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楼主 ,想问一下,我想买个弥勒佛然后开光带着行不行啊!? 请解惑,谢谢啦!
  ---------------------------------------------
  不行。
  但你可以 请 尊 弥勒佛,然后开光佩戴。
  姐姐多年高血压,由于装修太累,就在今年4月9日凌晨,突发脑出血,幸好身边家人相陪,治疗也还及时,及早的控制住出血。。。。。。由于我信佛也有十多年了,。。。。。。当时大表姐就联系几位师傅连夜为姐姐念经祈祷,我也发心吃长素祈愿姐姐平安,今年的浴佛节我带着儿子也皈依我佛。
  我和姐姐平时都是行善之人,我也教导儿子要多付出,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哪有灾难,我们都会伸出援手,修庙、装佛、筑路修桥每年助捐不会少于4位数的,而且每个节气,往生先祖、历代宗亲、怨亲债主、普利十方……都会在庙里立牌位超度。
    不知道这次姐姐到底犯了什么,
  ---------------------------------------------------
  你信佛十多年了,你信佛,佛是什么? 你具体在信什么?
  4月9日发心吃长素,你信佛十多年来4月9日前没有发心吃长素吗?
  浴佛节带儿子也皈依了佛,你觉得皈依是什么?皈依还可以带着别人皈依,带着别人皈依是办理皈依证那种皈依吗?
  你和姐姐都是行善之人,修庙,装佛,立牌位,,,但却不知道姐姐这次犯了什么。可曾听过梁武帝问初祖达摩的故事(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梁武帝建寺,写经,度僧,,,,很自负的询问达摩自己有多少功德,你问何故姐姐如此时第一段说你如何信佛,第二段说你如何行善,紧接着便是不解何故姐姐如此,你可是觉得你与姐姐的诸多善行和姐姐现状之间有些许自己不能接受的“无稽”关联?回过头来说,你觉得因果可以通几世?回过头来想,如果不是您和姐姐那么多善行功德,如果不是菩萨保佑,那么姐姐情况可不可能或者更甚?那你又当如何想?
  阿弥陀佛!这位菩萨好!正因为您是信佛十多年的老菩萨修为甚高我才敢这样不忌惮的和您说话,实则,我很钦佩您的诸多善行!不当处请您原谅!真诚的祝福姐姐早日安康!合家幸福!国泰民安!南无阿弥陀佛!
  我还有个问题,没有看完全楼不知道前面有没有人问过,楼主是否有回答过。
    虽然我也认同三教同源,他们的本质都是好的,我也尊敬一切教人向善的宗教。但我想如果皈依的话是不是只能皈依一教一派。我看楼主对佛学和道教好像都很了解,所以我想问一下楼主主要是以学那一派别为主呢?是皈依了道呢?还是皈依了佛呢?
  --------------------------------------------------------------
  儒释道是三条不同思想认识程度的人的三条修学渠道,一个人觉得儒家思想教育可以令自己欢喜接受,那就信儒教好了;佛,道同则。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言:“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知病说药’是悲,‘导人善道’是慈,多么的慈悲呀。
  道教教主老子言:“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欲不欲’是除贪,‘学不学’是除痴,‘复众人之所过,’是多么伟大的发心。
  儒教教主孔子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而‘无类’,在教育上真的是没有丝毫分别心呀。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教派,是人分别心的产物。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然明三教同源,那么皈依何教都为小,要归,直接归于三教之源岂不更好?
  是否适合经商。愿得善缘
  ------------------------------
  只有愿结善缘,广结善缘,才适合经商。愿得善缘,这种心理。。。。,不要有。
  了无了悟,佛堂很忙,我很好,人很多,谢谢!
  七月初九日至七月十五日,超度现世以及历代父母师长、昭穆考妣宗亲等众。在家居士可在家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回向。
  父母恩重难报,还未参与的居士,请及时参与。
  净空法师讲述:
  在中国大乘表法是四大菩萨,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从地藏菩萨再发展出来是观世音菩萨,叫大慈大悲。地藏经是孝经。
  
    今天佛法为什么这么衰?修学的人为什么不能有像过去那一种显著的成就?大家把根忘掉了,不孝、不敬。这种修学就是李老师以前常常讲的玩弄佛法,他不是在修学佛法,也不是在弘扬佛法;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没事干!消遣消遣,拿佛法来消遣。确实如此,李老师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消遣佛法?也在玩弄佛法?修一点有漏福报而已。而这一点福报决定不在人间享,到那里享?畜生道享、饿鬼道享,恶道去。为什么不能在人道享?你作人的资格没有,所以修的福不在人道享,我们要清楚。作人都懂得孝亲尊师,《观经》三福里头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才能得人身,你所修的福报才能在人天里面去享。如果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报决定在恶道享,恶道里头也有福报很大的。这些理与事我们都明了,可是我们就转不过来,换句话说,明了,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说实在话,对于这些事理了解得不够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他能够忏除业障,他能够回头是岸。所以道场新成立,《地藏本愿经》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一定要讲。
  
  
  7月是报父母恩月,请大家认真修学《地藏本愿经》。
  有没有《地藏本愿经》原文,哪里可以看到?
  ----------------------------------------
  诵经不如解经,解经不如行经。
  佛经上说‘不见经教’,不见经教便不得利益。净空老法师说:“不解经义,纵然每天念经,不解如来真实义,也等于是不见经教。”是呀,没有经哪里去诵经解经呢,可以网上搜一下看看。尤其要看大德对经典的注解,这样我们就会对经典理解的更加到位,我们学习和实践经典才更加不出偏差,我们才会真正受益。
  看经如同看饭,看饭不挡饥,饭在碗里,俄在肚里;看经不得利,经在纸文上,迷在自身上。颂经也仅如尝饭而已,尝了,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更能令自己欢喜接受,有的人修学这个经而成就,有的人修学那部经而成就,就象有的人吃米饭吃饱有的人吃面食吃饱一样。学经才如同吃饭,吃了咽了要消化和吸收才能有真实意义;经典也是,看了念了要理解而依经奉行,人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祝你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87年阴历7月初四男,邹应林,和我相处两年的女朋友适合结婚吗
  -----------------------------------------------------------
  婚姻盘阴阳颠倒,你太在意她了,容易失去自己。婚变只是迟早的事情,有完整的人格才有圆满的家庭事业,祝好!
  两年来一直都是她付出的多,很贤惠,对我很好很好,而我却不是大师所讲的太在意,反而是越来越不在乎
  ------------------------------------
  两年来她一直付出,很贤惠,对你很好,你反而是越来越不在乎。你这么说也对,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格盘面,面对你这种盘面真的愿你能听进去一句话:有完整的人格才有圆满的家庭事业!
  有的跟帖,回复,是错;不回复,也是错。无论回复不回复,无论怎么回复,只要遇到,便是一个教我要学会思考教我学会圆满的机会。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格盘面,但以慈心悲意为原则。
  印光大师说:“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是狂妄。二是愚痴。”
   有人问瑞州道虔禅师:“开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大家都来请教禅师,请问禅师如何教化?”
   禅师反问:“巨大的山岳还缺少一丁点儿泥土吗?每个人本身都有着很大的智慧啊。”
   那人再问:“既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三山、五海地去参寻呢?”
   禅师答曰:“那是因为这些人被俗念、妄想迷失了本性,想要禅师指点迷津。”
   那人又问:“是否有心不发狂的清醒的人呢?”
   禅师肯定地答道:“有!”
   “什么人不会进入狂妄之境呢?”
   禅师曰:“通过智慧可以知晓种种现象,始终不为外相所动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陷入狂妄之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