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更新……
讲讲京城富人圈里的奇闻鬼事
关于玉石的灵异事件
——来自一些藏家经历及长辈们的说法
(三)自己回家的玉
小姨母有一位相识多年的特别买主,后来大家处得像朋友。虽然只是挺年轻的一个小后生。他逢年节也会给小姨母送些礼物来。似乎他家里送礼的人应该是不少的。他来小姨母这里入手翡翠之前,曾经在多个地方被人用天价宰过。给的,都是些不值那个价格的玉。比如一块十几万要价的东西,实际没那么昂贵,两万多就能搞定的。比如人家说的高冰翡翠,最后小姨母看完就呵呵了,说,这是水沫玉,翡翠矿里的一种伴生玉。不是翡翠。那个年轻孩子当场气得快昏过去,都要杀人的表情。
一来二去,他也格外地信任小姨母。有时别人的玉,都要拿来这里过下眼才放心。而小姨母的好东西,只要他听消息说有新货来了,快马加鞭总会冲在头几个,急急地赶过来看货。这人的名字这里不提了。这位年轻买主家中,有一老翁做官多年。曾有一次,这位老翁的部僚遇到一些问题。当时的时局不稳,一些事牵扯出不少人,当时位高的几个人都纷纷落马。这位老翁的部僚在那敏感阶段,唯恐当局会顺藤摸瓜查来自己这里来……惶惶不可终日。我想,他手里肯定也是有些问题的吧。估计是怕牵连出来(至少手里不干净)。
后来,此君连夜偷偷将一堆珍稀玩意儿送到那位老翁家,恳请他代为收藏保管。估计也是各方进贡来的吧。他说,万一自己栽了,出了事,那东西也暂替他保管吧。等人放出来了,再议。如果不幸人也被抓进去,出来无望,那这些就留给老翁算了。同僚一场,共在朝堂。日后请多帮忙,照顾剩下的一家老小,也算有个照应。两人悲戚相对,四下无望。收下这包东西以后,这位老翁自然不敢藏匿家中。那段时间人心惶惶,他自己感觉都要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于是他等天黑了又穿一身粗布衣裳,拿个蛇皮袋装了一袋,老农户进城的不起眼样子,给小姨母这里送了来。
老翁意思说,这些年,他孩子在小姨母这入手的好东西不少。也深知她的为人,值得信任。现在局面不稳,查里查外。一个人一旦落马,亲戚们一个个都会波及。也只有外人这里,才最安全。他说,他同僚的东西托付在他这里,但他自己的重要藏品都恐怕守不稳了。他自己的,连同他同僚的东西现在一起拿了过来。都是重要的几样。可以当家业传承,世世代代守下去的。而这蛇皮袋里的,有个别几个物件估计都出不了境,算是很有些年头了的。境外的那些藏匿措施,就想都不用想了。他只好借小姨母这里行个方便。代为保管。
小姨母被人如此重托和信任,自然也不好推辞。她只好顺势承下了,说会尽力保管。老翁说,近期儿子不会再来寻她,也不会再入手那些好物了。省得被跟踪,顺藤摸瓜要是都摸来这里就麻烦了。老翁要给重谢,小姨母赶紧推辞。说一切都先等时局稳定了再说,她也不图这些。做生意这么些年,该挣的利润自然会加,不该拿的也万万不会拿。小姨母说,人心摆正了,财路自然通畅。心不正,贪欲强,却往往强求不来。
正好也要交代清楚都有哪一些东西,于是在那天,老翁与小姨母聊了挺久。小姨母说起,她毕生知道的最奇的一个玉镯,是那玉镯里有活物的。那块玉从一大块石头上采下来的时候,里面就有近乎像玻璃一样清透的部分。用行话来说是冰种,高冰级通透的玉一般很名贵的。最奇妙的在于,那冰透的部分里能看到还活着的小东西——竟是几只小虾。很微小,但在里面游动。而冰透的玉石内芯明显是储有水的,但不管怎么摇动,水都流淌不出来。而这几只微小的小虾,就在玉镯芯内游来游去。那一枚玉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印象极深。
当时是在南方的村子里,全村人把那个玉镯的主人叫做刘奶奶。那位奶奶很慈祥,这枚镯子的奇妙之处全村里人人知道。有些人过节的时候还会说,走,去刘奶奶家看小虾玉镯去!刘奶奶也会拿出来给大伙看。刘奶奶自己也说不上这玉镯的原理,究竟是以前切割玉石的时候,虾米就在里面,还是后期加工形成的?因为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估计加工工艺当时也没多先进。最特别的是,好多年了,那虾米居然也不长大,也不小,依然在里面游来游去。一只也没有被饿死。令人匪夷所思。刘奶奶还时不时拿这枚玉镯出来晒晒太阳。
小姨母说,当时的刘奶奶也很宝贝这块玉。说这玉很有灵性,而且每次摸着温温的,那么那些天气候还好,至少有几天艳阳高照。如果摸着有点阴润发凉,凌晨接近天亮时看有一层蒙蒙的感觉,那两天一定要变天,至少会要下雨。用玉看天,非常准确。小姨母说,这也许是和矿石的正常反应有关吧,并没有多么玄幻。
我倒是想起了小时候听一些长辈聊三国野史,他们说到,诸葛亮曾有一块“勘天石”。外形光洁,形态像玉。这位大军师每次带兵布局之前,都会看它来断定近几天内的天气。这块“勘天石”也有小姨母说的那玉镯一样的特点,有时会起水雾蒙蒙样的东西在表面,有时摸起来手感微潮,有时候却很冰润……这种会不会是同一种材质的玉石?
我在想,最初未开采的那块大石头在野外的时候,会不会在某种特定自然条件下,已经有虾卵留在缝隙里,又有降雨或者溪水流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进行了闭合,但肯定是有通气或者形成养分的地方,让那点狭小的空间成了那几只小虾米的安乐窝。矿物质是不是日积月累的能给它们提供养分?这我不太懂了,也觉得那么些年虾米都能活在玉镯里游来游去,不论放在哪里,肯定都是奇观吧。
小姨母说,后来遇到荒年,刘奶奶一家也糊口困难。县城里来了留洋回来的财主家孩子,听闻这玉镯的玄妙之处,过来出重金给买去了。之后便下落不明。刘奶奶当年也说不上这玉镯究竟是什么玉的材质。那时候小姨母这些人也算年幼,不懂太多。她回忆说,那是真事。这种奇特的玉镯,这辈子我还没见到第二个。
当天晚上,小姨母的老主顾他爹(也就是这个老翁)听了上述的种种,只是笑而不语。后来补充说,他其实也知道很玄妙的一块玉。不过现在,这妙物还一直挂在他儿子的脖子上,并没在这蛇皮袋里。小姨母于是听老翁娓娓道来。
——来自一些藏家经历及长辈们的说法
(三)自己回家的玉
小姨母有一位相识多年的特别买主,后来大家处得像朋友。虽然只是挺年轻的一个小后生。他逢年节也会给小姨母送些礼物来。似乎他家里送礼的人应该是不少的。他来小姨母这里入手翡翠之前,曾经在多个地方被人用天价宰过。给的,都是些不值那个价格的玉。比如一块十几万要价的东西,实际没那么昂贵,两万多就能搞定的。比如人家说的高冰翡翠,最后小姨母看完就呵呵了,说,这是水沫玉,翡翠矿里的一种伴生玉。不是翡翠。那个年轻孩子当场气得快昏过去,都要杀人的表情。
一来二去,他也格外地信任小姨母。有时别人的玉,都要拿来这里过下眼才放心。而小姨母的好东西,只要他听消息说有新货来了,快马加鞭总会冲在头几个,急急地赶过来看货。这人的名字这里不提了。这位年轻买主家中,有一老翁做官多年。曾有一次,这位老翁的部僚遇到一些问题。当时的时局不稳,一些事牵扯出不少人,当时位高的几个人都纷纷落马。这位老翁的部僚在那敏感阶段,唯恐当局会顺藤摸瓜查来自己这里来……惶惶不可终日。我想,他手里肯定也是有些问题的吧。估计是怕牵连出来(至少手里不干净)。
后来,此君连夜偷偷将一堆珍稀玩意儿送到那位老翁家,恳请他代为收藏保管。估计也是各方进贡来的吧。他说,万一自己栽了,出了事,那东西也暂替他保管吧。等人放出来了,再议。如果不幸人也被抓进去,出来无望,那这些就留给老翁算了。同僚一场,共在朝堂。日后请多帮忙,照顾剩下的一家老小,也算有个照应。两人悲戚相对,四下无望。收下这包东西以后,这位老翁自然不敢藏匿家中。那段时间人心惶惶,他自己感觉都要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于是他等天黑了又穿一身粗布衣裳,拿个蛇皮袋装了一袋,老农户进城的不起眼样子,给小姨母这里送了来。
老翁意思说,这些年,他孩子在小姨母这入手的好东西不少。也深知她的为人,值得信任。现在局面不稳,查里查外。一个人一旦落马,亲戚们一个个都会波及。也只有外人这里,才最安全。他说,他同僚的东西托付在他这里,但他自己的重要藏品都恐怕守不稳了。他自己的,连同他同僚的东西现在一起拿了过来。都是重要的几样。可以当家业传承,世世代代守下去的。而这蛇皮袋里的,有个别几个物件估计都出不了境,算是很有些年头了的。境外的那些藏匿措施,就想都不用想了。他只好借小姨母这里行个方便。代为保管。
小姨母被人如此重托和信任,自然也不好推辞。她只好顺势承下了,说会尽力保管。老翁说,近期儿子不会再来寻她,也不会再入手那些好物了。省得被跟踪,顺藤摸瓜要是都摸来这里就麻烦了。老翁要给重谢,小姨母赶紧推辞。说一切都先等时局稳定了再说,她也不图这些。做生意这么些年,该挣的利润自然会加,不该拿的也万万不会拿。小姨母说,人心摆正了,财路自然通畅。心不正,贪欲强,却往往强求不来。
正好也要交代清楚都有哪一些东西,于是在那天,老翁与小姨母聊了挺久。小姨母说起,她毕生知道的最奇的一个玉镯,是那玉镯里有活物的。那块玉从一大块石头上采下来的时候,里面就有近乎像玻璃一样清透的部分。用行话来说是冰种,高冰级通透的玉一般很名贵的。最奇妙的在于,那冰透的部分里能看到还活着的小东西——竟是几只小虾。很微小,但在里面游动。而冰透的玉石内芯明显是储有水的,但不管怎么摇动,水都流淌不出来。而这几只微小的小虾,就在玉镯芯内游来游去。那一枚玉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印象极深。
当时是在南方的村子里,全村人把那个玉镯的主人叫做刘奶奶。那位奶奶很慈祥,这枚镯子的奇妙之处全村里人人知道。有些人过节的时候还会说,走,去刘奶奶家看小虾玉镯去!刘奶奶也会拿出来给大伙看。刘奶奶自己也说不上这玉镯的原理,究竟是以前切割玉石的时候,虾米就在里面,还是后期加工形成的?因为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估计加工工艺当时也没多先进。最特别的是,好多年了,那虾米居然也不长大,也不小,依然在里面游来游去。一只也没有被饿死。令人匪夷所思。刘奶奶还时不时拿这枚玉镯出来晒晒太阳。
小姨母说,当时的刘奶奶也很宝贝这块玉。说这玉很有灵性,而且每次摸着温温的,那么那些天气候还好,至少有几天艳阳高照。如果摸着有点阴润发凉,凌晨接近天亮时看有一层蒙蒙的感觉,那两天一定要变天,至少会要下雨。用玉看天,非常准确。小姨母说,这也许是和矿石的正常反应有关吧,并没有多么玄幻。
我倒是想起了小时候听一些长辈聊三国野史,他们说到,诸葛亮曾有一块“勘天石”。外形光洁,形态像玉。这位大军师每次带兵布局之前,都会看它来断定近几天内的天气。这块“勘天石”也有小姨母说的那玉镯一样的特点,有时会起水雾蒙蒙样的东西在表面,有时摸起来手感微潮,有时候却很冰润……这种会不会是同一种材质的玉石?
我在想,最初未开采的那块大石头在野外的时候,会不会在某种特定自然条件下,已经有虾卵留在缝隙里,又有降雨或者溪水流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进行了闭合,但肯定是有通气或者形成养分的地方,让那点狭小的空间成了那几只小虾米的安乐窝。矿物质是不是日积月累的能给它们提供养分?这我不太懂了,也觉得那么些年虾米都能活在玉镯里游来游去,不论放在哪里,肯定都是奇观吧。
小姨母说,后来遇到荒年,刘奶奶一家也糊口困难。县城里来了留洋回来的财主家孩子,听闻这玉镯的玄妙之处,过来出重金给买去了。之后便下落不明。刘奶奶当年也说不上这玉镯究竟是什么玉的材质。那时候小姨母这些人也算年幼,不懂太多。她回忆说,那是真事。这种奇特的玉镯,这辈子我还没见到第二个。
当天晚上,小姨母的老主顾他爹(也就是这个老翁)听了上述的种种,只是笑而不语。后来补充说,他其实也知道很玄妙的一块玉。不过现在,这妙物还一直挂在他儿子的脖子上,并没在这蛇皮袋里。小姨母于是听老翁娓娓道来。
今天疲惫,先写到这里,明后天找时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