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身上长了两三个瘊子有什么说法吗?
  --------------
  这两个东西疼吗?或者痒吗?
  “左眉尾的红色胎记和这个痣都不疼不痒的。”
  “不疼不痒 没有感觉”
  --------------
  不疼不痒,无关痛痒。嗯。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如果没有那些小人坏人,我们不会那么难,家里整日都笼罩在一片惆怅之中,努力去奋斗去守住那份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
  一提到苍蝇,国人没有一个不厌恶的。苍蝇在我国曾被列为“四害”之一,是肮脏的代名词。但在澳大利亚,苍蝇的待遇却同蜜蜂一样,人见人爱,2000年悉尼残奥会开幕式上放飞了以它为造型的巨大气球,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50元纸币的宝座。
  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像晏子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苍蝇也因“水土异也”而不同?回答竟确实如此。
  200多年前,澳大利亚的澳蝇也和其他国家的苍蝇一样,喜欢生活在肮脏污秽的场所,而且数量多得惊人。澳大利亚人认为,苍蝇本身不是事,源头还是藏污纳垢的环境。自此,每个澳大利亚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首先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地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然后,不遗余力地将公共场所藏污纳垢的地方一个个清除,使全国从城市到乡村、从山谷到河畔,除了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遍地的鲜花,再也找不到一处肮脏恶臭的地方。
  苍蝇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后,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被迫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靠吸食植物的浆汁生活。久而久之,澳大利亚的苍蝇竟同蜜蜂一样采食花蜜,为庄稼和树木传授花粉,并一代代地传袭下来,以致最后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性,成为被人类接受的朋友。
  由此想到之一,环境、条件可以造就一个人。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古人裴矩。史载,在隋炀帝面前,他以谄媚邀幸得宠,炀帝夸奖他“奉国尽心”、“大识朕意”;而在唐太宗面前,他则“每犯颜直谏”,太宗称他“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不要以为裴矩是两面人,拍马屁拍得响,扮诤臣也扮得真。司马光说得好:“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领导者好恶的环境、条件,能改变属下的行为。事实的确如此,裴矩“佞” 来自隋炀帝的“恶谏”, 裴矩的“忠”来自唐太宗的“喜谏”。因此,对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当下属出现问题时,首要的是检查一下单位环境、条件和自身,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尤其对和下属问题有关联的问题更要先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都推到下属身上,一味责怪他们。
  由此想到之二,一个人要学会自尊。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遇到的不都是顺境、阳光和鲜花,也会有逆境、乌云和荆棘,会遭受非议、排斥和不公,这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抱怨社会不公,抱怨环境、条件不好,甚至迁怒和报复他人。不妨学学澳大利亚的苍蝇,学会自尊,既然无法改变环境、条件,那就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己,将自己打造的足够好,努力去适应新的的环境、条件。连苍蝇都能适应洁净的环境,社会上还有什么环境不能让人适应呢?世界上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许多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澳大利亚的苍蝇,能从被人唾弃的泥沼中奋力爬出来,摇身一变成为可爱的小天使,受到澳大利亚人的青睐和尊崇,那我们人类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
  1,师父,我开始不吃肉一周多了,发现并没有那么难,心里也不馋。为了考验昨天我试着吃了几块烤肉,发现是真的不想吃,不是自己故意要求自己不吃。但我不吃肉了以后怎么饭量小了(我平时饭量较大还容易饿),也不容易饿了呢?这跟别人的反应相反了啊
  2,老师好,弟子吃素,中午单位食堂吃锅边菜,正在试着过午不食,目前每晚喝一碗米粥汤,也不会觉得饿。这样可以吗
  ----------------
  好!这样很好!随着我执的破除,人慢慢的会自然而然对饮食等失去兴趣甚至没有恶的感觉(我身边一位好修行好老师曾经是27天没有吃过饭,后来想起来自己这么多天没吃饭时,根据事件一点点往前追忆才发现已经是27天没吃东西了)。随着修为境地的提升,人对食睡等事物的兴趣的确会慢慢降低。顺其自然,如果不感觉饿,并且自己身体没有呈现异常不适,可以(已经有断续两年多了,我几乎都是两天睡一次觉,每次的睡眠时间基本都不超过5个小时,但没有任何不适,所以我觉得你这样很有意义)。顺便揭半个秘密:很多人也许注意看过一个现象,历代有很多道门或者佛门大德将要告别人间飞升前几天断食的现象,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辟谷。其实真正的辟谷是修为到一定境界时自然而然的境况,而不是为了辟谷而辟谷像市面上有人办班教授辟谷那样。吃素也是这样,人的慈悲心清净心到一个层面后自然而然吃素。再往上走,心清净身清净后吃一丁点肉都吐。培养一个人的慈悲心而使其自然少造杀生恶业觉悟现前,其实不是从约束每天吃素开始,是从放生培养慈悲心开始,升起慈悲心自然吃素。吃素是因,吃素也是果。阿罗汉心地清净七天才吃一顿饭。辟支佛半个月吃一次饭。你这种状态很好!顺其自然,一切都好!
  请问河山师父有陈大惠老师及王风仪、刘有生两位大善人他们演讲的光碟吗?在下也随喜一份助印并愿请回一些光盘赠送乡邻。可把助印帐号发给我。
  ----------------
  你说的这些光盘我记得都有,这些光盘在佛堂的法物流通处,我这两天在开会。等会议结束后,我安排人给你邮寄。专门用于印经的公共随喜建行卡号我已发给你,随喜无量助印功德!
  真的如法修行,则真的法喜充满!祝所有的朋友法喜充满!无量寿福!
  最近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感觉不到幸福。问事业感情。
  ------------------
  只对这句具有代表性的话而言,不对任何人。祝愿大家法喜充满!离苦得乐!脱迷证悟!
  人有时候是对某些事某些个人太执着,神经紧张以致思维短路,一个事情或者一个人占据了自己整个世界。这样看上去呢似乎对什么事物都不敢兴趣,似乎一切都不放在心上了,都放下了一般。有时候,东西太满了,满了就像空了一样。如果一切放下了,了无牵挂了,放下得自在,自在安乐人自然会感到幸福。有时候,东西太空了,空了就像满了一样。
  只有表面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潜意识其实是对某些个事情念念挂怀万分执着一刻也放不下,这才感觉不到幸福。这件事情不求个明白不得到一个结果,那么其他事情都不能够生起兴趣,暂时对周围人事失去了兴趣。一个歪脖树令一个人失去一片森林。这不是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而是对某件事情太感兴趣。自己反而觉得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这就叫颠倒。
  1,如果自己是和圣贤善德打交道,做的是功德善事,2,一切事的发心都从性德而发,即便是面对恶人恶事,能够做到同流但不合污,不但不同流合污而且和他们同流的目的是为了去他们的污。这两种情况,人都会感到幸福。贪嗔痴慢之毒炽盛,任何一毒都会使人一叶障目的。如果一切事的发心都从性德而发,外面自然一切都好,外面一切人事反映自己全部内心。也可以说一个人全部内心世界感召自身周围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亲近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如果说自己身边没有有德人可亲近,那么说明你自己必定不是好人。以前有人做过一个调查,让一个人迅速说出自己生活中身边最近的五位善人,有的人想了半天都说不出来,说明什么?看看自己整天都是在和什么人打交道?一个人的痛苦基本都来自对外界非份的欲望,说痛苦,人都是自找苦吃。与人,修善缘;与事,修善业。那么周围的人对你来说人人都是好人,周围的事对你来说事事都是好事。一个人如果和张三打交道,你就想着求张三个这,和李四共事,你就想着利用李四个那。这样到最后,谁都怕沾你靠近你。会为人,你就能拥有人,会办事儿,你就能办成事儿。求人得人,得之因在开口之前;求事成事,成之因在办事之前。赛跑冠军,成功之因在训练场上,不是在赛道上。求人人不理,求事儿事儿不成,只说明一点:自己不会为人,不会办事儿。同样一件事儿,换个会为人办事儿的试试,一办就成。为什么?感召力不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会为人处事的人,招福;不会为人处事的人,招祸。看看我们的生活状态,反观一下我们自己,琢磨琢磨我们自己是一个招福的人还是一个招祸的人,是福星还是祸星。福星高照,人见人笑;祸星临头,人见人愁。自己一出门,看有多少人看见你都生欢喜心?看有多少人看见你都生烦恼心?我们就知道自己是被人作为福星还是被人看做祸星。怎么培养感召力?《吉祥经》中全都有。
  “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正思、正见、正语、正行,正因得正果。念念当知因上修,事事莫在果上求,横批:功到自然成。
  很多事情,眼睛不能发现,只能用心去观察;很多事情,心灵不能表白,只能行动去证明;很多时候,行动不能证明,只能用心去观察;很多时候,心灵不能表白,只能用眼去观察。发现不了的,要去观察;表白不了的,要去证明。11983和15934楼“你是男人”和“这两个东西疼吗?或者痒吗?”,一句话,说了很多事情。今天,很多话,没有说一个事情。
  净空法师开示:
  忧郁症怎么来的,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活的,又没有人教他,也没有看到一个好的榜样,怎么不患忧郁症?他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哪个人不喜欢?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孔孟教人,《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亲近善人,亲近圣贤,亲近仁人(仁义之人)。为什么?仁义道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不读圣贤书,你不亲近善知识,你怎么会懂?不亲近圣贤,不亲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烦恼的薰习。烦恼日久天长不断地薰习,你怎么会不起烦躁?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跟贪嗔痴慢相应。大乘教里面讲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烦恼太多,能够折磨我们。如果不断烦恼,你身心劳累,你很辛苦。疑是怀疑,怀疑圣教,怀疑这个世间还有圣贤,怀疑道德,怀疑伦理,这个疑完全是疑正面的东西;后面还有个恶见,错误的见解。烦恼引导你,你的思想见解怎么能得其正?当然是邪知邪见,忧郁从这儿来的。
  很难过……很难过!想不通。 为什么呢?
  ----------
  半夜三更,要么入睡,要么入定,你这是干什么呢?为什么事情想不通难过呢。深入经藏吧。
  问好河山师父!请问一下:入定或者说修禅一定要打坐吗?我已经可以单盘了,双盘金刚坐还是不行。
  ---------
  “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为禅;“定”是内不动心。修禅定,既然外不着相,那么你觉得打坐适合你这个阶段,你就打坐。功夫成片,也是无处不可参禅,无处不可修禅。为了女性生理健康考虑,不建议女性双盘。
  。。。一句因果循环就够了,前途命运一直都在自己手里,就看自己怎样把握了。我的三观在您的影响下正在完善。。。
  ------------
  一路小跑1221 ,你这一路没有白跑,加油!
  女博士敢追的人就不多吧,不一定学业好了感情就走的顺好么
  -------------------
  端庄贤淑的话,女博士后也不乏俊才雅士追求。愚陋刻薄的话,无论什么学历,周围的人也不敢接近。我劝她好好学习,告诉她学好了以后有成就,感情也好,追求的人也多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机会会更大。目的在于劝青春期年龄段的她这样的小姑娘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为感情耽误学业。你比同龄女孩子都优秀,你很有见地,所以上面对她说的话对你不适用。那话就是对她说的,你一定会有好的感情的,你也会有好的学业的。祝你学业更进一步!等你学业上有更好的成就来报喜啊!祝你学习进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