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修法才能体会法喜充满,学佛才能感悟佛法无边。修法是破迷的过程,成佛是开悟的结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就有框框,过程是要遵循规矩的,这就叫循门而入,所以修法之喜只能是充满;通过外在的、有形的规矩培养内在的、无形的觉悟,觉悟形成到一定境界时自然而然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越本分的人越不会觉得法律是束缚,越觉悟的人越不会觉得戒律是约束。破一分私心得一分觉悟,获一分超脱、一分自在。心中无私天地宽,生活中障碍重重的人,必定是一个私心重重的人。修觉悟的人看一切困难都是考验,觉悟之心必先破其困而后破其难,不被所困所以不被所难。落迷惑的人看一切困难都是障碍,迷惑之心先必被其困而后被其难,心有障身必有碍。
  我们都受过义务教育,所以我们知道学习中的问题都是老师出的,是教育我们、考验我们的,出了义务教育的校门我们自然的进入了权利教育的殿堂,义务教育在校园中将其完成,权利教育在生活中将其圆满。如果我们放弃了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自然不会知道生活中的问题都是菩萨出的,是教育我们考验我们的。
  生活中内在觉悟超脱外在规矩束缚时,则会随圆就方可圆可方,上善若水,如水之无形善利万物,这叫破门而出,所以佛法之广形容为无边。
  (手机没电)
  如果万事万物都有因果的话 我平时不做坏事 尽力帮助身边的人 待人处事也很礼貌 为什么会常常遇到挫折
  。。。。。
  不做坏事之因,—— 不做坏事则不造恶业,不造恶业则不受恶报。口不言坏事,口净;心不想坏事,心宁;身不做坏事,身安。
  尽力帮助身边人之因,—— 尽心帮人一可修得纯真高贵的金刚慈悲心怀一片,二则可偿消宿业,三则即可增长帮人之力,又可得到受人帮助之报。消灾解厄,消除别人的灾难就是解除自己的厄运。
  待人处事有礼貌之因,—— 一则通过外在的礼貌,可修内在的恭敬心,敬于內而礼于外,展现于外的礼貌是枝叶,发自于心的恭敬是根源。无根之叶若常绿必为假造,无根枝叶不凋零则必是摆设,没有恭敬心的礼貌是人际间最廉价的虚伪和最虚伪的摆设。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以礼待人一则培养自己的恭敬心,二则受人还之以礼之报。无论是传统礼仪的鞠躬、作揖和叩首还是国际礼仪握手和佛教礼仪合十都是低头行礼。把头低下去,把恭敬心升起来。低下头,使人升起恭敬心、谦虚心,和忏悔心。所以发自内心的谦虚和忏悔时人也都会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去,低下头去人也渐渐会升起谦虚心和忏悔心,这是身心的互相影响,互成内外互为阴阳,如福人会营造福地,福地会造就福人一样。
  行礼和持戒一样,都是一种以修身而养性的修行方式,以修身之端而养性之正。持戒是戒外之邪,定内之性,升慧之本。
  挫折,是我们修行不够,修行不够是因,挫折不断是果。修至金刚不动,时时既不觉得遇挫,处处更不担心受折。
  如果要把生活中的考验看成是挫折,那么面对挫折,至少可以有两种态度来选择:1,遇挫而折;2,挫而不折。遇挫而折恐怕事事折,挫而不折何愁时时挫。不是遭遇和挫折改变了人的命运,而是面对遭遇和挫折的态度改变了人的命运。激励者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成就者说选择和努力都重要。当我们没有成就缺乏激励的时候,我们就向有成就的人那里寻找激励。感情遇挫折,向感情圆满的人求教;事业遇挫折,向事业有成就的人求教;学佛遇挫折,向学佛有成就人求教。愿你精进不懈!法喜充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