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回家创业还是继续留在公司,我现在很迷茫,还请老师指点一二,he guan yong 男 1985 问前程,非常感谢!!!
  。。。。。
  回家自己创业还早着呢,继续在外面磨砺一下吧。你倔强有余,抗上的心理太重了,这会严重障碍你的前途。
  请教老师,吃素是放生。那么正在生长发育的孩童是否也可以吃素而保证身体发育需要营养的均衡呢?
  。。。。。
  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一群小学生,有穿长袖的,有穿薄秋装的,还有穿短袖的。其中有个小姑娘鹤立鸡群竟然穿的是羽绒服!有个小男生就问她是不是很冷啊?只见她45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儿童吃素的确会造成一种营养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叫做妈妈觉得不均衡,它不在儿童身体内形成,它在妈妈缺乏智慧而恐惧的心坎里形成。其实婴幼儿和孩子的成长所需的营养从最初的母乳和后来的五谷杂粮中取食已经足够均衡,孩子健康除了从五谷杂粮中均衡取食,更重要的是多晒太阳多运动,这比补什么都强。哺乳期的孩子,如果母亲爱吃肉,虽然母亲不一定会发胖,但孩子基本上都会比较肥胖,很多家长还会错误的沉浸在孩子胖嘟嘟的身体形态里而乐滋滋呢,以为那是孩子强壮健康的表现,恰恰错了,这正是孩子被愚痴坑害后的病态表现。这种孩子免疫力会很差,生命的活力不足,越胖说明摧残越重,孩子越经常性生病和吐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而孩子出生后脾脏没有发育成熟,需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来精心呵护,母亲食肉后喂养孩子乳汁,这种乳汁脂肪含量很高,孩子的脾脏无法运化。这样的喂食不单增加了孩子脾胃的负担困了孩子的脾,同时还把脂肪湿气滞留在了孩子体内,长期的积存孩子就会越来越胖,孩子湿气也会很大。把孩子脾吃坏了,因为虚不受补,婴幼儿则往外吐奶,儿童则因为脾虚,吃什么都不香,脾气也变坏,父母会更着急想各种食物来喂食孩子,甚至会错上加错的选择更多的大鱼大肉等来给孩子进补。缺乏智慧的好意坑害的都是最亲的人,大部分孩子的身体就是被父母补坏的,很多孩子容易高烧和反复咳嗽就是这样,家长会以为病在肺部和呼吸道,但怎么也不好控制,其实病根在脾脏和肠道,脾胃积食形成便秘或大便干燥,大肠金和肺金是通的,大肠热则肺热,肺热则咳,清肺热不好使,一时控制下去后还会很容易反复,从脾脏下手,一下子就可以根治小孩儿咳嗽。
  关于孩子的教养,包括身心两方面,心性要教好,身命要养好。教是心灵层面,教会孩子智慧的生活并使其懂得自我开发智慧灵性;养是身体层面,为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食物和锻炼方式并使他懂得自我保健身体。儒家说教养,用佛家语言来说叫福慧,道家语言来说叫性命,佛家讲福慧双修即道家所说性命双修。孩子的教养就是父母福慧的反映,孩子出现的问题基本都来源于父母错误的教养。教养孩子和孝养长辈是一个道理,不合道的教养孩子很容易走向溺爱,不合道的孝养老人顶多算是孝顺。小孝只需顺意,大孝则要合道,自己顺遂父母之意是小孝,引导父母并照顾父母和自己一同向觉悟大道靠近是大孝,这才是孝道,比孝顺有高度。如果两个老人发生矛盾冲突,他们的儿女若都是只懂孝顺不懂孝道的人,如果儿女赶上了并参与进来,结果会怎样?孝顺的儿女也许会激化更大的矛盾,只有懂孝道的儿女才会圆满化解父母生活中各种矛盾。世间一切矛盾唯有用智来化而非用意可化,毕竟所有想要化解矛盾的人用意都是好的,但化解结果往往是决定于智慧的高下,大悲大愿更要有大智大行。释迦牟尼佛没有完全的做到孝顺而出家修行,但成佛后却圆满的行了孝道,真正的孝不能背离道而只顺了意,所以我说不但百善孝为先,而且百孝还得善为先。小教养,是自己顺遂孩子之意或让孩子顺遂自己之意,大教养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走向觉悟之路。《弟子规》首句:“弟子规圣人训”,这是总纲,教孩子一切都不能离了总纲:圣人训。抛开了大智大觉圣贤者的训诲,全凭自己之意去教养孩子这就叫任己见昧理真。孩子间发生矛盾,如果不觉悟的双方父母参与进来有可能会是什么结果?离开了圣贤教诲来开启智慧,就没有祥和温馨的人伦之乐,更别说天伦之乐。人们评价一个孩子的教养没有意指孩子身体发育状况的,都是从思想精神方面而论,所以养好的意义在于教好。孟母三迁便是对孩子大教养的示范。
  孩子原本品性单纯,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孩子这份天真单纯的品性并发扬开来,不要把我们的愚痴和恐惧通过种种加工种在孩子身上。因为恐惧营养不足或不均衡而愚痴的教导孩子食肉就是把愚痴和恐惧通过肉食加害给孩子的一种方式,给孩子的这个肉是恐惧和愚痴化现出来的,与其说孩子在接受肉不如说孩子在接受我们的愚痴和恐惧,在接受我们的祸害。教孩子食肉,我们没有发扬和培养孩子的善而去给孩子种下恶苗,继而在孩子身上培养这个恶苗发扬这个恶,这个罪过很大。《弟子规》中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我们这么做,给孩子的是祸不是福。
  带孩子的父母想一想,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哪些决定是朝着智慧觉悟进取而主动做出来的,哪些决定是逃避痛苦或因恐惧而被动做出来的。行动的根在决定,决定的根在哪里呢?这个根是为朝向光明而主动生发出来,还是为背离黑暗而被动生发出来?同样的行动,决定的根源若不一样,结果自然不同。根正者得正果,根若不正,必得苦果,生出决定的这个根若不正若行动再不正,更得恶果。人人都想享清福,可是福因若不清净不端正,福报又怎么清净纯正呢?清福从何而来呢?根不正即便将来有几分福,这个福也不是清福,是被污染的福,不究竟。生意得的是净财算的是净利润,生活应该种的是净因享的是净福才对,人生结束的时候才真正称得上享年多少多少岁,美好生活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煎熬出来的。
  慈悲觉悟的施舍者和贪婪愚痴的投资者,相同的向外给予对外付出,福德和功德会是一样吗?施舍者功德无量,而投资者却没有丝毫功德,因为付出和觉悟没有感应,有觉悟的付出叫舍,是奉献,没有觉悟的付出叫投,只能是代价。投不一定都会赚,但舍必定都会得,因为投与赚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但舍与得却是必然的因果真理。有觉悟的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奉献,教会孩子的也是奉献,没有觉悟的父母不断为孩子付出代价,代价越大给孩子的祸害越大。
  大道无言,只能通过这些祸害让我们认清自己付出的代价,唤醒我们的觉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人做祸的代价是最大的,被祸害的报应则更是深远和重大,修福反而只需要觉悟就可以,一颗觉悟的心随喜一切善德便功德无量。人一生所付出的一切代价最终换回来的也就是:觉悟,没有觉悟则人经历多少次的轮回也摆脱不了烦恼和痛苦。吃一堑长一智,痛苦唯一的价值是给我们提醒令我们觉悟。人若不主动的去开发智慧了达觉悟,则人只有被痛苦逼迫着走向觉悟,痛苦是生活大道因果法则促使我们更加觉悟的一个自然回馈和善意提醒,只有被提醒之后而觉醒了的人才会真正的感恩曾经的痛苦。三界如火宅六道轮回苦,人生八苦是多么究竟的真相,已经感觉痛苦不堪的人还要怎样才能领悟呢?还需要痛苦加码或一一体验才开始修佛悟道吗?那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每个父亲和母亲都有自己照顾孩子和培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甚至父母二人还常会在培养孩子的态度或方法上存在差异。前面有朋友提到我的孩子,这里简单汇报一下自己对孩子教与养的一些情况,仅仅是我个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我知道有很多优秀父母在教养孩子上态度更加端正方法更加卓越。先说衣食,孩子穿的衣服大多都是旧衣服,也就是别人家孩子以前穿过的。人家孩子长大了,有的衣服穿不上了送过来我的孩子再穿,其中又一半还是人家孩子已经是穿别人二茬的衣服又打下来的,也就是第三手衣服,还有的就是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给孩子买的新衣服,我们自己是很少给孩子买新衣服的。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天生原本单纯,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吃穿用上,基本都是大人过早的有意或无意引导和影响了孩子而教会了孩子挑挑拣拣。第一种,孩子穿了一件大人喜欢的衣服,大人看着漂亮,进行了目光和语言的夸赞,甚至赞不绝口,这已经在暗示孩子教孩子挑衣服了;第二种,孩子挑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大人看着也不错,或为了鼓励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对孩子做了夸赞,这种教育教会了孩子注重仪表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思想外放。所以,我一般对孩子的穿衣服不加赞扬,自己先不把注意力放在上面,孩子就跟着也不把注意力放在衣服上,让他注意干净卫生和整洁就可以了。
  家中饭菜则是绝对素食,禽肉鱼虾等荤腥是不允许进家更别说进厨房了,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情况则随园内饮食走。春节期间去朋友家拜年,吃饭时看着朋友摆上桌的肉食,孩子说:“啊!可怜!太可怜了!”朋友还以为孩子嫌饭菜不够丰盛呢,紧接着孩子便连声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朋友才知道我家是不做肉食的。孩子从来没见过家中餐桌上摆过肉,所以一看到餐桌上摆肉便非常惊诧觉得被做成肉食的那些动物可怜,尤其是鸡或鱼一下子能看出形状的肉食。今年夏天带孩子一起给朋友帮忙,朋友想要请我们吃饭,不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便问孩子:“喜欢吃什么?我家小孩儿爱吃鱼,要不阿姨请你吃鱼吧?”孩子立刻紧张急躁起来,非要拉着我走,结果是我陪孩子婉拒了朋友的邀请,因为孩子的记忆中鱼虾泥鳅等是要买来放生的。最早的时候教孩子看到将要杀害的和贩卖的鸡鸭鱼肉等要念阿弥陀佛,孩子问为什么,简单的告诉他这样那些被杀的被动物就不会再痛苦了,后来孩子经过他看到的熟食店门前都会随口几声阿弥陀佛。孩子只知道凡是生命都是要爱的,肉是动物的,动物连命都没有了,我们还要把它的肉再吃了,是多么残忍。告诉孩子人和动物一样,都是从小长到大,然后变老,然后生病,病治不好了然后死亡,所以死的都是病的,病的就是会传染的,都是不能吃的。活的是不能杀的,死的是病的,孩子就记住了,所以孩子心中的饭菜,是和肉没有丝毫联系的。吃饭菜时,不和孩子讲哪些有营养,孩子本身没有哪一个有营养的概念,讲了哪个哪个有营养,孩子便有了分别心,就学会了分别和挑事。
  孩子路过有佛菩萨像的地方,只要孩子看到了佛菩萨像都会作揖施礼。孩子问为什么到处都有佛菩萨像啊?告诉他大家都想菩萨,因为菩萨是大家的老师,老师出国了,去极乐国了,我们都爱学习,都很想他,因为见不着他所以就雕刻他的像恭敬礼拜,希望老师早一天回国继续教我们。孩子很容易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佛菩萨像,就告诉他无论是哪里的人都爱学习,都在想老师,大人长大了不能时刻跟老师学习,多么遗憾啊。多带孩子到看书学习的场合去,告诉孩子大人因为见不到老师,所以只能看老师的书学习,而且只有表现好的学生才能看书。买书,对孩子来说就成了一种奖励,表现不好是不给买书的,所以孩子在不到三岁时已经可以顺利的背完《弟子规》了。孩子每次都会因为自己有老师教感到十分珍惜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也为自己还能得到书的奖励感到兴奋万分。看到大人供菩萨鲜花,便让大人和他一起买鲜花送给老师,孩子知道老师是他们小朋友的菩萨。
  看看大自然的飞禽走兽,一身皮毛随着季节变化自然增减,饮食到处可觅。人类饮食上从野蛮的追捕渔猎发展到文明的种植采摘秋收冬藏,穿着上从兽皮树叶发展到纺织布匹裁剪衣物,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衣食是智慧的人类很久以前就最低成本和最大便利给完善解决了的问题。不知道又从什么时候起,人类又大规模的圈养代替捕猎(人类最早的圈养出现在不会种植谷物的狩猎时期,那时狩猎到猎物后一时吃穿不完便圈养起来),把血腥的杀戮生猛海鲜通过烹炒煎炸发扬成一种象征文明的饮食文化,再把残忍的剥皮裁剪抽绒染色发扬成一种象征文明的皮草文化,当这个“聪明”产生时,人类衣食上的烦恼和痛苦便又相应产生了。这种饮食文化和服装文化的兴起,不知道是人有更高的追求,还是人就在这个层面上就这点追求。大人要从根本上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本具的慈悲、善良、爱心、智慧上。每个大人都觉得孩子需要教育,其实我们每个大人也都需要从孩子身上学习。仔细的体味体味一天当中孩子有多少快乐是他们自己给的,多少痛苦是我们给的,我们自己多少快乐是孩子给的,多少痛苦是自己给的。大人带孩子,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觉悟和欢乐,还是我们给他带来了觉悟和欢乐。从家庭成员的学习力上来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孩子懂得大人学会大人那一套很快,可我们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去深入体会孩子了吗?
  孩子没有为社会做什么奉献,是不配享受过多的福泽。超出德行的福便是祸,福兮祸之所倚的根本就在于此,福多必病多,福多必灾多。很多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成就孩子,而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爱欲,给出了父母想要给的,而不是给出了孩子真正需要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