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的最后两个月何去何从,政治房市股市和实体(请拿钱发帖的绕道)

  @森林下雨天 2014-11-28 23:48:27
  两市已经7000万!疯狂过后,一地鸡毛......
  -----------------------------
  @人世之修 2014-11-29 00:32:44
  涨太高的话最后结果必然一地鸡毛。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逃脱鸡毛的命运,所以这是废话。抓住机会赚钱是正事,少发牢骚
  -----------------------------

  我看法里的6-8000亿成交额,是单指的上证,不是上海深圳加起来。现在上证才3000亿而已,刚开始,以后大家会习惯这个数字的,后面再看现在的成交量,不值一提
  这个数字前面提到过,是根据6000点时候M2和现在的M2分别对应感觉出来的。

  @小饶2012 2014-11-29 12:41:53
  泡叔,您好:
  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我知识有限无法去预计。只有向您请教。
  07年那次大牛市,整个社会财富涌向股市,把股指推上6000点。如果,我只是想如果这次有机会形成类似的牛市,可以预计将股市推向何处吗?这里面可以根据什么数据去大概的计算吗?虽然中国穷人多,但有钱人也不少啊。再加上沪港通,未来的深港通等全球资本的进入,那不是太恐怖了?3到5年的时间。够吗?
  您可......
  -----------------------------
  你想到的很对。泡叔有时候感觉可能这次才是真正的大牛市,6000点都不算什么,但是不敢说。时间没你说的那么长,能有两年就很恐怖了。
  上面有筒子提到目前是像哪个国家走势,感觉是像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和股市走势有些像。
  今天看到卢布美元已经破了50生命线,还不知道黑市汇率成了什么样,卢布倒了后才是人民币。相信也会有一部分俄罗斯资本进入中国。
  新八国联军已经开始,目标中华!
  @小饶2012 2014-11-29 12:41:53
  泡叔,您好:
  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我知识有限无法去预计。只有向您请教。
  07年那次大牛市,整个社会财富涌向股市,把股指推上6000点。如果,我只是想如果这次有机会形成类似的牛市,可以预计将股市推向何处吗?这里面可以根据什么数据去大概的计算吗?虽然中国穷人多,但有钱人也不少啊。再加上沪港通,未来的深港通等全球资本的进入,那不是太恐怖了?3到5年的时间。够吗?
  您可......
  -----------------------------
  @泡泡破掉了 2014-11-29 14:38:29
  你想到的很对。泡叔有时候感觉可能这次才是真正的大牛市,6000点都不算什么,但是不敢说。时间没你说的那么长,能有两年就很恐怖了。
  上面有筒子提到目前是像哪个国家走势,感觉是像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和股市走势有些像。
  今天看到卢布美元已经破了50生命线,还不知道黑市汇率成了什么样,卢布倒了后才是人民币。相信也会有一部分俄罗斯资本进入中国。
  新八国联军已经开始,目标中华!
  -----------------------------
  @平板2014 2014-11-29 17:27:17
  不得不佩服泡叔的博学多才,能把一些政治和经济问题说得浅显易懂。
  在这里也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就是在沪港通开启以及降息后,股市似乎出现了二八行情,以前不被看好的大盘蓝筹股大涨,而中小盘创业板涨势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是应该重仓蓝筹股还是创业板呢?


  这个确实回答不了,泡叔买股票的水平不好。
  -----------------------------
  @卓M 2014-11-29 18:11:56
  哦,转型,萧也好,崩也好,不贪的的草民不受影响



  多少还是要分担一点的,不过这个不贪两个字说的真的很好,就是做到很难。
  @天府一刀 2014-11-14 23:36:22
  今晚看到一个重大新闻:中央新闻播报:购买股票获利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是什么节奏啊????
  -----------------------------
  @飞翔的脱水鱼 2014-11-29 13:14:07
  引君入瓮的节奏吧我估计。。。
  -----------------------------
  水池换水,在没有更好的水池出现之前
  俄罗斯最大国家资产是石油,石油狂跌,汇率狂跌
  我们呢?
  @lushuai2014 2939楼 2014-11-29 20:48
  @泡泡破掉了 2014-11-29 20:30:38


  这答案足够了
  俄罗斯最大国家资产是石油,石油狂跌,汇率狂跌
  我们呢?
  -----------------------------
  我们有好几十万亿的房地产,还有大贪官,别的还真想不出来
  -----------------------------

  
  @出轨撞豆腐 2014-10-12 11:18:45
  @cdszmkm 39楼 2014-10-12 10:59:06
  现在,央行放松首套房认定。结果有的楼盘立即要涨价;有的楼盘拒绝公积金贷款;有的部分优惠或取消。
  很多人认为房价又该大涨了,而有些想换房的消费者也
  -----------------------------
  @1yqdcn 2014-11-30 00:36:44
  政府阻止房价的下降,目的又是什么呢?
  限购的目的也是缩小市场,维持价格,可维持价格的目的呢?
  政府银行深陷其中,维持价格,让开发商先走,还银行钱,等银行脱身了,就不需要投入这么多去维持价格了。按揭的普通人,等你投入了很多之后,是否还会“毁了一切,永远离开”吗?
  -----------------------------

  保金融,因为金融就是政府信用,就是政权根基
  @迷路的波斯菊 2014-11-30 17:48:45
  真无语了…泡叔你被删帖了,你造吗?连带我给你的回复都给删了~
  -----------------------------
  呵呵。
  @迷路的波斯菊 2014-11-30 17:48:45
  真无语了…泡叔你被删帖了,你造吗?连带我给你的回复都给删了~
  -----------------------------
  @泡泡破掉了 2014-11-30 20:21:22
  呵呵。
  -----------------------------
  @迷路的波斯菊 2014-11-30 20:35:24
  你已被标注为天涯重点关注对象,你发的帖随时被删掉~要看你的帖就要不停的刷新!刷新!刷新!要嫑想想办法?
  -----------------------------
  还是不了,是我骂的难听了点吧
  @ncfdzy 2014-12-01 02:47:44
  存款保险新规快来了,请楼主解读
  -----------------------------
  保大弃小
  参见当年海南发展银行。
  另一方面也在告诉我们:小银行以及信用合作社之类不良债务过高,不良债务收回的可能性很低很低,甚至内部可能会已经在走清盘破产的计划。有钱在这种地方小银行的,建议转到四大行里。
  海南发展银行不幸夭折 挤兑风潮成当年街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09: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海南网9月27日电据海南经济报报道,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的银行数量多过米铺。”的确,建省办特区后,海南被誉为“信托业特区”,当时有8家国际信托公司,1家期货交易所,证券营业部30家左右。但不曾料到,全国首例银行被关闭事件,就在中国南端的这个城市中发生。成立于1995年8月18日的海发行,因生来背负44亿元债务,被业内称为“怪胎”,高息揽存的浮华表象掩盖了巨大的信用危机,1998年6月21日,海发行终因严重资不抵债被国务院、央行下令关闭,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关闭的首家地方性银行。

  今天,当人们走近海口市滨海大道12号富南大厦海南发展银行,门口两座铜像已经难觅昔日的光辉,变得斑驳不堪,挂在大门上方的“海南发展银行”几个大字同样锈迹斑斑,也许,这几个字有朝一日会重新喷上新的色彩。

  从诞生到死亡

  1995年底,当时在琼山市某局工作的王先生拿着80万元公款来到富南大厦——海发行网点存钱,利率是15%。“我是单位领导派去的,海发行存钱利息比国有银行高几倍,是金字招牌。那时,大额存款要托关系,整栋楼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没想到这么红火的银行仅‘活’了3年。单位的钱到现在还没有取出来,(海发行)债务还在清算中。”王先生唏嘘不已。

  他所说的金字招牌就是海南省政府控股的海南发展银行。

  1988年6月28日,海南首家信托公司“海南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公司的总经理为韩柏,后来他成为海南发展银行的副行长;同年8月,四川省投资的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2月,有着浙江省驻琼办背景的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次年3月,海口华夏金融公司成立;4月,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这五家公司即是海发行的前身。

  海南发展银行1995年8月18日开业,它是在兼并了以富南信托投资公司为首的5家信托投资公司基础上而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向全国募集股本。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5.55,0.21,3.93%)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

  海发行成立之初,采用高息(1996年海发行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达22%)揽存的“偏招”,海发行获得了暂时的辉煌:截至1996年底,成立仅一年多的海发行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几乎翻了一倍;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据1997年《海南金融年鉴》称,海发行收息率为90%,与境外36家银行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

  “家庭成员”剧增拖垮顶梁柱

  然而,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大规模兼并改变了海发行的发展轨迹。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保留1家信用社,关闭5家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其余28家信用社全部并入海发行。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海发行的隐患已经初见端倪。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原本举步维艰的各信用社,全部收归海发行旗下。当年的这则公告将如沐春风的海发行引进一条死胡同,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海发行、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海南本地金融机构走向末路的导火索。

  关闭海发行!这个消息让大家很长时间都没适应过来。“它的关闭,直接原因是发生支付危机,但其实,它是海南地产泡沫和政策的牺牲品。”原海发行振东分行经警李文感慨万分。李文是从1991年开始入主当时海口市振东信用社的,他当过押钞员、做过金(库)管员,直至最后当经警。他见证的并不单纯是振东信用社的没落,也见证了海发行的“潮起潮落”。李文回忆,在当年与他人的闲聊及旁人的闲言片语中,他发现导火索的内部早已升温,仅是尚没有形成“明火”罢了。

  树倒猢狲散,当年享有“金融界精英”的海发行正式员工纷纷各奔东西,像李文这样后来被关闭托管组返聘回去管理档案的人员,关闭托管组给他们每人每月1200元工资,外加五项社保。“这比起当初海发行散伙时,每个人一年发一个月工资的‘遣散费’要强得多。”

  挤兑风潮成当年“街景”

  1998年春节刚过,海南各行各业又恢复了工作状态。就是这个时候,海口街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凡是街道上有海发行营业网点的地方,等候取款的人,从室内延伸至马路上,排成长队,心急地往网点内探头。

  “先是储户怀着恐慌心理涌向营业网点,然后是各营业网点对取款人设最高限取款金额,再接下来是银行方面发放取款预约号,独特的‘街景’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消化’后才逐渐消失。”回想起当年目睹的众多挤兑风潮,至今仍在关闭托管组的李文感慨良多。

  市民吴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我就在海发行存了1000元活期存款。后来,传闻说海发行没钱了,于是一大早直奔海发行网点取钱。没想那里已排起长队,直到中午还轮不到我。那些日子,我每天上班都看到储户在排队,我的钱是在工行托管(海发行)后才拿到手的。”

  造成挤兑的原因是海发行的信用度降低了。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都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于是,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

  在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一项举措就是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许多在原信用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息的储户在兼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息。谋求“钱生崽”的储户们不干了,他们将钱存入信用社,目的就是为了获高息。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发行的准备金,海发行欲借助岛外的力量帮助恢复,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但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为保护海发行,国家曾急调34亿元资金“救火”,但对巨大资金缺口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溺亡”后渴望“重见天日”

  成为特区的海南省迅速在全国引发“海南热”,特殊的金融政策吸引着各省的金融机构携带大量资金入岛。此时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海南省对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资金有些茫然。当时有两个“70%”,即进入海南的资金70%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70%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各金融机构投入到房地产的资金成为“沉淀资金”。

  “因政策的原因,海发行不得不背起全省28家信用社、托管了5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人员及资产之后,海发行的员工一下升至3000多人。”李文说,再精英的人才,也无法挽救这个危机下资本被抽走后留下的空壳。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4.05,0.01,0.25%)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发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发行存款的兑付业务。

  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作者:苏桂除 李雪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