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教你迅速建立强大无比的心理素质,神功在手,天下我有

  再和大家闲聊一下,对年轻的没自信的朋友们唠叨几句。心理已经成熟的朋友就不用看了。
  少年时,当我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后,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深夜独自仰望星空,纵情想象这上百亿年的宇宙、无边无际的宇宙、无数的星系中发生过多少难以想象的星球和生命的存在和毁灭,动辄百亿光年的距离等等,无一不令我激动和神往。内心深处总是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我的生命应该不是只以人类状态出生直至死亡,我“生”之前必定以某种方式存在过,以超出人类身体的状态存在过,和宇宙万物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解和掌握的更多,甚至可能在宇宙中自由的游荡过。这个身体死后也一定会以另一种我当时无法理解的形态继续感知宇宙万物。我觉得,通过某种方式我应该可以恢复到那种高妙的状态,当然那一定是在这人类身体毁灭之后。
  成年后到30岁之前,我对世界有个认识,那就是这人世间是个肮脏浑浊的大沼泽,里面充斥着垃圾和污泥,每个人或似蛆虫或似老鼠或似水蛇,在沼泽中为了一点腐败的食物你争我抢,互相厮杀,斗得不亦乐乎。而我本人就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鹰,落在这沼泽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其中觅食,虽然行为上和其他人并无多大分别,但我知道有无垠的蓝天,远方有高山流水,香甜的野果。总有一天我养好了伤,会一飞冲天,离开这腐臭的沼泽。
  所以,那时的我心里对充满世俗气的人是藐视的,不屑与之为伍,更不屑他们对我的任何评价,也不认同他们的世界观。除了和他们一样不得不穿衣吃饭维持这臭皮囊的生存,工作谋生之外。对那种只知道朝九晚五、结婚生子、老年后再养育孙子辈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和牛马有任何区别,那时候,我想,这不就是当牛做马一辈子吗?一辈子为家室所累,哪来的心灵自由。人活着就为了做这些事吗?
  所谓:“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恰似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 到头辛苦一场空。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尺宽。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仔细从头思想起 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辈子不思考为什么活着,劳碌一生,然后糊里糊涂的死掉,那一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岂不是重复千万人的模板,就像蜂群中的一只工蜂而已。实在对不起我这能思考的大脑,这样的活法我接受不了。
  后来我接触到佛学了,逐渐变得宽容平和,对这个理念有了改变,那就是,不只我是受伤的鹰,还有很多人都是。只要追求心灵的修养和自由,那就随时可能在精神上解脱出这沼泽。以前我自视过高,觉得自己的悟性超然众生之上,其实世上聪慧绝顶的人不在少数,正在追求真理的普通人更多。不是每个人都在浑浑噩噩的活着。
  但即便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一样是有心灵追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自认我是个独一无二的人,因为追求心灵圆满的路基本没有雷同的,我依然是那么自信。
  我经历的一切悲欢离合,对我来说不过是这身体所参与的一场场游戏,给我的心灵增加养料,让我能尽快的找到治愈翅膀上的伤的方法,尽快飞起来。找回那个生之前的“我”。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只要你有心灵素养的追求,无论你目前走到了什么境界,你就是那受伤的鹰,虽然身在沼泽,但心在青天。沼泽中的一切事物,纵然别人看的再珍贵,却与你无关,你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些而已。沼泽中得失成败的标准和别人的评价,你更加不用在意,你的根不在这。所以,不用紧张忧虑,不用茫然,更不用迷惑,坚持你自己的观念即可。永远记住,你是鹰,受伤了也是鹰,不是老鼠、蛆虫,只要你自己不愿意,你就永远不会变成老鼠或蛆虫。
  曼德拉说过:“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段话当然有更大的含义,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到世俗与追求心灵素养的角度来理解。
  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体的生存,可以偶尔做世俗的事,但绝不能发自内心的赞同世俗,更不能对反抗世俗的人冷嘲热讽。
  这段聊个稍严肃点的话题,就叫它“重铸底线”吧。
  以前我说过,修心就是和自己的贪嗔痴的一场艰苦卓绝的并且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没到阿罗汉境界之前(也就是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得到我空真智,证入阿罗汉果,了脱分段生死),你只能击退贪嗔痴,而不能完全消灭它。它时刻都在准备着反攻,你稍一松懈,就会输一次。
  那么在修心这场战争中就必然涉及到一个屡败屡战的问题。
  那么假设一个受了五戒的人,某天被蚊子叮咬的忍无可忍,起了嗔恨心,拍死了蚊子,这就是惨败了。
  或者受戒后,发生了婚外情,或者为了私利,欺骗他人,或者偷窃他人财物。
  以上都是破戒恶行,因果很重,那接下来怎么办?
  有的愚人只怕就此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了,心想:“反正我也破戒了,我恐怕也不是修行的材料,干脆从此放弃一切自我约束,吃喝嫖赌都无所谓了”。
  这样想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而有点智慧的人,正应该就此激励自己,这次我定力不足没守住,被贪嗔痴打败,那我更要重新筑起防线,以迎接下一次决战。就算再败了,也还要再筑防线,不能就此丧失信心。
  当然,这不是一次一次放纵自己犯错的借口,你得真的尽力争取下一次胜利才行。
  不修心的人,也有犯此类错误的,最常见的就是,有的女性,感情上受过一次伤害或欺骗,从此就放纵自己,她觉得反正自己已经不干净了,那就再脏点也无所谓了。
  还有,有些男性可能因为某些小事进过监狱,出来后觉得反正我也不是好人了,那就什么都可以做了。
  这都是不能重铸底线造成的。我说过很多次,放下过去就是新生,无论以前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只要你努力,完全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帖子里有几位朋友都问到,家里有蚊子怎么办。我说说我是怎么做的把,其实只要俩个简单的工具就能完美解决。一个不易碎的透明朔料杯,口径大点更好。一张普通的较薄的硬纸板。发现蚊子或爬虫,只要用杯子将其扣在墙上或地面上,然后把纸板贴着墙面或地面缓缓的插进去,就封住了杯口,然后一手把住纸板,一手提住杯子反转,开门或开窗把蚊虫放出去就行了,这样蚊虫是毫发不伤的,我学佛受戒后一直就是这样做的。别觉得麻烦,要不杀生又不被叮咬,这已经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刚开始你可能扣的不熟练,练几次就好了,动作要缓慢,杯子慢慢的对准蚊虫,离墙面1-2厘米的时候,突然加速扣下就行。我已经练到凌空就能扣住蚊子的境界了。
  如果家中有蟑螂,那就念佛回向给它们,请它们搬家,并收拾好食物残渣和地面的水渍,这样一到两个月后,蟑螂就会不见了。回向给它们要诚心,要用商量的心态。
  还可以去搜索一下“捕蟑螂神器”,记住是捕,不是杀。还有自制图解的。
  (一张报纸、一个鞋盒、一个矿泉水瓶,以及面包、香麻油、红糖、饴糖等能吸引蟑螂的食物。
  将硬点的矿泉水瓶剪掉上端,注意瓶口整齐并且保持圆形,在瓶里放上食物。然后,将报纸卷成喇叭状,将小口端剪平,塞进矿泉水瓶,并且用胶带将报纸和瓶身密封贴好。最后,找来鞋盒,在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挖一个跟矿泉水瓶瓶身大小一样的洞。把瓶子放进去,将鞋盒盖紧,使鞋盒里不透光。
  这样,捕蟑神器就做好了,将其放置在蟑螂常出没的地方。经过一晚上的等待,第二天一早打开鞋盒一看,里面就有十几只蟑螂了。)
  某宝也有卖捕捉蟑螂神器的,别买那种带药和带胶的,蟑螂被粘住的话就死了。
  做这些事,难免会有人冷嘲热讽,所以呢,能秘密的做就秘密的做,不能秘密那也无所谓,别人说什么你不用在意,你知道自己做的对就行了,杀生绝对是大忌,千万别做。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要真慈悲,你把蚊子放出去,它会飞到别人家去咬别人,你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喂养蚊子”。碰到这类人,你一句都不用争辩,因为这纯属无意义的抬杠。慈悲也要随缘的,也要看能力的。有的人就喜欢抬杠,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也不用大肆和对方宣讲佛理,免得引起对方恶语。
  不杀生得到的好处,那最起码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平安,这多重要啊,为了这个目标,就是天下人都唾骂也得毫不动摇的坚持啊。
  最近呢,我实在是太忙,就这么两小段文字,断断续续的写了N天,我也很想和回帖的朋友,每个人都马上交流一下,可实在是没时间,请大家原谅,等我有空时,一定补上回复
  和对佛学有兴趣的朋友聊几句,
  首先,人世间就是个苦海,这个理念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比喻成腐臭的沼泽,但有些人也许会说,:“世间还是有美好的啊,人性中也有很多的善,很多的闪光点,还有温馨的亲情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眷恋和珍惜的。”
  但如果往深层次思考,这所有的“乐”,实际上还是建立在“苦”的基础上,就像我以前说过的,人生了奇痒无比的皮肤病,涂了药膏会觉得很清爽很舒服,这世间所有的享乐和情感上的温暖,就和这涂药膏一样,不过是苦中作乐而已,不根治了这皮肤病,一切终究是虚幻。
  反正是闲聊,我就说一说我的一些个人之见,也许偏颇,也许疏漏,大家无需过于认真。
  首先说男女之间的情感,大家都知道,从恋爱起就充满了博弈的气息,女性需要化妆、需要扮淑女,需要半推半就、需要时不时的考验男方等等。而男方需要大方花钱请吃请玩送礼物,需要花言巧语、海誓山盟,需要忍着脾气包容,需要一步一步试探女方何时能上床等等。
  总之,都是尽力表现自己的优点,藏起缺点。每个人都知道,这种状态是暂时的,不可能持续一生,但都不约而同的这样做。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类似于互相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欺骗。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交往之初就坦承自己的一切优缺点。
  再说结婚后,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婚姻需要经营”。什么是经营,那就是用心琢磨对方能接受我的哪种说法和做法,我怎样做才能让事情按照我的意图发展而又不惹对方反感,不伤感情,夫妻之间交流也要讲艺术,讲方法,讲妥协。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如果有哪对夫妻,相处时非常放松,谁也不用掩饰自己半点,想什么就说什么,一点不用修饰和隐瞒,又不会有矛盾,那这对夫妻真是非常幸运的高契合度伴侣。
  再说父母和子女之间,其实也是需要经营,子女成年后,只怕有些家庭,两者之间相处的难度还超过了夫妻,因为关系太亲密,反而更容易受伤。因为对彼此的期待太高,所以一点点达不到期望就觉得伤心。
  总之就是一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有的亲密关系和情感,都要动脑子思考才能维护好,需要博弈,我并不喜欢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博弈,虽然我能做得很好,但我认为只有在交往中能表达真实自己的关系才是比较圆满的,但现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我也不例外,所以一旦和人打交道,就没法完全坦诚,都得试探着来,很少有能让人完全放松的表达自己的身边人,说话总得在脑子里转一转。如果有这样一个能让你不虚饰的亲人那是很大的幸运。
  而最关键的是,即便有一份特别完美的情感关系,那么对于拥有人来说,最希望的应该就是永远不失去它。但可惜的是,人人都要死,一份情感关系中,必定有一个人先死,那剩下的那个人是何等的伤心欲绝。
  人类为了减轻这种痛苦,发明了一些理念安慰自己,比如“瞬间的温暖足矣怀念一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今拥有”之类的想法,或者靠吃喝玩乐来麻醉自己,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无可奈何下的自我安慰而已。
  因为做不到永远温暖,永远拥有,做不到心灵自我圆满,所以只好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还试图从中找到一种凄艳的美感。这一切只是因为无法选择而已,在这世间,一切美好的情感都面临着逐渐冷却的悲哀,即便有极其幸运的少数人,得到一生的不离不弃,但随着身体的死亡,这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人类大多畏惧死亡,除了生存的本能外,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啊。
  这世上的情感,要么不完美,要么完美的就容易失去,所以说苦海无边。所有的乐都包含着苦。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
  那怎么逃离这个沼泽呢,佛学上讲了很多的方式,这些方式就好比给了我们一个氢气球,我们通过念佛、抄经、布施行善、放生等方式,给这个氢气球不断的充气,等气充满了,我们就乘坐着它飞出沼泽了。如果不挺的造恶业呢,就好比把气球扎漏了,有气也会不断的漏出去,那就永远也充不满,永远在苦海轮回。
  这上面说的皮肤病,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人身,这个臭皮囊,这个“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之而起。
  所以,尽量淡化对这个“我”的关注吧,这样烦恼就会减少很多。至于怎么淡化,前面讲过很多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有缘的去佛学里找答案吧。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总是强调一个人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智慧。不能轻易受别人影响。但这个别人是怎么定义的呢?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我说抽离自我,这就意味着有两个“我”。我就不说什么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概念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这些的,我希望我的文字任何人都看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所以,怎么直白怎么说。
  这两个“我”,一个是身体做主导的“我”,他经常产生欲望和负面情绪,充满了贪嗔痴。另一个“我”是理智和良知做主导的“我”。
  身体做主导的“我”如果占了上风,就经常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烦恼,因为他总是喜欢享受,色欲、钱财、名声、地位,和因此而引发的嫉妒、愤怒、忧虑、恐惧、悲伤等等,都是他带来的。心不得自在都是他造成的。
  而理智和良知做主导的“我”,如果够强大,就足矣在那个身体的我要肇事之前控制住他,并警惕着他,不要被他所影响。
  所以我说抽离自己,就是用良知和理智的“我”时刻监视着身体主导的“我”,这样我们就不易犯错。
  有心灵素养追求的人,如果总是被低级本能打败,这多么耻辱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