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读书种类、版本及心得(一) 红坛点将录 红楼

  2、邱岳峰:维尔福--------检察官;这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流氓。
  点评:此人善于投机钻营、虚伪;应是符合邱岳峰的“本色“配音。

  

  3、毕克:费尔南------爱德蒙曾经的朋友;陷害爱德蒙,霸占美塞蒂丝的伪君子。
  点评:此人阴险、狡诈;这是毕克仅有的几个经典的反派角色配音。

  

  @红烛婚罗帐
  4、李梓:美塞蒂丝------女主角;美丽、善良、单纯;
  点评:李梓将女主人公,单纯的轻信、无助的迷茫、思念的痛苦、思绪的万千,演绎得淋漓尽致。

  

  5、尚华:莫奈尔------船主;一个善良,但总是有些“唠叨”的好心人。
  点评:这种角色应是尚华老师的“拿手好戏”。
  

  @红烛婚罗帐

  6、于鼎:卡德路斯-----爱德蒙曾经的朋友;为了金钱,而陷害爱德蒙的无耻小人
  点评:贪婪、无耻;这是于鼎反派角色配音的“神来之笔”。

  


  以下这个照片,是三个”无耻小人”(维尔福、费尔南、卡德路斯)在片中的合影。

  
  @红烛婚罗帐

  本片结束语:
  【天籁之声音犹在,璀璨星光何处寻 】

  
  【告知:从下次起,为了加快“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解析的进度,对于述及的配音艺术家,笔者只以简要点评的形式介绍该艺术家的艺术特点。相关事迹将在另外一篇系列文集“中国配音演员点将录”中进行详细地说明。】
  【谨以此文献给于2014年1月7日辞世的李梓老师】

  四、《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
  1、作者:;吕启祥
  2、书本等级:★★★★☆
  3、对应配音艺术家:李梓
  4、配音艺术家类别:老一代女性配音艺术家------“前五朵金花”之魁首
  5、绰号:上译“当家花旦”
  6、点评:她的声音就像一个奇妙的声乐“魔盒”,时而充满了欢快、洋溢着激情;时而又带着些野性与性感;时而又是那样的纯洁、真挚,美好…。
  笔者看来,在中国女性配音界,李梓老师堪比男性配音艺术家中的邱岳峰。她应是中国女性配音艺术家的第一花旦。步其后尘的有刘广宁、丁建华、狄菲菲(相与对上海译制片厂)。在经典的译制片中,均有李梓老师的“身影”(声音)。如《简爱》中,那个有着良好修养、自尊,追求爱情、平等的-----Jane;《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善良、妩媚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音乐之声》中那个快乐的、多才的修女-----玛利亚;《叶塞尼亚》真挚、性感的----叶塞尼亚;《基督山恩仇记》中温柔、美丽的----美塞蒂丝;《英俊少年》中活波、可爱的海因切……。
  〖她将众多美好的、迥异的、经典的声音永远留在了人间〗。

  

  @红烛婚罗帐

  (1)李梓与邱岳峰联手在1970年版《简爱》中,为亿万观众观众奉献了一段经典的台词。
  〖经典对白一〗
  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地位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爱: 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爱: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的东西?
  简?爱: 我想它样样俱全,先生。
  〖经典对白二〗
  简?爱: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常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李梓配《简爱》时的感受
  “这个人物(Jane)要求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她的语言总是不卑不亢,我在配音是总是把握这个特点,在与男主角(罗切斯特)对话时,自己要觉得憋着一肚子的火,但是说话时又要耐心,不能跟他顶撞。”

  

  @红烛婚罗帐

  (2)译制片《叶塞尼亚》是李梓老师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扮演叶塞尼亚的墨西哥演员杰奎琳?安德烈(Jacqueline Andere)在听了李梓老师的配音后,非常激动地说:“我也会说中国话了!”在电影《叶塞尼亚》中,李梓与巅峰时期的乔榛联袂为中国观众奉献上了一道精美的配音大餐。其中的经典片段是:
  叶塞尼亚:当兵的,你不等我了?你不守信用。
  奥斯瓦尔多:我已经等了三天了。
  叶塞尼亚:呵呵呵,我没跟你说我要来。那现在,你去哪?
  奥斯瓦尔多:我想到你们那去,去找你。非要让你……
  叶塞尼亚:怎么?哦,瞧你呀,你要是这么板着脸去,连怀抱的孩子也要吓跑了,哈哈哈。
  奥斯瓦尔多:你就是喜欢捉弄人对不对?我可是不喜欢人家取笑我,现在我要教训教训你。
  叶塞尼亚:不,不,放开我,放开!……我教训教训你,倒霉蛋。你以为对吉普赛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你就错了。我,我不想再看见你了。听见吗!……怎么他流血了?你这是活该,怪谁呢?怎么你死了?不,你这家伙别这样,求求你把眼睛睁开,你知道,你要是死了我就得去坐牢的。
  奥斯瓦尔多:你想杀死我?
  叶塞尼亚:是的,是你逼的我。
  奥斯瓦尔多:你就这么讨厌我亲你?
  叶塞尼亚:只有两厢情愿,才能叫人愉快。如果强迫,只能叫人厌恶。
  奥斯瓦尔多:好吧,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可这还是你的错。
  叶塞尼亚:我错?
  奥斯瓦尔多:你没有发现自己长的很美吗?这能怪我吗?
  叶塞尼亚:你要是再来亲我的话,我就砸碎你的脑袋。我们吉普赛人说了算。
  奥斯瓦尔多:不,我只想看看你眼睛。
  叶塞尼亚:我,我不是来看你眼睛的,你别胡思乱想了。
  奥斯瓦尔多:谢谢。
  叶塞尼亚:还疼吗?
  奥斯瓦尔多:你的手真重,可我心里的创伤比头上的伤还重。没想到我会这么喜欢你。我不象你那么会算命,可我觉得我配的上你。我爱你,吉普赛人。你就这么讨厌我亲你?
  叶塞尼亚:只有两厢情愿才是愉快的,如果强迫,只能让人厌恶。
  奥斯瓦尔多:好吧,我不该亲你。可那还是你的错!
  叶塞尼亚:我错?!!
  奥斯瓦尔多:恩,你没发现自己长得很美吗?这能怪我吗?…… 没想到我会这么喜欢你……我爱你,吉普塞人!
  叶塞尼亚:奥斯瓦尔多,我们必须分手了……
  奥斯瓦尔多:必须分手?!为什么?
  叶塞尼亚:我们的人,绝不会答应的!
  奥斯瓦尔多:不,我爱你!不论谁,不论什么,都不能把我们分开!
  叶塞尼亚:我也爱你!……我爱你!奥斯瓦尔多!

  

  7、主要配音代表作:
  《简爱》;
  《巴黎圣母院》;
  《叶塞尼亚》;
  《音乐之声》;
  《英俊少年》;
  《《基督山恩仇记》;
  《阴谋与爱情》;
  《红菱艳》;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红烛婚罗帐

  五、《红楼梦大辞典》
  1、作者:冯其庸;李希凡
  2、书本等级:★★★★☆
  3、对应配音艺术家:丁建华
  4、配音艺术家类别:老一代女性配音艺术家-----“前五朵金花”,之一
  5、绰号:永远的真由美
  6、点评:听到她的声音,我彷佛回到了《诗经》中人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看到了《溱沩》中那个任性、纯情的少女;看到了《褰裳》中那个天真烂漫、极富情趣的女儿;看到了《红楼梦》中那个“醉眠芍药茵”的湘云......
  7、主要配音代表作:
  《追捕》;
  《远山的呼唤》;
  《卡桑德拉大桥》;
  《茜茜公主》;
  《廊桥遗梦》;

  
  @红烛婚罗帐

  
  @红烛婚罗帐

  六《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
  1、作者:
  2、书本等级:★★★★☆
  3、对应配音艺术家:乔榛
  4、配音艺术家类别:最有男性魅力配音艺术家---“八大金刚”,之一;
  5、绰号:配音界的“大卫”
  6、点评:如同他本人的相貌一样,乔榛的声音充满着儒雅、成熟的气质。所配的人物多是风度翩翩、仪表不凡、举止优雅、健谈多情的“熟男”。他的声音时而像贝多芬笔下的《命运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充满激情,富于变幻;时而又像莫扎特笔下的《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欢快流畅、恬静优美;时而又像柏辽兹笔下的《幻想交响曲》-----低沉舒缓,凝重感人…。这是一个让万千女性魂萦梦牵的声音。在《加里森敢死队》中,乔榛配音的角色就是这样一个男性,虽然他的绰号是“戏子”!?
  7、主要配音代表作
  《魂断蓝桥》;
  《叶塞尼娅》;
  《美人计》;
  《生死恋》;
  《红衣 主教》;
  《寅次郎的故事》;
  《安娜 ?卡列尼娜》;
  《加里森敢死队》;


  
  @红烛婚罗帐
  【敬告各位书话朋友:因其他原因,本人将暂时离开。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笔者的安排如下:
  1、《中国配音点将录》的全部内容于2014年2月7日在〖天涯?影视评论〗发帖。
  2、《红坛点将录》、《最具影响的100红学经典》将在〖其他论坛〗继续发帖。
  3、谢谢这半年时间,四季之人、林俊之死、但见花开落 、微飘蓝、生命始于未知、无为陋人等人的厚爱与支持。
  5、今天在已写完的“31位中国配音艺术家”文章中,选取两章,以作留念。

  十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作者:霍国玲、紫军
  2、书本等级:★★★★☆
  3、对应配音艺术家:向隽殊
  4、配音艺术家类别:老一代女性配音艺术家--“前五朵金花”之一;
  5、绰号:女人花
  6、点评: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老一代人心目中最美音质的代言人。她的嗓音优美甜润,吐字清晰准确,语调变化自如。她的音色融温柔、娇媚、端庄、善良于一体。她的配音表现了女性那种成熟、内敛的气质与蕴藉、含蓄的情感。她的很多作品在当时均引被人津津乐道,如《卖花姑娘》中的花妮,《复活》中的玛丝洛娃,《蝴蝶梦》中的德温特太太、《人证》中的八杉恭子、《女奴》中的伊佐拉、《流浪者》中的丽达…。
  7、主要配音代表作:
  《流浪者》;
  《静静的顿河》;
  《复活》;
  《战争与和平》;
  《人证》;
  《女奴》
  《卖花姑娘》;
  《蝴蝶梦》

  
  二十九、《红学世界》
  2、作者:胡文彬、周雷
  2、书本等级:★★★★☆
  3、对应配音艺术家:富润生
  4、配音艺术家类别: 最佳男性配角“五虎将”之一;
  5、绰号:大雅之音
  6、点评:有一个词语叫做“雍容华贵”。如要形容富润生老师,笔者觉得应该将这个词语的顺序调整一下,则更为贴近本人----“华贵雍容”。一个有着良好的气质、渊博的学识、儒雅风度的人,他才能够显得“雍容”;有的人虽然看似“雍容”,但是他(她)并不华贵。富润生老师是上译厂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的代表之一,虽很少为主角配音,但他那深沉优雅、略有些书卷味、语音中含着沧桑感的声音仍令人难忘。富润生善于为上层人物配音,我想,这绝对与他自身的气质有着某种联系吧。
  7、 主要配音代表作:
  《追捕》;
  《卡桑德拉大桥》;
  《斯巴达克斯》;
  《巴黎圣母院》;
  《金环蚀》;
  《斯巴达克斯》;
  《水晶鞋与玫瑰花》;

  

  “红楼七绝组诗(一)”------十二正钗

  《黛玉》
  惨惨孤灯欲睡迟,
  断肠人写断肠词。
  凄凉莫看秋闺怨,(注)
  正是萧萧暮雨时。
  【注】《秋闺怨》:黛玉病中,读了《乐府杂稿》中的《秋闺怨》、《别离怨》等文后,遂写出《秋窗风雨夕》一词。

  《宝钗》
  艳冠群芳似太真,
  扑蝶娇喘女儿淳。
  良缘金玉终为梦,
  独立空闺更忆春。

  《元春》
  才德贤孝入天潢,
  恩宠省亲返故乡。
  富贵荣华皆幻妄
  人间百态恨无常。

  《探春》
  布新除旧破篱藩,
  掴掌恶奴道箴言。
  大厦将倾难救设,
  孤蓬万里远销魂。

  《湘云》
  行令啖膻脂粉拳,
  万花丛里日高眠。
  依稀醉里出奇句,
  名士风流女儿肩。(注)
  注:尾句中,“儿”字的平仄是有问题的;一来没有更好的词语来替代,二是很喜欢这句,暂且搁置。

  《妙玉》
  爱君风致莹如冰,
  黄卷夜窗只青灯。
  流落瓜州穷末路,
  陷于污淖气崚嶒。(注)
  【注】关于妙玉的结局,靖本眉批有这样的提示:妙玉流落到“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高鹗120回续书中,妙玉的结局应不符判词原意。

  《迎春》
  怯懦温良二木头,(注1)
  金闺花柳紫菱洲。(注2)
  红颜自古多薄命,
  艳魄芳魂恨未休。
  [注1] 二木头:迎春温顺、善良,但又胆怯、懦弱;且是贾府的二小姐,所以被人称为“二木头”。
  [注2] 紫菱洲:大观园中,迎春的住所名称。

  《惜春》
  善写丹青是末春,
  无情性僻冷娇人。
  心专十念诸方佛,(注1,2)
  学道之人不识真。
  【注1】十念:此处特指念经诵佛。
  【注2】佛:入声〖五物〗。

  《王熙凤》
  粉面含春亦露威,
  弄权跋扈世相违。
  机心尽付东流水,
  千里芳魂与梦归。(注)
  【注】王熙凤的结局有三种说法:
  (1) 被夫休弃,返回金陵----判词;
  (2) 短命而死---43回脂批评语;
  (3) 获罪离家---靖本;

  《巧姐》
  生于富贵王侯家,
  贫贱乡野自浣纱。
  荣辱繁华皆有定,
  人生逆旅杳无涯。

  《李纨》
  清愁孤寂几重端,
  建社评诗筑将坛。
  不羡群芳争妩媚,
  稻香虽窄心自宽。

  《秦可卿》
  身微荣宠费疑猜,
  月貌风情亦可哀。
  命丧天香何所事?
  此中真意恨难裁。

  多谢@四季之人@林俊之死等兄的一贯厚爱;顺祝端午节快乐!!\(^o^)/~。

  从明天起,我将陆续发布《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的第三部分-------“红楼梦综合艺术研究”。此类红学书籍的中心议题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之关系,按照原计划,推荐作品五部。同时,顺便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话剧、话剧艺术家这类的话题。
  ≤另≥四季兄,我陆续的看到了你推荐的几篇“闲闲书话”的老帖子。感觉到这些“帖子”的分量是很重的!多谢!!
  @lisa97 723楼 2014-05-31 23:13:56
  楼主莫非是卖书的?收藏的也太多了吧!学习~
  -----------------------------
  哈哈,见笑!俺倒是认识一些买书的人、出版商!藏书不多,大概有八千多册。远没有达到“坐拥书城南面王”的地步。顺祝:端午节快乐!\(^o^)/~
  @土鑫 721楼 2014-03-23 02:17:04
  其实,“脂评本”的文本,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我说出上面这句话来,心里就后悔了,觉得玷污了“价值”二字。“脂评本”三字,本不应该跟“价值”二字同时出现的。
  -----------------------------
  从先生的网名,就可以看得出,对于“五行”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万事万物应是相互依存的;佛家也是讲一个“缘”字。同样,这种道理,用在《红楼梦》上也是合适的。如果说,没有很好的资料能够正面、直接地证明脂批本是伪造的(据我所知,截止到现在,确实还没有);那么,俺就认为脂批本确实是研究《红楼梦》绝好材料之一。
  顺祝先生端午节快乐!!
  @王力田 730楼 2014-06-02 21:23:37
  不明觉厉。
  最近出了个癸酉本,让我点开这个楼,看看热闹。
  过了两页,发现有几点小疵,冒昧言之:1、六祖悟道,是歇担时听到了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蔡一江跟蔡义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3、对红楼梦评价最高的应该是毛泽东:中国有四大发明,还有一本红楼梦。
  此外:
  余英时两个世界,我有印象,一个搞现代 文学 的家伙,看了他这篇文章,才知道红楼梦这本书。余英时反共是一贯的,......
  -----------------------------
  王兄: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就您的问题(大概是4个主要问题:1、癸酉本2、余英时及钱穆先生的看法3、周汝昌先生的看法4、闫红等红学新人看法),我将尽力表达我的观点,孰是孰非,就当是笑谈吧,因明天有事,所以连夜就写出来。
  一、癸酉本
  1、我本人没有见到过这个版本,更别说是具体的内容了。但到目前为止,这个版本还没有较为权威的论证。不像卞脂本,最起码经过相关专家、机构的论证。(我自己也将卞本与其他版本进行了粗略地校对)。同时,该版本的持有人总是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所以,就此事,我就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2、有关“六祖悟道”:
  刚好前几天我又重新读了《坛经校释》(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作者:慧能;郭朋校释;1983年版),原书的记载是: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从上面的原文可以得出一个一个结论:“六祖悟道”不是听了五祖讲经有所启悟,而是六祖在听了一个客(其他人)诵读了《金刚经》后,才明心见性了。
  3、蔡先生的全名应是:蔡义江----应是正义的“义”字。
  4、毛泽东的说法,也可作为一家之言吧!但在那个年代,“红学”有长足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全民皆红”的现象(虽然有很多“左”的观点和看法,但大的方面应是值得肯定的),这与老人家的提倡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红楼梦》的意义,我就不用赘述了,一句话---百科全书。
  二、有关对余英时先生、钱穆先生的看法
  1、从源头上来说,余先生应是钱宾四先生的弟子,大家治学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史学。
  2、钱先生是现代中国史学大师、中研院院士、西南联大教授(后面的两个名头,不是任何人就可以自封的。这些人是真正大师级的人物)。从目前来说,钱宾四先生可以说是真正的史学大师,著作等身。截止到目前为止,他的巨著《国史纲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还是鲜有人及的。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史学等方面没有突出的成就,是不能妄谈钱宾四先生的。最起码,评价一个人或一个事物,手里必须要有过硬的证据、材料…。
  3、有关余英时先生
  A余英时先生虽然是钱先生的弟子、但他还有其他的导师;如杨连升等,这就使他能够更多地吸取前人的经验、成果;另外,余先生基本是在国外渡过的,他本人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这和中国大陆(仅是大陆,不包括台湾、香港)的学术氛围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说,“反共”这个词,用在余先生身上,愚见,这是不合适的。
  B余先生的红学大作《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我在“红坛点将录”中,已进行了详细的评点)应是近些年来,少有的“红学经典作品”
  三、周汝昌先生的看法
  1、我在“红坛点将录”也详细的谈到了老先生。老先生对于“红学”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红学史来说,这个词,用在周先生上,应是合适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红楼梦新证》;二是不遗余力的推广红学。我给周先生的对联是:
  -----------------真假宝玉雪芹定,阴阳汝昌红楼牵----------------------
  2、关于周先生的其他问题,如曹雪芹轶诗、靖本遗失、党同伐异(曾经有人总结出了周汝昌“十大罪状”)等问题,我是没有资格谈这些问题的。但是,有些问题,需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个人处境联系起来…
  3、当然,我对周先生也是有些意见的。我本打算将这个意见放到《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的第三部分-------“红楼梦综合艺术研究”去谈的。现在不妨拿出一两句晒晒:
  A自《红楼梦新证》、《曹雪芹小传》著作后,周先生是否已江郎才尽了,或是走入了“自传说”的死胡同了,不得而知?此情此景,笔者想起了曹禺先生……。
  B有一事需做说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过一套名家签赏古典诗词系列书籍,周先生签赏的部分文章如下:
  A《锦瑟》诗(作者:李商隐;源自《唐诗鉴赏辞典》,1126页)
  B《满庭芳-山抹微云》(作者:秦观;源自《唐宋词鉴赏辞典》,上册,826页)
  也许是笔者的文学修养不够,或是其他原因,笔者在看完周先生的文章后,如坠入云中一般,不知老先生所云何物?所意何为?按说老先生的文笔也算华丽,词藻也还优美,学问也很了得……,但为什么笔者就是不晓得老人家究竟在说什么呢?
  四、有关闫红等人的文章
  (1)说句心里话,我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喜欢闫红等人的文章。
  ≤注≥大概是在2008年前后,天津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过“漫漫古典情”系列书籍,大概有32本(我都有收藏,并且基本上都“翻过”)。这些书籍的类型是差不多的。作者大都虽“出道”时间不长,但文笔清新、自然,文字功底不错,题材也比较适合喜欢古典文化的读者…但是,这样的作品不能看多了,就好像老吃“快餐”,谁都受不了,什么都需要调剂的….
  (2)前辈提携后辈应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其他问题,俺是不关心的。
  写了大概也有一个多半钟头了,哩哩啦啦的,不知道我的回答,王兄是否满意?以后多交流。再次感谢光临!!O(∩_∩)O谢谢
  @林俊之死 732楼 2014-06-03 01:39:20
  为何想起曹禺先生?
  -----------------------------
  林兄:
  曹禺、老舍二先生应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在编剧领域,应是耀眼的两大“巨星”。各有各的代表作,我会在在后面有所介绍。
  曹禺先生的四大话剧名作,分别是《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这些作品均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前完成的。此后直到先生去世,虽也创作了一些作品,如《王昭君》、《胆剑篇》等等,但这些作品和他以前的作品来比,无论是内涵、深度等方面,可谓是天壤之别。因此,老先生的后半生也是很痛苦的...。
  从即日起,笔者将陆续陆续推出《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的第三部分-------“红楼梦综合艺术研究”。该类红学书籍的主题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世界)之关系。按照原计划,推荐作品五部。这五部作品分别是(注--以出版时间为序):
  1、《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
  2、《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周汝昌;
  3、《红楼十五年》---李劼;(注:这是一部不被众人所熟知的经典著作,笔者极力推荐);
  4、《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成穷;
  5、《<红楼梦>艺术与文化》-----刘永良;

  @王力田 730楼 2014-06-02 21:23:37
  不明觉厉。
  最近出了个癸酉本,让我点开这个楼,看看热闹。
  过了两页,发现有几点小疵,冒昧言之:1、六祖悟道,是歇担时听到了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蔡一江跟蔡义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3、对红楼梦评价最高的应该是毛泽东:中国有四大发明,还有一本红楼梦。
  此外:
  余英时两个世界,我有印象,一个搞现代 文学 的家伙,看了他这篇文章,才知道红楼梦这本书。余英时反共是一贯的,......
  -----------------------------
  王兄: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就您的问题(大概是4个主要问题:1、癸酉本2、余英时及钱穆先生的看法3、周汝昌先生的看法4、闫红等红学新人看法),我将尽力表达我的观点,孰是孰非,就当是笑谈吧,因明天有事,所以连夜就写出来。
  -----------------------------
  @王力田 733楼 2014-06-03 09:02:10
  楼主真是读书人,佩服。我读书少,偶尔八卦一下,当不得真的,承你这么长篇回复,愧不敢当。
  1、六祖的事,应该一般禅宗史书上都有,如孙昌武,或者坛经前言也会提到。
  2、蔡义江的书看过,所以有此一问,当时觉得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诗词的巅峰之作(现在依然这么认为)。
  3、所谓癸酉本,个人以为其实就是把红学家(包括庙堂和江湖)比较一致的研究成果攒到一起,编造出来的一本新书,文字水平尚可,诗词水平......
  -----------------------------
  王兄:
  惭愧,惭愧。俺不过是一闲云野鹤而已,王兄您太客气了。望兄能经常光临,相互交流。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最近还真是出版了《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我已订购。过些时日,咱们再做深入地交流。夏安:)
  叁、红楼梦综合艺术研究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之关系
  序 言
  纵览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对于“封建社会”这个词,特别是中国社会自古至今除个别朝代之外,是否真正像欧洲中世纪那样有过“封建社会”的模式?应值得商榷。笔者倾向于“中央集权社会”这个专有名词。此处,笔者仍沿袭这一约定俗成的称呼)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但旁系众多,有道家“清静、无为”之思想、有“万事皆空”之佛家思想等。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大致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这三个基本形态。如果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讲,又可细化为:
  1、 先秦诸子百家
  2、 两汉经学
  3、 魏晋的玄学
  4、 隋唐的佛学
  5、 宋明理学
  6、 清代朴学等。
  如果把先秦孔孟儒学看成是纯粹的儒家思想的话,那么汉代的经学和宋明的理学都已经改变了儒学的“原型”,使之增加了很多外来的成分。
  1、汉代的经学,引入了大量的道家思想和阴阳学说,是中国文化具有了儒道互补的特点;
  2、宋明的理学,在儒道互补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大量的外来的佛学的思想,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儒、释、道三学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格局,最终确立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传统。后人称之为“三教合一”。笔者虽没有机会到过庐山,但是很喜欢庐山东林寺虎溪三笑亭的一幅对联,这是清人唐蜗写的,内容是: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王力田 @四季之人@林俊之死:

  诸兄, 今早快递给我送来了《癸酉本石头记》(顺便买了一本高尔泰先生的新作《草色连云》)。
  书 名:《癸酉本石头记》;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清)佚名 ;金俊俊、何玄鹤整理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红烛婚罗帐 739楼 2014-06-04 12:32:26
  @王力田 @四季之人 @林俊之死 :
  诸兄, 今早快递给我送来了《癸酉本石头记》(顺便买了一本高尔泰先生的新作《草色连云》)。
  书 名:《癸酉本石头记》;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清)佚名 ;金俊俊、何玄鹤整理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
  @王力田 742楼 2014-06-04 22:26:22
  楼主还真买了,真是搜书不遗余力啊。不过此书我除了赞同108回的结论,其余都感觉无语。
  记得刘心武走红后,我老师的同学周思源也跟风上电视,他一干瘪老头,跟刘心武高高大大的一比,首先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有次吃饭本想说说,怕老头面子上下不来,还是忍住了。后
  我喜欢的一本书,是李劼《论红楼梦》,吃了三年牢饭,出来嘴还特硬,所以读着十分痛快。记得他说人文精神是他提出来的,陈思和跟王晓明偷了他的想法......
  -----------------------------
  先生所言甚是!看完了李劼的书,真是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此人:博学多才、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切中要害。就是语言方面有点晦涩。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论述都和哲学、中西文化等有关。
  @四季之人 740楼 2014-06-04 13:06:33
  癸酉本可以认定就是今人伪造的,就是各种探佚结果的大杂烩,情节荒诞无稽、不合逻辑。
  其中有一回的回目叫“大厦倾公府逐末路”,这个分明是87版电视剧其中一集的名字。但在书中,这回却是乌烟瘴气,打打杀杀,写成了《水浒传》《荡寇志》,全然不得曹公笔法要领,令人喷饭。原来这位伪作者就是这样理解“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可笑!
  -----------------------------
  好,我看看!
  (接上文)

  这副对联形象地说明了虎溪三笑亭的来历,寓历史传说于联语中,饶有兴趣地介绍了慧远(佛教)、陆静修(道教)、陶渊明(儒教)的交谊,不但是文苑佳话且为三种文化的交流频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虽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在一起“煮酒论道”的!
  一、先秦儒学
  1、产生于先秦时期的儒学,对于后代的“儒学”而言,可谓是原汁原味的儒学。
  2、它的核心是心智、伦理、政治三者之间相结合的学说。它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和对人生的经验总结,却疏于思维和理论论据,缺乏哲学内涵。因此在百家争鸣中,它并没有占据很大的优势。
  二、两汉经学
  1、两汉经学是对儒学的第一次改造,是儒家与道家、阴阳学说的结合体。
  2、儒学原本是“民重君轻”、重人轻天思想。而汉代的统治阶级则需要的是“君主权力的绝对化、神圣化”的专制主义政权。于是就出现了两汉经学
  3、用解释儒家经典的形式,提出了一套“三纲五常”为基本法度,以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并附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体系。
  4、两汉经学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披着儒学的外衣,它比起先秦时期的儒学,不仅更加哲理化了,还且还具有了“神学”的内涵。至此,儒学已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的变成了“儒教”。
  三、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完成了对孔孟儒学的第二次改造,它是儒、释、道三教互补的产物。它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2、佛教外来文化,虽在初期受到汉族文化的排斥和拒绝,但最终以其博大深玄的理论体系,通过道教,逐渐融入了儒家思想当中。
  3、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最高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提倡,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有着中华文化“烙印“的禅宗”大盛。
  4、同时,儒家学说也在本议论(如空有合一)、认识论(如顿渐合一)、修身方法(如明心见性)等方面,引入了不少佛学理论。宋明理学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学术背景下产生的。

  

  四、结论
  三教合一、儒释道互补,这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体,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导和主流。
  五、中华名族的主要文化特征:
  1.顽强的生命力、包容力、延续力;
  2.“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性与文化的多元性;
  3.以宗法传统为主体的政治伦理学说维系了整个社会的基础及秩序;(除此还包含:仁义礼智、忠孝悌信,存天理、灭人欲等)
  4.实践理性和入世思想淡化了名族的宗教意识;
  5.重政治,轻科技;
  6.朴素的整体概念;
  注1:本文部分参考了盖曉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等相关书籍。

  “红楼梦综合艺术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作者
  2、出版时间
  3、出版社
  4、武功等级
  5、版本等级
  6、涉及的文化领域等级
  7、主要内容
  8、我的评价
  9、楹联评语
  一、《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
  1、作者:胡文彬
  2、出版时间:2005年
  3、出版社:中国书店
  4、武功等级:★★★★★
  5、版本等级:一等
  6、涉及的文化领域种类:★★★★★

  

  7、主要内容
  (1)正如胡先生所言,他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寻找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所属于自己的“血脉”、“土壤”,从而寻找出《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小说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成为不朽名著的独特性的文化个性。也就要探求《红楼梦》的文化根源。
  答案:
  【总的观点】:
  《红楼梦》只能是诞生于18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小说,在18世纪之前或之后都不具备诞生这部小说的社会土壤。
  【分论点一】:
  中国数千年以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经过风雕雨刻之后,均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些领域已开始倾向于成熟与完美。如文学、诗性文化、宗教文化、园林、戏曲、绘画。特别是戏曲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小说创作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分论点二】:
  《红楼梦》诞生之前,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原文为“异质”文化,笔者经斟酌改为“异域”)进行了数次的吸纳、融合。这种多元文化环境的形成,给《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条件。
  【分论点三】:
  明代中后期到清初,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生了两次具有启蒙意识的文化思潮,这对于曹雪芹有着深刻的影响。
  注:笔者个人以为,对曹雪芹的影响很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李贽
  1)哲学观:童心说,抨击了整个封建礼教和儒家道学。
  2)利义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为“私”和“利”辩护,这是明代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标志。
  3)历史观:“经史相为表里”。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历史研究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他由此把批判推及到整个封建道学;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4)文学观: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将它们与六经、《论语》、《孟子》并提,在当时颇有影响。
  【分论点四】:
  曹氏家族对曹雪芹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著名红学家李辰冬(李先生真是配得上“红学家”这一光荣称号的,他的巨著《红楼梦研究》,在红学史上,应具有里程碑意义)所说:当时整个文化的精神,都集中于曹家,而曹家的灵魂由集中于曹雪芹一人;因而,由曹雪芹一人,可以看出绅士社会的整个灵魂。”
  (2)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中,胡先生将《红楼梦》所涉及的18种中华文化进行了详尽解析,包括:
  诗性文化、戏曲文化、绘画艺术、园林文化、医药文化、梦文化、官制文化、奴婢文化、名俗文化、姓名文化、地名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游戏文化、家族文化、礼制文化。

  


  8、我的评价
  (1)之所以将这部著作放在该系列的首位,是该书将《红楼梦》所涉及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诠释和概括。这是第一部完整、全面、精深解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之内在关系的书籍。
  (2)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应是一部浓缩版地介绍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3)笔者接触过十几种胡先生的论著,其文舒缓、流畅,大有涓涓细流般的娓娓道来之感。
  9、联曰:
  旷世奇书留香久,红楼论稿聚墨多(注)
  【注】
  红楼论稿:《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

  

  @zhongguoxuezhe 750楼 2014-06-08 16:50:09
  胡文彬对“高鹗续书说”持否定态度。但,他认为,“后四十回在艺术上思想上都不如前八十回。”我觉得,这是他个人的偏见。我百度了一下,胡文彬,吉林人,1939年出生,作家,红学家。
  李绍洲对后四十回的评价:我虽然从不闻问红学,但是总还读过《红楼梦》,也是不止再一再二!另外也曾当过总编,写过几篇文字,却从来感觉不到这部名著是出自二人!一个人的笔法和文风,自青年时期定型后,若非几逾生死剔刮身形的坎坷蹉......
  -----------------------------
  学者兄:
  我读过高鹗一些文章。如诗词(《高鹗诗词笺注》;中州书画社;尚达翔;1983年)、如传记类小说《高鹗其人》(北岳文艺出版社;萧赛;1989年)。平心而论,高鹗的文字功底、诗词曲赋是相当不错的。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文本的归属问题,我会单独撰文呼应学者君的。


  二、《红楼十五章》(注;见图一)

  1、作者:李劼
  2、出版时间:2010年
  3、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4、武功等级:★★★★★
  5、版本等级:三等
  6、涉及的文化领域种类:★★★★★
  注:本书原书名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于1993年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见图二)

  
  (图二)


  7、主要内容
  本书从史学、西方文化史、文学史、美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术体系所构成的多角度来剖析、解构《红楼梦》,涵盖内容众多,结构庞杂、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兼收并蓄。
  [说明]笔者将用七个章节分次刊出“阅《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

  
  8、我的的评价
  (1)本书是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高度重新解读《红楼梦》的史论专著。
  (2)全书共分《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等十五章。作者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而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在王国维的悲剧说和胡适的考据说之后,标出了又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即从灵、梦、情的三维结构上探讨《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叙述风格、人物造型、意象构建,及其之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之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3)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在这一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这是一本由一个真正的学者写就的有思想创造力的、真知灼见的,并且是充满了激情的著作。
  (4)作者不落入传统红学的窠臼,另辟蹊径,从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史、文学史、美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术体系构成的多视角、多角度来剖析、结构《红楼梦》这一煌煌巨著。将其阐释成为一种崛起的人文精神。从而引导读者向上可以厘清汉语文化的历史脉络,向下可以纵观文化历史的大致走向,可以全景关照西方文化的演变过程。作者行文汪洋恣肆,才华横溢,阅读此书,可以感到一种率真文人的激情扑面而来。
  (5)以笔者的观点,数百年来,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了。但是面对一部煌煌《红楼梦》,在众多的研究的面孔当中,犹如川剧中的“变脸“一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正如鲁迅所言,弄不好就会钻进去成为一个角色。如,或许是为考据学或政治学的目光所囿,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视线集中在作者身世或当时社会背景之类的界域中理解《红楼梦》;冷子兴式的考据者有之;刘姥姥式的阶级论有之;丫环佣人间的闲言碎语式的穿凿附会以换取红学家或红学教授之头衔者有之;这些所谓的“红学家”他们如同食尸鹫鸟一般从中啄取着各自的生存利益,如此等等。惟有一代学术宗师王国维,才具备了与作者对话的思想素养和审美境界。
  (6)李劼先生在本书的前四章节中,所提出观点的意义及影响,在笔者看来,犹如德国古典哲学的宗师哲康德,这些观点可以称得上是红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7)笔者是怀着崇敬、欣喜、激动的心情阅读此书的。笔者在此斗胆妄言,李劼先生的这部大著应是《红楼梦》研究史上位居前六位的“奇书”,位列前三,也未可知。
  (8)虽然本书达到了如此的高度,但是有些观点应是值得商榷的。如(1)不能否认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发展有着巨大作用(2)中西方文化应都有各自的特点、意义、影响(3)对于不同的文化应采取“求同存异”态度,这应是一种科学、严谨地治学态度。妄自菲薄是不可取的,但妄自尊大也是一种短视行为。

  

  9、联曰
  逝水惜芳华,荒山崖壁寻宝玉;(注)
  冲空闻异响,末路红学现奇才。
  【注】
  荒山:大荒山;
  壁崖:无稽崖;


  

  【告知】从明日起,将用7--10个章节分次刊出“阅《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一)

  一、序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1、所谓中国历史,究其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的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所谓之前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是《资治通鉴》的历史,是《三国演义》的历史;所谓之后的历史,则是大悖于吾国吾民之传统的历史,或者于破败之中寻找新的生机的历史。《红楼梦》的问世,即标志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志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2、在《红楼梦》里,色空是作为一种互相对称互相补充的意向出现的;色---情---欲;空---虚无。
  3、西方近现代文学的轨迹就是《红楼梦》所反映的色空意向。
  如:
  (1)浮士德,卡夫卡---德语文学;
  (2)莎士比亚,贝格特《等待戈多》----英语文学;
  (3)塞万提斯《唐吉可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西班牙文学;
  (4)拉伯雷《巨人传》,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法语文学;
  (5)麦尔维尔《白鲸》,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美国文学;
  4、将《红楼梦》的色空意象与西方文学历程做了参照的结果是:
  (1)色、空意象与历史和命运是两对相互交叉、关联的;
  (2)色意象出示的是历史,空意象意味的则是命运;
  (3)当文学与色相关,又与欲望相关,与历史同步的时候,,往往是浪漫的,朝气蓬勃的,充满自信的,从而是强劲有力的;
  (4)而当文学一旦坠入空幻与绝望相关,与历史错步并持以批判态度的时候,则往往是迷惘的,无可奈何的,充满自弃的,从而虚无缥缈的。
  (5)这里的文化背景是:人们面对世界时可以充满自信充满进取的力量。但当面对命运时,便不知所措了。人们可以征服世界,但是无法战胜命运。于是他们不得不走向虚无缥缈、走向空幻,走向自省,走向虔诚的祈祷,走向绝望的绝唱。
  (6)浪漫的情调总是出现在文化的春天,而极为物质化的文明时代如同冰天雪地的三九寒冬降临后,生命便被凝固,惟有回忆在徜徉(cháng yáng),间杂着些许斑驳的梦幻。
  (7)《红楼梦》是一部命运之作。
  (8)正如《红楼梦》是一部命运之作,海德格尔哲学也是一种诗学,亦即美学。这一哲学不但在诗意上与《红楼梦》对称,而且在其文化的历史命运上同样与之互相共鸣。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贵族精神和什么定位》
  1、人类的基本处境可分为三个层面(三个世界的划分):
  (1)生存(a狗和绵羊的世界;代表人物:袭人b处事法则—顺从、奴役;代表人物:宝钗c最高法则---生存;代表人物:王夫人)-----
  (2)创造(积极进取的“豹的世界”;如歌德《浮士德》a好强、利己主义、敏锐、凶猛;b代表人物:王熙凤、探春c结果:有创造能力,而无创造结果)
  (3)审美(具有崇高意味的豹的精神世界—“审美的世界”—“贵族的精神世界”;
  2、曹雪芹《红楼梦》a不是意志的,而是灵魂的;b不在于进取,而在于拒绝;c不在于西绪弗斯Sisyphus式的推石上山,而在于无动于衷地看着石头从山上滚下去。
  3、贾宝玉形象所标志的贵族精神就更加清晰地得以呈现了。这个形象集小说之情之灵之梦于一身,即是情种,多情公子;又是宝玉,通灵宝玉;并且还以梦游者的身份游历太虚幻境等等。经由这情意、灵性和梦境的层层提炼,豹子被洗净了身上全部的凶猛和全部攻击性,只剩下雕塑般的审美意义。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童稚性。但这种童稚性不是混沌未开的无知颟顸,而是洞明世事的虚无空幻、其特征在于精诚,其风貌在于崇高。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三)
  第二章《总体结构及其存在意味》
  1、阅读《红楼梦》,尽管考证、辨析也是需要的,但阅读这样一颗“灵魂”,应以心的体认为原则。这样的阅读似与面壁相近,并不时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
  2、情、灵、梦不仅是《红楼梦》的三重境界,而且还是小说本身的三个叙述层面。
  (1)在情的层面上,小说是写实的,以石头在凡间的现身形象贾宝玉及其一大群少女为主;
  (2)在灵的层面上,小说是写意的,以顽石神话为主体,意领整篇小说;
  (3)在梦的层面上,小说不过是一个梦幻性寓言,寓言出自于其作者曹雪芹之手。
  3、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在其被隐喻性所揭示的本真性上,乃是一部灵魂的自叙。灵魂自叙是解读《红楼梦》叙述结构的关键与首要原则。
  (1)贾宝玉(情种)--→顽石(灵魂)←--曹雪芹(梦幻);
  (2)与情---灵---梦的叙述结构相应,小说在第一回通过对顽石的神话故事的叙述,展现了意领全书的灵界;后在第五回中通过对顽石在凡间的现身形象贾宝玉的神游太虚幻境,推出了笼罩整个小说所讲述的那个情感世界的梦境;最后,自第十七回已降,小说正式进入那个无论就人物还是营造而言都已准备停当的大观园的情爱世界,直至最后这个世界的烟消云散,以及作为这个世界的灵魂的贾宝玉的悬崖撒手。
  (3)对死亡的恐惧,在《红楼梦》中,不是以生命的受到威胁为特性的,而是以对灵魂的空缺感到悲愤为实质的。或者是反过来说,因为灵魂的阙如,致使时间成为虚无。
  4、眼泪和情爱乃是大观园世界的两个基本构成元素。
  (1)高贵的灵魂经过太虚幻境的过渡后洒落到人间的是一汪泪水和一片情意,并且按其各自的阴阳本性诉诸泪水形象林黛玉和情 种形象贾宝玉。
  (2)大观园的流水与死亡有关;落花是生命的逝去。
  (笔者言:上述观点,振聋发聩)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四)
  第三章《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红楼梦》的叙事手法
  A前五回---主要人物介绍;
  B第六回至十六回-----大观园之前的情欲故事;
  C第十七回至五十七回----大观园中的情爱天地;
  D第五十八回至七十八回-----大观园世界走向没落;
  E第七十九回以下---大观园世界的分崩离析,直至最后的烟消云散。
  【笔者按】在本章中,李劼并无特别创新。
  第四章《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与叙事功能》
  在本章中,李劼对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而这种深度,在笔者看来,是以往作品所没有达到的高度。作者抛开了以往解析《红楼梦》诗词的套路方法,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充满激情、深邃的语言,统领全局的深度,对这些艺术精品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解析。
  第五章《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
  在本章中,作者对曹雪芹匠心独具的遣词方法、主要章节的品味、解读,不同章节(回目)之间的“联系”,做了深度地解析,而这些工作是以前的红学研究者所没有触及过的【如孙逊《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笔者看来,这不是牵强附会的解释,而是李劼先生深入到了曹雪芹的内心,与之进行了心有灵犀的沟通。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五)
  在第六章《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中,李劼创造性按照五行的方式,将红楼中的五位主要人物依次进行了安排:黛玉:木;宝玉:土;宝钗:金;湘云:火;妙玉:水。李劼想表明的是:这五个核心人物形成的布局以及这种布局在小说中如何构筑出了大观园人物内外的人物世界。在本节中,李劼将上述人物的命运、关联、原书作者(曹雪芹)之本意解析的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但又有些玄妙、新奇,此章颇有些“红楼推背图”似的味道。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六)
  在第七章《贾宝玉的死亡准备》中,李劼的核心观点是:
  1)死亡准备乃是整个生存方式和生存原则首要的基本的存在前提。
  2)贾宝玉的死亡准备呈现出这个叛逆者所独具的存在内容,既不是怕死,也不是浑死,而是与大观园少女世界共存亡的先行决心。如果说贾宝玉的形象意味着对历史的颠覆,那么其颠覆性首先在于有其死亡准备体现的存在前提上。
  3)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一方面享福人的儿孙满堂,一方面是炼丹者的长生求仙,这两者是构成了中国食色文化在死亡准备上怕死的一面;2、作为另外一种补充,便是忠臣的愚昧和烈女的烈死。
  4)总之,凡是为世人看重的有关身体种种(功名利禄、子孙满堂等物质羁縻)贾宝玉全然不放在心上,他的全部身心全部维系在对女孩的关怀。即使面对死亡,他首先也是想到的是以林黛玉为首的大观园众儿女,断然地走向与情共生死的精神天国。

  
  @清扬婉兮阿湄

  首先,感谢版主提携。
  孙温所绘的《红楼梦》版本非常不错,我也很喜欢。
  因为喜欢《红楼梦》及书画作品(包括老版的连环画),所以平常多留意了一些。目前《红楼梦》连环画作品,大体来说有十多种。特选出5家经典作品,谈谈愚见:
  1、《戴敦邦绘全本红楼梦》:
  特点:所绘人物,雄浑、硬朗、洒脱;人物画画法应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得意忘形”之作。
  2、《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特点:所绘人物笔法精细,设色浓丽;应是典型的中国画之“工笔重彩”画法。大体上代表了近代以前的“工笔重彩”画法的较高水平。----“浓墨重彩”之作。
  3、《改琦绘红楼梦》:
  特点:所绘人物造型纤细,敷色清雅;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笔重彩”及“白描”画法,应是上述两种画法的“结晶”;另外,改琦新造仕女画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亭亭玉立”之作。
  4、《钱笑呆画红楼梦》:
  特点:轻盈、灵动、逼真。大师的画应是典型的中国画之“白描画法”。-----“飘若惊鸿”之作。
  5、《彭连熙画红楼梦》:
  特点:所绘人物造型生动,色彩绚丽,且用线飘逸。大师应是集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与西画造型于一体。----“中西合璧”之作。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六)
  在第八章《林黛玉的爱情期待》中,李劼又有许多新颖、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1)正是林黛玉一次次地哭泣,一点一点地洗净了那块沉沦寓世的顽石(注:宝玉),是他一步一步的远离那肮脏的浊世,使天地间变得“清新”起来;林黛玉是贾宝玉的一个心灵导师;颦儿泪尽之时,便是宝玉彻悟之日。
  2)林黛玉本是一个世外仙姝寂寞林(注:黛玉除了人品高洁外,她本身就是一个天外仙子,不是人间之“凡人”),使她睥睨(pini)一切,皇帝在她的眼中不过是一个臭男人而已。她除了对爱情的无望期待外一无所有。在她面前,任何世俗的浊物难免心惊胆战和自惭形秽,所有她才遭致世人的种种非议。
  3)林黛玉的期待是什么?不是希望,理想或者是结局或者结果,而就是期待本身(过程;注:笔者填加)。而在于期待过程中的以泪洗玉。这种期待就像矗立在纽约港的自由女神想一样,沉默而执着,迷茫而久远。
  4)【精彩的结论】
  就《红楼梦》本身而言,林黛玉以这样的期待完成了小说留给后世的精神遗嘱。这个遗嘱的主要精神在于: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浊物。进入历史的男人只有经过水(注:女人)的洗礼,才会使历史的创造具备应有的审美意味;而进入历史的生命或者活力也就就取决于审美意味的有无。水枯,石则烂;石烂,历史终(注:笔者以为只是人类历史)。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七)
  在第九章《薛宝钗的生存策略》中,李劼是这样阐述薛宝钗的:
  1)这个形象的张力在于,她(宝钗)在小说的写实层面上是一个极具规范的的大家闺秀,而在小说的隐喻层面上却又恰好身处创造性推动性的历史发生学位置,犹如《浮士德》中的靡菲斯特(注:恶魔)。薛宝钗所体现的是生存的策略而不是人生的历险。
  2)男中贾雨村,女中薛宝钗(笔者加);薛宝钗形象的确蕴含着中国民众的道德规范和中国历史的读解密码。也即是说,这个形象是了解中国人际结构的全息读物,其全息性可抵得上一部《资治通鉴》,这样的煌煌巨著。在这个意义上,薛宝钗的生存策略几乎就是一部处置人际关系以及从事政治斗争的形象指南。
  3)薛宝钗的生存策略在表象形式上所呈现的乃是良恭俭让的道德面具。当年为孔子所倡扬的贵族道德,到了薛宝钗时代已经变成了世事洞明、人情达练的处世之道,并由于其中糅合了道家的智慧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韬略权术,该道德于绵阳般的温柔之中透出一股寒气逼人的阴冷;初看笑容可掬,细细一想毛骨悚然。艰深的世故,化入柔弱的人情,铸成无往不胜的人际武器。
  〖补充1〗:一个狡黠的眼神或者是一个莫测高深的微笑便把薛宝钗从贾宝玉和林黛玉那里清清楚楚的划分开来。
  〖补充2〗而历史的创造意味也就在这样的眼神和这样的微笑中被消解的干干净净,一杯水之于沙漠。从薛宝钗之生存策略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部了无生气的历史是如何以死而僵的形态不声不响地延续下来的。
  〖补充3〗有关薛宝钗形象及其生存策略的解读是双重的,即是人物本身的解读,有时该人物所象征着的历史的解读。
  【笔者按1】纵览红学研究史,对“薛宝钗”之流人物的如此深刻、尖锐的解读,李劼是第一人。
  【笔者按2】在《红楼梦》中,三位主人公可谓是各得其所,又各失其所:林黛玉虽赢得了宝玉的一往情深,但这只是水中花、镜中月般的无望的爱情;宝玉虽是失去了“天上人间诸景备,千娇百媚别样红”大观园,但却体悟了色即是空这一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宝钗虽然获取了婚姻,但这只是一个没有男主人公的“空闺”。人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这样,有着合理的逻辑性,但结果往往却又是荒诞不经的。
  【笔者按3】当然,李劼先生的这个观点虽然深刻,却也是一家之言。红学史上的“宝黛之争”、“宝钗的为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孰是孰非,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红楼梦》与众不同的地方!

  
  笔者在已完成的“红楼七绝组诗(一)”------十二正钗中,对于宝钗的描述是这样的:
  《宝钗》
  艳冠群芳似太真,
  扑蝶娇喘女儿淳。
  良缘金玉终为梦,
  独立空闺更忆春。
  在这首小绝里,能看出我对宝钗的态度。
  良缘金玉终为梦,
  独立空闺更忆春。
  ---------------------------------------------------
  @zhongguoxuezhe 768楼 2014-06-21 15:29:11
  结婚后,住在婆家,住的房子,大概不能叫做闺房。
  -----------------------------
  哈哈,学者兄,谢谢你的多次顶贴、支持!(引用台湾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真的被你打败了,O(∩_∩)O哈!)
  传统意义上的“闺房”确实是你说的这个意思,但是有两点需要补充:
  1、闺房的另一个意思是“内室”。常指女子的卧室。
  如(1)《汉书.张衡传》:“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又过于画眉者。
  如(2)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若乃情系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女子是否出嫁,她(或与夫)所居的房间均可称为“闺房”;不管是出嫁前的娘家还是出嫁后的婆家,所居住的房间均可称为“闺房”。
  (详见《古代汉语词典》,P514页;商务印书馆;因手头暂时没有《辞海》、《辞源》两部工具书可查)
  2、就是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宝玉“也是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离家而去了,那宝钗岂不是一个人独守空闺?
  (详见《红楼梦》1982年版,下册,p1636页)
  有关后四十回的诗词水平、红楼梦的续书问题等,都涵盖在俺的《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的其他系列中,后面你会见到的。夏安!
  有关后四十回的诗词水平、红楼梦的续书问题等,都涵盖在俺的《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的其他系列中,后面你会见到的。夏安!
  --------------------------------------------------------
  @zhongguoxuezhe 780楼 2014-06-23 08:18:59
  震撼力?“红学泰斗”放学术屁,很震撼?
  -----------------------------
  学者兄:
  请你自重!说话注意!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以后我这一亩三分地不欢迎你!!
  @四季之人 774楼 2014-06-22 15:38:28
  不错
  -----------------------------
  多谢四季兄赏评,夏安!!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八)
  在第十一章《补天者的意兴阑珊》中,李劼将贾元春、王熙凤、贾探春三人比作尘世中的补天者,也即是天上补天者女娲在人世间的副本形象。
  【笔者按】在《红楼梦》研究中,鲜有提出“补天者”这个感念。
  1)贾元春人物形象地解析
  A所谓补天,在元春形象有着双重的涵义。一方面是对家族的关切和福佑,一方面是对宝玉的教育和爱护。
  B女娲在人间的“下凡”。
  a女娲在灵界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顽石携入红尘;
  b在太虚幻境,女娲则以警幻仙姑的身份启悟宝玉;
  c在人间,则以贾元春的身份培养和爱护宝玉;
  C这是女娲在灵界、梦境、尘世的一个完整的梦、灵、情三个层面上的连续造型;在灵界是补天,在梦境是警幻,在尘世则以长姐、教母、贵妃的三重身份引领和保佑。也即是曹雪芹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写法叙述这个形象。
  E她告诫世人,荣华富贵只不过是将要爆炸的炮竹(她出的谜语),让人们尽快抽身退步早。
  2)王熙凤人物形象地解析
  A李劼认可并称赞王氏的所作所为,在这点上和大多数的人的观点并无二致。
  B李劼掷地有声的指明了这点:在中国历史上,道德常常是才看的死敌;而且按照以往以弱制强的以柔克刚的法则,道德最后总是不声不响地将才干至于死地。
  C创造性地解析了王熙凤之病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笔者按】明清两朝最后的消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标榜为德行高尚的“清流之士”误国所造成的。“尸位素餐”是对这些鸟人最好的评价。
  3)探春人物形象地解析
  A探春形象展示出了女娲形象地济世风采(元春则体现了女娲补天者形象的高贵气度),这种风采具有豹的敏捷、果断,雷厉风行。
  B探春既具有极强的政权操作能力(才干,所谓的“武”),又具有清明高远的精神情操风貌(较好的才学及良好的修养;所谓的“文”)。
  C极具高原的洞擦能力。
  【笔者按】“窝里斗”或者叫做“自相残杀”,一个弱女子揭示了文明古国所独具一种积习或诟病。
  【李劼精彩结论1】
  元春---凤姐---探春形象系列在叙事结构中的这种隐喻位置,在故事结构中,则以大观园为中心展开。作一个象征性的比喻,元春是飞翔于大观园之上的保护神,凤姐则是站在大观园门口的监护人,二探春则是置身于大观园之中的当事者。这是大观园兴衰史上十分重要的三部曲,其中既有神明的护佑,又有命运的意志,并且还有人性的反抗。
  【李劼精彩结论2】
  就悲剧那个经典的历史哲学定义----即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要求的不可能实现---而言,《红楼梦》的悲剧意味与其说是在于宝黛的爱情,不如说在于元春---凤姐---探春这些补天者的努力的失败。元春的猝死,凤姐的被休,探春的放逐几乎一一对应了中国历史上诸多改革者的结局。各自所留的遗言是:
  元春:需要抽身退步早;
  王熙凤:呼啦啦死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探春:自相残杀
  【李劼精彩结论3】
  不管补天者的形象在小说中显得多么强劲,多么光彩照人,多么令人向往,但其结局却都零落萧条和意兴阑珊。在一个“走狗”和“绵羊”组成的世界上,豹的悲剧从出现当口就已经被注定了。
  【笔者按】除[结论二]稍有牵强之感。总的来说,李劼先生这是发前人未发之言,论前人未明之理,警后世之永恒之典。“深邃”,这个词用在李劼的身上,真是在合适不过了。

  

  学者兄:
  向您老道歉。言重,冒犯。
  大体看了看学者兄的帖子,初步的结论如下:
  (1)兄应是一个红学前辈,对《红楼梦》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是对后四十回。
  (2)兄是天涯的“老人”。
  (3)兄一定是高鹗续《红楼梦》(以120回《红楼梦》通行本为准)的拥趸。
  (4)想必兄对“近体诗词”、“张爱玲”也有很深的研究。但是除了上述印象之外,弟也有些话要讲,所谓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1、既然兄是红学前辈,天涯老人,评价后辈(比如俺,真正“逛”天涯的时间也就10个月)应该手下留情才好,应多多提携后辈,给后辈做个表率才好,不应动不动就来一些x话,不是吗?举个例子,我对红学前辈(除主流红学学者之外,对有非议的如刘心武、周思源、陈林、土默热、克非、欧阳健等)都很尊重;为什么?我从他们的著作中可得出如下结论:
  (1)他们不接受主流红学(考证派)的意见,有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作为一个学人应有的基本态度。思想独立、精神自由。
  (2)他们“对峙”(想不到更好的词)主流红学,但并不是打无把握之仗,而是充分尊重对手,了解对手、仔细研究“对手”(包括著作、作品、言论),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3)部分作品虽有瑕疵,但观点“新、奇”、实”,论述体系确有相当的学术水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敬佩上述红学前辈的主要原因。
  2、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俺会在《解读最具震撼力的100部红学经典作品》第四部分中进行详细分解。但是您老不能每次只以区区200个字或引述他人的观点就把这个结论(也包括其他观点)都给涵盖了吧?咱们毕竟凡人,远没有达到“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境界,不是?:)
  3、张爱玲,这也是我喜爱的、杰出的女性作家。在我看来,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女性作家在写作质量、写作深度方面超过这位才女的。您仅凭几句话就能否定一个作家吗?能否拿出自己相关的材料予以佐证?对于近体诗词,我的意见同上。
  网络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让我等草民(不是“屁民”,:))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瞒您说,我在一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写过“东西”,只是读过一些书而已)。但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你我是相聚在“闲闲书话”这个板块,而不是在“娱乐八卦”板块,共同点是喜欢读书、《红楼梦》,这对你我来说,应有起码约束作用。读书、言论,对于一个真正读书人来说,应该是神圣的!
  “震撼不震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最后再次向您老致歉!弟以后说话注意,夏安!!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九)
  在第十一章《老祖宗的牌桌阴影》中,李劼对于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做了相应的评价。

  ①“老人政治”现象:
  按照中国人的心里逻辑,老来享福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一种生气却恰恰在这样的享福中慢慢的消失了。所以结论是:既然已经是“老人家”了,那就去享福吧!其他的事情去交给年轻人或者年富力强的人去干。
  ②投机钻营的“小人政治”现象:
  围绕着“老人政治”现象,必然会滋生诸如平庸、顺从者,投机、专营的现象。以《红楼梦》为例,王氏姐妹这些钻营者,无论是政治能力、手腕绝对不是贾母的对手。但平庸、顺从以及投取所好的天性和本事却正好成全了她们。而且这用在一个讲究礼仪之邦的国度、用在一个垂暮的老人身上,那时在好不过了。
  ③【李劼的结论】:
  无论是贾母在牌桌上的享福,还是王夫人、薛姨妈在牌桌上投下的阴影,都是历史走向衰亡的标记。
  【笔者按1】
  总体说来,李劼由对上述人物的评价延伸至剖析本民族所固有的一些“积习”,见解深刻、尖锐、老到,这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上至国家、政要,下至单位、个人)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笔者按2】“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这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其他:墨菲定律,彼得原理)。“帕金森定律”的核心意思:如果没有公开、公平、科学、合理的有效机制及用人制度,那么该组织的效率及前景将会越来越低下。

  


  @吟啸有声 795楼 2014-06-24 17:06:52
  这都是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毅力才能去做的事。佩服楼主!
  -----------------------------
  汗颜、惭愧。读书,人生之乐趣。谢谢先生点评,夏安!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十)
  在第十二章《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中,李劼阐释了《红楼梦》这部著作的核心观点:
  ①(大观园里的)少女们的眼泪在大观园内汇聚成一条人间的灵河,使贾宝玉在这条晶莹的灵河中完成了由色而空的命定历程。
  ②如果说,贾宝玉是大观园少女们的一个忠心耿耿的侍者,那么,大观园中那些天真烂漫的女孩子们则是一群荡涤浊玉之浊的洗者;
  ③【李劼的结论】:
  A以林黛玉为核心的整个大观园女儿世界的灵魂构架是这样布局的:由黛玉向四周展开(如五行的中“土”),晴雯的个性(如五行的中“火”),龄官的痴情(如五行的中“水”),香菱的心地(如五行的中“木”),宝琴的才情(如五行的中“金”);
  B从诗魂(黛玉)到诗才(宝琴)到苦吟学诗者(香菱)构成大观园女儿世界的灵魂构架诗的层面;
  【笔者按】宝玉经过这些“水与火”的洗礼,最终做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人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之般若境界。

  在第十三章《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中,从《红楼梦》中的“老爷”身上,李劼梳理出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贵族阶层)蜕化轨迹:
  ①从庄子到贾敬是一种轨迹:他出示的是美丽的蝴蝶如何超脱人生的高远境界逐步演化为执着肉体的荒唐求仙;
  ②从先秦诸侯到贾赦是一种轨迹:表明当年诸如郑庄公之类的诸侯,尽管野心勃勃,但毕竟雄图大略尚存,及至贾赦之流,其欲望不减,但创业意味全无;
  ③从孔子到贾政是第三种轨迹:人们可以看出的是那么有人性味那么天真可爱的孔子,到了贾政时代居然只剩下了一副骷髅似的功架,仁爱之心变成了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凶暴面孔,专门成全贾雨村式的伪君子,专门绞夺贾宝玉那样灵气十足又极有真性情的小孩子。
  【李劼的结论】
  历史就是这样沦落的。
  【笔者按】
  见解精辟、分析深刻。只有在鲁迅的作品中可以读到。诸君,上述描述中,每一个人(男人)是否都可以找到自己“缩影”?

  


  (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十)
  在第十四章《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中,李劼揭示了《红楼梦》具有三种意象及结构
  ①三种命名:《石头记》、《红楼梦》、《情僧录》;
  ②《红楼梦》的三种结构、意象:灵、梦、情(笔者注:与上述著作是对应的);
  ③在灵的层面上揭示其神明意味;在梦的层面上品味其诗意境界;在情的层面上领略其历史颠覆。
  ④这种宗教的、审美的、历史的三维结构又正是这部小说作为文化灵魂的意味所在。
  ⑤《红楼梦》的主旨所在,不是重新阐述男人之于历史的创造性,而是意在标扬女人之于男人的灵魂和灵魂之于历史的审美导向。
  【笔者按1】
  男人的前身都是泥土,具有泥土的力量、坚实、质朴;同样具有泥土的肮脏、稀烂、轻浮(尘埃)。
  【笔者按2】
  以火炼石,炼出的依然是只是象征力量的男人,不是一个完整充满灵性的男人。
  【笔者按3】
  而惟有以泪洗玉洗出的石头才是有了“灵魂”的宝玉;这也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