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治疗师:揭秘夫妻那些事儿

  @jxwangyq 时间:2014-10-11 11:20:10
  自从上了船,真的收获太多了。觉得不能再潜水了,得浮出来对船长表示感谢。
  看到船长《婚治》帖时,我和丈夫正在冷战。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星期的帖子,反思自己的做法,意识到对孩子的影响,结束了冷战,家庭规则制订完善中,订购了榨汁机,跑了一周的步。孩子也很高兴,跟他爷爷说,告诉你个好消息,爸爸妈妈终于搭腔了。
  但是昨晚丈夫又喝得烂醉如泥,对于这个酒瘾,怎么才能戒掉呢?发愁。
  昨天看船长的新浪博客,有6个父亲讲的故事,我全部复制下来,打出来带给儿子看,他在上三年级,昨晚就看完了,今天早晨上学前又看了一遍。进校门前,跟我说,妈妈,再给我找些新的故事,打出来,我看。
  感谢船长!
  收藏了当当网址,等周一抢船长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啊,谢谢。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未上学前,父亲就教我认识上千个字。父亲从不骂我,更别说打我。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说话。我们是几十年的朋友啊。
  父亲讲的故事很好听,而且仔细琢磨都有哲理。
  由于姐妹们懒得转场,所以我把已经写了的转到这里来。
  以后有空了,会继续写。
  父亲今年84岁。
  父亲在50来岁的时候,我只有几岁。我是在父亲讲的故事里长大的。
  那时候的月亮很大很圆很亮,能把半座山的影子投放在另一座山的山腰。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放玉米的竹楼,上面铺着柔软的玉米壳。父亲坐在小楼上,一边叮嘱我不要把吊着的小脚甩得太快,一边讲存储在他脑袋里的故事。
  这些故事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有传奇的,哀怨的,激扬的,也有关涉鬼神的。有些刻印在记忆深层,有的已经淡远模糊。这几年每年回乡陪父亲,又请他讲一遍。有的故事父亲已经记不太清,但看在钱的分上还是努力地修复——父亲每讲一个故事,我就出价一百元。父亲开始认为价格有点高,因为故事通常很短。我跟他讲,这是知识的价值。听故事要付钱,是对知识的尊重,况且父亲的故事有创造性。
  父亲讲了一些,就匆匆上街,一会儿找了几位须发斑白的老翁来,对他们说,幺儿出价一百买一个故事——你们成天在街上白讲,今天可以赚点钱。我赶紧说马上出去有事,闪了。姐夫悄悄对父亲说,老爷子你讲才有价值,其他人讲就没价值。父亲很不高兴,拿着上午赚到的钱上街打酒招待老朋友去了。
  后来父亲算是明白过来:故事对我属于专卖性质,我不会买别人的故事,他的故事别人也不会买。于是就又搜肠挂肚,讲了不少。我边听边记些要点,但由于已到中年,再也没有童年时期听故事的感觉了。
  我把这种真实的感受告诉父亲。他想了想说,那时你的眼中有渴求,就像幼苗渴望浇水一样;现在你目光迟钝,如同一把长锈的刀,如何会有感觉呢?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只是你在外混的时间太久了,麻木了。
  我恍然。
  父亲还是那个父亲,单纯而且固执。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世俗不堪。
  我知道我无法回到我的童年。但那个年代属于父亲和我。因为有故事的陪伴,还有山野间的气息,故事的河流自然就流淌起来。后来虽然看过很多传奇故事,大人物的故事,但都不再心惊。我想,童年的故事是最干净的故事,不需要什么技巧,就能将本真体现出来。
  于是,我准备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为我,为我的孩子,为更多喜欢民间故事的人们。

  1.种桑人

  从前,有一户种桑的人家。老两口快五十了,才生了一个男孩,爱得不得了。娃娃就算要天上的星星,老头子马上就搭梯子上屋给他捅。当然,星星捅不下来,但行动是有的。
  老头子要养家糊口,必须把桑种好,靠卖桑叶换些钱过生活。没有娃的时候,几大株桑树换的钱还够柴米油盐。有娃后,娃要这要那,手头就紧巴。幸好桑树是可以插枝存活的。于是老头子在初春时把桑枝剪下来,裁成一截一截的,插在湿润的泥土里。春风吹过几遍,桑枝就发了芽,新的桑树没几年就成小树了。
  老头子干这活儿的时候,把娃背在背上。娃娃有五六岁时,看见新的桑树长得有些歪,就说:爹爹,桑树枝长歪了呀,是不是要扶正一下?老头子说:没事呀,还是自然生长好些。时间长了,它自然会变直的。
  孩子的母亲在割猪草,就说:娃真懂事呀!老头子,你还是用一根棍儿把桑条扶直吧。老子头说:把桑枝捆在棍子上,它多难受呀。就没有管。几年后,桑树长得歪歪扭扭,始终没直起腰来。
  在这几年中,娃娃读私塾,进学堂,成绩都很好,就是喜欢惹事打架。打了张家的娃娃,老头子去躬腰赔礼;打了李家的宝宝,老头子出钱医治。就是不批评自己的娃娃。老伴儿说:孩子这样无法无天,哪天闯了大祸,你把咱家的桑树全都拔了根也赔不起!老头子笑着说:他还小嘛,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明事理的。
  孩子长到十几岁,越来越无法无天。一次,乡绅的孩子骂他穷,就被打得吐血。乡绅纠合家丁,等于是抄了老头子的家,把老两口打得鼻青脸肿。小孩跑到山中躲了两天才回来。
  老头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孩子捆了起来。孩子说投降了,不敢了,才放开让他吃饭。
  可是在孩子十五岁这年,惹到县太爷的公子。小衙内找人把他吊起来打了三天三夜,只剩半口气,放回家养了半年才恢复体力。老头子害怕了,说娃啊,咱们惹不起官家,你也别念书了,跟爹一起种桑吧。孩子说好,就老实种了两月的桑。
  突然有一天,孩子失踪了。
  过了几天,县里传来消息:县太爷的公子被人捅死了。
  县太爷当然不是吃素的,派公人把老两口抓起来,拷打得只剩小半条命。但这桩案子,因为没有明显的证据,也只能把疑犯的父母抓来坐牢。
  老两口坐了十年牢,老妈妈熬不过,死在牢里;老头子瘦得只剩一把藤。
  由于天下发生了动乱,起义军推翻了前朝,建立了新朝。老县令被解职,牢犯全部被放出来了。
  老头子回到家,桑树被砍得一棵不剩,老房子也失火成灰了。年近八十的老头子腰无半文,只好作了乞丐。
  老头子本想一死了之,但他无时不挂念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不争气,但却是自己的惟一亲人。
  老头子讨饭从乡下讨到县城,再到州府,最后到了几千里外的京城。他的衣服已经穿烂,轻轻一扯就能露肉。
  这一天,他到了一个气派的府门来,坐在那里不走了。因为那里有一株桑树,枝繁叶茂,只是枝干有些弯曲。北方罕见桑树,这株桑树明显是南方运来的,因为周围有石头砌成的防护栏,有专门的园丁养护。
  老人种了一辈子桑,现在孩子寻不着,见了桑树就像见了亲人,忍不住痛哭起来。
  府门口的兵丁觉得这老头扫兴,来轰他走。老人死抱着桑树不走。
  这时,一个骑高头大马、身着紫袍的大官出现在桑树旁。那些兵丁都毕恭毕敬地过来施礼,口称“将军”。
  将军看了一眼老头子,问:老人家,你为什么抱着桑树哭啊?老头说:我家原来是种桑的,但我的儿子当年因为杀了县官的儿子逃跑,我们老两口吃官司坐牢,老伴儿已经先去了,而我就像孤魂一样四处漂荡。
  将军说:你的儿子找着了吗?老头子说:没有,他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不过我看到桑树,就像看到我的儿子。
  将军说:你把儿子的名字告诉我,或许我可以想想办法。老人说:谢谢大人恩德!我儿叫阿桑,要是活着,今年三十一岁了。
  将军想了想说,看你怪可怜的,这样吧,你既然喜欢桑树,就替我养桑吧。于是命手下把老人请进屋去,先安排洗澡,再换了新的衣服,并交待说休息好了再养桑。
  老头子进了府中,吃上了饱饭,穿上了好衣,就是睡不好,因为太思念儿子了。
  过了几天,将军把老人引出府中,指着桑树说:老人家是种桑人,应该有经验。如果你能够把这棵桑树弄直但又不能伤了它,我就下文书帮你找回儿子。
  老人心头那个高兴啊,心想这位将军真是太好了。于是起早贪黑,用了各种办法想把弯曲的枝干弄直,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老头子用绳子拴牢桑树的上半部分,找了好几个人帮忙,强行把枝干拉直后系在旁边的大树上。
  过了一个月,那桑树看起来是直多了。老头子就向将军汇报。将军出来后,让老头子把绳子解开,桑树又弯回原来的模样。
  老头子呆了呆,随即双手拍地,大哭,说自己太老了,走不动了,看来儿子找不着了。
  将军似乎被他感动了,也流泪说:老人家,您可知道这桑树为什么弄不直?
  老人说不知道。
  将军说:这棵桑树连同这些土一起,是我派兵从南方运了几千里才到此地。运来时就已经是弯曲的,因为它已经长大了,无法育直了。您是种桑人,难道不知道桑条必须从小育、长大育不直的道理吗?
  老人恍然大悟,突然抓住将军的手,颤抖着说:你……你莫非就是……
  将军突然跪下,向老人磕了三个响头,呜咽着说:爹,孩儿就是阿桑啊……
  原来,当年阿桑闯祸后只得去投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从士兵干到将军,功勋赫赫,现在是新朝的驸马都尉。多年未见,父子容颜大变,但做儿子的还是立马就认出了父亲。不过,他费了这些心思,只是想让父亲明白一个道理,也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2.喜欢打赌的三兄弟

  从前,有兄弟三人,父母都过世了,三兄弟相依为命。
  家里实在太穷,老大就对老二老三说:你们两个在家好生种地,我去外面挣些钱来盖房子。
  老大去了一年,回来时两手空空。老二很生气,把做好的饭菜藏了起来,不让老大吃。
  老大也没生气,只是叹息说:二弟三弟,非是大哥没挣着钱,而是半路打赌把钱输干净了。
  老三赶紧问缘由。
  老大说:在我回来的路上,路过一家店。店主请我入住,安排酒饭,聊得很投机。最后他提出打赌,输了的就把三千贯钱拿出来。当时我只有三千贯,就答应了。
  老二插嘴:怎么个赌法?
  老大说:当时,他请我先出题。我出不出来,就请他先出。他就把双腿叉在门槛上,问我:你说我是要进,还是要出?两位兄弟,你们说说,这叫啥题?我说出,他就进来了;我说进,他就出去了,都是我输。
  老二听了,把饭菜端出来,说:大哥先吃饭,等明年我去挣了钱回来,找这家伙算账!
  第二年,老二赚了五千贯钱,专程到了老大说的那家客栈,找到老板,把五千贯钱放在柜台上。老板热情,照样酒饭侍候。这次,老二主动提出打三千贯钱的赌。
  老板请老二出题。
  老二心想,老子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一脚迈出店门,也把双腿叉在门槛上,问:你说我要进还是要出?
  老板哈哈大笑,说,如果你说了出,就不准再进来啊。老二说:大丈夫一言九鼎,只要你说谁了,俺绝不食言!
  老板转了转溜圆的眼珠,说:我断定你必须进来!
  老二就出去了,说:孙子才会再进你的店!你输了!
  老板从容地从柜台上老二的包里取出三千贯钱扔给了他,命伙计把店门关了。
  老二在门口闹,说还有两千贯。老板在里头说,你可以进来取,但你就得给我三千贯钱。
  老二气不过,报了官。官府的人来了,听了案情,很不耐烦地说:愿赌服输!你要是进门,拿回两千贯,但损失三千贯,还要被骂孙子!赶紧回去吧,脑壳不够用的东西!
  老二气得拿了三千贯回家,向大哥和三弟哭诉上当的事。
  老三说,大哥二哥别着急,等明年俺去把五千贯钱都讨回来。
  老三也出去打了一年工,赚到了一万贯。他把钱包好,又买了一把菜刀、一杆秤,直接找那个爱打赌的老板。
  老板听见老三放在柜台上的钱袋声响,估摸是个大财主,心花怒放。于是好酒招待,寻找机会打赌。
  酒喝得二麻麻的了,老板提出打赌。老三说自己不会赌。老板就劝他赌。劝了半天,老三说赌是可以赌的,但少于一万贯就没意思了。
  老板在这家店里赢了数年没输过,心想一万贯又快到手了,就假意请老三先出题。
  老三说:我赌你的脑袋有九斤六两。
  老板顿时怒目而视,大声道:老子的脑壳有多重,自己都不晓得,你怎么连几斤几两都知道?
  老三取出菜刀和秤,平静地说:老板要是不信,我可以马上砍下来称一称。如果不是九斤六两,只要差一两,我就输了。
  老板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只得乖乖输给了老三一万贯钱。
  老三回家后,把老大老二输的总共五千贯给了他们,说:钱还给你们了。但你们别再跟人打赌了。天下所有的赌,都是耍诈,都以为别人的智商比自己低,但到头来受害的恰恰是自己。
  @酸奶2013 68325楼 2014-10-11 11:21:21
  我觉得我最近被夸得有点飘飘然了,脾气也越来越大了,我得冷静点
  -----------------------------
  酸奶,直言都是没事的。但是姐妹们不是人人都可以内心强大,区别对待可能更好。
  对群体可以猛烈,对具体的个人,恐怕还是温和一点的好啊。任何方法和建议,都有其局限。但提供总比不提供好。辛苦了哈。
  3.道光老者

  道光老者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可考。只因此人在清朝道光年间,在我们家乡很有名,所以现在还流传他的故事。
  道光老者修的石板路,至今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那是用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路,是个浩大的工程。当年,道光老者发动乡人修路,按铺多少石板算钱。如果按今天的价格来计算,恐怕得上亿元才能完工。
  有钱,行善,是道光老者一生的写照。
  他为什么有钱?答案不是他勤劳致富,而是捡到的钱。
  道光老者壮年时,还是一个没爹没妈的穷汉,连媳妇都娶不起。饿得没办法,就到山野间找树皮草根吃。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傻姑。傻姑傻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傻姑在给地主割猪草,手冻得裂了大口子,口子里是血水。道光老者没事干,就帮她割猪草。傻姑再傻,也很感谢道光老者。
  有一天,道光老者到集市上去。那时有银匠。银匠在剁银子时,有一小块银子跳到了道光老者的背篓里。当时道光老者不知道。回到山里时才发现。
  道光老者把碎银子拿出来给傻姑看,以为她会惊喜。傻姑看了一眼,就说:这样的白石头有啥好看的?
  道光老者解释说,这是银子,是钱,能买东西吃,买衣服穿,还能盖房子,买土地。如果你有这样的石头,就不用给人家割猪草了。
  傻姑没再言语,拉着道光老者的手,翻过一座山,又过了两条沟,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洞。洞很大很深,但摸着洞壁穿过一片漆黑后,又有了光,洞也更大了。原来太阳光能够从深谷里照射进来。
  傻姑停下来,掀开了一块石头,道光老者的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只拳头。
  原来,这里有银子堆积如山。傻姑是在玩儿的时候进来碰到的,还经常拿银子玩,以为是白石头。
  与任何寻到宝藏的人一样,道光老者心头狂喜。但他不露声色,对傻姑说:这些白石头是前人留下的,任何人都不能说。你以后跟着我吧,不用再割猪草了。
  于是道光老者成了有钱人。傻姑稀里糊涂地成了道光老者夫人。
  道光老者慢慢将洞里的银子取出来,一点一点地用。他开了酒厂、买了土地,做起了买卖。十年后,他成了当地首富。
  人有钱了,就有人巴结。有人为了讨好他,要给他介绍漂亮的女人。道光老者没有答应。他开始做善事,特别对孤寡老人,办起了免费的养老院。因为山里交通不便,他又花钱请人铺路修桥。
  人们有些吃惊。因为道光老者的钱似乎总是花不完,一花就是几十年。
  等善事做得已经找不到需要花钱的地方,道光老者就开始办学。但就在这时,土匪兴起,打家劫舍。其中王老五的队伍最大,有上千号人,县太爷都需要向他上贡。
  王老五灭掉了其他的土匪,就来包围了道光老者的家,因为他早就听闻道光老者的钱永远也花不完。
  但到了道光老者的家后,王老五吃惊了:只有三间草房,锅里是玉米糊糊,帐子是麻布的,简直比普通人家还穷。
  王老五把刀架在道光老者的脖子上,问他的钱藏在什么地方。道光老者平静地说,我的钱都花在外面了,在山上,在地里,在学堂。现在是一个子儿都不剩了。
  王老五能够拉起上千人的队伍,脑袋当然聪明,就冷笑着说:你别骗我!这凭你开几个铺子、几家酒厂,能有那么多钱?一定是你发了横财,得到了什么宝藏。你如果不把钱交出来,我杀你全家!
  道光老者指着傻姑说:现在就我们老两口,我们没儿没女,你要杀就杀吧。
  王老五就架了油锅,要把道光老者的手煮烂。
  这时候傻姑放下纳鞋底的针,对王老五说,大王,跟你说实话吧,钱是我发现的,在山洞里,就是花几世也花不完。你有一千个兵,只怕都背不动。
  这下,就连道光老者都惊呆了。因为傻姑跟他生活了几十年,说话都没这么利索,如今却连王老五有一千个兵都知道。
  王老五高兴了,说,老妈妈,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到宝藏,我就饶这老头子不死。
  傻姑说行。不过银子太多,得需要人手。王老五说,我有一千号人,一起去。
  傻姑看了一眼屋梁上,就跟道光老者道别,被押着走了。
  道光老者只好呆在家里,等老婆子回来。
  可是过了几天,傻姑、王老五是一千土匪都没有消息。
  道光老者急了,只身去了那个山洞。
  但那个山洞洞口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封住了,连蚂蚁都爬不进去。
  道光老者想起妻子临走时的眼神,回家后把房梁拆下来。
  房梁中嵌着一个小铁匣子,里面是一封信。道光老者后来办学,耳濡目染学了些,所以都认得。
  读了信,道光老者坐在地上,脑袋嗡嗡直响。
  信中说:夫君,感谢你陪我那么多年,做了那么多善事。我并不傻,从小就受良好的教育,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十六岁时,我的全家遭土匪杀害,我是在地窖里逃得性命的。我的父亲临死前告诉我一个秘密:我家祖上富可敌国,但深知钱容易招来祸害,所以把钱藏在山洞里。你将来如果遇到心好的人,可以把钱取出来行善;如果碰不到,就让那些银子烂在洞里。后来,我装傻,为地主割猪草,直到碰到了你。你心好,不嫌弃我是傻子,也不因为有钱就找别的美女寻欢作乐,而是为老百姓修桥补路,所以这些钱用得值!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不见了,你好好活下去,因为我要回到山洞里。那里,有一个开关,是我祖先设定的,只要启动开关,任何人都进不来出不去。
  道光老者现在才明白:是傻姑把土匪引洞中,启动了开关,一起死在那里了。其实,那里已经没有半两银子,有的只是一千零一具恶人的尸体和一个真正善良的灵魂。
  于是,道光老者每年都到洞口烧纸。后来,道光老者死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这是个大善人。
  @酸奶2013 68325楼 2014-10-11 11:21:21
  我觉得我最近被夸得有点飘飘然了,脾气也越来越大了,我得冷静点
  -----------------------------
  @怀旧船长 68336楼 2014-10-11 11:30:16
  酸奶,直言都是没事的。但是姐妹们不是人人都可以内心强大,区别对待可能更好。
  对群体可以猛烈,对具体的个人,恐怕还是温和一点的好啊。
  -----------------------------
  @酸奶2013 68339楼 2014-10-11 11:33:08
  是的,我最近说话太冲了,有时候我是把自己的话发上去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的话,感觉确实太冲了。船长之前就提醒过我一次,我最近心态有点飘,我需要冷静一下
  -----------------------------
  我也是挨了船嫂的削才反省的。咱们并不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只是咱们可能经历丰富一点而已。所以你的反思我是赞成的。没事。相信姐妹们会理解。讨论,自然会有不同意见,有冲突,都很正常。不能因为担心,就干脆止步了,哈哈。
  4.龙吸水

  有一年,这一片村庄被大水淹没。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人们并不知道原因,只是忙着往山上跑。后来许多山都被淹了,又没有吃的,饿死了不少人。
  李家村有一个小伙子,叫李二。李二十五岁,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个瘫子,动不了,李二就把母亲背到山上的庙里。
  大水已经涨到庙门。不出三天,这座古庙也将被淹。
  老和尚对李二他娘说:这场灾难是因为有人偷了龙王的三儿子的珠子。三太子病了,有人趁机拿走了三太子嘴里的龙珠,跑到这里来。三太子就死了。龙王十分伤心,就发水淹了这里。如果不能把龙珠还给龙王,这里的人一个都活不成。
  李母说:我有什么办法呢?
  老和尚说: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去山上找这颗珠子。
  李母对孩子说了。李二说:只要能救母亲和乡亲们,我愿意去找。
  李二提了斧头,向山顶走去。找了一天,什么也没有发现。
  夜里,李二在一个山洞里休息。半夜,听到有人声。他爬起来,就见洞口有一头狼在呻吟。
  李二问狼,是你在说话吗?狼说,是啊,我在召我的同伴来,因为我快要死了。
  李二问为什么会死?狼吃力地伸出前腿。李二这才看见,狼的前腿肿得像个茶壶,流着脓水。狼流着泪对李二说,两个月前有一个人抓住它,把他的前腿割开,塞了一个什么东西进来。后来,狼的前腿就肿了,浑身也开始生病。
  李二正想问那个人是谁,就听见四周黑压压地聚了很多狼。狼王的眼睛发着绿光,对那受伤有狼说:你要死了,临死前就把这个人吃了吧,也算是对人类的报复。
  那受伤的狼摇摇头说,不是他害我的。这个李二我认识。我经常在他的屋后面寻找食物,见他是个孝子,对瘫痪在床的母亲很好,我要是吃了他,谁照顾他的母亲呢?
  李二问狼王,是谁让狼受的伤?狼王说,这个人是个道士,修了上百年的行,会飞檐走壁、腾云驾雾。道士到龙宫偷了三太子的龙珠,龙王到处找,都找不着。
  李二问:道士偷这颗龙珠干什么用?
  狼王说:他要在九月九这天把龙珠拿出来炼丹,炼成丹后吃了就会长生不老,当上真正的神仙。
  李二问:那跟这位狼大哥有什么关系呢?
  狼王说: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因为龙珠不能见光,不能沾地,必须在有血脉之处才能存活,所以道士割开老狼的腿,把龙珠寄生在里头,今晚就会来取,因为明天就是九月初九了。
  李二说:我跟老和尚学过手术,我先为狼大哥开刀吧。
  于是取了斧头,轻轻割开狼的皮肉,果然发现了一颗珠子。
  这时,山林中剑光一闪,一条黑影飞奔过来。狼王指挥狼群扑过去抓咬道士,但道士的剑法厉害,很快就伤了几头狼。
  狼王大声喊:快拿了龙珠下山……李二一把取了龙珠,但珠子太沉,没地方放,就放进了嘴里,拼命往山下跑去。
  身后不断传来狼的惨叫声。不一会儿,李二感觉身后有脚步声追来。他吓得直冒汗。一不留神,就把珠子咽了下去。
  顿时,他发觉喉咙火烧似的,肚子里咕咕直响。
  道士追上他,把他按倒在地,要剖开他的肚子取珠子。但道士的剑根本割不开他的肚皮。道士大惊,就把手伸到李二的嘴里。李二情急之下,用力一咬,道士的手就断了。
  发了疯一样追上来的狼群,很快把无法动弹的道士吃得只剩骨架。
  李二此时完全精神恍惚,着急地往庙里赶。进了大殿,只觉得口渴,就把头伸进大殿里的大水缸里,几口就把水缸里的水喝干了。
  老和尚出来看见,大惊失色,赶紧对李二说:孩子,去后面吧。
  庙宇后面是一个大水池,是老和尚为了村里的人储备的饮用水。池子很大,就算天旱三个月也没有干涸过。
  李二趴在池边喝水,喝得身体比往常大了十倍,还是渴。终于,他把池水喝干了,身体已经和庙一样高了。
  他突然跪在母亲和冲过来的狼群面前,流着泪说:我再也不能照顾娘,请狼兄弟们帮我照顾娘吧,我去了。
  说罢,他的身体飞了起来。飞在空中的李二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龙。
  这条龙冲下山坡,到了一望无际的洪水里,拼命地吸。吸了三天三夜,洪水终于退下去了。李二变成的龙也随着洪水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
  老和尚对村里人说,李二进了龙宫,成了龙王的三太子。
  李二的母亲眼睛都哭瞎了。但那些狼对李二的义举感动,经常叨一些野味来放在李母的门前。村里人也常常来照顾李母。
  这样过了九年。在九月九日这天,彩霞满天,天空的云中突然出现了一条龙。这条龙是李二的母亲第一个看见的。不知为什么她的眼睛突然看得见了,也能下地走路了。
  那条龙在她的头顶绕了几圈,然后向东方飞去。李母知道,那是她的儿子。
  以后,每年九月九这天,这里的天空都彩霞飞舞,那条龙也会在上空盘旋。后来老和尚死了,李母去世,九月九这天就变得和往常一样了。
  5.血色何首乌

  有一户人家,住在悬崖上,依着悬崖建了一个四合院,院门出口是上千级石阶。出入只能通这石阶,所以只要院门一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然,最神奇的并不是这个建在悬崖上的四合院,而是院子里住的人。因为院子里的人实现了七世同堂。
  啥叫七世同堂?就是太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住在一起。太祖已经一百三十二岁,高祖一百一十岁,曾祖九十二岁,祖父七十四岁,父亲五十六岁,儿子三十六岁,孙子十八岁。据说,孙媳妇刚过门,已经怀上孩子了。到了明年,就是八世同堂。
  远近的人都传说这家人遇到了神仙,吃过什么灵丹。
  但传说归传说,这家人的长寿仍然是一个谜。
  新来的县令大人是个孤儿。现在当了官,妻妾成群,生了八个儿子,三个孙子。县令最害怕的就是死,所以听说这家人活得这么长,就专程来拜访。
  太祖亲自出面。县令见太祖须发黑白掺半,脸色如孩童般红润,牙齿居然长出了新的,大为惊奇,请教长寿之法。太祖是个老实人,就请父母官到了后院,指着一物说:其实也没啥稀奇的,都是这个东西让我们活这么长。
  县令定睛一看,原来是石头缝里长出一个人形的何首乌,和一个童子娃娃一样,有鼻子有眼,四肢健全。人形何首乌不稀奇,县令大人见过。但这个何首乌的奇怪之处,就是能从小牛牛里滴出水来,像小孩尿尿一般。不过,那“尿”像麻线般粗细,用木桶接着也需要接七天七夜才能满,只够家里烧茶用。
  县令见了“尿”晶莹剔透,忍不住喝了一口。回家后,他长年的咳嗽病奇迹般地好了。
  县令大人从此睡不着,天天想着如何能占有这个悬崖上的院子,好把家搬到那里。想来想去,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花了大量的钱财,让太祖的玄孙接替他为县令,条件是这家人搬到县衙,他搬到悬崖上去住。
  他满以为这个优厚的条件会让这家人同意。没想到老太祖不干,说这是祖业,不换。
  县太爷很恼火,就设了一个圈套,先把快要当上爸爸的孙儿弄进监狱,再以造反为由把祖父、父亲、儿子三代抓了起来。太祖、高祖、曾祖商量,认为民与官斗斗不过,不如让给县太爷算了,但不要做官,举家搬到邻县去住。
  县太爷如愿以偿,全家搬到了这个四合院来住。
  由于县太爷家里人口太多,那细线般的水水根本不够用,子孙们为了自己的媳妇也能喝上,打了起来。县太爷管不住,心想主要是这股神水流量太小了。于是,他找来一根铁丝,想把出水口捅大一点,让神水多流一些出来。
  结果,出水口是捅大了,但流出来的不是清亮的水,而是血水。
  县太爷叫人把血水拿去煮饭。全家人都吃了。
  结果,不到三天,县太爷一家都因为肚子疼,死得一个不剩。
  那个人形何首乌,因血水流干也死了。
  曾经名噪一时的望宅成了鬼宅。
  住在邻县的太祖听说后,叹息道:人的欲望真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啊。
  过了几年,太祖世去了;又过了几年,高祖也去世了。这家人虽然都得善终,但后来的子孙没有超过一百岁的。
  6.好客的九爷

  九爷论辈分是父亲的九叔,民国时期就去世了。父亲说九爷曾经阔过。
  九爷小时候很穷,靠给别人打零工混伙食,被人看不起。从小,他就想出人头地,但一无文化,二无家产,想让别人尊敬比摘下月亮还难。
  九爷三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拉肚子,跑到野外去解手。蹲下不久,就发现对面的山上有一个地方发着光。九爷很好奇,乘着月色到对山去看,什么也没有。
  第二天晚上,九爷又拉肚子,还是在昨晚解手的地方蹲下,又看到昨晚发出亮光的地方如有星光闪烁。但是只要他移动哪怕一步,光亮就没有了。九爷这回留了个心眼,将对山一个状似马头的山峰作为参照物,第二天再去找。结果,马头峰下都是些野草,什么也没有。
  第三天,九爷还拉肚子。这次,九爷把九娘叫出来,让她蹲在他解手的地方,问九娘看见了没有。九娘说看见了。于是九爷给她一把火把,说你在这里呆着别动,等我到对山去。如果我的火把正好在发光的地方出现,你就举起火把晃三下。
  九娘答应了。九爷便到对山去,在马头峰下面走走停停,不断向山这边看来。约莫过了一盏茶工夫,才看见九娘在这边举起火把晃了三下。
  九爷一屁股坐在那里不起来了,直到天亮。
  天亮后,九爷取了锄头开挖。挖了几尺深,发现了一个大缸。九爷把缸敲碎,里头装满了金银财宝。九爷扑在上头哭了半天。
  九爷和九娘把财宝弄回家。九娘说:咱们是穷人,现在有钱了,得盖房子,置办家具,或者买些土地。九爷说,你个娘们家晓得啥子!以前,大家瞧不起我。现在我有钱了,得让人们尊敬我。
  于是九爷拿了一些银子包起来,拴在腰上。到了街市上,九爷但凡碰到熟人,就把银子掂一掂,问:你说我这里头是啥?一开始人们没注意,后来有个好事的人过来摸了一把,沉甸甸的,就说:莫不是银子?九爷就嘿嘿地笑。
  很快,九爷有银子的事在乡间传开。很快,远亲、近邻都到他的茅屋里来了,都说九爷有钱了,得请客啊。九爷说,小意思,小意思。于是安排人大办酒席。
  一开始,酒席只是摆几桌。后来,前来看望九爷的人越来越多。有说书的先生,有戏班的老板,有赌场的常客,最后连和尚道士都来了,流水席通宵地摆,两三个酒厂和四五家屠宰场的人都忙不过来。
  这流水席一开就是半年,食客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有点文化的人就吹九爷:您是孟尝君啊。九爷不知道孟尝君是搞毛的,就说,我姓胡,不姓孟。那先生才把孟尝君养三千食客名扬天下的故事讲了。九爷哈哈大笑,声震屋瓦,有点气吞山河的豪杰架子。
  流水席摆了半年,九爷听了半年的奉承话,开心得像得了压岁钱的孩子。半年后,九爷捡到的财宝花光了,人们像潮水一样退去。九爷很伤心,觉得这些人嘴上的油还没抹干净,就翻脸走人了。只有九娘很平静,对他说:反正你是捡来的钱嘛,再说哪里有不散的酒席呢?你我死了之后,儿孙都记不得我们的名字,何况外人?
  于是九爷又恢复了为他人打工的生活。
  7.姜大善人

  姜大善人姓姜名大海,有妻子儿女,住在落木柔镇的街头,是开药铺的。落木柔镇是我们那里一个古老的市镇,是川、滇的通道。说是通道,其实崇山峻岭,以前是不通车的,只能过马队。
  姜大海在镇上很有人望,一则行医,二则行善。行医治病,解除人们的疾苦;行善施恩,解救他人的危难。这两样,都需要一颗善良仁义的心才能做到。
  那时候是清末民初,匪患横行。四川剿匪的时候,土匪跑到云南;云南剿匪的时候,土匪杀到四川。反正,这个镇子就没有安生过。但土匪也是人,受了伤、得了病,需要救治,所以姜大海的药铺没有遭受洗劫。
  那时候,落木柔镇上不知从哪天起,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小孩,脸脏得只剩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衣服破得半边屁股露在外面。这个小孩当时只有十一二岁,有人说是土匪的孩子,有人说是他的爹娘是贼被打死了。反正,他是个孤儿。因为长了一张马脸,人们都叫他马孤儿。
  马孤儿是个惯偷,不是偷当铺的东西,就是拿商店的货物。小偷就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久而久之,马孤儿浑身上下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受了伤的马孤儿,只得跑到姜大海的药铺来。姜大海很有同情心,免费给他治疗。
  姜大海也劝马孤儿别当小偷了,在他的店里当个学徒。但马孤儿偷东西上了瘾,又耐不住当学徒的寂寞,总是干了三五天就跑了,继续偷。
  马孤儿在十四岁的时候,偷镇上最大的财主刘老西的金子,被刘老西的小老婆发现,马孤儿当场就把刘老西的小老婆杀了。刘老西花钱雇了几乎全镇的人,拉网式搜查这个祸害,发誓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马孤儿杀了。
  但马孤儿就像在人间蒸发了似的,在所有的路口设卡、搜遍了镇上所有人家都没有结果。
  刘老西就来找姜大海,说,大善人啊,这个祸害必须除去,否则这鬼东西长大了必定血洗落木柔。姜大海说,刘老板为什么这样说?刘老西说,落木柔镇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打过他,他一定会报仇的。您没看见他的眼神吗?才十几岁,眼睛里有刀子,能杀人。姜大海说,刘兄夸张了吧?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好好教导,他会成好人。刘老西懒得跟他扯,就说:我知道是你把他藏起来了。但我告诉你,你行的这个善,是大害!将来这小子要惹大祸的!姜大海说,我没有把他藏起来呀,家里你们也都搜过了。
  过了几天,风声过去了,姜大海才从自家的地窖里打开了一间密室。马孤儿饿得已经快死了。姜大海喂了他一些姜汤,再给了他一些吃的,说:孩子,你不能再在这里呆了。我明天要去云南运药材,你就躺在我的药箱里,我带你出去吧。
  马孤儿躲进药箱,到了云南。姜大海拿了一些钱给他,说,孩子,你自个儿想办法吧,我不能再帮你了。但我要你发誓,以后不准再偷了!
  马孤儿当场发了毒誓,说如果这辈子再偷就不得好死。姜大海这才放心。
  以后,姜大海再也没有马孤儿的消息。
  十几年后的一天深夜,一个上千人的马队袭击了落木柔镇。这些全副武装的土匪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几乎将落木柔镇烧成白地,就连八十老翁和刚出世的婴儿都不放过。不过,只有姜大海一家以及药铺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姜大海带着最小的孙子躲进了密室。但很快,密室就被打开了。一个脸上有刀疤的汉子对他说:姜大善人,我是马孤儿,我回来了。全镇的人都欺侮过我,只有您救过我,所以我不但不杀您全家,还要把财宝分一些给您。
  姜大海没有说话,出来召集全家,在马孤儿面前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让全家人迁到外地去,最后对马孤儿说:如果你要杀我们全家,我也没有办法。不过,我想以我的死来换全家的命。
  马孤儿说,大善人啊,全镇的人都坏,只有您心好,我虽然手头有人马,又如何会丧尽天良杀我的恩人一家呢?您也不必死。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把我的队伍交给您指挥。
  姜大海惨笑道:我是什么善人?我是天下最恶的人!当初为了一丝仁念,竟然放过了最残暴的恶人!说罢,口吐白沫,倒地而死。原来,他在牙缝里塞了毒药,把自己毒死了。
  马孤儿看着死了的恩人,喃喃地说:恩公啊,我可没忘记当初的誓言。我自从离开恩公以后,真的没有偷过一次。但这世道不抢人,不杀人,就没办法报仇,也没办法生活得更好呀。
  马孤儿没有杀姜大海一家,把洗劫的资财用马车拉着走。但在河口的地方,有一支两千人的土匪队伍设下了埋伏,把他和他的队伍全部杀了。
  这是深秋发生的事。落木柔镇空旷的大街上,落下了厚厚一层柔软的树叶。
  8.神奇的烟杆

  摩天崖是一面绝壁,高万尺。悬崖下是深涧,常见有猴儿的尸体。擅长攀岩猴儿都会摔下来,可见十分险要。
  但猴儿还是经常下山掰玉米。
  一位农夫名叫张天秀,五十多岁,独身。他很奇怪:这么高的悬崖,猴子虽然身手敏捷,但如何将玉米棒子带到悬崖上的呢?他很好奇。
  一天,老张跟踪猴群。猴群在一只大公猴的率领下,迅速潜入玉米地,但猴子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在腋下夹玉米,然后掰一个夹一个,再丢一个。猴儿们都只掰一个棒子,用一只手拿着,就往山涧奔去。过了涧,再往崖上爬。初时的山崖不算太陡,猴儿们根本不用手扶就爬上去了。老张在山里长大,身轻如燕,健步如飞,一路尾随。他很奇怪这些猴儿为啥只掰一只玉米。
  山体越来越陡。猴儿们需要一手拿棒子,一手去抓突兀的石头,才能在石壁上行走。到了后来,石壁上寸草不生,滑溜溜的。其中有一个关口,像刀削平的一样,人是根本上不去的。过了这个关口,倒是长了一些小树。有了树,猴儿当然就如履平地了。
  老张停住了,远远地观看。这时他才知道聪明的猴儿为什么只掰一只玉米了。因为必须腾出一只手来抓突出的石块或是凹进去的坑。但是,在关口那里,别说一只手,就是两只手也没有办法。怪不得有猴儿摔下深涧,实在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
  正在这时,老张的视线里出现了一根竹子。这竹子长在绝壁上,还不及拇指粗细,呈J型,像伞柄,却只有不到一尺高,竹叶细得几乎看不见。
  在这根小竹的前方约七八尺远的地方,只有一棵小树,但再往前就有了更多的藤草。所以,猴儿们最艰难的路段就是要从竹子到小树之间的绝壁过去。别说猴儿们一手拿着玉米棒子,就是空着手,都极其危险。
  老张静静地等着,看猴儿们如何过去。领头的公猴爬到竹根处,张嘴咬住了竹子的弯曲部位,身体随着这一咬开始晃动,最后甩了起来。甩到第五下的时候,公猴的身体像一张弓弹了起来,那只空手疾伸出去,准确地抓住了那棵小树,然后叽叽几声,就蹿到崖上去了。第二只猴儿也是同样的操作方法,一样的灵活迅速。很快,十几只猴儿全部通过了最危险的路段,消失在崖上的树丛中。
  老张顿时明白了,猴儿的两只手、一张嘴都不能闲着,否则就不能把战利品带回家。
  他觉得这件事很稀奇,回来后就去找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王岳仙讲了。
  王岳仙已经九十八岁,站起来的时候胡子与膝盖平齐,坐着时胡子盖住了裤裆。他边吸旱烟边说:你才晓得啊。这根竹子,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在那里了。那是猴儿们的生命线,摩天崖上的猴儿出生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习如何用嘴叨着竹子过关。
  老张有些不信。他说,您说您十几岁就晓得,那么这根竹子怕不是八九十年了吧?王岳仙白了他一眼,说,八九十年?少说也有三百年了。老张更不信。王岳仙说,我年轻时候也跟你一样好奇,砍了很多树,搭了上百丈梯子去看。那竹子看着小,其实坚硬如铁。不知多少年来,有不知多少的猴子用嘴衔过它,它已经聚合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是一根神竹了。这样的竹子,做成什么都是神器。不过,它关系到猴儿们的生存,还是不要动的好。
  老张被王岳仙一席话打动了,成天就想着那根竹子。过了几年,王岳仙去世了。知道这个秘密的就只有老张了。
  老张终于还是没扛住,砍了树木做梯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六十多架梯子做成。又按山势,一架一架地连接起来,花了七天。第八天,老张终于顺着六十多架梯子爬到了竹子下,用斧头砍,但竹子纹丝不动。
  老张兴奋极了,认定王岳仙没说慌。最终,他想了个办法,用凿子凿开岩石,终于把这根竹子连根拔了出来,带回家里。
  这根竹子虽然坚硬,但不能当饭吃,也卖不了钱。老张一气之下,就当柴禾放灶火里了。但第二天收拾柴灰时发现,这根竹子还是完好如初。
  老张心想,烧不坏,可以做一根烟杆。
  于是到了镇上,找金匠借了家伙什,好歹做了根烟杆。
  然而当老张把烟叶放进去点火吸了一口时,奇迹出现了:飘散在空中的烟雾里,出现了七只猴子,个个活灵活现。直到烟雾散尽,猴儿们才消失在空气中。
  金匠在一旁说,老张,你发财了。
  老张怔在那里,没明白过来。
  金匠成天跟钱打交道,有经济头脑,就说:你可以到街上摆一摊,烧烟给大伙儿看。观看的人,适当收点钱,你不就发财了吗?
  老张大喜。于是,几大集市上经常出现老张的身影。看客如云,老张靠表演这一手“七只猴儿上天”的绝活,真正发了一把小财。
  老张有了钱,还想更多的钱,于是拼命吸烟。不到两年,他就被烟熏死了。
  县太爷听说了这个事,派兵来把烟杆没收了去。知府在县衙看了表演,花重金把烟杆买了,贡献给前来视察的王爷。王爷是个瘾君子,把鸦片塞进去点火,结果出现了七个骷髅。王爷当场就被吓死了。
  知府和县太爷因为这事被抓起来斩了。朝廷派人又查到老张的村里,连金匠也被抓起来了。
  这根原本神奇的烟杆,变成了人见人怕的东西,被扔进河里。
  一天深夜,一只公猴跳进水中,把烟杆捞了上来,然后飞快地跑进山里。
  过了几年,割草的李小三在以前老张参观猴儿们腾空表演的地方,看见了与当年老张所见完全相同的场景。李小三听说过老张的故事,没有再动任何心思。但他不明白的是,那烟杆怎么变成了一根长着细叶的竹子了?

  9.辟水鹅毛

  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小孩,三岁死了爹,五岁死了娘,是讨千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
  虽然民风淳朴,但一个要饭的小孩毕竟少不了冷眼。一个走方郎中见他可怜,就给了他一只鹅。这只鹅长得高大威猛,连村里的狗见了它都吓得呜呜跑开。
  于是,那一带的乡民经常看见一个脏兮兮的少年,捧着要饭的钵子,身边跟着一只鹅,一跩一跩的。学堂的先生从窗户里看见这一幕,刚好才念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句子,就给这位少年取名“鹅童”。
  每逢要到饭,鹅童总是先给他的鹅吃,自己再吃。如果饭太少,鹅童就饿着,所以总是瘦得皮包骨头。有多事的孩童就送了他一个绰号——饿童。
  但有一样挺好,就是冬天晚上睡觉时,鹅童可以依偎在大鹅的身旁,睡在破庙里。有了温暖的鹅毛,冬天就不算冷了。
  当然,自从有了这只鹅,少年就不用再担心被狗咬。其实,就连山里的野狼都怕这鹅,好多次在破庙外转圈子,就是不敢进来。
  不过,由于这只鹅实有太大太肥,很多人都想杀了下锅。有人出一斗米,要跟鹅童换。鹅童不干,说这是我的好朋友,千金不换。于是有人就笑:那你就守着你的鹅吧,看你长大了,还能把它当媳妇儿?
  没过几年,鹅童在饥一顿饱一顿的乞讨生涯中长大了,嘴上也长了胡须,是个瘦削的青年了。那只鹅,还是老样子,不见老,也不见瘦。
  鹅童长大了,就不能总去要饭,需要自立了。于是他找了一条宽阔的河,在河边搭了一所草房,准备当一名渔夫。
  然而,他没有渔船,也没有鱼网,靠到水里摸鱼是吃不饱的,因为水太深了,鱼太少了。再说,这只鹅朋友的食量不小,摸的鱼远不够它吃。
  有一天,他摸着鹅的背说,老朋友啊,要是有吃不完的鱼就好了。那只鹅没有作声。起身一跩一跩地往河边走。鹅童跟在它后面,以为它要下河叼鱼。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这只鹅走进河里,河水立即分开。
  鹅童跟着它走进水里,除了脚底下有些潮湿,身上的衣服连水珠都没溅上一颗。
  鹅越往前走,水越深。鹅童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大玻璃球中,方圆六尺的水都避让开了,身旁水中的鱼虾伸手可及。鹅童只须看准鱼儿,一把就可以抓住。
  第一次,鹅童抓了两尾大鱼回来。他把一条给鹅,鹅却摇摇头,让他吃。
  此后,鹅童每天跟随鹅朋友入水捉鱼,每次都能捉一大篓回来。吃不完,就拿去换钱。
  好日子终于来了。一鹅一人,在河边过上了幸福生活。
  日子久了,鹅童就开始琢磨鹅朋友为什么会辟水?他想,肯定是鹅毛的问题。有一天晚上,他等鹅睡着了,起来点灯,扒开鹅毛看了个仔细。果然,在通体的白毛中,他发现了一根鹅毛是金色的。他伸手去拔,那鹅浑身一激灵,就醒了。
  鹅童吓了一大跳。但那鹅突然开口说话了:小主人啊,你发现了我背上的这根鹅毛,我就该死了。
  鹅童吓得哭了起来,后悔地说:都是因为我好奇。老朋友,我再也不碰你那里了。
  鹅摇摇头说,我本是天上的鹅,因为犯了天条,被下放到龙宫里做苦差。后来,因为带龙王的小女儿到人世间来玩,就被施了咒语,放到凡间。只要凡间有人发现了我这根金色的鹅毛,我就没有命了。这些年,你对我太好了,所以我才冒险到河里帮你捉鱼。如今我只有一个时辰的寿命,你有什么要求赶紧说吧。
  鹅童忍不住流了眼泪,说,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么多年正是因为有你,我才活着;如今你有难我不能救,还能提什么要求呢?我只求上天能让你活下去!
  鹅也被感动得流了泪,说:凡间人多数都只索取而不给予,而小主人你不索取却为他人考虑,看来这些年我跟着你没有白费!好吧,我这次是要死的,但也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你赶紧趁我身体还没凉时,拔下我的这根鹅毛,到河里去,一直向东方走,可以看到一个水洞,再从水洞里钻进去。过了水洞,再往南方走,就可以看到另一个水洞。到了那里,你会看到有两个兵在把守,你就说:龙王让我来接公主回家……没有时间了,要快!
  说完,鹅就死了。
  鹅童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大哭。他把鹅毛拔下来拿在手里,屋子里顿时金光闪闪,亮如白昼。鹅童含着泪,按照指示进入河里,河水纷纷退开。他往东走了几里,果然见一个大洞,暗河的水充满了洞穴。鹅童大着胆子走进去,洞中的水轰然退开。
  穿着这个暗洞,鹅童再往南走,大约走了七八里地,果见另一个用黄金彻成的大洞,两名金盔金甲的武士站在洞口,吃惊地看着鹅童走来。
  鹅童说:龙王让我来接公主回家。
  两名武士向他行了一礼,进了洞中。其中一个捧着一个透明的盒子。盒子里,是一条比蚯蚓大不了多少的小白蛇。
  那名武士把小盒子捧给鹅童,又站回到原来的位置。
  鹅童有些发懵。他一手举着鹅毛,一手托着小盒子,就往回走。脚下有什么东西硌得他的脚丫子疼。他低头一看,全是黄澄澄的金子。
  鹅童知道,只要顺手捡了几块,这一辈子他都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想起鹅朋友临死前的眼神,觉得要使鹅朋友复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一门心思往回走。
  等他重返河中时,身后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就像千军万马杀来了一般。鹅童在上岸前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水中无数的虾兵虾将追了过来。他吓得拼命往岸上一跃。
  这一跃不打紧,却把手中透明的小盒子摔碎了。突然间,雷电轰鸣,大雨倾盆。鹅童还没回过神来,就见身旁多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
  那少女来不及跟他打招呼,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鹅毛,吹了一口气,那鹅毛顿时变成了一把巨大的扇子。少女使劲一扇,顿时有排山的巨浪倒卷回去,河里的追兵全部被扇得无影无踪。
  少女一把拉着惊惶失措的鹅童,奔向岸边唯一的草屋,又吹了一口气,把鹅毛还原,迅速插回到鹅背上。那僵死的鹅突然打了个冷战,接着就活过来了。
  鹅童高兴极了,抱着鹅笑出了眼泪。
  复活的鹅对那少女说:我赎完了自己的罪,如今要回天堂。小公主是想回龙宫?还是留在凡间?
  美少女看了一眼呆头呆脑的鹅童,羞涩地说:父王的兵将已经被打发回去了。按照以前的约定,只要有人能将我救出来,我就可以在我喜欢的凡间生活一轮甲子。
  鹅说,好吧,小公主,你就嫁给我的小主人吧。凡间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很美好,但我的小主人值得托付,因为他见了黄金也不动心,但对他人的安危最是担心。
  小公主望着鹅童,问:你为什么不要黄金?
  鹅童回答不上来,只是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鹅笑道:因为他的心就是黄金。好了,我要走了,祝你们幸福快乐!说罢,扇动双翅,向天空飞去。它振动的翅膀开始还有些笨拙,但很快就如闪电一般,消失在厚厚的云层里。
  小公主与鹅童成了亲。生计仍然很艰难,不过有了妻子的鹅童穿着十分得体,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笑。
  小公主说,没有鹅毛,你也别做渔夫了,咱们开饭店吧。
  鹅童说好。鹅童就和小公主在河边的官道旁开了一家小饭店。开张不到半年,很远的地方的人都闻名而来,生意红红火火。
  原因不是因为大家要来看美女,而是这个小店的菜,凡是吃过的人回去后三天都不吃东西,因为回味无穷。
  很多人好奇地问鹅童用了什么祖传秘方?鹅童答不上来。因为他只知道菜是媳妇做的,但具体怎么做的他说不上来。他只负责端菜上桌,然后收钱。
  一天,鹅童终于没忍住好奇心,悄悄地到后厨偷看媳妇儿如何做菜。整个过程,与鹅童自己做菜毫无区别。鹅童正要离开,却见小公主在菜快起锅时,往菜里滴了几滴口水。
  鹅童怔在那里。媳妇儿在里间说:相公别偷看了,快把菜端出去吧。
  鹅童去端菜,说,原来这就是秘密!
  小公主哼了一声说,凡夫俗子,能品尝龙涎,不知几世修来的福气!
  @怀旧船长 68327楼 2014-10-11 11:23:48
  @jxwangyq 时间:2014-10-11 11:20:10
  自从上了船,真的收获太多了。觉得不能再潜水了,得浮出来对船长表示感谢。
  看到船长《婚治》帖时,我和丈夫正在冷战。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星期的帖子,反思自己的做法,意识到对孩子的影响,结束了冷战,家庭规则制订完善中,订购了榨汁机,跑了一周的步。孩子也很高兴,跟他爷爷说,告诉你个好消息,爸爸妈妈终于搭腔了。
  但是昨晚丈夫又喝得烂醉如泥,对于这个酒瘾,怎......
  -----------------------------
  @jxwangyq 68353楼 2014-10-11 11:42:51
  激动中。。。船长回我的贴了。
  刚才从微信问我丈夫,说了不喝多却又喝多了怎么惩罚?扎手指50下行不行?他说好。喝酒的人为什么自己就控制不了呢?还是他自制力不强?
  -----------------------------
  这个事你也表太较真。我年轻时候也是常常喝醉。前面好像讲过的,船嫂如何调节我。
  十五年前我们就在一起了。她那时惹不起我,不能明说的,说了我就发火。
  但是她采取了一个办法。
  每次,她都把我喝酒的醉态丑样,说的胡话,与人打架的事,详细写出来,放在我的桌子上。第二天,我起床后一看,心头难受。但我知道她不会编。
  因为,男人醉了之后真的好多事记不起来。
  这种字条多了以后,我就决定不再喝醉。后来,慢慢就不喝醉,现在基本不沾酒,除非药酒,除非特别好的哥们来陪一下。
  这个法子,建议你试一下吧。
  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要多的。动动脑子,比正面冲突效果好得多。
  10.懂鸟语的人

  有一个姓王的篾匠,很怕老婆,手艺很好,能编织各类竹器。不过,他有一次在深山里砍竹子里不慎掉下悬崖,当场摔昏,醒来时耳朵失聪,什么也听不见。
  王篾匠回家后,他的老婆骂他,他根本不知道老婆在说什么。这样过了几个月,村里人都知道他聋了。
  后来,他去找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中医扎银针,想把耳朵治好。这位老中医给他扎针时手不停地发抖,扎到第七针时老中医头一歪,倒在椅子上。那根细长的银针就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脑袋。
  老中医的家人赶忙过来抢救,但老中医已经死了。王篾匠没人管了。但他是个心善之人,心想老人家为自己治病才死的,不好意思再给老中医一家添乱,就自己伸手想把银针拔出来。由于情急,用力过猛,一半截银针断在脑袋里了。
  说也奇怪,银针断了后,他耳朵里传来了呜呜的哭声。于是他赶紧为这家人帮忙,直到丧事结束。
  这一天,王篾匠提了砍刀上山砍竹,在一片竹林下仔细挑选竹子。竹枝上有几只鸟,居然在说话,而且每一句王篾匠都听得懂。其中一只喜鹊说,明天大伙儿到村东头的李麻子家去吧,那里有食吃。一只麻雀说,为什么有食吃呢?喜鹊说,李麻子今晚要死了,明日他家要为他办丧事,当然要杀猪宰羊,我们可以弄些吃的。
  王篾匠大惊,没砍竹子就回家了,对老婆说:今晚李麻子要死。王婆瞪了他一眼说,你耳病刚好,又得了神经病吗?人家李麻子不到三十岁,怎么会死?王篾匠说,我是听鸟儿们摆龙门阵时知道的。他老婆哈哈大笑:你能听得懂鸟语?谁信啊!
  渐渐天黑,村东头那边放起了鞭炮。不一会儿,李麻子的弟弟李二娃就跑到他家来,请王篾匠去为他家编一些家什,明天就要为哥哥办丧用。王婆这才有些吃惊。
  王篾匠和村里人把李麻子抬到山上安葬好后,站在坟前吸一袋旱烟。帮忙的村民几乎都在。负责组织丧事的村长问他:老王,听说你能懂鸟语,你现在就给我们翻译一下,那树上的小鸟有说啥子?
  王篾匠在坟头磕了磕烟灰,侧耳一听。那边树上果然有一只画眉鸟在尖声说话。画眉鸟说,伙计们,我们还是快走吧,后天这里要发大水,没有吃的了。说完就带头飞走了,后面跟着一群小鸟。
  王篾匠把刚才听到的鸟语讲了。村民们都哈哈大笑。村长指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说,老王啊,你看看,咱们这里都晴了一个月了,哪里会发大水?再说,就算真的发了大水,也淹不到咱村里来,因为我们村地势高啊。村里的人都说他扯蛋,没人相信,各自回家睡觉去了。
  王篾匠回家对老婆讲了。王婆这回信了,说:他们不信算了,等真发了大水,村里这些平时牛哄哄的人就只能求我们了。我看这样吧,从今晚开始,你我就把粮食、家畜都弄到山顶上去,到时候发了大水,这些人恐怕只能带些细软逃命,我们就可以救济他们。
  王篾匠答应了,开始搬东西。花了一整天,连老母鸡都搬到山上去了。
  第三天,清晨还出了太阳,到辰时天就变了,太阳不见踪影,天空电闪雷鸣,云层好像就在头顶几尺高的地方。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像直接从天上往下倒水似的,路上的行人只走了三五步就浑身湿透。村民们这才慌了,开始有点相信王篾匠的话。不过,还是有人相信再大的水也不能淹没村庄。
  到了下午,山洪暴发,不知从那里涌来这么多水,几个时辰就把村庄淹没了。村长害怕了,号召人们赶紧拿点要紧的物品上山。村民们扶老携幼,只是随身带了些钱。到了山顶,天快黑了,暴雨丝毫没有减弱。
  村民们又累又饿又怕。但他们很快就放心了,因为山顶搭了几个用篷布支起的简易棚子,王婆还用两口大锅煮着饭菜。村民们见像了救星似的,都纷纷夸王篾匠是王神仙。就连平时瞧不起他的村长,眼珠都快笑出来了。
  但王婆一脸严肃,把手在围裙上揩了揩,对乡亲们说:你们现在逃难,只有我这里才有吃的住的。但是,天上哪里会掉馅儿饼?你们平时对我和老王都是冷嘲热讽,瞧不起咱们。现在你们落难了,我们也不欺侮你们。但是,睡在没有雨的棚里,吃热腾腾的饭菜,得给钱!没钱,免谈!
  村里人顿时有些冒火,认为这个妇人发灾难财。村长很生气,说:王婆,你这是干什么?我就不给钱,淋死算啦!于是站在空地上让大雨浇。
  王婆冷笑道:哟,这不是村长大人吗?你出门住店吃饭,不给钱呀?看到没有,我这里住的、吃的有限,你不付钱没关系,有人会付!
  村长对大伙说:这婆娘穷疯了!大家别理他。
  但是,的确有老人小孩扛不住,还是进了棚子,喝碗热汤。王婆也真做得出来,价格比平时贵了十倍!就这样,棚子还不够住,饭菜更是不够吃。
  村长在雨中站到半夜,又冷又饿,终于来求王婆给碗吃的。王婆说:早先还是十倍的价钱,现在是二十倍了。村长只得咬牙把被雨水泡湿的银子拿出来。
  那一夜,全村人贴烙饼似的挤在棚屋里。小孩子们一直哭到下半夜。
  天明后,雨还在下。有青壮劳力回村里看了看,全村没有一所房子没被淹的。
  而王篾匠夫妇运到山上的物品,根本不够全村人吃一天。于是,王婆又坐地涨价。
  王篾匠对老婆的势利行为很不满,但他怕老婆怕得出奇,不敢吱声。他只好听从老婆的吩咐,到处找柴烧饭。
  在山顶的树丛中,他刚寻找到几根柴,就听林中有一只斑鸠说:这次涨的水真大呀,把山下千年古洞里的金银财宝都冲出来了。王篾听了,知道是山下村西头那个古洞。接着,那斑鸠又说:哎呀,幸好这雨下半天就要停了,不然这里真不能呆了。
  王篾匠捡了柴回来,悄悄把村长拉到一边,说,老村长,俺内人为人差,您别多心。不过下半天雨就会停,而且全村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们付的那些钱,根本不算什么。
  经过了李麻子的死和发大水这两件事,村长算是信了,就问什么事。王篾匠低声说,村长您可别让我老婆晓得,不然我的耳朵会被她扯掉的。村长说,当然当然,你放心好了。于是王篾匠把听到的说了。
  村长听了王篾匠的话,心头突然产生了一个主意。他把王篾匠拉到一边,说,老王啊,这事儿有点大,咱俩得到个没人的地方商量怎么办才好。王篾匠说,现在只有这山顶上没被淹,有事就在这里说算了。村长说,咱俩小时候放牛时,不是在那边的一个地穴旁玩过投石子吗?那里肯定没人。
  王篾匠老实,就跟老婆说要去捡柴,尾随村长到了地穴旁边。这个地穴类似火山口,深不见底。王篾匠到了地穴边,只觉得腰上被人狠狠地踹了一脚,一个倒栽葱就掉下去了。
  村长在洞穴口吐了口口水,骂道:就你这智商,听得懂鸟语管个鸟用啊?我呸!然后,他找了几块大石头,扔进地穴。石头滚进穴中,好半天才没有声音。
  村长回来时抓了把土塞进眼睛里,于是眼睛又红又肿还流了泪。他哭着对王婆和村民说,老王不幸掉到山顶那个万丈深的穴里去了,我们听不懂鸟语,这可怎么办啊?村民们都害怕起来。村长又说,你们不要着急,我看这天色变好了,下半天雨就会停的。
  王婆还在做她的买卖,似乎是在听说别人的丈夫死了。到了下午,雨停了,洪水开始慢慢地退去。村民们都下山收拾被毁坏的家园去了,只有王婆和村长还在山顶。因为村长是个鳏夫,家里没其他人。
  王婆把这次收到的钱数完,才抬眼看村长,说:你别装了!我家老王是你推下地穴的。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你为啥要推他而不是推我?他身上半文钱都没有。
  村长早就知道王婆是个精明的人。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盯着王婆看。王婆被他看毛了,问:死老头子,老娘身上有图画吗?村长说:妹子啊,我家烧锅的去世了五年,我一直没再娶,就是等着娶你。
  王婆说,是吧?怪不得你要把老王推下去。你要真的有心,我可以让老王写休书休了我,咱们再成亲啊,你现在杀了人,要吃官司的。
  村长嘿嘿笑道,如果你有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还会告我吗?王婆听到村长话中有话,就说:只有你有一千两银子,老娘嫁给你就是了。
  村长没再说话,帮王婆收拾东西,一起下山。五天后,洪水完全退了。守在村西头古洞口的村长和王婆,浑身沾满了泥巴,可是连块碎银子都没找到。
  他们只得打着火把往洞里找。洞很深,火把燃尽了两人还不死心,最后只得摸黑出来。
  他俩像两个泥猴出了洞口时,吓得瘫在地上。被村长踹下洞穴的王篾匠好端端地站在洞口。
  一开始,村长和王婆以主遇见了鬼。但随后,王篾匠身后出现了两个官差,拿出链子把二人锁了。
  官府以村长故意行凶和王婆借发大水敛财的罪名把二人收监了。
  原来,山顶的洞穴直通这个古洞。王篾匠摔下来后没有死,顺着古洞爬了出来,把宝藏全都捡起藏了。
  但王篾匠这次摔得不轻,昏睡了三天三夜,只有一只耳朵能听见声音了。后来他试着到山林里去听鸟说话,但除了叽叽喳喳的声音,什么也听不懂。
  王婆被关了一年就放出来了,找到王篾将问是不是有宝藏的事。王篾匠说,都是村长瞎编的,哪有这事?他是想杀了我再娶你。你既然喜欢他,我就休了你吧。于是一纸休书与王婆离了婚。王婆当然不会嫁给村长这个判了无期徒刑的囚犯,自个儿远走他乡改嫁了。
  经过这次劫难,王篾匠看淡了钱财,深知钱财容易招来灾祸,于是对自己捡到财宝的事守口如瓶,只是每隔几年才取出一些,为村里受灾的、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盖房子买吃的,而自己仍然靠编织竹器为生,终身没有再娶。后来村里人选王篾匠当了村长。
  王篾匠活到八十多岁才死。他虽然没有子女,但收养了几十个孤儿。他临死时,也没有把只有他知道地点的藏宝花完。在他心里,钱财够用就好。那些钱财本就不是他的。他把宝藏留下,就是给世间留下了下一个传奇故事,等待有缘人去发现。
  11.检瓦匠与朱砂颈

  以前的房子都是由青瓦盖成的。瓦屋如同鱼鳞,瓦一片盖着一片,雨水就顺着瓦沟流下。但年头稍长,瓦片经风吹日晒雨淋,难免滑动错位。因而产生了一种行业:检瓦匠。
  检瓦匠要求很高,因为要上房蹿屋,身手不敏捷不行,还要对整个翻检瓦片过程有规划,不然把会把自己圈在里头,上得去下不来。同时,还要接着飞掷上来的新瓦,换掉旧瓦。
  梁一想的爷爷就是检瓦匠。三代手艺传下来,梁一想的检瓦技术已是炉火纯青,远近闻名。父亲去世后,他就靠这门手艺过活了。
  船头山上最大的财主刘太爷的庄园建得大,青一色的瓦房,有六个四合院、三栋吊脚楼,大大小小七十九间房屋。由于刘太爷害怕土匪来抢,房子依山而建,请了十来个看家护院的武人把守前后大门,所以几十年来都平安无事。
  那一年刮了大风,把刘太爷房顶的瓦片吹落不少。刘太爷就请梁一想来检瓦。
  梁一想检过的瓦,比刚盖房时还要齐整。他在房上呆了一个月,才检到刘宅中最高的吊脚楼。
  那吊脚楼悬在空中,下头是几丈高的柱子,再往下就是万丈悬崖。梁一想手艺虽精,但到了房顶上还是双腿发软。不过,当他揭开瓦片时,觉得自己的心脏似乎停止了跳动。
  安静的木板楼上,一个女子正在绣花。她玉葱般的手指拈着细长的钢针,五彩的丝线游走在绸缎上,绣的正是一对鸳鸯。鸳鸯还没有完全绣好,就似乎有扑下水中的冲动。
  梁一想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动人的景象,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他早就听闻刘太爷老来得女,但谁也没见过这位千金长得怎么样。
  梁一想深吸了几口气,松活了一下已经麻木的四肢,想看看她的脸。然而,身在房顶的他只看到了高高挽起的黑发和欣长的脖颈。梁一想见过很多女人的脖颈,但只有眼下这个女子的脖颈才让他觉得是由白玉雕琢而成的。
  梁一想停下手中的活儿。就算手脚僵硬,他都要多呆一会儿。
  不过,他听到身后的院子里传来刘太爷威严的声音,命令他马上从屋顶下来,那个吊脚楼不用检了。梁一想嘴里应着,赶紧把松脱的瓦片收拾好。当只剩下最后一片瓦没盖上时,梁一想觉得自己的心好痛。他多么希望在这不多的时间里,那位美颈女子抬头看他一眼啊。只看一眼,此生就没有遗憾了。
  然而至始至终,那女子只是全神贯注地绣花,没有抬头。刘太爷的声音变得有些愤怒了。梁一想急中生智,咬破自己的中指,对着那粉嫩的脖颈滴了一滴血。老天保佑,那滴血正好滴在美颈上。梁一想在盖最后一片瓦时又仔细看了一下,那鲜艳的红色还在,而那女子似乎浑然不觉。
  梁一想从高高的竹梯上下来。天井里的刘太爷的脸像被火烧过的一样。他怒斥道:管家没有告诉你吗?那里不用检!
  梁一想低头说,老爷,我晓得了。
  刘太爷拿起桌上的十几串线扔在他怀里。按匠人的规矩,主家开了钱,就得马上离开。
  可是梁一想已经没法子忘记那个女子。出了刘府,他在刘府对面的小山上搭了一个窝棚,天天隔山望着那个悬在空中的吊脚楼。他自知身份悬殊,如果上门提亲必然会遭到一顿毒打。
  梁一想喝山泉吃粗粮,不到半月就瘦了。
  然而在一天深夜,梁一想被疯狂的呐喊声和冲天的火光惊醒。他爬起来一看,对山的刘太爷家失火了,接着传来惨叫声。
  梁一想光着脚跑向刘太爷的大院来,还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一闷棍打趴在地上。
  梁一想醒来时,太阳正好三丈高,鼻子里全是血腥味和烟火气。周围是尸体和烧倒的房舍。
  梁一想明白了:昨晚,刘家遭遇了土匪。匪人用火攻,洗劫了刘府。
  梁一想顾不上浑身巨痛,到还没有烧尽的庄院里去寻人。他找到了十九具尸体,其中有刘太爷的。但全部都是男性,没有一个女人。
  那个绣花的女子呢?梁一想没找着。其实他只是穷,但脑袋很聪明,立即明白这样美貌的女子一定是被土匪抢去当压寨夫人了。
  梁一想心急如焚,想去寻找刘家的千金。但他还是先把刘太爷和家人、庄丁们的尸体掩埋了。然后,他找些野果吃了,四处打听哪里的土匪最厉害。
  最终,他打听到了九思城的山大王苗龙是最厉害的。
  “九思城”不是城,是一个山寨。寨主苗龙除了抢劫,还做人贩子买卖,把抓来的男女标上价,形成集市,每月初五开市。因为这里的交易是一锤子买卖,苗龙就劝买主要“三思三思再三思”,因此起了这个很雅的名字。
  在买卖人口上,苗大王坚持主持公道,逢五必来坐镇。
  六月初五,梁一想来到九思城人市上。今日要卖的人以女人为主。上到五六十的老婆婆,下到七八岁的小姑娘,被反剪了双手,低头跪满了这条小街。
  财主、地主们都来挑选家中所需的佣人。也有单身汉倾尽所有买媳妇的。
  今天的生意不怎么好。七八十个等候变卖的人,只卖出去四五个。
  梁一想不是来买人的,但还是从这些女人面前经过。
  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女子低着头,姜黄色的脖颈上有一块黑色的印迹。
  他的心狂跳起来。看身材和印迹的位置,这个女子就是刘家的千金;不过看那黄色的皮肤和满头的乱发,又不像。
  他驻足良久,终于忍不住问了价钱。苗龙的手下跑去向老大汇报。苗龙叼着水烟袋过来看了看他,呲牙笑道:这个女人要十串钱。
  梁一想决定赌一把,就交了十串钱。
  苗龙一刀割了绑那女子的绳索,把她交到他手头。
  直到这时,那女子的头才抬了一下。梁一想顿时傻眼了:这女子身材倒是挺好,就是脸上全是麻子,比烧饼上的芝麻还多!而且,皮肤又皱又黄,身上还有一种难闻的气味。
  他傻站在那里。苗龙很不耐烦地说:快把这脏女人领走,不要影响老子的买卖!
  梁一想只好领着那女子离开了九思城。
  路上,梁一想把怀中唯一的烧饼拿出来给那女子吃。女子饿极了,吃完后也不说话。
  梁一想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说道:我叫一思。
  意思?梁一想听了忍不住想笑,接着说:你还真有意思呢!
  女子说:不是意义有义,是一二三四的一。
  梁一想说:那就更有意思了。我叫一想,你叫一思。
  女子说:你的名字是以前就有的,我的名字是刚才才起的。
  梁一想不明白。
  一思说:苗龙叫人三思三思再三思,你却只思考一下就把我买了,因此叫一思。
  梁一想说:你蹲下来,让我看看你的脖子。
  一思蹲下,梁一想没有看见血迹。
  难道是自己看花眼了?
  他说,起来吧,咱们该上路了。
  一路上,梁一想与一思随便说着话。聊了半天,他觉得这一思真的很有意思。虽然丑了点,但说话声音好听,也很聪明。
  到了市镇上,一思让梁一想给他些钱,要买些东西。
  梁一想终于带着一思回到了自己很久没有归来的家。
  家里冷锅冰灶,四壁萧条。梁一想指着小半缸米说,这就是全部吃的了,你弄点吃的。我太累了,要睡一会儿。
  梁一想在饭香中醒来,一思已经做好了饭,正在为梁一想缝衣服。
  梁一想吃完饭,把刚做好的衣服穿上,大小正合适。一思不知从哪里找来一面光滑的铜镜。梁一想看见镜中的自己,有些不敢相认。原来自己很英俊。
  他暗自叹息一声,心想要是吊脚楼上那位千金能嫁给自己就好了。不过现在的一思也挺好,于是就说,咱们拜堂成亲吧。
  一思就与他出了草屋,拜了天地。当晚,洞房里虽然没有花烛,但新婚的梁一想觉得自己很幸福。
  第二天起床时,梁一想一连揉了几下眼睛,因为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一个美女,正在梳妆。虽然是背对着他,但他一眼就看见了那白玉般的欣长的脖颈。更为神奇的是,她的脖颈上有一点鲜艳的红,如同刚滴上去的血。
  她转过着,笑吟吟地看着他。他顿时傻了。因为她的面容美得让人窒息。
  他再笨,也知道这个女子就是他在刘府吊脚楼上看到的那个人。不过,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思原名刘易思。那天,检瓦匠在房顶上看她,她也在屋里看检瓦匠。她的怀里有一面铜镜,映出了检瓦匠英俊的脸和发呆的表情。她深居府中,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就心头喜欢了。于是,他滴下的血,她没有擦去。
  当苗龙带领土匪来袭时,她自知难逃劫难,就用黄姜抹了露出的皮肤,再把脸上“种”上麻子,变成了一个丑女。为了试探他的心,在路上时趁他不注意,她把已经凝结的血块抹去了。
  现在,她嫁给了她喜欢的人,又恢复了原样,并在他滴血标记的位置点了朱砂。
  检瓦匠自然是心疼她,说要为她全家报仇。她阻止了。她说,苗龙多行不义,将来必遭报应,咱们没有力量报仇,不如好好过日子。
  苗龙后来被别的土匪杀死分尸。而检瓦匠与一思过着平静的山居生活,养育了三儿两女。那颗点上去的朱砂,直到她去世时仍然保留着。
  目前就整理了这么11个故事。去年写的。不喜欢的同子请无视飘过~~
  @tingyurumian 68375楼 2014-10-11 12:06:29
  老船周一早上就可以买书了么?我要早早下手 防止被姐妹们抢光。。。。
  -----------------------------
  应该周日晚上十二点就可以了吧。昨天签完已拉走。表着急,周一上班后再说。不会那么快。多签了二百本,我估计十天半月都卖不完的。昨天的收藏才34个人。俺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哟。谢谢大伙,俺家天艨也谢谢阿姨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