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大家闲聊一下,对年轻的没自信的朋友们唠叨几句。心理已经成熟的朋友就不用看了。
少年时,当我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后,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深夜独自仰望星空,纵情想象这上百亿年的宇宙、无边无际的宇宙、无数的星系中发生过多少难以想象的星球和生命的存在和毁灭,动辄百亿光年的距离等等,无一不令我激动和神往。内心深处总是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我的生命应该不是只以人类状态出生直至死亡,我“生”之前必定以某种方式存在过,以超出人类身体的状态存在过,和宇宙万物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甚至可能在宇宙中自由的游荡过。这个身体死后也一定会以另一种我当时无法理解的形态继续感知宇宙万物。我觉得,通过某种方式我应该可以恢复到那种高妙的状态,当然那一定是在这人类身体毁灭之后。
成年后到30岁之前,我对世界有个认识,那就是这人世间是个肮脏浑浊的大沼泽,里面充斥着垃圾和污泥,每个人或似蛆虫或似老鼠或似水蛇,在沼泽中为了一点腐败的食物你争我抢,互相厮杀,斗得不亦乐乎。而我本人就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鹰,落在这沼泽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其中觅食,虽然行为上和其他人并无多大分别,但我知道有无垠的蓝天,远方有高山流水,香甜的野果。总有一天我养好了伤,会一飞冲天,离开这腐臭的沼泽。
所以,那时的我心里对充满世俗气的人是藐视的,不屑与之为伍,更不屑他们对我的任何评价,也不认同他们的世界观。除了和他们一样不得不穿衣吃饭维持这臭皮囊的生存,工作谋生之外。对那种只知道朝九晚五、结婚生子、老年后再养育孙子辈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和牛马有任何区别,那时候,我想,这不就是当牛做马一辈子吗?一辈子为家室所累,哪来的心灵自由。人活着就为了做这些事吗?
所谓:“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恰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 到头辛苦一场空。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尺宽。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仔细从头思想起 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辈子不思考为什么活着,劳碌一生,然后糊里糊涂的死掉,那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岂不是重复千万人的模板,就像蜂群中的一只工蜂而已。实在对不起我这能思考的大脑,这样的活法我接受不了。
后来我接触到佛学了,逐渐变得宽容平和,对这个理念有了改变,那就是,不只我是受伤的鹰,还有很多人都是。只要追求心灵的修养和自由,那就随时可能在精神上解脱出这沼泽。以前我自视过高,觉得自己的悟性超然众生之上,其实世上聪慧绝顶的人不在少数,正在追求真理的普通人更多。不是每个人都在浑浑噩噩的活着。
但即便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一样是有心灵追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自认我是个独一无二的人,因为追求心灵圆满的路基本没有雷同的,我依然是那么自信。
我经历的一切悲欢离合,对我来说不过是这身体所参与的一场场游戏,给我的心灵增加养料,让我能尽快的找到治愈翅膀上的伤的方法,尽快飞起来。找回那个生之前的“我”。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只要你有心灵素养的追求,无论你目前走到了什么境界,你就是那受伤的鹰,虽然身在沼泽,但心在青天。沼泽中的一切事物,纵然别人看的再珍贵,却与你无关,你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些而已。沼泽中得失成败的标准和别人的评价,你更加不用在意,你的根不在这。所以,不用紧张忧虑,不用茫然,更不用迷惑,坚持你自己的观念即可。永远记住,你是鹰,受伤了也是鹰,不是老鼠、蛆虫,只要你自己不愿意,你就永远不会变成老鼠或蛆虫。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段话当然有更大的含义,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到世俗与追求心灵素养的角度来理解。
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体的生存,可以偶尔做世俗的事,但绝不能发自内心的赞同世俗,更不能对反抗世俗的人冷嘲热讽。
少年时,当我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后,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深夜独自仰望星空,纵情想象这上百亿年的宇宙、无边无际的宇宙、无数的星系中发生过多少难以想象的星球和生命的存在和毁灭,动辄百亿光年的距离等等,无一不令我激动和神往。内心深处总是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我的生命应该不是只以人类状态出生直至死亡,我“生”之前必定以某种方式存在过,以超出人类身体的状态存在过,和宇宙万物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甚至可能在宇宙中自由的游荡过。这个身体死后也一定会以另一种我当时无法理解的形态继续感知宇宙万物。我觉得,通过某种方式我应该可以恢复到那种高妙的状态,当然那一定是在这人类身体毁灭之后。
成年后到30岁之前,我对世界有个认识,那就是这人世间是个肮脏浑浊的大沼泽,里面充斥着垃圾和污泥,每个人或似蛆虫或似老鼠或似水蛇,在沼泽中为了一点腐败的食物你争我抢,互相厮杀,斗得不亦乐乎。而我本人就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鹰,落在这沼泽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其中觅食,虽然行为上和其他人并无多大分别,但我知道有无垠的蓝天,远方有高山流水,香甜的野果。总有一天我养好了伤,会一飞冲天,离开这腐臭的沼泽。
所以,那时的我心里对充满世俗气的人是藐视的,不屑与之为伍,更不屑他们对我的任何评价,也不认同他们的世界观。除了和他们一样不得不穿衣吃饭维持这臭皮囊的生存,工作谋生之外。对那种只知道朝九晚五、结婚生子、老年后再养育孙子辈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和牛马有任何区别,那时候,我想,这不就是当牛做马一辈子吗?一辈子为家室所累,哪来的心灵自由。人活着就为了做这些事吗?
所谓:“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恰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 到头辛苦一场空。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尺宽。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仔细从头思想起 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辈子不思考为什么活着,劳碌一生,然后糊里糊涂的死掉,那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岂不是重复千万人的模板,就像蜂群中的一只工蜂而已。实在对不起我这能思考的大脑,这样的活法我接受不了。
后来我接触到佛学了,逐渐变得宽容平和,对这个理念有了改变,那就是,不只我是受伤的鹰,还有很多人都是。只要追求心灵的修养和自由,那就随时可能在精神上解脱出这沼泽。以前我自视过高,觉得自己的悟性超然众生之上,其实世上聪慧绝顶的人不在少数,正在追求真理的普通人更多。不是每个人都在浑浑噩噩的活着。
但即便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一样是有心灵追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自认我是个独一无二的人,因为追求心灵圆满的路基本没有雷同的,我依然是那么自信。
我经历的一切悲欢离合,对我来说不过是这身体所参与的一场场游戏,给我的心灵增加养料,让我能尽快的找到治愈翅膀上的伤的方法,尽快飞起来。找回那个生之前的“我”。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只要你有心灵素养的追求,无论你目前走到了什么境界,你就是那受伤的鹰,虽然身在沼泽,但心在青天。沼泽中的一切事物,纵然别人看的再珍贵,却与你无关,你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些而已。沼泽中得失成败的标准和别人的评价,你更加不用在意,你的根不在这。所以,不用紧张忧虑,不用茫然,更不用迷惑,坚持你自己的观念即可。永远记住,你是鹰,受伤了也是鹰,不是老鼠、蛆虫,只要你自己不愿意,你就永远不会变成老鼠或蛆虫。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段话当然有更大的含义,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到世俗与追求心灵素养的角度来理解。
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体的生存,可以偶尔做世俗的事,但绝不能发自内心的赞同世俗,更不能对反抗世俗的人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