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求大师指点迷津,怎么教育指点孩子
  。。。。。
  问题比较宏观,就从宏观上浅略的简单谈谈。
  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世界观。人生奉献什么样的价值,拥有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幸福与否、快乐与否,这一切都将通过我们的价值奉献回馈给我们自己。“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慈眼视众生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是因由,福聚海无量则是我们的世界写照,是果报。如果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脱离迷惑颠倒解脱生死轮回以达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涅槃,拥有这样的人生观,则会一切所言所做所思以究竟觉悟为最有价值,必将建立究竟觉悟的价值观,那么他必将会从修正自己使自己觉悟做起,继而引领周围的人和他所在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更加文明更加觉悟,甚至会造就一个觉悟的世界,如阿弥陀佛成就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人如果达到了相当程度的觉悟,那么各方的尊拜礼敬、名利供养等等都将出现在他的世界里,我们本人和我们的世界,无论是健康或疾病、富贵或贫贱、快乐或痛苦,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的价值埋单的证明。价格是价值的影子,价格是回报,价值是奉献,回报与奉献如影随形。从我们自身向外流出去的一切都叫价值,包括物质、货币、服务、产品、意识、作为,向我们自身流进来的一切都叫做价格,包括待遇、服务、意识、货币、产品、物质等等。一切的奉献都是价值,一切的回报都是价格。价值奉献是德、是本,价格回报是物、是表,厚德载物,悟本人才会务本。觉悟的人为奉献自我价值而在快乐中成就自己成就他的世界,迷惑的人为获取外来价格而在痛苦中失去自己继而失去整个世界。生活的意义,可以认为是有追求才有意义,更可以认识到有奉献才有意义,万古流芳的不是有追求的人而是有奉献的人,时常反照一下我们自己:面对生活是追求意识重还是奉献意识重。有价值的人心中想的是由内向外的奉献,没有价值的人反而想的是由外向内的索取。艺高人胆大,提升自我价值安全感自然提升,贪婪的人大多因为自我价值不够而缺乏安全感,所以想要获取外在的价格来支撑自己的安全感。修觉悟的人世界里大致分为两类人:智慧觉悟的人和迷惑颠倒的人。修财富的人世界里大致也分为两类人,贫穷的人和富有的人。人生观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成就的世界则大不相同。如果说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的传授,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传递。自己树立好三观,才能传递好三观。没有良好的三观,艺多可能毁身,有了良好的三观再接受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才叫艺多不压身。祝孩子前途无量!阖家幸福!
  老师,我看你的帖子前文提到,你抄写经书的过程中也有声闻鼓励,弟子不才,真心忏悔,读《金刚经》也听到声闻鼓励,不过没有坚持下去,现在下决心坚持,可是晚上读经毕,睡后梦境甚是繁多,醒来还有恐惧感,还望老师指点迷津。
  。。。。。
  有一出戏叫《打龙袍》,打龙袍如同打君王;有一种报应叫梦中报,梦中报如同现实报。读经后夜梦频繁,醒后仍有恐惧,这是往昔所造重恶业原本当受现实重恶报,因经书而受益,将现实重恶报化作了梦中轻恶报。梦中报即是梦的其中一种类型又是消业的一种方式,修善,梦中报可以将现实重恶业化为梦中轻恶报,造恶,梦中报可以将现实重善业化作梦中轻善报。胡梦颠倒,便是对这种梦中报的概括。
  往昔作重业,为什么能得人身呢,老师能说下吗
  。。。。。
  佛经《大智度论》中讲:“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杀业之罪过最为大,以罪过最重的杀业来说明,不是造了杀业便永不得人身,而是纵得人身亦受疾病短命报。造作恶业当受恶报,甚者堕入恶趣;修造善业当受善报,甚者更升善道。既有造恶又有修善,则是纵得善道亦要遭受恶报,纵入恶趣亦会得到善助,善道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疾病缠绵卫生条件又差的人和恶道中衣食丰足养尊处优卫生保健受到无微不至照顾的宠物就是这二者的情况,只是畜生道中锦衣玉食的宠物失去很多闻法修行的机会罢了。生活中无论是受身不健康的煎熬还是受心不安乐的烦恼,更或受身心双重煎熬,但做人就会有很多忏悔恶业的机会,有很多闻法修行的机会。人生,正因珍惜人身的难得,才有活着真好的感叹。身心安康一帆风顺时,既不矫情也不跋扈,既不贪恋也不懈怠;生病烦恼走投无路时既不抱怨也不气馁,既要忏悔也要精进。生活境遇无非顺逆,“遇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遇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净空法师讲的很好!
  人的身体不健康了,几乎都会马上寻求治疗和调养,自己能调治的自己调治,自己调治不了的请求别人调治,并会日后注意保养。心灵上不安宁了,刚开始人会觉得痛苦,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这种痛苦,日久看待这种痛苦也就仅仅是一种烦恼,烦恼时间再久不处理,人习惯之后就变成了麻木。身体有了痛苦,人基本都承认身体病了、出状况了,并会及时积极的治疗;心里有了痛苦,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并承认自己心理病了、出状况了呢?有多少人会及时积极的治疗呢?甚至有时候人还沉溺这种痛苦而不愿自拔。身体病了,求医时不需要医生也有和自己一样的病情感受就积极配合治疗以摆脱痛苦,同时医生越健康长寿,会认为医生水平越高。但心理病了,有的人大多时候不是在真正积极的求医,而是在寻求和自己一样有病、一样感到痛苦的人互诉苦衷,强化自己痛苦有理且理所当然的状态,最后把痛苦麻痹了,错误的以为麻痹痛苦就是治疗痛苦,自己越痛苦就越是要找和自己一样痛苦的人来麻痹自己。你若不能和他一样痛苦,你就是不理解他不能救他,你越开心快乐,他就会越认为你不能很好的治疗他的痛苦,越远离你。面对生理痛苦,基本都选择救治,面对心理痛苦,一部分不是选择救治而是选择麻痹,因为他的痛苦已经到了麻木阶段,在他看来麻痹比治疗更爽,最终如抽大烟吸毒一般沉溺于麻痹之中而无可救药。疼痛到麻烦,麻烦到麻木,如同中医治病中,感觉麻比感觉疼的病要重,感觉木又比感觉麻的病还要重。孩子遇到问题时,开始会觉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果大人没有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以后遇多了他就会只觉得那是一件麻烦事,再不学会处理,等到他后来长大了,他就对问题麻木了。生活中遇到事情但不觉得麻烦的人,有两种。第一,要么解决了,不等事情变成麻烦,刚开始感到痛苦时就解决了;第二,要么麻木了,有痛苦时妥协,成麻烦时拖延,直至麻木。生活中的不顺,有的人觉得是一种痛苦,有的人觉得是一种麻烦,有的人已经麻木到了没有感觉。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不会让这种不顺的事情发生,这部分人不是心存侥幸的自吹而是觉悟认识的自信。麻木和超越二者都起于人的看似无奈,面对看似无奈,是迷惑颠倒的去妥协,还是智慧觉悟的去超越,这个态度决定了人的终极去向。‘适应’一词有时候是‘将就’的代名词、是‘妥协’的代名词,社会生活中适应能力强很多时候不是解决能力强,而是将就能力强、妥协能力强。宗教面对宇宙自然的态度是究竟认识并圆满超越,世俗面对宇宙自然的态度是科学探索并接受适应,面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程度和解决程度上存在差异,所以有自然现象和超自然现象的区别。比如面对人生和死亡,宗教的态度是认识人生的根源一真本相超越死亡的万般表面现象,世俗的态度是探索人生的万般复杂表象接受死亡的统一结局现象。视野停在现状,人就只会接受现状,视野超越现状,人才会解决现状、突破现状。看不到答案时,障碍是真的,问题是禁锢障碍的枷锁,答案透了,问题破除了,发现障碍是假象。身体就是禁锢心灵的枷锁,心灵就是禁锢痛苦的枷锁。把身体看破放下,心灵就解放了,把心灵看破放下,痛苦就解除了。身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心之色、声、香、味、触、法六识,六根之罪生万般之苦,所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的净土法门要领就是度摄六根净念相继。看待人身,眼要超越人身,透过人身看人心,关注人身不如关注人心,关注人心不如超越人心,因为身是假的,心亦是假的,痛苦更是假的,慢慢就会理解菩萨无心。菩萨无心,无人我心、无分别心,既无心则无以心取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