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1.放生的动物是买大点的还是小点的好呢?感觉大点的不怎么愿意走哦,如果我没有再回去,不知道它们在岸边会不会被人抓走? 2.如果碰到动物不愿意走,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快点离开?
-----------------------------------------------
1,放生的动物最好是野生的。
2,愿不愿走,随意。
严格来说,放生有一系列的皈依程序。一般选择请师父来放生更好。我们上次放生的4万多元的龟鱼鸟等都是在大山里购买的,特别另外请了很多有德行的师父一起来操作。比较如法的放生,比如放生一大龟,就是你不求功德不求福报,那也可以福及你几代人。如法的放生功德福报不可思议!
祝愿你法喜充满!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恭请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消灾增福!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一只猿猴,求借佛陀的钵具。猿猴接过佛钵后,速去速来,并且在钵中又盛满了甜蜜,双手恭敬奉给佛陀。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猿猴看了,欢喜跳跃。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师质的家中。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食具,都满装蜜糖。师质夫妇觉得奇异,就此把他取名,叫做蜜胜。
光阴如箭,岁月奔驰,一转眼,溜过了几年,蜜胜已长大了,他厌烦尘俗,要求父母,允许他出家,父母高兴地答应了。
得到父母的赞许后,蜜胜到只园精舍,投佛出家。因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的证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们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热渴异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饮料。这时蜜胜比丘,将空钵向空中一掷,然后,双手去接时,钵中已盛满着佳蜜,送给众僧解渴。回到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请教道:“蜜胜比丘,过去修的是什么福?为什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
“你们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猿猴,求借钵具,装了佳蜜,来供养佛和僧众吗?由于他的喜心施舍,死后就转生为人;由于他的诚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蜜。”
佛陀说过以后,比丘又问道:
“佛陀!蜜胜的前世,又是什么因缘,才堕生为猿猴呢?”
这时佛陀的四周,已围绕着很多弟子,佛陀看了看他们后,才说道:
“蜜胜会堕为猿猴,那已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也就是迦叶如来,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青年比丘,在偶然间,看见另一位比丘,跳过一条小溪,就笑他的姿态,如猿猴一样,因此犯了恶语的罪。所以他堕落为猿猴,后来他知道自己的错,曾向那比丘求忏悔,免堕地狱受苦,并因此胜缘,猿猴能遇佛得度,今生也很快的证了罗汉果。”
佛陀讲完以后,诸比丘们都知道了,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此,大家再也不敢有戏言和恶口。因为因果是不会饶过人
目连即以神力化饭送食,谁知饭将入口,化为火炭,烧得其母焦头烂舌,目连大叫失声,悲泣归来,求佛救度。佛说‘汝母罪...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
------------------------------------------
恶口的人,所处人际关系会紧张,是非较多,就连家庭内部甚至也会因而多口舌;毁谤别人的人,口舌容易生疮;嗔恨心重的人,会导致面相丑陋,年老多病身弱病残的果报;吝啬小气的人,求人办事障碍重重,求而不得所求不顺;。。。。
河山老师您好,很早就一直关注您的帖子,只是一直潜水中。
------------------------------
继续潜水,把帖子看完
两车碾压两岁女童,十八路人漠视。看了这个新闻,内心愤怒之极!!!!!!!!!!这是一片被诅咒的土地,这是一群被诅咒的人渣!一个二岁幼童的死活都不管不顾,还有脸说光复中华?这是一群低级的人,这是一个劣等的民族。12346#回复 作者:本分厚道 回复日期:2011-10-16 19:58:00 我犯嗔了
求河山老师教导12347#回复
-----------------------------------------------
好,那我就说一说:
一个女童出车祸,十八路人漠视;可怜,可叹。
而你
一个人心生嗔恨,全民族遭诅咒?可叹,可怜。
女童遭遇车祸值得我们同情;十八路人漠视值得我们同情;你诅咒谩骂也一样值得我们同情。
表面的漠视,可能是内心的重视,也许在内心祈祷天下处处太平;就像你表面的嗔恨,可能是内心的慈悲,也许在内心祝愿人间处处有爱。同时,就像车祸,表面残忍,可能是果报的成熟。
他可不仁,但我不可不义,不论表面是什么。我们只要诚心为遭遇不幸的人祈福便是,祝福所有的人早除贪嗔痴业障尽消!早得戒定慧福慧现前!早证菩提!离苦得乐!
河山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我一念:嗡嘛呢叭咪吽,就一直打哈欠,并且打哈欠的时候流眼泪。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
念的少了。日日年年念诵,自然没有了这种情况。
想问先生,我现在正在修一个法门,但总静不下心打坐用功,晚上打坐的时候还会睡着做梦,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能让我静心,感激不尽!
----------------------------------------------------------
无师不成法,法门跟哪位老师学的应该向哪位老师咨询。
看到有些濒死的鱼,翻着白白的鱼眼,我不知该不该选他们
----------------------------------------------------------
遇到什么救什么。教育是有教无类。救命是众生平等。
请问河山老师。维护正义,诛杀邪恶,这算不算心有嗔恨?
如何戒除嗔恨心。
----------------------------------------
维护正义,诛杀邪恶为身口意三业身业中的杀业,行为造作之业;心有嗔恨为意业。可为之世间事,不可为世间意。佛教戒律,有受戒,破解,开戒之别。有时候开戒不等于破解。比如饮酒,戒律里面不允许饮酒,但酒作为药引子用来治病时,可以药用而不是破解。
对他有利身口七不善,
可有开许其实成善法。
当对他人获得利益成了殊胜方便的时候,十不善业中身口之七不善业有开许的机会。譬如遇到一个快饿死的人,自己去一个富人家偷东西给他吃,使他免于死亡;若有一人即将被杀,藏于自家而妄语说见他逃别处;若有一恶友欺骗另一人,将彼引入堕落险地,为救彼而作两舌;若有一人内心痛苦,为减轻其苦恼,或有喜欢言语之人,为引导他进入佛门,有这种必要而绮语;或为调伏某人而呵斥责骂等作恶口,如上所说皆为开缘,表面看起来为不善业,实是善法。身口七支之开缘如下作详述。
一、杀生开缘。如果菩萨得知有一盗贼为了获得财物即将杀害许多生命,或者将杀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者他将造多种无间罪业,菩萨这样想:“如果我杀死那个恶人,自己就会堕地狱,如果不杀,他将造无间罪业,受无量大苦。我自己宁可杀那个恶人堕地狱,而不让他受无间地狱大苦。”菩萨如此思考之后,生起意乐,为将来的缘故生起怜愍心而断恶人性命。在正行杀时,自己怀着善心或无记心,不间杂恼恨。又因为没有其它方便可得,所以深生惭愧。由这样的因缘,虽然杀了那个恶人,但不违犯菩萨戒,反而能引生很多功德。
二、不与取开缘。如果菩萨看到国王大臣等暴恶成性,对民众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心生悲愍,为利益众生,废止或夺取王位,不违犯菩萨戒,并能引生很多功德。又菩萨若看到盗贼夺他财物,或盗僧伽物、塔庙物,盗取众多物品执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生起怜愍心,为了利益那个盗贼,不让他受用这些财物,从而使他免受长久的痛苦果报,随自己所能夺回财物,归还物主;或者,如果菩萨见执事人及守园人取僧伽物、塔庙物纵情受用,菩萨思维抉择其人之恶业,生起怜愍心,为了不让他因此邪受用而受长久苦恼,随力所能废除其人的职务,如上所说,菩萨虽行不与取,但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四、妄语开缘。如果菩萨为了使许多众生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剁手足难、割耳鼻难、剜眼等难,虽然菩萨为自命难也不明知故说妄语,但是为了救脱那些有难众生,故说妄语。即菩萨观知有情义利,自己没有染着心,只为饶益有情的缘故,掩盖正知而说妄语,如此说时,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五、离间语开缘。如果菩萨观见有情被恶友所引诱,菩萨心生怜愍,为了使他得利益安乐,不让他因接近恶友而受长久损害,随己所能说离间语,使他远离恶友。菩萨以此饶益心说离间语,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六、绮语开缘。如果菩萨观见有情喜欢猖、吟、咏、歌、讽,或喜欢谈论有关王贼、饮食、淫荡、街头巷尾无义之事,菩萨为了使他出离不善行,安立善行,而说绮语,先使他欢喜,再以善法方便引导。菩萨如此说绮语,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七、粗恶语开缘。如果菩萨见有情离开正路而行非理事,为了让他出离不善行安立善行,菩萨说粗恶语,猛利呵斥责备,菩萨如此以饶益心说粗恶语,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所谓行非理事,《传释》说:“行十不善,或虽善知大乘道而行小乘道,及知小乘而行外道,名越路行,虽知正理而于学处不敬缓慢,名非理行。”越路行即离开正途,非理行即行非理事。
如上所说,表面上看起来不善之行为,其实于众生有利益,为善法,佛均开许。《大日经》等经论只开许身语七支,于意之贪嗔痴不开许,因为判别善与不善唯依发心。《清净心之罪障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中观四百论》云:“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菩萨戒二十颂》云:“具足悲心与慈心,及善心者悉无犯。”宗喀巴大师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宁玛巴大成就者无畏持明洲在《功德藏》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因此,判断善恶的根据是发心,意之不善业何时也不开许。
返回来说帖子,帖子以占卜查盘为假借依托,依缘度化。因为大众喜欢占卜,那就以占卜查盘开缘随缘度化。
释迦牟尼佛当年举例说:一个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个猎人正在追杀一只兔子。这个持戒的人看见兔子跑了,猎人问他:“你看到兔子吗?”他说:“我看到了。”猎人“往哪里去了?”他说:“从那一边去了。”他指错了方向,虽然这是妄语,但这个妄语救了兔子的命,这是善心;也救了猎人,猎人如果杀生将来要受果报,两边都救了,这是“开缘”。修学五戒十善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什么状况下要用什么方法。
再举一例:
延寿禅师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在没有出家之前在税务司管出纳,他常常把国家收税的钱拿去放生。以后被人发现,他全部说出来,没有一句妄语。这是要杀头的,他也不逃避,愿意接受刑罚。绑到法场去执行死刑时,皇帝吩咐监斩官,“如果他的态度很从容,没有惊慌,就把他带回来见我。如果他很恐惧,杀掉算了。”结果永明延寿大师到法场,态度很从容、很欢喜。监斩官就“你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我一条命救活了千千万万的命,值得!”监斩官就报告皇帝,皇帝召见他。后来皇帝问他的志愿,他愿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并做他的护法。因此,偷盗不是为自己,是为救护一切众生,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众生的生命,发的是菩萨心,这属于开缘。如果偷盗是为了利益自己,这是大罪。所以,仔细观察佛家的戒条,确实是合情、合理、合法,非常完善。
如何戒除嗔恨心。
----------------------------------------
天台智者大师说:“嗔恨心乃行人失坏佛法之根本。”意思是说嗔恚是摧毁修行人行持佛法功德最厉害的恶业。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曾教导说:“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假使碰到好发脾气而嗔恨心重的人,就对他说:你来生会生得很丑陋的,而且身体四肢会有残废的报应。遇到很悭吝小气的人,就说所求皆不能偿心满愿。
佛也只是把嗔恨心带来的恶报说明而已,至于想不想解除嗔恨心理和要不要解除都在自己。嗔恨是习性,习性的改变主要靠自己。
是啊,人道与畜生道的区别就在于福慧两点:1,这也会修,2,那也会修。不像长颈鹿,眼瞪得挺大挺圆脖子伸的挺长,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佛经上说愚痴的心是堕落畜生道的因,所以关于福慧,这也要修,那也要修,人才会福慧具足。
老师我给您发的消息您看到了没?。。。
----------------------------------------
梦到祖先亡人之类仙逝眷属,最好是给亡人做超度或者送些纸钱。
请问河山老师,我母亲对我说过她年小时曾见过佛显现在她家养鸡鸭的小屋子里,后她与家人把那小屋子清理干净。我母亲一生信佛且不说谎,老师您说现实中可能出现这种事吗?
------------------------------------------------------
有可能。见鬼都有可能,那么见佛菩萨怎么没可能呢?只信有鬼怪,不信有神佛,岂不是很矛盾。能够见佛菩萨说明你母亲信佛修佛的心很真诚!祝你母亲法喜充满!
只有心不存杀念且慈爱怜悯众生才会可能杀生开缘。谢谢河山老师!
---------------------------------------------------------------
所言甚是。就好像国家为了国泰民安专门设有执行枪决的刑场和为了维护国家和平设置保家卫国的军队一个道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发心真善的刀兵组织,属于离怖畏组织。就像佛教里面还有一位离怖畏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