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十一)
在第十五章《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中,李劼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文化迄今为止的整个话语系统和心里结构是在先秦时代定型的。
①《红楼梦》包罗万象的全信息在于,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出现的任何文化空间里找到自身的对应点。诸如,《圣经》、希腊神话、雅典时代乃至印度文化和《奥义书》、尹斯兰文化和《古兰经》埃及文化和金字塔。
②《红楼梦》在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混沌苍茫;红楼梦》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变幻无穷;《红楼梦》在风格上如同《诗经》中原始民歌那样淳朴清新;
③从《红楼梦》有关这种(中国;笔者注)历史文化的末日景象的描绘,可以使读者在纵向上感受到一种似乎是必然的衰败。这种衰落虽然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但即便是在其鼎盛的周秦时代,其败兆也已有所显露了------这就是由自周秦时代所定型的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所造成的;这是与古老的希腊文化相比较而言。
A中国周秦以降的这种食色文化(李劼将“食色”和“游说”归结为中国文化作为“口腔”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的“口腔”性特性,与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的希腊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和浪漫情怀最终走向对空间的构筑和对天空的无限向往;而以中国周秦文化的极权主义和唯物倾向使之最终变成对天下的围抱(如帝王陵墓)和对土地的依恋。
b正如承希腊文化而来的西方文化以浮士德精神指向天国的教堂尖顶为基本特征一样,中国自周秦以后的文化则以作为秦始皇手臂形象的长城和用手臂围抱出的“口腔”即庭院作为象征物。
c正是针对这种自恋以及作为“口腔”的庭院和作为院墙的长城连同长城象征的帝王占有欲和这种欲望的小农性质,《红楼梦》推出了作为上帝形象的女神和作为爱神的警幻仙姑连同那条灵河以及灵河在梦境的具象太虚幻境以及在人间的大观园女儿世界。
d小说藉此对周秦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一个十分希腊式的质疑和亚历山大式的远征。小说把以往对土地的依恋转向对天空的向往,并且在小说本身的意向结构上确立了灵界、梦境、情世三维空间连同由色而空的灵魂经历和精神指向。
B《红楼梦》在文化上的构建天空和皈依天国,不光是宗教的审美,而是审美的宗教-------女神作为其审美指向的象征形象,显示着她的宗教意味。
【笔者按】对上述观点,笔者基本认同,但是有些问题似可商榷。
1、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就是:顽强的再生力、宽广的包容力、无与伦比的持续力。
(1)最典型的列子就是东汉以后的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与消化,并创造出晚唐、五代的禅宗和后来的宋明理学等再生性文化。
(2)《红楼梦》所阐述“色空”观念色空观念就是来源于古印度佛教的本体论观点。
(3)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包括古希腊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断层。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序列如此完整、连续、博大,这应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特例!!!
2、被誉为“脏唐臭汉”的两个著名王朝,何曾是保守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是与自然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四周都有天然屏障),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易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得以长期发展。
(2)中国的三大区域(西部、中部、东部)及各自的三个名族分布带的交替作用,农牧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便是中华名族形成与发展的内部联系所在。故中华大地于四限(四周的地理屏障)之内自成体系。
3、当然,看得出来,李劼先生是用心良苦。通过对《红楼梦》系统、理性、深刻的阐述、分析,一方面是崇敬、赞扬广博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则对其固有的“弊端”则痛恨不已。应了那句话,“爱之深痛之切”。
李劼,是正直、执着、良知的学人代表。祝福,李劼!!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十一)
在第十五章《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中,李劼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文化迄今为止的整个话语系统和心里结构是在先秦时代定型的。
①《红楼梦》包罗万象的全信息在于,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出现的任何文化空间里找到自身的对应点。诸如,《圣经》、希腊神话、雅典时代乃至印度文化和《奥义书》、尹斯兰文化和《古兰经》埃及文化和金字塔。
②《红楼梦》在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混沌苍茫;红楼梦》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变幻无穷;《红楼梦》在风格上如同《诗经》中原始民歌那样淳朴清新;
③从《红楼梦》有关这种(中国;笔者注)历史文化的末日景象的描绘,可以使读者在纵向上感受到一种似乎是必然的衰败。这种衰落虽然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但即便是在其鼎盛的周秦时代,其败兆也已有所显露了------这就是由自周秦时代所定型的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所造成的;这是与古老的希腊文化相比较而言。
A中国周秦以降的这种食色文化(李劼将“食色”和“游说”归结为中国文化作为“口腔”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的“口腔”性特性,与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的希腊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和浪漫情怀最终走向对空间的构筑和对天空的无限向往;而以中国周秦文化的极权主义和唯物倾向使之最终变成对天下的围抱(如帝王陵墓)和对土地的依恋。
b正如承希腊文化而来的西方文化以浮士德精神指向天国的教堂尖顶为基本特征一样,中国自周秦以后的文化则以作为秦始皇手臂形象的长城和用手臂围抱出的“口腔”即庭院作为象征物。
c正是针对这种自恋以及作为“口腔”的庭院和作为院墙的长城连同长城象征的帝王占有欲和这种欲望的小农性质,《红楼梦》推出了作为上帝形象的女神和作为爱神的警幻仙姑连同那条灵河以及灵河在梦境的具象太虚幻境以及在人间的大观园女儿世界。
d小说藉此对周秦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一个十分希腊式的质疑和亚历山大式的远征。小说把以往对土地的依恋转向对天空的向往,并且在小说本身的意向结构上确立了灵界、梦境、情世三维空间连同由色而空的灵魂经历和精神指向。
B《红楼梦》在文化上的构建天空和皈依天国,不光是宗教的审美,而是审美的宗教-------女神作为其审美指向的象征形象,显示着她的宗教意味。
【笔者按】对上述观点,笔者基本认同,但是有些问题似可商榷。
1、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就是:顽强的再生力、宽广的包容力、无与伦比的持续力。
(1)最典型的列子就是东汉以后的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与消化,并创造出晚唐、五代的禅宗和后来的宋明理学等再生性文化。
(2)《红楼梦》所阐述“色空”观念色空观念就是来源于古印度佛教的本体论观点。
(3)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包括古希腊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断层。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序列如此完整、连续、博大,这应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特例!!!
2、被誉为“脏唐臭汉”的两个著名王朝,何曾是保守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是与自然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四周都有天然屏障),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易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得以长期发展。
(2)中国的三大区域(西部、中部、东部)及各自的三个名族分布带的交替作用,农牧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便是中华名族形成与发展的内部联系所在。故中华大地于四限(四周的地理屏障)之内自成体系。
3、当然,看得出来,李劼先生是用心良苦。通过对《红楼梦》系统、理性、深刻的阐述、分析,一方面是崇敬、赞扬广博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则对其固有的“弊端”则痛恨不已。应了那句话,“爱之深痛之切”。
李劼,是正直、执着、良知的学人代表。祝福,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