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所以“出力不讨好”的事业,我们都应该来做的。
  有一匹狼,路过小羊房外,此时正赶上小羊闹妈妈。羊妈妈就说小羊:“不许再闹!再闹就把你扔出去喂狼”。这狼一听呀,起了贪心,就等呀等,等羊妈妈把小羊扔出来好吃呀。等了一夜也没见羊妈妈把小羊扔出来。只有悻悻地走了。
  故事的道理就是:其实,有时候别人只是拿你说事,不要太过认真。
  净空法师讲解“问”字:这一个“问”字,在佛法中有五种说法。瑜伽释论上说:(1)不解故问,于事理不明了,应该要问老师。(2)疑惑故问,这是见闻生疑、思惟起惑,也应当请教老师。(3)试验故问,这是带有考试老师或长者的发问。(4)轻触故问,轻触是说漫不经心,随随便便地提出问题发问。(5)利乐有情故问,这一类的发问,自己并无疑惑,只是看到在座大众之中,有一部分人,对于事理,或佛所说的道理,还不明了,内心有疑;而且他们自己又不会发问。于是,聪明智者,为了利益大众,故意装作不知道,而代表他们发问,就叫做利乐有情故问。
   缚铃 你好!4627楼你问话,4628已及时给你回复帖子参考。4668楼你又问话,并似乎说出一大部分人心声似的(原话:“因此上来巴巴守候帖子、关注帖子的人”)。所以,比如借你一个利乐有情的问话,或者话题,展开教育罢了。不要那么敏感,再解释:“我自小到大,自认没有只会向人索取,自己却分毫不舍”。。。等。并不是问话人身上有很多很多毛病需要逐一解释的。毕竟你提到“因此上来巴巴守候帖子、关注帖子的人,其不论善行是否足够,其心情应该可以理解啊”。提的话题概括的人群较大,属于利乐有情,我回复范围就大了,借此讲解教育一部分人罢了。请你不要介意。
  刚才看一位朋友,把其中一个提醒我们修忍辱功德的故事和你一样对号入座。怕故事误导了大家,所以决定回复个帖子,说明一下。这位朋友,保持平静心,我没有回复你的问话,你自己三思,不要误了自己幸福。
  楼主,感谢您的耐心回复自己也明白了许多,最近看了一些小说里面有介绍测字查事的,这属于占卜吗?。。。。。。。。。。。。属于占卜。心有所感,外有所应,简称感应。心里有疑惑随意看下身边环境,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形比形,以神类神。将心里的疑问和眼前看到的物体做比类对照,以期通过外应物体等寻找答案的一种占卜方法,也是梅花易数的一种。测字就属这类其中之一,以心有所感的字或眼见之字作为疑惑类比之物,而进行破解寻求答案。
  一个人想要向另一个人讨说法或者讨公道等,或者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如果打算借群众这个靠山,或者以群众为后盾。另一方对群众中某类人提出异议或者看法时。领头的这个人,此时只管解释自己的情况,赶紧把自己和有异议有问题的群众划分清楚界限,不再提群众了,这不是太合适。比如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既然要代表一部分群众利益,来做这件事情,很少有这么做事的。就这个事情,不是说谁是谁非,如果有非,肯定是我的,毕竟起因是我呗。只是都当做一堂课,慢慢寻味,我们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罢了。任何事物,不管发展如何,只要能给我们开智慧,利于我们成长,这是最重要的。就像螳螂拳的发明,是看着螳螂动作而创。螳螂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只要能给我们启发引起我们思考,都是好事,烦恼即菩提,菩提往往藏在烦恼处。没有烦恼谁会思考?不思考哪里得菩提呢?(菩提:汉译觉悟的意思)。
  (上面这一大段话我足足打了三次,泪……前两次都是眼看着大功告成,但是不小心碰到一个键就全没了。神奇的惩罚啊,用这种方法告诫我牢记此事不可忘。)
    那么楼主,您可以帮我简单看看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上班吗?今年能成吗?需要注意什么的呢?如果还是不行的话,我就再也不问了……。。。。。。。。。。。。。。。。。。。。。。你还是个如此谦虚的人呐!同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结果截然不同。真是:一心佛来一心魔,台前幕后一帘隔。
  前几天,给一位发心助印经书的福主出符,也是本贴网友。符邮寄过去后,先让福主感受了一下符的能量(把手放在符上大约7寸远的距离,让福主自己看手有什么感觉。福主立刻感到手部开始发麻,之前无任何思想意识引导暗示)。因为此前沟通有点小误会,所以特意给她的符反复加持法力,希望帮到她,为了消除误会,只有让福主亲自感受一下符的能量啦。结果在交代完福主如何妥善使用符的时候,福主不知如何脑子激动大意,噌就把符扔水里了。哎!很费我一番苦心呐!因为在接到符之前福主一直对我十分怀疑,结果收到符后,结果又是这样。后来反复求符,我也不知如何办好了。你能如此谦虚的反省且说柔软语,此功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令父母的口舌得到化解啦。此也是自己柔软语功德带给父母利益的孝的一种。做儿女的都应依你为榜样!
  大致说一下你的情况吧,第一,从算盘的身盘来说,你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与事业盘的关系看,你的工作不是很容易找到压力小或者不勾心斗角的职业。第二,流年盘来看,今年都没看到好运气,是个压力重重生闷气的内乱盘。去你西南不远烧香的地方走走吧,对你的改观很有好处。
  今天早晨5点多起床给本贴另一个网友办事。通灵过程中出现一个店面,左首是个路口。办完事后,立刻电话打过去,经核实,确为其姐姐店面情况。遂为其一并处理店面状况。前几日,为本贴一大姐处理坟地情况,处理前向大姐查明坟地情况,经大姐核实反馈属实后开始操作。也是在操作工程中,有一腿脚极其不灵便的老人显于坛前,此时我不知道该进行下去还是停止。当时暂停工作,电话给大姐后大姐立刻电话回复。原来是南方葬,曾经把坟地的骨头重新拾起晒骨,怕是放回去时放错位了。遂又合理的为其处理完毕。昨天在正法盛世那里,拜见巴登堪布仁波切法师,并得法师传黄财神修持法门(中间接到一个本贴网友短信,遂电话通了后仅让其感受了一下大众诵经宏大场面的听觉感受便匆匆挂掉了)。后听法师开示大众,人们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的难道都不是真的吗?你看到明天了吗?没看到难道明天就不存在吗?你看到自己心肺肝了吗?没看到难道自己就没有吗?是呀,凡事我们都应抱着谦虚的态度来学习来了解,对我们都很有好处。
  请问,什么方式对婚姻的回向会更好?念经或者抄经的话,哪种经书更好?。。。。。。。。。。。。。。。。。。。。。。。。放生小鸟对感情融洽比较好。但,不一定可以有益于减少外力干涉。抄念任何经都有益,抄用心抄,念用心念。抄念经文重在了知经义依经奉行,若不了知,不若不抄不念(人念不若念佛机念的标准,人抄不若印刷机印印的清晰),抄着费力念着耗时,干脆印送经文结缘于需要的人和结缘赠送念佛机,功德会更加殊胜。长辈阻力,那就以孝敬长辈的方式来化解,所谓孝敬,与所谓善,都是以真诚心的行为为是。
  河山老师,放生的回向文有固定的吗?老师可否于此粘贴一篇您认为比较实用的放生回向文?放生后接着回向还是边放生边回向呢?。。。。。。。。。。。。。。。。。。。。。。。看前几楼,已详细回答过这几个问题。
  河山老师你好,我是桐柏的,hu(1sheng)dong(1)xing(1声或4声)81.11.11 上次您说我的盘面不好,我想问一下,坏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消解的方法。。。。。。。。。。。。。。。。。。。你的盘我是不便和你说,只能说你俩字:“不好”!如果能说我前几楼就回答你和你具体说了。如果你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这个帖子里已经有好几个这种盘了,我不便将这类盘查下去。堂弟出了事,你这几年也好不过哪里去。别不多说,自己想办法消业障去吧。我不是什么事都敢拦下管的,有的事我也不敢强管。头打烂还不算,还要把身子打断!!看死一条,其实杀两条,同时害一群,不多说了。虽然老乡,我只能发誓告诉你我坐堂查盘从不妄语:昨晚一夜都是蛇的事,所以不不敢强管。自己回忆一下吧。
  恭请老师开释
  1,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既然你尊敬的称呼我为老师,我就先从“师”的概念讲起吧。<<师说>> 一文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翻译:古代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上师教导,所谓老师的意义,就是传授大道真理(思想),就是教授正业善业(方法),就是帮助解除疑惑(精益求精)。这和孔子的大学之道完全吻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传道,使人明善德大道),在亲民(“亲”与“新”通假,意为革新民众,即授业,使人民学会更上一层楼),在止于至善(解惑,精益求精达到锦上添花至善至美的圆满)”那这是不是佛教的概念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明明德)。自净其意(
  亲民,止于至善),是诸佛教”
  为什么我们要有老师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因为我们想要人生更加完美圆满。生命可以有残缺,但,人生不可以不完美。儒教和小乘佛教都教育我们走好人生过程的思想概念和行为方法罢了,道教和大成佛教才给我们讲述了人生的目的。道教所讲的人生目的是:“借假修真”,何为假何谓真?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应身)为假,我们的身是业报应身,是感应善恶报应的身体。法身为真,即修炼得道之身,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即为觉悟之身,自性为佛,明心见性即见法身。其性质是以一切功德之本性为根据。借助我们现有的应身来修行成就我们的法身。即佛教所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这便是我们人生根本的目的。但,凡夫有四倒见: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有常(就是把变化的当作永恒不变的),把无我的当做有我(这个“我”,是主宰的意思,其实都是业缘牵引,根本无我。),把苦当做乐。有了这四倒见,便叫迷惑颠倒,以假为真,以曲为直,以恶为能,以妄想为聪明,不得真智慧,烦恼无止境。因不明是非真假,所以凡夫的目的 则 各不相同。所以才有第二个问题:
  2,得即所求又如何?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心经》。
  《心经》告诉我们,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既然是空,我们所求既得,得到什么了?“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最终结果其实是:“无所得”。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菩提萨埵”就是通常说的“菩萨”的全称。指立志解救众生,要自觉并觉他的人。观世音就是菩萨中的一位,还有很多菩萨。
  般若:智慧,一种怎么能够了悟实相,契入证入实相的智慧。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大智慧到彼岸。
  涅槃: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斌宗法师译);圆寂,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玄奘法师译)。因般若才能从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
  这段话意思就是:
  菩萨,依了悟实像的智慧到达彼岸。这个彼岸是什么呢?就是: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
  阿耨多罗:可译作“无上”,
  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证的最高无上之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无上正等菩提(菩提:觉悟之意)。
  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无上之正觉。
  前面讲“无智亦无得”,此处讲佛得无上正等正觉,既是无得之得,才是真得。证得之意。因为“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以无所得之心,反而一切可得。所以,天道便是以其无私故可成就其私。以无得故,故而有得,此为真得。
  “吾师道也”。不要在脑海里有儒教道教佛教等教之分,才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通俗所说的教派,只是一个工具罢了。不管什么工具能够使我们了悟大道,明了真相,解惑开悟,获得究竟解脱才是硬道理。佛经都是我们开悟的工具,开悟后何须经书要我们抄写诵念?自己渡到彼岸后,可以把我们的方法教给别人,可以把我们的船传给别人,自己就无需背着了。所以富翁不一定会直接给你钱,但会教给你赚钱的方法,因为他已经成就富翁了有方法可教。佛不一定会帮你成佛,但可以教你成佛的方法。钱是我们工具,让我们生活幸福,如果钱这个工具使生活反而不幸福,要钱这个工具还有什么意义?人成了挣钱的工具,最后还挣的累死苦死,有什么意义?人看钱重,把钱扔苍蝇面前,苍蝇连叮都不叮,别笑苍蝇傻,只会绕着什么转悠,以臭为香。人有时候也不智慧,一直绕着痛苦转走不出来,以苦为乐。迷惑颠倒呀。早一天知道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早一天快乐。君子忧道不忧贫,有钱不一定会幸福,幸福不一定是因为有钱。一种人存钱,二种人存物,三种人存朋友,四种人存善德。我们准备存什么呢?道心长存!
  
  道炁长存
  正法永驻
  断恶修善
  续佛慧命
  弘法利生
  当如是想
  
  
  只请教一些佛道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否有缘!。。。。。。。。。。。。。。勿论佛道教别,善法何分佛道。有话想说即说,共同学习探讨。
  欣怡xinyi,河山之力微不足道,全凭你的功德罢了。很高兴看到现在这个结果。祝你们幸福!无量天尊!
  消业障是否要以相应的形式才能消去?如消身业障当以忏悔、超度、放生功德来消去,还是凡是行善积德之功德都能消一切业障呢?口业之业障,注意口德并要求不生口业只是不再造口业而已,已造的口业又如何消去呢?谢谢老师解惑。。。。。。。。。。。。。。。。。。佛教和道教所用化解和消除业障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所造恶业伤及其他众生,妨碍阴灵,触及仙怪等则要采用还冤亲,谢罪,功德回向,法事等化解方式来消除业障。如果所造恶业是有违天道,被乱人伦,品德拙劣,身口意不净等暂无伤害到别人的则可从拜斗,祈福,经忏,相应法事来进行业障消除。还有一部分可从算盘的通灵盘中寻找破除化解方式。就说近的吧,前天晚上提示一位帖子网友有关父亲的事情,便是从算盘中找破解方法的。如果这位朋友愿意出来反馈查盘情况,也可以从其故事给你一个提示,使你明白清楚的看到因果的报应不虚。之前也曾为其拨过盘,出于尊重福主,只能看她是否愿意出来说话。
  一切法为有法,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LZ解得否?。。。。。。。。。。。。。。。。。。。。。。恕我太笨,不懂这个只知道应机说法,因材施教。依根器不同,交流深浅不同,引导方法不同。能够亲自在此问话探讨的朋友,和能够在此亲自回答的朋友,自然也包括我。都是下根之人。上根之人把一切有为法已作梦幻看待了,自然不会在此执着问任何虚无缥缈如露如电的问题。恕我愚笨,还在用有为法引导大家和用有为法与大家交流。佛门最终境地可认清看清证得悟透四大皆空,自然如如不动,不起心动念,不会被这个问题牵着鼻子走。如果一个一切看空的师傅,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我根器低下,还请见谅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如若你种了"真善"之因,现世后世会得"善果"之报,那末不是利已之善?就好比你对同事好,同事会想你为什么对他好?天下没有掉馅饼的时候!肯定"祸兮福之所倚!"既然这样干脆
  先从你这多拿些好事好了!这反倒是你亏欠他了!又或者你孝敬父母,
  兄弟姐妹旁人会认为父母首先最疼你,你孝敬父母是最应该的!应该
  当然是最应该的,为什么不能一起孝顺呢?
  --------------------------------------------
  “这反倒是你亏欠他了”!这句之前的话,用一个字概括:贪!付出后怕不落好,其实也是贪的表现:贪图回报贪图满意的回馈,不一定非得是物质回馈,包括精神回馈。若非此,既然真舍决定舍,何须再根据对方反馈有后悔有不满有情绪有烦恼呢?
  有所回报才放下不是真放下,
  施恩有报才施舍不为真施舍。
  老师墙上有句话,念给你听(莫笑话):
  不贪功名与利养,
  但修得道做蒲团。
  “为什么不能一起孝顺呢”?这段话用一个字概括:嗔!有嗔恨心人才会处处计较,因为不能如自我理解的公平发生的事情,便生嗔恨,便与计较。对于利益得到,人可以所求无度,得到再多都不计较嫌多,但若比别人稍微有差别,自己得到的原本再多也显得还是少了。对于付出利益,没有了别人一起付出,自己付出再多也愿意,有人一起承担付出,那么,自己多付出一点点也觉冤枉,不平衡。计较得失,即便满其意,真的计较到了吗?其实是真的失去了。失去了人难能可贵的主人翁精神,不容易成大气候。岂不是愚痴吗?贪嗔痴三毒做害而已。拔出此三毒,无毒一身轻!何其逍遥自在!!!有人为何不拔?习惯了,一天不被毒害,日子不好过呗。
  
  
  中毒太深,慢慢拔既是。勿泄气勿放弃!
  手头中珍惜字纸,网络中珍惜版面。占那么多空白干什么呢?引起我注意吗?拿善行功德引起我注意吧。我爱听善行大德的故事,把你的善行讲与我听,占多少版面都行,不够用,我再给你建个网站设个专人论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