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京城富人圈里的奇闻鬼事


  大家好,上来一看,又有好多朋友在等候。感动的同时解释一下,这些天我不是要偷懒的哦。年底公务较多,尤其近一周又负责了某项重要活动。结果力求完美,太过谨慎和细致的毛病又上来了。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在过问。一下忙了好些天,好在事情进行地非常成功。无愧于交予的“重任”,呵呵。今天继续给诸位更新吧。
  三十五、落叶归根,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固有的一种情节。死得其所,入土为安。长者们常这样提及相关话题。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国捐躯,浴血杀敌,却因为征战于疆外,奋死于沙场,英魂也不得荣归故土。亡灵在境外有什么样的怨嗔,他们浴血的疆场又有过怎样的传说,也将是我们这一章节要讲述的重点。后面将附真实照片。

  云南一直是我感觉很有灵性的一个地方。也是那个亦师亦友的黑衣人在梦里教我追魂并吞魂的地方。就在那里的某处街巷,记忆犹新。在岁月沧桑中被磨砺光滑的石板小径。黑衣人的言传身教,我曾经很不屑,很愤慨,抵死不学。以前的故事中我有所提及,你们也许还记得。后来,以至于我在现实中“旧地重游”的时候,胸有成竹地说起了周遭的种种和环境布局,这后面有处水潭,这条石板路尽头有座桥等等??向导怎样都不相信我是第一次来游玩。后来我也不再给向导说笑,担心会吓到她。

  而丽江,是我去过后感觉一次不如一次的地方。过度的商业化和烟酒情色的喧闹,让我此后每次的云南之行都会刻意避开它。因为一些这里不便提的缘故,我往返云南已经接近十次了。多数都是自己独行。为期最久的一次,是一个月。

  如果说丽江是一位夜色下浓妆艳抹的少妇,那么附近的束河古镇、腾冲的和顺古镇、泸沽湖的里格岛、洱海畔的双廊村更像是清新恬静的少女。美丽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花海,泸沽湖,束河古镇,西双版纳,玉龙雪山??留下过很多有趣的记忆。也许时节的选择和气候、心情的影响对旅程也尤其重要。旅途中的种种际遇,也会带给你丰富的感触。

  当时的和顺古镇,车子一转弯,就让我惊喜在一大片灿烂的金黄里。如同去双廊的路上,车子转弯带给我眼底一片突如其来洱海的蔚蓝一样。腾冲,它成为了我去过云南后,久久不能忘怀的其中一个地方。在某年的休假日里,我常在懒散的午后,一个人沉醉在那一大片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田中。沿着河流慢慢散步,走过拱桥,走到山脚,走到湖边。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如此美景之下,还有那么多血淋淋残酷的暗影。有些事,是后来朋友告知的。

  和顺古镇所在的腾冲,位于云南保山西南部。东为雄伟的高黎贡山,西为盛产翡翠的缅甸。201*年初的时候,我就曾试手切出一块高冰种紫罗兰翡翠。偏财运一向极旺,对于能频频中奖的我来说,丝毫没有意外。倒是店主捶胸顿足的表情和力争回购的态度,让我了解到它的价值所在。那是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原石。我知道很多已经擦了皮的原石未必是真的,所以我只切糙皮,只切完全看不到的。不过“一刀穷,一刀富,一刀家财万贯,一刀只剩尿布”,这些都是正常的,十赌九输嘛。旅途中,偶尔试试身手。我一贯自制力还可以,基本见好就收。不过其他赌性重的朋友,不建议尝试。

  言归正传。腾冲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塞,古代的徐霞客也给了相当高的赞誉。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发生过惨烈的战争。也留下一座相当多传说的陵园——国殇墓园。这里安放着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遗骨,还有关于他们的许多悲壮的故事。在某个展览馆里,里面一千多个头盔展示在高墙上。每一顶头盔下,其实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当年的老蒋,被日军已经逼得陷入了极被动的境地。幕僚进言,沿海城市已经保不住了。现在如果修通了中缅公路,起码能保障国际援助的通畅。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日军按道理不敢动缅甸。动了缅甸,意味着与英国开打。与英国开打,就意味着也要与美军开打。老蒋觉得这主意甚好。于是鸡毛信飞往各地,各地官僚顶着高压纷纷执行。

  中缅公路,于是成了一条鲜血淋漓的路。众多的民众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投身到义务修路的大潮中来,用手刨,用工具挖,用石磨压,在没有机器的年代修建出了一条拿生命换来的路。崇山峻岭的险恶环境下,3000多人死亡,每公里基本死亡20人。有些民众说,现在夜里走公路,有些背运的人也偶尔遇到鬼打墙,半天转不出来,倒也正常。这是路亡人在给你开玩笑呢,有些人死在外乡,尸首都不得回,逢年过节没酒水没纸钱的,路过了讨一些,让你们想着点。

  后来,日本逐渐意识到中缅公路已经成为西方给老蒋运输抗战物资的大动脉。取缔这条线路,已经逐渐提上战事的议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当时的老蒋,很快出席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那时候的日军在攻占新加坡后,又经泰国入侵缅甸,英军开始节节败退。后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滇缅公路的中国军队求援,于是中国远征军应运而生。
  先到这里,今晚时间比较紧了。明天再为大家继续。
  当时有人做过统计,这条公路运送的物资基本都等同于一条铁路的运送量。腾冲抗战的故事,历来非常光荣与悲壮。而与滇缅公路有关的传闻,则处处都充满了屈辱与艰辛。当时物资也非常有限,军人直接阵亡的,据说就超过40万人。缅甸是英国殖民地,日军当时已经占领了仰光。远征军的第一次出国作战,基本败局已定。整个云南在瞬间由大后方变成了战争前沿。

  详细的就不多阐述了,毕竟这里不是科教频道也不是军事论坛。讲一下朋友当时探望一些老兵时,他们的实际描述吧。有人说,这里有二战时海拔最高的战场,你们能体会云层里战斗的惨烈与悲壮吗?有人说,实际的机关枪扫射不是你们想象的电影场景,人死了还没倒下,还弹动两下?哼,真正的机关枪突突突横扫以后,人群就像倒下的豆腐一样,软绵绵倒下一大片!说话的老人,眼角都带着泪。岁月在脸上形成一道道沟壑。

  当时日军要过怒江的一道索桥,计划直捣昆明。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统领果断要求炸桥。最后日军只好望江长叹。自此,中日两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后来有支日本军队(好像是56师还是59师,记不太清楚了)转头去了腾冲,而这支精锐部队非常擅长山地作战,绰号“龙兵团”。他们给中国远征军也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当时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日本军大摇大摆地进了城。很快周边的地区,人去楼空。山间的栈道上,逃难车轮的车头都贴着车尾,一个紧挨着一个,到处都是熙熙攘攘逃亡的人群。

  现在,在日本福冈还有他们的营地。有位道长劝慰过流亡的民众,说龙兵团必完结于龙陵。群众们不知所云。后来,果如其然。龙兵团最后被歼灭在滇西的松山、腾冲和龙陵等地。而那个地名,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一种宿命。“龙兵团”葬身的地名正是 “龙陵”。龙陵,言下之意,龙的坟墓。

  国破家亡的经历,总会激励人们的某种情怀。四千多年的古文化,炎黄子孙的根基。伴随那些不得不爆发的战事,悬疑的事件同样不少。龙陵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桩。现在给大家说说高黎贡山一带的传闻。

  时间转到现在。有一户缅甸村民,妻贤子孝,一直很依赖全家过着安逸的生活。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上,却有着一件不太宁静的事情。时常在夜里,全家人都会听到突如其来、呼喝而至的一大片喊“杀”声。除了这家人,其他村民也时常会听到。

  人们会觉得,也许因为这里曾经爆发过战争。亡魂未安,心有执念,就总徘徊于生前弥留的地方吧?这杀声时有时无,一片一片的,活脱脱战争现场的声音再现。如果谁忍不住冲出门去,外面却什么也没有。一切都归于寂静。一来二去,村民们渐渐摸索出规律。就是但凡是在下雨的夜里,这片喊杀声绝对如约而至。不仅仅是缅甸境内,在滇西的高黎贡山,许多当地人中也有这样的传闻。高黎贡山一站,被誉为是二战期间海拔最高的战场。

  直到后来,这户村民家里计划修一个猪圈。开始挖地。却不想挖地时从后院刨出来了大量的尸骨、衣服碎片和武器。在场的人,都震惊了。谁都不知道,这户缅甸村民家中的土地,居然是中国远征军尸骨散落的一个地点!

  我有事要离开,路上找时间给你们传图吧。
  这图就是那户被翻地挖出大量远征军遗骸、衣服碎片和武器的缅甸农户家。昨晚本来发图的,太忙。请各位谅解。早上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