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haitao. 77年生,天津人现在南方,这次工作变动从南方到北方是否顺利?盼明示,多谢
----------------------------------------------
不顺
让大家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能够更通透一些,跳出贪嗔痴的圈子,让自己和社会,和自然更和谐的相处
-----------------------------------------------
你是真正行佛的榜样!合十!
星云大师讲:
佛教徒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台湾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我是继续留在福建好呢还是坚持去北京好?只要您说了,我就听!在福建或者在北京,我需要注意什么?
---------------------------------------------
这几天哪也不留,马上中元节了,建议你先回趟家上趟坟,然后再是去北京的事儿。怕你找不到坟头了都。
这几天哪也不留,马上中元节了,建议你先回趟家上趟坟,然后再是去北京的事儿。怕你找不到坟头了都。
-----------------------------
准。想不到作为他的子孙 仍是不放过我 好 我去上坟 。
-----------------------------------------------------------
我让你去,是让你和解。
我让你去,是让你和解。
阴状都告过来了,你这种对待先人的态度合适吗?尤其这个报恩月,很多人都在忙着为祖先超度,个个佛堂都忙的脚尖碰脚跟,而你上个坟态度还这么勉强。很多阴灵或堕胎婴灵干扰福主的盘面,我一年前就想着如何含蓄的沟通合理的予以处理,却没有最好的方法。但有的事情,含蓄了表达不到位,直白了容易得罪人,后来选择了干脆不再查,查了也不说。类似的很多,比如以前堕胎后来不会怀孕,有的后来生子后诸事不顺,或财不聚,或子多病,或婚姻破裂等等。有的抑或坟地风水有误压运,或阴人不安而打搅,等等等等。干脆一句话推到运气上是运气低的原因罢了,免得解释多了查了原因都更加麻烦。不想说了,希望你能积极阳光的处理。
《论语·宪问》有句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很多人误解了,以为“以直报怨”是针尖对麦芒般不客气的对待怨憎我们的对象,其实“直”是解释,是和解的达成,是误解的消除,是坦诚的澄清,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要解释好,消除掉这个怨。
祝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