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捉鬼人,说一说祖上几代人和我的真实经历。

  一九四零年冬,已经七十岁出头的青石道人,在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他看见黄花大仙的神像在流眼泪,而且是那种殷红的血眼泪,还没等他来得及震惊,不知道从哪儿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对他说了四句谶言:大旱三年,饿殍遍地,屯粮济世,舍身成仁。
  女子声音落毕,青石道人立刻从梦中惊醒,觉得这梦来的蹊跷,立刻穿上衣服提着灯笼,到黄花洞里一看,就见黄花大仙神像的脸颊上有两道清晰的血痕……
  青石道人大惊,随后细细一琢磨梦里女子说的那四句谶言,前三句的意思是说,将来三年之内要有大旱,会饿死很多人,现在必须赶紧囤积粮食,到时候好接济那些老百姓。至于最后一句“舍身成仁”,青石道人有些想不通,既然想不通,最后他也不再去想了。
  这些年来黄花观香火鼎盛,也积攒下不少香火钱,第二天,青石道人拿出观里所有积蓄,带着歆阳子下山购买粮食。
  前后半个月下来,积蓄花尽,同时,观里也囤积了为数可观的粮食。用歆阳子的话说,那些粮食足够十个人吃上五六年的。
  一转眼,时间来到第二年,也就是1941年,果然出现了旱情,局部地区出现饥荒,但是并不算严重,特别是黄花洞这一带,背靠大山,附近老百姓的日子勉强还能过得去。
  又一年,到了1942年,旱情加重,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大饥荒全面爆发,特别是黄河南岸,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青石道人听说以后,带着歆阳子,赶着提前预备好的两辆骡子车,来到黄河南岸,一路给老百姓们发放粮食。
  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全省大饥荒,遍地饥民,仅凭青石道人这些屯粮,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接济几天下来,道观里的粮食骤减,但饿死的饥民却越来越多,青石道人一看,这可不行。
  就在这时候,青石道人发现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换来宰杀吃肉。青石道人顿时痛心疾首,交代歆阳子,粮食不再发放,全力解救这些可怜的孩子。
  怎么解救呢?拿粮食跟孩子的父母换孩子,然后把孩子送进道观暂时抚养,等饥荒过后,再把这些孩子还给他们的父母。
  据歆阳子说,当时一两斤粮食就能换来一个孩子,甚至许多父母见他们有粮食,直接把孩子送给他们,求他们给孩子一口饭吃。
  一年之内,黄花观收养了五十多个孩子,年龄三岁到十三岁不等。
  一九四二年冬,这一天傍晚,青石道人和歆阳子拉着一车粮食又换来十几个孩子,在回道观的途中,路过一户人家儿,刚走过院门口儿,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孩子的哭声,因为院墙不算高,歆阳子爬上墙头朝院子里瞅了一眼,就见院子里几个男女围在一口大锅旁,大锅里煮着开水,旁边躺着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正在哇哇大哭。
  那几个男女里面,有个黑瘦男人,手里拿着一把牛耳尖刀,正蹲在大锅旁一块石头上有气无力的霍霍磨刀。
  歆阳子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赶忙跳下墙头对青石道人说,院里有几个大人要杀孩子吃肉。
  青石道人闻言,立刻带着歆阳子冲进了院里。当时他们所带的粮食已经全换成了孩子,骡子车上除了一群孩子,一粒粮食都没了。
  一番交涉,院子里的男女却不同意他们把孩子带走,至少也要留下一个给他们填肚子,青石道人见几个男女态度决绝,沉默一会儿,猛地一转身,走到黑瘦男人跟前,一把夺过尖刀,刀尖一转,“噗嗤”一声把尖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
  “你们有吃的了,放了孩子吧……”青石道人说完,噗通一声栽倒在大锅旁边,气绝身亡!
  歆阳子见状,声嘶力竭地大哭起来,师傅是在拿自己换这几个孩子呀!
  歆阳子眼泪模糊着走到青石道人尸体跟前,拔出青石道人胸口的牛耳尖刀,深深揣进了自己的怀里……
  歆阳子说到这儿,再也说不下去了,放声痛哭、泪如雨下,哭声里,有愤恨、有无奈、有肝肠寸断……
  此时此刻的我奶奶和我太爷,也是刚从这场饥荒里跌爬过来的,个中滋味儿,他们又怎么能不明白呢?惹得我奶奶也是不停抽噎,与此同时,打心眼儿佩服这位大仁大义的青石道人。
  我太爷长长叹了口气,“舍身成仁,这就那最后一句谶言……”
  第一百六十九章 耳室之语
  我太爷这话一出口,无疑拨到了歆阳子最脆弱的神经,哭的愈发厉害,不大一会儿,犹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师傅死后,我连师傅的尸骨都没地方收呀……是我这做徒弟的无能,是我这做徒弟的不孝呀……”
  一场天灾人祸,究竟带来多少血泪惨剧,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
  我奶奶和我太爷这时只能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歆阳子哭,谁也没去劝阻,谁也去没拦他,因为我奶奶和我太爷心里很清楚,他们也看得出来,孩子、刀子、师傅,这些事儿,应该是歆阳子第一次跟别人提起,之前一直压抑在他自己的回忆里,那种独自承担下来的痛苦与折磨,可想而知。
  有些心事,一直压在心里,未必是件好事,等到恰当时机,畅快淋漓发泄出来,未必是件坏事……
  这时候,天光已经大亮,我奶奶和我太爷就那么一直看着歆阳子,就那么一直等着歆阳子。
  一点一滴的,时间又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歆阳子的嗓子哭哑了,虽然还在哭,但同时也在喘着粗气,前胸后背随着喘息,一下下隆起的很厉害,显然是哭累了。
  就在这时候,门外传来一串细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不大会儿功夫,耳室的房门被人轻轻敲响,紧跟着,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师傅,茶沏好了。”
  耳室里的三人同时转头朝房门看了一眼,门并没有被推开。歆阳子赶忙止住哭声,慌乱地撩起道袍去擦脸上的泪水。我奶奶见他这狼狈的样子,被徒弟看见了不免尴尬,示意歆阳子别动,自己起身走到门边,把房门拉开了一条缝。
  就见门口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童,道童手上端着一个木质托盘,托盘上放着一个大茶壶,三个粗瓷茶碗。
  我奶奶对道童笑了笑说道:“来,把茶水给我吧。”
  小道童很听话,连同托盘一起递给了我奶奶,随后,小道童一侧身,探起头想往屋里看看,估计他进来的时候听到了耳室里的哭声。我奶奶忙用身子一挡,“我们和你师傅有要紧事要谈,你先跟你的师兄弟们在外面玩儿吧。”
  视线给我奶奶挡住,小道童只好作罢,规规矩矩给我奶奶作了个揖,“那我领着师弟们先做早饭去了。”说完,小道童转身离开。
  我奶奶没着急把房门带上,手端着托盘站在门口,眼睛看着小道童的背影,整个人显得有点儿失神。家里人早就想要个孩子了,可她的肚子一直不争气,要是成亲那年就怀上孩子,到现在也能端茶倒水了。
  直到小道童走出大殿,我奶奶这才回神。房门关上,回身走到桌旁,茶壶茶碗放在桌上,托盘立在桌下,先给歆阳子倒了一碗。
  歆阳子这时候虽然止住了哭声,还是一脸悲戚,想来哭的也口干舌燥了,端起茶碗吹吹茶叶沫子,又试了试温度,一口气喝了大半碗。
  等茶水喝的差不多了,歆阳子恢复了几分神色,他朝我太爷和我奶奶再次拱了拱手,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师傅死后,贫道心灰意冷,当时我和师傅已经收养了六十几个孩子,观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要是再到山下用粮食换孩子,恐怕我也养不活他们了……贫道就带着这些孩子守着道观,整日盼着这场饥荒赶紧过去,直到今年秋收的时候,贫道见地里有了几分收成,老百姓的日子也差不多能活命了,贫道就带着这些孩子去找他们的父母。这些孩子过去在哪儿换的、在哪儿领的、甚至他们的名字、他们父母的名字,贫道这里都有详细的记录。”
  “贫道按着记录,逐个儿寻找他们的父母,谁知道,六十几个孩子,父母在这场饥荒里活下来的只有二十几个,剩下这三十几个孩子,家里一个人都没了,全饿死了,唉……贫道只好又把他们带回了观里,不过……不过现如今,观里的粮食也快没了,贫道整日发愁,这么多孩子,我该怎么给他们找条活命呢……”
  听歆阳子说到这儿,我奶奶深深点了下头,这几年来,又是饥荒,又是兵乱,老百姓们的日子水深火热,谁还有心思到山上烧香呢,黄花洞最下面那间道观门口放的那顶香炉,看看里面凝结成块的香灰,不难想象道观此时的落魄,道观里又没有田地,还要供这么多孩子活命,确实是个大问题。
  这时候,歆阳子还在说着,我奶奶赶忙回神,就听歆阳子说道:“这几年兵荒马乱,再也没百姓来观里上香,观里现在连买私盐的钱都没了……”(当时私盐泛滥,比官盐要便宜很多,私盐就是那种很粗糙的大盐疙瘩,又咸又涩,吃多了还能中毒。)
  听歆阳子这么说,我奶奶猛然意识到一件事儿,就问歆阳子,“既然观里连买盐的钱都没了,晚上怎么还点着那么大盏的油灯呢?”
  歆阳子苦笑了一下,“下面那座大殿里的四盏油灯,点它们其实是为了您二位贵人呀,为了能让二位看到里面的孩子,这间大殿里的油灯,那是因为……”歆阳子再次苦笑,“因为师傅过世以后,贫道积郁成疾,一场大病,病好之后,不想双眼出了问题,夜不能视物,驱使五鬼必须在晚上作法,不得已才点燃的,若是放在平常,贫道哪里舍得……”
  “哦……”听歆阳子这么说,我奶奶释然的同时,又猛然意识到一件事,“既然下面那些灯盏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殿里那些孩子,那么说来……道长,难道您早就知道我们今夜会来?”
  歆阳子再次朝我太爷和我奶奶一拱手,脸上露出歉意,“以刘前辈与白仙姑的手段,堰身鬼一旦进入二位家里,二位定能发现它是被人驱使,定会连夜找上贫道……”
  听歆阳子这么会说,我太爷和我奶奶对视了一眼,都感觉挺掉面子的,父女两个大半夜跑了十几里山路,感情都是给人家提前设计好的呀。
  歆阳子似乎看出了我太爷和我奶奶这时的想法,紧接着说道:“二位莫怪,贫道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呀……”
  我太爷笑了笑,一摆手,“没事,道长不必自责,只是,道长说了这么多,我们还不知道你想求我们做什么事?我们家里的粮食也不多,不过,家里还有些积蓄……”
  “不用……不用……”歆阳子赶忙摆手,“贫道想求二位的是……是想让二位帮我重振黄花观,师傅未去世之前,黄花观一直由师傅打理,师傅既懂医术又懂奇术,经常帮人治病驱灾,在这附近一带小有名气……”说着,歆阳子又叹了口气,“我这当徒弟的,资质平平,跟随师傅几十年来,师傅那些医术、法术,贫道仅学得皮毛,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拿不出手?”我太爷见歆阳子一脸羞愧,说到最后吞吞吐吐,只好替他说道:“这次我们村里的怪病,你没办法救治,却又不想辱没了黄花观的名声,黄花观一旦声名扫地,就会断了香火,到时候这孩子你就没办法再养活他们,所以你就找上了我们家,想让我们帮你,我们暗中出力,黄花观表面得名,对吧?”
  歆阳子一听我太爷这么说,整个人激动起来,赶忙又从椅子上站起身,几步走到我太爷跟前,双手一作揖,看样子又要下跪,我太爷没等他跪下来,站起身拦下了他,“道长不必多礼,这件事,我们帮定你了!”
  这时候,我奶奶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她沉吟了一下,随后轻声向歆阳子问道:“敢问道长,您还记得昨天村长家门口那位胡家妹子吗?她男人打了一只兔子,您说那兔子是山神爷的先锋官,要是当时那只兔子已经给她男人杀了,您会怎么做?”
  歆阳子听我奶奶这么问,看了我奶奶一眼,又无奈地叹了口气,“贫道还能怎么做,只能骗他们说,想要不受山神爷的责罚,就找个菩萨身边的转世金童养在家里,他们当然找不到转世金童,最后还得来找贫道,贫道这里这么多孩子,随便送他们一个让他们养着,他们知道是金童转世,一定不会怠慢孩子,贫道这里呢,也就能少一份负担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