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镇灵符
老婆子被那老鸟的模样吓得脸都青了,待它飞得远了,这才回过神来,哎呀一声道:“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么吓人的东西,那是呱呱鼬么?”
舅舅笑道:“估计是盘家祖上养的,有些年头了,老尼姑死了,它也没了着落,要不是我请坛神,它也不会出来,你们也没这眼福。”
在以前,做这些行当的,用精血来喂养守山门神的还真不少,黑面神养老山鬼就是一个例子。当然也有养其它飞禽走兽的,诸如飞虎、呱呱鼬之类,野物受了精血供养,寿命变得极长,而且多少都有点通灵的本事,驱使起来方便。鬼神异术自古以来都上不了台面,养个灵兽,自己不方便出面的时候,就让它去,也是一种便宜之法。
《三国》里提到的驱兽之法,用的也是这种门道。养灵兽,养小鬼,养蛊,说穿了,道理都一样。养守山门神不像养小鬼,因果要小很多。养小鬼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败身邪术,今日三更起火,明日五更熄灯,富贵荣华到不了头。自古养小鬼的,要么是生活无望狗急跳墙,要么就是入行太浅不识因果。
老婆子是瑶胞,祖祖辈辈都有养鸟斗鸟的习惯,山中百鸟道来如数家珍,她都没见过,那也只有是守山门神了。
朱才可不知道这个,担忧道:“听见呱呱鼬叫好像要死人,我们看见了这么大一只,会有事么?”
舅舅摇头道:“呱呱鼬叫蛇吞象,长虫结队狗背娘,话是这么说,那也得看什么场合,要是一囫囵都要死人,那还了得。”
朱大常不耐烦儿子的唠叨,赏了他一个脑刮子,着他去收拾香案,转头请舅舅进了屋,不死心道:“你是说盘家的那套家伙落在了山上?”
舅舅点头道:“家里供了坛神的,只要坛还在,铁錾子铁锤什么的就不会烂掉,谁要有那福分,捡到那套工具,少说也能学个七八分的手艺。”
朱大常一听来了兴致,央着舅舅道:“老表,你要知道它在哪里,就告诉我一声,我不贪图这个,让朱才学着,会这么一门手艺,也能糊个口。”
舅舅嘿嘿一笑:“你也不要想了,刚才那老鸟去的不是道坛神山,估计盘家香火还没断。这下坛神动了,应的是他们,还轮不到别人。”
朱大常顿时泄了气,霜打的茄子似地,没了精神头。这也难怪,但凡是人,都有个好奇之心,谁也不例外。
四大匠师里,最风光的要数木匠,但要说到底,石匠才是最厉害的。前面说了,普通的石匠,没那匠师秘技,顶多会打点石磨石碓,墓碑石梁,能养家糊口就算不错了。
石匠的秘技,从镇灵符到指路神仙,再到那号称能以凡身摸上南天门的上青天秘术,要是编成符册,半点也不比《鲁班书》差,甚至还有过之。古时候的大石匠,修陵墓造宫殿,奇技淫巧如同造化,几近通神。单说镇灵符,石匠打磨出来的石兽神像,地梁陵碑,小能镇阴宅阳宅,大能镇国之气运,直到今天依然普遍沿用,已足以媲美木匠的画影符了。
至于那上青天秘术,舅舅也只是耳闻。老尼姑死后,即便有人接了坛,估计也是难得一见了。民间手艺大都是如此,难得圆满。手艺外传的,师傅也不让你学全了,因为人心难测,保不定哪天徒弟调转头来在背后给你那么一下子,就像朱大常那样。内传的,一旦有个天灾人祸,断了香火,那也是一场泡影,终究是难于上青天。
舅舅跟朱大常终究是多年没见,老话说两马一错蹬,你往上走,我往下走,各有各的苦之后,你说你家话,我说我家话,没了共同言语,很是无味。闲扯了半夜,在朱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舅舅便带着我回了家。
到了家里,我便缠着舅舅教我些术法门道。按我那时的想法,读书上学哪有做鬼事逍遥自在。像舅舅一样,到了哪里都受人尊重,还不愁吃穿,总比苦哈哈熬日子要强得多。当然了,我还存了点小心思,要是舅舅突然死了,这一门手艺岂不是也没地方去学了。
舅舅倒是没在意我这些小算盘,琢磨了一阵,也没教我。一是我年纪还太小,没什么决断;二是见识太少,做鬼事得先通世情人情,否则学了个一知半解,也没多大用处。
老话说风移俗就变,墨工要是不解世道人情,那也是一场空。就拿三世书来说,民间的三世书有很多版本,有的抬头写着诸葛亮,有的写着袁天罡,其实都是后人改编的。鬼事做得多了,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八字命宫里最根本的用神部分,古时候传下来的,到了今天未必有用,你只好自己去手抄改编。
墨工用的三世书也是如此,框架可能还是老文章,但内容已经出离很多了。做这一行得有个来历渊源,自己编修的命书,写上前人的名字,只是为了能在接坛神批命书的时候能数出个渊源。古时候的文人写文章,说师承某某风骨,也是这么个道理。一本命书讲古今,终究不可信。
这年冬天,难得下了一场大雪。棉絮似地雪花子一连下了好几天,草木都盖住了,到处白茫茫一片。山上的林木哪受过这苦楚,噼里啪啦地断了个一干二净。我闲着无事,便用衣兜装了好些谷粒子去喂那找不到吃的麻雀。
大雪封了山,舅舅也没再出去。他看我淘得不行,也是头痛,跟舅妈商量了一阵,等雪一化,就把我送回家过年了。
老婆子被那老鸟的模样吓得脸都青了,待它飞得远了,这才回过神来,哎呀一声道:“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么吓人的东西,那是呱呱鼬么?”
舅舅笑道:“估计是盘家祖上养的,有些年头了,老尼姑死了,它也没了着落,要不是我请坛神,它也不会出来,你们也没这眼福。”
在以前,做这些行当的,用精血来喂养守山门神的还真不少,黑面神养老山鬼就是一个例子。当然也有养其它飞禽走兽的,诸如飞虎、呱呱鼬之类,野物受了精血供养,寿命变得极长,而且多少都有点通灵的本事,驱使起来方便。鬼神异术自古以来都上不了台面,养个灵兽,自己不方便出面的时候,就让它去,也是一种便宜之法。
《三国》里提到的驱兽之法,用的也是这种门道。养灵兽,养小鬼,养蛊,说穿了,道理都一样。养守山门神不像养小鬼,因果要小很多。养小鬼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败身邪术,今日三更起火,明日五更熄灯,富贵荣华到不了头。自古养小鬼的,要么是生活无望狗急跳墙,要么就是入行太浅不识因果。
老婆子是瑶胞,祖祖辈辈都有养鸟斗鸟的习惯,山中百鸟道来如数家珍,她都没见过,那也只有是守山门神了。
朱才可不知道这个,担忧道:“听见呱呱鼬叫好像要死人,我们看见了这么大一只,会有事么?”
舅舅摇头道:“呱呱鼬叫蛇吞象,长虫结队狗背娘,话是这么说,那也得看什么场合,要是一囫囵都要死人,那还了得。”
朱大常不耐烦儿子的唠叨,赏了他一个脑刮子,着他去收拾香案,转头请舅舅进了屋,不死心道:“你是说盘家的那套家伙落在了山上?”
舅舅点头道:“家里供了坛神的,只要坛还在,铁錾子铁锤什么的就不会烂掉,谁要有那福分,捡到那套工具,少说也能学个七八分的手艺。”
朱大常一听来了兴致,央着舅舅道:“老表,你要知道它在哪里,就告诉我一声,我不贪图这个,让朱才学着,会这么一门手艺,也能糊个口。”
舅舅嘿嘿一笑:“你也不要想了,刚才那老鸟去的不是道坛神山,估计盘家香火还没断。这下坛神动了,应的是他们,还轮不到别人。”
朱大常顿时泄了气,霜打的茄子似地,没了精神头。这也难怪,但凡是人,都有个好奇之心,谁也不例外。
四大匠师里,最风光的要数木匠,但要说到底,石匠才是最厉害的。前面说了,普通的石匠,没那匠师秘技,顶多会打点石磨石碓,墓碑石梁,能养家糊口就算不错了。
石匠的秘技,从镇灵符到指路神仙,再到那号称能以凡身摸上南天门的上青天秘术,要是编成符册,半点也不比《鲁班书》差,甚至还有过之。古时候的大石匠,修陵墓造宫殿,奇技淫巧如同造化,几近通神。单说镇灵符,石匠打磨出来的石兽神像,地梁陵碑,小能镇阴宅阳宅,大能镇国之气运,直到今天依然普遍沿用,已足以媲美木匠的画影符了。
至于那上青天秘术,舅舅也只是耳闻。老尼姑死后,即便有人接了坛,估计也是难得一见了。民间手艺大都是如此,难得圆满。手艺外传的,师傅也不让你学全了,因为人心难测,保不定哪天徒弟调转头来在背后给你那么一下子,就像朱大常那样。内传的,一旦有个天灾人祸,断了香火,那也是一场泡影,终究是难于上青天。
舅舅跟朱大常终究是多年没见,老话说两马一错蹬,你往上走,我往下走,各有各的苦之后,你说你家话,我说我家话,没了共同言语,很是无味。闲扯了半夜,在朱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舅舅便带着我回了家。
到了家里,我便缠着舅舅教我些术法门道。按我那时的想法,读书上学哪有做鬼事逍遥自在。像舅舅一样,到了哪里都受人尊重,还不愁吃穿,总比苦哈哈熬日子要强得多。当然了,我还存了点小心思,要是舅舅突然死了,这一门手艺岂不是也没地方去学了。
舅舅倒是没在意我这些小算盘,琢磨了一阵,也没教我。一是我年纪还太小,没什么决断;二是见识太少,做鬼事得先通世情人情,否则学了个一知半解,也没多大用处。
老话说风移俗就变,墨工要是不解世道人情,那也是一场空。就拿三世书来说,民间的三世书有很多版本,有的抬头写着诸葛亮,有的写着袁天罡,其实都是后人改编的。鬼事做得多了,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八字命宫里最根本的用神部分,古时候传下来的,到了今天未必有用,你只好自己去手抄改编。
墨工用的三世书也是如此,框架可能还是老文章,但内容已经出离很多了。做这一行得有个来历渊源,自己编修的命书,写上前人的名字,只是为了能在接坛神批命书的时候能数出个渊源。古时候的文人写文章,说师承某某风骨,也是这么个道理。一本命书讲古今,终究不可信。
这年冬天,难得下了一场大雪。棉絮似地雪花子一连下了好几天,草木都盖住了,到处白茫茫一片。山上的林木哪受过这苦楚,噼里啪啦地断了个一干二净。我闲着无事,便用衣兜装了好些谷粒子去喂那找不到吃的麻雀。
大雪封了山,舅舅也没再出去。他看我淘得不行,也是头痛,跟舅妈商量了一阵,等雪一化,就把我送回家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