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
《红楼十五章》读书笔记(八)
在第十一章《补天者的意兴阑珊》中,李劼将贾元春、王熙凤、贾探春三人比作尘世中的补天者,也即是天上补天者女娲在人世间的副本形象。
【笔者按】在《红楼梦》研究中,鲜有提出“补天者”这个感念。
1)贾元春人物形象地解析
A所谓补天,在元春形象有着双重的涵义。一方面是对家族的关切和福佑,一方面是对宝玉的教育和爱护。
B女娲在人间的“下凡”。
a女娲在灵界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顽石携入红尘;
b在太虚幻境,女娲则以警幻仙姑的身份启悟宝玉;
c在人间,则以贾元春的身份培养和爱护宝玉;
C这是女娲在灵界、梦境、尘世的一个完整的梦、灵、情三个层面上的连续造型;在灵界是补天,在梦境是警幻,在尘世则以长姐、教母、贵妃的三重身份引领和保佑。也即是曹雪芹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写法叙述这个形象。
E她告诫世人,荣华富贵只不过是将要爆炸的炮竹(她出的谜语),让人们尽快抽身退步早。
2)王熙凤人物形象地解析
A李劼认可并称赞王氏的所作所为,在这点上和大多数的人的观点并无二致。
B李劼掷地有声的指明了这点:在中国历史上,道德常常是才看的死敌;而且按照以往以弱制强的以柔克刚的法则,道德最后总是不声不响地将才干至于死地。
C创造性地解析了王熙凤之病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笔者按】明清两朝最后的消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标榜为德行高尚的“清流之士”误国所造成的。“尸位素餐”是对这些鸟人最好的评价。
3)探春人物形象地解析
A探春形象展示出了女娲形象地济世风采(元春则体现了女娲补天者形象的高贵气度),这种风采具有豹的敏捷、果断,雷厉风行。
B探春既具有极强的政权操作能力(才干,所谓的“武”),又具有清明高远的精神情操风貌(较好的才学及良好的修养;所谓的“文”)。
C极具高原的洞擦能力。
【笔者按】“窝里斗”或者叫做“自相残杀”,一个弱女子揭示了文明古国所独具一种积习或诟病。
【李劼精彩结论1】
元春---凤姐---探春形象系列在叙事结构中的这种隐喻位置,在故事结构中,则以大观园为中心展开。作一个象征性的比喻,元春是飞翔于大观园之上的保护神,凤姐则是站在大观园门口的监护人,二探春则是置身于大观园之中的当事者。这是大观园兴衰史上十分重要的三部曲,其中既有神明的护佑,又有命运的意志,并且还有人性的反抗。
【李劼精彩结论2】
就悲剧那个经典的历史哲学定义----即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要求的不可能实现---而言,《红楼梦》的悲剧意味与其说是在于宝黛的爱情,不如说在于元春---凤姐---探春这些补天者的努力的失败。元春的猝死,凤姐的被休,探春的放逐几乎一一对应了中国历史上诸多改革者的结局。各自所留的遗言是:
元春:需要抽身退步早;
王熙凤:呼啦啦死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探春:自相残杀
【李劼精彩结论3】
不管补天者的形象在小说中显得多么强劲,多么光彩照人,多么令人向往,但其结局却都零落萧条和意兴阑珊。在一个“走狗”和“绵羊”组成的世界上,豹的悲剧从出现当口就已经被注定了。
【笔者按】除[结论二]稍有牵强之感。总的来说,李劼先生这是发前人未发之言,论前人未明之理,警后世之永恒之典。“深邃”,这个词用在李劼的身上,真是在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