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占卜术,共同谛听远古的声音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
  这句话还请一些大德切身理解。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您,此经在佛教的地位层次就相当于我比喻的本科,叫一个还没入门的新生学这些是很不巧当和负责任的.。。。。。。。。。。。。。。。。。。。。。。。。。。。。。。。。。。。。。。。。金刚经经义总说节选:
  离了世间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 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其原因,总是执取名相,认虚妄的当作真实,无 非以执我为本,诤论为用,发生世上一切的颠倒.
  而金刚经用处,正是去我执的无上法门. 在社会上的广大妙用,虽说十世百世,也说不尽的.譬如医院的医生医药医法,是没有穷尽 的.要世上一个病人也没有了,医药就用不着了.佛法正是如此。…………..(楼主注: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因为某些人比喻《金刚经》为本科,初学者学则不巧当便被吓住了,更别以讹传讹。初学者见此经便可除掉我执,会对理解佛法大用十分有好处的。“以讹传讹的宣教,会让更多人误解”。确实如此,大家不要自卑,我给大家无畏布施:勇敢学习《金刚经》,因为:)。
  人有四种德性:
  一,不甘自弃,决信自己可以成佛无疑.
  二,平等慈视众 生,皆可成佛,故能不轻后学.
  三,魄力胆量胜人,日后承当力大.
  四,不易受法缚,心量 又活泼,除习气容易.有此四德,所以称大心.不是人人都能发大心的,有肯不肯的分别, 肯发大心的人,都因夙世多种善根,此生便容易了.
  .佛法的五明:
  一是因明, 是说一切辩证法,分别邪正真伪的理,是论理学.
  二是内明,明自家心宗佛性,专讲人生内 在的学问.这两门,是自己的功夫.
  三是医方明,发明医理方术,救人病苦.
  四是工巧明, 明一切工艺技术,如声光化电算术各科等类.这两门是方便世用的,人事上不可废的.。
  第五 是声明,要把前四明的理智发扬开来,要靠语言文字来通达流传,是为声明.五明通了,世 法才尽.世法尽了,即是佛法
  (《金刚经》已有居士发心倡印,欢迎随喜!功德无量!)
  
  河山老师,我是沈良人,还是打扰了,因为我心中有个结。
     去年夏天阳历九月,身怀有孕,我男朋友的父母不想我们在一起,而坚持让我堕胎。
    我和男朋友都想留,他父母便说生下也不认。我心灰意冷,跳进了我们的横港河,一心求死,却没有死成。
     每每想起我那死去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这事困扰了我很久,一直到现在……
     而男友的父母今年突然双双不顺,她父母在一个单位,父亲是领导,今年被停职。母亲也因为退休工资造假被举报。
     请问两事是否有因果?
     现在这个事情我一直无法放开怀去想它,一直有恨意
  。。。。。。。。。。。。。。。。。。。。。。。。。。。。。。。。。。。。。。。。。。。。。。。。。。。。。。。。。。。。。。。。。。。。。
  1,那天我看了弟子规
     其中有一句话 父母呼 请勿缓
     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想想自己从婴儿到成人 费了父母多少心血 后来跟妈妈道歉以往过错 妈妈也流泪了
  解:
  A怎么没想着自己上对父母不孝不敬,故而,下怀儿女不得成人,怎么不问问这个有因果吗?
  B怎么没想着自己对父母不孝不敬,故而,得男朋友父母不慈不爱呢?
  C怎么没想着男朋友的父母不想你们在一起,难道你准备怀孕时不知道吗?还是你因贪得儿女私情一时之乐意外怀孕?孕后无法得到他家人认可而不得不堕胎呢?
  2,自堕胎后婚姻工作一直不顺 恳请河山老师发发发善心 指点迷津
  解:
  有没有想着ABC这些原因,和你堕胎后婚姻工作一直不顺有因果呢?他父母停职与被举报是有其工作不负责做人不真诚造成。你以为如果他父母不反对你们,他母亲造假也不会被举报,他父亲工作不负责也不会被停职,这样才符合因果吗?
  人要进步,要改变命运,必须学会时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即首先要多思考自己不顺的因果。我的回复只是帮助你学会正确思考,正确看问题。比如不要以为他父母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这么那么这些原因,一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就已经错了。始终不返回视线审视自己,看是不是因为自己这么那么的原因,所以不得他们接受自己,不得他们喜欢自己。
  
  请问两事是否有因果?
       现在这个事情我一直无法放开怀去想它,一直有恨意
  ---------------------------------------------------------------
  这一段专门用王凤仪老师的话来开示你:
  王凤仪老师说“恨人伤心”,心跳心慌,因为你的心被恨遮住,失去了它的神灵。先成己,再成人,佛教叫做自度自他,你自己都没有度,你上来说什么?只是卖弄语言和文字。你只有做到了。所以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你做不到你就得不到,你做到了你就得到了。
  王凤仪老师说,丈夫分三等,媳妇分三等,家庭分四等。
  第一等家庭是光明的家庭。光明家庭的人以道义为主,和睦相处,上慈下孝,没有矛盾。
  第二等是和乐的家庭。和乐的家庭比第一等光明家庭差一点,就是不管父亲慈不慈,只看儿子孝不孝,有问题时能自己认不是。
  三等家庭就是叫做苦恼家庭,互相之间要道多,尽道的少。
  第四等家庭叫做地狱家庭,互相埋怨,不能和睦相处,每天打得乌烟瘴气,结果孩子不走正道。
   那么我们自己的家庭,是属于哪个?我们在四种家庭当中,学佛的人都知道,王凤仪老先生说,不要到死了才去天堂去地狱,你一天之间就是在天堂地狱转。我们今天的家庭非常和乐,我们就在生活在天堂。每天我们争执不休,你就在地狱里。所以他说天堂地狱是你自己选择的,在你一天之间你就在天堂地狱来回转。如果我们烦恼丛生,互相之间不知道感恩,只知道找烦恼,就是地狱。
  
  myangelcity,悟性很好! :“一口气读完之后,只觉一片清净,身心安宁,万般皆空,言空非空,美不胜收” 。
  你形容的几乎和大家的感悟一样深刻。
  很好!
  老师的话字字矶珠 我只怪自己笨自己蠢 让老师失望了 可是老师您看过我的盘 我难道真是那样不敬不孝之人吗? 我却只是奶奶灵前唯一的守灵人啊 别人睡觉打牌 看了都觉的寒心 。。。。。。。。。。。。。。。。。。。。。。。。。。。。。。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我失望。来去,有无,分合,多少,远近。。。等,都是意念的执着从而有分别而定义的,如果人不执着,为而不争,哪里还有企望与失望?就不会有来去,有无,分合,多少,远近等概念,让人去掉分别心就是让人去掉我执,没了执着就没了分别心。任何人别对自己失望才是根本。
  “人要进步,要改变命运,必须学会时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即首先要多思考自己不顺的因果。我的回复只是帮助你学会正确思考,正确看问题。。。。。一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就已经错了”。6505楼这句话你没看到吗?看到了还去只执着找那一个表现出自己孝的亮光点儿,忽视反省去剖析不孝方面的一个面,抓主了一个点,失去了一个面呀。看了都觉得寒心。我不评价你孝与不孝,我说了“我的回复只是帮助你学会正确思考,正确看问题”。
  
  请先生教教我,我希望我内心是坦荡光明的,但现在并不是如此,这种感觉让人难受。
  ...........................................................1,有疑心的事情不做。2,已经做了的事情,放下。3,多和高信誉的人打交道,近朱者赤。4,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值得别人放心的人?因为一个很多疑的人,一般别人对他也是不放心的。你认可吗?
  明明是很好的事情,我却没有随喜赞叹,心里有疑虑,让我感觉很矛盾,也会导致我在群里心口不一,不够诚恳。
  。。。。。。。。。。。。。。。。。。
  太计较,输不起,放不下,是根源。
  河山老师,您的说很对,其实说的越多马脚露的越多,我本浑身诟病,上不了台面,现在真的要被大家笑话了。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省……
     现在唯一欣慰的事情就是,认识的还不晚…… 还没有把这些诟病带到棺材里去,还有河山的老师很中肯的话,拜谢!。。。。。。。。。。。。。。。。。。。。。。幸福从此开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祝你生活幸福!人生圆满!无量天尊!
  这本书我才看了几十页,我就觉得这跟佛学里的所说的是类似的。但又有点疑惑,上面说的吸引力法则,让我们要想好的事情,想的越具体越好。这些不是念头吗?而佛学里面也有说到念头太多不好。所以有点想不明白了。
  ................................................................
  很简单,念头不要太多,但念头要具体。就像人制定计划,计划不要太多,但计划要具体。又像人树立目标,目标不要太多,但目标要清晰实际,清晰实际才能好行动着手,才能达到目标。
  念头不要太多是宏观调控,念头要清晰是微观操作。
  
  先生,看到你之前为大家的回帖,很是感动,所以不断追贴,,希望借此贵地解开心中疑惑,恳请先生百忙之中为我授业解惑,不胜感激!
  先生,看了你的贴好久了,很佩服你的才华和善心,我老家是南阳卧龙岗的,所以倍感亲切,恳请先生帮我看看婚姻事业,熊 xiao三声 yan四声,女,1982年阴历后四月十七生,罗嗦一句,这么多年感情上一直不顺,事业上刚刚稳定,恳请先生不吝指教!还望先生百忙之中,能查看我的追贴,为我解惑,谢谢!
  -----------------------------------------------------------------
  越是老乡你越要理解,每天都很忙,如果有别人不理解,老乡也不理解吗?第一,你的事业刚刚稳定是假象,空架子。第二,你的婚姻盘就不好,所以很难顺,不是这几年而已。第三,原因是祖坟,坟地后代主出少亡(早的话,估计你父亲这辈人,家里就当已经出现过)和婚姻不顺,以及女性脾气不好,女当家,一旦压制表现温顺则妇女必当疾病缠身。南阳老家就有人可以给你处理。
  
  小方圈 ,好的,多照顾他一下,不要有心理压力。给你了一个短消息,希望能帮助你更大一些。查收。
  没有昼夜的衬托哪会理解阳光的明媚!善是如此的妙不可言!突然一个问号冒出,天下人都从善了还有谁从恶来对称善?日月白天黑夜…善和恶不是吗?
  -----------------------------------------------------------------------------
  佛有三不能:无缘不能度,定业不能灭,众生不能度尽.虽然佛不能把众生度尽,但佛还是劝人发心要: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宁愿比上不足跟随圣贤的善鞭策警示自己的恶处,也不要拿着比下有余贪嗔痴满怀恶人的恶来衬托自己的善,应该看到恶人的恶之后,立刻反身自照:我自己有吗?有则改之。孔子说这叫做:则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说这叫做:损有余而益不足。
  衬托要会衬托,衬托的目的在于弥不足求进步成圆满,而不在与自满。比要会比。
  总结起来就叫做:与善比其乐无穷,与恶比其乐无穷,与人比,其乐无穷!
  人都都从善了,叫做本性回归。就不需恶来衬托了,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说叫做大同。老子说叫做得道。世尊说叫做极乐。同出而异名也。
  
  每天做着治病救人的工作,也算是一种修行吧.
  ..............................
  关羽每天做着杀人的工作,也算是一种修行吧。
  胡汉三做帮日本人的工作,也算是一种修行吗?
  教师,医生,政界父母官,律师,警察,和尚。。。。。。。。。都很崇高吗?我希望是。
  贼寇里面却有反贪除害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
  妓女里面却有被褐怀玉学校降半旗的殷彩霞。
  杀人却被封伽蓝菩萨。
  助人却被称国贼汉奸。
  相声剧《公交协奏曲》中王宝强有句台词:我不是盖楼的,我是拆楼的。盖楼是建设者,拆楼也可以是建设者。贼也可以是好汉,做妓可以让国旗降半,连杀人都可以成菩萨。还有什么不可以修行呢?到底是不是修行呢?听听中峰和尚给我们的开始吧: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所以,每天做着治病救人的工作,也算是一种修行吧。借用伏尔泰的一句话最终回复这句话吧:
  伏尔泰说:“尽管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6566楼只在讨论:每天做着治病救人的工作是不是修行的问题。只在开导任何工作都可以从中修行。我的观点在6566楼已经说了:“连杀人都可以成菩萨。还有什么不可以修行呢?”。但对于治病救人的工作就是修行这种看法保留意见而已。我并不谈你是否借助治病救人用来修行行善。我也不谈别人是否借助治病救人来敛财。请你客观看待6566楼的回复,不要多疑。不是楼主言辞激烈,而是你太激动。你再返回平常心仔细琢磨一下6566楼,有涉及对你的否认吗。不要多疑,你把自己站在客观角度旁观者立场,你就会看进去了。你才会看到我话的真意。
  有失讨论的主题,甚至咬文嚼字了,况且信佛之人,言辞如此激烈,不能弃之偏驳,容我所尽,也并非是真正的境界……………………………………………………………有失讨论的主题???。。。。。。。不能弃之偏驳,容你所尽?你理解错了,这个帖子的主题第一楼就说了:“免费占测体验,纯粹文化交流”。免费占测体验是过度到文化交流的工具,纯粹文化交流是核心。所以我不断的在查盘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和大家讨论问题,争取讨论一个问题开导一个问题。开导一个问题透彻一个问题。从而做到文化交流。通过查盘遇到的因果实际报应等,把某一方面的文化借题发挥交流开来。这样对大家才有实质性的启示意义,而不是空谈文化。因为,对于文化,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这三教文化,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都比我熟悉,我只是借助查盘的工具将这种文化更深刻的通过具体事情表现出来。让文化有立体感,使大家知道文化的意义不是做学问,而是实践。所以帖子里查到孝慈忤逆方面我们便谈孝慈文化,然后我们就一起发心印刷《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查到坟地宅地方面,我们就讨论风水文化,查到婚姻事业的盘面,我们就讨论夫妻之道男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守妇道等儒教的三纲五常儒教文化,于是我们发心印刷《弟子规》;有人问到到改命改运,我们就谈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善恶问题,因果文化,于是我们大家一起发心印刷《了凡四训》。查到问题,大家都想解决问题求吉祥求圆满求解脱,咱们就一起谈解脱交流修行谈佛论道。所以每次印经我都会把内容精简而根本重要的《吉祥经》都印刷出来,并且放在最前边。
  所以你要知道,
  不是在帖子里讨论你个人家“祖坟的事,具体是哪里的问题,怎么处理,。。。处理之后,我的婚姻还会如此吗!”,才是主题,才不失主题。你难道把这个当成我帖子的主题了吗?这样才能容你所尽吗?我想你的觉悟和素养不会这么想的。你没有把这个帖子从开贴到现在仔细看一下通过表象看到实质。这是不是你说的“管中窥豹终至偏驳!”?所以很激动的说有失主题,不能容你所尽,没有真正的来理解我立贴的意义。是不是刚才的话有点“言辞如此激烈,不能弃之偏驳,” 莽下结论了?你一时冲动信手写来“也并非是(你)真正的境界”吧。我想你的真境界一定比这个高多啦。
  我相信我老家南阳的女孩子是阳光的,有修养和有内涵的!
  
  中元节要到了,前辈可以跟大家讲讲吗?。。。。。。。。。。。。。。。。。。。。。。。。。。利乐大众而问,善也!自知而推与我言,敬也!谢谢兄弟高抬!这里还礼了:无量天尊!
  --------------------------------------------------------------------
  农历7月15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是中元节
  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
  
  道教只所以称为中元节: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佛教只所以称为盂兰节: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先人饿鬼与野鬼,用以供养和化解其怨气,以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民间之所以成为鬼节:
  
  七月是鬼月。此时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事等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又或祈求家中仙逝祖先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比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接下来说说中元节部分禁忌:
  节制夫妻亲热(因为还有很多小孩子上网,暂且这么说吧,大人学会给与善巧解释),原因就不说了。
  床头挂风铃 ,容易招而被入侵
  夜游 ,减少撞见的麻烦
  拔脚毛 俗话传说:「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他们的,金纸是烧给神的,随地烧冥纸的结果易招来更多。
  偷吃祭品,未经过同意就动用,易招麻烦,还是不得罪好。
  晚上晒衣服尤其女士 ,当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在衣服上留下不好的气场.
  野外游泳,一不小心,容易一起玩,但人玩不起。
  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
  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不要比。除非有护持。
  贪凉,好阴凉易引起上身
  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
  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 了其中1把,就容易上身〃
  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他们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
  筷子插在饭上,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易招来分享食物。
  晚上拍照 ,最好避免。
  
  再说点积极的,我们能做的更好的,所以分开来上贴: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尽孝之心之行又何止拘泥于七月)。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念咒时莫要特意去数数,心更要至诚,用丹田深吸口气,念至不能再出气为止,然后再吸气,再念。。。。。。)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此处应读古音yì义不读今音(yè夜)。娑(suo)诃(he)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怀胎守护恩;第二恩、临产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第六恩、哺乳养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第八恩、远行忆念恩;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第十恩、究竟怜愍恩。
  诵咒回向文(回向时,心要至诚,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语):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附:佛说报恩孝亲经句集要
  父母视子有五事:一令去恶就善,二教以书疏,三令持经戒,四使娶妇,五家中所有给与。(六方礼经)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干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饰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重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如此,当何以报。(孝子经)
  父母生养,劬劳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长养教诲,艰忧备尽,冀其成立,才艺过人;又望出家,度脱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难报。(最胜佛顶尊胜陀罗尼净除业障经)
  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末罗王经)
  佛问弥勒: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抱,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阴经)
  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脱免,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功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一堕失人种,累劫不复。(分别经)
  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
  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梵网经)
  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忍辱经)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经)
  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经)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事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本事经)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毋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心地观经)
  有福人,请百人净婆罗门,百人仙人,百人朋友,于七宝堂内,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满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随从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心地观经)
  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南大般涅盘经)
  夫为人子者,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父母所为,正业不断。(长阿含经)
  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当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于时作饭时,三不增父母忧,四当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当恐惧求医治之。(六方礼经)
  子视父母有五事:一念家事,二修负债,三解诫,四为供养,五令父母欢。(善生子经)
  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不思议光经)
  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毗那耶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悲。(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乌答摩纳至佛问讯,而作是言:昙云,若众生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当得福不?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福。佛言:摩纳,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杂阿含经)
  亲恩若此,当何以报?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耳。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体;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恩养,可谓孝乎?诸沙门曰:唯孝之大,莫高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暗,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物,情染外色伪辞非道,耽醉荒乱,违背正真,凶檗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蓇蓇未悟,即为开化,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唤无救。由彼履恶,遭此重殃。若复未移,悲泣啼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由当强忍伏,心崇正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恭顺,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爱敬,佑而安之。虽有颠倒之政,佞臣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己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升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佛言:诸沙门,睹世无孝,惟斯为孝耳,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不孝矣。(孝子经)
  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增壹阿含经)
  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书。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优婆塞戒经)
  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
  佛言:若人于父母所,作少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罪亦无量。(杂宝藏经)
  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杂宝藏经)
  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文殊师利问经)
  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正法念处经)
  众生知恩欲报德者,尔时菩萨令修善,不须世间财利酬报。报之大者,当供养父母,乃至持戒。求报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萨报恩巧方便。菩萨为主于父母尊重,种种方便勤修善法,随时供养,知恩报恩。(菩萨地持经)
  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直心,无外私。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六度集经)
  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邀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于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舍利弗问经)
  天闻地神云乎: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之重亦不厌。然我于三种人恒有厌心:一者怀叛逆心,欲谋害人王者,二者弃亲恩,不孝父母者,三者拨无因果,破法轮僧,障修善者也。如是人,一念间亦不欲任持之。(华严经)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挥霍之间,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直落阿鼻大地狱中。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作是语已,即灭不现。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鬲,乃至上鬲,经历八万四千鬲中,捸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尔乃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满五劫。(观佛三昧海经)
  菩萨世世喜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菩萨世世事师父母,若见卧睡,不数惊觉,若欲使觉,当持音乐。若持好语,诵经往觉之。菩萨世世有奇异美饭食,终不独食。若师父母有饭食,不灭损而食之。菩萨世世持善意视佛,见怨家,见父母,心正等无异。(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经)
  佛告诸比丘: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阎罗王五使经)
  
  尔时,信相菩萨为诸众生而作发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众生,为诸狱卒判磪斩身,从头至足,乃至其顶。斩之已讫,巧风吹活,而复斩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儿魁脍,斩截众生,而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身体顽痹,眉须堕落,举身洪烂,鸟栖鹿宿,人迹永绝,点污亲族,人不喜见,名之癞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道人,斫射贤圣,伤害师长,常无返复,背恩忘义,常巧苟且,淫匿尊卑,无所忌讳,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呆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处。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语,不孝父母,反戾时君。若为帝王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官禁督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民苦悴,呼嗟而行,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其形甚丑,身黑如漆,面目复青,头颊俱堆,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疏缺,口气腥臭,矬短臃肿凸髋,脚复缭戾,偻脊眶肪,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干痟,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罹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永不识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其齿,朝廷不以其爵。妄为趋作,心意颠倒,无有其度。不信三尊,杀君害师,伐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寨过盗,恶业非一,美己恶人,侵凌孤老,诬谤贤圣,轻慢尊长,欺诳下贱。一切罪恶,悉具犯之,众恶集报,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行,死入地岳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者:破坏佛寺尊庙。三者:四辈转相毁谤,不信殃罪,无敬顺意。四者: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者:当来有欲为道者,已得为道,便不受师教而自贡高,轻慢诽师。(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所以帖子里一早就告诉大家:一孝解百灾。有查盘者,查其少行孝或不孝提示其行孝,却未行之,再而问其他,一概不回的道理就是这些呀。其实很简单,婚不顺,子不生,子不安,心不畅,业不成,财不聚,灾不断,福不来。马上反省!马上反省:家里这两尊神两尊佛,我们敬了吗?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佛在身边,何须远求?父母生养教育我们,若我们都不敬,那么,佛菩萨根本没见过,会真敬吗?这种人敬佛都是假的。敬师傅就更是假的了。就像很多人在短消息里说:老师你先给我查查,你先查,查完了我再给你随喜印经费。给我随喜印经费?你出多少我也不会接你,别处“随喜”去。给我再多钱我也不会给你查。你留住你的钱,我留住我的话。两清好了,不要结缘了岂不更干净?免得我好心和你结善缘,善缘没结成结个恶缘。这是求师问道尊师重道吗?要和我做生意呢?这种人和我谈生意,我才不做呢。这种人是把佛菩萨都当伙计丫头,求之就得应;或者当商业对象,供奉就得有回报。哪里还会尊敬师傅呢?哪里是敬呀。所以道理很浅显易明。总结一句话说完就是: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
  有没有这种想法过(就一次,或者就一天就算可以):
  在心里告诉自己:儿子(女儿,或者相对长辈的你自己的身份)某某(你自己的尊姓大名),今天(就不说远了,也不说某段时间了),我将用整个身心孝敬老人侍奉老人。我所做一切皆为父母顺意,悦心。皆让父母顺心,悦心。也必定做到父母顺心,悦心。绝无我意,只有顺意。一切遵从老人真实意愿而行,符合老人真实意愿而行,绝无应付之念,绝无借口可言。
  有过吗?
  七月在十二地支里叫做申月,“神”字的右半部。意思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大道时刻给与我们的不言之教从而受持,这便叫做悟道了,超凡入圣了。因为圣人所行的都是不言之教,从大道不语中体悟大道给与我们的不言之教。“圣人行不言之教”。这个月也是我们沟通神明,向天问道,以观天意的月份。
  什么叫做天意呢?怎么观呢?
  真实的给你分析和思考一下:
  七月是报父母恩之月。是反省之月。是悔过之月。是发誓学做人做好人之月。(目连救母,地藏菩萨的地狱度尽方证菩提之愿,神佛超拔,百姓祭祖。便是提醒我们观其善而从好好做人,这叫:择其善者而(赶紧)从之;地狱饿鬼大门只赞时而打开可得短暂之供养,便是提醒我们以后千万不要落入此道!一定要好好做人,这叫:观其不善者而(赶紧)改之)
  这是不是不言之教?
  
  谁把6575楼到这一楼的内容全部完整认真的看完了?
  神佛与恶鬼同出,而归处不同;神佛与恶鬼同忙,而各有所忙。大道无声的不言之教,在“申”月“示”于众人,我们明白什么叫做“神”了吗?
  百善孝为先,阿弥陀佛,看到楼主您后面的一句话让我顿生疑惑“一切遵从老人家的真实意愿而行”还是感觉到与“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毗那耶律)”有所出入吧,经文以我的理解,是达到孝帮父母修行,帮父母精进,以求圆满,但又与您那句话好像有所出入,不知是自己理解错误还是自己考虑的角度不对,望楼主给开示一下,再次感谢,愿您安康,家人幸福…。。。。。。。。。。。。。。。。。。。。有一个成语叫做:善巧方便,你可理解?要做到善巧方便的引导吗?不生硬,不时善引导,还令父母欢喜接受,不就是你最根本的理解“经文以我的理解,是达到孝帮父母修行,帮父母精进,以求圆满”。这是不是以求圆满究竟圆满呢?
  1,那么如果没有烦恼的话,可得清静心,应该能开慧,开慧后应该有玄机…………………………………………….不开慧时认为很多东西是玄机,真的开慧之后哪里还有玄机之说?没有玄机便是玄机。请看《心经》: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看到没?菩萨因为开慧,拥有大智慧,而究竟涅槃。三世诸佛因为开慧,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心经》告诉你,开慧时你会照见“五蕴皆空”会发现“无智亦无得”。所以根本没有玄机一说。没开慧前有玄机可觅,开慧后无玄机可言。因为将看破一切玄机。
  2,总觉得楼主所说的佛本是道,道即是佛?。。。。。。。。。。。。。。。。。。。。。。。。。佛与道有异有同。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
    “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 佛陀缄口不答。
    “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 佛还是保持沉默。
    在佛陀时代,类似于婆蹉种这样的游方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和别人讨论时时常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来同别人讨论。
  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首先,这些问题与佛陀的教诲没有多大关系。佛陀不止一次地说,“比丘,我所讲的法只有两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盘)。人类充满了痛苦,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释这些法,因为它们有用处,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和涅盘。因此我解释这些法。”
  但是楼主说这个占卜是佛道双修才能得心应手 这个又是什么意思。是说最终一样?但是过程不一样?还是怎么样。。。。。。。。。。。。。。。。。。。。。如同禅拳合一。你理解了禅拳合一,就理解了佛道双修。
  3,楼主说:"最高境界在空亡",这里的空亡是指太极?人心的根本?那可不可以理解为人之初,既有善,同样也有恶,只是看以后怎么教导?还有就是看楼主贴的佛经中都是引人向善的?是因为善才符合自然吗?。。。。。。。。。。。。。。。。。。。。。。。。。。。。。。。。。。这里的空亡是指般若,指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空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本善,习而恶。所以教育人的过程便是去恶习的过程。
  这么说来大善开慧的人即是佛或者圣人?。。。。。。。。。。。。。。。。。。。。根据善慧觉悟程度,可以是圣贤之辈到佛菩萨之境界。
  什么事物都有2个面,那如果恶的话,本身的自我会怎么样呢,不能开慧吗?。。。。。。。。。。。。。。。。。。。。。。。。。。。。有“本身的自我”,即“我执,不知众生之体原由五蕴假和合所成,而妄执实有主宰作用的个我”。恶就是因为有我执。《俱舍论》卷三十〈破执我品〉中说执着“我”有五种失∶(1)起我见及有情见,则堕恶趣。(2)与诸外道同。(3)越路而行。(4)于空性中心不悟入,不能净信,不能安住,不得解脱。(5)圣法于彼不能清净。已经说明执着我,则于空性中心不悟入,不能净信,因此不能开慧,不得解脱。
  还有一个就是一直想着引人向善,这算是执着吗,被引导的人因为想着做善事有好处才去做,做恶事有恶果才不敢做,这算不算是。。。。。。。。。。。。。。。。。。。。。。。。。。。。。。。。。。,广结善缘可取,但只为而不争,何须执着的一直想着引人向善呢?就像佛菩萨普度众生,但不执着单度哪一个众生,因为佛有三不能:无缘不能度。需要向善吗?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我们只引导那些觉悟后而想要向善的人。因为人做事的动机大致有两个:1,追求快乐,2,逃离痛苦。契机而善导未尝不可。
  
  舞姿旋转:
  谦虚学习中。谢谢你对“容我所尽”的解释!
  还有,我所说的“偏离了主题”并非一定让你为我处理什么问题,而是说我天天做着为了修行的工作,我自己清楚就行了,所以随口说出来了,没有代表别人,而你大而化之,竟说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自己做的什么自己清楚,你有什么同意不同意的呢,。。。。。。。。。。。。。。。。。。。。。6573楼,已经说了会“把某一方面的文化借题发挥交流开来”。我是大而化之,但不是不同意你把这个作为修行。我还开导连杀人都可成菩萨。像网友说的“是非善恶,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请你再看一下我的回复。
  真的修改,违背天意多了,不管是谁就又造下了业,想必你也不敢造业太多的,权当这就是一种讨论吧。。。。。。。。。。。。。。。。。。。。。。。。。。。。。。。。。。。。知其因而及时化解,避免果报的发生,不是违背天意的造业。我不敢造业,却愿意行道。
  先生,用“静”修为吧,一切皆“空’的话,你怎么在这里铿锵有力的费时间呢!不难想象,你离”法师“的称号还想去甚远,没有佛心,就算印上一千遍“金刚经’也枉然!。。。。。。。。。。。。。。。。。。。。。。。。。。谢谢你的劝解!同时如果你愿意听进,也请你多个了解吧。慧能在自己开悟了之后,悟空了之后。在不同时期还要现显不同的像来度人。适合以俗家人的形象来教化人时,便显俗家人,到该显出家人像时,自然而显出家人像。我一直强调佛是根本,道为术为工具。到该抛弃这个工具显不同像时,我自会抛去。我的老师培养了几个学生,现在一直在教育我们:“你们好好学,好好修,把重担扛起来,先不要修佛,都修佛了,四大皆空。先来替天行道。你们把这个扛起来了,我就可以下堂清修了”。我知空,守空。更知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我如此耗时间查盘,自有此中道理。上次那个网友,说《金刚经》,不是一接触即学。我也深知其想表达的意思,虽然他没能圆满的说出来。最后说明:我不是你说的“法师”。
  “但是你字字计较,睚眦必报,怎奈何是是修为之人所为”!
  “但从你的言语中你读出你心中仍有“恨怨”情愫”,这是你的认识吧。
  
  对了,不要动不动就拿素质涵养说事,这里说的是佛性,大家毕竟都是凡夫俗子,就算哪个人真的没有你的修为高,还望不吝指教,而不是言语铿锵,随意理解,你的看法与我亲人“圆?法师”的佛性果真不甚相同,我修为尚浅,剩余的时间不如去工作,而不是在这口水,继续造业,呵呵!。。。。。。。。。。。。。。。。。。。。。很高!很高!如果给人一个梯子,有人会要,有人不会要。我多事了。我还以为自己搬了个梯子呢,原来我搬了石头,砸了脚了吧。不亏,不亏。
  南阳这块儿地,我本来认为不错的。昨天晚上回来到现在,我发现还是该在老家这里多坐堂呀。
  再次谢谢 不知先生以后可否也讲讲道家的内容................................可以。只要想听,我们就一起学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