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祖传捉鬼人,说一说祖上几代人和我的真实经历。

  这时候的时辰,已经接近晌午了,本来我奶奶打算见到歆阳子以后,直接把他接下山去,然后在马车跟他细说,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耽误了这么些功夫,居然还在上山。
  我奶奶这时候想要歆阳子随他们一起下山,歆阳子却死活不同意,非要让我奶奶和我爷爷在上山吃顿午饭再走,言说,怎么能叫恩人忍饥赶路呢。
  我奶奶和我爷爷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在黄花洞吃午饭。
  平日里都歆阳子几个徒弟负责做饭,这一次,歆阳子亲自下厨,给我奶奶和爷爷做了顿丰盛的素宴。
  山上这些孩子里面,不全是歆阳子收养的,有几个是歆阳子的关门弟子,平日里,歆阳子对他们管教严格,每个弟子的自立性都很强。据我奶奶说,其实这歆阳子的道行并不低,因为他教出来的那几个徒弟后来个个出类拔萃,歆阳子只是因为他师傅的事儿,积愤成疾,后来导致他夜不能视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夜盲症”,干我们这种事儿,一般都是在晚上,你晚上啥也看不见,那就啥也干不了了?其实,这也是歆阳子找上我们家帮忙的另一个原因。
  吃过午饭,歆阳子把他徒弟喊到一起交代一番,主要是叮嘱他们看好那些孩子。之后,下山坐上马车,随我奶奶和我爷爷赶来村里。
  到了村里以后,先到家里,跟我太爷碰了个头,随后,由我太爷领着去找村长。见到村长,我太爷跟村长说,自己已经和歆阳子谈好了,人也给你带来了,只要能按着道爷说的做,村里男人的怪病,一准儿能解决。
  村长这时候,已经不怎么待见歆阳子了,人其实都是这样儿,你有价值的时候奉承你,没有价值的时候唾弃你。
  对于村长不冷不热的态度,歆阳子并没有在意,自顾自对村长说道:“今日刘老太爷亲自大驾,到鄙观找上贫道,刘老太爷跟贫道说了来龙去脉,贫道掐指一算,这才发现,你等村里不光有怨气作祟,还有无头鬼出没,镇石只能镇住怨气,却压不住那无头恶鬼的法力。”
  几句话,说的村长脸色发白,将信将疑。
  歆阳子继续说道:“想要医治怪病,必须先收服恶鬼。”
  “咋收呀?”村长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歆阳子冲村长打了稽首,“收服恶鬼,需在村子东北角,给那恶鬼盖上一座小祠堂,初一十五,全村人香火供奉。”
  “给恶鬼盖庙烧香,亏你想的出来。”村长看了看歆阳子,对他这主意并不怎么看好。
  我太爷见状,呵呵一笑,拍拍自己的胸脯跟村长包票道:“这次要是不行,我立马儿让这道爷把粮食和钱全退回来,我保证,一分不少,一粒粮食不少,不过,要是道爷这办法能治咱们村儿的怪病,咱不照做,道爷撒手走人,可就是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
  村长一听我太爷这话,当即犹豫起来,我太爷乘势又说:“盖祠堂的钱由我出,盖好祠堂以后,村里人只管烧香磕头,谁也不许再花一文钱。”
  村长一听我太爷这话,砸了砸嘴,看样子基本上已经给说动了。我太爷见状,忙从身上掏出两块大洋递给了他,“事不宜迟,咱们这就找人盖祠堂吧。”
  “唉,死马当活马医吧……”村长接过我太爷手里的大洋,留下这么一句话,到村外找泥瓦匠去了。
  半个时辰以后,两名外村的泥瓦匠随村长来到村子东北角,村长又到村里找了几个膀大腰圆的老娘们帮着和泥搬石块儿,一群人忙活着盖起了小庙儿。因为那时候僧道不两立,道士嘴里从来不说“庙”字,所以歆阳子说的是“祠堂”。
  这时候,我太爷已经带着歆阳子回家喝茶去了,我奶奶和我爷爷在东北角这里看着,村里大多数人也都听说了盖小庙儿的事,纷纷过来看。
  不经意间,我奶奶瞥见了人群后面远远站着个人,是胡氏,胡氏这时候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不过整个人精神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不知道大清早起来发现自己居然在地上躺着,心里会是个啥想法儿。
  我奶奶悄悄拉了拉我爷爷的衣角,示意他随自己绕到人群后面看看胡氏。
  第一百八十章 换鞋之说
  “有啥好看的,她没事儿就行了呗。”我爷爷不明白我奶奶这是要干啥,不肯去。
  我奶奶又狠狠拉了下我爷爷的衣角,低声对我爷爷说道:“你昨天晚上就没发现么,这胡家妹子穿的是一双男人鞋子,那天镇石旁边的鞋印,也是一双男人鞋印,走,咱过去看看。”
  “过去看啥呀?”我爷爷老不情愿地问道。
  “看她今天是不是还穿着一双男人鞋子呀。”我奶奶说道。
  “你咋这么无聊呢,你管人家穿啥鞋呢。”
  我奶奶看着我爷爷眨巴眨巴眼睛,“你就不想知道她为啥穿男人鞋子么?万一穿男人鞋子有啥说道儿呢。”
  我奶奶这么一说,似乎勾起了我爷爷的好奇心,我爷爷就喜欢凑热闹、看稀罕儿,爷爷眼睛里立时冒出了光,“你说的也是呀,走,咱过去长长见识去。”
  说着,我爷爷这就要迈脚朝胡氏那边过去,我奶奶连忙又扯了下他的衣角,“这么过去可不行,别惊动她,悄悄绕过去……”
  “好。”我爷爷嘿嘿一笑。
  随后,两个人不动声色走出人群,这时候人群的注意力都在盖小庙儿的泥瓦匠那里,谁也没在意他俩。
  两个人钻出人群,由人群侧面兜个大圈子,绕到了胡氏斜后方两三米远的地方。确定没有被胡氏察觉以后,两个人眼神一低,同时朝胡氏脚上一瞧,随即,两个人对视一眼,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因为胡氏今天脚上穿的还是一双男人鞋子,纳底儿的黑布鞋,而且穿在胡氏脚上明显大了一圈,看着既别扭又扎眼。两个人顿时觉得又蹊跷又稀罕。
  就在这时候,我爷爷好像猛地想了起啥,拉了拉我奶奶示意我奶奶跟他到别处说话。
  两个人远离小庙,来到人群东边儿一片开阔的草地里,确定说话不会给旁人听到以后,我爷爷对我奶奶说道:“昨天晚上咱把胡氏送到她家门口以后,村长站在她家门口说的那些话,你还记得不?”
  “当然记得,咋了?”我奶奶不知道我爷爷想说啥,疑惑地看着我爷爷。我爷爷接着说道:“我记得……村长最后说他们两口子很奇怪,我那时候看见你头上都出汗了,村长还在那里说个没完,我就没叫他说下去,我现在寻思寻思……村长当时想说的,会不会就是胡氏穿男人鞋子的事儿?你看看咱们村儿里,不管家里再穷,谁家女人穿男人鞋子的。”
  我奶奶听我爷爷这么说,点了下头,“我听爹说,女人穿男人的衣服鞋子,可以暂时增加自身的阳气。”
  我爷爷顺势说:“那这胡氏穿男人鞋子,也是为了增加阳气咯,说不定她知道她自己给无头鬼附身才穿男人鞋子的。”
  我奶奶摇了摇头,“我看不像……”
  “那是为啥?”我爷爷问。
  我奶奶又摇了摇头,“不知道,感觉怪怪的。”
  两个人沉默一会儿,我爷爷回头朝小庙儿那里看了一眼,两个泥瓦匠正手脚不停忙活着,小庙已经给他们垒好了一多半儿。在两个泥瓦匠旁边,村长正指挥着几个五大三粗的女人和泥搬石块儿,给两个泥瓦匠供给,一群人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
  我爷爷看了两眼,对我奶奶说道:“要不,我这就去问问村长,叫他把昨天没说完的话说完。”说着,拄起拐棍朝小庙儿方向走去,我奶奶也没拦他,站在原地就那么看着我爷爷。
  我爷爷很快走到小庙儿跟前,把村长拉到一边儿,两个人交头接耳嘀咕起来,一边说,一边斜眼儿朝人群后面的胡氏那里偷觑。我奶奶看他们两个这时候的样子就想笑,鬼头鬼脑的,就跟俩偷鸡贼似的。
  两个人嘀咕了好一会儿,我爷爷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返回。来到我奶奶身边,我爷爷低声对我奶奶说道:“村长昨天说胡林他们两口子奇怪,说的就是他们的鞋,不光这胡氏穿男人的鞋,她男人胡林还穿女人的绣花鞋呢,夫妻两个换鞋穿,你说奇怪不?”
  我奶奶问:“你就没问问村长,他们两口子为啥要换鞋穿吗?”
  “问了,咋能不问呢,村长说,他也不知道,村里跟他们两口子处的不错的人,很多人都问过,不过他们两口子谁也不说,有时候问多了,两口子扭头就走。”
  我奶奶单手托起下巴,想了想,说了句,“这还真是奇怪了呀……”这时候的猎奇心,勾起了我奶奶探索未知的激动和欲望……
  天快擦黑儿的时候,小庙儿盖好了。期间,就在小庙即将完工的时候,我奶奶跑回家里拎来一大壶茶水,招呼村长他们喝茶休息一会儿,几个人确实都忙坏了,求之不得。
  趁着几个人蹲在小庙旁边喝茶休息的空当儿,我奶奶和我爷爷走近小庙儿,在我爷爷的掩护下,我奶奶把那颗抹过“秽阴血”的子弹从身上掏出来,神不知鬼不觉,摁进了小庙的北墙里。
  自打手枪给我奶奶发现以后,那只无头恶鬼就没出现过,后来又被我奶奶抹了“秽阴血”,这时候又给摁进了泥墙里,它现在就想出来也不可能了。
  子弹摁进去的位置,正是即将立牌位的位置。过去我们这里垒墙糊墙,用的都是麦秸秆拌黄泥,有条件的还会掺进去一些石灰,子弹摁进泥墙里,也就等于埋进了土里。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村里再次敲响了铜锣。敲铜锣的一边敲,嘴里还一边吆喝,吆喝的大致意思是说,黄花洞的青石道人在村东北头起了座小庙儿,谁家里有得怪病的,吃过晚饭以后,家里人就拿上烧纸和香去拜拜吧,等拜完以后,明天病人就能好。
  这么一吆喝,全村的女人孩子老人,赶大集似的,蜂拥而至,每家每户都带着烧纸线香,最后由村长带着头儿,一大群人对着小庙焚香祭拜。
  这时候,歆阳子早已经给我爷爷赶着马车送回了黄花洞。我太爷全家站在小庙旁边看着这些村民,虽说无头恶鬼算是给制服了,但是滋扰村民的这些怨气并没有彻底除掉,所谓擒贼先擒王,“王”是擒住了,但是这些没了“王”的小兵也不是好对付的,再说总拿镇石把他们镇在村外也不是个事儿。我奶奶就我太爷商量着,等这些村民祭拜完以后,在埋尸体的大坑上下点儿功夫
  小庙儿砌的很不错,像模像样儿的,不过,有一点让这些村民不能接受,就是小庙里供奉的那面牌位,牌位上居然写着:“国民政府军无头将军之位”。
  政府军之前还抢了村里人的粮食,拜谁也不能拜他们呀!
  有几个认识字的村民看清牌位以后,不乐意了,鼓动全体村民找村长兴师问罪,这个说,为啥要给一个政府军军官盖庙?那个说,为啥还要俺们给他上香磕头?还有的说,是不是还想他们再来村里抢一回粮食?
  村长被一群人逼问的哑口无言。
  最后,我太爷帮村长解了围,我太爷对众村民说,这个无头将军可不是一般人,是个好将军,村里男人闹的那病,要不是这位无头将军护着,人早死光了,现在无头将军只要受了你们的香火,赶明儿村里男人们的病就能好。人家青石道人的徒弟歆阳子道人也说了,这无头将军是黄花大仙派来保护村子的,谁家要是不烧香,谁家里的男人就得接着病,要是不信,那你们就试试……
  我太爷一番话,唬的那些村民谁也不敢再说啥,只剩下冲着小庙儿烧香磕头的份儿了。
  在祭拜无头将军的时候,我奶奶瞅见胡氏也人群里,胡氏手里捧着三根香,虔诚地跪在地上,一边朝小庙儿磕头,嘴里好像还在一边叨咕啥。我奶奶顿时好奇心起,摸进人群,轻手轻脚走到胡氏身后,蹲下身子竖起耳朵仔细一听……明白了。
  胡氏这时候对着小庙儿,嘴里叨咕的啥呢,一是说,求将军保佑自己男人胡林明天能够康复;二是说,希望将军看在他们夫妻这么虔诚的份儿上,赐他们一个孩子。
  我奶奶听了心里感慨,感情这胡氏家里,也有着跟自己家一样的无奈呀,没孩子。不过,他们夫妻俩为啥要换鞋穿呢?
  这时候,我奶奶想起了我太爷,我太爷见多识广,不如去问问,兴许他能知道。
  我奶奶从胡氏身边站起身,跑去问我太爷。不成想,我太爷还真知道一点儿。我太爷对我奶奶说,在沿海一带有这个村子,村子里的夫妇要是生不出孩子,就会互换鞋子来穿,穿够三个年头儿,一准儿能生个大胖小子,而且别人问的时候,不能说原因,要不然就不灵验了。当地人都知道这法子,看见夫妻俩换鞋穿,都很自觉,谁也不去问。听说这法子在当地挺灵验的,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海那里的法子到了咱们中原这里,不见得好使。
  听我太爷这么一说,我奶奶顿时豁然开朗,随后眼珠子一转,冒出个主意。
  这时候,祭拜小庙的村民三三两两散去。不过,我太爷、我奶奶、我爷爷三个人并没有离开,等到小庙儿四周再也看不到半个人影以后,三个人动手忙活起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罡锁鬼
  他们忙活啥呢,打镇魂桩,也就是在埋这些政府军尸体的大坑上面,按照正三角和倒三角往地里打进去三十六根抹了鸡血的桃木楔子。据我奶奶说,这算是一个阵法,叫做“天罡锁鬼阵”,因为这些政府军生出的战气无意识,没办法送走、也没办法驱散,只有把它们镇在地下不让它们出来。这些战气没了无头恶鬼这个首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散去。
  不过,这个阵法有个弊端,而且极损阴德,那就是,那些政府军的鬼魂也会被镇在地下出不来,就像给这四百多个鬼魂打下一座囚笼似的,它们想要出来,只能等到桃木楔子烂掉,或者被人挖掉。在这一点上,我奶奶和我太爷商量了很久,最后我太爷强行决定,由他亲手打下最后一根桃木楔子。谁打下最后一根桃木楔子,就算是谁立的阵,镇魂封鬼的罪过就会给谁加身上。当时我太爷对我奶奶和我爷爷说,“爹老了,也活不上几年的了,你们年青青儿的,咋能叫你们顶这罪过儿呢,你俩谁也别跟我争!”
  可谁成想,在打最后一根桃木楔子的时候,我太爷动作稍慢了一点儿,居然被我爷爷抢了先。等我太爷和我奶奶意识到的时候,我爷爷已经把桃木楔子快速打进了地里。
  我太爷见状,当即大怒,明知道我爷爷这么做是在给他顶罪,却抬起手狠狠扇了我爷爷一耳光!
  我爷爷觉得委屈,甩下手里的锤子,气呼呼回家了。
  我奶奶想把桃木楔子从地里拔出来,却被我太爷阻止了,我太爷说,“别拔了,这或许就是他的命,拔出来也晚了!”说着,叹了口气,双眼盯着我奶奶莫名其妙说道:“枝儿呀,爹跟你说些话,你可得听好了、记住了!”说着,我太爷把脸色一正,郑重其事对我奶奶说道:“咱家这手艺,传到你这一辈儿,不许再往下传了,等爹闭了眼以后,亲自到地下给你爷爷和王祖师爷赔不是……”
  “为啥呀爹?”我奶奶不解地问。
  我太爷摆了摆手,没回答,缓缓把头抬了起来,呆呆地凝望着浩瀚夜空默不作声,似乎在想啥,似乎在怨啥,苍老的身影在群星闪耀之下,显得既凄凉又萧瑟……
  回到家里,我太爷啥也没说,一脸苦闷地回房睡觉。我爷爷在卧室里点着油灯生闷气,我奶奶哄了他好一阵子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我奶奶吃过早饭来到胡氏家里,胡氏的男人胡林已经恢复意识,只是因为身子太虚,还不能下床走动。
  胡氏并不认识我奶奶,只是看着眼熟,知道是一个村子里的,见我奶奶上她家来,露出一脸意外。
  我奶奶也没跟她解释啥,直接开门见山问她,“妹子,你家里是不是有南方海边儿的亲戚?”
  胡氏被我奶奶问的一愣,很快回道:“俺姥姥是南方人。”
  我奶奶一听,这就对了,我奶奶又问,“你家里还没孩子吧?两口子是不是很想要个孩子?”
  胡氏又是一愣,不过脸色很快一变,显然被我奶奶说中了痛处。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短,给我奶奶捏了下七寸,胡氏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了,从凳子上站起身,这就要给我奶奶下逐客令。我奶奶也忙从凳子上站起身说:“妹子别急呀,我没别的意思,今天来你家就是想问问你想不想抱养个孩子?”
  胡氏听我奶奶这么说,一双眼睛把我奶奶上下打量了一遍,说了句,“谁家孩子舍得给俺们?”
  这时候,时间还在一九四三年,我们这里还好些,有些地方大饥荒还没过去,这时候孩子比粮食稀缺,很多孩子之前不是饿死,就是给大人换来吃了,现生也来不及,没人舍得再把自家孩子送给别人。
  我奶奶听这胡氏这口气,有抱养孩子的意思,但是没人肯给,于是,我奶奶接着说道:“妹子你要是相信我,就跟我去个地方,那里孩子多的是,俺家也没孩子,咱俩一人抱一个。”
  “去哪儿?”
  “黄花洞,前些天咱村儿里好几个都是在那里抱的。”
  胡氏一听,顿时蹙起了眉头,“那俺不去了。”说着,胡氏朝自己的脚上看了看,“俺在三年内不能进庙门。”
  我奶奶顺着胡氏眼神看了一下,就见胡氏脚上还穿着男人的鞋子,心说,难道“换鞋求子”还有不能进庙门的规矩?
  我奶奶没纠结这个,接着又说:“咱不进庙,我到上山把孩子们喊下来,咱在山下挑。”
  胡氏被我奶奶说动了,微笑着冲我奶奶点了点头,随后,胡氏安置了一下里屋的胡林,跟着我奶奶出了门。
  我奶奶把胡氏先带回了家里,给胡氏倒了碗水,让她先在客厅里等一会儿。撇下胡氏,我奶奶去找我太爷商量抱孩子的事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