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捉鬼人,说一说祖上几代人和我的真实经历。

  赵婆婆和小儿子就住在这个小村子的东南角,两间破旧的老房子。这时候呢,赵婆婆的小女儿正在家里照看着小儿子,姐弟两个刚刚吃过午饭,小儿子回房睡下了,小女儿正在洗刷碗筷。
  赵婆婆引着我高祖父进了屋以后,连忙吩咐小女儿给我高祖父生火做饭。
  赵婆婆本想让我高祖父先喝口水休息一下,我高祖父一摆手说,“不用咧,咱还是先看看你儿子吧。”
  于是由赵婆婆和她二儿子陪着,我高祖父来到了赵婆婆小儿子睡觉的房间。这时候呢,赵婆婆的小儿子已经呼呼睡着,睡的像个小孩儿似的。
  我高祖父走到床前一看,首先看到赵婆婆小儿子左脸上那块手掌形状的黑色胎记,不得不说,这手掌胎记还真够吓人的,五根手指印清晰可见,真就跟鬼抓了脸似的,我高祖父都忍不住心里一跳。
  随后,我高祖父在赵婆婆小儿子中指末端掐了掐,然后翻开眼皮看了看。可能因为我高祖父动作过大,小儿子居然被弄醒了,从床上慢慢坐起身,面无表情,呆呆地看着我高祖父。
  我高祖父扭回头对赵婆婆说:“恁家这孩儿,给啥东西上过身,后来又丢了魂儿,他现在呆呆傻傻哩样子,就是因为身体里边儿哩魂魄不全……”
  “那咋办哩?”赵婆婆急着问道。
  我高祖父回答说:“咱得先把魂儿给他找回来。”
  “中、中……”赵婆婆听了连连点头,全凭我高祖父做主。
  丢魂儿的现象,一般只发生在十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大人一般不会丢魂,当然也有例外的,被鬼上过身的人,就很容易丢魂儿,其中原因我也不是太明白。个人认为,可能自身魂魄受到外来侵扰以后,自己从身体里跑了出来,也或者被强行挤了出来。
  人体就好比一个容器,就那么大空间,三魂七魄已经把它填的沟满壑平,现在又从外面强行钻进来一部分,那肯定要出去一分部才能保持均衡,这就导致了丢魂现象的发生。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推测出的结论,不代表大人丢魂儿真的就像我说的这样,这个,还有待和我一样的同行们继续探索研究。要是有同行看到我上面这些话,知道大人丢魂儿是咋回事,麻烦不吝赐教。
  言归正传。这个时候呢,我高祖父突然想起了赵婆婆那对玉镯,征得赵婆婆同意以后,我高祖父在她小儿子房间,翻箱倒柜找了起来。
  前面说了,赵婆婆家里不怎么富裕,她小儿子房间里摆的家具也不多,就一个衣柜,一张带抽屉的老式桌子和一张木板床。
  最后,我高祖父在木板床床底下,找到一个破布包袱,也就瓷碗那么大,鼓鼓囊囊的。把包袱拿到桌上,打开一看,我高祖父、赵婆婆以及赵婆婆的二儿子,看着里面的东西,全都傻眼了。
  包袱里全是三个人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好东西,玛瑙翡翠、金银珠宝,虽然不多,但是哪一样儿都价值不菲。
  这时候,赵婆婆的二儿子惊讶地张着嘴,问赵婆婆,“娘,这些东西是哪儿来咧?是不是你嫁给俺爹哩时候带来哩嫁妆?怎多好东西,你咋不给俺跟老大说哩,都给三儿啦!”
  赵婆婆听二儿子这么说,满脸苦楚,眼泪差点没掉下来,“老二啊,恁娘要是有这么些好东西,能看着你跟老大过苦日子?你定儿仨都是娘身上掉下来哩肉,娘谁也么偏过、谁也么向过……”定儿仨,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就是兄弟三个,定儿俩,也就是兄弟两个。也可以理解成“哥儿仨”、“哥儿俩”。
  “那这些好东西哪儿来咧?”老二把眼一瞪,有点不依不饶。
  我高祖父这时候有点看不下去,插话了。我高祖父说:“小兄弟,俺看这些东西,恐怕不是恁家咧,别问恁娘咧,恁娘要是知道家里有这些好东西,能不分给你。”赵婆婆的二儿子也就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我高祖父这年五十岁,喊他一声小兄弟,不为过。
  “那,刘先生,你说说这些东西是哪儿来咧?不是俺娘偏心眼儿,把好东西都偷偷给三儿了么?”赵家老二把矛头又转向了我高祖父。
  我高祖父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这些东西像是古物,依着俺看呐,是你家三儿从古墓里挖出来哩。”
  我高祖父这话一出,房间里的母子两个脸色同时一变,这老二更是噤若寒蝉。
  清康熙以后,民间盗墓猖獗,不但很多前朝古墓被盗,就连清朝那些贝子贝勒、王公大臣的墓,也有很多被人盗挖。清乾隆皇帝一上台,就在大清律例里面添加了一条:偷坟掘墓者,斩立决。这条律法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之前说过,我高祖父这段故事,其实三四百字就能说清楚,只是有些地方前后搭不上,我奶奶讲的时候,讲得很笼统,也很凌乱,要把这些凌乱的片段,拼凑成一个完美的故事,真的很不容易。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我这时候忍不住想起群里过去那个群主,天涯上那个“碎裂记忆者”,要是他在的话,可能会给我一个好的建议。我可能还要再写点儿,要是没了,我会说的,不会让各位朋友苦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