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我都不会想到,在大学的一个房下面会有多层地宫,其中还有两个恶鬼。如果我不是到这里读书,会不会我就不会遇见这些事情?从而不会发生以后的事情。世间最琢磨不透的就是天意,这是一种巧合,让我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入一个深渊。
在和尚坐化的下一层,终于来到了终点。在上面的每一层都在大石上和墙角间刻有浓郁佛教风的符纹,在最后一层我却看见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矫健、粗狂、锋芒有力,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穿越中国几千年的美感及古人的智慧,让一切物品变得具有非常高的欣赏性,这就是底层的符纹,简约而不简单,精美而不耀眼,给人以一种沉稳和古朴的美感。
整个底层地宫比上面的加起来都还大,所用的石材经历过多少年的沉寂依旧焕发着当日的荣耀,这是一个秦汉风格的地下宫殿。
借着电筒光,发现这个地宫比上面三个都大,用几根巨大的石柱给顶着,屹立千年不倒,在整个地宫的中间,有一团光线黑影以及能看见的一个较低的建筑群。
地宫古朴的花纹及大块石料给我带来震撼,这是古人的建筑智慧和构造智慧,让普通的石料给人带来巨大的冲击,远远比今天仿古或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更直接更猛烈。石头在封闭的空间里,依旧会风化,虽然地面全是灰,但是斑斑剥离的感觉让这里变得沧桑而厚重。
“我们千辛万苦到这里,为什么?”我直接表达了我的疑问。
“因为我们必须要到这里。”青山老头说得话,让我哑口无言。我特别讨厌那种说话说一半的人,但是偏偏我最近遇见的人都是这样,青山老头看起来无酒不欢,但是我相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依旧在奔波,肯定不是为了生活。
地宫没有进水,很干燥。墨白顺着阶梯往下走,看着他的剑入鞘,我放心下来,心里突然有感觉,在这种地方闹鬼,真不值当。
八菱柱头一起有四根,两人怀抱,刻着简单的窃曲纹。往中间走,借着电筒光,终于看见中心点的建筑,这样一眼,看的我目瞪口呆。
中间准确来说是一个神坛,神坛是往下落的神坛,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圆形的神坛比脚下的地面低很多,中心点更低,在神坛边上,有几个巨大的石台,石台底座为方形,上面为圆形中空,里面有很多油一样的东西,应该是个长明灯。这个灯造的非常巧妙,内部分成两层,外面一层是水,里面一层是油,灯油在燃烧的时候会挥发掉,而外面的水正好能有效阻止油温度的上升,灯芯也是双层,在灯芯中空中还会有让灯芯保持低温的的物质,这样能最大化的让灯持续燃烧。这种技巧大多是皇家专利,普通人没有那个方法去保证灯的燃烧,活人通常用灯来照明,皇家死人通常用这种灯来满足视死如视生。
在灯的中间,是比地面低的的一个圆形平盘,在盘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各种圆形坑,被一个一个格子给分割开,在圆盘中间是一个大洞,大洞中间树立着一根未顶到顶端的“柱头”。
青山老头走到大洞旁边,伸着一双因喝酒过多而颤抖的手去抚摸着中间这个短半截的柱头,后一秒我发现他的手不是因为喝酒过多,而是因为心。
这根柱头很奇怪,半截在洞的下面,半截在洞的上面,能看见的半截柱头上面刻满了卷云纹,符号之间用小篆写满了天干地支,共分六行,每行二十字,由右至左读,每行纪十天,横向看,天干十行,脉络清晰;竖向看,天干六轮,与地支五轮相组合,写的非常玄妙。
柱头,特别是上面未顶着房梁的柱头,通常有个特别的称呼,叫作“桓木”,后来被叫做华表,很出名的就是天安门门口的那几根和泰山顶上那几根,又叫做龙柱。永乐十五年,承天门建立,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只有皇帝可以走这道门。后来清更名为天安门,承天门门口有两根望柱,一根叫做望君出,一根叫做望君归。泰山上的十二根望柱,是为了纪念十二个登泰山封禅的皇帝,封禅为祭天地,只有皇帝中的个别皇帝才享有此权利。
既然望柱是这么厉害的物件,为什么会在这个地下宫殿中会有一根刻满天干地支的望柱。
我不知道,我就问,问青山老头,问墨白为什么这里会有望柱。
青山老头问我:“知道封禅么?”
我点了点头,青山老头又问我:“知道柴望么?”
我摇了摇头,青山老头道:“封禅是皇帝干的事,柴望是普通人做的事。”
换种说法,封禅和柴望是一回事,都是祭天地,只是做的人不一样而已。“难道这里是古代人在这里柴望用的望柱?”
“柴是祭天,望是祭地。”青山老头更正道。
“那这里就是祭地用的望柱?”我打破沙锅问到底,反正是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是,这是一个阵法,目的是为了祭地!”墨白突然回答道。
在和尚坐化的下一层,终于来到了终点。在上面的每一层都在大石上和墙角间刻有浓郁佛教风的符纹,在最后一层我却看见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矫健、粗狂、锋芒有力,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穿越中国几千年的美感及古人的智慧,让一切物品变得具有非常高的欣赏性,这就是底层的符纹,简约而不简单,精美而不耀眼,给人以一种沉稳和古朴的美感。
整个底层地宫比上面的加起来都还大,所用的石材经历过多少年的沉寂依旧焕发着当日的荣耀,这是一个秦汉风格的地下宫殿。
借着电筒光,发现这个地宫比上面三个都大,用几根巨大的石柱给顶着,屹立千年不倒,在整个地宫的中间,有一团光线黑影以及能看见的一个较低的建筑群。
地宫古朴的花纹及大块石料给我带来震撼,这是古人的建筑智慧和构造智慧,让普通的石料给人带来巨大的冲击,远远比今天仿古或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更直接更猛烈。石头在封闭的空间里,依旧会风化,虽然地面全是灰,但是斑斑剥离的感觉让这里变得沧桑而厚重。
“我们千辛万苦到这里,为什么?”我直接表达了我的疑问。
“因为我们必须要到这里。”青山老头说得话,让我哑口无言。我特别讨厌那种说话说一半的人,但是偏偏我最近遇见的人都是这样,青山老头看起来无酒不欢,但是我相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依旧在奔波,肯定不是为了生活。
地宫没有进水,很干燥。墨白顺着阶梯往下走,看着他的剑入鞘,我放心下来,心里突然有感觉,在这种地方闹鬼,真不值当。
八菱柱头一起有四根,两人怀抱,刻着简单的窃曲纹。往中间走,借着电筒光,终于看见中心点的建筑,这样一眼,看的我目瞪口呆。
中间准确来说是一个神坛,神坛是往下落的神坛,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圆形的神坛比脚下的地面低很多,中心点更低,在神坛边上,有几个巨大的石台,石台底座为方形,上面为圆形中空,里面有很多油一样的东西,应该是个长明灯。这个灯造的非常巧妙,内部分成两层,外面一层是水,里面一层是油,灯油在燃烧的时候会挥发掉,而外面的水正好能有效阻止油温度的上升,灯芯也是双层,在灯芯中空中还会有让灯芯保持低温的的物质,这样能最大化的让灯持续燃烧。这种技巧大多是皇家专利,普通人没有那个方法去保证灯的燃烧,活人通常用灯来照明,皇家死人通常用这种灯来满足视死如视生。
在灯的中间,是比地面低的的一个圆形平盘,在盘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各种圆形坑,被一个一个格子给分割开,在圆盘中间是一个大洞,大洞中间树立着一根未顶到顶端的“柱头”。
青山老头走到大洞旁边,伸着一双因喝酒过多而颤抖的手去抚摸着中间这个短半截的柱头,后一秒我发现他的手不是因为喝酒过多,而是因为心。
这根柱头很奇怪,半截在洞的下面,半截在洞的上面,能看见的半截柱头上面刻满了卷云纹,符号之间用小篆写满了天干地支,共分六行,每行二十字,由右至左读,每行纪十天,横向看,天干十行,脉络清晰;竖向看,天干六轮,与地支五轮相组合,写的非常玄妙。
柱头,特别是上面未顶着房梁的柱头,通常有个特别的称呼,叫作“桓木”,后来被叫做华表,很出名的就是天安门门口的那几根和泰山顶上那几根,又叫做龙柱。永乐十五年,承天门建立,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只有皇帝可以走这道门。后来清更名为天安门,承天门门口有两根望柱,一根叫做望君出,一根叫做望君归。泰山上的十二根望柱,是为了纪念十二个登泰山封禅的皇帝,封禅为祭天地,只有皇帝中的个别皇帝才享有此权利。
既然望柱是这么厉害的物件,为什么会在这个地下宫殿中会有一根刻满天干地支的望柱。
我不知道,我就问,问青山老头,问墨白为什么这里会有望柱。
青山老头问我:“知道封禅么?”
我点了点头,青山老头又问我:“知道柴望么?”
我摇了摇头,青山老头道:“封禅是皇帝干的事,柴望是普通人做的事。”
换种说法,封禅和柴望是一回事,都是祭天地,只是做的人不一样而已。“难道这里是古代人在这里柴望用的望柱?”
“柴是祭天,望是祭地。”青山老头更正道。
“那这里就是祭地用的望柱?”我打破沙锅问到底,反正是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是,这是一个阵法,目的是为了祭地!”墨白突然回答道。