的有钱。因此,两家结下血海深仇。父亲口口声声叫他他大哥的这张守财,后来,居然勾结土匪!对土匪说我爷爷有洋钱......我的爷爷和太爷,不堪忍受土匪们的逼迫和毒打,父子二人仅在半个月内,先后上吊而亡。但罪名,并没有就此而洗清。而后,我的伯父张守良,为了避免灾难,投奔了他的岳家。我的父亲也常常是东躲西藏。解放初,新婚不久的父亲,从小就怕当兵而装驼背的他,却去参了军,还当了驻马店军区司令员的警卫。就在上任第十二天,这个怕死鬼,又逃得无影无踪。
当父亲闯荡几年再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女儿金枝,已经会叫爹了。他回来不到一年,妻子又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取名银枝。随着小银枝的到来,这个家也开始了内战。刚二十来岁的父亲,每每听到西院说他绝户头的时候,这个愚昧的狂人就拿他的妻子来解气。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还动不动就大打出手。妻子王秀英,怎甘心过这样的生活呢?成了亲丈夫就逃难,自己独守空房不说,还常常受西院的欺辱。好不容易盼得丈夫回来,却因为连生了两个女儿常受皮肉之苦。本性要强的她,怎甘接受这一切呢?当父亲再次外出做工时,她的心里,便开始起了风。这时候西院反倒对她好了,且处处为她着想,为她介绍婆家,为她打气加油出谋划策。当父亲再次回来的时候,她坚决的提出了离婚。
就在他们离婚的头一天晚上,睡觉前,一岁多的小银枝还在床上玩儿地好好的,熄灯不一会儿,她妈就说她死了。父亲不信,扒开被窝一看,真的没气儿了!
我们当地的规矩,谁家死了孩子,必须请别人送出去。自己是不可以送的,小银枝自然也是请别人送出去。父亲那边请人送走孩子,这边就去办离婚手续。送孩子的人往北走,离婚的人往南去。送孩子的人虽觉得这小孩儿死的有些蹊跷,但也没有太在意。就在他挖好坑,往孩子身上缠稻草的时候,无意中却发现了,孩子的颈部有几个指甲印儿!
那时侯的人,有几个不是法盲啊!自己的孩子自己弄死了谁也管不着,就象自己养的猪羊一样,杀了就杀了,没啥了不得?父亲再厉害能咋着?结果也就离婚那天下午,又把银枝她妈,很很的打一顿算了事。
小金枝,在她父母离异的第三年头上,也命丧黄泉。她在父母离婚的当天下午,就和她母亲一道走进了继父的家门。
王秀英的新丈夫祝铁锤就在北边的临村,那边鸡鸣狗吠 这边隐约可闻。这祝铁锤个子不低,皮肤黝黑,一只眼睛,门牙也不知是被谁打掉了好几颗。有人说,他年轻当土匪时候被人打的。谁知道,反正没一点好看之处,还大王秀英十岁之多 ,真可谓又老又丑。这王秀英急着改嫁过来,一半是为了他家有一条缎子被面儿。也不是他富有,那是他一个远方亲戚送他的。也有人说是他当土匪时候抢来的。谁知道他哪儿来的,反正仅此而已。王秀英在这边挨丈夫的打受西院的气,只是一方面。看来,有时候贫穷也是一种罪恶。她改嫁过去没几天就后悔了,还没一个月,就托人向前夫说情;说她想回来,说当初不该听信西院的挑唆......
父亲却说,我打一辈子光棍也不要她。他也很快又娶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那姑娘在这儿过了一年没怀孕,他就又给人家送回了娘家。
金枝的母亲去到那边还没有七个月,就又给她添了一小妹妹。
父亲把他的第二任妻子送走不久,这个曾死了八岁的女儿都没掉过一滴眼泪的奶奶,有天突然对我父亲说:听说金枝在祝庄可可怜,一小点点馍渣子掉到地上,爬的满满的蚂蚁,祝铁锤捡起来硬塞到孩子嘴里。父亲和奶奶决定把孩子给要回来。
要孩子的过程一点也不费劲,大人都很好说话,甚至没说半个不字,就是孩子舍不得亲娘。即便她娘也舍不得女儿,为了摆脱负担,为使新丈夫高兴,为了过好以后的几十年,也只得忍痛割爱了。
就在次年的春天,也就是一九五八年,父亲又娶了一个姓吴的姑娘,这姑娘十七八岁,人很漂亮,也不嫌穷。为了响应上级,不插大门就睡觉的号召,东西都充公了,连门都摘下给了公家,也无穷富之分。父亲虽然有点罗锅,那是怕抓壮丁装习惯了,都能理解。再说,父亲那细高的个头儿,超群的五官,多少人见了都喜欢。吴姑娘一切都不嫌弃,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进门就当娘。小金枝只得被迫送人!
父亲有个表姐,嫁到了信阳罗山,她前边生的几孩子都养不住,为了保住小儿女不再出事,正想要一个孩子“压子”。小金枝很快就送到了表姑家。不久“大锅饭”就开始了,这个孩子,勉强熬过五九年的春节,还没断粮呢,就早早的饿死了!虽然信阳和驻马店都是重灾区,信阳也饿死很多人,但是信阳仍然比我们驻马店要好得多。最终,直到散了食堂,表姑家也没再饿死第二个人。
五九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一样,风送桃花百草青,燕儿归来百鸟鸣。太阳慈爱的为人们一个个脱下棉衣,公平的关怀着每一个人,可人们的心里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大锅饭吃得让人眼前一片漆黑。饭里的粮食越来越少,野菜汤也越来越稀,肚子嚎叫的声音却来越有力气。父亲这也开始饿死人了,他见这形式不妙,便又抛妻别母,只身闯北京了。
父亲去到北京炼铁钢厂,做过一段工人,还嫌肚子填不太饱。又听说东北煤矿待遇丰厚,他很快就又去了东北,又成了哈尔滨一家大型煤矿的工人。由于他勤劳能干有眼色,领导很器重他,不仅工资不比别人少,并且,无论在哪儿干,都能当个小头头。当他得知全国都不再吃大锅饭以后,就又想回去看看。领导一个劲儿的挽留。直到六一年秋,思母心切的他,不如说怕煤矿塌方的他,经多次请求,才批准他回乡探母。临走时,领导一再叮嘱,要他一定按时速速归来,并将其职务继续提拔。父亲感激领导一番后,带着他两三年来挣下的一千多元现金,便衣锦还乡了。
当父亲见到他母亲后,才得知他的妻子,在他走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就饿死了!扔到乱坟岗里,被狗吃了。连埋都没埋,断粮一百多天,哪有人能掂动铁锹啊!?就这,他母亲,还一直在受西院的欺辱。张守财已经由公社爬到县里了,全村的人都得敬着他们,人家说打谁就打谁,谁也不赶犟。更何况一个和他们有仇的老婆子哪?父亲听到,他母亲受的那些不堪忍受的窝囊气,那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就喷上了天宫,恨不得把玉皇大帝的朝服都染红,掂着东西就去拼命。他娘一下子慌了神儿,死死地抱着儿子不放,赶紧的好言相劝。是啊,杀死人得抵命,父亲不想死,只得忍了。
当父亲去腾腾公社看他哥哥,叙家常的时候,我伯父气得,非要让他弟弟搬到陈庄一起住。那时侯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想往哪儿搬家都行,只要有地方同意接收。父亲同意后,伯父当天下午,就跟生产队里的,队长会计打招呼。社员们下午上工的时候,就开了个会,会上没有人反对。即便有个别不同意的人,那也是少数服从多数。人都很能,自己再不乐意只要看大家都同意,清知道自己一个人反对也没有用,又何必得罪人呢。父亲是个当机立断的人,第二天就开始搬家了。
父亲和奶奶刚搬过来时,先借住被大饥饿饿死的人的房子,不久就盖了自己的新房。那时侯,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墙掞槐草,再好的也就是瓦压脊,最好的才是挖接沿檐。父亲盖了三间瓦接檐的堂屋,一间橱屋,外加过道。全部下来,父亲从东北带回来的钱,花的也差不多了。他给他母亲和他嫂子各撕了两件衣服,还扯了两个花被子面儿,他自己一条,给他嫂子一条。为了以后日子好混,盖起房子以后,他把全生产队里的,每一户的当家人全部请了一遍。帮助过盖房子的,没有帮过忙的,一家不少,全都请到家里美餐一顿。父亲顿时名声大震,在很短的时间内,没上过一天学的父亲,居然当上了生产队里的会计。他的算盘打的哗哗响,记工分儿时,有些不会写的字去问他哥哥,有时候他哥哥就直接帮他记工分儿。
父亲是个硬头钉,既然大家推选咱当会计,就是信任咱,咱就应该对得起大家,他象他父亲当年当家一样,不占公家丝毫便宜。爷爷当年为了当家公正,爷爷让西院的张守财和我伯父上学,由于张守财是独子,他爹死的早,他娘好多事,就没敢让我父亲上学。他那一门头一个学生,俺这一门头要是两个学生,怕张首财他娘俩心理不平横。大家庭分家时,我二爷,才刚有我四叔,如果不分家,爷爷已经打算了将来让四叔也上学。那时的乡下人,事事都以长子长孙为重。我父亲哪会不受压抑呢?爷爷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当家公正,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一个叫平心,一个叫公平。平心是我伯父,他学名叫张守良。我父亲公平,又叫张守贤。当然了,名字并不能证明什么,爷爷究竟公不公平我也没看见。据俺家长辈说,我爷爷一分钱也没有多得,最终还是被冤死了,连他的父亲和全家人及子孙全都给连累了。而我父亲到是没有人冤枉他,而且还很受人拥护。
一九六二年正月,二十七岁的父亲又要第四次作丈夫了。他的第四任妻子就是我的母亲姚俊英。
母亲当年三十三岁,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父亲一点也不嫌弃。因为他曾经算过命,说他命里克妻,没有儿子。这次结婚不仅取了老婆,还捡个儿子,都七岁了(快六周岁),也好养了 。虽然有个多余的女孩儿,虚岁都十一了,来了就能放牛挣工分儿,吃不了太多的闲饭。不就是做饭时候多添两瓢水嘛。母亲虽然大父亲六岁,光听岁数肯定不合适。可当父亲见了母亲白白细细的肌肤,再加上那羞涩的红润,好象一束桃花在她脸上绽放。尽管她惨遭了生活的蹂躏和磨难,但仍然没长多少皱纹,她的肤色和她的身份一点也不相称。再说,父亲深信自己命里克妻,时间再眨巴眨巴眼睛都要三十了,他的脾气也不好,又受邻居欺压,那摸清底细的女人,谁敢嫁他?
第二十五章 战争的余音
六二年冬月十五,寒风戏耍着飞雪,上天把大地装扮成一个白色的舞台。这天日下午,不知二哥是为了看把戏,还是为了被人耍弄,硬要来到这个世界。他落地后,疼痛和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刚闭上眼睛想休息一会儿,忽然“嗷”一声刺耳的惨叫将母亲惊醒,啊!是婴孩儿的声音!妈恐慌的猛然坐起:咋了!?
嘿嘿。父亲拿着带着二哥鲜血的剪刀,和及其复杂的笑容说:铁打哩铜倒哩,阎王爷不要哩......
阎王爷送来时候是十个指头,给他弄掉一个,嘿,阎王爷都不他了。奶奶也皮笑肉不笑的说。
啊!你们,把孩子指头......?
妈看着拼命哭叫的婴儿,猫抓大的小手,正在往外喷涌着鲜血,难过的当即失去知觉。就这,她还没看到那小指头在碗蹦了两下呢。并且,过会父亲把二哥的指头又弄掉一节,还并且,掉到了父亲的肚子里。
父亲为何如此之狠毒?母亲又为何,因一个小小的指头就昏死过去呢?这究竟是何原因?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母亲刚嫁过来时候,幸福的不知所措,还以为真的从地狱一下子飞入天堂,三十多岁了,还带着两个孩子,找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丈夫,并且人还长的出众。父亲中山装、分发头,大皮鞋穿着,活像个县级干部。唯一的缺点是,他有点罗锅。事先媒人说了,是他小时侯怕当兵,长期装驮子留下来的。母亲理解,并不介意。因为那个年代,很多人自残,更因为,她前夫的哥哥,就是被抓壮丁的给抓走的,一去没了音讯,撇下个嫂子和自己的丈夫相好多年。后因怀了孕无法对观众交代,才不得不改嫁走人。留下个儿子叫小宽,五八年母亲夫妇,给宽儿娶个妻子成了家。吃大锅饭那会儿,他们还在一家一起打饭吃。那时候,妈还有个一岁多的小儿子叫连应。那一百二十天不见粮食的日子,妈没有半滴奶水,五八年六月,大锅饭刚开始的时候,头几个月还偶尔的有顿干粮。后来,打回来的菜汤里也只是影约有几个面疙瘩。全家除了妈,凡大人都异口同声:先给小孩儿盛。妈本想给小连应盛一点点面疙瘩,哪怕是一个也好啊,可是她不敢,原本就受婆婆和丈夫虐待的她,不仅怕侄媳妇(小宽的女人)生气,更怕婆婆不愿意,还怕丈夫打她。面疙瘩都在下面,妈不要说从下面盛一勺了,就是用饭勺子绞绞匀,都要受指责。亲爱的读者:你还别不信,真事有时候像假的,假的有时候像真的,您往下看看就明白了。
小连应从出生到此时,他奶奶从没正看他一眼。母亲快临产的时候,要是他奶奶在家的
话,这个孩子就会当场毕命。因为连应的姑姑也要临产,老太太去照顾自己没有婆婆的女儿了,连应才勉强幸存下来,待他奶奶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快满月了。老太太一见孩子,顷刻就又变成了雷公:
我走时候咋给你交代哩呀?叫你掐死他掐死他,你听不见吗?你留着他个祸害,想给我气死是吧?你养虮子掐虱子,尽白费工夫瞎搭粮食。叫你掐死他你不掐死,养着小哩,你那大哩都活不好。你两个儿,必须得有一个去当兵。等你辛辛苦苦养大了,又送死去了,还不如不养唻。他姑这不又生一个男孩子,一掉地儿,我抓住脖子,一把都掐死了。他姑也就哭那两三天都过去了,那个大孩子,又接着吃妈(吃奶),多好。你看你那榜应瘦的跟猴样,你还养个小哩,你要是当头儿死了,这一辈子都养不住儿子,你生的再多也搭了,一个也活不成,你勤等着当绝户头来……
世道都变了,那解放前捞征兵,这些年哪还有哇?从来不赶犟嘴的母亲,在这件事上就是不听话。
哼,变,不定哪一天都又变回去了......
孩子后儿都满月了,非要掐死他,要掐你掐,我不敢掐,这小孩儿上午死了,我下午都不活。
你还想讹人唻?还是想挨打吔?
打死我也就这。母亲为了孩子,才斗胆顶上几句。
你不活你还有两个大的唻,谁给你养啊?我五六十岁了,我还会给你养小孩儿?光滚的不轻。
我死了都不管恁多了。
二虎。就这,老太太还气的直哆嗦,赶紧搬救兵:二虎,给我打,打死她,她等这死哩,成全她,成全她。
您不说孩子没人养吗,还打死她?连应爹鲍金虎说。
我叫你打你就给我打。老太太在儿子背上狠狠地捶了两下子。
二虎恼羞成怒,也不知他是恨孩子不该出生,还是恨妻子不该与他娘犟嘴,或者是恨自己的娘独?他也来不及思量“啪啪啪”,给了妻子几个嘴巴。可他还不解恨,好象他娘打他那两下,也要从这里加倍的讨回去。紧接着一个飞脚,将正在奶孩子的妻子踢倒在地,一顿暴打就这样开始了。
从此,母亲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孩子带到哪里,就是半夜起床做饭,或是起五更下地里干活,也从没有让孩子离开过。哪怕下着雨去井里跳水,也把孩子用胳膊夹着。直到孩子一岁多会走以后,孩子椭圆的脸蛋洁白的皮肤,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甚是可爱!远比他哥哥漂亮的多,那小嘴儿超长的会说,渐渐的妈发现孩子的父亲有些喜欢他了!妈想:他奶奶大概也不忍心再害他了,这才慢慢的放松了警惕。
妈时时处处事事小心翼翼,尤其是这盛饭的时候,得专门把勺子端地平平的,不敢有半点歪斜,汤汤水水的盛住啥是啥。若稍不留意,勺子歪了一点点,就被认为是捞稠的,侄媳妇在这边憙,婆婆在那边骂:光留着你娘几个,叫别人都饿死......两个人的眼珠子,恨不得掉到饭盆里。其实,妈盛出来的饭根本就没有饭盆里的稠,妈哪里敢说呀。很怕惹恼了他们,婆婆一声令下,孩子的父亲一翻脸,打了自己事小,要是打了孩子,或是不让孩子吃饭,那将是多么的可怜哪!
小连应喝着照人的稀菜汤,还对妈说:妈我爱吃菜,我哥不爱吃菜,饿死我哥,饿不死我。一句话说的妈泪流满面,妈心里说:总这样下去,说不定一个孩子也保不住。好在孩子爹,是食堂师傅长,不断的和厨师等几个人,偷着做点米饭或弄点馍分回来。可是只要一偷到家来,都全部交给了他的老娘。他娘自己吃吃,吃饱了才给她长孙小宽吃。我大哥要是碰见了,也给弄个一口半口的。其他人再碰上也没有用,一口也别想尝,尽落个眼睛享福胃里哭。小连应,有好几次都悄悄的对妈说:
不知道我奶,在那儿弄的馍,给我那两个大哥都吃了,不给我。还不叫我出去说,我要是说了,就打死我,用刀给我剁一点儿一点儿的。妈,我给你说了,她会不会打死我?会不会用刀,给我剁一点儿一点儿的?
没事儿孩子,不会的,妈不对她说,她不知道,不过你到外边儿可不敢跟别人说。
嗯。
母亲含泪沉默,心想:不给孩子吃,让孩子看个啥?真是的。
妈,那馍是啥味儿呢?我奶为啥给我哥吃,不给我吃呀?
妈除了流泪还能说什么?只有从自己碗里多拦截几个面疙瘩。妈自来婆家,就没敢再吃过第二碗饭。现在饿死人的年头,又照顾几个孩子......第二碗,就更与她无缘了。也不知,得吃几顿饭,才能喜遇一个面疙瘩。有时米粒大小的疙瘩,随着汤就混进了嘴里,瞬间就能滑进嗓门。妈特派舌侍卫牢牢把守,一旦捉住疙瘩,就像燕子一样,嘴对嘴的往小连应嘴里送。谁会想到,这孩子有时候居然不接受。并且说出,让妈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来:不,我不要,妈自己吃吧,妈还得去地里剜菜呢,妈吃了疙瘩才有劲儿,有了劲儿才能多剜菜,咱家才能多打饭,我也不会干活。妈每每听到这么大点儿孩子饿得要死了还说这样的话,泪水就盈满眼眶,小连应就赶紧举着小拳头给妈擦泪!
1959年正月底以后,整整断了一百二十天粮。大锅饭里全是野菜汤,一百天点滴粮食不见的日子,谁还有劲儿剜菜呀?菜是越来越少,汤自然也是越来越稀。妈的侄媳妇,也是饿的黄皮寡瘦。她也跟所有妇女一样,裤腰里面缝个兜儿,剜菜时,趁人不注意偷偷装几棵。偷回来的菜白天也不敢做着吃,谁家里冒烟是要挨批斗的,只有晚上做了。可是没有锅呀,那就用洗脸(瓷)盆吧,说洗脸盆,也是洗脚盆,管不了那么多了,做吧。有天晚饭后,趁一家人都在外边对月诉苦的时候,她找来一点儿,留着做鞋用的打浆子面,也不敢点灯,还怕被人闻到味儿了挨批斗,她一边烧火一边跑到门外,甚至院子外面瞧一瞧。也不知道她这样偷烧了几回汤,家里就失了火。她弄着了火竟然不吭声,怕前来救火的人发现,批斗她,就偷偷地把自己的铺盖和衣服抱出来,藏到一边装着不知道。
@夏冬雪2011年 1267楼 2014-07-08 16:54:08
在欣赏与品读中提升自己,
谢谢朋友给我的机会。
-----------------------------
朋友夸奖客气了,应该感谢您的捧场,欢迎常来!
@李士彦 1274楼 2014-07-08 19:46:06
@玉情儿99
读好书才能写好书一部好书就是一条光明的人生路
-----------------------------
多谢朋友支持抬爱!
@艾倾 1237楼 2014-07-07 23:57:45
你的小说太生动了,喜欢你朴实的文字,太生活了,,,
-----------------------------
多谢鼓励!
@毛毛雨来 1241楼 2014-07-08 06:13:19
朋友的文章 勾起了那个年代往事
好 那年代的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爱看
-----------------------------
感谢支持!请多多指正不足之处。
@帘卷西风9 1230楼 2014-07-07 20:28:33
不知为什么,当穆铁成的漂亮,得到我的验证以后,心里好像突然冲进来一匹脱缰的野马,脸轰一下热得烫手,恨不得窜出火苗来。一阵阵脸红心跳之后,就再也忘不掉他了。脑袋里总是闪现出他的影子。
以前,二秀开我和穆铁成的玩笑时候。因害羞,我很难为情,也很烦。但是,我从不与人翻脸。我是个不开心的时候,也挂着笑容的女孩儿。总是压抑着自己,不给任何人办难堪。再不开心也没有过多的表示,只适当回她几句,......
-----------------------------
欣赏细腻的心里描写。
---------------
感谢品读!感谢支持!
@郑州的修鞋作家 1235楼 2014-07-07 21:20:22
每天阅读犹如夏天喝凉茶必不可少
-----------------------------
感谢品读和支持!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