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京城富人圈里的奇闻鬼事

  四十、医院里的那些事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自然中,春夏秋冬交替上演四季。而医院里,生老病死定格着人生。一间间或大或小的病房、就诊室、手术间、候诊厅、药房,总在发生着一些或悲或喜或平淡的事件。生离是法官常判出的事件,死别则是医生终日面对的常态。寺庙高堂之上,一个人可以忏悔他的毕生罪业。但医院手术灯下,他能仰仗的只有医生的技艺与自己的福德气运。

  陈大夫,四五十岁的样子,主攻妇产科的各类疑难杂症。从他离开如日中天的大型国营医院到一家私立医院工作,如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他所见过悬而未解的奇异事件很多,也适合给正在收集素材阶段的我提供素材。所以经由做投资人的朋友介绍,我与他得以一叙,见面后详细聊了聊。聊过之后,甚至还亲访了一些正在VIP病房套间里休养的事件当事人。当年的陈大夫,现今已经是陈院长。那就称呼其陈院长吧。虽然我不知道他信仰什么,但他坐下来时曾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也许,人世间真的因果不虚。他就先从一位石女的故事说起来。

  有一位姑娘,文文静静的。秉性良善。但却有一个很难启齿的问题,她是“石女”。石女,在封建社会的老百姓心目中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词。多数人认为不吉,晦气,尤其克夫。不过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只是胎儿发育到生殖系统这一块的时候,没有发育完全而已。算是……存在部分的生理残疾吧。但从其他层面来说,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女性。

  而“石女”,又有真石女与假石女之别。假石女不过是处*女*膜闭锁,Y道有部分地方是两边的粘膜都粘连在一起,无法打开通道进行正常的S生活。简单手术处理一下,就好了。而极少数的真石女,不单单没有Y道,甚至连子宫都没有。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陈院长遇到的这位姑娘,却是个真石女。她不能有正常的S行为,也无法正常地恋爱、结婚、生子。经检查,她没有子宫,没有Y道,名副其实的真正“石女”。

  那位姑娘从外地而来,寻访了许多的三甲医院和各类私立医院。看病的过程,据说也是非常之坎坷。家里人给带在身上的钱,几乎都快用光了。虽然钱不多,但这也是家里给辛辛苦苦凑出来的费用。她在京城几乎快要住不下去的时候,听人推荐来了这家医院。当时一问诊检查完,陈院长觉得这事吧。不大也不小,甚至都可以再造Y道,将来也是可以正常的交男友、谈恋爱的。

  姑娘一听完,心里立即热血沸腾。但随后一深虑,她眼里的光芒又慢慢黯淡下去。因为这费用确实太昂贵了。姑娘什么都没多说,直接出去给表姐和朋友们打了几个电话。最后得知大概还能再凑出几千块。她家境很差,这样的结果也没有超乎预想。未来眼看又变得渺茫,姑娘像是抽空了自己心里的最后一丝希望。她最后什么都没说,一个人就默默收拾好病历本走了。

  当时,陈院长刚忙完手边的事。就问旁边的助理,之前看病问诊的那位患者和家里人电话,最后商量得怎么样了。助理说,她都走了。陈院长很诧异,走了?不是可以手术解决的问题吗?助理说,其他的护士们都说,那个小姑娘承受不起这份手术费,家里人都已经尽全力了。好像最后一圈才能凑到几千块,看起来希望渺茫。所以她自己就静悄悄走了。

  这陈院长也算是性情中人。他略一思量,大手一挥,喊护士去把患者追回来。说,赶紧去看看,人走远了没有。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还说,你说这人病了,总是得治啊。不治怎么办?去别的地方也不见得能妥善处理啊。不然她兜兜转转那么多地方,怎么还没有处理好?……他似乎对自己的医术还是非常自信的。

  话说回来,护士当时算是把这姑娘追回来了。这位“石女”当场就红了眼圈,默不作声。陈院长让她别哭。问她,还能凑多少。姑娘说,也就这最后的六七千了,离这整个手术费还差十万八千里呢。陈院长几乎都不带考虑,说,做!做吧!我亲自给你手术!他拿出一张纸单,草草在上面签了几句,叫助理拿去收费室。

  陈院长大意是说,那六七千纳入患者的看病缴费之内,剩余不足的费用,就全记在他个人的头上吧。由他来填平医院这次开支的账目。姑娘当时哭得一塌糊涂,就快要给陈院长磕头了。他扶起她说,只要身体好了,就没事。你们都还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你说,能让这些小问题困扰正常的生活吗?姑娘破涕为笑,感动中又不知说什么好。听到这里,朋友建议院长说,其实可以与一些慈善基金合作的。他们推荐来需要救助的患者,进行免费救助。而基金会承担一部分开支。好歹也让医院不至于蚀本补贴医药费用、员工开支去亏损运营。

  言归正传,那一次的手术非常成功。姑娘总算有了自己的Y道和私处构造,虽然不能生孩子。但正常的谈恋爱和S行为都是不受影响的。姑娘的母亲千里迢迢火车赶来京城,准备接回痊愈的孩子。那天,她抱住陈院长的腿泣不成声。之后,这位母亲给陈院长说出一件事来。据说是在姑娘还幼小的时候,他们的庄子上曾来过一个独眼的老头。一只眼睛已经瞎掉,另一只眼睛看人的眼神格外犀利。他到处讨要饭食和零钱,顺带给大伙儿看看宅基、风水走势什么的。也许,有点真才实学吧。当时老头定眼看了一下姑娘,就摇头不止,频频叹气。还连声说,可惜了啊,可惜这么好一闺女。姑娘的母亲心里不安,赶紧问他,到底咋了。

  独眼的老头儿说,你闺女上辈子做过几件恶事,还杀戮过怀孕的妇人,胎死腹中,一失两命。这辈子虽然人秉性还算淳良,长得也可爱,可终究有债要还。他不但这一世要身为女身,还会经历四次情感波折并且终身不孕。即使领养或者过继,但都不会有后的。再怎么惜福积善,就算将来领养了好福气的孩子,她也不会有第三代,永远不会做祖母或者外祖母的。姑娘的父亲一听恼火,大骂说,这是哪里来的疯子?举着扫帚连轰带推的就把人赶跑了。一家人都只觉得晦气。至于那个老头人是怎么知道,怎么看到,或者说怎么掐算出来的,也没人去追究了。

  那时候姑娘年纪幼小,大人们也不太在意这些细节。骂了几句,也就过了。村里都是庄稼人,只要不是大病症,几乎也没人去医院慎重瞧个病。渐渐姑娘年纪大了,身边女孩们也都嫁了。姑娘在附近的省城打工,尝试几次恋爱也都深受影响,才发现出这个问题。跟家里一说,也慌了神。全家人省吃俭用的,供她来京城求医。最后颠沛流离地找了一圈,能解决问题的医生却没有几人。

  这次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确实不能生育。这不也合了那个独眼老头儿的话吗?姑娘的妈显然对往事仍心有芥蒂。她把陈院长当恩人,把这件插曲就一五一十说了出来。陈院长给她一阵宽慰,说不过都是凑巧的事儿罢了,现在是新时代新气象,还管那些?姑娘的母亲也不再执着于此,后来领着闺女,一路千恩万谢地告辞回去了。陈院长也以为这事就结束了,但过了几年在某一天,还是这位曾经的“石女”,却再次迎上门来。不过她带了一个孩子来做检查,指名要院长亲自受理。

  原来这几年里,姑娘已经嫁为人妇。她丈夫也存在些生育上的问题。丈夫在婚前也曾相亲过一些姑娘,但又不愿意耽误人家。后来正好遇到她,两人条件相当却又情投意合,之后便一起恩爱生活。两人决定领养一个孩子。但由于都还算年轻,达不到相关规定的条件。只好等待将来时机成熟。某一天,姑娘在街上发现了一个流浪的落魄孩子。她心肠柔软,便收养了这个孩子。姑娘的丈夫经济条件还算不错的,苦难的一家人以为从今往后便可以安逸地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这个孩子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居然也是——“石女”!

  陈院长一边讲述,一边感叹。他问我,你敢相信吗,这世间居然有这么凑巧的事情?石女,竟又领养了另一个石女!还真正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真正的无缘不聚。你说说看,这宇宙如此浩瀚,是不是还真的存在某种运行规律,有着某种所谓“因果”吗?照那个病人母亲说的事情,那个独眼老头也算是都说对了吧。

  我一想,也是。这姑娘后来在茫茫人海中因她的善心与同情形成一个缘起,无意间收养来的街头孩子,居然也是石女。而这孩子自幼流浪长大,遇到姑娘,居然有着同样问题(石女)的养母,意味着一份稳定安逸的生活,意味着会被姑娘送去给陈院长治疗,也是她的好运气所致。而姑娘本来命中无子,照老头儿的话说,即使领养,也不会成(夭折)。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领养或过继的孩子没有下一代(她勉强有了不属自己血缘的第二代,却没有第三代)。这也巧了,她的善行让自己得遇这个小女孩,并且带她回家抚养。而这个居然同为“石女”的小女孩,即便将来手术处理好,确实也不会有下一代出生。

  这一切,不正是那个独眼老头儿说的结果吗?她即使惜福行善,还是注定了无“后”。就算领养了一个有福气的孩子(也算她自己发善心收养流浪孩子所致,若是靠自己按程序领养会不会养大都成悬疑),也没有机会当祖母或者外祖母(因为是石女)。或许在姑娘老去的时候,要不然就是她的孩子将来也不再收养其他人,要不然就是她收养的这个孩子领养婴儿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人世了……人生无常,没有人可以预见。老头儿如何预见,也自有他的本事。而老天爷的安排,却又是如此之玄妙。

  我一时间沉默,无言以对。对陈院长下意识的感慨,也不知该如何作答。这时候我想起了宗教中常讲到的,人们所谓的业缘。一家人,总是因为某种宿命因果链接在一起,他们曾有一段共同的经历或事件,联系他们今生又聚在一起。成为家人、朋友、同事。有些人家门日益兴盛,有的族众愈发落魄。这其中,真有规律可循吗?缘,或许从不会随意而来,只因为相互吸引、牵绊、纠缠。

  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无故成为朋友,也不是每一段往事都值得我们去惦记。时间永远是一剂良药,让我们看清所有的虚拟,也让我们验证所谓的预言。时间,会沉淀一个人曾经最美的感动,也带走他/她并不需要的过路云烟。曾经做过什么,有谁能记住哪一生哪一世那么多?就做好你当下的事情,为未来的美好去积福攒德。人生便日益美好了。从此,没什么让你畏惧不前,也没什么让你刻骨牵挂。善待每一段缘分。

  陈院长本人在我看来,其实也算一位在当今医学界妇产领域中难得有创新思维的医生。随着逐渐加深了解,我愈发地敬重他。虽然医治过不孕不育及保胎、分娩的高难度患者无数,但他似乎很少宣传自己。在我看来倒也正常,一个善于攻克医术难关的技术型人才,往往没有营销学者、经济学家那种炉火纯青的推介技能,也没有艺术家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他甚至不乏有针对保胎、不孕不育这块儿攻克难关获得的国家专利,却一向仅靠熟人间的口碑带动及患者治愈后自发的感激宣传而已。

  他又给我讲起了另一位保胎的高危大龄孕妇的奇异故事。患者四十多岁,文中我们就叫她沈姐(化名)吧。陈院长甚至亲自引荐,让我坐在沈姐的VIP豪华套间病房里,面对面地与她沟通了一个多小时。经由她同意,我引用这个事件讲述出来并改了名字。沈姐家境殷实,她算是京城圈里某一位盛名赫赫、地产起家的富商的家眷。中国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沈姐为了能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卯足了劲儿努力多年。而富商丈夫待她也算不错的,但结果却一再地令夫妻俩失望。沈姐曾经怀孕成功,但最终却以流产而告终。这一次,终于又怀上了。但好景不长,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大家好,近期事情较多,忙碌一阵子没有更新。今天先更到此,其余的明后天继续娓娓道来。以后更新时间不定,不过至少有每周一到两次的更新吧。感谢你们的关注!爱你们!还有大家给我的微信、微博留言……每一条我都有看到,几个群的朋友们也日益增多。但因为留言数量较多及时间关系,就没有一一回复。请大家见谅,最后祝周末愉快。
  沈姐的年纪在孕产圈真不算小了,四十多岁。我们不能说沈姐的幸福生活,完全只是得益于一个实力雄厚的老公。但起码这个男人的拼搏与努力,也是给家里提供了非常结实的上层结构。让自己的太太能够心无旁贷的生活,随自己兴趣与喜好做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在这种超出大多数小康之家的经济条件里,沈姐本应该和其他的太太们一样,安心去相夫教子才对。可是问题就在于,两人多年来膝下无子。

  面对这种过于寂静的家庭生活,沈姐在朋友圈里只能做出一副波澜不惊的姿态。但听到别人家里的欢声笑语,偶遇电梯上下或社区花园里带孩子玩闹的父母,这夫妻俩通常也只能默默相对无言。两人的心情不能说不急。早些年还可以无关痛痒,一笑而过。再过几年还可以互相鼓励,宽慰几句。到了现在,夫妻俩的情绪可谓一触即发,敏感不已。这种焦虑不安的体会,也只有当事人才懂。

  沈姐身体是没有问题的,她的老公经检查也没有任何障碍。或许就是缘分吧?有些夫妻常年不育,尝试多年,不得已各自分离再婚后,却又先后都生育了。这种例子也不少。不得不说,有些情况就是那么玄妙。也许天意弄人,沈姐几年前都曾怀孕过,却以一场流产意外而告终。现在她又怀上了,这一次沈姐的夫君在狂喜中又不敢过于宣泄情绪。中国的老人常讲规矩说,一件事没顺利落实下来以前,那些个大叫大嚷、狂喜不堪的,最后再看看这事基本成不了。于是两人只得按捺住内心的躁动,压抑住狂热的心情,安稳下来好好养胎。怀孕前三月决定不予任何人声张。

  可是好景依旧不长,沈姐在一次例行产检中被医生告知有先兆流产的迹象。两人已经开始慌神了,赶紧奔走与京城各大三甲医院问询,开始做相关辅助措施。但情况依旧不乐观,而于此同时,沈姐的婆婆从老家带来了消息。据称,这位老太太早先就一直因为儿子后继无人也曾经伤破了脑筋。求医问药,求神拜鬼什么招式都尝试过了。曾经大半夜的,还跑来交给夫妻俩几道求来的所谓“神符”,说是压在枕头下可以保佑求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恒古不变的礼数。而这一次,老太太却做了个怪梦。

  梦里是一片苍茫的薄雾,像是湖畔,又像莲池。朦朦胧胧看不真切。荷叶上有个白胖的宝儿,笑呵呵地正要向她的儿媳妇爬过去。儿媳妇也笑容满面张开手臂,准备环抱的样子。这老太太居然在梦里清明的很,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她第一直觉,这或许就是她未来的胖孙孙了。可眼看孩子就要爬入怀的时候,水边四周很快聚拢出一群被暗影笼罩看不清长相的人,黑漆漆一片。像是从水底瞬间冒出来,一个个围上前去。有的拽腿,有的扯手,脸色都阴霾地可怕。眼看这胖胖的宝儿挣脱不开,就要被众人给扯开了。儿媳妇一脸惊慌却手足无措,老太太直接一声大叫就从梦里惊醒了过来。难过地哭嚎了半天,琢磨着是不是儿媳妇又要怀孕,而且又要保不住了啊?

  老太太也是绝对的重度迷信患者。当即没停,直接穿了鞋就要上火车。冲去京城要找儿子和儿媳。夫妻俩见着从天而降的老婆子也很诧异,自然也是招待一番。等自己的妈详细问起来,沈姐的先生才一五一十说起来。说,媳妇儿确实又怀孕了,本来准备前三月不告知任何亲属的。但确实一检查又是可能要流产,现在要做保胎呢。不过老太太是怎么能猜到儿媳怀孕了呢,而且信誓旦旦觉得这梦跟孩子有关,夫妻俩也解释不清了。确认了真有这么一件事,老太太也顾不上感叹,自己赶紧去找老家的人“看事儿”问仙去了。而夫妻俩则继续忙着寻访保胎的各路名医。

  既然有实力,条件就一定要选最好的。沈姐的先生也不顾开支的数目高低,直接就按照口碑钦点了京城大名鼎鼎的协*医院,还直接办理了国际医疗部的手续。一定要给妻儿最好的照顾。这一胎太重要了,一定要稳稳妥妥的生下来。他觉得一切尽人事之后只有等天命了。

  一看到协*医院国际部那些等待保胎的孕妇们,他和沈姐也有点傻眼了。原来许多孕妇容易滑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宫颈口松弛,已经承托不住胎儿的在子宫内的正常生长增大。最后没到日子,胎儿非正常流出,一场甜蜜十月的春秋大梦也就随之终止了。于是这些宫颈口松弛的孕妇们,被医生勒令躺在病床上不得下地。并且还得双脚上提,以某种角度倾斜而躺。据说这样子,方能缓和一下胎儿日益增长带给宫颈口的压力。但客观看来也非长久之计,这些可怜的孕妇们许多离预产期还有好几个月。却终日在这病床上不得下地,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人也是格外消沉的。

  也难怪,总有许多中国人会说,子孙后嗣是上天的恩赐,儿女俱全是大福分。连名书《了凡四训》都在其中娓娓道来,一个德行不够、命里无子的人是如何积善攒德,终于改命获子,安享晚年。大家常说,机会是神的恩赐,甚至较好的容颜、美好的环境、圆满的家庭等等一切都是福报。不论他是受国学易经的潜移默化,还是佛学道门的洗礼,亦或是基督、天主、穆斯林教徒。

  因为有些格外顺利的人,他/她在某一方面得来的太容易(如孩子、财富、容貌、事业),他们往往就无法明白那些苦求而不得的人们心里的挣扎。所以,也有一些人看到别人的痛苦不堪与坎坷,再对照自己的顺利与好运气,她会感念自己所有的一切拜神所赐。坚信善待一切,会继续这种好运气。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感恩。自然,当一个连感恩都不会的人,你对他/她的好也经常会被视作理所应当,不屑一顾的。

  在协*医院呆了没几天,沈姐的流产迹象却越来越明显。这抑制不住的趋势,也让沈姐的老公格外懊恼。苦求无门,于是在一位朋友的怂恿下去了某家私营医院。转了院,抱着最后一试的意思,且死马当活马医吧。沈姐也做好了最坏的心里打算。她意思是,我若是尽力了,还是保不住,那我也没办法了。只能说,和这孩子没缘分吧。有人曾经建议过沈姐的先生找陈院长,当时夫妻俩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不知道朋友介绍的是否可靠,另一方面陈院长几乎没做过广告,也是私立医院,他们没听说过。

  转来的这家私营医院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没多久就给沈姐下了通知书。声称,保胎估计是不太乐观了。要是出现意外,医院也概不承担责任。沈姐的情绪又一次沉到谷底,泪流不止。沈姐的先生在一旁也叹息。后来沈姐想起了朋友推荐的陈院长,就喊老公尝试联系一下。陈院长说,当时他那天一接到电话,听完患者丈夫的描述,已经知道情况不大乐观。又是熟人介绍的朋友关系,而他其实也不想指责其他医生和任何医院的做法。为了稳妥起见,他需要要亲自会一会这个要保胎的高龄孕妇。但尴尬的是,沈姐当时面临流产,宫颈口脆弱,人在病床上也是不敢擅自挪动。而陈院长自己,身为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跑到另一家私立医院去探视患者,势必也将分外尴尬。

  陈院长说到这里的时候,呵呵直笑。我也乐了,他说这真像是“虎口拔牙”。在医学圈里,一个大夫名下的病患,还没转院没有离开,另一个同领域的医生亲自上门探查,这多多少少都是很忌讳的。你不等于是去砸人家场子去了吗?这和古代练武之人踢人家武馆没有什么区别。最闹心的是,如果踢馆的人还赢了馆主……这里面的微妙之处不必多解释,肯定更尴尬了。陈院长说,他就办了这么一件事。

  那天他是真的去了,还找了个宽慰自己的说法。首先,大家都是朋友所托,介绍认识,如果坐视不管,也对不起朋友。其次,医者父母心,不管现在医患关系多紧张,这孕妇眼看没了活路,自己不上手试救一把,估计胎儿连最后的机会也肯定错过了。最后,他说对自己保胎的两把刷子还是有点自信的。于是陈院长就只好硬着头皮,在助理的陪同下,一边和沈姐的丈夫通着电话找病房,一边当面会诊看看情况。那家私立医院的人很快也发现了端倪,浩浩荡荡从医生到护士也来了不少人。据说当时的情景很是尴尬。陈院长也不多解释什么,说,如果信得过他,就转院到他那里去试试吧。针对宫颈松弛造成的流产,他还是有信心去解决的。

  沈姐丈夫问要怎么处理,陈院长说有一种技术叫宫颈埋箍术。是他自创的,也申请了专利。最好是在孕前(孕后也可以)把它放置在宫颈内口上,然后有效阻止宫颈管的扩张。而像现在孕后有一段时间,又算亡羊补牢的情况,办法就是环扎。如果在孕前做了,大着肚子是可以跳芭蕾舞的,不怕孩子滑掉。而在孕后做的,就也得卧床保胎。孕前做的,可以保到足月。但是孕后做的,基本多会早产。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一番比喻倒也恰当。沈姐的丈夫一咬牙说,走,那就转院。

  但沈姐转念一想,却不干了。她现在肚子很大,羊水多,一晃动生怕托不住直接滑胎。现在就像是生怕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一样。沈姐不敢动。这时候陈院长又做了一个决定,说那就吸出部分羊水,缓释一点压力,然后自己下地走。这个说法让沈姐很震惊。陈院长说,羊水都是婴儿在母体内的防护装置,缓冲一些压力,孩子喝的是羊水,排除的尿液也混入羊水。多一点,少一点,不会有太大要紧。只要在一定安全的量范围内就好。将来营养补充跟上去,羊水慢慢还会增多的。左思右想,沈姐同意了。就这样,沈姐转到了陈院长医院的病房里。沈姐的丈夫毫不含糊,手一挥给定了病房区域最顶级的VIP套间。里面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典风,墙上还有画师的真迹。陈院长也给沈姐尽快排出了手术施行日期。这时候,沈姐的婆婆来了。

  据老太太说,她一进门还没说明来意,老家那位“看事”的大仙儿就讲话了。问你家儿子子嗣的事儿吧?老太太点头。大仙儿又说话了,本来你儿子生养后代的事情很难,即使他发迹有财。老太太又觉得惊奇了,这都能知道他儿子经济水平。大仙儿继续说了,你儿子的发迹史中也有些不太光彩的方面,亏欠别人太多。具体的就不点了,他自己心里明镜一样的。而且以前的冤亲也有一些,都盯着呢。他媳妇儿要把孩子生下来,还真有点困难呦……你那梦是有所托的,是童子投胎呢。若能生下来也是极聪明伶俐的。老人家一听心里更难过了,赶紧问,可有办法?大仙儿说,办法是有,就看你儿子舍不舍得了。

  的确,这位沈姐的先生在京城也算是地产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他多年前就从房地产起家了,暴富之后开始聘用专业人才打点各路领域,逐步进行跨领域经营。这些年也算是做得风生水起。除了没有子嗣,其他的方方面面那算是扬眉吐气的。人有时候钱财多了,不干不净的事多多少少也掺杂期间。沈姐讲到这里叹息说,为人一世,没有伤人害命倒也罢了,但有些事,并不是你不想就可以避免的。比如工地的意外事故,比如拆迁不配合时的处理,比如高额的不合理暴利……这也许算是一种潜层的压榨吧。这期间的因果,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我说,那……是不是说,宇宙间的能量等衡是有一定道理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富人热衷于做慈善,或许也算一种变相的自保?当然,有些富人则不然。但哪里进账了,那部分亏出去都是自然的事。有人餐饮业开得红火,最后闹得个妻离子散,就有佛学人士讲因为餐饮重杀业。沈姐点点头。

  我继续说,但有一些人事业总是万古长青,也许是因为他有“散”。散财给贫苦大众,散给失学儿童,散给孤儿寡母,他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算是均衡了。而有些人散的越多,挣得却越蓬勃。也许宇宙间的能量真的是有回馈的?你施予什么,你得到更多。同理,你仇视社会,愤恨周围一切,你的邪相和咬牙切齿也只会吓跑其他人,别人被你负面的情绪感染或望而却步,你收获到也是和你一样有仇视情怀的愤慨人群的抱怨。典型的,你拿什么看世界,便收获到世界给你怎样的一个境界。这好比你在苍茫世界上,海量的各种信息中,选择了一支队伍来靠拢。比如你对“美丽”这个词格外敏感,你追求美丽,你渴望美丽。那么自然而然,你今后便会格外关注与“美丽”相关的信息。时间久了,你也被与这个“美丽”信息相关的种种事物相包围。深深地置身于“美丽”之中,就是这个道理吧?

  沈姐笑了说,真想不到你年纪没我大,倒还挺有意思。她说,她婆婆讲述的老家那位大仙儿就是这个意思。办法是有,就怕当事人舍不得啊。老太太急了,说不管怎么样总得试试啊。常人都说“无后”是一件“缺德”的事啊,大仙儿是说想办法要补上去吗?那人说,德行不是靠补能补的。只是总是进财,也未见你儿子散点去积累人心,加上夫妻俩男方周身的怨气那么重,女方的孩子保得住才怪呢,也总得提点善意和众人的善念吧。老太太问到底是什么办法?大仙说,散财,至少一半。不舍得也得三分之一,若只散了三分之一,那保不保得住看造化了。老太太一阵揪心,又问,散去哪里?大仙说,哪里困苦,哪里需要,就散去哪里。

  所以,这老太太告辞后就来找了儿子,说明了情况。其实沈姐的先生对这事儿是半信半疑,提到拿出他的一半储蓄就各种震惊、诧异加不情愿。老太太一阵嚎啕,说了自己做的梦,讲了去问大仙儿的前因后果。沈姐在一旁,也听得心颤颤的。最后沈姐的先生架不住母亲和妻子的连哭带劝,想想,若真是个大胖孩儿从此就伴在左右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也好。钱挣那么多,若后继无人,要是真应了大仙儿的话……可如何是好?最后,他也就一闭眼,权当是造福社会了。

  这钱散得自然是比挣的速度快啊。很快的,沈姐丈夫一半的身家都按程序正常走上了各个资助的渠道。一时间许多机构自然去大张旗鼓地表扬,又是拍照又是要采访的。老太太想起大仙儿的话了,不要太扬名,不要宣传过甚。于是又提醒儿子拒绝来访和宣传。现在,总算是沈姐母子平安,乖乖呆在陈院长的特级病房里养着胎。宫颈的问题也做手术顺利处理完了,只等将来生产的那一天。她目前每天都由家里人精心照料着。和我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她一直半躺着,都在笑呵呵地和我讲。

  告辞了沈姐,我问陈院长,你说,这究竟算是你的技术到位,还是大仙儿教育的沈姐她老公散财有方?陈院长也哈哈大笑,说散财或许是他们的心因吧,但也得需要我后方医术的有力保障啊。我也在笑了。他说,这种事说怪不怪的,我们有不少素材。想写,以后可以多告诉你一些。这么些年在医院里吧,奇异的事情太多。

  的确,有些玄奇的事情,我们看不透也解释不清。但多数时候,不要昧着良心进财肯定是必须的。一方面有得,另一方面必有失。或许,能量真的是守恒的。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一个人一辈子吃多少口饭,进多少财都被预计好,那想必也了无生趣了。但好在,我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做一些事情,充盈自己的善库,去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命若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件事就讲到这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