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 (东北胡子与抗联的传奇)

  圣诞夜休息。
  @jitujue 3505楼 2013-12-26 07:53:11
  大鸟兄,我追上了,真是好文章!文中好多老话只听老人说过,现在我们小的都不讲了,也许过些年这些东北话就会消失了,希望楼主好好整理一下让东北话能传承,记录下来,让后人有了解东北话的机会。东北方言不同其他方言,像广东话,四川话等方言特别的地方在读音,东北话接近普通话,可是有些词汇却有特别的含义,比如“白话”“卡”,非常有魅力。
  -----------------------------
  嗯嗯!也希望能和朋友一起探讨。
  回复第3492楼, @棒槌鸟456
  自顶。
  --------------------------
  @蛋蛋不是坏蛋 3507楼 2013-12-26 09:07:46
  楼主,还要多久可以写完啊?
  -----------------------------
  估计春节的时候吧。
  @夏冬雪2011年 3526楼 2013-12-26 19:24:05
  外出几日,看望来迟,见谅!
  -----------------------------
  恭喜好朋友的作品获奖!
  更前一顶。
  白金明快到报社的时候,发现有几个人在报社门口不远的地方晃来晃去的,不像是正经人。他明白这是特务在监视呢,就装作有事去江边木场的样子,急匆匆地走过了报社。拐到江边,溜达了一圈,他决定回去找菊儿。
  进了家门,菊儿正收拾桌子呢,看样子是刚刚服侍二老吃了饭。看见大哥回来了,菊儿就问白金明吃饭了没,白金明说吃过了,其实他哪吃了啊,他心里是担心着报社里的佐汉呢。和爹妈唠了一会儿闲嗑,看着头发花白的两个老人,特别是病病怏怏的老娘,白金明差一点就说出来霜儿没死,是去参加了抗联了。可是临了还是忍住了,长痛不如短痛,他和菊儿是怕刚刚好起来的父母,如果知道了实情,肯定更为霜儿担惊受怕,所以才瞒着。刚才白金明在路上就想了很多,无论如何也要把佐汉和妹妹送出临江去,省委看见佐汉回去,肯定还会重新派人来的。可是菊儿两口子要是走了,照顾爹妈的事儿怎么办呢?自己作为临江支委的一把手,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可能离开临江的,以后会不会再连累了两个老人呢?因为有这些着急的事情,白金明借口找菊儿有点事,安顿了二老,姊妹俩一前一后来到院子里。
  过道上面是前两年白大爷搭的葡萄架,上面已经结了一串串绿绿的葡萄,这边的菜园子里都种着茄子辣椒。白金明站在葡萄架下,详细的说了一遍,然后看着妹妹。菊儿想了一下说:“如何脱身可以想办法,可是咱爹咱妈怎么办呢?”
  白金明说:“这个我再想办法,现在唯一着急的是怎么能先把佐汉弄出来,特务把报社盯得死死的,想甩掉他们肯定不容易。”菊儿也觉得大哥说的对,俩人都不说话了,站在那里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菊儿说:“要是能给佐汉找个替身儿就好了,可是上哪找去啊?佐汉不见了,替身就遭罪了。”也倒是啊,菊儿说完了,也觉得自己的话没用。
  白金明听着妹妹的话,琢磨着,突然灵光一现,高兴的说:“对啊!我有办法了!”就和菊儿小声说了起来。可是说到后来,他又有点沮丧,把佐汉从报社弄出来了,但怎么出城呢?
  菊儿听了白金明的想法,觉得是个好主意。她毕竟是个女孩子,又心思缜密,顺着大哥的思路,她考虑了一会儿,还真想出个两全其美的计策来。和白金明一说,白金明也觉得好,两兄妹就小声地嘀咕起来,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商量完了,两个人进屋,和白大爷老俩口说了一声有事情去办,就一起出了家门。白金明回鸿宾楼准备一下,菊儿回报社,毕竟她是佐汉的媳妇,特务们不好怀疑什么。
  @蛋蛋不是坏蛋 @guoming1977 @jitujue 谢谢支持!
  晚上天还没黑呢,菊儿和佐汉收拾的利利整整,挽着胳膊出了报社。那几个盯梢的特务一看,就按着武田的吩咐,前前后后地跟着。临江地方小啊,倒也不怕跟丢了什么的。没多一会儿,两口子大摇大摆的进了鸿宾楼,特务们就散开在鸿宾楼的门口,只有一个特务也装着吃饭的样子跟了进去。二楼的一个雅间里,白金明和两个师中的老师,正陪着商会副会长金德利溜着茶水呢。这两个老师一个姓孙一个姓曲,都是临江地下组织的骨干,也很有酒量,是白金明特意找来陪酒的。一进雅间,张佐汉抱拳拱手地说着抱歉了来晚了的客套话,金德利也很高兴地站起来寒暄着。客套完了,五个人团团围坐了,白金明吩咐上菜。没多大工夫,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就摆了上来,几个人推杯换盏的就喝上了。
  金德利特别高兴,本来他靠着溜须拍马,奉承日本人,才当了这么个副会长,大伙平时都不太待见他。今天白金明突然找他喝酒,把他乐坏了,所以酒盅端的挺勤。佐汉没有酒量,就浅尝即止,嘴上却捧着金德利说。两个老师都拿出来实在的劲头,和大金牙金德利摽着喝。白金明因为是正会长,算是金德利的上司,拿一盅陪两盅的,金德利也不好说啥。跟进来那个特务,偷偷溜上来,趴了一会儿门缝,看见这几个都是有头有脸儿的人物,而且喝的热火朝天的,就出去和那几个特务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就在门外等着了,因为武田的命令就是盯着张佐汉,一是观察他有没有特别的举动,二是不能让他跑了。现在鬼子只是怀疑,还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
  这顿酒宴,一直喝到半拉夜。大金牙虽然好喝个小酒,可也真有点酒量。最后还是孙、曲两个老师使劲陪着,白金明也单独整了几下,张佐汉又敬了两盅,这才把金德利灌趴下了。四个人还不放心,又扶起不省人事的金德利,别开嘴巴又灌了二两,这才把张佐汉脱下的衣服给金德利换上。
  门口的特务们早就急坏了,还有饿着肚子的呢。正激激溜溜(特别不耐烦)呢,看见两个老师扶着“张佐汉”下来了。盯梢也不能晃在眼前吧?只要跟着这个戴眼镜的就行了。那个时候,整个临江县城也没有佐汉这样的宽边眼镜,有的只是那种圆圆的老花镜。夜色里,两个老师架着“张佐汉”在前面走,好几个特务在后面跟着,直到把“张佐汉”送回了报社。
  第二天一大早,白金明就到警备司令部来找武田。武田客客气气地把商会会长让进办公室,还吩咐人沏了茶水。日本鬼子占领临江好几年了,这个会长还是头一回进司令部呢,武田很高兴,觉得白金明如果有事求自己,这关系就近便了。果然,寒暄过后,武田问起来意,白金明就说了。他说父母病了很久了,现在好一些了,想去大闺女家住上一段儿。因为身体的缘故,就想求司令一下,用用您的轿车。又说,老爷子老太太活了一辈子了,还没做过轿车呢,菊儿的婚礼上看见闺女坐了,稀罕的不得了,念叨过好几回呢。武田一听,哎呀,这算个啥!尤西尤西滴,就满口答应下来。又说了一会儿闲话,看见白金明起身告辞,就吩咐司机,开车拉着白会长,今天就听白会长的吩咐了。司机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个子日本兵,先请白金明上车,还恭恭敬敬的敬了个军礼。
  轿车开到城东白家,白金明拽着小司机进了家门,把他让进西屋喝茶抽烟,说老人收拾收拾,马上就好。藏在外面的佐汉和菊儿,闪身出来,弄开了后备箱。看着佐汉藏好了,菊儿摁上后备箱,这才进屋去搀扶二老。都坐好了,白金明也坐在了副驾的位置上,“突突突”,黑色的轿车冒了几股黑烟,拐上了临江的大街。
  车子到了老岭顶上的时候,按着在家商量好的,菊儿非吵吵着要看石碑,白大爷也要看。白金明装出不能违逆的样子,和小司机说了,没想到小司机一口赞成。原来日本鬼子也讲究孝道,再说司令还说了要听白会长的嘛。轿车停在路边,菊儿扶着白大爷,就去了树林旁边看石碑。没等白金明开口,小司机用半生半熟的汉语问他:“白会长,我们地也去看看地?”正中下怀,两个人一左一右也下了车,走进了树林子。白大娘装作下车活动腿脚,看见鬼子司机看不到这边了,敲了敲后车厢。后边货箱一开,佐汉钻出来,跳下路基,消失在道边的树林里。

  都下午了,大金牙才醒过来,捂着头踉踉跄跄的走出报社,还把外面的特务造蒙了。这人啥时候进去的啊?一直看着他走远了,才有个特务觉景(感觉不对)了。几个人合计了一番,进去看看吧,一到楼上,都傻眼了,屋里空无一人。得到消息的武田,一人赏了几个耳刮子,按着特务的说法,赶紧派人去抓孙、曲两个老师。可到了学校也扑了个空,两个老师都是孤身一人在临江教书,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
  `
  @胡马古道 3560楼 2013-12-28 18:19:41
  有没有发现这一段舞文火速集结了很多穿越、宫斗?
  -----------------------------
  现在都是开发票的。
  @山下江边人 3573楼 2013-12-29 14:02:28
  专门注册,友情置顶!
  -----------------------------
  欢迎朋友。感谢支持!
  ·


  第二十七章 毒蘑菇与鹿林草

  斗折蛇行的鸭绿江水系,古称浿水,唐朝时期才被称为鸭绿江。其实古代浿水还指大同江,唐征高句丽后,改为鸭绿江,不说原因大家也能明白。
  关于名称的来历,从前有两种不靠谱的说法。一说是因为江水颜色墨绿像鸭头;二说是因为上游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合二为一。现在比较认同是说法是:鸭绿江(ya lu jiang),满语为 yalu ula(鸭绿乌拉),意思是“边界之江”,yalu在满语里是“土地的边端、疆界的分野”的意思。另外,上游的长白镇至临江段生长着一种叫“鸭绿”的鱼,现在人们叫白了,称为“雅罗”鱼。说到满语,由于清朝和后来短命的满洲国的影响,曾经出现过很多满汉双语混用的新词汇,特别是地名方面,比如“吉林、哈尔滨、大连,佳木斯、本溪”等等。

  整个鸭绿江水系被称为南满,活动在这个地区的抗联部队,在杨靖宇的带领下,日益壮大,成了日本关东军的心腹大患。日军倚重的邵本良部也数次惨败在杨靖宇手下,邵本良本人也两次负伤,有一次甚至差点被活捉。最后连日本人都怀疑邵本良了,借口治伤,把他毒死了。由于杨靖宇和抗联部队神出鬼没的山林游击战,实在把日本人打草鸡了,他们为了对付被他们称为“山林之王”的杨司令,制订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治安肃正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开始就落空了。在东北广袤的林海里,抗联部队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粉碎了日军一年内多达六百多次的讨伐围剿,迫使敌人改变了策略。
  归大屯之后,只要是地里生长出来能生吃的,一律不准种。播种和收割都由鬼子统一规定时间,派出军警监管、押送。收获归仓后,中国人只能每隔几天去大仓领一次粮食,一次也只给几天的份量。
  为了应对鬼子归大屯,建立“集团部落”,借以割断群众联系这一毒计。抗联在深山老林里,修建了很多储藏粮食、药品、被服和弹药的“密营”。“密营”是向地下挖两米深,用原木泥土垛墙,树木、树枝搭顶,里面或砌火炕,或搭火墙。周围修有避弹洞、地堡、交通沟、岗哨和掩护所,可容纳被服厂、后方医院、修械所等后方机关。仅濛江县,当年就有六十五个,杨靖宇腿伤、魏拯民病重,都曾在濛江县的“密营”里住过。“密营”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使抗联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到一九四〇年后,抗联的根据地全部丧失,“密营”就成为抗联部队唯一落脚、休整的地方,也是唯一的与日伪作战的屏障了。
  虽然依托“密营”,但是在敌人的“断粮”和“讨伐”双重手段下,抗联部队还是遭受了很大损失。部队不仅减员严重,还接连牺牲了两位优秀将领。
  @二志ABC 3594楼 2013-12-30 11:20:56
  顶起
  -----------------------------
  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